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第二轮平衡问题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物理力物体的平衡复习教案
高考物理力物体的平衡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
2. 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能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解释实际问题。
3. 掌握物体的平衡状态,能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4. 能运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物体的平衡状态。
2. 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物体平衡状态的判断。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拉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合成与分解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2. 新课:讲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4. 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力物体的平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力的合成与分解、物体的平衡状态的理解。
3. 收集生活中的平衡现象,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复习二力平衡的条件,能够识别和应用二力平衡解决简单问题。
2. 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理解物体的平衡状态,能够判断物体在受力时的平衡状态。
七、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简单的例子复习二力平衡的条件,让学生回顾并巩固。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并通过图示和实例让学生理解。
3.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复杂一点的案例,让学生应用二力平衡和力的合成与分解来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些实际问题,每组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并分享给全班。
八、教学练习1.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他们对二力平衡和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掌握。
2. 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物体悬挂平衡、桥梁承重等,巩固他们的应用能力。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资料--物体平衡复习学案
物体平衡复习学案。
二、主干知识梳理1、重力(1)大小随地理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在两极时,G=F万。
在赤道时,G=F万- F向一般情况下,在地表附近G= (2)方向:竖直向下,出赤道和两极位置,并不指向地心。
2、弹力(1)产生条件:①接触;②挤压;③_________________。
(2)大小:弹簧弹力F=kx,其他的弹力利用牛顿定律和_________________求解。
(3)方向: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______________,指向被压和被支持的物体,若接触面是球面,则弹力的作用线一定过___________。
绳的作用力___________沿绳,杆的作用力___________沿杆。
3摩擦力(1)产生条件:①接触且挤压;②接触面粗糙;③有_________或_________(2)大小:滑动摩擦力Ff =u FN与接触面的无关;静摩擦力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或平衡条件来求。
(3)方向:沿接触面的_______方向,并且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4、力的合成与分解由于力是矢量因此可以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合成与分解,常用___ ______法和_________法来分析平衡问题。
5、共点力的平衡(1)状态:静止或____ _____(2)条件:______ ___三、命题趋势1、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的平衡是共点力的基础.考题主要考查重、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作用下的共点力平衡问题、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物体(或带电体)平衡条件的应用;常用的方法有整体法与隔离法,正交分解法、解矢量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题目一般是以一个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附在大题中出现。
2、预计2009年高考将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重力、弹力、摩擦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至于混合场内的受力平衡将结合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大题中作为隐含条件出现。
四、典例解析 1、解三角形法例1:如图38所示,水平横梁一端A 插在墙壁内,另一端装有小滑轮B ,一轻绳一端C 固定于墙壁上,另一端跨过滑轮后悬挂一质量为m=10kg 的重物,∠=︒CBA 30,则滑轮受到绳子作用力为:A. 50NB. 503NC. 100N 1003N练习1:如图所示,有两个质量均为0.4kg 的光滑球,半径均为3cm ,静止在半径为8cm的光滑半球形碗底,求两球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力与物体的平衡教学案
专题01 力与物体的平衡1.必须牢记的概念、公式、定律 (1)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公式及推论. (3)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 2.必须掌握的三类问题 (1)圆周运动问题. (2)平抛运动问题. (3)卫星运行及其变轨问题. 3.必须明确的五个易错易混点(1)v t 图象、x t 图象都表示直线运动规律.(2)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判定及大小的计算方法. (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和力的合成与分解.(4)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中绳模型与杆模型在最高点时的临界条件. (5)双星系统的轨道半径与天体间距离的区别.一、整体法和隔离法在平衡问题中的应用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平衡条件F 合=0或⎩⎪⎨⎪⎧F x =0F y =0.3.利用整体、隔离思维法对物体受力分析4.注意问题(1)在受力分析时一定要恰当的选取研究对象,运用整体思维法和隔离思维法时一定要区分好内力和外力.(2)解决问题时通常需要交叉应用隔离、整体思维法.(3)对两个以上的物体叠加组成的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时,一般先采用整体思维法后用隔离思维法,即“先整体,后隔离”.二、共点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1.动态平衡物体在缓慢移动过程中,可认为其速度、加速度均为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2.共点力平衡的重要推论(1)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共点力平衡,某一个力(或其中某几个力的合力)与其余力的合力等大反向.(2)同一平面上的三个不平行的力平衡,这三个力必为共点力,且表示这三个力的有向线段可以组成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3.妙解动态平衡问题的两种典型方法:三、复合场中的平衡问题 1.六种常见力 力 大小方向 重力 G =mg总是竖直向下弹力一般由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求解;弹簧的弹力:F =kx与引起形变的力的方向相反摩擦力静摩擦力0<F f ≤F fm ;滑动摩擦力F f =μF N与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与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反)电场力匀强电场中的电场力F =qE ;真空中点电荷的库仑力F =kQq r 2正电荷所受电场力与电场强度方向相同,负电荷所受电场力与电场强度方向相反 安培力 F =BIL(I⊥B)用左手定则判断(垂直于I 、B 所决定的平面)洛伦兹力F =qvB(v⊥B)用左手定则判断(垂直于v 、B 所决定的平面)2.四类组合场(1)电场与磁场的组合. (2)电场与重力场的组合. (3)重力场与磁场的组合. (4)重力场、电场和磁场的组合. 3.处理复合场中的平衡问题的方法与纯力学问题的分析方法一样,学会把电学问题力学化.分析方法是:选取研究对象――→方法“整体法”或“隔离法” ↓受力分析――→多了个电场力F =Eq 或安培力F =BIL或洛伦兹力F =qvB↓列平衡方程―→F 合=0或F x =0,F y =0 4.注意问题(1)电荷在电场中一定受电场力作用,电流或电荷在磁场中不一定受磁场力作用. (2)分析电场力或洛伦兹力时,注意带电体的电性. (3)分析带电粒子受力时,要注意判断是否考虑重力.高频考点一 受力分析 物体的静态平衡例1.【2017·天津卷】如图所示,轻质不可伸长的晾衣绳两端分别固定在竖直杆M 、N 上的a 、b 两点,悬挂衣服的衣架钩是光滑的,挂于绳上处于静止状态。
平衡问题高中物理教案
平衡问题高中物理教案
主题:平衡问题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各种平衡问题。
教学重点:
1. 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力的平衡条件,并能够通过分析解决平衡问题;
2. 强调在平衡问题中对物体受力的分析和力的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能够熟练应用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复杂的平衡问题;
2. 理解和应用平衡问题中的坐标系和合力的概念。
教学准备:
1. 课件、实验器材、活动题材等;
2. 提前准备好与平衡问题相关的例题和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力学知识,引出平衡问题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引入平衡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讲解(10分钟)
教师讲解力的平衡条件的概念和使用方法,强调在平衡问题中的分析力的方向和大小,引导学生运用等效原理求解平衡问题。
三、实践(1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平衡问题的实践练习,通过实验和计算,巩固和应用所学的平衡问题解决方法。
四、讨论(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和分享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促使学生归纳总结平衡问题解决的关键点。
五、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和梳理,强调学生需要加强的部分,并鼓励学生在课下进行更多的练习。
六、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请学生完成相关平衡问题的练习题,加深对平衡问题解决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平衡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到了提高,并且通过实践中的问题解决,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践和案例引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平衡问题的解决方法。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教学计划完整版(精选10篇)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教学方案完整版(10篇)下文是我为您细心整理的《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教学方案完整版(10篇)》,您浏览的《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教学方案完整版(10篇)》正文如下: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教学方案完整版篇1一、指导思想为了加强高三物理复习备考工作,使复习备考具有针对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备课组老师的聪慧才智,真正做到夯实基础,提高力量,素养提高,应考自如,做到:(1)挂念同学构建并形成学问和力量网络体系;(2)培育同学学问迁移力量和综合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力量,使同学的理解力量、推理力量、分析综合力量、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力量和试验力量得到提高,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爱好,形成科学的价值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学情分析及教学现状(一)学情分析1、基础学问不扎实、遗忘快、似是而非、模棱两可。
2、同学的迁移力量缺乏,机敏地运用所学物理学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力量不强。
3、解题的规范性较差,同学还没有建立规范解题意识,或者说平常的要求松了点。
4、对试验重视程度不高,基本技能过关率不高,试验的迁移力量和创新设计力量有待提高。
5、女生畏惧物理的心理严峻。
遇到计算题不认真分析、不结合平常所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选择题解答往往落入圈套而错选,试验题在没有搞清原理的状况下去解题往往得不出正确答案。
因而我们需花大力气培育同学探求物理规律,解题方法,提高物理复习效率。
(二)教情分析我校高三物理复习老师做到了挂念同学梳理学问,形成学问之网络,使学问系统化、结构化,以加深对学问的理解及学问之间内在联系的把握。
同时挂念同学形成学问记忆,查补学问缺漏的力量。
复习接受单元结构教学法,并初步构建了“单元结构复习”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单元→梳理→辨析→运用→深化在导入复习课内容后,通过梳理建立单元学问之网络,并通过辨析、运用,进而达到深化提高,梳理是单元结构复习的重要环节,辨析是在梳理的基础上对重点和难点的再加工,而通过运用和深化,达到提高力量的目的,坚持以“同学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力与物体平衡专题复习教案
力与物体平衡专题复习一、平衡条件及其特征例题一:关于平衡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 、当物体速度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B 、运动的物体一定不是处于平衡状态C 、若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则物体处于平衡状态D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一定不受外力作用点评: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
若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则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其特征是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加速度也为零。
针对练习1:下列哪种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B )A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B 、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C 、竖直上抛的物体到达最高点时D 、平抛出去的物体。
针对练习2:如图所示,一物体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受斜向上的恒定拉力F 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可能只受两个力作用B 、物体可能受三个力作用C 、物体可能不受摩擦力作用D 、物体一定受四个力解析:选D.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受力平衡,将拉力F 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分解,则物体一定要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再根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知,一定会产生弹力.因此物体一定会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例题二:(10全国卷2)在雷雨云下沿竖直方向的电场强度为410V/m.已知一半径为1mm 的雨滴在此电场中不会下落,取重力加速度大小为10m/2s ,水的密度为310kg/3m 。
这雨滴携带的电荷量的最小值约为( )A .2⨯910- C B. 4⨯910- C C. 6⨯C 910- D. 8⨯910- C解析:带电雨滴在电场力和重力最用下保持静止,根据平衡条件电场力和重力必然等大反向mg=Eq ,则339944410 3.14103341010r mg q C E E ρπ--⨯⨯⨯====⨯,答案B 。
点评: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例题3:(11广东卷)如图所示的水平面上,橡皮绳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两根弹簧,连接点P 在F 1、F 2和F 3三力作用下保持静止。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1 物体的平衡教学案(学生版)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1 物体的平衡教学案(学生版)【考纲解读】(一)内容解读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力是矢量,满足力的合成和分解.2.重力是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所受到的地球对它的引力.重心.3.形变和弹力、胡克定律.4.静摩擦和最大静摩擦力的区别.5.滑动摩擦、滑动摩擦定律.6.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及应用.(二)能力解读1.掌握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会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3.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会计算重力的大小,知道重力的方向及重心的概念.4.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5.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会运用公式,f=Μf 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6.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7.理解合力与分力的概念.8.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共点力的合力.9.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概念及条件.会运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命题规律】力是物理学的基础,其中重力、弹力、摩擦力是高考常考内容,而对摩擦力、胡克定律的命题几率更高。
大部分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涉及弹簧类问题、摩擦力等,有时也与动力学、电磁学相结合,通过连接体、叠加体等形式进行考查。
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变化规律是复习重点。
【知识网络】【名师解读】【例1】如图2-1(甲),为杂技表演的安全网示意图,网绳的结构为正方格形,O 、a 、b 、c 、d……等为网绳的结点,安全网水平张紧后,若质量为m 的运动员从高处落下,并恰好落在O 点上,该处下凹至最低点时,网绳dOe ,bOg 均成120︒向上的张角,如图2-1(乙)所示,此时O 点受到的向下的冲击力大小为F ,则这时O 点周围每根网绳承受的力的大小为A .FB .2FC .F mg +D .2F mg+ 解析:对O 点受力分析,设每根网绳对O 点的拉力为T ,在竖直方向上有,4Tcos60︒=F ,得T =2F,B 项正确。
(新课标卷)河北省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力及物体的平衡教案
- 1 - / 4河北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教案 力及物体的平衡一、力的分类1.按性质分 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 ……(按现代物理学理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分四类:长程相互作用有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短程相互作用有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宏观物体间只存在前两种相互作用。
)2.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3.按产生条件分场力(非接触力,如万有引力、电场力、磁场力)、接触力(如弹力、摩擦力)。
二、重力地球上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这种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又可以叫做重量。
实际上重力G 只是万有引力F 的一个分力。
对地球表面上的物体,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是使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f ,如图所示。
由于f 比G 小得多(f 与G 的比值不超过0.35%),因此高考说明中明确指出: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物体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作用。
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都集中在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重心可能在物体内,也可能在物体外。
三、弹力1.弹力的产生条件弹力的产生条件是: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⑴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挤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⑵绳对物体的拉力总是沿着绳收缩的方向。
例1.如图所示,光滑但质量分布不均的小球,球心在O ,重心在P ,静止在竖直墙和桌角之间。
试画出小球所受的弹力。
解:由于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在A 点,弹力F 1应该垂直于球面,所以沿半径方向指向球心O ;在B 点弹力F 2垂直于墙面,因此也沿半径指向球心O 。
对于圆球形物体,所受的弹力必然指向球心,但不一定指向重心。
(由于F 1、F 2、G 为共点力,重力的作用线必须经过O 点,因此P 、O 必在同一竖直线上,P 点可能在O 的正上方(不稳定平衡),也可能在O 的正下方(稳定平衡)。
动态平衡复习高三物理教案
动态平衡复习高三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学生对动态平衡概念的理解。
2.培养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动态平衡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动态平衡条件的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2.难点:复杂动态平衡问题的分析,临界问题的处理。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顾动态平衡的定义及条件。
2.提问:动态平衡问题中,物体所受的力有哪些特点?二、知识讲解1.动态平衡条件: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动态平衡条件下,物体所受的力会发生变化,但合力始终为零。
2.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F=ma当物体受到合力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动态平衡问题的分析方法:确定研究对象,分析物体所受的力。
根据动态平衡条件,列出方程。
解方程,求解未知量。
三、案例分析1.案例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分析物体所受的力。
2.案例二:物体在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分析物体所受的力。
3.案例三: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分析物体所受的力。
四、课堂练习1.练习题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求物体受到的合力。
2.练习题二:物体在斜面上受到三个力的作用,求物体受到的合力。
3.练习题三:物体在竖直圆周运动中,求物体受到的向心力。
五、临界问题分析1.临界问题的定义:物体受到的力达到极限状态,物体将失去平衡。
2.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确定临界条件。
根据临界条件,列出方程。
解方程,求解未知量。
3.案例分析:物体在斜面上受到一个力的作用,求物体失去平衡的临界角度。
2.反思课堂练习中的不足,提高解题能力。
七、作业布置1.复习动态平衡条件及牛顿第二定律。
2.完成课堂练习题。
3.预习下一节课内容:牛顿第三定律。
八、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对动态平衡条件的理解有所提高,但还需加强练习。
2.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加强分析能力。
3.临界问题的处理是本节课的难点,需加强讲解和练习。
高考物理力物体的平衡复习教案
高考物理力物体的平衡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二力平衡、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2. 掌握物体的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
3. 能够运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二力平衡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
3.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桥梁受力分析、杆件受力分析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共点力平衡条件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 使用多媒体动画演示,直观展示力的合成与分解效果。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二力平衡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
2. 新课: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运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理解。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如桥梁受力分析、杆件受力分析等,引导学生运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6.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二力平衡、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路清晰度和计算准确性。
3. 课后作业:收集并批改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反思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适中,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力物体的平衡知识。
3. 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八、拓展与延伸:1. 介绍力物体的平衡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如桥梁设计、建筑结构分析等。
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全套]_物理.docx
第一讲 平衡问题一、特别提示 [ 解平衡问题几种常见方法 ]1、力的合成、分解法:对于三力平衡,一般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力等大反向”的关系,借助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手段求解;或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这两个分力必与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对于多个力的平衡, 利用先分解再合成的正交分解法。
2、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三个不平行外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在同一平面上,而且必有共点力。
3、正交分解法:将各力分解到x 轴上和y 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F xF y0) 多用于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对x 、y 方向选择时,尽可能使落在 x 、 y 轴上的力多;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
4、矢量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利用三角形法求得未知力。
5、对称法:利用物理学中存在的各种对称关系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叫做对称法。
在静力学中所研究对象有些具有对称性,模型的对称往往反映出物体或系统受力的对称性。
解题中注意到这一点,会使解题过程简化。
6、正弦定理法:三力平衡时,三个力可构成一封闭三角形,若由题设条件寻找到角度关系,则可用正弦定理列式求解。
7、相似三角形法:利用力的三角形和线段三角形相似。
二、典型例题1、力学中的平衡:运动状态未发生改变,即 a 0 。
表现: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1)在重力、弹力、摩擦力作用下的平衡例 1 质量为 m 的物体置于动摩擦因数为 的水平面上, 现对它施加一个拉力,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问拉力与水平方向成多大夹角时这个力最小?解析 取物体为研究对象, 物体受到重力 mg ,地面的支持力 N ,摩擦力 f及拉力T 四个力作用,如图1-1所示。
由于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则fN,将 f和 N合成,得到合力F ,由图知F 与f的夹角:arcctgfarcctgN不管拉力 T 方向如何变化, 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不变,即的变力。
最新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全套]·物理
第一讲 平衡问题一、特别提示[解平衡问题几种常见方法]1、力的合成、分解法:对于三力平衡,一般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力等大反向”的关系,借助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手段求解;或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这两个分力必与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对于多个力的平衡,利用先分解再合成的正交分解法。
2、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三个不平行外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在同一平面上,而且必有共点力。
3、正交分解法:将各力分解到x 轴上和y 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00(∑∑==y x F F 多用于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对x 、y 方向选择时,尽可能使落在x 、y 轴上的力多;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
4、矢量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利用三角形法求得未知力。
5、对称法:利用物理学中存在的各种对称关系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叫做对称法。
在静力学中所研究对象有些具有对称性,模型的对称往往反映出物体或系统受力的对称性。
解题中注意到这一点,会使解题过程简化。
6、正弦定理法:三力平衡时,三个力可构成一封闭三角形,若由题设条件寻找到角度关系,则可用正弦定理列式求解。
7、相似三角形法:利用力的三角形和线段三角形相似。
二、典型例题1、力学中的平衡:运动状态未发生改变,即0=a 。
表现: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1)在重力、弹力、摩擦力作用下的平衡施加例1 质量为m 的物体置于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面上,现对它一个拉力,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问拉力与水平方向成多大夹角时这个力最小?摩擦解析 取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受到重力mg ,地面的支持力N ,力f 及拉力T 四个力作用,如图1-1所示。
由于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则N f μ=,将f 和N 合成,得到合力F ,由图知F 与f 的夹角: μ==αarcctg Nf arcctg 不管拉力T 方向如何变化,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不变,即F 为一个方向不发生改变的变力。
(完整版)高考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全套]
第一讲 平衡问题一、特别提示[解平衡问题几种常见方法]1、力的合成、分解法:对于三力平衡,一般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力等大反向”的关系,借助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手段求解;或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这两个分力必与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对于多个力的平衡,利用先分解再合成的正交分解法。
2、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三个不平行外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在同一平面上,而且必有共点力。
3、正交分解法:将各力分解到x 轴上和y 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00(∑∑==y x F F 多用于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对x 、y 方向选择时,尽可能使落在x 、y 轴上的力多;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
4、矢量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利用三角形法求得未知力。
5、对称法:利用物理学中存在的各种对称关系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叫做对称法。
在静力学中所研究对象有些具有对称性,模型的对称往往反映出物体或系统受力的对称性。
解题中注意到这一点,会使解题过程简化。
6、正弦定理法:三力平衡时,三个力可构成一封闭三角形,若由题设条件寻找到角度关系,则可用正弦定理列式求解。
7、相似三角形法:利用力的三角形和线段三角形相似。
二、典型例题1、力学中的平衡:运动状态未发生改变,即0=a 。
表现: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1)在重力、弹力、摩擦力作用下的平衡例1 质量为m 的物体置于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面上,现对它施加一个拉力,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问拉力与水平方向成多大夹角时这个力最小?解析 取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受到重力mg ,地面的支持力N ,摩擦力f 及拉力T 四个力作用,如图1-1所示。
由于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则N f μ=,将f 和N 合成,得到合力F ,由图知F 与f 的夹角:μ==αarcctg Nf arcctg 不管拉力T 方向如何变化,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不变,即F 为一个方向不发生改变的变力。
(名师精编)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全套]·物理
第一讲 平衡问题一、特别提示[解平衡问题几种常见方法]1、力的合成、分解法:对于三力平衡,一般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力等大反向”的关系,借助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手段求解;或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这两个分力必与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对于多个力的平衡,利用先分解再合成的正交分解法。
2、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三个不平行外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在同一平面上,而且必有共点力。
3、正交分解法:将各力分解到x 轴上和y 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00(∑∑==y x F F 多用于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对x 、y 方向选择时,尽可能使落在x 、y 轴上的力多;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
4、矢量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利用三角形法求得未知力。
5、对称法:利用物理学中存在的各种对称关系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叫做对称法。
在静力学中所研究对象有些具有对称性,模型的对称往往反映出物体或系统受力的对称性。
解题中注意到这一点,会使解题过程简化。
6、正弦定理法:三力平衡时,三个力可构成一封闭三角形,若由题设条件寻找到角度关系,则可用正弦定理列式求解。
7、相似三角形法:利用力的三角形和线段三角形相似。
二、典型例题1、力学中的平衡:运动状态未发生改变,即0=a 。
表现: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1)在重力、弹力、摩擦力作用下的平衡例1 质量为m 的物体置于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面上,现对它施加一个拉力,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问拉力与水平方向成多大夹角时这个力最小?解析 取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受到重力mg ,地面的支持力N ,摩擦力f 及拉力T 四个力作用,如图1-1所示。
由于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则N f μ=,将f 和N 合成,得到合力F ,由图知F 与f 的夹角:μ==αarcctg Nf arcctg 不管拉力T 方向如何变化,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不变,即F 为一个方向不发生改变的变力。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导学案第1讲力与物体的平衡
第1讲 力与物体的平衡学习目标:1.掌握共点力平衡问题的解题方法。
2.能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分析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知识网络典例探究典例1:有一磁性黑板如图所示,下面有一个托盘,让黑板撑开一个安全角度(黑板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不易倾倒,小朋友可以在上面用专用画笔涂鸦,磁性黑板擦也可以直接吸在上面.假如一块质量为m 的黑板擦吸在黑板上面保持静止,黑板与黑板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黑板擦对黑板的压力大小为mg cos θB .黑板对黑板擦的摩擦力大小为μmg cos θC .黑板对黑板擦的摩擦力大于mg sin θD .黑板对黑板擦的作用力大小为mg变式训练1. (2022·江苏信息卷)每个工程设计都蕴含一定的科学道理.如图的两种家用燃气炉架都有四个爪,若将总质量为m 的锅放在图乙所示的炉架上,忽略爪与锅之间的摩擦力,设锅为半径为R 的球面,则每个爪与锅之间的弹力( )A. 等于14mgB. R 越大,弹力越大C. 小于14mgD. R 越大,弹力越小典例2.如图所示,小球A 、B 大小相同,质量分别为m 、2m ,竖直悬挂在丝线下方.现整个装置受到水平向右的风力影响,则两球达到平衡后的位置可能是( )A B C D变式训练2.将两个质量均为m 的小球a 、b 用细线相连后,再用细线悬挂于O 点,如图所示.用力F 拉小球b ,使两个小球都处于静止状态,且细线O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保持θ=30°,则F 的最小值为( )A.33mg B .mg C.32mg D .12mg 典例3.如图所示,竖直墙壁上的M 、N 两点在同一水平线上,固定的竖直杆上的P 点与M 点的连线水平且垂直MN ,轻绳的两端分别系在P 、N 两点,光滑小滑轮吊着一重物可在轻绳上滑动.先将轻绳右端沿直线缓慢移动至M 点,然后再沿墙面竖直向下缓慢移动至S 点,整个过程重物始终没落地.则整个过程轻绳张力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A. 一直增大B. 先增大后减小C. 先减小后增大D. 先减小后不变变式训练3.如图所示,用一轻绳将光滑小球P系于竖直墙壁上的O点,在墙壁和球P之间夹有一正方体物块Q,P、Q均处于静止状态,现有一铅笔紧贴墙壁压在轻绳上从O点开始缓慢下移(该过程中,绳中张力处处相等),P、Q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在铅笔缓慢下移的过程中( )A. P所受的合力增大B. Q受到墙壁的摩擦力不变C. P对Q的压力逐渐减小D. 绳的拉力逐渐减小例4.如图a,直导线MN被两等长且平行的绝缘轻绳悬挂于水平轴OO′上,其所在区域存在方向垂直指向OO′的磁场,与OO′距离相等位置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且不随时间变化,其截面图如图b所示。
物体的平衡复习的高三物理教案-学习文档
物体的平衡复习的高三物理教案1、平衡状态、平衡力物体在几个力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这几个力互相叫做平衡力(或其中一个力叫其余几个力的平衡力)说明: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区别:(1)平衡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一性质的力;(2)平衡力中的某个力发生变化或消失时,其他的力不一定变化或消失,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时变化或消失;(3)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4)平衡力的效果使物体平衡,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则分别产生各自效果。
2、哪些情况可作平衡来处理(1)静止:v=0,a=0;(2)匀速直线运动:v =恒量,a=0;(3)匀速转动:=恒量;3、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条件:(1)合外力为零,即:F=0或Fx=0 Fy=0(2)共点力平衡的几何条件根据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和力的合成的多边形定则可知,共点力平衡的几何条件是:各力首尾相接自行构成封闭的力多边形(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的推论物体受两个共点力作用平衡,这两个力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物体受三个共点力作用平衡,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相交于同一点。
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后,应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或者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等方法求解之。
三个以上力依次类推,而且三个以上的力最终都可归结为三个力的平衡。
所以三个力平衡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问题中具有典型性。
一个物体受三个共点力而平衡,若其中第一个力为恒力,第二个力方向不变,第三个力大小、方向都改变,则当第三个力与第二个力垂直时最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 平衡问题一、特别提示[解平衡问题几种常见方法]1、力的合成、分解法:对于三力平衡,一般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力等大反向”的关系,借助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手段求解;或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这两个分力必与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对于多个力的平衡,利用先分解再合成的正交分解法。
2、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三个不平行外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在同一平面上,而且必有共点力。
3、正交分解法:将各力分解到x 轴上和y 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00(∑∑==y x F F 多用于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对x 、y 方向选择时,尽可能使落在x 、y 轴上的力多;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
4、矢量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利用三角形法求得未知力。
5、对称法:利用物理学中存在的各种对称关系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叫做对称法。
在静力学中所研究对象有些具有对称性,模型的对称往往反映出物体或系统受力的对称性。
解题中注意到这一点,会使解题过程简化。
6、正弦定理法:三力平衡时,三个力可构成一封闭三角形,若由题设条件寻找到角度关系,则可用正弦定理列式求解。
7、相似三角形法:利用力的三角形和线段三角形相似。
二、典型例题1、力学中的平衡:运动状态未发生改变,即0=a 。
表现: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1)在重力、弹力、摩擦力作用下的平衡例1 质量为m 的物体置于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面上,现对它施加一个拉力,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问拉力与水平方向成多大夹角时这个力最小?解析 取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受到重力mg ,地面的支持力N ,摩擦力f 及拉力T 四个力作用,如图1-1所示。
由于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则N f μ=,将f 和N 合成,得到合力F ,由图知F 与f 的夹角:μ==αarcctg Nf arcctg 不管拉力T 方向如何变化,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不变,即F 为一个方向不发生改变的变力。
这显然属于三力平衡中的动态平衡问题,由前面讨论知,当T 与F 互相垂直时,T 有最小值,即当拉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μ=μ-=θarctg arcctg 90时,使物体做匀速运动的拉力T 最小。
(2)摩擦力在平衡问题中的表现这类问题是指平衡的物体受到了包括摩擦力在内的力的作用。
在共点力平衡中,当物体虽然静止但有运动趋势时,属于静摩擦力;当物体滑动时,属于动摩擦力。
由于摩擦力的方向要随运动或运动趋势的方向的改变而改变,静摩擦力大小还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因此包括摩擦力在内的平衡问题常常需要多讨论几种情况,要复杂一些。
因此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两点①由于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都要随运动趋势的改变而改变,因此维持物体静止状态所需的外力允许有一定范围;又由于存在着最大静摩擦力,所以使物体起动所需要的力应大于某一最小的力。
总之,包含摩擦力在内的平衡问题,物体维持静止或起动需要的动力的大小是允许在一定范围内的,只有当维持匀速运动时,外力才需确定的数值。
②由于滑动摩擦力F=N F μ,要特别注意题目中正压力的大小的分析和计算,防止出现错误。
例2 重力为G 的物体A 受到与竖直方向成α角的外力 F 后,静止在竖直墙面上,如图1-2所示,试求墙对物体A 的静摩擦力。
分析与解答 这是物体在静摩擦力作用下平衡问题。
首先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
A 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 ,外力F ,墙对A 水平向右的支持力(弹力)N ,以及还可能有静摩擦力f 。
这里对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是极其重要的。
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它们之间就有静摩擦力;物体间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它们之间就没有静摩擦力。
可以假设接触面是光滑的,若不会相对运动,物体将不受静摩擦力,若有相对运动就有静摩擦力。
(注意:这种假设的方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是常用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方法。
)具体到这个题目,在竖直方向物体A 受重力G 以及外力F 的竖直分量,即α=cos 2F F 。
当接触面光滑,αcos F G =时,物体能保持静止;当α>cos F G 时,物体A 有向下运动的趋势,那么A 应受到向上的静摩擦力;当α<cos F G 时,物体A 则有向上运动的趋势,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向下,因此应分三种情况说明。
从这里可以看出,由于静摩擦力方向能够改变,数值也有一定的变动范围,滑动摩擦力虽有确定数值,但方向则随相对滑动的方向而改变,因此,讨论使物体维持某一状态所需的外力F 的许可范围和大小是很重要的。
何时用等号,何时用不等号,必须十分注意。
(3)弹性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例3 如图1-3所示,一个重力为mg 的小环套在竖直的半径为r的光滑大圆环上,一劲度系数为k ,自然长度为L (L<2r )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小环上,另一端固定在大圆环的最高点A 。
当小环静止时,略去弹簧的自重和小环与大圆环间的摩擦。
求弹簧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ϕ分析 选取小环为研究对象,孤立它进行受力情况分析:小环受重力mg 、大圆环沿半径方向的支持力N 、弹簧对它的拉力F 的作用,显然,)cos 2(L r k F -ϕ=解法1 运用正交分解法。
如图1-4所示,选取坐标系,以小环所在位置为坐标原点,过原点沿水平方向为x 轴,沿竖直方向为y 轴。
∑=ϕ+ϕ-=02sin sin ,0N F Fx∑=ϕ--ϕ-=02cos cos ,0N mg F Fy解得 )(2arccos mg kr kL -=ϕ 解法2 用相似比法。
若物体在三个力F 1、F 2、F 3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三个力必组成首尾相连的三角形F 1、F 2、F 3,题述中恰有三角形AO m 与它相似,则必有对应边成比例。
rN r mg r F ==ϕcos 2 )(2arccos mg kr kL -=ϕ(4)在电场、磁场中的平衡例4 如图1-5所示,匀强电场方向向右,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一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微粒以速度v 与磁场垂直、与电场成45˚角射入复合场中,恰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求电场强度E的大小,磁感强度B 的大小。
解析 由于带电粒子所受洛仑兹力与v 垂直,电场力方向与电场线平行,知粒子必须还受重力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假设粒子带负电受电场力水平向左,则它受洛仑兹力f 就应斜向右下与v 垂直,这样粒子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粒子应带正电,画出受力分析图根据合外力为零可得,︒=45sin qvB mg (1) ︒=45cos qvB qE (2)由(1)式得qvmg B 2=,由(1),(2)得q mg E /= (5)动态收尾平衡问题例5 如图1-6所示,AB 、CD 是两根足够长的固定平行金属导轨,两导轨间距离为l ,导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
在整个导轨平面内都有垂直于导轨平面斜向上方的匀强磁场,磁感强度为B 。
在导轨的A 、C 端连接一个阻值为R 的电阻。
一根垂直于导轨放置的金属棒ab ,质量为m ,从静止开始沿导轨下滑。
求ab 棒的最大速度。
(已知ab 和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导轨和金属棒的电阻不计)解析 本题的研究对象为ab 棒,画出ab 棒的平面受力图,如图1-7。
ab 棒所受安培力F 沿斜面向上,大小为R v l B BIl F /22==,则ab棒下滑的加速度 m F mg mg a /)]cos (sin [+θμ-θ=。
ab 棒由静止开始下滑,速度v 不断增大,安培力F 也增大,加速度a减小。
当a =0时达到稳定状态,此后ab 棒做匀速运动,速度达最大。
0)/cos (sin 22=+-R v l B mg mg θμθ。
解得ab 棒的最大速度22/)cos (sin l B mgR v m θμθ-=。
例6 图1-8是磁流体发电机工作原理图。
磁流体发电机由燃烧室(O )、发电通道(E )和偏转磁场(B )组成。
在2500K 以上的高温下,燃料与氧化剂在燃烧室混合、燃烧后,电离为正负离子(即等离子体),并以每秒几百米的高速喷入磁场,在洛仑兹力的作用下,正负离子分别向上、下极板偏转,两极板因聚积正负电荷而产生静电场。
这时等离子体同时受到方向相反的洛仑兹力(f )与电场力(F )的作用,当F=f 时,离子匀速穿过磁场,两极板电势差达到最大值,即为电源的电动势。
设两板间距为d ,板间磁场的磁感强度为B ,等离子体速度为v ,负载电阻为R ,电源内阻不计,通道截面是边长为d 的正方形,试求:(1)磁流体发电机的电动势ξ?(2)发电通道两端的压强差p ∆?解析 根据两板电势差最大值的条件dBB E v F f ξ===得 所以,磁流发电机的电动势为Bdv =ξ设电源内阻不计,通道横截面边长等于d 的正方形,且入口处压强为1p ,出口处的压强为2p ;当开关S 闭合后,发电机电功率为R Bdv R P 2)(2==ξ电 根据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有v d p v d p v F v F P 222121-=-=电所以,通道两端压强差为Rv B p p p 221=-=∆ (6)共点的三力平衡的特征规律例7 图1-9中重物的质量为m ,轻细线AO 和BO 的A 、B 端是固定的,平衡时AD 是水平的,BO 与水平的夹角为θ。
AO 的拉力F 1和BO 的拉力F 2的大小是:A 、θcos 1mg F =B 、θmgctg F =1C 、θsin 2mg F =D 、θsin /2mg F =解析 如图1-10,三根细绳在O 点共点,取O 点(结点)为研究对象,分析O 点受力如图1-10。
O 点受到AO 绳的拉力F 1、BO 绳的拉力F 2以及重物对它的拉力T 三个力的作用。
图1-10(a )选取合成法进行研究,将F 1、F 2合成,得到合力F ,由平衡条件知:mg T F ==则:θθmgctg Fctg F ==1θθsin /sin /2mg F F ==图1-10(b )选取分解法进行研究,将F 2分解成互相垂直的两个分力x F 、y F ,由平衡条件知:1,F F mg T F x y ===则:θθsin /sin /2mg F F y ==θθmgctg ctg F F F y x ===1问题:若BO 绳的方向不变,则细线AO 与BO 绳的方向成几度角时,细线AO 的拉力最小?结论:共点的三力平衡时,若有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另一个力的方向不变,则第三个力一定存在着最小值。
(7)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问题如图1-11所示,质量为M 的木箱放在水平面上,木箱中的立杆上着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开始时小球在杆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后,小球沿杆下滑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二分之一,则在小球下滑的过程中,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mg Mg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