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第三章作业答案

合集下载

统计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统计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本例中,np=20000×0.0005=10,np(1-p)=20000×0.0005×(10.0005)=9.995,
即有X ~N(10,9.995)。相应的概率为: P(X ≤10.5)=0.51995,P(X≤20.5)=0.853262。
可见误差比较大(这是由于P太小,二项分布偏斜太严重)。 【注】由于二项分布是离散型分布,而正态分布是连续性分布,所 以,用正态分布来近似计算二项分布的概率时,通常在二项分布的变量
直方图(略)。
2.4 (1)排序略。
(2)频数分布表如下:
100只灯泡使用寿命非频数分布
按使用寿命分 灯泡个 频率
组(小时) 数 (%)
(只)
650~660
2
2
660~670
5
5
670~680
6
6
680~690
14
14
690~700
26
26
700~710
18
18
710~720
13
13
720~730
10
求概率为:P(X ≤10)=0.58304。 (2)当被保险人死亡数超过20人时,保险公司就要亏本。所求概率 为: P(X>20)=1-P(X≤20)=1-0.99842=0.00158 (3)支付保险金额的均值=50000×E(X) =50000×20000×0.0005(元)=50(万元) 支付保险金额的标准差=50000×σ(X) =50000×(20000×0.0005×0.9995)1/2=158074(元)
即:,K/30≥1.64485,故K≥49.3456。 3.12设X =同一时刻需用咨询服务的商品种数,由题意有X~B(6,0.2)
(1)X的最可能值为:X0=[(n+1)p]=[7×0.2]=1 (取整 数) (2)

统计学贾俊平第三章课后答案

统计学贾俊平第三章课后答案

一、思考题3.1数据的预处理包括数据审核,数据筛选,数据排序,数据透视表。

3.2分类数据整理:频数分布表(频数,比例,百分比,比率)图示方法:条形图,对比条形图,帕累托图,饼图。

顺序数据的整理:频数分布表(累计频数,累计频率)图示方法:环形图。

3.3数值型数据的分组方法是组距分组,步骤:1.确定组数:组数的确定应以能够显示数据的分布特征和规律为目的。

在实际分组时,组数一般为5≤K ≤152.确定组距:组距(Class Width)是一个组的上限与下限之差,可根据全部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及所分的组数来确定,即组距=( 最大值 - 最小值)÷ 组数3.统计出各组的频数并整理成频数分布表3.4直方图和条形图区别:1.条形图是用条形的长度(横置时)表示各类别频数的多少,其宽度(表示类别)则是固定的2.直方图是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矩形的高度表示每一组的频数或百分比,宽度则表示各组的组距,其高度与宽度均有意义3.直方图的各矩形通常是连续排列,条形图则是分开排列4.条形图主要用于展示分类数据,直方图则主要用于展示数值型数据3.5绘制线图应该注意的问题:一般情况下,纵轴数据下端应从“0”开始,以便于比较。

数据与“0”之间的间距过大时,可以采取折断的符号将纵轴折断3.6饼图和环形图的不同:饼图只能显示一个总体各部分所占的比例,环形图则可以同时绘制多个样本或总体的数据系列,每一个样本或总体的数据系列为一个环。

3.7茎叶图与直方图相比的优点与各自的应用场合:直方图可观察一组数据的分布状况,但没有给出具体的数值;茎叶图既能给出数据的分布状况,又能给出每一个原始数值,保留了原始数据的信息。

直方图适用于大批量数据,茎叶图适用于小批量数据3.8鉴别图表优劣的准则有:3.9制作统计表时应注意的问题:二、练习题3.1为评价家电行业售后服务的质量,随机抽取了由100个家庭构成的一个样本。

服务质量的等级分别为:A.好;B.较好;C.一般;D.较差;E.差。

《统计学概论》第三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统计学概论》第三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统计学概论》第三章课后练习题答案一、思考题1.什么是统计整理,统计整理的对象是什么?P612.什么是统计分组,它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P633.简述编制变量数列的一般步骤。

P70-754.统计表分为哪几种?P785.什么是统计分布,它包括哪两个要素?P686.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公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P667.如何正确选择分组标志?P658.为什么要进行统计分组?其主要作用是什么?P63(2009.01)二、判断题1.统计整理只能对统计调查所得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

(×)P61 【解析】统计整理分为两情况:一种是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另一种是对次级资料即已加工过的现成资料进行在整理。

2.对一个既定总体而言,合理的分组标志只有一个。

(×)P67【解析】复合分组就是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的分组。

3.在异距数列中,计算次数密度主要是为了消除组距因素对次数分布的影响。

(√ )P744.组中值是指各组上限和下限之中点数值,故在任何情况下它都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

(×)P72【解析】当组×)(2010.01)P71【解析】变量数列的分组可分为等距分组和异距分组,只有在等距分组的情况下,组数等于全距除以组距。

6.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数和组距。

(×)(2009.10)P65【解析】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选择恰当的分组标志。

7.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P66 【解析】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确定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而是要通过数量上的变化来区分各组的不同类型和性质。

8.连续型变量可以作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而离散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

(×)P72【解析】对于连续型变量,一般只能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对于离散型变量,如果变量值个数较多,并且变动幅度较大时,应该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对于变量值较少的离散型数据,一般编制单项式变量数列。

贾俊平统计学第三章课后思考题答案

贾俊平统计学第三章课后思考题答案

一、思考题1.数据的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答:数据的预处理是在对数据分类或分组之前所做的必要处理,内容包括数据的审核、筛选、排序等。

(1)数据审核就是检查数据中是否有错误。

对于通过调查取得的原始数据,主要从完整性和准确性两个方面去审核;对于通过其他渠道取得的二手数据,则应着重审核数据的适用性和时效性(2)数据筛选是根据需要找出符合特定条件的某类数据。

(3)数据排序是按一定顺序将数据排列,以便研究者通过浏览数据发现一些明显的特征或趋势,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

除此之外,排序还有助于对数据检查纠错,以及为重新归类或分组等提供方便。

2.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的整理和图示方法各有哪些?答:(1)分类数据的整理方法:首先列出分类数据所分的类别,然后计算出每一类别的频数、频率或比例、比率等,即可形成一张频数分布表。

图示方法:条形图、帕累托图、饼图和环形图。

(2)顺序数据的整理方法:首先按照一定的顺序将数据进行分类,然后计算出每一类别的频数、比例、百分比、比率等,对于顺序数据,除了可使用分类数据的整理和图示技术外,还可以计算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百分比)。

图示方法:条形图、饼图、帕累托图、累积频数分布图和环形图。

3.数值型数据的分组方法有哪些?简述组距分组的步骤。

答:(1)数据分组的方法有单变量值分组和组距分组两种。

①单变量值分组是把每一个变量值作为一组,这种分组通常只适合离散变量,且变量值较少的情况下使用;②在连续变量或变量值较多的情况下,通常采用组距分组。

它是将全部变量值依次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并将这一区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

在组距分组中,一个组的最小值称为下限;一个组的最大值称为上限。

(2)组距分组步骤①确定组数。

组数的确定应以能够显示数据的分布特征和规律为目的。

一般情况下,一组数据所分的组数不应少于5组且不多于15组,即5≤K≤15;②确定各组的组距。

组距是一个组的上限与下限的差。

组距可根据全部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及所分的组数来确定,即组距=(最大值-最小值)÷组数;③根据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

《统计学原理》课后练习答案

《统计学原理》课后练习答案

各章训练参考答案第一章统计概述一.填空题1.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工作2.统计理论统计方法统计工作3.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4.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信息职能5.统计设计统计数据采集统计数据整理和显示统计数据分析统计数据采集统计数据整理和显示统计数据分析6.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同质性7.总体单位名称总体单位8.品质标志数量标志标志值9.可变的数量标志连续型变量离散型变量10.数量指标质量指标11.统计指标体系12.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范畴具体数值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二.单项选择题1.B 2.B 3.B 4.C 5.C 6.B 7.D 8.D 9.C 10.C 11.D 12.C 13.C 14.B 15.C三.多项选择题1.A E 2.ABCDE 3.ACD 4.ABDE 5.BCEF6.ACDE 7.DE 8.BDF 9.BC 10.ACE四.判断题1.错2.对3.对4.错5.错6.错7.对8.对9.对10.对五.论述题1.答:对统计指标进行分类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从指标所反映现象的数量性能方面,可以将统计指标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种,其中,数量指标反映现象的总规模或总水平,质量指标反映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平均水平;从指标的计算形式方面,可以将统计指标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种;从指标的作用和功能方面,可以将统计指标分为描述性指标、评价性指标和预警性指标三种。

2.答:指标和标志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指标和标志的区别主要表现在:①所有统计指标都是可量的,而标志未必都可量,其中品质标志就不可量。

②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其承担者是统计总体;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其承担者是总体单位。

③指标具有综合性,反映总体的综合特征;而标志一般不具有综合性能。

指标和标志的联系主要表现在:①指标的数值以总体单位的标志表现为基础,是由总体单位的标志表现经过综合汇总而得到的,没有单位的标志表现,就没有总体的指标数值。

统计学 第三章 在线作业

统计学 第三章 在线作业

统计学第三章在线作业单选题1、对工业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职工人数分组并进行层叠排列.这样的分组是( ).A、复合分组B、再分组C、简单分组D、平行分组你的答案: A2、次数分布的特征是:两头小,中间大.即靠近中间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多,靠近两边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这种次数分布是( ).A、正J形分布B、反J形分布C、正态分布D、U形分布你的答案: C3、连续型变量在确定组组的组限必须()A、间断B、重叠C、相等D、不等你的答案: B4、计算向上累计次数或频率时,其累计数表达的意义是( )A、下限以上的累计次数或频率B、上限以上的累计次数或频率C、下限以下的累计次数或频率D、上限以下的累计次数或频率你的答案: D5、填写统计表时,当某一位置不应该有数字,应用的符号是( )A、-B、0C、xD、...你的答案: A6、在统计表中,表明总体及分组的是( )A、纵栏标题B、宾词C、主词D、横行标题你的答案: C7、在异距数列中,要准确反映其分布状况,必须采用( )A、向下累计B、向上累计C、频数密度D、频数你的答案: C8、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作为本组代表值的假定条件是( )A、各组次数在组内是等比变动B、各组的分配次数相等C、各组组距相等D、各组次数在组内是均匀变动你的答案: D9、组距分组600-700,700-800,如果出现700,应该统计在( )A、两组都行B、600—700C、700—800D、两组都不行你的答案: C10、在组距数列中,当全距确定时,组距与组数的关系是( )A、组距越小,组数越小B、组距越大,组数越小C、组距越大,组数越大D、组距与组数的关系不确定你的答案: B11、类似于直方图,与直方图比较,其构造更容易,且能显示变量的实际值,从而不会因数据分组将具体的数值信息丢失,这种图形是( )A、曲线图B、折线图C、茎叶图D、帕拉图你的答案: C12、离散变量且变异范围较小,适用( )A、单项分组B、组距分组C、等距分组D、异距分组你的答案: A13、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合计数应该( )A、等于1B、不等于1C、小于1D、大于1你的答案: A14、将统计总体按某一标志进行分组后,其结果是( )A、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B、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C、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D、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你的答案: B15、在统计表中,说明统计表名称的词语是( ).A、主词B、宾词C、横行标题D、总标题你的答案: D多选题16、进行组距式分组时,需要明确的因素是( )A、组距B、组数C、中位数D、频数E、组限你的答案: A,B,E17、下列各数列中,属于变量数列的是( )A、单项式数列B、等距数列C、动态数列D、品质数列E、异距数列你的答案: A,B,E18、在次数分布数列中( )A、各组的频率之和小于100%B、各组的频率之和等于100%C、各组的次数之和大于100D、频数越大,则该组的变量值对平均数所起作用越大E、各组的次数之和等于100你的答案: B,D19、根据次数分布的特征,次数分布的类型主要有( )A、正J形分布B、U形分布C、S形分布D、正态分布E、反J形分布20、某地区的工厂按经济类型进行分组,分组标志的名称应写在统计表的( )A、主词栏B、横行标题栏C、宾词栏D、纵列标题栏E、总标题栏你的答案: A,B21、向上累计是( )A、其累计数表示该组上限以上的累计单位数B、其累计数表示该组上限以下的累计单位数C、其累计数表示该组下限以上的累计单位数D、由标志值大的方向朝标志值小的方向逐组累计E、标志值小的方向朝标志值大的方向逐组累计你的答案: B,E22、统计表从内容上看,分为( )A、纵栏标题B、总标题C、宾词D、主词E、横行标题你的答案: C,D23、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是( )A、假定值,即假定该组的标志值是均匀分布的B、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间数值C、何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D、在开口组中,无法确定组中值E、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数你的答案: A,B,C24、在统计数据整理之前,要对统计数据进行审核.审核的主要内容是( ).A、数据的系统型B、数据的完整性C、数据的准确性D、数据的及时性E、数据的客观性你的答案: B,C25、统计分组的作用是( )A、揭示社会经济现象的内部构成B、反映总体单位的分布情况C、划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D、刻画总体具有的特征E、分析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判断题26、组距式分组是用变量值的一段距离代表一组,对现象总体所进行的分组,一般适用于连续变量或变异范围较大的离散变量.()对错你的答案: 对27、分组时要适量选择分组标志的个数,只有在总体单位数比较多的情况下,才适宜采用复合分组.()对错你的答案: 对28、分组表是指仅按总体单位的名称或时间顺序排列的统计表.()对错你的答案: 错29、一般原则是把到达上限值的单位数记入下一组内,即称为“上限不在内”原则.()对错你的答案: 对30、单项式分组一般适用于离散变量.()对错你的答案: 错31、正态分布亦称钟形分布.其特征是:两头小,中间大.即靠近中间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多,靠近两边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少.()对错你的答案: 对32、向上累计是将各组次数或频率,由标志值小的方向朝标志值大的方向逐组累计.各组的累计次数表示的意义是:该组下限以上所包含的总体单位数是多少.()对错你的答案: 错33、填写统计表时,无数据的空格用符号“…”表示.()对错你的答案: 错34、曲线图是在折线图的基础上,当变量数列的组数无限增多时,折线便近似地表现为一条平滑的曲线.这是一种理论曲线,用来描述各种统计量和分布规律.()对错你的答案: 对35、一部分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总体,它可以是各个总体单位的名称、总体的各个组,这个部分的内容称为宾词;另一部分则是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这部分称为主词.()对错你的答案: 错。

统计学分章作业及答案

统计学分章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判断题: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3、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所有标志上都相同。

(×)4、个人的工资水平和全部职工的工资水平,都可以称为统计指标。

(×)5、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

(×)6、某一职工的文化程度在标志的分类上属于品质标志,职工的平均工资在指标的分类上属于质量指标。

(√)7、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固定不变的。

(×)8、质量指标是反映总体质的特征,因此可以用文字来表述。

(×)9、指标与标志一样,都是由名称和数值两部分组成的。

(×)10、数量指标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质量指标由品质标志值汇总而来。

(×)11、一个统计总体可以有多个指标。

(√)二、单选题:1、属于统计总体的是(B )A、某县的粮食总产量B、某地区的全部企业C、某商店的全部商品销售额D、某单位的全部职工人数2、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D)。

A、调查单位B、标志值C、品质标志D、总体单位3、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B )。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每一个工业企业4、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D )。

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5、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 )。

A、男性是品质标志B、人的年龄是变量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6、总体的变异性是指(B )。

A.总体之间有差异B、总体单位之间在某一标志表现上有差异C.总体随时间变化而变化D、总体单位之间有差异7、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学生成绩”是(B )。

统计学作业及参考答案(小)

统计学作业及参考答案(小)

统计学A练习题教学班号:学号:姓名:第一章导论一、思考题1、简述(jiǎn shù)统计的涵义及其关系。

2、简述(jiǎn shù)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什么(shén me)是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它有什么特点?4、统计(tǒngjì)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什么?5、社会(shèhuì)经济统计的任务和职能是什么?6、统计活动过程阶段及各阶段的关系如何?7、什么是总体与总体单位?8、简述标志和指标的关系。

9、什么是统计指标体系?为什么统计指标体系比统计指标更重要?10、什么是变量和变量值?11、什么是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如何判断?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1、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包括()。

A、调查方法、汇总方法、预测方法B、相对数法、平均数法、指数法C、大量观察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推断法D、整理方法、调查方法、分析方法2、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A、抽象的数量关系B、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C、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D、数量关系和研究方法3、几位学生的某门课程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和 96分,则成绩是()。

A、质量指标B、数量指标C、数量标志D、品质标志4、要了解20个工业企业的职工的工资情况时,则总体是()。

A、20个工业企业B、20个工业企业的职工工资总额C、每一个工业企业的职工D、20个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5、标志是说明()。

A、总体单位特征的B、总体特征的C、单位量的特征的名称D、单位值的特征的名称6、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

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7、为了了解某市高等学校的基本情况,对该市所有高等学校进行调查,其中某一高等学校有学生(xué sheng)5285人,教师950人,该校最大系有师生780,其中教师120人,正、副教授36人,占教师总数的19.3%,上述数值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有()。

统计学第三章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统计学第三章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统计学第三章课后作业参考答案1、统计整理在统计研究中的地位如何?答:统计整理在统计研究中的地位:统计整理实现了从个别单位标志值向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过度,是人们对社会经济现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度阶段,为统计分析提供基础,因而,它在统计研究中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什么是统计分组?为会么说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分组标志的选择?答:1)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把统计总体按照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几个部分。

2)因为分组标志作为现象总体划分为各处不同性质的给的标准或根据,选择得正确与否,关系到能否正确地反映总体的性质特征、实现统计研究的目的的任务。

分组标志一经选取定,必然突出了现象总体在此标志下的性质差异,而掩盖了总体在其它标志下差异。

缺乏科学根据的分组不但无法显示现象的根本特征,甚至会把不同性质的事物混淆在一起,歪曲了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

所以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分组的标志选取择。

3、统计分组可以进行哪些分类?答:统计分组可以进行以下分类1)按其任务和作用的不同分为: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分析分组2)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为:简单分组、复合分组3)按分组标志性质分为:品质分组、变量分组5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条件下运用?答:单项式分组运用条件:变量值变动范围小的离散变量可采取单项式分组组距式分组运用条件:变量值变动很大、变量值的项数又多的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可采取组距式分组8、什么是统计分布?它包括哪两个要素?答:1)在分组的基础上把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并排列,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分布,称为统计分布,是统计整理结果的重要表现形式。

2)统计分布的要素:一、是总体按某一标志分的组,二、是各组所占有的单位数——次数10、频数和频率在分配数列中的作用如何?答:频数和频率的大小表示相应的标志值对总体的作用程度,即频数或频率越大则该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作用越大,反之,频数或频率越小则该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作用越小11、社会经济现象次数分布有哪些主要类型?分布特征答:1)社会经济现象次数分布有以下四种主要类型:钟型、U型、J型、洛伦茨分布2)分布特征如下:钟型分布:正态分布,两头小,中间大U型分布:两头大,中间小J型分布:次数随变量值增大而增多;倒J型分布:次数随变量值增大而减少洛伦茨分布:各组标志比重随着各组单位数比重(频率)增加而增加;仃、有27个工人看管机器台数如下:542434344243432644223453243试编制分配数列解:18、某车间同工种40名工人完成个人生产定额百分数如下9788123115119158112146117108105110107 13712013612512714211810387115114117124 1291381001039295113126107108105119127104根据上述资料,试编制分配数列解:佃、佃93年某出口创汇大户出口实绩(万美元)列举如下:1011 1052865 721 2032 1218 1046 721 546 623 2495 1015 1113 1104 1084 707 878 678 2564 620 575 943 828 20352375 4342 751 505 798 728 1103 1285 2856 3200 518解:。

统计学原理作业及答案(完整)

统计学原理作业及答案(完整)

《统计学原理》作业(一)(第一~第三章)一、判断题1、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 × )3、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

(× )4、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5、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6、我国的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因此它是一种连续性调查方法。

(×)7、对全国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

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8、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

(√)9、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

(√)10、我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都是每一个人,而填报单位是户。

(√)二、单项选择题1、设某地区有67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C )A、每个工业企业;B、670家工业企业;C、每一件产品;D、全部工业产品2、某市工业企业2003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4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

A、一日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3、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

A、男性是品质标志B、人的年龄是变量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4、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是(D)。

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5、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D )A、企业设备调查B、人口普查C、农村耕地调查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6、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D)。

A、作用不同B、组织方式不同C、灵活程度不同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7、下列调查属于不连续调查的是(A)。

统计学教程答案第三章

统计学教程答案第三章

统计学教程 第三章 正态分布22五、习题答题要点(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 D 4. D 5. A (二)名词解释 1.正态曲线:正态曲线(normal curve)是函数 )2()(2221)(σµπσ−−=X e X f , +∞<<∞−X对应的曲线。

此曲线呈钟型,两头低中间高,左右对称。

 2.正态分布:若指标X 的频率曲线对应于数学上的正态曲线,则称该指标服从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

通常用记号),(2σµN 表示均数为µ,标准差为σ的正态分布。

3.标准正态分布:均数为0、标准差为1的正态分布被称为标准正态分布(standard normal distribution),通常记为2(0,1)N 。

 4.标准化变换:σµ−=X u ,此变换有特性:若X 服从正态分布),(2σµN ,则u 就服从标准正态分布,故该变换被称为标准化变换(standardized transformation)。

 (二)简答题 1.医学中常把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指标范围称为该指标的参考值范围,也叫正常值范围。

所谓“正常人”不是指完全健康的人,而是指排除了所研究指标的疾病和有关因素的同质人群。

 制定参考值范围的一般步骤: (1)定义“正常人”,不同的指标“正常人”的定义也不同。

 (2)选定足够数量的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

 (3)用统一和准确的方法测定相应的指标。

 (4)根据不同的用途选定适当的百分界限,常用95%。

 (5)根据此指标的实际意义,决定用单侧范围还是双侧范围。

 (6)根据此指标的分布决定计算方法,常用的计算方法:正态分布法、百分位数法。

 2. 三种分布均为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

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均为对称分布,对数正态分布是不对称的,其峰值偏在左边。

标准正态分布是一种特殊的正态分布(均数为0,标准差为1)。

《统计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统计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3.3汇总统计表
3.4统计图的规范
3.5如何用Excel做统计图
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表的结构从形式上看包括()、横行标题、纵栏标题、数字资料四个部分。(知识点3.1答案:D)
A.计量单位B.附录C.指标注释D.总标题
2.如果统计表中数据的单位都一致,我们可以把单位填写在()。(知识点3.1答案:C)
A.指标B.标志C.变量D.标志值
8.以一、二、三等品来衡量产品质地的优劣,那么该产品等级是()。(知识点:1.7答案:A)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质量指标D.数量指标
9.()表示事物的质的特征,是不能以数值表示的。(知识点:1.7答案:A)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质量指标D.数量指标
10.在出勤率、废品量、劳动生产率、商品流通费用额和人均粮食生产量五个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几个()。(知识点:1.7答案:B)
1.统计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是( )( )( )( )( )。(知识点2.2答案:ABCDE)
A.调查的目的B.调查对象C.调查单位D.调查时间E.调查项目
2.全国工业普查中( )( )( )( )( )。(知识点2.2答案:ABCE)
A.所有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B.每一个工业企业是调查单位C.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报告单位
频数f
(棵)
频率
(%)
向上累积
向下累积
频数(棵)
频率(%)
频数(棵)
频率(%)
80-90
8
7.3
8
7.3
110
100.0
90-100
9
8.2
17
15.5
102
92.7
100-110

统计学第三章习题答案

统计学第三章习题答案

统计学第三章习题答案1. 描述性统计量:在描述一组数据时,我们通常使用均值、中位数、众数、方差和标准差等统计量。

例如,如果一组数据为 {2, 4, 4, 4, 5, 5, 7, 9},其均值为 (2+4+4+4+5+5+7+9)/8 = 5,中位数为4.5(因为数据是偶数个,所以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众数为4(出现次数最多),方差为 (1/8) * [(2-5)^2 + ... + (9-5)^2] = 8.5,标准差为方差的平方根,即√8.5。

2. 频率分布表:将数据分组并计算每个组的频数或频率。

例如,如果数据是年龄分布,可以创建如下的频率分布表:| 年龄区间 | 频数 | 频率 || | - | - || 20-25 | 10 | 0.2 || 26-30 | 15 | 0.3 || ... | ... | ... |3. 直方图和箱线图:直方图用于显示数据的分布情况,箱线图则提供了数据的最小值、第一四分位数、中位数、第三四分位数和最大值的快速视图。

例如,对于上述年龄数据,可以绘制相应的直方图和箱线图来观察数据的分布和集中趋势。

4. 概率分布:在统计学中,我们经常使用正态分布来描述数据的分布。

正态分布的数学表达式为N(μ, σ^2),其中μ是均值,σ^2是方差。

例如,如果一个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50, 25),那么X的均值是50,方差是25。

5. 中心极限定理:无论原始数据的分布如何,当样本量足够大时,样本均值的分布将趋近于正态分布。

这个定理是推断统计的基础之一。

6.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统计推断的一部分,用于确定一个统计假设是否成立。

例如,如果我们要检验一个样本均值是否显著不同于总体均值,可以使用t检验。

具体步骤包括提出原假设和备择假设,选择适当的检验统计量,确定显著性水平,计算p值,并作出结论。

7. 置信区间:置信区间提供了一个范围,我们可以在这个范围内估计总体参数的值。

例如,如果我们有一个样本均值和样本标准差,我们可以计算95%置信区间来估计总体均值的范围。

统计学第三章习题答案

统计学第三章习题答案

7:30
4
8:00
4
8:30
7
9:00
2
总计
20
(2)
第三章
7
第三章
7、 (1)、
(2)
8
第三章
8、 (1)
(2)
(3)
9
第三章
9、 (1)
接收 29 39 49 59 69 79 89
合计
(2)
频率% 10 16 12 16 20 12 4 100
累积 % 10.00 26.00 38.00 64.00 84.00 96.00 100.00 -
多少,其宽度(表示类别)则是固定的;直方图是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矩形的
高度表示每一组的频数或频率,宽度则表示各组的组距,因此其高度与宽度均有意义。
其次,由于分组数据具有连续性,直方图的各矩形通常是连续排列,而条形图则是分开
排列。最后,条形图主要用于展示分类数据,而直方图则主要用于展示数值型数据。
Stem width: 10.00
Each leaf:
1 case(s)
5、
(1) VAR00003 Stem-and-Leaf Plot
Frequency Stem & Leaf
1.00 2.00 1.00 2.00 2.00
11 . 6 12 . 02 12 . 8 13 . 04 13 . 56
Frequency Stem & Leaf
2.00 6.00 8.00 11.00 9.00 7.00 4.00 2.00 1.00
6. 7. 8. 9. 10 . 11 . 12 . 13 . 14 .
89 233566 01123456 12224556788 002466678 2355899 4678 24 1

人大统计学作业答案

人大统计学作业答案

★统计学(第二版)(Z K007B)第一章总论1、【104134】(单项选择题)某市分行下属三个支行的职工人数分别为2200人、3000人、1800人,这三个数字是()。

A.标志B.指标C.变量D.变量值【答案】D2、【104137】(单项选择题)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是()。

A.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B.统计活动、统计调查、统计学C.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D.统计指标、统计资料、统计学【答案】A3、【104143】(单项选择题)一项调查表明,北京市大学生每学期在网上购物的平均花费是500元,他们选择在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价格实惠”,则“大学生在网上购物的原因”是()。

A.分类型变量B.顺序型变量C.数值型变量D.定距变量【答案】A70回答4、【104147】(单项选择题)一家研究机构从IT从业者中随机抽取8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他们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则月收入是()。

A.分类型变量B.顺序型变量C.数值型变量D.定距变量【答案】C40的人5、【104149】(单项选择题)一家研究机构从IT从业者中随机抽取8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回答他们的消费支付方式是信用卡,则消费支付方式是()。

A.分类型变量B.顺序型变量C.数值型变量D.定距变量【答案】A6、【104156】(单项选择题)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发生的概率是()。

A.0B.1.0C.5.0D.1【答案】A7、【104160】(单项选择题)必然会发生的事件发生的概率是()。

A.0B.1.0C.5.0D.1【答案】D8、【104161】(单项选择题)抛掷一枚均匀的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是()。

A.0B.1.0C.5.0D.1【答案】C9、【104176】(简答题)统计数据可以划分为哪几种类型?分别举例说明。

【答案】统计数据按照所采用计量尺度的不同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一种是数值型数据,是指用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

例如,每天进出海关的旅游人数,某地流动人口的数量等。

统计学答案

统计学答案

统计学课本课后作业题(全)题目:第1章:P11 6,7第2章:P52 练习题3、9、10、11第3章: P116思考题12、14 练习题16、25第4章:P114 思考题6,练习题2、4、6、13第5章:P179 思考题4、练习题3、4、6、11第6章: P209 思考题4、练习题1、3、6第7章: P246思考题1、练习题1、7第8章: P287 思考题4、10 练习题2、3第一章6..一家大型油漆零售商收到了客户关于油漆罐分量不足的许多抱怨。

因此,他们开始检查供货商的集装箱,有问题的将其退回。

最近的一个集装箱装的是2 440加仑的油漆罐。

这家零售商抽查了50罐油漆,每一罐的质量精确到4位小数。

装满的油漆罐应为4.536 kg。

要求:(1)描述总体;最近的一个集装箱内的全部油漆;(2)描述研究变量;装满的油漆罐的质量;(3)描述样本;最近的一个集装箱内的50罐油漆;(4)描述推断。

50罐油漆的质量应为×50=226.8 kg。

7.“可乐战”是描述市场上“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激烈竞争的一个流行术语。

这场战役因影视明星、运动员的参与以及消费者对品尝试验优先权的抱怨而颇具特色。

假定作为百事可乐营销战役的一部分,选择了1000名消费者进行匿名性质的品尝试验(即在品尝试验中,两个品牌不做外观标记),请每一名被测试者说出A品牌或B品牌中哪个口味更好。

要求:答:(1)总体:市场上的“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2)研究变量:更好口味的品牌名称;(3)样本:1000名消费者品尝的两个品牌(4)推断:两个品牌中哪个口味更好。

第二章3.某百货公司连续40天的商品销售额如下(单位:万元):41 25 29 47 38 34 30 38 43 4046 36 45 37 37 36 45 43 33 4435 28 46 34 30 37 44 26 38 4442 36 37 37 49 39 42 32 36 35根据上面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并绘制直方图。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习题答案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习题答案

第三章统计资料整理一.判断题部分1 :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各组单位之间质的不一样。

(×)2:统计分组的重点问题是确立组距和组数。

(×)3:组中值是依据各组上限和下限计算的均匀值,因此它代表了每一组的均匀分派次数。

(× )3 :分派数列的本质是把整体单位总量依据整体所分的组进行分派。

(∨)4:次数分派数列中的次数,也称为频数。

频数的大小反应了它所对应的标记值在整体中所起的作用程度。

(∨ )5:某公司员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派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派数列。

(×)6:连续型变量和失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纳相邻组组距重叠的方法确立组限。

(∨ )7: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设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散布是均匀的,因此这类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切性遇到伤害。

(∨ )8:任何一个散布都一定知足:各组的频次大于零,各组的频数总和等于 1 或 100%。

(×)9:按数目标记分组形成的分派数列和按质量标记分组形成的分派数列,都可称为次数散布。

( ∨ )10:按数目标记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目上的差别。

(×)11:统计分组此后,掩饰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别,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的差别。

(∨ )12:分组此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记值关于全体标记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次越大,则组的标记值对全体标记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1:统计整理的重点在(B)。

A 、对换查资料进行审查B、对换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C 、对换查资料进行汇总D、编制统计表2:在组距分组时,关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A)。

A、一定是重叠的B、一定是中断的C、能够是重叠的,也能够是中断的D、一定取整数3:以下分组中属于按质量标记分组的是(B)。

A 、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B、产品按品种分组C 、公司按计划达成程度分组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4 :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纳入(B)。

统计学第三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统计学第三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整理的中心工作是()A.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 B.编制统计表C.统计汇总问题 D.汇总资料的再审核2.统计汇总要求资料具有()A.及时性 B.正确性C.全面性 D.系统性3.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D.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4.若数量标志的取值有限,且是为数不多的等差数值,宜编制()A.等距式分布数列 B.单项式分布数列C.开口式数列 D.异距式数列5.组距式分布数列多适用于()A.随机变量 B.确定型变量C.连续型变量 D.离散型变量6.向上累计次数表示截止到某一组为止()A.上限以下的累计次数 B.下限以上的累计次数C.各组分布的次数 D.各组分布的频率7.次数分布有朝数量大的一边偏尾,曲线高峰偏向数量小的方向,该分布曲线属于()A.正态分布曲线 B.J型分布曲线C.右偏分布曲线 D.左偏分布曲线8.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临组的组限一般要()A.交叉 B.不等C.重叠 D.间断二、多项选择题1.统计整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A.统计分组 B.逻辑检查C.数据录入 D.统计汇总E.制表打印2.影响组距数列分布的要素有()A.组类 B.组限C.组距 D.组中值E.组数据3.常见的频率分布类型主要有()A.钟型分布 B.χ型分布C.U型分布 D.J型分布E.F型分布4.根据分组标志不同,分组数列可以分为()A.组距数列 B.品质数列C.单项数列 D.变量数列E.开口数列5.下列变量一般是钟型分布的有()A.粮食平均产量的分布 B.零件公差的分布C.大学生身高的分布 D.商品市场价格的分布E.学生成绩的分布6.下列变量呈J型分布的有()A.投资额按利润率的分布 B.60岁以上人口按年龄分组的分布C.经济学中的供给曲线 D.不同年龄人口的死亡率分布E.经济学中的需求曲线三、填空题1.分布在各组的_______叫次数(频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作业答案
第一题:
(1 )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高?
甲厂:
总人数:120+60+20=200(人)
总产量:120+60*2+20*3=300(件)
生产水平:300/200=1.5
乙厂:
总人数:30/1+120/2+30/3=100(人)
总产量:30+120+30=180(件)
生产水平:180/100=1.8
答:乙厂生产水平高。

(2 )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整齐?
不同日产量工人的总产量之比:
甲厂:120*1:60*2:20*3=2:2:1
乙厂:30*1:120*2:30*3=3:6:1
答:甲厂工人的生产水平整齐。

第二题:
(1 )该种产品2011 年单位成本计划与实际的数值;单位成本计划数值:800*(100%—8%)=736(元)
单位成本实际数值:800*(100%—6%)=752(元)
(2 )2011 年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
752/736=1.022=102.2%
(3 )2011 年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程度。

114%/108%=1.0556=105.56%
第三题:
计算两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并解释两市场平均价格不同的原因。

甲的平均价格:
5.5/4=1.375(元/斤)
乙的平均价格:
5.3/4=1.325(元/斤)
说明:那个市场的销售单价和销售总量是相同的,影响两个市场平均价格高低不同的原因是各种价格的农产品在两个市场的成交量不同。

第四题:
(1 )计算甲乙两组工人平均月产量;
甲:(20+40+60+70+80+100+120+70)/8=70
乙:(67+68+69+70+71+72+73+70)/8=70
(2 )计算甲乙两组的全距、标准差、标准差系数;
全距:
甲:120—20=100
乙:73—67=6
标准差:(计算器计算)
甲:29.58
乙:1.87
标准差系数:
甲:0.42
乙:0.03
(3 )比较甲乙两组的平均每人产量的代表性。

乙组平均每人产量代表性大,因为它的标准差系数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