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西方商务餐桌礼仪
商务活动中的西方就餐礼仪和禁忌
![商务活动中的西方就餐礼仪和禁忌](https://img.taocdn.com/s3/m/9e31821d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d3.png)
商务活动中的西方就餐礼仪和禁忌在商务活动中,就餐礼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人们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就餐礼仪规范,以展现自己的素质和修养,让商业合作更加顺利。
西方就餐礼仪和禁忌也是很重要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第一,进餐流程在西方国家,进餐有一定的流程,包括:先洗手,然后端菜、吃菜、发饱后向主人道谢并离开。
在菜肴上,西方的就餐礼仪要求尽量避免动用手,所以很多菜肴都需要用到刀和叉。
此外,还需要注意餐具的使用顺序:从外到内依次吃,离主人近的那一组刀叉是用来切主菜的。
第二,禁忌要点在西方国家,有一些就餐习惯是我们需要避免的。
首先,表现出吸烟或嗑口香糖的习惯非常不礼貌,应当避免。
其次,必须亲自来到餐桌前,不能让别人为你倒饮料或送菜,这会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在切菜时,必须记得用刀和叉并做得轻巧,不应发出刺耳的声音。
此外,更需要注意的是,在西方国家,如果你想在餐桌上问一些私人问题或者讲些幽默话并期待获得回应,这样会被看作是一种失礼行为。
第三,吃饱与谈站式在西方国家吃饱是一个相当严肃的问题,要吃到七分饱后便停止进餐。
这个在各种场合下都是如此,包括正式的商务聚餐。
此外,当主人提出离开的时候,不能在餐桌上再坐着谈话,必须谈站式告别。
第四,形成氛围在西方国家,就餐礼仪非常重视形成良好的氛围,因为良好的氛围可以极大地影响到商业合作的效果。
可以适当的启发对方表达自己的看法,可以聊一些近期时事、一些小小的笑话等来适度地放松一下气氛。
总的来说,在商务活动中的西方就餐礼仪和禁忌非常重要。
遵守这些规则可以更好地交朋友,拓展人脉,也有利于互相建立信任,并促进商业合作的顺利进行。
我们应当认真学习,尽可能做到最佳的表现。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9f82e94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94.png)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总结餐桌礼仪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之一。
中西方餐桌礼仪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就座顺序:在西方,主人会通过座位安排来显示人们的社会地位。
通常主人会坐在桌子的中央位置,而客人则坐在主人两侧或者对面的位置上。
而在中国,主人往往坐在最东方的位置,象征着东方的“吉庆”。
而其他人的座位则根据客人的尊卑和长幼排定。
2. 用餐工具的使用:在西方,用餐时使用刀、叉和勺子作为餐具。
刀和叉用来切剥食品,勺子用来托物。
而在中国,主要使用筷子作为餐具。
中国人习惯用筷子夹取食物,传统认为筷子与两手都缺一不可,象征着夫妻的和睦和家庭的和谐。
3. 吃饭姿势:在西方,用餐时通常坐在餐椅上,双手放在桌子上。
而在中国,通常是坐在凳子上,双手放在餐桌以下。
另外,在西方,交叉双腿也是被接受的。
而在中国,交叉双腿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
4. 餐桌礼仪:在西方,人们在用餐时会使用刀和叉将食物切割成小块。
在品尝菜肴时,使用刀和叉将食物夹起来,然后送入嘴里。
而在中国,使用筷子夹取食物是常见的做法。
而夹取食物时应该使用筷尖,而不是筷子的其他部分。
5. 餐前礼仪:在西方,餐前通常会有一段时间用于交流和饮酒。
主人会为客人倒酒,而客人则会向主人表示感谢。
而在中国,主人会以热水或茶的方式招待客人,并提供一些开胃小菜。
在中国,主人也会向客人倒酒,客人通常会表示感谢。
6. 餐后礼仪:在西方,人们通常会用餐结束后用纸巾擦拭嘴巴和手,并把纸巾放在餐盘上。
而在中国,人们通常会使用餐巾擦拭嘴巴和手,然后将餐巾折叠放在餐盘旁。
在西方,如果有剩余的食物,人们不会再食用,而是留下来作为下一顿的食材。
而在中国,剩余的食物通常会被认为是主人的问题,因此客人通常不会提前离开。
总之,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就座顺序、用餐工具的使用、吃饭姿势、餐桌礼仪、餐前礼仪和餐后礼仪等方面。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对于餐桌礼仪的理解和重视程度。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加深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中西方餐饮礼仪
![中西方餐饮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e508e1b9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d0.png)
中西方餐饮礼仪中西方餐饮礼仪有很多不同之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西方餐饮礼仪差异:1. 座位安排:在中国的餐桌礼仪中,年长者或地位较高的人通常坐在主位上,而西方则更注重平等和尊重,所有人都可以轮流坐在主位上。
2. 用餐方式:中式餐饮通常采用圆桌,大家围坐在一起享用食物。
而在西方的餐饮中,用餐者通常使用餐叉和刀子来切割食物,并且通常使用餐巾来保持整洁。
3. 食物品尝:中式餐饮注重品尝各种不同口味和风味的食物,而西方餐饮则更注重对食物的营养和健康的考虑。
4. 饮酒文化:在中国的餐桌礼仪中,酒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西方,饮酒并不是必需的,甚至有些人并不喜欢喝酒。
5. 用餐礼仪:在中国,当主人敬酒或给客人夹菜时,接受者应该表示感谢并接受。
而在西方,客人通常会感谢主人但不必接受主人的敬酒或夹菜。
6. 餐具使用:在中式餐饮中,筷子是主要的餐具,而汤匙则用于喝汤。
在西方的餐饮中,餐叉和刀子是主要的餐具,汤匙则用于舀汤。
7. 餐桌气氛:中式餐饮的气氛通常较为热闹和欢快,而西方的餐桌气氛则更注重安静和优雅。
8. 餐前准备:在中式餐饮中,餐前准备通常包括摆放餐具、准备食材和调料等。
而在西方的餐饮中,餐前准备通常包括摆放餐具、餐巾和鲜花等,同时也会为每个人准备一杯水。
9. 用餐节奏:中式餐饮通常比较快节奏,讲究效率和速度。
而西方的用餐节奏则更加缓慢,注重品味和享受。
10. 敬酒文化:在中国的餐桌礼仪中,当主人敬酒时,接受者应该先以茶或饮料回敬,以示尊重和谦虚。
而在西方,客人通常不必回敬主人的敬酒。
11. 餐后礼仪:在中国,用餐结束后,客人应该向主人表示感谢并告辞。
而在西方,客人通常会感谢主人并提供一些反馈和建议。
12. 饮食文化:中西方饮食文化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菜系种类繁多,口味各异,而西方则更注重食材的营养和健康。
总的来说,中西方餐饮礼仪存在很多差异,但这些差异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是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和传统。
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对方的餐饮礼仪并尊重对方的习俗是非常重要的。
中西方餐桌座次及点菜礼仪
![中西方餐桌座次及点菜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ebeb7e3d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a7.png)
中西方餐桌座次及点菜礼仪座次礼仪一直是商务交往中比较重视的一项细节礼仪,而餐桌座次礼仪更可以算得上是商务饮食礼仪不可以缺少的一个重点。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商务场合赴宴第一要求就是守时守约,抵达后,先根据认识与否自报家门,或由东道主进展引见介绍,听从东道主安排,然后入座,这就是本次内容的重点——排座次,也就是餐桌座次礼仪。
从古到今,因为桌具的演进,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应变化。
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家宴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
一般的宴会,除自助餐、茶会及酒会外,主人必须安排客人的席次,不能以随便坐的方式,引起主客及其他客人的不满。
尤其有外交使团的场合,大使及代表之间,前后有序,绝不相让。
谈到餐桌座次礼仪不可缺少需要了解的内容就是入座的礼仪,入座礼仪要求: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一、中国的餐桌坐次:礼宾次序是安排座位的主要依据。
我国习惯按客人本身的职务排列,以便谈话,如夫人出席,通常把女方排在一起,即主宾坐在男主人右上方,其夫人做在女主人右上方,两桌以上的宴会,其他各桌第一主人的位置一般与主人主桌上的位置一样,也可以面对主桌的位置为主位。
中国人传统上用八仙桌。
对门为上,两边为偏座。
请客时,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
在中国,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
在具体安排座位时,还应考虑其它因素。
例如,双方关系紧张的应尽量防止安排在一起,身份大体一样,或同一专业的可安排在一起。
一般家庭举行宴请,因正房为坐北向南,故方桌北面即向门一面为客人的位置。
现在那么以迎门一方的左为上,右为下,是为首次两席。
两旁仍按左为上,右为下依次安位。
主人那么背门而坐。
中餐宴席座次礼仪总结:排序原则:以远为上,面门为上。
浅析中西方餐桌礼仪存在差异的原因
![浅析中西方餐桌礼仪存在差异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4907663b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a0.png)
浅析中西方餐桌礼仪存在差异的原因一、本文概述餐桌礼仪作为人类社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体现了各自的文化传统,也反映了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不仅是两种文化的直观反映,更包含了深厚的历史、地理、经济和社会背景。
本文旨在探讨中西方餐桌礼仪存在差异的原因,通过对两者的对比分析,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历史根源。
我们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历史背景、饮食观念、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等方面,以期更深入地理解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异同,并为跨文化交流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中西方餐桌礼仪概述餐桌礼仪,作为一种社会行为规范,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生活习惯和道德观念。
中西方餐桌礼仪,各自承载着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统。
中国的餐桌礼仪,源远流长,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在儒家文化中,饮食被视为一种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的媒介。
在餐桌上,长辈和尊贵的客人通常被安排在首席,以示尊重。
在用餐过程中,强调“食不言”,即在吃饭时不谈论与食物无关的话题,这被视为一种礼貌和谦逊的表现。
中国人还注重餐具的摆放和使用,认为这体现了对食物的敬重和对客人的尊重。
相比之下,西方餐桌礼仪更加注重个人自由和个性表达。
在西方国家,人们强调个人独立和平等,因此在餐桌上,每个人的位置和角色通常是根据场合和礼仪规则来确定的,而不是基于年龄或地位。
在用餐过程中,人们鼓励交谈,认为这是增进友谊和加深了解的好机会。
西方餐桌礼仪还注重餐具的使用和餐桌布置,认为这是展现主人品味和风格的重要方式。
中西方餐桌礼仪在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上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也体现了各自对礼仪和文明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和尊重彼此的餐桌礼仪显得尤为重要。
三、中西方餐桌礼仪存在差异的原因中西方餐桌礼仪之所以存在显著的差异,其根源在于各自的文化传统、历史背景、社会习俗以及地理环境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影响。
文化背景的差异是中西方餐桌礼仪不同的核心原因。
中西方商务餐桌礼仪文化分析
![中西方商务餐桌礼仪文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4f40ebe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65.png)
中西方商务餐桌礼仪文化分析第一篇:中西方商务餐桌礼仪文化分析中西方商务餐桌礼仪文化分析前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也迅速带动了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文化的发展。
根据文献的记载,早在我国周代,饮食礼仪就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
餐桌礼仪在现代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用餐不仅是满足生理需要,而且也是重要的社交经验,体现着一个人的教养和素质。
而在西方国家的宴客形式,从正式到非正式,远远多于中国。
西方的商务餐桌礼仪不仅形式多样,而且正式程度上也多样化。
大致说来有:席位的宴青(seated dinners),自助餐(buffet dinners),正式午餐(luncheons),招待会(receptions),鸡尾酒会(cocktail parties),聚餐会(BYOB and BYOF=Bring your own bottles and bring your own food),野餐(picnics),茶会(tea parties)等。
1.中西方商务餐桌礼仪文化概述中国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
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临时迎客于门外。
宾客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
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
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
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讲究: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
宴饮结束,引导客人入客厅小坐,上茶,直到辞别。
这种传统宴饮礼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保留完整,如山东、香港及台湾,许多影视作品中多有体现。
则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梅罗文加王朝,由于受到拜占庭文化启发,而制定一系列精到的礼仪。
到了罗马帝国的查里曼大帝时,礼仪更为复杂而专制,皇帝必须坐最高的椅子,每当乐声响起时,王公贵族必须将菜肴传到皇帝手中。
简述中西餐餐桌礼仪
![简述中西餐餐桌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023de2ef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49.png)
中西餐餐桌礼仪
中西餐餐桌礼仪存在一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就餐气氛:西方人习惯于安静地享受自己的盘中餐,即使要分享食物,也会用小盘分好,各自食用。
而中国人则更倾向于热闹的氛围,互相夹菜、劝酒,以显示热情与关心。
二是座位排序:中西方在正式宴会上都讲究座位的安排。
在中国,常用圆桌,坐北朝南或正对门厅的座位为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重要程度做偏座。
而在西方,常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别坐两端,客人位于两旁,以男女主人的右手为上,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
三是餐具使用:筷子和刀叉是中西方餐桌礼仪最基本的差异。
在使用餐具方面,中国人用筷子,而西方人用刀叉。
筷子和刀叉影响了东西方人的生活观念。
四是餐具摆放:各个西方国家在摆放西餐餐具时遵循共同规则,如“垫盘居中,左叉右刀,刀尖向上,刀口向内”。
而餐具掉落的处理方式也不同,西方人会放在盘上,符合礼仪。
中西方进餐时的礼仪
![中西方进餐时的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6345e653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f3.png)
中西方进餐时的礼仪
中西方在进餐时有一些不同的礼仪习惯。
以下是中西方进餐时的一些常见礼仪规范:中餐礼仪:
尊重长辈:中国文化注重尊敬长辈,年轻人通常要等长辈先开始吃饭。
使用筷子:使用筷子进食时,应注意不要直接将筷子插立在饭碗中,也不要用筷子戳取食物。
分菜原则:在共享菜肴时,应遵循分菜原则,将菜夹到自己碗中而不是直接夹到嘴里。
勤倒茶:在餐桌上,人们通常会互相倒茶,以表达友好和尊重。
西餐礼仪:
座位次序:在正式场合,座位一般按照规定的座次进行安排。
主宾通常坐在主桌的两端,其他客人按照重要程度坐在主桌两侧。
使用餐具:西餐通常使用刀、叉、匙等餐具,不同的餐具有不同的用途,应注意使用正确。
左手原则:用刀切割食物时,刀在右手,叉在左手,吃东西时也应保持叉在左手。
点菜顺序:在正式的西餐宴会上,通常有固定的菜品顺序,一般是从前菜开始,然后是主菜,最后是甜点。
1。
商务活动中的西方就餐礼仪和禁忌
![商务活动中的西方就餐礼仪和禁忌](https://img.taocdn.com/s3/m/3e0c4272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23.png)
商务活动中的西方就餐礼仪和禁忌
西方文化中的就餐礼仪和禁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餐前准备:在开始用餐之前,应洗手并确保双手干净。
一些商务活动可能需要在餐前进行轻松的社交交流,但要避免过多讨论商务事务。
2. 就坐次序:在正式场合,就餐者应按照主持人或地位最高者的指示就座。
在西方,通常从女士或年长者开始落座。
3. 使用餐具:西方用餐时使用餐具,包括刀、叉、勺子等。
一般情况下,从外到里使用餐具,即从外侧的餐具开始使用,依次向内侧逐渐使用。
4. 吃饭姿势:用餐时要注意文明用餐,不应发出过多的声音或发出咀嚼的声音。
吃饭时应保持坐直,并尽量避免说话。
5. 饭桌交流:在用餐过程中,可以进行适量的交流,但要避免在口中有食物时说话。
也要避免过多讨论敏感话题,如政治、宗教或个人问题。
6. 举止行为:在用餐过程中,要注意礼貌和尊重他人。
不应大声喧哗、拿东西伸向别人的面前或从盘中挑选食物。
在西方就餐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禁忌,如:
1. 不可将手肘搭在桌子上,这会被认为是不文明的行为。
2. 不应将食物从一个盘子或者共享的盘子放回个人的盘子中,这被认为是不卫生的。
3. 不应将餐巾放在盘子里,或者将餐巾放在椅子上,这是不正确的做法。
4. 不应先用手机或进行其他个人活动,而不是专注于用餐和和其他人的交流。
总之,遵循西方的就餐礼仪可以为商务活动增添专业与尊重。
浅谈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2d2f86bb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48.png)
浅谈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是由于两个文化背景和传统的不同而产生的。
在中国,餐桌礼仪非常重要,被视为尊重主人和社交场合的一种表达方式。
而在西方国家,餐桌礼仪也是一种社交礼仪,但与中国文化相比,差异较大。
本文将探讨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首先,关于就坐安排和座位的安排。
在中国,主人会根据客人的身份地位和年龄大小来安排座位。
通常,主人会坐在桌子的中间位置,而年长者和高级别的客人会被安排在主人的附近位置。
而在西方,通常不存在这样严格的座位安排。
客人们可以自由选择座位,只有在一些正式的场合,如正式晚宴或商业会议上,主人才会预先安排座位。
其次,关于用餐礼仪和使用餐具的差异。
在中餐中,使用筷子是非常重要的。
吃饭时,人们会用筷子夹取食物,并直接放入嘴里。
并且,有一些禁忌,如将筷子直接插在碗里或饭里是不被接受的。
相反,在西方国家,人们使用刀、叉和勺子吃饭。
吃饭时,人们将刀放在右手边,叉放在左手边,盛食物时使用勺子。
此外,在西方国家,还有一些特殊的用餐礼仪,如如何使用餐巾、如何用刀切割食物等。
第三,关于餐桌礼节和交流。
在中国,进餐时不允许大声喧哗,视线放松,要注意维护形象。
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在用餐时更注重交流和社交。
他们可以更放松,大声笑闹,用餐期间也可以进行松散的对话。
此外,在西方国家,吃饭时间也较为灵活,人们可以自由选择早餐、午餐或晚餐的时间。
最后,关于餐桌礼仪中的仪态和礼貌。
在中国,礼仪、规矩和尊重是餐桌礼仪的关键要素。
人们要学会用筷子、用餐并遵守一些餐桌禁忌。
与此相比,在西方,尽管仪态和礼貌同样重要,但餐桌礼仪相对更加灵活。
人们并不需要如此严格地遵守一些规矩和禁忌。
总结起来,中西方餐桌礼仪存在一些差异。
这些差异源于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的不同。
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是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重要步骤。
中西方商务餐桌礼仪的异同
![中西方商务餐桌礼仪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161a5032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09.png)
中西方商务餐桌礼仪的异同在商务交往中,餐桌礼仪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尤其对于国际商务来说。
中西方的商务餐桌礼仪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异同,以下将就此进行比较。
首先,对于座次的安排,中西方有一些不同的做法。
在中方的商务餐桌上,一般以座位的重要程度来安排座次,主宾一般会被安排在主位,其他领导或者重要客户则被安排在次位。
而在西方,座次安排一般会以性别和社会地位来考虑,女性一般会被安排在男性旁边,而在荣誉座位上通常会坐有最高地位的人。
其次,在用餐时的行为举止方面,中西方也有一些差异。
在中国,餐桌上的行为应该谦虚有礼,不宜大声喧哗、拍桌子等,应该保持优雅和自然,吃得慢一点也是很重要的。
另外,应该待主人先行动筷子后再开始夹菜,如果被别人夹了食物,要表示感谢。
而在西方,用餐时应该保持端正的坐姿,使用刀、叉和勺子等餐具应该熟练运用,不应该发出噪音,并且不宜讲话或发表意见时口中有食物。
另外,对于餐桌礼仪的准备和活动流程,中西方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在中国,主人一般会更加注重节日待客和宴请的菜肴搭配,对餐桌的布置也会比较重视,力求热情好客。
同时,在商务宴请中,主人也会提前了解客人的食物禁忌,以便在筹备菜肴时避免这些食物。
而在西方,宴请者一般会提前告知客人餐桌礼仪和活动流程,客人也会提前了解一些常规礼仪,以便更好地适应和融入。
最后,在用餐时的感谢和礼物方面,中西方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用餐结束后,客人一般会向主人表示谢意,并使用红包或者小礼物作为礼物。
在商务宴请中,主人一般会提供主礼物,以示重要客人的尊贵地位。
而在西方,客人一般会在用餐结束后向主人表示感谢,并且可以送一意思到的小礼物作为礼物,但价值不应过高。
综上所述,中西方商务餐桌礼仪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异同。
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习俗和礼仪是国际商务交往中的重要一环,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商务活动。
商务礼仪中西餐礼仪
![商务礼仪中西餐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29f07965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c5.png)
商务礼仪中西餐礼仪
商务礼仪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规范和要求。
以下是关于西餐礼仪的一些基本指导:
1.座位安排:主人通常会坐在餐桌的一端,而受邀者则坐在主人对面或旁边的座位。
如果有多位受邀者,他们的座位一般会按照其重要性和社会地位来安排。
2.就座方式:当主人示意就座时,客人应该站起来,并在主人就座后才坐下。
就座时应保持端庄,不宜懒散或靠背。
女性通常会在男性就座后坐下。
3.使用餐具:西餐通常会使用多种餐具,客人应根据服务员的示意来使用餐具。
基本规则是从外部的餐具开始使用,在吃完每道菜后,餐具会被清理掉。
4.用餐姿势:用餐时,客人应该保持优雅的姿势,坐直并抬起吃饭的手,而不是弯腰俯身。
切割食物时,应该将刀放置在右手,叉放在左手。
5.用餐顺序:一般来说,西餐的用餐顺序是从前菜开始,然后是主菜,接着是沙拉,最后是甜点。
客人应该等待主人开始用餐后才开始吃,避免在主人之前开始进食。
6.喝酒:在商务宴会中,对于酒的饮用需要注意适度。
一般情况下,客人应该等待主人演示饮用酒并向客人致意后才开始饮酒。
如果不想喝酒,可以将酒杯中的酒轻轻旋转,示意不需要再倒酒。
7.对话和行为:在就餐过程中,应保持礼貌并尽可能保持对话的轻松愉快。
避免大声喧哗、咀嚼发出声音或使用手机。
在用餐时切勿放肆,尊重对方和环境。
总之,西餐礼仪注重细节和优雅的表达,遵循这些礼仪规则有助于塑造良好的商务形象。
中西商务礼仪差异浅思
![中西商务礼仪差异浅思](https://img.taocdn.com/s3/m/babd903f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7b.png)
中西商务礼仪差异浅思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在商务领域,中西方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而商务礼仪作为企业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往往直接影响着交流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中西商务礼仪的差异及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应用,以期在今后的商务活动中,我们能更加得体、合理地运用商务礼仪,促进有效的沟通。
在探讨中西商务礼仪的差异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这些差异并非绝对孤立的存在,而是受到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影响。
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和自由观念占主导地位,因此,西方的商务礼仪往往表现出对个体的尊重和重视,例如,问候时更倾向于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或者使用“先生/女士”等称呼。
而在中国文化中,集体主义和权威观念更加强调,因此,我们的商务礼仪更注重群体的和谐与尊重,例如,我们在称呼对方时往往会使用“某总”、“某经理”等职务或头衔。
除了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影响,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也是中西商务礼仪差异的重要因素。
在西方,商务场合中更注重平等和机会均等,不论身份地位如何,基本都以平等的方式交流。
而在中国,商务场合中往往更加注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这不仅表现在服饰、言谈举止等方面,甚至也涉及到一些细微的礼仪,如为长辈或上级倒茶、让座等。
另外,中西商务礼仪在表现形式和场合上也有所不同。
在西方,商务礼仪往往表现得更加直接、坦率,比如在谈判中,西方人可能会直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立场。
而在中国,商务礼仪则表现得更为含蓄、婉转,我们更善于用暗示或隐晦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
此外,西方的商务礼仪更注重效率,通常会在较短的时间内直接切入主题,而中国的商务礼仪则更注重过程和关系的建立,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交流和了解对方。
那么,在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应用这些差异呢?首先,在国际化交往中,我们需要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习俗,根据对方的文化背景调整自己的商务礼仪。
例如,在与西方人进行商务谈判时,我们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立场,而不需要过于含蓄或婉转。
浅析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
![浅析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ba58e784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e4.png)
浅析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的作用和影响餐桌礼仪是人们在用餐时遵循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和文化习俗,它在社交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和地域背景,反映了两种文化的不同习俗和价值观。
本文将从角色与位置、用餐举止、餐具使用等方面浅析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探讨其作用和影响。
首先,中西方餐桌礼仪在角色与位置的安排上存在差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长辈在用餐时地位较高,通常被安排坐在主位,而年长者在用餐时也被视为家庭的灵魂,具有一定的威望。
然而,在西方文化中,没有严格的长辈优先的规定,人们通常根据个人的社会地位或重要性来安排座位。
这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中国文化注重家族的传统和尊重长辈,而西方文化更加强调个人自由和平等。
其次,中西方餐桌礼仪在用餐举止上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用餐时需注意咀嚼端庄、慢用细咽,不发出过大声音。
同时,吃热菜时要学会等待至菜凉适口再食,而且要将食物夹到自己的碗或盘子里再吃。
相比之下,在西方餐桌礼仪中,口腔声音较难控制,人们更加注重快速、有效地进食,同时也较少将食物夹到自己的碗或盘子里。
这反映了中西方对进食方式的不同看法和习惯。
再次,中西方餐桌礼仪在餐具使用上存在差异。
在中国,用餐时通常使用筷子,而西方则主要使用刀叉。
筷子在中国非常重要,用筷子吃饭被视为传统习惯和礼节的一部分。
与此相反,西方人更习惯使用刀叉来进食,这也与他们饮食习惯的差异有关。
这种餐具使用上的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对传统和饮食文化的不同理解和重视程度。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的存在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交交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了解和遵守餐桌礼仪差异能够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社交技巧,有助于人们在跨文化交往中更好地适应和融入。
其次,餐桌礼仪的差异也体现了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有助于增进人们对其他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此外,通过学习和理解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人们可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避免可能产生的误解和冲突。
中西方宴请餐桌礼仪的区别在哪里-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区别
![中西方宴请餐桌礼仪的区别在哪里-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930b1027bed5b9f3f90f1c3c.png)
中西方宴请餐桌礼仪的区别在哪里: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区别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我们至关重要。
其中,中西方的宴请餐桌礼仪则是一个门槛,它是我们交流与合作的前提和试金石。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中西方宴请餐桌礼仪的区别文章内容。
中西方宴请餐桌礼仪的区别一、邀请的提前与赴宴的守时一般,不管是中方还是西方,邀请别人吃饭或者赴宴都要提前预定。
中方若是大型的婚宴请客要提前几天以上,这是表达一种对客人的尊重。
而西方宴请也要提前通知,像答应对方的邀请后,如果临时有事要迟到甚至取消约会,必须事先通知对方。
另外,如果宴会时间是7点,你最好是6点55就要到。
赴会时稍迟是可以接受的,但若超过15分钟便会给对方不重视约会的坏印象。
所以,我们一定要遵守时间,这是我们成功的第一步。
二、从中西方座次安排上古代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讲礼仪,循礼法,崇礼教,重礼信关于中国人的宴席座次礼仪,守礼仪,是中国人数千年的传统。
“不学礼,无以立”,礼的核心是人的社会行为规范,是中国民众已经习惯和风俗化了的社会性行为准则、道德尺度与各种礼节。
我国传统作法是在排列并排的座次时,我国的传统作法是”以左为上”,即认为居左之位高于居右之位。
并且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
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而国际通行作法并排排列座次时,国际上的通行作法是”以右为上”,即认为居右之位高于居左之位。
他们会注意:以主人和女主人为中心,左手的位置为上,靠近主人女主人的位置为上;夫妇不应相邻,男女依次相邻,主人和主方陪客应与客人依次相邻;译员可以坐在主宾的右侧。
有些大型场合,也可以在主人和主宾背后,另外安排用餐;尽管在排列座次时,国内外的基本座位法有所不同。
在涉外场合排列座次时,一般均应遵守国际惯例。
三、从餐具的摆放中我们知道在中国的餐具中一般只有杯子,筷子,和碗、盘子等。
商务礼仪中西餐礼仪
![商务礼仪中西餐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2db88256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11.png)
商务礼仪中西餐礼仪西餐的餐具排列和使用顺序在商务场合中非常重要,因此在商务礼仪中西餐礼仪的掌握是很必要的。
以下是关于西餐礼仪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指导。
1.就座礼仪商务宴会通常采用圆桌或长桌,每个座位都有指定的位置,通常由主办方提前安排好。
作为客人,我们应该等待主人指示我们的座位,或者等待主人做出示意就座。
2.用餐姿势在用餐时,我们应该保持优雅的姿势坐直,并将手放在桌子上但不要靠得太靠近。
尽量避免使用手肘撑桌子。
3.餐具使用餐具是用来吃饭的重要工具,因此要正确使用和摆放。
通常,西餐中餐具是从外到内使用的,这意味着从外侧的餐具开始使用,一直到内侧的餐具。
例如,主菜刀和叉子会放在最外侧,而甜点刀和叉子会放在内侧。
当吃到下一道菜时,应该使用下一个餐具。
4.吃饭的顺序在西餐礼仪中,菜品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上菜。
正餐通常包括前菜,主菜和甜点。
在开餐之前,通常会上餐前小吃和面包,这时我们可以使用小吃盘和面包刀。
当配菜上菜时,可以使用配菜盘和配菜铲。
5.使用筷子虽然西餐中通常使用餐刀和叉子,但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筷子。
在使用筷子时,应该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筷子应该紧握在五指之间,并且要确保筷子的稳定性。
用餐时,筷子不应该直接插入食物,而是应该使用勺子将食物放入嘴里。
6.喝酒礼仪在商务场合中,饮酒是常见的。
如果你不喝酒或者酒量有限,可以拒绝或者适度饮用。
当你享用酒水时,要确保不要醉倒,要喝得有分寸。
同时,也要注意不要咀嚼冰块,因为这是不礼貌的。
在喝酒时,要与他人碰杯表示祝福。
7.结束礼仪当用餐结束时,应该将餐具放在餐盘上。
刀叉要成十字形放在餐盘上,表示已经用完。
同时,也可以将餐巾折叠并放在椅子上。
如果需要离开桌子,应该在离开前向其他人表示一句道别。
总结而言,西餐礼仪在商务场合中非常重要。
通过正确的餐具使用和就座礼仪,可以展现出一个人的教养和专业素养。
这些基本的礼仪准则能够帮助我们在商务宴请中表现得更加得体和专业。
商务礼仪中的西餐礼仪是一个值得长期学习和实践的领域,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礼仪修养,我们才能够在商务场合中脱颖而出。
中西餐餐桌礼仪(精选13篇)
![中西餐餐桌礼仪(精选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989e507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75.png)
中西餐餐桌礼仪中西餐餐桌礼仪(精选13篇)中西餐餐桌礼仪1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以“礼”闻名于全世界。
早在周代,中国就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当完善的饮食礼仪制度。
餐桌礼仪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够满足人基本的生理需求,还是重要的社交场所,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和家庭教养。
而西方的餐桌礼仪则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启发,帝制时代餐桌礼仪复杂繁琐,时至今日西方的餐桌礼仪已经深入到每一个西方人的心里。
西方家庭中的孩子从四岁起就学会了用餐的所有礼仪。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吧!一、中西方饮食文化和习惯的差异民以食为天,中国人非常注重饮食,讲究细嚼慢咽,其饮食特点是重食,重味,重养和重理。
除此之外,中国饮食还讲究色香味俱全,餐桌上的菜肴一般都精致美观,荤素搭配得当,甚至每道菜都拥有独特的菜名,使人听之欲尝。
而西方人讲究效率,珍惜时间,所以快餐店在城市中大行其道。
其饮食以生、冷、甜为主,注重各类营养成分的搭配组合,工艺严谨,注重色泽。
二、中西方座位安排次序的差异中国人安排座位以长幼有序、尊重长者为标准。
受人尊敬、德高望重或年长者坐主位,而主位即首席的位置是坐北朝南或正对门厅处,其他人的座位按照“左为上,右为次,上座之左为三座,次座之右为四座,以下依此递推”的原则安排。
在中国有许多地区甚至存在着妇女不上席的习俗,甚至是许多关于家居风水学上的研究。
与中国不同,西方人在排座位时以女士优先,“男女主人坐于席之两端,客坐两旁,以最近女主人之右手为上,左手次之,同样以男主人之右手为上,左手次之。
”是西方人安排座位的标准。
三、中西方餐具使用的差异中国人使用的餐具主要有筷子,碗,碟子和餐盘等,中国人一般用右手拿筷子,用筷子夹菜,偶尔使用勺子来喝汤。
而西方人则善用刀叉,喜欢使用餐巾,也用盘子和碟子等,但不使用碗。
四、中西方餐桌用语的差异中国人素来有谦虚的精神,这在中国的餐桌礼仪上也表露无疑。
浅析中西方商务餐桌礼仪
![浅析中西方商务餐桌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0b296242e518964bcf847cdf.png)
解析中美用餐礼仪的差异摘要:现如今,随着中外文化日益激烈的碰撞,我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不同国家的人们,尤其是在商务往来中。
饮食,在当今社会已不简单是填饱肚子的问题,更多的是文化内涵的体现。
世界各国均以其特有的文化底蕴诠释着独具特色的用餐礼仪。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自然有着深邃久远的餐桌文化,中华饮食源远流长,用餐礼仪自然成为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也在民族融合和现代化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用餐礼仪。
为了使宾客都能愉快顺利地用餐,更加愉悦地相处、交流,我们就需要了解其中的规则和礼仪。
在实习工作中,我遇到了很多类似的人和事。
我所学专业是商务英语,所以更有兴趣去探索和揭开中、美在用餐过程中的礼仪的差异。
关键词:中国美国用餐礼仪差异引言:礼仪是礼节、仪式的统称,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和方式来表现的自律、敬人的完整行为。
礼仪因其性质、目的而不同;不同地区的礼仪,也是千差万别。
当然用餐礼仪也不例外据历史文献记载,中国的用餐礼仪始于周公,经过千百年的演进,最终形成今天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饮食礼仪;西餐产生于罗马帝国哈德连皇帝统治时期,因选材用料、烹饪方式和进餐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各方面都要求有一定的基本规则和礼仪。
西餐礼仪在这里需指出的是,它已不再是一些死板的教条,而是一种享受,同时也是一种文明礼貌的体现。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了解国外尤其是美国的用餐礼仪,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商务宴会中,无论是宴会的组织则者还是参加者,都应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表现出自己彬彬有礼的形象和优雅大方的风度。
一、中国用餐礼仪(一)饮食习俗中国用餐礼仪注重饮食习俗,用餐时应注意千万不要触犯禁忌,因为在中国人看来饮食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
1.宗教禁忌对于宗教方面的饮食禁忌,一定要认真对待,一点也不能疏忽大意。
例如,穆斯林通常不食猪肉,并且不饮酒。
国内的佛教徒在饮食上禁食荤腥之物,它不仅指的是不吃肉食,而且也包括了葱、蒜、韭菜、芥末之类吃起来气味刺鼻的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中美用餐礼仪的差异摘要:现如今,随着中外文化日益激烈的碰撞,我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不同国家的人们,尤其是在商务往来中。
饮食,在当今社会已不简单是填饱肚子的问题,更多的是文化内涵的体现。
世界各国均以其特有的文化底蕴诠释着独具特色的用餐礼仪。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自然有着深邃久远的餐桌文化,中华饮食源远流长,用餐礼仪自然成为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也在民族融合和现代化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用餐礼仪。
为了使宾客都能愉快顺利地用餐,更加愉悦地相处、交流,我们就需要了解其中的规则和礼仪。
在实习工作中,我遇到了很多类似的人和事。
我所学专业是商务英语,所以更有兴趣去探索和揭开中、美在用餐过程中的礼仪的差异。
关键词:中国美国用餐礼仪差异引言:礼仪是礼节、仪式的统称,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和方式来表现的自律、敬人的完整行为。
礼仪因其性质、目的而不同;不同地区的礼仪,也是千差万别。
当然用餐礼仪也不例外据历史文献记载,中国的用餐礼仪始于周公,经过千百年的演进,最终形成今天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饮食礼仪;西餐产生于罗马帝国哈德连皇帝统治时期,因选材用料、烹饪方式和进餐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各方面都要求有一定的基本规则和礼仪。
西餐礼仪在这里需指出的是,它已不再是一些死板的教条,而是一种享受,同时也是一种文明礼貌的体现。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了解国外尤其是美国的用餐礼仪,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商务宴会中,无论是宴会的组织则者还是参加者,都应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表现出自己彬彬有礼的形象和优雅大方的风度。
一、中国用餐礼仪(一)饮食习俗中国用餐礼仪注重饮食习俗,用餐时应注意千万不要触犯禁忌,因为在中国人看来饮食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
1.宗教禁忌对于宗教方面的饮食禁忌,一定要认真对待,一点也不能疏忽大意。
例如,穆斯林通常不食猪肉,并且不饮酒。
国内的佛教徒在饮食上禁食荤腥之物,它不仅指的是不吃肉食,而且也包括了葱、蒜、韭菜、芥末之类吃起来气味刺鼻的食物。
对此要是不求甚解,或是贸然犯禁,都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2.民族禁忌在不同的地区,人们的饮食偏好往往多有不同。
对于这一点,在安排菜单时,也应该予以兼顾。
用餐礼仪在现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他们认为,用餐不仅是满足基本生理需求,也是重要的社交经验。
为此,掌握中式餐饮礼仪知识便显得尤为重要。
(二)桌次的排列宴请活动中的桌次及每一桌的桌次安排有严格的礼仪规范,特别是宴会,有中式和西式两种截然不同的排法。
举行宴会,视参加的人数可设一桌或多桌。
一桌时可使用圆桌、长桌;数桌时,可使用圆桌,并分为主桌和辅桌。
两桌或两桌以上的桌次安排,可根据餐厅的形状来确定,如长方形餐厅采用花排(如品字、梅花形等)则更加美观。
以下是几种不同桌次的常规排次方法:✧两圆桌排法✧三圆桌排法✧四圆桌排法✧五圆桌排法✧六圆桌及六圆桌以上排法总之,不论是两桌还是十桌、百桌,桌次排定的大致原则基本相同。
即主桌排定以后,其余桌次的高低以离主桌位的远近而定,离主桌越近的桌次越高,离主桌越远的桌次越低;平行桌以右桌为高,左桌为低。
桌数较多时,要摆桌次牌。
(三)座次安排在中国的用餐礼仪中: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
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
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
客人,应等主人示意你坐下时,才坐下。
若主人径自坐下而没有示意你坐在哪里,你就坐在最靠近他的位置。
要是坐圆桌子,对着大门的是主座。
档次高一点的饭店,会用餐巾予以区分,餐巾最高大的位置不能随便坐,除非你打算好请客。
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是在继续传统与参考国外礼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其座次借西方宴会以右为上的法则,第一主宾就坐于主人右侧,第二主宾在主人左侧或第一主宾右侧;门边面对主人的,是陪客。
斟酒上菜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
二、美国用餐礼仪(一)饮食文化美国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
美国的一位老师说过:“文明礼貌对个人事业的成功极有帮助。
大的商业交易或爱情往往是从餐桌上开始。
”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长就开始对他们进行有形或无形的“进餐教育”,帮助孩子学会良好的进餐礼仪。
美国孩子一般两岁时开始系统学习用餐礼仪,四岁时就学到用餐的所有礼仪;五岁左右的孩子都乐于做一些餐前摆好所有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及的事。
在儿童的用餐礼仪中,美国人还注重进行环保教育。
五六岁的孩子应知道哪些是经过再生制造的“环保餐具”,哪些塑料袋可能成为污染环境的“永久垃圾”。
外出郊游前,他们会在家长指导下自制饮料。
尽量少买易拉罐等现成食品,并注意节约水电,因为他们懂得“滥用资源,即意味着对环境保护的侵害”。
(二)座次安排在美国的用餐礼仪中:女主人宣布晚宴准备就绪后,男主人便会引领客人依次入座,女主人则走在最后面。
有些细心的主人也会在餐桌上放置姓名卡,以示座次,若没有这项安排,那么座位安排原则一般为:座次安排以男女分隔而坐为原则,男主客优先入座,其位置在女主人右边,而女主客在男主客右边,其它夫妇则以对角方式就座。
男女夫妇分坐显示出了美式宴会的开放及活泼,希望能藉由宴席上座次的安排来增进彼此间的熟稔,同时也可使用餐话题多样化,气氛和乐。
入坐原则是客人先入坐,长者先于年轻人入坐,已婚者先于未婚者入坐,陌生人又先于熟识客人或家人入坐。
三、中美用餐礼仪差异中国和美国在餐桌上的要求存在很大差异,各有特色,体现了不同的用餐礼仪。
(一) 餐具在餐具的摆放上,中西餐也有明显的不同。
中餐的餐具主要包括筷子、碟子、调羹、碗等。
在正式的宴会上,水杯放在菜盘左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
筷子与汤匙放在专用座子上或纸套内。
公用的筷子和汤匙应放在公共区。
另外要备好牙签和烟灰缸。
1. 筷子。
筷子是中餐中的必备餐具。
用筷子进餐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筷子必须成双使用;二是在等待就餐时不能用筷子敲打任何餐具;三是与人交谈时,要放下筷子,不能一边说话,一边挥舞着筷子;四是不要把筷子垂直插在食物上面,因为这种做法,只有在祭奠死者的时候才用;五是不可用筷子夹取食物之外的东西。
六是不能用筷子来剔牙、挠痒等。
2.盘子。
稍小点的盘子称做碟子,主要用来盛放食物,在使用性方面和碗相似。
盘子在餐桌上一般要保持原位,而且不要堆放在一起。
食碟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暂放从公用的菜盘里取来的菜肴。
用食碟时,一次不要取放过多的菜肴,看起来既繁乱不堪,又像是饿鬼投胎;不要把多种菜肴堆放在一起,弄不好它们会相互窜味,不好看,也不好吃。
不吃的残渣、骨、刺不要吐在地上、桌上,而应取放在食碟前端,放的时候不能从嘴里吐在食碟上,要用筷子夹放到碟子边。
若食碟放满了,可以让服务员换。
3.勺子。
它的主要作用是舀取食物。
尽量不要单用勺子去取菜,用筷子取食时,可以用勺子来辅助。
用勺子取食物时,不要过满,免得溢出来弄脏餐桌或自己的衣服。
在舀取食物后,可以在原处“停留”片刻,等的汤汁不会流时,再移回来享用。
用勺子取食物后,要立即食用或放在自己碟子里,不要再把它倒回原处。
若取用的食物太烫,不要勺子舀来舀去,也不要用嘴吹,可以先放到自己的碗里等凉了再吃。
不可反复吮吸、舔食勺子。
4.餐巾。
中餐用餐时, 会为用餐者上二块湿毛巾。
餐前的毛巾只能用来擦手。
擦手后,应放回盘子里,由服务员拿走;餐后的毛巾只能用来擦嘴,不能擦脸、抹汗。
在美国餐桌上:西餐餐具主要有刀、叉、匙、盘子、玻璃杯等。
世界上高级的西式宴会摆台是基本统一的。
共同原则是:垫盘居中,叉左刀右,刀尖向上,刀口向内,盘前横匙。
酒杯的数量与酒的种类相等,摆法是从左到右,依次摆烈性酒杯,葡萄酒杯,香槟酒杯,啤酒杯1.餐巾。
西餐中餐巾放在盘子里,若在宾客尚未落坐前需要往盘子里放东西时,餐巾就放在盘子旁边。
餐巾不仅要摆在腿上,还应将其折成长条形或三角形,并将折痕靠近自己。
中途离席应将餐巾放在椅子上。
2.刀叉。
使用餐具不可发出声音。
餐具的取用由外而内,切用时可以使用法式方式,即左手拿叉右手拿刀, 左手食指按在叉子把上,右手食指按在刀背上。
吃某些食物时,先左手用叉子按住食物,右手用刀将其切成小块,然后将叉子反过来叉住食物放到嘴里;也可用英美式,即右手拿刀,左手拿叉,切好后再改用右手拿叉取用。
美国较偏好后者,但也接受法式方式。
谈话时有肢体语言或传菜时,应将刀叉放下,不要手拿刀叉在空中挥舞。
用完刀叉,应将其横放于餐盘中央,而不是盘边或餐桌上,放置方式为刀口朝着自己,叉口朝左,保证取走时的安全性。
用完餐盘后,不可往外推,应将其留在原处。
有一个例外是当沙拉和主菜同时上桌时,沙拉所需使用的刀叉是放在最靠近餐盘的位置,也就是主菜刀的内侧,沙拉盘则在主菜所用的刀叉的左方。
主菜叉子的位置在餐盘的左方,而餐盘右方为主菜刀子。
如果没有沙拉盘上桌,那么沙拉用的刀叉会和沙拉一起上桌。
还有一个例外是,吃蚝所用的叉子放在餐盘右方,也就是餐具的最外侧。
汤匙的位置在所有刀子的右方,最外面的用于喝汤,介于刀和汤匙之间的小匙,则用来吃甜点,甜点叉是放在餐盘的最左方。
一般为避免混淆,会把吃甜点所需的餐具置于餐盘的上方。
3.汤匙。
汤匙也要从外向内取,先用离你最远的那把。
两把的话一把是喝汤的,一把是吃甜品的,若有三把的话还有一把是喝红茶或咖啡的。
喝汤时应由碗盘外缘舀至内侧,喝完后汤匙不可留在碗中,应放在碟上。
若喝汤用的是深盘,就将汤匙放在深盘中,汤匙柄朝右。
喝汤时绝不可以用嘴吹。
喝茶或喝咖啡时,用完调匙将其放在碟上,直接拿起咖啡杯就口,而不可以调匙舀用。
饮用咖啡、奶茶时,不要用手把糖直接放入杯中。
正确的方法是:把方糖放入茶匙,再将茶匙放入杯中,这样保证不会水花四溅。
用完茶匙,应将茶匙横放在茶碟外侧。
(二) 上菜程序中美两国的上菜程序都是先冷后热。
中餐讲究传统,如: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
而西餐讲究气氛。
如遇晚餐,要有美妙柔和的乐曲,灯光要暗淡,有洁白的桌布,桌上要有红色蜡烛及鲜花,营造一种浪漫、迷人、淡雅的气氛。
中餐上菜顺序是:冷菜→热菜→主食→甜食和水果。
先上冷盘刺激食欲,接着叫一锅清汤增加体温,然后根据自己的口味叫主菜,压轴食品是甜点,通常是甜汤,如红豆沙、芝麻糊等。
西餐上菜程序通常是:面包黄油→冷菜→汤斗海鲜→主菜→甜点心→咖啡和水果。
冷菜、汤,同时就着面包吃。
冷菜也叫开胃小菜,作为第一道菜,一般与开胃酒并用。
汤分渍汤和奶油浓汤。
主菜有鱼、猪肉、牛肉、鸡等。
甜食有冰淇淋、布丁等。
然后是咖啡或红茶。
而水果,可上可不上。
用餐礼仪的这些程序不仅可以使整个宴饮过程和谐有序,更使主客身份和情感得以体现和交流。
因此,餐桌之上的礼仪可使宴饮活动圆满周全,使主客双方的修养得到全面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