2.鱼类的外形
鱼类的分类与特征
鱼类以水中的浮游生物、藻类、昆虫等为食,也有一些肉食性鱼类捕食其他鱼类或无 脊椎动物。 鱼类具有多种繁殖方式,包括卵生、卵胎生和胎生等,它们的繁殖周期和产卵量也因 种类而异。
鱼类特征的演化过程
鱼类起源于水生脊椎动物,具有适应水生环境的身体特征,如流线型身体、鳍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鱼类逐渐演化出各种特征,以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 一些鱼类演化出厚实的肌肉和脂肪储备,以适应深海高压、低温和食物稀缺的环境。 还有一些鱼类演化出特殊的感知器官,如电感应器官,以感知周围环境和猎物。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鱼类的生理特征
呼吸方式:鱼 类通过鳃呼吸 水中的溶解氧
运动方式:鱼 类通过鳍和躯 干部的协调运
动来游动
感知方式:鱼 类通过侧线系 统感知水流的 波动、水温、
压力等
繁殖方式:鱼 类通常通过产 卵和受精来繁 殖后代,部分 鱼类胎生或卵
胎体和鳍,能够在水中游动。
鱼类的分类与特征
汇报人:XX
目录
01 鱼类的分类
02 鱼类的特征
鱼类的分类
硬骨鱼纲
定义:硬骨鱼 纲是鱼类中最 大的一纲,包 括大多数现存
的鱼类
特征:硬骨鱼 纲的鱼类具有 骨质的骨骼, 鳞片覆盖在体 表,通常有鳍
分类:硬骨鱼 纲分为辐鳍鱼 亚纲和肉鳍鱼 亚纲,其中辐 鳍鱼亚纲又分 为软骨硬鳞目、
鲱形目等
代表物种:鲤 鱼、鲈鱼、鲑
鱼等
软骨鱼纲
定义:软骨鱼纲鱼类是一类以软骨为主要骨骼的鱼类,与硬骨鱼纲相对 应。
分类:软骨鱼纲分为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两个亚纲,其中常见的鲨鱼、 鳐鱼等都属于板鳃亚纲。
特征:软骨鱼纲鱼类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如骨骼中软骨成分较多,鳞片 通常退化或不存在,头部骨骼多未骨化等。
鱼类的分类——精选推荐
鱼类的分类“鱼纲”所列鱼类共19种,全部隶属于硬骨鱼纲,辐鳍亚纲。
现将它们的分类地位、主要鉴别特征及在我国的分布等作一简单介绍。
1、鲱形目Clupeiformes鳓鱼Ilishaelongata鲱科。
体长而侧扁,银白色。
口上位,内有细齿。
腹鳍很短小,背鳍位于腹鳍后上方,臀鳍长。
腹部有锯齿状尖锐的棱鳞。
无侧线。
主食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为近海中上层鱼类,游泳迅速。
春季至初夏,由外海集群游至近海产卵,产卵场多在泥沙底质的浅海区,产卵后,亲鱼分散在中上层活动。
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产量极大。
2、鲤形目Cypriniformes鲫鱼Carassiusauratus鲤科。
体侧扁,背部青褐色,腹面银白色。
口端位,无须。
背鳍和臀鳍具硬刺,最后一刺的后缘具有锯齿。
杂食性,我国各地淡水中都产。
肉质细嫩,味鲜美,是我国重要的食用鱼之一。
表鱼Mylopharyngodonpiceus鲤科。
体青黑色,鳍灰黑色。
头宽而平扁。
口端位,弧形,上颌长于下颌,无须。
咽齿臼齿状,但无槽纹。
背鳍无硬刺。
淡水鱼,栖息在水的中,下层。
主食螺蛳、蚌、蛤等软体动物,也食虾和昆虫幼虫。
春末夏初在江河干流流速较高的场所产卵,产卵后又到江湖水域内肥育。
冬季至河床深处越冬。
个体大,生长迅速,可人工繁殖。
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平原水域。
肉鲜美,鱼胆有毒。
草鱼Clenopharyngodonidellus鲤科。
体延长,亚圆筒形,青黄色,鳍灰色,鳍片边缘黑色。
头宽平,口端位,无须。
咽齿1行梳状。
背鳍无硬刺。
主食水草,栖息在水的中、下层和水草多的岸边。
春末夏初在江河上游产卵,生长迅速,可人工繁殖。
分布于我国各大水域中。
鲜美,鱼胆有毒。
鲢鱼Hypophthalmichthysnolitrix鲤科体侧扁,最长可达1米余。
背部青灰色,腹侧银白色。
头约占体长1/4。
口中等大小、眼下侧位。
胸鳍末端伸达腹鳍基底,腹鳍前后具有肉棱,各鳍均呈灰白色。
栖息于水的中、上层,多食浮游植物。
不同鱼的形态
超级记忆法-记忆 规律
TIP1:我们可以选择记忆的黄金时段——睡前和醒后! TIP2:可以在每天睡觉之前复习今天或之前学过的知识,由于不受后摄抑制的 影响,更容易储存记忆信息,由短时记忆转变为长时记忆。
如何利用规律实现更好记忆呢?
超级记忆法-记忆 规律
TIP3:另外,还有研究表明,记忆在我们的睡眠过程中也并未停止,我们的大 脑会归纳、整理、编码、储存我们刚接收的信息。所以,睡前的这段时间可是 非常宝贵的,不要全部用来玩手机哦~
TIP4:早晨起床后,由于不受前摄抑制的影响,我们可以记忆一些新的内容或 者复习一下昨晚的内容,那么会让你记忆犹新。
如何利用规律实现更好记忆呢?
超级记忆法-记忆 方法
TIP1:在使用场景记忆法时,我们可以多使用自己熟悉的场景(如日常自己的 卧室、平时上课的教室等等),这样记忆起来更加轻松; TIP2:在场景中记忆时,可以适当采用一些顺序,比如上面例子中从上到下、 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等顺序记忆会比杂乱无序乱记效果更好。
场景记忆法小妙招
超级记忆法--身 体法
方向
资料
筛选
认知
高效学习模型-学习的完 整过程
消化
固化
模式
拓展
小思 考
TIP1:听懂看到≈认知获取;
TIP2:什么叫认知获取:知道一些概念、过程、信息、现象、方法,知道它们 大概可以用来解决什么问题,而这些东西过去你都不知道;
TIP3:认知获取是学习的开始,而不是结束。
为啥总是听懂了, 但不会做,做不好?
1. 头--神经系统 2. 眼睛--循环系统 3. 鼻子--呼吸系统 4. 嘴巴--内分泌系
统
动物学教学资料鱼类
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特征1、体多呈纺锤形,常有保护性鳞片。
2、生活在水中,以鳃呼吸。
单循环。
3、以鳍运动,成对偶鳍。
鱼类比圆口类进步特征:1、出现了上下颌。
2、有了成对附肢,胸鳍和腹鳍。
3、脊柱代替了脊索。
4、脑和感觉器官发达。
脑分为5部分。
1对鼻孔。
内耳3个半规管。
5、头骨较完整。
鱼类的皮肤由外层的表皮和内层的真皮组成。
表皮:起源于外胚层,一般可分为生发层和腺层(含单细胞腺)两部分。
鱼类表皮的特点:1.薄而柔软,角质化程度极低,甚至一点也没有。
2.具大量单细胞腺。
真皮:起源于中胚层。
多数鱼类可细分为三层,即外膜层、疏松层和致密层。
大多数鱼类在真皮的疏松层和致密层下面,为一层疏松的皮下层,含有色素细胞和脂肪细胞。
严格地讲,此层并不属于真皮的范围。
腺体:鱼类的皮肤腺体由上皮细胞衍生而成,包括单细胞腺及毒腺。
粘液的生物学意义1.可以减少水和鱼体表面的摩擦阻力,增加鱼的游泳速率;2. 可以减少细菌或寄生虫类对鱼体的侵袭。
3. 使鱼体润滑,不易被捕捉,或被捕后易于挣脱滑逃。
4. 能协助调节皮肤表面的渗透作用;5. 有些鱼的粘液还具有类似明矾的净水作用,如美洲肺鱼和豆齿鳗的粘液可使悬浮于水中的泥沙污物迅速沉淀鱼类的毒腺也是表皮细胞的衍生物,有单细胞毒腺和多细胞毒腺两种。
鱼类的毒腺有下列三种类型:(1)因咬伤而使其他动物中毒。
如海鳝。
(2)具有毒性的皮肤粘液腺。
如七鳃鳗。
(3)具毒刺的鱼类。
我国约有100多种,如虎鲨、鳐、蓝子鱼、毒鲉等。
鱼体的色泽可因环境、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感情冲动而变化,有时竟变化于瞬息之间。
雌雄鱼体色不同的现象,称为性别色。
鱼类色泽的变化,系由于色素细胞内色素颗粒的扩散与集中所致。
这种运动系由节后神经纤维所控制。
鱼类的体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保护自己、攻击对方或迷惑对方、逃避敌害的作用。
这对鱼类的生存有着特殊意义。
一些鱼类还具有警戒色,使其他敌害不敢侵犯。
有些鱼类不仅体色与环境一致,而且体态也象周围的环境,这种现象称为拟态。
鱼 纲
6.生殖 大多数雌雄异体。 黄鳝雌雄同体,有性逆转现象。
生殖方式:
卵生: 卵胎生: 胎生:体内受精,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成幼后 产出体外。在胚胎发育前期以卵黄为营养,到后 期卵黄消耗完后,直接从母体子宫壁吸取营养。 如鲨鱼。
1.7皮肤有丰富的粘液腺,大多数种类有鳞片。
鱼类皮肤粘液腺的功能: 1)能分泌大量粘液,使体表润滑,以减少水的 磨擦。 2)形成一层隔离膜,使皮肤减少对水分的渗透, 以维持体内渗透压的平衡。
鳞片是鱼类特有的皮肤衍生物,是一种保护 性结构。 根椐鳞片的不同形态,可分成三类: 1)盾鳞:由菱形的骨质基板和隆起的圆锥形 棘组成。为软骨鱼所特有。 2)硬鳞:为斜方形骨板,表面有一层闪光物 硬鳞质,为原始硬骨鱼所特有,如中华鲟。
7.鱼类的洄游
洄游:是鱼类的一种周期性、定向性和群集性 的迁徒运动。鱼类依靠洄游来寻找它在生活 的某一时期所需要的特定环境。 1)生殖洄游:鱼类生殖腺发育成熟的一定时 期内,沿着一定的路线寻找产卵场所。 (1)由深海游向浅海和近海产卵,如大、小 黄鱼。 (2)由海洋游向江河作溯河洄游,如鲥鱼、 大马哈鱼等。 (3)由江河向海洋作降河洄游,如鳗鲡。
1.3 以脊柱代替脊索,脊椎的脊体的双凹型。
在鱼类中,作为支持躯体中轴的脊索为一 系列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所代替,从而加强 了支持身体、保护脊髓的机能。
鱼类脊髓骨的特点:
无颈椎,脊髓骨和头骨相连,头不能转动。 脊柱分化程度低,只分为体椎和尾椎。 有肋骨,无胸骨 。 体椎全为双凹型。 在相邻两椎体间的空隙和椎体中央小管内尚 留有残余的脊索。
硬鳞
3)骨鳞:为圆形鳞片,根椐其后缘的形状可分 为: (1)圆鳞:后缘光滑,如鲫鱼。 (2)栉鳞:后缘有锯齿状突起,如鲈鱼。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2鱼类++课件
生态平衡
鱼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 要角色,与其他生物相互 依存,维持生态平衡。
科学研究价值
鱼类的生理结构与行为特 征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大量 素材。
人类对鱼类的影响
过度捕捞
无节制的捕捞导致鱼类资源枯竭 ,许多鱼类种群数量大幅减少。
污染与环境破坏
工业废水、油污和塑料垃圾等对鱼 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外来物种入侵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鱼类呼吸和游动的特点
总结词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鱼类呼吸和游动的特点和规律。
详细描述
在分析实验结果时,学生可以总结出鱼类呼吸和游动的特点和规律,如鱼类呼吸的频率和深度、游动 的速度和方向等。同时,可以比较不同鱼类的呼吸和游动方式,以便更深入地了解鱼类生物学的知识 。
THANKS
感谢观看
02
鱼类的身体结构
鱼类的头部结构
头部是鱼类最重要的部位 之一,包含许多重要的器 官
•·
鱼类的头部通常包括口、 眼睛、鳃、鼻子等器官。
这些器官对于鱼类的生存 至关重要。
口用于摄取食物,眼睛用 于观察环境,鳃用于呼吸 ,鼻子用于感知水中的气 味。
鱼类的鳍部结构
鳍是鱼类游动和平衡的关键
•·
01
鱼类通常具有多种类型的鳍 ,包括背鳍、臀鳍、腹鳍、
鱼类的生活环境与习性
生活环境
鱼类生活在各种水域环境中,包括淡水、咸水、深海等。不 同的鱼类适应不同的水域环境,如河鱼适应河流环境,而海 鱼适应海洋环境。
习性
鱼类的生活习性因种类而异。一些鱼类是底栖的,喜欢在底 部觅食或栖息;有些鱼类是中上层鱼类,喜欢在水中游动寻 找食物;还有一些鱼类是洄游性的,会随着季节变化迁移到 不同的水域。
02
中国淡水鱼类图谱
中国淡水鱼类图谱1、圆口类:这一类鱼是最原始的鱼形脊椎动物。
鱼口没有真正的上下颚,口器形成吸盘,过着寄生或半寄生生活。
身上没有真正的脊椎,祗有脊索。
从进化的时期而论,圆口类首先发见于中奥陶纪,在志留纪及下泥盆纪最为发达,至下泥盆纪则渐趋绝灭,仅有少数种类遗留至今。
在我国淡水中,仅七鳃鳗属的3个种生活于东北地区黑龙江至辽河诸河流中。
2、软骨鱼类:软骨鱼类从上泥盆纪发现,至石炭纪最为发达,随着再继续进化以成为现代的鲨类与鳐类。
此类鱼全身骨胳均为软骨,鳞片为细小盾鳞,肠内有螺旋瓣。
这是一群低等的真正鱼类,现生软骨鱼类几乎都是生活在海洋中,仅有极个别种类生活于淡水中,其中赤魟除大量生活于海洋外,有一小群体定居于我国广西南宁至龙州的西江水系左江中,从其进化史看,赤魟为海产鱼类。
据古地质考证,广西原为海洋,由于地壳的造山运动,均在新生代上第三纪上新世末期,当海水退出广西而被\陆封\定居于内陆水体中。
3、软骨硬鳞鱼类:此类鱼属硬骨鱼类,但骨胳系统为软骨性。
体表鳞片表现为骨质菱形的原始鳞片,尾鳍为歪形,肠内具螺旋瓣。
原始软骨硬鳞鱼类出现于泥盆纪,在地球上生存了相当长时间,到中生代大部分种类绝灭。
现生的鲟鱼类出现于白堊纪,现在生存的种类不多,仅分布于高纬度的北冰洋区,我国淡水中生活着白鲟科的一种和鲟科2属8种。
4、真骨鱼类:这是现生的普通习见、真正的鱼类,为现代最蘩盛的鱼类,中国的一千另五十种淡水鱼类中,除少数种(13种)外,几乎都属真骨鱼类。
中国的淡水鱼类以鲤形目为主,尤其是鲤科鱼类约占总数的一半。
其中鲱形目1科3属5种,鲑形目6科17属32种,鳗鲡目1科1属2种,鲤形目6科170属740种,鲇形目10种27属110种,鳉形目2科3属4种,颌针鱼目1科1属4种,鳕形目1科1属1种,刺形目1科2属2种,鲻形目1科3属7种,合鳃鱼目1科1属1种,鲈形目12科51属110种,鲉形目1科4属8种,鲽形目3科3属5种,鲀形目1科2属6种,总数为15目49科1037种。
鱼类介绍
第十四章 鱼类(Pisces)
概况:
终生生活于水中, 高度适应水生生 活。具上下颌, 具偶鳍,具脊柱, 鼻孔成对。
第一节 基本特征
一、外形
1. 外部区分:身体分头、躯干、尾三部分。 2.鳍:奇鳍(背鳍、尾鳍、臀鳍)、偶鳍(胸鳍、腹
鳍)。 3.基本体形:纺锤形、平扁型、侧扁型、棍棒型(圆
(2)硬鳞:低等硬骨鱼类所拥有的原始鳞片, 由真皮演化形成,见于鲟鱼和雀鳝。
(3)骨鳞:绝大多数硬骨鱼类所拥有的鳞片, 由真皮演化形成。
梅花鲨及 其盾鳞
雀鳝的硬鳞
骨 鳞
第一节 基本特征
三、骨骼
1. 由软骨和硬骨组成。 2. 结构(以硬骨鱼类为例): 中轴骨:脊柱(躯椎、尾椎)、头骨(脑颅、
十、生殖
1. 软骨鱼类:雄性:精巢一对——输精管— —贮精囊——泄殖腔——鳍脚;
雌性:卵巢一对、输卵管——泄殖腔——泄 殖孔。
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生。 2. 硬骨鱼类: 雄性:精巢一对——输精管——体外; 雌性:卵巢一对——输卵管——体外;
第二节 分类
鱼类是脊椎动物中种 类最多的类群,总种数 在2万种以上,通常将 其分为两个纲或两个系。
二、硬骨鱼纲
(二) 辐鳍亚纲
鳍由辐射状鳍条支持,无内鼻孔,无泄殖腔。 分3个总目:
1. 软骨硬鳞总目
原始而古老:终生具脊索,骨骼为软骨,心脏具 动脉圆锥,体被硬鳞,肠内有螺旋瓣,原型尾或 歪型尾,多有喷水孔。古鳍鱼类
生活于淡水中,少数种类河海洄游。代表动物: 多鳍鱼(非洲)、鲟鱼(北美洲、亚洲)。
多鳍鱼
二、硬骨鱼纲
2. 全骨总目(硬骨硬鳞总目)
鱼的形态特征
鱼的形态特征
1、纺锤形
也称基本型,是一般鱼类的体形,适于在水中游泳,整个身体呈纺锤形而稍扁。
在三个体轴中,头尾轴最长,背腹轴次之,左右轴最短,使整个身体呈流线型或稍侧扁,以利于水中运动前进时减少阻力,故这类鱼善于游泳。
常栖息于水的中、上层。
可作长途迁移。
例:鲤,鲫,鲨。
2、侧扁型
这类鱼的三个体轴中,左右轴最短,头尾轴和背腹轴的比例差不太多,形成左右两侧对称的扁平形,使整个体型显及扁宽,因此,游泳的能力较纺锤型差,生活在水的中、下层。
很少作长途迁移。
如鲳鱼、蝴蝶鱼、鳊鱼、胭脂鱼、燕鱼等。
3、棍棒型
又称鳗鱼型。
这类鱼头尾轴特别长,而左右轴和腹轴几乎相等,都很短,使整个体形呈棍棒状。
其游泳能力较侧扁型和平扁型强。
适于在水底泥土中穴居和水底砂石中生活。
如黄鳝、鳗鲡及多种海鳗。
4、平扁型
这类鱼的三个体轴中,左右轴特别长,背腹轴很短,使体型呈上下扁平,行动迟缓,不如前两型灵活,多营底栖生活。
例如魟、鳐、鮟鱇和鲇等。
此外,还有一些鱼类由于适应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而
呈现出特殊的体型,例如海龙、翻车鱼、河魨、比目鱼、箱鱼等。
无论哪一种体型的鱼,均可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
无颈为其特点,头和躯干相互联结固定不动,是鱼类和陆生脊椎动物的区别之一,头和躯干的分界线是鳃盖的后缘(硬骨鱼类)或最后一对鳃裂(软骨鱼类)。
躯干和尾部一般以肛门后缘或臀鳍的起点为分界线,准确地讲,是以体腔末端或最前一枚尾椎椎体为界。
鱼的外形概述
发达的下叶由增宽的尾下骨片支持,尾鳍在外形上完全对称, 见于高等鱼类。
(三)皮肤及其衍生物
表皮
1、皮肤:
真皮
2、皮肤衍生物
硬骨鱼的皮肤结构
色素细胞、粘液腺、毒腺、发光器、鳞片等 楯鳞
1)鳞
盾鳞
软骨鱼类特有的鳞片,构造较为原始。 盾鳞由真皮和表皮共同演化而来。盾鳞 与高等脊椎动物的牙齿同源器官。
逗号表示背 鳍分离
鳍棘或软 鳍条范围
阿拉伯数字表 示软鳍条数目
鳕鱼:3个背鳍
大马哈鱼:第2背鳍为脂鳍, 无鳍棘由脂肪组织构成
背鳍退化成一根尾针
背 鳍 与 尾 鳍 相 连
鲐鱼:背鳍后有由鳍条形成的数个小鳍 (附鳍) 鮣鱼:第一背鳍形成吸盘
鳕鱼:2个臀鳍
食蚊鱼:雄性臀鳍鳍条特化成交配器
鲐鱼:臀鳍后 边有由一根鳍 条形成的数个 小鳍
鲶鱼:臀鳍与尾鳍相连
鳍脚
软 骨 鱼 雄 性
2.)尾的类型:
原尾
歪尾
正尾
原尾--尾椎末端平直伸展至尾末端,尾鳍的上、下叶大致相
等,见于圆口纲,鱼纲仅见于胚胎期和仔鱼期。
歪尾--尾椎末端弯曲而伸入较发达的尾鳍上叶内,下叶小而
略为鱼类, 现代软骨鱼类和少数硬骨鱼类。
鳞式:
侧线鳞的数目
侧线上鳞的数目 侧线下鳞的数目
5 鲤鱼的鳞式:34~38
8
臀鳍起点至侧线之间 的鳞片数
1、头部
1)口的几种类型
端位口
上位口
下位口
2) 触须(吻须、颌须和颏须等);眼和鼻孔;头后具鳃盖和鳃盖膜。
2、躯干部
1)鱼鳍
偶鳍 (胸鳍和腹鳍)
鱼类介绍
1、鳀:[形态特征] 口大,下位。
吻钝圆,下颌短于上颌。
体被薄圆鳞,极易脱落,无侧线,腹部圆,无梭鳞。
尾鳍叉形。
小型鱼,产卵鱼群体长为75~140毫米,体重5~20克。
[生物习性] 温水性中上层鱼类,趋光性较强,幼鱼更为明显。
[产地分布] 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
中国产于东海、黄海和渤海。
2、狮子鱼:[形态特征] 体延长,前部亚圆筒形,后部渐侧扁狭小,体长可达450毫米。
头宽大平扁,吻宽钝,,眼小,上侧位。
口端位,上颌稍突出,鳃孔中大。
体无鳞,皮松软,光滑或具颗粒状小棘。
背鳍延长,连续或具一缺刻,鳍棘细弱,与鳍条相似;臀鳍延长;尾鳍平截或圆形,常与背鳍和臀鳍相连;胸鳍基宽大,向前伸达喉部;腹鳍胸位,愈合为一吸盘。
身体上各鳍的硬棘,尖锐而且具有毒素,是它们在大自然生存时御敌的唯一武器。
[生物习性] 狮子鱼性格凶猛,喜食小鱼虾蟹。
[产地分布] 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及北极海,少数见于南极海,花色品种很多,多产于温带靠海岸的岩礁或珊瑚礁内。
中国数量较多的为细纹狮子鱼。
3、小黄鱼:[形态特征] 外形与大黄鱼极相似,但体形较小,一般体长16~25厘米、体重200~300克、背侧黄褐色,腹侧金黄色。
小黄鱼的鳞片较大而稀少,尾柄较短,臀鳍第二鳍棘小于眼径,颌部具6个小孔;小黄鱼上、下唇等长、口闭时较尖。
[生物习性] 小黄鱼随栖息环境、季节以及体长的变化较大,且109 mm是其发生食性转换的一个关键的临界体长。
[产地分布] 主要分布在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主要产地在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省。
4、鱼龙头:[形态特征] 体长而侧扁,一般体长15~26厘米、体重75~150克、眼很小,前位、口裂甚大,由前颌骨形成口裂上缘。
两颌牙密生、细尖,能倒伏、体柔软,大部光滑无鳞,唯侧线上有一行较大的鳞直抵尾叉.头及背面浅棕色,腹部乳白色、侧线发达、明显,从头盖骨直达昆鳍叉中央。
背鳍1个,仅有鳍条,无鳍棘,背鳍后有一小脂鳍;胸鳍和陶鳍发达。
鱼类学01外部形态
(2)臀鳍
功能基本上与背鳍相似。
海鳗、鳗鲡等以臀鳍作为运动器的鱼,其臀鳍一般很长,其它 鱼类的臀鳍仅用来维持身体之平衡,一般显得很小。 多数鱼类具有一个臀鳍,但鳕鱼臀鳍二个,均为鳍条。
有些鱼类的臀鳍纯粹由鳍条组成,有的具有若干坚硬程度不同 的棘。 若干鳉形目的雄鱼,其臀鳍的一部分特化为交接器。
4、鼻
(1)软骨鱼类:鼻孔位于头部腹面,口的前方。有些种
类具口鼻沟,即连接鼻和口之间的沟。 (2)硬骨鱼类:鼻孔一般位于眼的前方。绝大多数每边 均有由瓣膜隔开的两个鼻孔,前面的称前鼻孔为进水 孔,后面的称后鼻孔,为出水孔。
5、鳃裂和鳃孔
(1)鳃裂──头部后方两侧,常有一个或多个的裂孔, 为两鳃弓之间的裂缝。 (2)鳃孔(鳃盖孔,鳃盖裂)──具有鳃盖的硬骨鱼类, 鳃盖末端的开口。
端位口: 口开在吻端,上下颌等长。属于这类口型的鱼类极
多,多为善于游泳的营捕食性生活的中上层鱼类,鲐 鱼、马鲛鱼等。
有些为滤食性鱼类,如鲢、鳙。
下位口:
口开在吻的下部,上颌长于下颌。一般多生活于水体 之中下层,以底栖生物为食,如鲟鱼、密鲴、鲮鱼。 密鲴、白甲鱼的口呈一横裂,具角质缘,适于刮取固 着藻类为食。 盘鮈的口呈吸盘状,吸附在岩石上,以免急流冲走。
• 有的上下颌均能伸缩,颌部可以伸 得很长,如海鲂。
2、须 (1)作用:在口周围,常有各种类型的须着生,须上分 布有作为感觉器的味蕾,辅助鱼类发现和觅取食物。 (2)命名:着生位置——颐(颏)部、吻(口角)部、颌部。
3、眼 (1)无真正眼睑,无泪腺,眼完全裸露,不能闭合。 (2)生活在水底的平扁型鱼类,眼睛多着生在背面且两
位置越靠前,越高等!
软骨鱼类的鳍脚
。
鱼类的特点
(四)河豚
1、别名:气泡鱼、吹肚鱼、肺鱼 2、产地产季:沿海均产,长江、珠江在春夏 之间出现汛期之时。 3、品种特点:肉洁白如霜,肉味腴美,鲜嫩 可口。含毒性极强的河豚毒素。 4、保健功效:富含蛋白质 5、应用: (1)初加工与除毒 (2)宜用煮、蒸、烧、汆、炒等法制作。
(五)鳊鱼与鲂鱼
1 、别名: 鳊鱼,又名春鳊、草鳊、长身鳊 鲂鱼: 团头鲂:又名武昌鱼 三角鲂:又名三角鳊、乌鳊 2、产地产季:团头鲂分布在长江中游一带, 其它品种分布较广。四季均产,秋冬肥美。
Î ¶ ¢ ¡ Î Ö Ê ¸
¸Î Ê Â ¨È Í é ôð Ñ ô ¾¡ ¶ ¢
£ ¬ ¢ ¡ ¢ ¡ ¸ Ó
Ó Ð â ½ é È ¯ ´
² ¹ ¾ ¶ Ö È µ
É ö ÷ â × ÈÐ ÔÎ ¶Ê ¸Æ ½¬ £Ó Ð » ² ² ¹ö É¡ ¢½ ¡¸ Ρ ¢Ì × ¢ Ò Ö õÕ ò² ¾× ÷Ó Ã
ÏÖ ã ãÁ Ï ú úÏ Á º ¨¡ » ¢
Á h ú ºÆ Ï ¬ í¡ ¾ ¢ ÊÁ Ï ï
Ï º ¢ ¡ ¬ » º Ï
¡³ ¢  ¦¸ ¼ Î ´Ï ³ º ò Ç
(二) 蟹
1、种类:主要有河蟹、三疣棱子蟹,青蟹等。 2、产地产季:河蟹产与江、湖、浅海,9~10 月肥美。民谚:“九月团脐十月尖,菊花 黄时蟹正肥。”雄蟹腹部为三角形;雌蟹 为圆形,海蟹产于沿海,4~10月盛产。 3、品种特点:
¦ ÓÓ Ã
±¡ ð £¢ Æõ ³Ó ¼¹ ¤È ¥Ä ÚÔ à Á¾ ú ®º ÏÈ Ê¢ ¡× íÏ ÊÏ º¡ ¢ ú± ´ í² Ëº £Ô Ö¼ åÏ ºÂ µ ¨º Õ ÏÇ ò¢ ¡Ì Ò¨ »· º¡ ¢Ê ¯ Õ Ö ôà ÷Ï º¡ ¢Ë ®§ ¾Ã ÷Ï º ñÏ Á º ïà Á ÷Ï 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前位口 也称端位口,口开在吻端,上下颌等长。属于 这类口型的鱼类极多,多为善于游泳的营捕食生活的 中上层鱼类,鲐鱼、马鲛鱼等。 有些滤食性鱼类,如 鲢、鳙
草鱼
• 下位口 口开在吻的下部,上颌长于下颌。一般 多生活于水体之中下层,以底栖生物为食,如鲟 鱼 、密鲴、鲮鱼。墨头鱼的口呈吸盘状,可吸 附在石上,以免急流冲走。
头尾轴 > 背腹轴 > 左右轴
• 2.侧扁型
头尾轴(缩短) > 背腹轴 (延 长) > 左右轴
• 3.平扁型
头尾轴(缩短) > 左右轴(延长) > 背腹轴
• 4.棒型
头尾轴(特别延长) > 背腹轴 = 左右轴
• 纺锤型 最常见,体呈纺锤形,中段肥大,头尾稍尖细。 从体轴看,头尾轴最长,背腹轴较短,左右轴最短。大部 分行动迅速的鱼类多属于这种体型。例如:金枪鱼、鲐鱼、 青鱼、草鱼。 这种体型可将水的阻力减至最低限度,耗 费最小的能量获得较大的游泳速度,有利于觅取食物。
1.前颌骨;2.上颌骨;3.下颌骨;4.口裂(颌齿);5.鳃盖条骨;6.颊部;7.颏部;8.峡部; 9.第一背鳍;10.第二背鳍(脂鳍);11.胸鳍;12.尾鳍
形态学参数
• 全长 = 吻端→尾鳍末端的直线长度 • 体长 (标准长) = 吻端→尾鳍基部最后一枚鳞片或最 后 一枚椎骨的直线长度 • 叉长 = 吻端→尾鳍中央分叉处的直线长度(尾鳍分叉) 软骨鱼 • 头长 = 吻端→鳃盖骨后缘的直线长度 • 躯干长 = 鳃盖骨后缘→肛门后缘的直线长度 • 尾长 = 肛门后缘→最后一枚椎骨的直线长度 • 尾柄长 = 臀鳍基部后端→尾鳍基部的直线长度 • 吻长 = 吻端→眼前缘的直线长度 • 眼径 = 沿体纵轴眼的直径,即眼眶前缘→眼眶后缘的直线 长度 • 眼后头长 = 眼眶后缘→鳃盖骨后缘的直线长度 • 眼间距(眼间隔宽) = 自鱼体一侧眼眶的背缘正中→另一 侧眼眶背 缘正中的距离 • 体高 = 鱼体最大高度。一般测量背鳍起点→腹面的垂直高 度 • 头高 = 头部最大垂直高度 • 尾柄高 = 尾柄部最低处的垂直高度
东坡墨鱼
鳍呈灰黑色,体侧鳞的基部有一黑斑, 联成体侧黑褐色条纹数条,雌雄鱼平时 具有珠星,至生殖期更为显著
• 特殊形状的口 由于上下颌的变异,产生一些 特殊形状的口。
• 唇 →口缘的皮褶,协 助吸食底层或溪流中的 种类,唇发达无肌肉组 织.多数鱼类是皮包颌 骨. • 须:
须2对
胭脂鱼
须5对
须 →具味蕾,辅助觅食。位置、形状、数目、长短为分类的重要 依据 ◆名称 : 着生位置 →颏(颐)须、颌须、鼻须、吻须 ◆数目 : 1 根→ 5 对:江鳕→ 1 根,羊鱼→ 1 对,鲇→ 2 对, 花鳅→ 3 对,鳅鮀→ 4 对,泥鳅→ 5 对。 5 对以上→ 须呈流苏状 *有一部分鱼类在口周围及其附近,常有各种类型的须着生,须上分 布有作为感觉器的味蕾,起触角作用,其功用是辅助鱼类发现和 觅取食物。 *须以所在的位置不同而命名。着生在颐部(颏部)的称为颐须,在 颌部的为颌须,在鼻部的为鼻须,在 吻部的为吻须。
胸鳍 其功能主要是运动、转向和维持身体平衡。协助转向 位置 :高低变化 形状 :宽阔、舌片状→运动缓慢 狭长、镰刀状→运动迅速 变异 :飞翔→飞鱼;跳跃、爬行→弹涂鱼 软骨鱼类 的胸鳍一般较大,与体轴成水平位置,是强有力的平衡器 官。魟、、鳐等的胸鳍扩大成盘状,是主要的运动工具,鹞鲼的 吻鳍和蝠鲼的头鳍均由胸鳍前端分化而来,成为辅助摄食器官。 硬骨鱼类的胸鳍除个别种类外,一般都比较小。胸鳍一般与体轴成 垂直位置。 胸鳍的形状常和鱼类的行动有关,行动迟缓的鱼类,胸鳍常呈宽阔 或舌片状,而行动迅速的鱼类则多呈狭长或镰刀状。黄鳝和丝鳗 科的鱼没有胸鳍的比较少见的。
脂鳍、小鳍
• 脂鳍:没有鳍条支撑。位于背鳍后方正中的由皮肤和脂肪构 成且无鳍条的鳍 鲑形目、鲤形目脂鲤亚目、鲶形目等许多种类
• 小鳍:只鲐(鲭)
鲐叟
蓝点马鲛
*尾鳍 纯系鳍条组成 , 功用为推进和转向 ,弹涂鱼的尾鳍是一种辅助呼吸器。 推进和转向。 外观 :对称、不对称形状 :新月形、叉形、内凹形、平直形、圆形、尖圆形、 双凹形等 鲨类、鲟类等的尾鳍呈不对称状,而真骨鱼类的尾鳍外形上大多对称,但也 有不同的 外形。 1、新月形:如金枪鱼、鲐鱼。 2、深叉形:如鳡鱼、鲮鱼、鲱鱼。 3、内凹形:如鲤、鲫。 4、尖圆形:如大黄鱼、小黄鱼、鰕虎鱼类。 5、圆形:如斑鳢。 6、平直形:如鲀类。
马面鲀
• 平扁型 鱼体背腹轴缩短,左右轴特别延长,成为背腹扁平左 右宽阔的平扁形。 硬骨鱼类中的鮟鱇、爬岩鳅、平鳍鳅,软 骨鱼类中常见的鳐、魟等属于这种体型,大部分栖息于水底, 运动较迟缓。 鲼和鲾鲼等,其体型虽属平扁,而其胸鳍十分 发达,形如鸟翼状,这就使得它们有时还能活跃于水体的中上 层。
• 圆筒型 又称棒形或鳗鲡形。头尾轴特别延长,背腹轴和左右 轴特别缩小,而且二者几乎相等,形如一条棍棒 。具有这种 体型的鱼类适于穴居,善于钻泥或穿绕水底礁石岩缝间,但行 动不甚敏捷,游泳缓慢,腹鳍及胸鳍常退化或消失,如黄鳝、 鳗鲡、海鳗等。
鱼类的构造
鳍由属于内骨骼的支鳍骨和鳍 条组成,外附肌肉,每一鳍条 由左右2条组成
棘和鳍条
鳍条本身较柔软
• 角质鳍条:软骨鱼类特有. 不分支不分节,为 软骨鱼类所特有。 • 鳞(骨)质鳍条:硬骨鱼类特有. • 软条(ray):末端分支的鳍条和末端不分支的鳍条
•
等。
硬棘(spines )不分支不分节,强大、坚硬呈棘状。司攻击和防卫。常见于鲈和鳜
鲨鱼的外部形态和形态学参数
• 鱼类的体轴可以分为下列三种: • *头尾轴(主轴)--自鱼体头部到尾部贯穿 体躯中央的一根轴线; • *背腹轴(矢轴,纵轴)--自鱼体最高部通过 头尾轴贯穿背腹的一轴线; • *左右轴(横轴)--为贯穿鱼体中心而与头 尾轴和背腹轴成垂直的一根轴线。
鱼类的基本形态
• 1.纺锤型 (流线型)
脊椎动物 鱼类
鱼 类 的 外 形
外部形态
• 鱼体 =头部+躯干部+尾部( 尾柄 =臀鳍基部后端 →尾鳍基部) • 头、躯干分界线: 圆口类=吻端→最后一对 鳃裂 (无鳃盖) 硬骨鱼类=吻端→ 鳃盖骨 后缘(具鳃盖) • 躯干、尾 分界线: 一般=肛门或尿殖孔的后缘 少数=体腔末端或最前一枚具脉弓的椎骨 • 头部 =吻部+眼后头部+颊(jia)部+喉部+颏部(颐 部)+峡部 • 下颌联合 =下颌左右齿骨在前方愈合处
下位
• 口:位置 • 大小
端位
大 小
上位
口 →主要捕食器官,食性决定形状与位置 口位 :生活习性和摄食种类不同 口形 :食性不同,口形与大小不同 口是鱼类捕捉食物的主要工具之一,也是呼吸时水流进入鳃腔 通道。口的形状、位置,主要与鱼类生活习性及食性有关。
上位口 下颌长于上颌,突出于上颌之前,使口裂向上
◆眼 鱼类的眼睛一般较大,多位于头部两侧。 眼 →视觉 位置 :一般在头部两侧或一侧(比目鱼) 特点 :无泪腺 →不会 “ 水汪汪 ” ,只能 “ 亮晶晶 ” 无真正眼睑→ “ 死不瞑目 ” 鱼类的眼睛无泪腺,无真正的眼睑,眼完全裸露,不能闭 合。 脂眼睑 眼睛的一部分或大部分被覆的透明的脂肪体,在 鲱形目、海鲢目、鲻形目的一些种类具有。 *瞬膜 在眼眶内侧、眼球外方的一层膜状构造,这种膜可 以上下活动,有些鲨鱼所具有,如锤头双髻鲨。 *瞬褶 眼眶下缘的皮肤所形成的皱褶,能上下活动,有些 鲨鱼所具有,如灰星鲨
黄鳝
鱼类的怪异的外形
海马型
箱型
◆特殊体形
*带型 基本上属于侧扁形,但头尾轴特别延长,形如带状,如带鱼。
*箱型 外部为骨质板所包被,只有细小的尾部、吻部和鳍露在外面,常依靠鳃孔喷水推动 身体前进,如箱鲀。
*球型 体近似圆球形,体短而圆,游泳迟钝,当遇到危险时,立即用口吞入空气或水,使 身体膨胀呈气球状而漂浮于水面之上,随水漂流逃避险境。如东方鲀、刺鲀。
*海马型 中药铺里常见的海马,头似马头,但它是一种鱼,头部和躯干部几乎成为直角相 交,头形似马头状,躯干弯曲,尾部细小延长而卷曲,能缠绕在海藻上及海草上,活 动能力迟缓,如海马。
头部器官
头部形态 鱼类的头型多种多样,但各种鱼类在头部着生 的器官却无增减。 头部主要的器官有口、唇、须、眼、鼻、鳃裂和鳃孔、 喷水孔等
• 侧扁型 头尾轴较短,背腹轴相对延长,而左右轴仍为最短, 即变成短而高的侧扁形。硬骨鱼类中较普遍,大多生活在平静 的水中、中下层水流缓慢的内湾及湖泊,其运动不甚敏捷 , 较少作长距离洄游。如团头鲂、长春鳊、乌鲳、银鲳等。 • 有些种类还具有坚强的鳍棘,利于避免敌害侵袭,敌害生物要 把它一口吞下去极为不易,如马面鲀。
背鳍 →维持身体平衡(鳗鲡发达,协助运动) 一般 1 个(或 2~3 个,或退化或消失)。 位置 :一般居中,前移、后移 变异 :吸盘→鮣,钓竿→鮟鱇
硬骨魚類背鰭的變異 ----- 硬 骨魚綱背鰭的形狀、大小、數 目有很大的差異,有些魚的背 鰭發生了變異,成為某種特殊 作用的器官。 真骨魚類中低等種類通常只有 一個背鰭,並是由軟條組成; 稱為软鰭鱼类 [圖a] 軟鰭魚類 的背鰭多不大,位於背部正中 或尾部,只有少數種類背鰭分 為二基或三基。如:鱈類的背 鰭即有三基 [圖b]。 高等的真骨魚類有兩個背鰭, 第一背鰭由硬棘組成,第二背 鰭是软条;稱此類為棘鰭魚類 (acanthopterygii),兩背鰭有 時相連接 [圖c]。 有些魚類的背鰭發生變形,躄 魚科的第一背鰭位於吻上,形 成吻觸手,頂端具3分支或4分 支 [圖d]。
鱼类的鳍(Fin)
• 奇鳍(median fins):不成对的鳍 • 背鳍(dorsal fin) D • 臀鳍(anal fin) A • 尾鳍(caudal fin) C • 偶鳍(paired fin):成对的鳍 • 胸鳍(pectoral fin) P • 腹鳍(pelvic fin, ventral fin)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