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二

合集下载

孟子二章 文言文翻译

孟子二章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注释
(29)生于忧患: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 (30)死于安乐: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31)于: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32)发:被任用。 (33)举:被举荐。 通假字 1、曾,同“增”,增加。 2、衡,同“横”,梗塞,不顺。 3、拂(bi),同“弼”,辅佐。 4、忍,同“韧”,坚韧。(课文课下注解中没有此通假)
文言文简析
那么,如何“得其心”,即如何行仁政呢?孟子提出了“保民”的思想。保民,就是关爱和 保护人民,它要求君主做到“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就是人民所希望的,就替他们聚积起 来,人民所厌恶的,不要强加给他们。人民所希望的是什么呢,当然是富裕、幸福的生活。孟子 认为,这是行仁政的根本着眼点。做到了这一点,然后民心归服、天下归服,是任何力量都阻止 不了的。
文言文注释
5、畔,通“叛”,叛变。 词性活用 使动用法: 苦:使……痛苦 例如:必先苦其心志, 劳:使……劳累 例如:劳其筋骨 饿:使……饥饿 例如:饿其体肤 空乏:使……经受贫困之苦 例如:空乏其身 忍:使……坚韧 例如:动心忍性。 乱:使……受到阻扰。例如:行拂乱其所为。 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注释
文言文注释
(14)行拂乱其所为:他的每一行为都不能如他所愿。行,指每一行为,每做一件事。 拂(fú),拂逆,违背。乱,扰乱。其所为,指其随心所欲,意即愿望。
(15)所以:用来 (16)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忍,通“韧”,使……坚韧。 (17)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的所不具备的能力。曾,通“增”,增加。所不能,指原 先所不具备的能力。 (18)恒过:意思为常常犯错误。恒,常常。过,过失,这里用作动词,指犯错误。 (19)困于心:心意受到困惑。 (20)衡于虑:思虑受到堵塞。衡,通“横”,梗塞,不顺。 (21)作:奋发,这里指有所作为。

高二文言文苏武传课文原文及翻译

高二文言文苏武传课文原文及翻译

高二文言文苏武传课文原文及翻译1.原文篇一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並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

见犯乃死,重负国!”欲XX,胜、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半日复息。

惠等哭,舆归营。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单于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

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

”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

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文言文二则译文翻译

文言文二则译文翻译

一、原文:
昔者楚灵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庄王曰:“昔者楚灵王好细腰,非独后宫多饿死,诸侯有因之以政者,诸侯皆饥,莫之敢非,今吾亦欲好细腰,其可乎?”对曰:“昔者楚灵王好细腰,其朝臣皆节食,以求合王意,是以王意得而国政荒废。

今王欲好细腰,愿王勿效楚灵王,宜节俭以养士,士得其养,国乃可治。


译文:
古时候,楚灵王喜欢细腰身段,宫中因此多有饿死之人。

庄王说:“从前楚灵王喜欢细腰,不仅后宫中饿死的人多,诸侯国中也有因这风气而荒废政事的情况,诸侯们都陷入饥荒,没有人敢非议。

如今我也想喜欢细腰,这样做可行吗?”回答说:“从前楚灵王喜欢细腰,朝中的臣子们都节食以求迎合王的喜好,因此王的喜好得以满足而国政却荒废了。

现在大王想要喜欢细腰,希望大王不要效仿楚灵王,应该节俭养士,士人得到养育,国家才能得到治理。


二、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要戒忌:年轻的时候,血气尚未稳定,要戒忌的是好色;到了壮年,血气正旺盛,要戒忌的是争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弱,要戒忌的是贪得无厌。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三次:为别人谋划事情时,是不是尽心竭力?与朋友交往时,是不是诚实可信?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

文言文100篇翻译

文言文100篇翻译

文言文翻译(1-100)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古代文言文及翻译

古代文言文及翻译

古代文言文及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古代文言文及翻译古代文言文及翻译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二则加翻译

文言文二则加翻译

【第一则】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第二则】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此言学者当以道为师,不论贵贱、贤愚,皆可为我师。

人之所以为学者,在于求道。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是以学者当以道为宗,以师为友,师道之传,得以久远。

翻译:【第一则】古代的学者必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人不是生来就知道一切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却不向老师请教,那些疑惑终究不能解开。

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们懂得的道理固然在我之前,我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们懂得的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

我是跟从道理的,哪里在乎他的年纪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无论地位的高低、年纪的长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第二则】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则加以改正。

这句话是说学习者应该以道理为师,不论贵贱、贤愚,都可以成为我的老师。

人之所以要学习,是因为追求道理。

道理并不远离人,人为了追求道理而远离别人,就不能称之为追求道理。

因此,学习者应该以道理为根本,以老师为朋友,老师传授的道理,才能够流传久远。

2020年新高考卷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2020年新高考卷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2020年新高考卷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举(考中)乡试(由各地州、府主持的考试,考生在各自所在的州、府考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城包括京城,举行)。

署(代理、暂任)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

布袍(名词活用为动词、穿布衣)脱粟(粗粮,只脱去谷皮的粗米,这里名词活用为动词,吃粗粮。

),令老仆艺(种植)蔬自给。

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买)肉二斤矣!”都御史鄢[yān] 懋 [mào]卿行(巡视)部过,供具(陈设酒食的器具,亦指酒食之类)甚薄(简陋),抗言(高声直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恼怒、发怒)甚,然素(一向,平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久之(很久),陆光祖为(担任)文选(官名,文官的铨选),擢(选拔)瑞户部(为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事务,长官为户部尚书。

)主事。

时世宗享国(享有其国,指帝王在位年数。

整个王朝统治的年代)日久,不视朝(临朝听政),深居西苑,专意(专心)斋醮(zhāi jiào一般指斋醮科仪,俗称“道场”,谓之“依科演教”,是一种斋戒祀神仪式,僧道设坛向神佛祈祷。

)。

督抚大吏争上符瑞(吉祥的征兆。

多指帝王受命的征兆),礼官辄(就)表贺,瑞独上疏。

帝得疏,大怒,抵((掷,扔))之地,顾(回头看)左右(近臣,侍从)曰:“趣(赶快、急促)执(抓)之,无使得遁(逃)!”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

闻其上疏时,自知触(触动、触犯)忤(违反、抵触)当死,市(买)一棺,诀(辞别、告别)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遣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帝默然(……的样子)。

少顷(一会儿;片刻)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叹息),留中者数月。

遂逮瑞下诏狱(奉皇帝命令拘捕犯人的监狱),究(追究)主使者。

帝初崩,外庭(外朝。

对皇宫内(内廷)而言)多未知。

提牢主事闻状,以瑞且见用(被任用),设酒馔(酒食)款(款待)之。

必修二文言文及翻译

必修二文言文及翻译

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那个人老实忠厚,拿布来换丝。

并不是真的来换丝,到我这来是商量婚事的。

送你渡过淇水,直送到顿丘。

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你没有好媒人啊。

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登上那倒塌的墙,遥望那来的人。

没看见那来的人,眼泪簌簌地掉下来。

终于看到了你,就又说又笑。

你用龟板、蓍草占卦,没有不吉利的预兆。

你用车来接我,我带上嫁妆嫁给你。

桑树还没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新鲜润泽。

唉,斑鸠啊,不要贪吃桑葚!唉,姑娘呀,不要沉溺于男子的爱情中。

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

姑娘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摆脱了。

桑树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纷纷掉落了。

自从我嫁到你家,多年来忍受贫苦的生活。

淇水波涛滚滚,水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

女子没有什么差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

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多年来做你的妻子,家里的劳苦活儿没有不干的,每天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

你的心愿满足后,就凶恶起来。

兄弟不了解我的处境,都讥笑我啊。

静下来想想,只能自己伤心。

原想同你白头到老,但(现在)白头到老的心愿让我怨恨。

淇水再宽总有个岸,低湿的洼地再大也有个边(意思是什么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制,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

少年时一起愉快地玩耍,尽情地说笑。

资治通鉴文言文二翻译

资治通鉴文言文二翻译

唐太宗贞观十八年,春正月,甲子,上问侍臣曰:“古之帝王,为政如何?”魏徵对曰:“古之帝王,莫不崇德广业,必待贤人而后能成其功。

是以尧、舜、禹、汤,汤、武,皆用贤人,故能致治。

至于后世,则不然。

或因一时之利,或恃一时之勇,或恃一时之巧,皆不足以成大业。

故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上曰:“朕闻古之贤君,皆能屈己从人,故能成大业。

朕虽不才,亦愿效古之贤君,屈己从人。

然今之世,人多自恃其才,不肯屈己,朕欲知其所以然者何也?”魏徵对曰:“臣闻之,人之所以不能屈己者,有四:一曰贪欲,二曰私情,三曰势利,四曰气傲。

贪欲之人,见利忘义,故不能屈己;私情之人,护短避嫌,故不能屈己;势利之人,趋炎附势,故不能屈己;气傲之人,自以为是,故不能屈己。

此四者,皆足以败人之事业。

”上曰:“然则朕当如何而能屈己?”魏徵对曰:“陛下若能去四者,则能屈己矣。

去贪欲,则心无私;去私情,则公道明;去势利,则不趋炎附势;去气傲,则谦逊待人。

此四者,皆能使人屈己。

”上曰:“善。

”自是之后,上每与魏徵等议政,必屈己以从之。

由是,朝廷之风,日益清明,而天下大治。

译文:贞观十八年春天正月,甲子日,唐太宗问侍臣说:“古代的帝王,他们治理国家的方法是怎样的?”魏徵回答说:“古代的帝王,无不崇尚道德,扩大功业,一定要等到贤人才能成就他们的功业。

因此,尧、舜、禹、汤、武王,都重用贤人,所以能够达到治理的极致。

至于后世,就不这样了。

有的因为一时的利益,有的依仗一时的勇猛,有的依仗一时的机智,都不足以成就大业。

所以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太宗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君,都能委屈自己,顺应他人,所以能够成就大业。

我虽然不是很有才能,但也愿意效仿古代的贤君,委屈自己,顺应他人。

然而现在的世道,人们大多自恃其才,不肯委屈自己,我想知道这是为什么?”魏徵回答说:“我听说,人们不能委屈自己的原因有四个:一是贪欲,二是私情,三是势利,四是气傲。

文言文二则翻译

文言文二则翻译

原文: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译文:
孟子说:“君子有三种快乐,而称王天下并不包括在其中。

父母都健在,兄弟之间没有过错,这是第一种快乐;向上仰望,不觉得对天有愧,向下俯视,不觉得对人有羞愧,这是第二种快乐;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并且教育他们,这是第三种快乐。

君子有三种快乐,而称王天下并不包括在其中。


《庄子·逍遥游》节选二
原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译文:
北海有一种鱼,名叫鲲。

鲲的体积,不知道有几千里。

它变化成为鸟,名叫鹏。

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

它愤怒地飞翔时,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彩。

这只鸟,如果海浪兴起,它将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南方的大海,就是天池。

《后汉书·王霸传》原文及翻译译文(二)

《后汉书·王霸传》原文及翻译译文(二)

《后汉书·王霸传》原文及翻译译文(二)《《后汉书·王霸传》原文及翻译译文(二)》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后汉书·王霸传》原文及翻译译文(二)《后汉书·王霸传》原文及翻译(二)后汉书原文:王霸字元伯,世好文法,父为郡决曹掾,霸亦少为狱吏。

常慷慨不乐吏职,其父奇之,遣西学长安。

汉兵起,光武过颍阳,霸率宾客上谒。

遂从击破王寻、王邑于昆阳。

及王郎起,光武在蓟,郎移檄购光武。

光武即南驰至下亩祠传闻王郎兵在后从者皆恐及至庠沱河候吏还白河水流斯无船不可济光武令霸往视之霸恐惊众,欲且前,阻水,还即诡曰:“冰坚可度。

”遂前。

比至河,河冰亦合,乃令霸护度,未毕数骑而冰解。

既至信都,发兵攻拔邯郸。

霸追斩王郎,得其玺绶。

从平河北,常与臧宫、傅俊共营,霸独善抚士卒,死者脱衣以敛之,伤者躬亲以养之。

光武即位,以霸晓兵爱士,拜为偏将军。

四年秋,帝使霸与捕虏将军马武东讨周建于垂惠。

苏茂将五校兵四千余人救建,先遣精骑遮击马武军粮,武往救之,为茂所败。

武军奔过霸营,大呼求救。

霸曰:“贼兵盛,出必两败。

”乃闭营坚壁,军吏皆争之。

霸曰:“今闭营固守,示不相援,贼必乘胜轻进。

如此,茂众疲劳,吾承其弊,乃可克也。

”茂果悉出攻武。

霸军中壮士路润等数十人断发请战。

霸知士心锐,出精骑袭其背。

茂惊乱败走。

贼复聚众挑战,霸坚卧不出。

方飨士作倡乐,茂雨射营中,中霸前酒樽,霸安坐不动。

五年春,帝使大中大夫持节拜霸为讨虏将军。

击荥阳,中牟盗贼,皆平之。

十三年,卢芳与匈奴、乌桓连兵,寇盗尤数,缘边愁苦。

诏霸将弛刑徒六千余人,与杜茂治飞狐道,堆石布土,筑起亭障。

凡与匈奴、乌桓大小数十百战,颇识边事,数上书言宜与匈奴结和亲,又陈委输可从温水漕,以省陆转输之劳,事皆施行。

后南单于、乌桓降服,北边无事。

(选自《后汉书·王霸传》,有删改)译文:王霸字元伯,生性喜欢法律,父亲担任本郡决曹掾,王霸年轻时也做监狱官。

专升本文言文翻译之《谏逐客书》(2)

专升本文言文翻译之《谏逐客书》(2)

3、谏逐客书﹝1﹞第一段原文: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2﹞。

翻译:臣听说一些‎官吏建议您‎驱逐所有的‎客卿,我私下里认‎为这样做是‎错误的。

原文:昔缪公求士‎[3],西取由余于‎戎[4],东得百里奚‎于宛[5],迎蹇叔于宋‎[6],求丕豹、公孙支于晋‎[7]。

翻译: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面从戎国‎聘请了由余‎,东面从宛地‎得到了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了蹇叔,从晋国求来‎了丕豹和公‎孙支。

原文: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8],遂霸西戎。

翻译:这五位贤士‎,都不生长在‎秦国,但穆公重用‎他们,兼并了二十‎来个诸侯国‎,结果在西戎‎称霸。

原文:孝公用商鞅‎之法[9],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乐于为国效‎力),诸侯亲服,获(俘获,战胜的意思‎)楚、魏之师,举(攻克,占领)地千里,至今治强(安定强盛)。

翻译:秦孝公采用‎了卫国人商‎鞅制定的法‎令,改变了民间‎的风俗,人民因此而‎殷实兴盛,国家因此而‎富强,百姓愿意为‎国家效命,诸侯也亲近‎顺服,俘获了楚国‎和魏国的军‎队,攻取了上千‎里的土地,国家至今太‎平强盛。

原文:惠王用张仪‎之计[10],拔三川之地‎[11],西并巴、蜀[12],北收上郡[13],南取汉中[14],包九夷[15],制鄢、郢[16],东据成皋之‎险[17],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18],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19]。

翻译:秦惠王采用‎了魏人张仪‎的计策,攻占了三川‎的土地,西面吞并了‎巴、蜀,北面收得了‎上郡,南面攻取了‎汉中,吞并了楚国‎境内许多少‎数民族所居‎住的区域,控制了鄢城‎、郢都,东面占据了‎成皋这个险‎要的关口,割取了肥沃‎富饶的土地‎,于是就拆散‎了六国的合‎纵联盟,使他们面向‎西来侍奉秦‎国,当初所建立‎的功业一直‎延续到现在‎。

原文: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20],强公室,杜私门[21],蚕食(形容像蚕食‎桑叶一样,逐步攻取各‎诸侯国领土‎。

世说新语文言文两则翻译

世说新语文言文两则翻译

一、原文:昔者孔子游于匡,颜渊后至,孔子问之:“颜渊,汝来矣,吾闻匡有盗,汝知之乎?”颜渊对曰:“不知也。

”孔子曰:“然则吾将行矣。

”颜渊曰:“夫子,何为行?”孔子曰:“吾闻匡有盗,吾欲避之。

”颜渊曰:“夫子,盗者非吾所知也。

吾闻之,君子之德,不忧盗;小人之忧,不避盗。

夫子之德,吾所敬也,敢问夫子之行,将以避盗乎?”孔子曰:“然,吾将避之。

”颜渊曰:“夫子,吾愿同行。

”孔子曰:“善。

”遂与颜渊同行。

二、翻译:昔日,孔子在匡地游玩,颜渊后来才到达,孔子便问颜渊:“颜渊,你来了,我听说匡地有盗贼,你知道这个消息吗?”颜渊回答说:“不知道。

”孔子说:“既然如此,那我就要离开了。

”颜渊问:“夫子,您为什么要离开?”孔子说:“我听说匡地有盗贼,我想避开他们。

”颜渊说:“夫子,盗贼并非我所了解的。

我听说,君子之德,不会担忧盗贼;小人之忧,不会避开盗贼。

夫子之德,我非常敬仰,敢问夫子离去的意图,是为了避开盗贼吗?”孔子说:“是的,我要避开他们。

”颜渊说:“夫子,我希望与您同行。

”孔子说:“好。

”于是,孔子和颜渊一起离去。

一、原文:昔者孟子游于齐,见齐宣王,王问孟子曰:“孟子,汝闻吾国之政乎?”孟子对曰:“未之闻也。

”王曰:“吾闻孟子善言,愿闻其说。

”孟子曰:“王,吾闻之,君子之政,以德服人;小人之政,以力服人。

吾闻王之政,以力服人,故吾未之闻也。

”王曰:“吾闻孟子善辩,愿闻其辞。

”孟子曰:“王,吾闻之,君子之辩,以理服人;小人之辩,以辞服人。

吾闻王之辩,以辞服人,故吾未之闻也。

”王默然,无以应。

二、翻译:昔日,孟子在齐国游玩,见到齐宣王,宣王问孟子:“孟子,你听说过我国的政治吗?”孟子回答说:“未曾听说过。

”宣王说:“我听说你擅长言辞,希望听听你的见解。

”孟子说:“王,我听说,君子的政治,是以德服人;小人的政治,是以力服人。

我听说您的政治,是以力服人,所以我没有听说过。

”宣王说:“我听说你擅长辩论,希望听听你的言辞。

文言文翻译大全

文言文翻译大全
译文或注释:
二鹊救友译文
某人的花园里有一株很古老的树,喜鹊在上面筑巢,母鹊孵岀来的小鹊 都已经快长成幼鸟了。一天,一只喜鹊在巢上徘徊飞翔,不停地发出悲伤的 嚎叫。不一会儿,成群的喜鹊都渐渐闻声赶来,聚集在树上,两只喜鹊仍然 在树上对叫,好似在对话一样,不一会儿又扬长而去。可是又过了一会儿, 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岀“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像尾巴一样跟随在它后 面。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话要说。鹳又发岀“咯咯”的叫声,似 乎在答应喜鹊的请求。鹳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突然俯身向鹊巢冲了下来, 叼出一条赤练蛇并吞了下去。喜鹊们欢呼了起来,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 原来两只喜鹊是去找鹳来救朋友的啊!
丙子正月旦日,北军人城,蹇已莫知所之,人皆谓之溺死。既而北装乘 骑而归,则知先一日岀城迎拜矣,遂得本州同知。乡曲人皆能言之。
译文或注释:
蹇材望伪态译文:蹇材望,四川人,是湖州的副知州。元军快要来了, 蹇材望自己誓言必死。于是做了 一块大锡牌,上面刻着:“大宋的忠臣蹇材 望。”而且用两片银片凿岀小孔,在上面写到:“得到我尸体的人,希望为 我埋葬,还希望为我祭祀,题目为’大宋忠臣蹇材望’。这银子是用来作为 替我埋葬的费用的。”每天把锡牌和银子系在腰间。只等待元军到达湖州城, 则自己跳入水中,而且通告每一个乡邻人以及平日往来的人,人人 都同情 他。
(10
)俄
而:
一会
(11)
尾:

后面跟
(12)
逐:

(13)
翔:


(14)
徊:

徊(16)俯:俯身
(17)上 :上方
韩琦大度
作者或岀处:
原文:
韩琦大度
韩魏公①在大名日,有人献玉盏二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 可指,真绝宝也。公以百金答③之,尤为宝玩。乃开醇④召漕使⑤显官,特 设一卓⑥,覆以绣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⑦,遍劝坐客。俄为吏将 ⑧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 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公之 量宽大重厚如此。

文言文翻译2:如何译好关键词

文言文翻译2:如何译好关键词
——《旧唐书 杨国忠传》
译:国忠通过门客探知禄山阴谋,查抄了他的住宅,又上奏将吉温贬
谪到合浦,想要使禄山发怒,进而在皇上面前邀宠。
正统二年,奉命振南畿、河南饥。时河堤决,即命辰伺便修塞。
——《明史•郑辰传》 译:正统二年,(郑辰)奉命赈济南畿、河南的饥荒。当时黄 河决堤,就命郑辰趁便修复堤防。
综合练习2、
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 ,朝下而夕奉行。黔国公沐朝弼数犯法,当逮,朝议难之。居正擢用其
子,驰使缚之,不敢动。既至,请贷其死,锢之南京。
4、古今词
例2
轨性严重,善谋略,兼有吕梁之捷,威振敌境,陈人甚惮之。 ——《北史·王轨传 》
译:王轨性情严肃庄重,擅长计谋,加上吕梁大捷,他的威望震 慑敌境,陈朝人都很害怕他。
拆开分别翻译
5、疑难词
结合语境推断疑难词
例1
夜二鼓,乘汐出港,天未明抵岸。少顷至祠下,达观殿宇碑
亭,考其营建颠末。——《厓门吊古记》
文言文翻译精讲2: 如何译好关键词
内容提示
1、展示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2、梳理文言文翻译中的关键词。 3、讲解翻译关键词的要点。
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意译
意译:按照原文的大意灵活变通地进行翻译。
辅助翻译
例: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 ——《指南录后序》 译:实在没有料到我能回到宋朝,又见到皇帝、皇后,即使立刻死在故土,又
直宿羽林出南止车门,逢景从吏士,拔白刃,呼白:“无干兵。” 镇即下车,持节诏之。景曰:“何等诏?”因斫镇,不中。镇引剑 击景堕车,左右以戟叉其匈,遂禽之。——《后汉书•孙程传》
译:郭镇拔剑击刺阎景,阎景从车上摔下来,左右羽林军用戟叉住阎

《北史·来护儿传》原文及翻译译文(二)

《北史·来护儿传》原文及翻译译文(二)

《北史·来护儿传》原文及翻译译文(二)《《北史·来护儿传》原文及翻译译文(二)》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北史·来护儿传》原文及翻译译文(二)《北史·来护儿传》原文及翻译(二)北史原文: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

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儿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

仁寿初,迁瀛洲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阕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两千石,可谓兼美矣。

”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

”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

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

”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

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

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

是日旦将朝,见执。

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

”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

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译文:来护儿,来护儿还未记事的时候就成了孤儿,由伯母吴氏抚养。

吴氏照顾抚养,给予他很多慈母般的教诲。

他从小聪明出众,刚开始读《诗经》,放下书感叹道:“大丈夫生活在世,应该为国家消灭贼兵,以取得功名!”众人为他的话感到惊奇,认为其志向豪壮。

【免费】文言文100篇翻译

【免费】文言文100篇翻译
9、项羽志大才疏
项籍年少时,读书没有成就,就离开读书去练剑,又无所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说:"读书,只能够让人记住姓名而已。学剑,又只可以战胜一个人,不值得学。要学就要学能战胜千万人的知识。"于是项梁开始教项籍学习兵法,项籍很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天不死。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原文:
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2006-10-3 09:26
3 文言文翻译(1-100) 原文:
颜渊、季路伺。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祖逖闻鸡起舞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二犬情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二犬情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二犬情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二犬情深》文言文翻译:咸溪童镛的家里,养着两条狗,一只是白的,一只是花的,一起出生于同一只母狗。

它们生性聪明可爱,善解人意。

它们白天就嬉戏打闹,晚上则看守家门。

后来白狗的眼睛突然瞎了,不能独自进入笼子里吃东西。

主人用杂草垫着,让它卧在房檐外。

花狗便衔了食物吐出来喂给白狗吃,夜晚就睡在它旁边,几乎有两年多。

等到白狗死了以后,主人就把它埋于山脚。

花狗每天早晚前往白狗的墓地,在埋葬白狗的地方默默伤心,像悼念哭泣的样子,很久才返回家去。

《二犬情深》原文
咸溪童镛家,畜二犬,一白一花,共出一母。

性狡狯,解人意。

日则嬉戏,夜则守门。

后白者忽目盲,不能进牢而食。

主人以草藉檐外卧之。

花者衔饭吐而饲之。

夜则卧其旁。

及白者死,埋之山麓间,花犬乃朝夕往,至葬处则默哀,若拜泣状,良久乃反。

《二犬情深》注释
咸溪:古地名
畜:养
狯(kuài):狡猾,此指聪明可爱
倏(shū):突然
牢:笼子
藉(jiè):垫,铺
卧:睡
饲:喂养
几:大概,将近
及:等到
山麓:山脚下
若:好像
状:样子
良久:很久
乃:才
反:通假字,通“返”,返回
解:理解
《二犬情深》写出了动物之间的相互友爱的思想,启示我们要学会帮助他人,和睦相处,互助互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萧山六中高三语文导学案
时间2012.12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
课题文言文翻译(二)课型复习课编号201201032
学习目标1.在翻译中增强文言文翻译字字落实的意识。

2.在练习中学习文言文翻译译词成句的几种方法。

3.养成良好的文言文翻译习惯。

重难点文言文翻译字字落实意识的强化和译词成句方法的学习。

一. 预习:
【语段一】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

①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②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语段二】
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

仲孙它谏曰:“③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

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

④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预习反馈
何为“天簌之音”?是“熙熙攘攘,利来利往”的嘈杂,还是“结庐在人境,而无 1
二. 反馈:
梳理探究
请记下你从这些翻译中得到的有关翻译的注意点:
课堂训练
【语段三】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食。

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①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

②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语段四】
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①,辐②朽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

③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观者闻其夸而信之,④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

⑤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不顾。

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

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学者之患亦然。

【注释】①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车,指大车,战时也可以用作战车。

②“辐(fú)”:与下文的“輗(ní)”、“辕(yuán)”均是车上的部件。




何为“天簌之音”?是“熙熙攘攘,利来利往”的嘈杂,还是“结庐在人境,而无 2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食。

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

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译文】庄子到齐国去,看见乞丐便对他表示同情。

乞丐跟着他并乞讨食物,庄子说:“我已经七天没吃食物了啊!”乞丐叹息道:“我看从我这里经过的人多了,却没有同情我的。

同情我的只有先生您了,假使先生不是没吃饭(或者说,假使先生吃饱了饭),还会同情我吗?”
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

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

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

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译文】季文子任鲁宣公、成公的国相,但家中没有穿丝绸衣服的妾,厩中没有喂粮食的马。

仲孙它规劝季文子说:“你是鲁国的上卿,辅佐了两代国君,你的妾不穿绸衣,马不吃粮食,人家大概会以为你吝啬,况且这样又使国家不光彩啊!”文子说:“我也愿意那样。

然而我看到国家的百姓那些父老兄长吃着粗粮又穿着破衣的很多啊,我因此不敢不节俭。

人们的父老兄长吃粗粮穿破衣,而我让婢女和马匹穿好的吃好的,恐怕不是辅助君主的人该做的事吧?况且我听说凭借道德显荣才可以为国争光,没有听说因为婢女穿得好和马匹吃得好可以为国争光的。


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①,辐②朽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

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

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不顾。

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

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学者之患亦然。

【注释】①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车,指大车,战时也可以用作战车。

②“辐(fú)”:与下文的“輗(ní)”、“辕(yuán)”均是车上的部件。

【译文】越国没有车,有个越国的旅游者在晋楚地的郊区得到一辆车,那车的辐条烂的车轮都塌了,车辕和车衡连接处的销子断了车辕便废了,没什么用处。

然而因为他的家乡不曾有过车,他就用船装载了车回家并向众人夸耀。

观看的人听信了他的吹嘘,以为车本来就是像这样的,效仿了做的人接连不断。

之后,晋楚的人见了他们的车就讥笑他们笨拙,越人认为那是欺骗自己,没有理睬。

等到有敌寇入侵他们的领地领土,越人驾御着破车抵御敌寇。

车子坏掉了,大败,始终还不明白是车的原因。

学习的人所要担心的也是这点。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

帝怒,问廷臣。

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

”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译文】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侦探察看。

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东西?宋濂全部拿事实回答。

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不欺骗我。

”皇帝间或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说。

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

”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万多字。

皇帝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

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

”(皇帝)问宋濂,回答说:“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怎么能够重责(他)呢?”不久皇帝看茹太素的奏章,有值得采纳的内容。

把朝臣都招来斥责,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


何为“天簌之音”?是“熙熙攘攘,利来利往”的嘈杂,还是“结庐在人境,而无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