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政治”这个词可以考证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在《荷马史诗》中,最初的含义是城堡或卫城。
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中学政治必修3其次单元学问点总结,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学政治必修3其次单元学问点总结其次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书目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在沟通中传播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开展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在继承中开展第五课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记。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探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呈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产。
2、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1)正确看法。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敬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敬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旺盛进步(2)坚持的原那么。
必需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同等原那么。
在文化沟通中,要敬重差异,理解特性,和谐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旺盛。
(3)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3、为什么要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根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根底。
(意义)(2)敬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本民族文化开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旺盛的势必要求(必要性)(3)文化是民族,又是世界的。
(关系)4、文化在沟通中传播(1)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那么是一种更为干脆的文化传播方式;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2)文化传播的媒介:①传媒的形式(略)②标记:印刷媒体的推广③群众传媒的特点和地位: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群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集中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知识点高中政治教育是国家意志力的体现,它的有效性和重要性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的高低。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知识点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知识点: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的发展第一框题文化的继承性1. 如何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 如何理解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臭味相投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3. 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留和发展。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
第二框题文化在继承中发展4. 简述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二者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文化继承对传统文化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同时,又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文化传承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5.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的发展。
政治必修三二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三二知识点总结一、党的性质1.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党的性质决定了它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性质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
党执政的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种先进的有组织的政治力量。
2. 党的宗旨和使命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党的宗旨决定了党的一切工作都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的最终使命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消灭阶级差别,消灭私有制,人人享有充分而自由的发展。
3. 党性党风党性是指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政治品质,是作为中国共产党员的基本素质和行为准则。
党风是指中国共产党党员应该遵循的政治道德规范。
强调了集体主义,强调党员的纪律性和自我约束。
二、党的领导1. 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并始终担负着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伟大责任。
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特点。
2. 党的领导方式党的领导方式即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是指党依法治国、依章程治党,坚持民主集中制。
党的领导方式体现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党的领导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方面。
3. 党的领导机关党的领导机关包括党中央、地方各级党委、军队党委等。
党的领导机关依法执政,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领导机关负责决定重大问题,领导和协调全党工作。
党的领导机关是全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核心力量。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理论、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由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发展和完善的。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最详细提纲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框标题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的含义: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2.文化多样性的表现A民族节日:含义: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意义: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感情的集中表达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韵味的平台B文化遗产:地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意义: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C(选择题)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3.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小点)(问为什么个性能受到共性欢迎)①(为什么是世界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②(文化为什么是民族)但是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
③(总结)因此,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4.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2)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4)尊重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5)意义: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能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6)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5.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1)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前提: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3)处理世界文化多样性应遵循的原则: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框标题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含义: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2、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途径:①商业贸易(主要途径)②人口迁徙(主要途径)③教育(主要途径)④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其他途径)⑤亲朋聚会,外出旅游,经济政治文化活动(其他途径)3、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手段:传媒:文化传播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①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网络等发展阶段②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位标志的——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称为大众传媒③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作用)解答题(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重要性:①有利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②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③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必要性: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高二政治必修3的第二单元的知识点
高二政治必修3的第二单元的知识点1、传统文化为什么-----------传统文化对人们生活、社会进展的影响:--------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长久的影响;对今日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进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亮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进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进展的精神纽带,今日仍能激起人们剧烈的民族认同感。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存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详细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主动作用,不断满意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盛发达,社会才能进展进步。
2、何看待传统文化(1) 正确看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 详细要求: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熟悉它在现实生活中作用,辨别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3) 要发挥传统文化的主动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4)必需在继承的基础上进展,在进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进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5) 反对全盘否认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与全盘确定的守旧主义。
3、响文化进展的因素(1) 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进展(经济、政治确定文化)(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进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进展 (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制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第五课文化创新文化进展的实质1、文化创新的缘由: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进展的必定要求;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进展,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繁华。
2、如何进行文化的创新(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必需不断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政治必修3第2单元框架
政治必修3第2单元框架政治必修3第2单元框架政治必修3第2单元主要涵盖了国家政治制度的内容,包括了政治制度的性质、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权力机构、地方政府和自治机构等方面的内容。
一、政治制度的性质政治制度是指特定社会下人们为处理公共事务而建立并实施的一套规范、制度和机构。
政治制度是政治生活的基础,其性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政治制度的客观性。
政治制度是由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政治实践的经验所决定的,是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形成的一种制度。
(二)政治制度的主观性。
政治制度的存在是需要人们来维护、巩固和发展的,人们对政治制度的认同度也影响着政治制度的稳定性和发展。
(三)政治制度的可变性。
政治制度的变革是历史的必然,新制度的建立不仅伴随着旧制度的消亡,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经历着从旧制度到新制度的质变过程。
二、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指政治制度所要遵循和保障的基本准则。
其中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内容:(一)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原则,是指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拥有最广泛的权力和民主权利。
(二)共产党的领导。
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力量。
(三)依法治国。
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重要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稳定的制度基石。
(四)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原则,既保证了民主,又实现了集中,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五)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中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原则,保障了不同政党、团体和个人发表意见、参政议政、监督管理,倡导和平共处和谐相处,建立了良好政治生态。
三、国家权力机构(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全国人民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和决定权。
(二)国务院。
国务院是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负责实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其常委会的立法、监督、决定和行政工作。
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知识点
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知识点一、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1、我国政府的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政府的主要职能:(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3、政府只有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
4、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的:进一步政府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5、政府的作用:(1)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2)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服务。
5、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帮助,监督政府行为,使我们的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体现。
二、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1、我国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政府工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2、具体要求:(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必须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不能损害人民利益,不能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真抓实干;工作着力点放在研究、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上)(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我国政府在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
4、公民求助或投诉的途径: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发展电子政务;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5、公民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有助于解决自己面临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促使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一、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政府依法执政:2、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4、依法行政的意义:(1)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力和自由;(2)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3)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4)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部编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知识点总结二
部编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知识点总结二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第五课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5.1 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1)人民代表大会:①性质和地位: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②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①性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地位: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③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3)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特别提示】注意我国的立法机关只有一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拥有国家立法权,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包括省会所在城市,其他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即拥有立法权的机关有多个,但立法机关只有一个,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易混提示】(1)“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与“国家权力机关”。
前者特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后者则指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
(2)“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
前者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后者包括国家元首、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等。
它们的关系是后者对前者负责,后者由前者产生,前者对后者进行监督,注意只能是同一级别的,如某市政府、法院对市人大负责并受市人大监督。
(3)“国家权力机关”与“立法机关”。
前者指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后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全国人大既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又是我国的立法机关,而地方各级人大只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不是立法机关。
(4)“国家权力机关”与“法律监督机关”。
前者作为权力机关,具有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但不是法律监督机关。
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人民检察院。
(4)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拓展升华】正确认识人民代表大会的四种职权职权内容备注立法权即制定法律的权力。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省、自治区、直辖市等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区分四个权力的关键是看其内容。
2019新统编版高二政治选择性必修三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知识梳理【第四课】准确把握概念一、概念的概述㈠概念的含义1.事物的属性及分类:①属性的含义: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
②分类: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a.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b.非本质属性:并非某类事物特有的属性。
2.概念的定义: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特别提醒】概念的性质: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
3.概念的表达:①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语词是概念的物质外壳。
②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
(语词与概念不是一对一的关系)a.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例如,红薯、白薯、地瓜是不同的语词,却表达的是同一个概念。
水泥、洋灰是不同的语词,表达的也是同一个概念。
b.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例如,“先生”这个词,可以指称师长、医生、知识界人士,也是对人的一种尊称等。
“是”这个词可以指两个事物的同一关系,如鲁迅是《阿Q正传》的作者;也可指两个事物的属种包含关系,如“人是高等动物”。
【图示】概念、语词、事物本质属性之间的关系:【易混易错】比较概念与语词(1)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
语词是概念的体现者,没有语词,概念就不能存在。
(2)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
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3)任何概念都必须通过语词来表达,但并非每一个语词都表达概念。
①一般,汉语中的实词都表达概念,而虚词(除连词外)不表达概念。
连词“如果……那么……”“或”“而且”“只有……才……”等,虽属虚词,但把它们组合到判断中,却能表达概念。
②孤立的助词和叹词则通常不表达概念。
㈡概念的基本特征1.概念的内涵: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一、二单元知识点归纳(共20张)
2020/12/18
8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什么(内涵、表现)? 为什么(原因、意义)? 怎样对待(态度、原则)? 2.文化传播的含义、途径、主要手段?文化交流的意义和态度? 3.传统文化的含义、表现、特点、作用?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态度。 4.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5.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6.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7.建立学习型社会。
2020/12/18
12
4.文化传播的含义、途径、主要手段
(1)文化传播(含义) (2)途径:※贸易活动、※人口迁徙. ※教育 总之 (3)文化传播手段
① 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 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②大众传媒:现代社会中的大众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称为大众传媒 5.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态度 意义:一方面,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另一方面,使外域文化传 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引进来,走出去”) 态度: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 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15
6.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区别
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联系 ①.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2020/12/18
16
7.影响文化பைடு நூலகம்展的重要因素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社会制度的更替)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促进文化的发展。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知识点总结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知识点总结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知识点总结第四课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框、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1、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1)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我国人民民主有什么特点?(1)最广泛的民主。
表现:①内容广泛。
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经济、政治、文化------);②主体广泛。
(2)最真实的民主。
表现:①从政治保证上看共产党领导是实现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保证②从制度和法律保障上看(五、六课会涉及一系列制度)制度和法律保障了民主的落实③从实现方式上看实行民主选举和民主协商。
(3)最管用的民主。
我国的民主制度体现了人民意志保障了人民权益激发了人民创造活力能够有效杜绝西方国家民主制度的弊端。
了解两个概念:3.什么是国体?--37国家性质亦称国体指的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国体概念回答的是国家政权究竟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什么人行使国家权力的问题。
4、什么是民主?--38 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是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理解:无论国体、还是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5. 怎样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了解】--37 明确规定了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宣示了我国国家政权的人民性质。
A、工人阶级领导?:因为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严格的组织性不和纪律性是领导阶级是革命和建设的中坚力量。
B、工农联盟?工农有共同利益和天然联系是同盟军是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保证C、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人民主体广泛。
第二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人民民主专政的内涵: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二者相统一 2.为什么坚持人民民主专政?①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国体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意义它明确规定了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庄严宣示了我国国家政权的人民性质②民主和专政相统一。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知识笔记
7一)文化多样性 1、体现 1)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 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意义: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③保护——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也具有共同的普遍规律。
2)(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了世界文化。
3、尊重文化多样性 1)意义 A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B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原则:遵循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二、文化的传播传承和创新8 3)文化多样性的地位: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文明进步重要动力,是文化繁荣的前提。
4)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文化具有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4、文化传播 1)途径: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教育、聚会旅游等。
2)手段及特点: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3)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①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②有利于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4)态度: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能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1、表现:传统习俗(元宵 中秋)、传统建筑(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重要标志)二、文化的传播传承和创新一)文化多样性9传统文艺(民族精神的火炬:国粹京剧 书法)、传统思想(理论观念、学术思想、道德观念) 2、特点: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和继承性。
高中政治必修3精品课件:第二单元 单元总结
典例 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1959年,当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草药治好了 20多头病猪,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他立志传承发展传统兽医药事业①, 编撰《民间兽医本草》,满足社会的需求。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拜访了成百 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广泛收集民间处方②,查阅古医书、古农书、地方志③, 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④,创办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制药厂,与同事一起先后 研制成功精宝素等10多种草药制剂,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疫病牲畜。
3.文化创新 (1)为什么要文化创新 ①必要性: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 要求。 ②文化创新的意义: a.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b.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 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义”)。 7.三大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8.四大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科学技术、思想运动、教育等影响文
化的发展。
1.文化交流与传播 (1)加强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原因——为什么
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 依据
②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意义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2.继承传统文化 (1)是什么 ①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 定性的文化。 ②特点: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 (2)为什么 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对人们的生活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影响。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 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 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高中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中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
在本单元中,我们将了解到中国在建国初期面临的诸多困难和挑战,如战争、内乱、经济基础薄弱等,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进展和成就。
下面是本单元的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一、中国建国初期的困难与挑战1. 解放战争和内战的影响:解放战争的胜利与内战的延续给中国现代化建设带来了重大影响。
战争导致了全国经济的萎靡不振,工业、交通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几乎全部瘫痪。
同时,战争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
2. 经济基础薄弱: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国有经济和城乡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也十分薄弱。
3. 鉴别真假马列主义: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总结了大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经验和理论。
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对马列主义进行了丰富的解释和运用,但容易被一些人解读为“被中国化、变形的马列主义”,在思想认识上容易与真正的马列主义有所偏差,这就需要进行鉴别真假马列主义的工作。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1. 战后恢复与重建:1949年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团结、加强对外关系以及尝试用各种手段发展经济”的三大方针来开展内外政策。
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重视解决农村的土地问题,加强城乡联系,鼓励劳动人民创造财富,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2. 社会主义改造: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实现了中国社会的从旧社会向新社会的转变,打破了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统治垄断地位,实现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建立,最终实现了对个人所有制和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 “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发起的重大革命运动之一,旨在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然而,文化大革命也导致了社会动荡和混乱,许多人受到迫害。
4. 开放和改革:1978年,中国提出改革开放的方针,开启了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的实施带来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显著变化。
总而言之,本单元内容丰富,对我们了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笔记
2013-2014学年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基础知识整理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异彩纷呈,交相辉映(1)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①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它们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透视文化多样性(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形成原因和作用含义: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形成原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各民族间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作用: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保持和发展文化的多样性可使世界文化永葆生机和活力,不断繁荣和发展。
(2)文化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关系文化的民族性文化的世界性区别含义是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个性,是使世界上各民族文化相互区别开来的特征是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原因各民族间经济和政治的、历史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的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规律表现民族文化的特色、多样性,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共同属性和普遍规律价值文化的民族性决定各民族文化存在的价值文化的世界性是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的前提联系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高二政治必修三知识点:第二单元
高二政治必修三知识点:第二单元高二政治必修三知识点:第二单元主要内容就是文化传承与创新。
对于文化得概念您又知道与了解多少呢?通过下面基础讲解,我相信同学们都会对文化得多样性以及文化传播与文化创新有比较深入得了解。
文化得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得表现:①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得风土人情、宗教信仰与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就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得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就是民族文化得集中展示,也就是民族情感得集中表达。
②文化遗产:就是一个国家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得重要标志(地位)。
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得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得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就是人类共同得文化财富(意义与作用)。
(世界遗产分为三类: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2、怎么样认识世界文化得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就是人类社会得基本特征,也就是人类文明进步得重要动力。
(地位作用) 主要指民族文化得多样性,表现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
3、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得关系:文化就是民族得,又就是世界得(世界文化就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得文化共同构成得,没有这些各具特色得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得景象。
)①各民族间经济得与政治得、历史得与地理得等多种因素得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得差异,即文化得民族性。
所以文化就是民族得,各民族都有自己得文化个性与特征。
②世界各民族得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得规律,在实践中产生与发展得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与普遍规律,即文化得世界性。
所以,文化又就是世界得,各民族文化都就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得一部分。
4、对待文化多样性得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她民族文化。
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原则:各国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5、尊重文化多样性●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①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发展本民族文化得内在要求。
高二政治必修三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必背知识点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必背知识点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考点: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一、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感觉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1)形成:蕴含着民族日子中的风俗世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具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2)民族节日在民族文化中的价值:①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体现传统民族节日的文化内涵)②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能够领会别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1)含义:指在历史、艺术或科学及审美、人神学、人类学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的纪念之物,建造物、遗迹等。
(2)地位和价值:①是一具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别仅关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而且关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是人类共同的财宝。
二、正确明白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1. 世界文化是由别同民族、别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 任何文化基本上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1缺少的群彩。
三、尊重文化的多样性1.为啥要尊重文化多样性(1)P29第一段第一句(2)世界文化是由别同民族、别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3)文化是民族的,文化也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基本上世界文化中别可缺少的群彩.(4)尊重文化多样性是进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①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个儿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基本上该民族历史进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②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日子、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进展的精神根基。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个儿民族的文化,哺育好、进展好本民族文化。
(5)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定要求。
一具民族的文化成就别仅属于那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都以其鲜亮的民族特XXX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进展。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知识点总结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知识点总结第四课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框、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1、我国的(1)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我国人民民主有什么特点(1)最广泛的民主。
表现:①内容广泛。
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经济、政治、文化------);②主体广泛。
(2)最真实的民主。
表现:①从政治保证上看,共产党领导是实现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保证②从制度和法律保障上看,(五、六课会涉及一系列制度)制度和法律保障了民主的落实③从实现方式上看,实行民主选举和民主协商。
(3)最管用的民主。
我国的民主制度体现了人民意志,保障了人民权益,激发了人民创造活力,能够有效杜绝西方国家民主制度的弊端。
了解两个概念:3.什么是国体?——37国家性质亦称国体,指的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国体概念回答的是国家政权究竟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什么人行使国家权力的问题。
4、什么是民主?——38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是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理解:无论国体、还是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5.怎样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了解】——37明确规定了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宣示了我国国家政权的人民性质。
A、工人阶级领导?:因为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严格的组织性不和纪律性,是领导阶级,是革命和建设的中坚力量。
B、工农联盟?工农有共同利益和天然联系,是同盟军,是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保证C、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人民主体广泛。
第二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人民民主专政的内涵: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二者相统一2.为什么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一二单元知识点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政治和历史、地理一样都是需要大量记忆的学科。
根据记忆遗忘规律,学生除了课前预习,认真听讲之外,课后还要懂得循环复习。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一二单元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一二单元知识点1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依法享有并得到法律保障的权利。
在我国,劳动者享有广泛的权利,诸如就业权、签订劳动合同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职业培训权、获得社会保险福利权、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等。
除上述权利外,劳动者还有其他法定权利:劳动者依法享有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民主管理的权利,参加劳动竞赛的权利,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权利,从事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的权利,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拒绝执行的权利,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的权利,对违反劳动法的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利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劳动者成为国家的主人,国家的立法非常重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从1954年颁布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到其后的许多行政法规、劳动规章和政策,对此都有明显的体现。
正是这些侧重保障劳动者权益的诸多规定,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劳动者的生产热情和积极性,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劳动体制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特别是多种所有制经济以及多种经营方式的出现,改变了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者既是国家主人又是企业主人的身份。
在许多非公有制用人单位,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较为严重,导致劳动关系紧张,进而影响到社会稳定。
劳动关系的这种现状,迫切需要通过劳动法律法规加以调整,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法》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制定并颁布实施的。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一二单元知识点21、主权国家(1)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知识点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知识点一、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表现:(世界遗产分为三类: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2、怎么样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地位作用)主要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表现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
3、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没有这些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
)①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
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②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
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原则:各国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5、尊重文化多样性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也属于整个世界。
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①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6、文化传播的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7、文化传播的途径:8、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大众传媒传播媒介(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播被称为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的作用与特点: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9、中学生应该怎么样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10、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总: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具体:对内中华文化:①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维护民族文化。
②将中国先进文化推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③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④有利于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对外世界文化:①有利于吸收和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③有利于加强交流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发展友好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二、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1、(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①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的继承: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传统思想是传统文化影响的重要体现,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的特点:(即传统文化能够保留至今的原因)(传统文化的含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容又能够因时而变。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两面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因此,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4、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①对于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②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5、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产生的积极影响):①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②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6、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它们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7、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①社会制度的更替。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
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③思想运动。
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大大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
三、文化创新1、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A.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去解决,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B.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3、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③文化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4、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5、文化创新的途径: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A.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B.对待外来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既要排除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又要排除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
★6、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为什么要建立学习型社会?①教育在文化传承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②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也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
③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怎么样建立学习型社会?①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②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