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楝子化学成分研究

合集下载

中药川楝子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中药川楝子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7 0

北方药学 2 0 1 3年第 1 0卷第 8期
后, 所得制 晶的 A U C分别是原药的 1 . 5倍 , 纳 米粒 在大鼠体内 人们的足够重视。 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 参考文献 3 . 2白蛋 白共价偶联微球 : 共价偶联 使 白蛋 白粒子 的表 面性质 【 1 ] 刑丽 , 张复 实, 向军辉 , 等. 自组装技 术及其研 究进展 l J 】 . 世界 发生改变可 以使药物 载体得 到更 多的应用。S c h e c h t e r 等在牛 科 技 研 究与 进 展 , 2 0 0 7 , 2 9 ( 3 ) : 3 9 一 - 4 4 . 血清 白蛋 白( B S A) 和卵 白蛋 白( O v a ) 的表面共价偶联 了 T N P — 『 2 1 徐伟平 , 李光 宪. 分子 自组装研 究进 展『 J I . 化 学通报 , 1 9 9 9 , 2 : s t ( 三硝苯基改性 的链球抗生素蛋 白) , 形成的纳米粒子可 以促 21 -2 4. 进肝脏 的瞬时吸收。R o h a n a h H u s s a i n等¨ 3 1 将脂质体 络合物和 1 3 ] S h u g u a n g Z . E m e r i n g b i o l o g i c a l m a t e r i a l s t h r o u g h m o l e c u l a r 脱脂 的人血 清蛋 白相结合 ,得到稳定并具有一定抗 菌性的药 s e l f - a s s e mb l y [ J ] . B i o t e c h n o l o g y A d v a n c e s , 2 0 0 2 , 2 0 : 3 2 1 - 3 3 9 . 物载体 , 提高了药物载体 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相容性 。除 了偶 [ 4 ] 邢 丽. 自组 装 技 术 及 其 研 究 进 展 I J 1 . 世 界科 技研 究 与发展 , 0 0 7 , 2 9 ( 3 ) : 3 9 一 - 4 4 . 联 功能性基 团 , 如脂质体 、 叶 酸等靶 向分 子和甘草 酸 , 在 白蛋 2 白共价偶联 纳米 粒的研究中 ,白蛋 白还可 以与细胞 特异性受 I 5 ] C h a n g - S i k H . , J o s e p h A . G . S u f a c e C h e mi s t r y o f B i o d e g r a d a b l e 体偶联形成纳米粒子 。 P o l y m e r s f o r D r u g D e l i v e r y s y s t e m s l J 1 . C h e m R e v , 2 0 0 5 , 1 0 5 : 42 05 -42 32. 4 多 糖 及 其 衍 生物 的 自组 装 6 】 唐丽丽 , 何 道航 . 两 亲性 肽 自组 装 纳 米 结 构 及 其 应 用 l J 1 . 广东 具有两 亲性 的多糖衍 生物经过接枝改性后通 过 自组装 的 【 2 01 1 , 1 : 7 6 — 7 9 . 方法得 到纳 米颗粒。通过控制多糖衍生物 的链段 接枝 比例和 化 工 , 成分 , 自组装得到的纳米颗粒具有不 同的理化性能 。 [ I 7 ] L a r i s a S . , R o b e n A . D . , D a v i d D . , e t a 1 . H y d r o p h o b i c D r u g D e - i v e r y b y S e I f— As s e mb l i n g T r i b l o c k Co p o l y me r— — De r i v e d 李 娟 通过 MJ i l l a r d反应共 价结合 到蛋 白质 上的葡聚糖 l 抑制了蛋 白质宏观聚集形成 了纳米颗粒 。这 种纳米颗粒核 由 N a n o s p h e r e s [ J ] . B i o ma c r o mo l e c u l e s , 2 0 0 7 , 8 : 9 9 8 — 1 0 0 3 . 球状蛋 白热交联 网络结构 , 表面 由葡聚糖组成 , 具有很好 的稳 [ 8 】 钟煜 , 刘传 芳, 常文贵. 分子 自组装及 超分子 自组装的研 究进 定性。 展【 J 】 . 枣庄 学 院 学报 , 2 0 0 5 , 2 2 ( 5 ) : 8 0 — 8 4 . 通过一定的化学修饰壳聚糖分子链 上的羟基和氨基就 可 [ 9 ]袁 丹 .两 亲性 嵌 段 共 聚 物 的 合 成 及 自组 装 f D 】 .中 山 大 学 , 0l 0. 以得到含有不 同类型 的亲水性链段或疏水性 链段的壳聚糖衍 2 生物 ,这样可 以使壳 聚糖衍生 物在 药物载体 和缓释 系统 中的 【 1 0 ] 苏华 , 胡晋红 , 李凤前 . 白蛋 白纳米粒的制备 工艺及 其靶 向 应用大大增加。 陈建男旧等利用正辛醛作为长链烷基作为疏水 性 研 究进展 中 国 药 学杂 志 , 2 0 0 5 , 4 0 ( 9 ) : 6 4 1 一 - 6 4 5 . 性 的链段来改性壳 聚糖分子 ,制备 了具 有两亲性 的壳 聚糖 纳 【 1 1 ] 杨 莹. 白蛋 白纳米粒的制备 工 艺及在 药学 中的应 用Ⅲ. 今日 米颗粒 。 虽然 目前来说针对壳聚糖改性的方法 有很 多 , 但是人 药学, 2 0 0 9 , 1 9 ( 4 ) : 5 7 — 5 9 . 1 2 】 陈棉楠 , 肖衍 宇, 苏志桂 , 等. 制备工 艺对 多柔 比星 白蛋 白纳 们希望能够找到生物可 降解性 和生 物相 容性等性能 的分 子链 [ 段来对壳聚糖分子进行改性 , 从而达到最优 的结果 。除了壳聚 米粒理化 性质 、 体外释放及 药动学 的影 响l J 1 . 中国医药工业杂 2 0 1 2 , 4 3 ( 6 ) : 4 3 2 一 - 4 3 7 . 糖外 ,还有其他种类 的多糖也 可以 自组 装形成纳米颗粒 。 比 志 , 如, 纤维素的衍生物纤维素酯 。 [ 1 3 ] R o h a n a h H . , G i u l i a n o S . F a t 一 - f r e e A l b u mi n a s a N o v e l D ug r

川楝子的药理作用及化学成分

川楝子的药理作用及化学成分

川楝子的药理作用及化学成分【摘要】川楝子,异名楝实、楝子、石茱萸等,其果实类球形,气特异,味酸、苦。

是楝科植物川楝的成熟果实。

川楝子原以“楝实”之名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至《本草正》称川楝子。

《神农本草经》曰:“主温疾伤寒,大热烦狂,杀三虫疥疡,利小便水道”。

川楝子做药用广泛,临床用其治疗男性睾丸疾病、胃病、皮肤病、带状疱疹、淋病、急性乳腺炎、胁痛等多种疾病,效果显著[1]。

川楝子里含有的川楝素具有一定的毒性,早前多用于农业驱虫。

作为驱蛔药物在我国应用时间并不久远。

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黄酮、萜类等。

本文主要对川楝素药理作用、化学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药理作用1.1对神经肌肉接头的作用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小鼠在不同时间给以川楝素和肉毒毒素后,膈肌神经肌肉接头超微结构发生改变。

试验表明预先使用于神经肌肉接头的肉毒素对川楝素引起的突触小泡减少有阻碍效应,其它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川楝素对小白鼠神经-肌肉接头的亚显微结构有着明显的作用,表现在突触隙宽度增加和突触小泡数目减少,但两类变化似乎不同时出现在一个接头。

现已证明,川楝素是一种有效的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阻断剂,其作用部位在突触前神经末梢,方式是抑制刺激神经诱发的乙酰胆碱释放的作用,能阻断神经肌肉接头间正常传递功能等。

1.2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有学者用大白鼠实验,观察川楝素对膈神经放电和膈肌放电的作用。

结果表明,有大剂量川楝素引起的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它对中枢的抑制作用[2]。

延脑呼吸中枢部位直接给川楝素的实验支持上述结论。

1.3抗肉毒作用实验证明川楝素具有显著的抗肉毒作用。

在特定的试验条件下,川楝素显著延长肉毒中毒小鼠对间接刺激收缩反应的麻痹时间,与川楝素本身的麻痹时间相近,未见相互协同增强阻遏的现象。

1.4对心血管的作用川楝素能使离体蛙心收缩节律异常,持续1h之后可以自动恢复。

静脉注射川楝素对家兔心血管系统无明显影响。

此外,川楝素可能同时抑制心肌的延迟整流K+电流,其正性肌力作用是继发于APD的延长及ISI的失活减慢。

基于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的炒川楝子化学成分分析

基于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的炒川楝子化学成分分析
d e r p o s i t i v e i l I l l I l I g a t i v e i o n mo d e . Re s u l t s E l e v e n c o mp o u n d s o f F yi r n g T o o s e n d a n F mc t u s w e r e i d e n t i i f e d b y d i r e c t c o mp a i r s o n i n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a n a l y z e a n d i d e n t i f y t h e c h e mi c a l c o mp o n e n t s i n F r y i n g T o o s e n d a n F r u c t u s b y l i q u i d 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 / q u a d r u —
p o l e t i me ‘ l f l f i g h t ma s s s p e c t r o me t y. r Me t h o d s T h e s e p a r a t i o n wa s p e f r o r me d o n a n Ag i l e n t Z ORB AX S B ・ Cl 8 r e v e r s e p h a s e c o l u mn
色谱分离采用 A g i l e n t Z O R B A X S B — c 】 8色谱柱 ( 4 . 6 m m×1 5 0 mm, 5 I x m) , 以1 %甲酸一 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 , 流速 : 1 . 0 m L・ m i n ~, 质谱定性采用飞行时 间质谱 , 正 负离 子模式扫描 。结果

最新关于中草药“川楝子”的认识

最新关于中草药“川楝子”的认识
2. 近年来,川楝子的药物研究还发现其在抗癌方面也有一定的 效果,尤其是对于肝癌、胃癌等消化系统肿瘤的治疗。
3. 川楝子的药物研究还在不断深入,目前科研人员正在探索其 对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其他疾病的治疗效果。
2. 川楝子的化学成分分析
01
1. 川楝子的主要化学 成分包括三萜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和酚酸 类化合物等。
02
2. 川楝子的花朵小而美丽 ,花色为淡黄色,花期在每 年的5月至6月之间。
03
3. 川楝子的果实为蒴果,形 状为卵形或椭圆形,成熟时 呈棕褐色。
3. 川楝子的分布情况
1. 川楝子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华南、华东、华中和西南等地区,尤以江苏、 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的分布最为集中。
01
3
输。
2. 川楝子的加工过程
1. 川楝子的加工 过程主要包括清洗 、烘干和筛选等步 骤,确保药材的纯
1 净度和质量。
2. 在清洗过程中,
3. 烘干是川楝子加
需要将川楝子放入清
工的重要环节,通常
水中浸泡,然后用手采用ຫໍສະໝຸດ 风烘干或者日轻轻搓洗,去除表面
光晒干的方式,使药
2 的杂质。
3 材达到适宜的干燥程
02
2. 川楝子中的三萜类 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肿 瘤、抗病毒等多种生物 活性。
03
3. 川楝子中的黄酮类 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 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
3. 川楝子的未来研究方向
1. 川楝子的药物研究将更加深入,探索其更多的药理作用和临 床应用。
2. 对川楝子的化学成分进行更详细的分析,以期发现新的有效 成分或药物组合。
01
02
03
1. 川楝子具有镇痛、镇静和 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 疼痛症状。

中药“理气药”——川楝子

中药“理气药”——川楝子

中药“理气药”——川楝子本品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实。

主产于四川。

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本品气特异,味酸、苦。

以个大、饱满、外皮金黄色、果肉黄白色者为佳。

生用或炒用。

用时捣碎。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苦,寒;有小毒。

归肝、小肠、膀胱经。

具有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5~10g。

外用适量,研末调涂。

炒用寒性减弱。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有毒,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脾胃虚寒者慎用。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楝子苦寒,膀胱疝气,中湿伤寒,利水之剂。

三、临床应用1.肝郁化火,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疼痛本品苦寒清泄,既能清肝火,又能行气止痛,为治肝郁气滞疼痛之良药,尤善治肝郁化火诸痛证。

治肝胃不和或肝郁化火所致胸胁、脘腹疼痛,以及疝气疼痛,常与延胡索配伍,如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治寒疝腹痛,常配伍小茴香、木香、吴茱萸等,如导气汤(《医方简义》)。

2.虫积腹痛本品既能杀虫,又能行气止痛。

治虫等引起的虫积腹痛,每与槟榔、使君子等同用。

外用杀虫而疗癣,治头癣、秃疮,可单用本品焙黄研末,以油调膏,外涂。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川老多糖、脂肪油等。

2.药理作用川子有松弛奥括约肌,收缩胆囊,促进胆汁排泄的作用备肠管平滑,使其张力和收缩力增加。

川素具有驱虫作用,作用缓慢而持久,对猪虫、、水蛭等有明显的杀灭作用。

川楝子对金黄葡萄球菌、多种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

此外,本品尚有抗炎、镇痛、抗氧化、抗生育、抗癌等作用。

3.不良反应本品主要毒性成分是川素、苦楝酮内酯等。

川棵子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对肝脏有损害,会阻断神经肌肉接头的正常传递功能,还会造成急性循环衰竭和中枢性呼吸衰而死亡。

中毒较轻时,可见头晕、头痛、嗜睡、恶心呕吐、腹痛等,严重时会出现呼吸中枢麻痹、中毒性肝炎、内脏出血、精神失常等症状五、苦楝子同科属不同种的植物楝的干燥成熟果实,称为苦楝子。

其性状与本品略有不同,性能功效相似,但毒性较川楝子为大,应区别用药,不能混淆。

川楝子

川楝子

药理作用:
• 1.驱虫作用: 本品有驱蛔虫作用,有效成分为川楝素,它
的乙醇提取物的作用强,与山道年相比,作用缓 慢而持久。低浓度(1:5000-9000)川楝素对整 条猪蛔虫及其节段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表现为自 发活动增强,间歇地出现异常的剧烈收缩,运动 的规律破坏,持续10-24小时。被认为川楝素是对 蛔虫肌肉的直接作用。川楝素还能使虫体三磷酸 腺苷的分解代谢加快,造成能量的供不应求而导 致收缩性痉挛而疲劳,最后使虫体不能附着肠壁 而被驱出体外,因此临床上服用川楝素排虫时间 较迟,约24-48浸液对真菌有抑制 作用,尤其对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有较强抑菌 作用。川楝子对铁锈色小芽孢癣菌有抑制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抑制作用。抗噬菌体法筛 选提示川楝子有抗噬菌体作用 。
5.抗癌作用 :用Hela细胞单纯培养法筛选表明,川 楝子有抑制肿瘤细胞作用。川楝子对人体宫颈癌 JTC-26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在90%以上 。
起的呼吸抑制有轻微的对抗作用。川楝素对清醒
家兔皮层自发电活动未见明显的影响。
• 3.抗肉毒中毒的动物的作用:
• 川楝素对致死量肉毒中毒的小鼠,攻毒 后6小时内给药治疗,其存活率可达80%以 上;对肉毒中毒猴子,攻毒后24小时治疗, 可治愈半数以上;对C型肉毒中毒亦有保护 作用;与抗毒血清合用,可明显降低抗毒 血清用量。以楝素能在神经一肌肉接头处 对抗肉毒的阻遏作用。
化学成分及鉴定:
• 中药化学成分:果实含驱蛔有效成分川楝 素 ,以及多种苦味的三萜成分,苦楝子酮 、 脂苦楝子醇 ,21-O-乙酰川楝子三醇 21O-甲基川楝子五醇 。
• 中药化学鉴定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1g, 加乙醚5ml,浸泡过夜,滤过。取滤液1ml, 置蒸发皿中,挥散后,残渣加0.125%对二 甲氨基苯甲醛硫酸(50%V/V)溶液6滴,呈 紫红色。(检查三萜类)

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川楝子,又名龙腿果,是马鞭草科川楝属植物的果实。

川楝子原产于中国南方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

在中国传统草药学中,川楝子被广泛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和皮肤病等。

现代研究发现,川楝子富含各种营养成分和药用化学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与保健功效。

本文将详细介绍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并列举一些禁忌症,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川楝子。

一、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1.祛痰止咳:川楝子富含龙胆苦素、苦参碱等成分,具有清热化痰、止咳化痰的作用。

对于痰多咳嗽、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有显著的疗效。

2.抗菌消炎:川楝子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炎作用,对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皮肤炎症等。

3.抗病毒:川楝子中的部分成分具有抗病毒活性,可以干扰病毒的生物活性,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对于流感、感冒等病毒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4.抗过敏:川楝子中的苦参碱等成分具有抗过敏作用,可以抑制过敏反应和炎症反应,减轻过敏症状,对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5.促进消化:川楝子富含纤维素,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加粪便排除,预防便秘、痔疮等消化系统疾病。

6.调节血糖:川楝子中的部分成分具有降血糖作用,可以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减少血糖的升高,对于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7.降血脂:川楝子中的部分成分可以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8.抗肿瘤:川楝子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对于部分肿瘤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9.美容养颜:川楝子中的抗氧化物质可以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美白肌肤,保护皮肤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

二、川楝子的禁忌症1.孕妇:川楝子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于孕妇可能造成胎动不安,所以孕妇在使用川楝子前需谨慎咨询医生。

川楝子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川楝子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川楝子化学成分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综述了川楝子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为川楝子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川楝子;化学成分川楝子,别称金铃子,为楝科植物楝(Melia toosendan Sled.Et Zuee.)的果实。

产于中国甘肃、湖北、四川等省,其他省区广泛栽培。

日本、中南半岛也有分布。

以四川的产者最为上乘,故又名川楝子。

川楝子性苦寒,有小毒。

入肝胃小肠经,亦有认为入心经。

除湿热,清肝火,止痛,杀虫。

治热厥心痛,胁痛,疝痛,虫积腹痛等病症的临床治疗[1-2]。

本文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综述。

川楝子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挥发油,萜,多糖等类化合物。

1 挥发油类化合物应用Gc-Ms法[3]从该植物挥发油中得到61个峰,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

经过质谱数据系统检索、人工谱图解析并查对有关资料对基峰、质荷比和相对丰度等方面进行直观比较,鉴定出42个化学成分,占总量的69%。

其中,caproic acid (19.63%)、borneo camphor (1.16%)、burnate (2.32%)、hexadecanoic acid (6.44%)、hexadecanoic acid (4.61%)、linoleic acid (2.93%)、9-oct adecenoic acid (2.72%)、linoleic acid (6.45%)、linolenic acid (4.28%)。

2 萜类化合物查阅文献发现,最近从楝属植物分离得到一些新化合物,主要是三萜类化合物,归纳如下:Yi Zhang等分离出meliatoosenins A-D,meliasenins A-H;Qiong Zhang等分离出(24,25,26,27-tetra-nor-6α-acetoxy-21,22-epoxy-7α-tigloyl-1α, 3α,28-trihydroxy-apotirucalla-(apoeupha)-14,20,22-trien-12-one,12-ethoxynimb olinins A-D;Shi-Hui Dong等分离出mesendanins A-J;Shi-Biao Wu等分离出meliasenins I-R;Yi Shu Sang等分离出toosendanone A,toosendanic acids A -B。

川楝子及其炮制品中川楝素含量测定研究

川楝子及其炮制品中川楝素含量测定研究

川楝子及其炮制品中川楝素含量测定研究周乐华;李迎春;窦志英【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川楝子中川楝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以川楝素作为指标,对川楝子生品、炒品、醋炙品、盐炙品、酒炙品进行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250 mm x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0:70),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35℃.结果:样品平均回收率为100.458%,RSD为1.069%(n=6),4种不同炮制方法川楝子饮片中川楝素的含量分别为0.178%、0.127%、0.177%和0.112%.结论:建立的检测川楝子中川楝素的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期刊名称】《天津药学》【年(卷),期】2011(023)001【总页数】3页(P20-22)【关键词】川楝子;炮制;川楝素;高效液相色谱【作者】周乐华;李迎春;窦志英【作者单位】天津市药材集团公司,天津,300110;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27.2川楝子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的果实[1],苦,寒;有小毒,具有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的作用,是理气止痛的常用中药[2]。

本研究以川楝素为检测指标,通过对其炮制品中川楝素的测定研究,建立了简便、可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川楝子中川楝素的含量。

1 仪器与试药1.1 仪器美国SoftaHPLC系统(6000 LDI PUMP;6000 PVW UV/VLS DETECTOR);手动进样系统;烘箱DHG78-1(湖北省黄石市医疗器械厂);粉碎机(武义县屹立工具有限公司),FA 1004N型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KQ-500E型医用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HH-S型水浴锅(巩义市英峪予华仪器厂)。

1.2 试药川楝子饮片(天津市中药饮片厂,批号1001084);川楝素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58812-37-6)。

中药川楝子的临证运用

中药川楝子的临证运用

中药川楝子的临证运用【来源】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实。

收载于2000年版《中国药典》。

主产于四川、河北、甘肃等。

冬季采收,晒干入药。

【别名】金铃子,楝实.川楝实,楝实,苦楝子,川若,仁枣,苦楝实。

【处方名】川楝子,金铃子,生川楝子,炒川楝子,醋川楝子等。

【商品名】川楝子:为植物川楝的干燥果实。

产于南方各地。

以四川产者品质最优,为地道药材。

销全国并出口。

【性味与功能】苦,寒;有小毒;归肝、胃、小肠、膀胱经;疏肝、行气止痛、驱虫。

【化学成分】含楝素、生物碱、山柰碱、树脂、鞣质等。

【药理作用】(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鸡胚病毒有抑制作用。

(2)对动物可引起恶心、呕吐、下泻、呼吸困难心悸等,其中猪最敏感,200g可引起死亡。

【用法用量】4.5~9gg煎服。

二、川楝子的临证运用诸痛 彭富祥用川楝子也是近代急腹症研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

川楝子生用有毒浊臭,炒制品芳香不但无毒(或甚微)而且是止痛上品。

炒制经验是:川楝子不劈,清炒,连续翻炒不得少于3小时。

大火初炒浓烟滚滚,闷臭熏人;中火继炒娴气渐消,子裂声起,小火再炒子裂声息香味始出。

核心酥、黄、香时出锅。

筛去炭屑摊凉冷透捣碎即成。

这样的炮制品可放心用之。

(1)胆系结石、炎症 不论急性慢性,均可用川楝子泄热通腑消炎止痛。

若胆肠有蛔虫也一并排出。

其平冲降逆之效,针对”胆心综合征“则更为首选。

日用量10~50g。

姚保泰在临床上以川楝子与延胡索配伍预防和治疗胆绞痛收效颇佳。

胆石症系慢性疾病,多病程长,缠绵难愈病久则致肝经郁热,气血郁滞,不通则痛,故绞痛发作。

川楝子苦寒清热,疏肝理气,使郁热清,气机通畅,与行气活血的延胡索相伍则气血流通,郁热清泄,故绞痛自止。

(2)急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阳虚除外) 选川楝子疏肝止痛,通便除烦,退低热。

汤剂日用量10~20g,丸片剂日用量1~5g。

经临床观察,连服30日或更长时间未见中毒。

(3)泌尿系结石绞痛 川楝子、川牛膝、续断、白芍药、甘草各30~50g.每日1~2剂,顿服,解痉排石疗效肯定。

川楝子

川楝子

【别名】金铃子、川楝实【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

归肝、小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舒肝行气止痛,驱虫。

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

【化学成分】含川楝素(toosendanin)、生物碱、山柰醇、树脂、鞣质。

【性味】苦,寒,有毒。

①《本经》:苦,寒。

②《别录》:有小毒。

③《珍珠囊》:酸,苦。

④《医林纂要》:核:苦辛;寒。

【归经】入肝、胃、小肠经。

①《珍珠囊》:入心。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小肠二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阳明、手足太阴经。

④《得配本草》:入足厥阴经。

〖中药来源〗:本品始载於《本经》。

为楝科落叶乔木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的成熟果实。

我国南方各地均产,以四川省产者为佳。

〖采收加工〗: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生用或炒用。

用时打碎。

〖中药规格〗:商品一般不分等级,均为统货,以个大、肉厚而松软、外皮色金黄、果肉色黄白者为佳,习惯以四川省的产品最著。

〖药材性状〗:性状鉴别呈类球形,直径2~3.2厘米。

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微有光泽,少数凹陷或皱缩,具深棕色小点。

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凹陷有果梗痕。

外果皮革质,与果肉常成空隙,果肉松软,淡黄色,遇水润湿显粘性。

果核球形或卵圆形,质坚硬,两端平截,有6~8条纵棱、内有黑棕色长圆形的种子6~8粒。

气特异,味酸、苦。

〖主要成分〗:本品含川楝素、楝树碱、山柰醇及脂肪油等。

〖药理作用〗:本品所含川楝素对猪蛔虫、蚯蚓、水蛭等有明显的杀灭作用;能兴奋肠管平滑肌,使其张力和收缩力增加。

川楝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内服过量可出现中毒反应,主要为肝脏损害、中毒性肝炎、精神失常、视力障碍、胃及小肠炎症、内脏出血、血压下降、呼吸循环衰竭,甚至死亡。

有毒中药现代药理研究之川楝子

有毒中药现代药理研究之川楝子

川楝子[基原]本品为棵科植物川棵Mf6idTo。

‘‘nd。

MSzeb.献ZMcc的干燥成熟果实。

[化学成分]川辣子中的主要成分为三藐类化合物,其次是荣罗兰围型的倍半花的德苦类化合物。

其中,四环三蔽:含川椅子柬(100sendanin)、苦味成分麦克辛(mer8slne)、苦镜子花酮〔meliBn。

ne)、苦辣子藐酵(melian01e)、苦棉子藐二醉(melianedt01)、苦探子范三酵(melL —anot ri01e)、苦辣子内酯(meliala瓤one)、印苦镜子柬(azadirachtin)、21—o—乙酷川核三酪(2l—O—acetyltoosendabi01)、LiPomelinan01(为’—种3—0—硬脂酸、棕徊酸、肉豆蔻酸和苫裸子菇酪的月佳酸,按3,35“32‘30比例的混合物>;紫罗兰溺型倍半菇德昔16川裸荣罗兰酮苦甲、乙(metiaionosN A、B)。

此外,川辣子中尚含有中性油质成分,主要为醋酸(acetic acid)、己酸(hexanoic ac山等。

川辣子还含有槐树碱、山奈酵、树脂及获质。

[炮制研究3一、粉碎方法的研究川核子是川核的果实,内有质地坚硬的果核,人药时要求破碎。

川镜子破碎方法甚多,如订碎、碾碎、砸碎、割开等。

人工方法费时、费力,效率低。

现大多改为机器破碎法。

(一)切制川镜子用卧式转盘切药机加工川辣子,此法每小时可切制250k8,比人工提高工效几百倍,且片形好,碎末少。

目前切制方法中都要求将药材先浸润透,但在浸泡过程中,果皮已稀烂.果核仍坚硬。

现在采用蒸气软化法,蒸气透过果皮浸入果核,达到果肉软而不稀,果核硬而不15,易于切片。

这种方法制得药材饮片厚薄和醛浸都很均匀,且炒制时用电动转锅,锅温一致,翻炒均匀,提高了质量,减少了损耗。

同时,J11Q子有小毒,毒性成分可能是毒性蛋白,经蒸气软化后,即利子切片又使毒性成分受热破坏而减低毒性。

经舀炒制使川核子索和生物碱等欢镕子水的有效成分,形成易涪子水的醋酸盐,既在煎煮中能较多酌溶出,又增强了川辣子舒肝行气止痛和驱虫的功效。

川楝子

川楝子

川楝子文章目录*一、川楝子的概述*二、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三、川楝子的分类*四、川楝子的药方选录*五、川楝子的服用方法*六、川楝子的选购方法、保存方法川楝子的概述1、川楝子的概述川楝子,中药名。

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实。

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2、川楝子的别名金铃子、苦楝子、楝子、楝树果、川楝树子、川楝实。

3、川楝子的性状形态类球形。

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

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凹陷,有果梗痕。

外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呈空隙,果肉松软,淡黄色。

果核球形或卵圆形,质坚硬,两端平截,种子黑棕色。

气特异,味酸、苦。

4、川楝子的性味归经性寒,味苦,有小毒。

归肝经、小肠经、膀胱经。

5、川楝子的来源楝科植物川楝的成熟果实。

6、川楝子的产地分布生于平原、丘陵或者栽培。

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云南等地。

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1、川楝子的化学成分、营养成分含驱蛔有效成分川楝素(toosendanin),以及多种苦味的三萜成分,苦楝子酮(melianone)、脂苦楝子醇(lipomelianol)、苦楝子酮,21-O-乙酰川楝子三醇(21-O-acetyltoosendantriol),21-O-甲基川楝子五醇(21-O-methyltoosendan-pentaol)、梣皮树脂醇等成分。

2、川楝子的功效作用舒肝、行气、止痛、驱虫。

属理气药。

3、川楝子的毒副作用脾胃虚寒者忌服。

川楝子的药方选录1、治热厥心痛,或发或止,久治不愈者:川楝子、玄胡各30克,上为细末。

每服9克,酒调下。

(《保命集》金铃子散)2、治肋间神经痛:川楝子9克,橘络6克。

水煎服。

(《浙江药用植物志》)3、治妊娠心气痛:川楝子、茴香(炒)各9克,艾叶末(盐炒)4.5克。

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

不拘时服。

(《卫生宝鉴》火龙散)4、治冻疮:川楝子120克。

水煎后乘热熏患处,再将药水泡洗。

(《湖北中草药志》)5、治寒疝疼痛:川楝子12克,木香9克,茴香6克,吴茱萸(汤泡)3克。

川楝子中药分析图谱

川楝子中药分析图谱

川楝子(Chuanlianzi)-中药分析图谱摘要:中国药典-中药标准物质分析图谱:川楝子(Chuanlianzi)-中药分析图谱,川楝素分析图谱【药材基本信息】别名楝实、金铃子、仁枣等来源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 的干燥成熟果实功能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对照药材提取和对照品溶液的配制】对照药材的提取:精密称取本品中粉0.2594g,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川楝素对照品10.31mg,置10ml容量瓶中,以甲醇定容至刻度,得1.03mg/ml储备液,再取此储备液0.2ml置100ml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定容,摇匀,即得。

【分析条件】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C182.1×100mm,3.5μm进样量:2μl检测波长:m/z = 573(+);柱温:30℃流速:0.2ml/min流动相:乙腈: 0.01%甲酸溶液= 31 : 69方法来源:《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对照药材: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对照品:上海诗丹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对照品含量:川楝素98.5%仪器:Agilent 1200 LCMS配置:四元梯度,在线脱气机,单级四极杆质谱检测器,柱温箱,自动进样器【分析色谱图】【分析结果】【注意事项】● 由于此品种对理论塔板数要求甚高(>8000),所以使用短柱时柱效很难达到要求,至少要用10cm长度的色谱柱;● 在此分析条件下,川楝素出峰时间为10.3分钟,根据各个操作条件的不同,出峰时间会有少许变化,但在同一仪器和相同操作条件下,RSD≤2.0%;● 对照品称量天平精度须达到十万分之一。

检测人员:陈波审核人:安蓉本文由上海诗丹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链接!。

中药养身法川楝子的消肿止痛作用

中药养身法川楝子的消肿止痛作用

中药养身法川楝子的消肿止痛作用中药养身法:川楝子的消肿止痛作用川楝子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消肿止痛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川楝子的药理作用、用法以及相关研究结果,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这种中药来养护身体健康。

一、川楝子的药理作用川楝子,学名堇菜子,为杨梅科植物川楝的种子。

根据中医理论,川楝子味苦、性寒,归经脾、肺、肝三经,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1. 清热解毒川楝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痈肿疮疡、疮疖溃烂等病症。

研究发现,川楝子中的化学成分具有抗菌、抗炎和抗氧化的活性,能够抑制多种致病菌的生长和繁殖,减轻炎症反应,加快伤口愈合。

2. 消肿止痛川楝子具有显著的消肿止痛作用,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扭伤肿痛等疾病。

研究表明,川楝子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组织水肿,降低疼痛感。

此外,川楝子还可以促进氧化还原平衡,减少自由基损伤,对于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治疗也具有一定的帮助。

二、川楝子的使用方法川楝子可以制成药物进行内服或外用。

常见的使用方法有以下几种:1. 内服:将干燥的川楝子研磨成细粉,使用时可将川楝子粉末冲泡成川楝子茶或溶于热水、蜂蜜中服用。

一般建议每次服用3-5克,每天2-3次。

2. 外用:将川楝子粉末用温水调成糊状,涂抹于患处,如痈肿溃疡、关节扭伤等,每天2-3次。

也可以将川楝子加入温水中浸泡,用于热敷。

需要注意的是,川楝子属于辛寒之品,体质虚寒或脾胃虚寒者慎用。

在使用川楝子时,应遵医嘱,量力而行,避免过量使用。

三、相关研究结果目前,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了川楝子的消肿止痛作用。

以下是一些相关研究的结果:1. 川楝子提取物对于关节炎的治疗具有一定疗效,可有效减轻关节疼痛和水肿。

2. 川楝子提取物能够降低致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并抑制炎症细胞的浸润。

3. 川楝子中的活性成分对于慢性疼痛有显著的镇痛作用,能够减轻针刺痛、热痛等疼痛感。

川楝子

川楝子

川楝子【中文名称】川楝子【汉语拼音】Chuanlianzi【别名】楝实、金铃子、仁枣、苦楝子、楝子、石茱萸、川楝树子、川楝实。

【科属类别】为楝科植物川楝树.的干燥成熟果实。

【产地分布】我国南方各地均产,以四川产者为佳。

【性味、归经】苦,寒。

有小毒。

归肝、胃、小肠、膀胱经。

【功效】行气止痛,杀虫。

【应用】1、肝郁化火所致诸痛证。

本品苦寒降泄,能清肝火、泄郁热、行气止痛。

每与延胡索配伍,用于肝郁气滞或肝郁化火胸腹诸痛,如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治肝胃气痛,与延胡索同用,或以金铃子散与四逆散合用。

用治疝气痛,以治疗热疝为宜,可配延胡索、香附、橘核、芒果核等同用;寒疝腹痛则宜配暖肝散寒之品小茴香、木香、吴茱萸等,如导气汤(《医方简义》)。

2、虫积腹痛。

本品苦寒有毒,能驱杀肠道寄生虫,味苦又能降泄气机而行气止痛。

可用治蛔虫等引起的虫积腹痛,每与槟榔、使君子等同用。

此外,本品苦寒有毒,能清热燥湿,杀虫而疗癣。

可用本品焙黄研末,以油调膏,外涂治头癣、秃疮。

【配伍效用】1、川楝子配伍使君子、槟榔:川楝子行气、止痛、杀虫;使君子杀虫消积;槟榔导滞杀虫。

三药伍用,共奏杀虫行气导滞之功,用于治疗虫积而有腹痛者。

2、川楝子配伍香附:二者皆入肝经,有理气止痛之功。

但川楝子苦寒泄热;香附辛甘气平,擅疏肝理气。

相伍为用,共奏舒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肝郁气滞之胸胁胀闷不舒、善太息、乳房胀痛以及月经不调等。

3、川楝子配伍小茴香:川楝子苦寒,疏肝泄热、解郁止痛;小茴香辛温芳香,理气止痛、温肾散寒、和胃调中。

二者合用,寒热兼施,共奏疏肝解郁、温肾散寒、理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寒疝睾丸坠痛;妇女经行腹胀、小腹冷痛者。

【用法用量】煎服,4.5~9g。

外用适量。

炒用寒性减低。

【注意事项】本品有毒,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以免中毒。

又因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

【采收加工】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用时打碎。

生用或炒用。

川楝子的现代研究进展

川楝子的现代研究进展
2 药 理 活性
21 对 神经肌 肉接头 的作用 用 电子显微 镜观察 了小 鼠在不 . 同时间给 以川楝素和 肉毒毒 素后 ,膈肌 神经肌 肉接头超微结构 发 生改变 。试验表 明预先使用 于神 经肌 肉接头 的肉毒素对川楝
素 引起 的突触小泡减少有 阻碍 效应,其 它改变与单给川楝素 的 相似 。电子显微镜观察表 明, I 素对 小 白鼠神经. 肉接头的 川楝 肌 亚显微 结构有 明显 的作用 ,表现在突触 隙宽度增加和突触小泡 数 目减 少, 但两类变化似乎不 同时出现在一个接头 。 已证 明, 现 Ji 素 是 一 种 有 效 的 神 经 肌 肉接 头传 递 阻 断 剂 ,其 作 用 部 位 在 l e 突触前神经 末梢 , 用方式是抑制刺激神经 诱发的乙酰胆碱释 作 放 ,它可阻断神经肌 肉接 头问正常传递功能 ,对 其它神经系统 未见 明显影 响,并属于强累积性药物 I J 1 。 ”
减慢 。
25 对 消化系 统的作用 川楝 素 能使在位和 离体兔肠肌 肌张 .
力 收缩 力增加 ,在较 高浓 度时使肠肌呈痉挛性 收缩,此作用不 被 阿托 品阻断 ,而被 苯海 拉明对抗 ,提 示川楝素对肠肌有组胺 样 或 促 组胺 释 放 作 用 I j 。
9(1 O一一 一 萄糖) 一 ’一 8D 葡 一 苏式一 丙三醇) J 楝苷 B 一 和 I 【 (4羟基一, 7 8(2 ,l O 1 D一 . ’ ’一 一 3一 葡萄糖)丙三 醇) 一 。采用 G —Ms法从川 C I 楝子挥发油 中分离 出 6 个峰 , 1 】以面积归一化法确定 了各 组分
虫等作用 。用于 胸胁 、脘 腹胀 痛、疝痛 、虫积腹痛等病症 的临 床 治疗 f。《 4 神农本 草经》云 :“ 】 主温疾 ,伤 寒大热烦狂 ,杀虫 疥疡 ,利 小便通道 ” ,李 东垣 认为:“ F 主 部腹 痛,心暴 痛 ,《 本 草纲 目》称其能 “ 治诸疝 虫痔 ” ,导小肠、膀胱之热 L。现结合 5 】 现代研 究的化 学物质基础 ,对 川楝 子的药理 、药效和临床应用 I 等 做 一 简 单 归纳 总 结 。

中药川楝子的研究进展

中药川楝子的研究进展
川楝 素已 是川 楝子中 结构 明确的 重要 活性 成分之 一, 由 于历年 来对川楝素研 究较多,对 此种活性成 分提取、鉴定 及药 理作用较 明确,近些年 对川楝子的其他 活性成分研究 较多。
陈玉等”。采用氯仿提取,湿法装柱,石油醚一乙酸乙酯梯 度洗 脱从川 楝果实 中分得 5个 化合物 ,其中 正三十 烷酸 、正三 十二 烷醇 、正 十六 烷酸 为首 次从该 植物 中分 离得 到。 其中 正 三十二 烷醇具有调节 植物生长的 作用。昌军 等一。从川楝 子水 溶性成分中分离出两个新的苯丙三醇甙:川楝甙A( 3一甲氧 基一5一羟基一9一( 1’一0—8一D一葡萄糖)一苏式一丙三 醇) 和川楝甙B( 4一羟基一7,8一( 2’,l ’一0一B—D一葡萄 糖) 一丙三醇) 。采用GC—MS法从川楝子挥 发油中分离出 61个峰[ 7] ,以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 经过质 谱数据系 统检索、人 工谱图解 析并查对有 关资料, 对基 峰、 质荷 比和 相对 丰度 等方 面进行 直观 比较 ,鉴 定出 42个 化 学成分,占总 量的69%。其中,己酸( 19. 63%) 、龙脑 ( 1.16%) 、异龙脑( 2.32%) 、棕榈酸( 6.44% )、棕榈酸乙酯 ( 4.6l %) 、亚麻酸( 2.93%)、油酸( 2.72%)、亚麻酸乙酯 ( 6.45%) 、亚油烯酸乙酯( 4.28%) 为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
我国对川楝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毒性等方面研究较少尤其对化学成分的质量研究和药理活性的研究几乎没有所以应当综合化学药理药物分析等多学科技术对川楝子进行系统研究阐明其药效的物质基础为川楝子的临床应用及多层次的开发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54·
中药川楝子 的研究进展
李繁 ( 辽宁医学院药学院,辽宁锦州121001)

川楝子《全国中草药汇编》

川楝子《全国中草药汇编》
2.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在大白鼠上记录膈神经放电和膈肌肌电,观察川楝素对呼吸的作用,结果表明,大剂量川楝素(2mg/只,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引起的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它对中枢的抑制作用。延脑呼吸中枢部位直接给川楝素(0.01-0.15mg/只)的实验支持上述结论。中枢兴奋药尼可刹米对川楝素引起的呼吸抑制有轻微的对抗作用。川楝素对清醒家兔皮层自发电活动未见明显的影响。
除湿热,清肝火,止痛,杀虫。治热厥心痛,胁痛,疝痛,虫积腹痛。
①《本经》:"主温疾、伤寒太热烦狂,杀三虫疥窃,利小便水道。"
②《药性论》:"主人中大热,狂,失心躁闷,作汤浴。"
③《珍珠囊》:"主上下部腹痛,心暴痛。"
④《纲目》:"治诸疝、虫、痔。"
⑤《医林纂要》:"泻心火,坚肾水,清肺金,清肝火。核:怡疝,去痼冷。"
⑥《本革求原》:"治淋病茎痛引胁,遗精,积聚,诸逆冲上,溲下血,头痛,牙宣出血,杀虫。"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服。
《纲目》:"茴香为之使。"
【附方】
①治热厥心痛,或发或止,久不愈者:金铃子、玄胡索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酒调下,温汤亦得。(《活法机要》金铃子散)
【炮制】川楝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炒川楝子:取净川楝子,切厚片或碾碎,照清炒法(附录ⅡD)炒至表面焦黄色。
【性味】苦,寒;有小毒。
【归经】归肝、小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
【用法用量】4.5~9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川楝子成分

川楝子成分

川楝子成分川楝子,又称苦楝子、苦参果,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川楝子的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泻火降压和消肿止痛,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

那么,川楝子的成分到底有哪些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一、生物碱生物碱是川楝子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

其中包括苦参碱、咖啡因、咖啡酸等多种化合物。

这些生物碱具有镇痛、抗炎、抗菌等多种药理作用。

1. 苦参碱苦参碱是川楝子中最主要的生物碱成分之一。

它具有镇痛、解热和抗菌作用,可以有效地缓解发热和疼痛等不适感。

2. 咖啡因咖啡因也是川楝子中常见的生物碱成分之一。

它可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提高心率和血压,并能够增强注意力和警觉性。

3. 咖啡酸咖啡酸是一种天然的酚酸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菌等多种作用。

它可以有效地减轻炎症和过敏反应,促进伤口愈合和细胞再生。

二、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是川楝子中的另一个重要成分。

它们具有抗氧化、抗炎、降压和调节免疫等多种作用。

1. 槲皮素槲皮素是一种常见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它可以有效地减轻身体内部的自由基损伤,维持细胞健康。

2. 柚皮素柚皮素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它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并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3. 石栎花苷石栎花苷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调节免疫和抗肿瘤作用。

它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细胞凋亡和肿瘤细胞的死亡。

三、挥发油挥发油是川楝子中的另一个重要成分。

它们具有杀菌、消炎和驱虫等多种作用。

1. 桉叶油桉叶油是川楝子中常见的挥发油成分之一。

它具有良好的杀菌和消炎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

2. 芳樟醇芳樟醇是一种常见的挥发油成分,具有良好的驱虫和抗菌作用。

它可以预防皮肤感染和寄生虫侵袭。

四、多糖类化合物多糖类化合物是川楝子中较为特殊的成分之一。

它们具有调节免疫、降血脂、保护肝脏等多种作用。

1. 巴豆多糖巴豆多糖是川楝子中主要的多糖类化合物之一。

它具有良好的调节免疫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取 10 kg川楝子干燥药材, 粉碎, 用 70% 的乙醇 常温浸提 3次, 合并提取液, 减压浓缩至无醇味。浸 膏加适量的蒸馏水混悬, 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 水饱和正丁醇萃取, 萃取液浓缩得各部位浸膏。乙 酸乙酯萃取部分反复经硅胶柱色谱及 Sephadex LH20纯化得化合物 1( 15 m g)、2( 40 mg) 、3( 18 mg )、4 ( 28 m g) ; 正丁醇 萃取部分上 D101大 孔吸附树脂 柱, 乙醇-水系统梯度洗脱, 收集 60% ~ 80% 乙醇洗 脱部分, 反复经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及 Sephadex LH-20纯化得化合物 5( 35 mg) 、6( 28 mg) 、7( 50 m g)。 3 结构鉴定
14710( C-4), 11413 ( C-5) , 12316 ( C-6 ), 14618 ( C7) , 10914( C-8), 16818( C-9), 5519 (-OCH 3 ) 。综合 以上数据, 与文献 122对照基本一致, 故鉴定化合物 1 为阿魏酸 ( feru lic acid) 。
6195( 1H, d, J = 810 H z, H-5), 6130( 1H, d, J = 1515 H z, H-8) , 3194( 3H, s, -OCH 3 ) ; 13 C-NMR ( CD C l3, 125 MH z) D: 12616 ( C-1 ), 11417 ( C-2) , 14813 ( C-3 ) ,
Journa l o f Ch inese M ed icina lM a teria ls 第 33卷第 6期 2010年 6月
# 911#
均为青岛海洋化工厂产品。 川楝子药材购于贵 州省药材 公司 ( 批号:
060316), 由贵阳中医 学院何顺志教 授鉴定为楝科 楝属植物川楝 M elia toosendan Sib1 et Zucc1 的干燥 成熟果实, 样品现保留于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制 药工程实验室。 2 提取与分离
from Sanguisorba alp ina [ J ] 1Phy tochem is try, 1992, 32 ( 1): 155-1591
川楝子化学成分研究
李 丰, 朱 训, 陈 敏, 周 英* (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
摘要 目的: 研究川楝子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多种层析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 化, 根据 理化性质 和波谱数据 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川楝子中分离得到 7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 为: 阿 魏酸 ( 1)、香草酸 ( 2)、咖 啡酸 ( 3)、原儿茶 酸 ( 4)、山奈酚 ( 5)、大豆苷元 ( 6)、c lem atine( 7) 。结论: 化合物 3~ 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 中分离得到, 化 合物 2首次 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3)、原儿茶酸 ( 4)、山奈酚 ( 5)、大豆苷元 ( 6) 、clemat ine( 7)。其中化合物 3~ 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 分离得到, 化合物 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 仪器与材料
JEOL ECX-500 核磁共振仪 ( 日 本电子株 式会 社 ) , H P5973质谱仪 ( 美国惠普 ) , WRS-2A 熔 点测 定仪 ( 温 度计 未 校正, 上 海 易测 仪 器设 备 有限 公 司 ) 。 Sephadex LH-20( 美国 Pharm acia 公司 ), ODS ( C18德国 M erck公司 ) , 柱色谱所用试剂均为成都科 龙化工试剂 (分析纯 ) , 正相柱色谱及薄层色谱硅胶
H z, H-5 ) , 12147 ( 1H, s, -COOH ), 9182 ( 1H, s, 4OH ) , 3178( 3H, s, -OCH3 ); 13 C-NMR ( DMSO-d6, 125
MH z) D: 12118 ( C-1) , 11511 ( C-2 ), 15111 ( C-3 ) ,
收稿日期: 2010-01-25 基金项目: 贵州省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 ( 黔科合外 G 字 [ 2008] 700108) ; 教育部留学回国科技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李丰 ( 1985-) , 男, 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应用生物化学与生化分离工程; E-ma i:l lifeng003@ 1261 com。 * 通讯作者: 周英, T e:l 0851-3856374, E-m ai:l y ingzhou71@ 1261 com。
14715 ( C-4 ) , 11218 ( C-5 ) , 12317 ( C-6 ), 16712 ( COOH ), 5511(-OCH 3 ) 。综合以上数据, 与文献 132 对照基本一致, 故鉴定化合物 2为香草酸 ( vanillic acid) 。
化合物 3: 10e 。 三氯化 铁-铁 氰化 钾反 应阳 性, 溴 酚 蓝反 应阳 性。 ESI-M S m /z : 180 [ M ] + 。1H-NMR ( DM SO-d6, 500
化合物 4: 淡黄色粉末 ( 甲醇 ) , m p 198~ 199e 。 三氯化 铁-铁 氰 化钾 反应 阳 性, 溴酚 蓝 反应 阳 性。 ESI-M S m /z : 154 [ M ] + 。1H-NMR ( DM SO-d6, 500
化合物 2: 淡黄色针晶 (甲醇 ), m p 208~ 210e 。 三氯化 铁-铁 氰化 钾反 应阳 性, 溴 酚 蓝反 应阳 性。 ESI-M S m /z : 168 [ M ] + 。1H-NMR ( DM SO-d6, 500
MH z) D: 7143 ( 2H, m, H-2, 6) , 6185 ( 1H, d, J = 815
12812 ( C-1) , 11618 ( C-2 ), 14711 ( C-3) , 14918 ( C-
4), 11518 ( C-5 ), 11514 ( C-6) , 14713 ( C-7) , 12311 ( C-8), 17115( C-9)。综合以上数据, 与文献14, 52对 照基本 一 致, 故 鉴 定 化 合 物 3 为 咖 啡 酸 ( caffeic ac id)。
化合物 1: 无色针晶 ( 甲 醇 ) , m p 171 ~ 173e 。 三氯化 铁-铁 氰化 钾反 应阳 性, 溴 酚 蓝反 应阳 性。 ESI-M S m /z: 194[ M ] + 。1H-NMR ( CDC l3, 500 MH z)
D: 7174( 1H, d, J = 1515 H z, H-7) , 7112( 1H, dd, J = 115, 810 H z, H-6) , 7106 ( 1H, d, J = 115 H z, H-2) ,
# 910#
Journa l o f Ch inese M ed icina lM a teria ls 第 33卷第 6期 2010年 6月
参考 文献
[ 1]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 1 新华 本草纲 要 [ M ] 1 第 三册 1 上 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741
[ 2] 顾琼, 张 雪梅, 江志 勇, 等 1 蔓 荆的化 学成 分研 究 [ J] 1 中草药, 2007, 38( 5): 656-6591
川楝子 F ructus T oosendan为楝科楝属植物川楝 M elia toosendan S ib1 et Zucc1的干燥成熟果实, 具有 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胸胁、脘 腹胀痛, 疝 痛, 虫积腹 痛112。主产于 四川、贵州、湖 北、湖南、河南及甘肃南部等。川楝子为传统中药, 笔者通过广泛筛选, 发现川楝子乙醇提取物有很好 的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川楝 子, 获得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成分, 本实验对川楝子 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分离并鉴定了 7个 化合物, 分 别为: 阿 魏酸 ( 1) 、香 草酸 ( 2) 、咖 啡酸
[ M ] 1 第 2版 1 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5: 3391 [ 6] Sakura i N, Y aguchi Y, Inoue Y1T r iterpeno ids from M y rica
rubra[ J] 1Phy tochem istry, 1987, 26( 1): 217-2191 [ 7] Zhong-Jian Jia, X iang-Q ian L in, Z -iM in L iu1T r iterpeno ids
[ 3] 李强, 陆蕴如, 鲁学 照, 等 1 五灵 脂化 学成 分的 研究 Ñ [ J] 1 中国药学杂志, 1999, 34( 8): 515-5161
[ 4] 刘普, 段宏泉, 潘勤, 等 1 委 陵菜三 萜成分 研究 [ J] 1 中
国中药杂志, 2006, 31( 22): 1875-18791 [ 5] 龚运淮, 丁立生 1 天然产物核磁共振 13C-NMR 碳谱分析
MH z) D: 7150( 1H, d, J = 1610 H z, H-7) , 7103 ( 1H,
d, J = 210 H z, H-2) , 6194 ( 1H, dd, J = 814, 210 H z,
H-6), 6176( 1H, d, J = 815 H z, H-5), 6118( 1H, d, J = 1519 H z, H-8) ; 13 C-NMR ( DM SO-d6, 125 MH z) D:
关键词 川楝子; 化学成分 中图分类号: R 28411 /R 28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4454( 2010) 06-0910-03
Study on the Chem ical C onstituen ts from Fructus Toosendan
L I F eng, ZHU Xun, CH EN M in, ZHOU Y ing ( Schoo l o f L ife Sc iences, G u izhou U niversity, G u iyang 550025, Ch ina) Abstrac t O bjectiv e: T o study the chem ica l constituents from F ructus T oosendan1 M e thods: Co lumn chrom atog raph ic techn iques w ere used fo r iso lation and pu rifica tion o f chem 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plan t and the structu res w ere eluc idated by spectroscopic ana lysis1 R esults: Seven com pounds w ere obta ined and iden tified ex tract form F ructus T oosendan, and the ir struc tures w ere eluc idated as feru lic ac id( 1) , vanillic ac id( 2), ca ffe ic ac id( 3), protocatechu ic ac id( 4), kaem pferol( 5), daidzein( 6), c lema tine ( 7) 1 Conclusion: Compounds 3~ 7 a re iso la ted from the g enus and compound 2 is obta ined from th is plant for the first tim e1 K ey word s F ructus T oosendan; Chem ica l constituent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