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一节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学案苏教版

合集下载

4.2生态系统的稳态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3

4.2生态系统的稳态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3

4.2生态系统的稳态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3•课标要求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2•调查或探讨一个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课标解读1•阐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

2•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3•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说明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关系。

•教学地位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大重要功能,也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高考中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考查频度较高,多考查对能量流动过程、特点的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温室效应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教法指导1.对能量流动的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先阅读教材P84图4—10,再根据教材P83图4-9推算相关数据,归纳总结能量流动的特点。

在学习能量流动的意义时,教师可先设疑:(1)在草原如何放牧才能达到既有高产畜量又不会导致草原退化?⑵如何使农田的农作物为人类提供更多的产品?要使学生懂得能量流动的意义是合理调整能量的流动,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观点。

2•有关碳循环的过程,可以让学生运用前面学过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进行讨论,并补充介绍化石燃料的燃烧所排放二氧化碳方面的知识。

教师应当注意联系环境,如联系滥伐森林对碳循环的影响、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建议让学生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如果大量的森林被砍伐,会对碳循环过程产生什么影响?(2)人类应采取什么措施,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改善生存环境?3•有关氮循环的过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氮循环示意图,分组讨论的氮循环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每一过程的含义,总结交流比较氮循环与碳循环的异同。

•新课导入建议激趣设疑,导入新课:播放美国影片“荒岛余生(Cast Away) ”的片段。

思考与讨论:假设你像电影中的主人公查克一样流落荒岛,如果那里除了能饮用的水以外,几乎没有任何食物。

苏教版必修3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学案

苏教版必修3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学案

课题: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学习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2、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3、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活动重点】: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活动难点】: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自学质疑(一)、生态系统的范围1.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系统概念:由与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_________________ 叫做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 ,包括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系统类型:一般可分为和两大类。

前者又包括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又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 、_等。

水域生态系统又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人工生态系统又包括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 :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________ : ____________ 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________ :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动物等。

__ :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和。

1.生态系统的成分2.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为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食物网:许多___________ 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

思考:1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①一块稻田中所有二化螟幼虫、蛹和成虫②崇明岛东滩的全部生物③东方绿舟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④九段沙湿地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① D.①②④2.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应包括( )A. 食物链和食物网 B •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C. 生产者和分解者 D .阳光、生产者和分解者—】、相互研讨—三、活动一:生态系统的成分'阅读书P92- P93思考:1、生产者都是植物吗? 2 、植物都是生产者吗?3消费者都是动物吗? 4 、动物都是消费者吗?、5 、分解者都是微生物?6 、微生物都是分解者?7、完成下列填图,总结生态系统各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苏教版必修三备课资料)

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苏教版必修三备课资料)

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一节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教材梳理知识点环境对生物非常重要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对单个生物体而言,其周围的一切客观存在都是它的环境。

1.生态因子(1)概念: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因素称为环境因子。

生态因子可分为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

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2)生态因子与环境因子的区别生态因子是环境中能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因素,生态因子只是周围环境因子的一部分,如阳光、温度、水及其他生物。

海拔高度、水域深度等虽然是对环境因子的一种描述,但海拔高度(如2000m)、水域深度(如200 m)并不能直接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分布,海拔高度、水域深度的作用是通过该高(深)度位置的阳光、温度、水、气压及其他因子的作用体现出来的,因而海拔高度、水域深度是环境因子而不是生态因子。

2.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1913年,谢尔福德提出了耐受性定律。

任何生物的种群数量都会随某种生态因子的改变而改变,这种关系可以形象地表述为钟形耐受曲线(如下图)。

谢尔福德的耐受性定律说明:(1)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也叫生态幅。

(2)对于同一生态因子,不同种类的生物耐受范围很不相同。

(3)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但是其中必有一种和少数几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这些关键性因子就是所谓的限制因子。

(4)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它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

进而成为一个整体,而非彼此孤立。

③生态系统有大有小,大的生态系统如整个海洋、陆地,其他的如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池塘,甚至一块农田、一条河流都可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

注意:小的生态系统可联合成大的生态系统,简单的生态系统可组合成复杂的生态系统。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第一节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优质课件 苏教版必修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第一节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优质课件 苏教版必修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第一节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1.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 2.生态系统的结构。(重、难点) 3.生态系统的分类。(重点)
一、阅读教材 P91~92 第 1 自然段分析环境对生物非常重要 1.生态因子的概念:环境中对生物的___生__长__、__发__育__、__生__殖_____、
生态系统成分之间的关系
1.如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 代表的成分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不能确定
解析:选 B。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包
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从箭头的方向上分析,a 的能量和
物质来自 b,并可传递给 c,所以 a 是消费者。
2.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专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 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硝化 细菌再利用 C.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一定都是分解者 D.分解者可分解动植物遗体,其只包括细菌和真菌
成的营养结构。
2.食物网 (1)概念:生态系统中的许多___食__物__链___相互交错形成更为复杂
的网状营养结构。
(2)作用:增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3.营养级 (1)概念: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____各__种__生__物______的总和。
(2)分类 ①第一营养级:___生__产__者____。 ②第二营养级:___初__级__消__费__者_______,即植食性动物。
③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即小型肉食性动物。
四、阅读教材 P96 第 2 自然段~P97 理解生物圈是最 大的生态系统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4.1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活动单学案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4.1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活动单学案苏教版必修3

课题: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学习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2、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3、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活动重点】: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活动难点】: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一、自学质疑(一)、生态系统的范围1.生态系统概念:由与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包括、、。

2.生态系统类型: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大类。

前者又包括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又包括、和、等。

水域生态系统又包括、。

人工生态系统又包括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2.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为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食物网:许多________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

思考:1、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①一块稻田中所有三化螟幼虫、蛹和成虫 ②崇明岛东滩的全部生物③东方绿舟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 ④九段沙湿地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③④①D .①②④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应包括( )A .食物链和食物网B .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C .生产者和分解者D .阳光、生产者和分解者二、相互研讨三、活动一:生态系统的成分阅读书P92-P93思考:1、生产者都是植物吗?2、植物都是生产者吗?3、消费者都是动物吗?4、动物都是消费者吗?5、分解者都是微生物?6、微生物都是分解者?7、完成下列填图,总结生态系统各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活动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食物链: 草→兔→狐→狼特点: 起点 ; 者不进入食物链;箭头表示 的流向。

营养级: 草——第 营养级 兔——第 营养级( 级消费者) 狐——第 营养级( 级消费者) 狼——第 营养级( 级消费者)(2)食物网 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的复杂营养结构是食物网。

高中生物第4章《生态系统的稳态》学案(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4章《生态系统的稳态》学案(苏教版必修3)

第4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一、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2、举例说明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3、举例说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4、关注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二、教材分析1、重点难点与疑点1.教学重点(1)生态系中的能量流动。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教学难点(1)生态系中的能量流动。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3.教学疑点(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应用)。

(2)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枝、败叶一样,也被微生物所利用,并通过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将其中的能量放散到环境中去(如下图)。

地球表面约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含磷有机物被细菌分解为磷酸盐,其中一部分又被植物再吸收,另一些则转化为不能被植物利用的化合物。

同时,陆地的一部分磷由径流进入湖泊和海洋。

在淡水和海洋生态系统中,磷酸盐能够迅速地被浮游植物所吸收,而后又转移到浮游动物和其他动物体内,浮游动物每天排出的磷与其生物量所含有的磷相等,所以使磷循环得以继续进行。

浮游动物所排出的磷又有一部分是无机磷酸盐,可以为植物所利用,水体中其他的有机磷酸盐可被细菌利用,细菌又被其他的一些小动物所食用。

一部分磷沉积在海洋中,沉积的磷随着海水的上涌被带到光拓展阅读一、生态金字塔生态金宇塔指各个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一般提及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和质量金字塔。

能量金字塔:由于生态系统中能量在沿食物链或食物网朝前流动时,各营养级的生物均因呼吸消耗及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等原因,而造成能量流动逐级递减,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有效传递率仅为上一营养级所同化能量的10%~20%,因而,当将各营养级的能量按数值表示出来时,应呈现营养级别越低,能量值越大,营养级别越高者,所得到的能量必定越少,若把第一营养级能量用体积表示放于底座上,则随营养级别升高,能量体积恰好构成金字塔形,称之为能量金字塔。

能量金字塔是绝不会倒置的。

版生物学案同步必修三苏教版课件: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第一节

版生物学案同步必修三苏教版课件: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第一节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上午12时42分21.11.1800:42November 18, 2021
易混辨析
生态因子≠环境因子 (1)生态因子是环境中能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的因子, 生态因子只是周围环境因子的一部分,如阳光、温度、水及其他生物。 (2)海拔高度、水域深度等虽然是对环境因子的一种描述,但它们并不能 直接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其作用是通过阳光、 温度、水、气压等其他因子的作用体现出来的,因而海拔高度、水域深 度是环境因子而不是生态因子。
二、生物与环境构成生态系统及食物链和食物网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空间中的 生物群落 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 的统一体。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成分:光、水、空气、无机盐及非生物的有机物 等。 (2)生物成分,按照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可分为: ①生产者:能够把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成复杂的有机物的自养生物,是生态 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主要是指各种绿色植物。 ②消费者:主要是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的动物 。 ③分解者:能够把动植物的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简单无机物的生物成分, 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也包括蚯蚓、秃鹫等腐生动物。

7、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
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2021年11月18日星期四12时42分35

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第1节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学案 苏教版必修3

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第1节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学案 苏教版必修3

第一节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阐明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生物因素以及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组成,各组分紧密联系使生态系统成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

2.讨论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在一起形成的复杂的营养结构。

1.通过图表等直观方式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2.结合实例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

3.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1.环境对生物非常重要(1)生态因子①概念: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②分类:分为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

前者包括光、温度、水等,后者包括生物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如捕食、竞争等。

(2)生态因子在低于或超过生物体的耐受极限时,均会成为限制因子。

在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内,每种生物都具有一个最适区。

2.生物与环境构成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中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①非生物成分:无机盐、空气、光、水及非生物的有机物等。

②生物成分按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可分为三类:a.生产者ⅰ.地位:最基本、最关键。

ⅱ.范围:主要是各种绿色植物。

b.消费者ⅰ.地位: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

ⅱ.范围:主要是指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的各种动物,根据食性特点分为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

c.分解者ⅰ.作用:将动植物遗体、粪便等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ⅱ.范围:主要是细菌和真菌,还包括蚯蚓、秃鹫等腐生动物。

(3)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①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由于营养关系而形成的营养结构。

②食物网a.概念:生态系统中的许多食物链相互交错形成更为复杂的网状营养结构。

b.作用:增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

③营养级a.概念: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b.分类ⅰ.第一营养级:生产者。

ⅱ.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

ⅲ.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学习目标] 1.了解生态因子及对生物的影响。

2.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相互关系。

3.列举食物链和食物网。

4.分析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生物圈的组成。

方式一下图为热带雨林的一个场景,图中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热带雨林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群落,热带雨林中的所有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

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方式二媒体播放蒙古歌唱家德德玛演唱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MV视频,然后课件展示问题:1.画面里出现的是一个什么生态系统?你能列举一下从这首歌里听到的生物吗?2.问题引入:什么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有哪几大类?各种生态系统有什么相同点?一、环境对生物非常重要1.生态因子的概念: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

2.生态因子的分类: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包括光、温度、水等;生物因子包括生物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如捕食、竞争等。

3.观察下图,理解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从上图可以看出:生态因子在低于或超过生物体的耐受极限时,均可成为限制因子,但在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内,每种生物都具有一个最适区。

例1分析下图,关于非生物因子对生物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1说明影响生物种类较少的非生物因子是水分B.图2说明光照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开花C.图3说明温度能影响动物的形态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答案 D解析影响沙漠干旱地区生物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子是水分;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光照时间影响植物的开花时期等;温度对植物分布有影响,对动物形态也有影响,寒冷地区的狐个体体型较大,但尾、耳、鼻端较为短小,可以减少身体的相对表面积,从而尽量减少热量的散失。

例2对海洋岩礁上的藻类植物调查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一些的水域中则以红藻为主,直接影响海洋中藻类分布的主要因子是( )A.阳光B.温度C.海水含盐量D.海水含氮量答案 A解析植物的光合作用离不开阳光,阳光对植物分布起决定作用。

由于波长不同的光,对水的穿透能力不同,而不同水生植物所需光的波长又不相同,致使不同的植物分布在不同的水层中。

易混辨析生态因子≠环境因子(1)生态因子是环境中能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的因子,生态因子只是周围环境因子的一部分,如阳光、温度、水及其他生物。

(2)海拔高度、水域深度等虽然是对环境因子的一种描述,但它们并不能直接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其作用是通过阳光、温度、水、气压等其他因子的作用体现出来的,因而海拔高度、水域深度是环境因子而不是生态因子。

二、生物与环境构成生态系统及食物链和食物网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空间中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成分:光、水、空气、无机盐及非生物的有机物等。

(2)生物成分,按照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可分为:①生产者:能够把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成复杂的有机物的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主要是指各种绿色植物。

②消费者:主要是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的动物。

③分解者:能够把动植物的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简单无机物的生物成分,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也包括蚯蚓、秃鹫等腐生动物。

3.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由于营养关系而形成的营养结构。

(2)食物网①概念:生态系统中的许多食物链相互交错形成更为复杂的网状营养结构。

②作用:增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

(3)营养级①概念: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②分类a.第一营养级:生产者。

b.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即植食性动物。

c.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即小型肉食性动物。

……(4)分析下图,探究食物网中各生物的营养级别及相互关系。

①图示食物网中包含10条食物链。

②图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有狐、猫头鹰、吃虫的鸟、蜘蛛、青蛙、蛇。

③写出图中含营养级最多的食物链: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

④图中猫头鹰同时占有的营养级:第三、四、五、六营养级。

⑤该图作为生态系统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成分、分解者。

⑥从图中可以看出,青蛙和蜘蛛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和捕食。

知识整合1.生态系统三种生物成分的比较2.关于食物链的分析(1)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最高营养级,且一条食物链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

(2)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捕食关系,不能出现非生物成分及分解者。

(3)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从前一个营养级到后一个营养级,同时体现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不会倒转。

(4)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

消费者级别与营养级的关系: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为第三营养级,其他以此类推,即在食物链中营养级级别=消费者级别+1。

(5)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代表处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或某种群。

3.关于食物网的分析(1)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2)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间可能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3)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并非取决于生物数量。

例3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成分。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B.细菌都属于自养型生物C.生产者都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答案 C解析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如蚯蚓、秃鹫等动物属于分解者,A项错误;细菌有自养型的,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有异养型的,如根瘤菌,属于消费者,B项错误;多数生物只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但有些生物如捕蝇草、猪笼草等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D项错误。

易错易混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几个误区例4如图是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B.其中的初级消费者是植食性鸟C.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D.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上只体现了2种成分答案 D解析图中有5条食物链;初级消费者是植食性鸟和食草昆虫;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鹰、食虫鸟、蜘蛛和青蛙4种;食物网中只体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包含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例5下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其他生物种群数量将有所变化。

短期内,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A.绿藻上升B.白鲢下降C.水蚤下降D.都上升答案 B解析花鲢以水蚤为食,故花鲢被大量捕捞后,水蚤数量将会增加,导致绿藻数量减少;乌鱼以花鲢和白鲢为食,花鲢被大量捕捞后,乌鱼将会捕食更多的白鲢,故白鲢的数量将减少。

技巧点拨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变动的分析技巧(1)第一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减少,会导致其他生物数量都减少。

(2)“天敌”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3)“中间”营养级生物数量减少的情况:如图所示食物网中,青蛙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蛇也将减少,鹰就要过多地捕食兔和食草鸟,从而导致兔和食草鸟数量减少。

因为鹰不只捕食蛇,它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

(4)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大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的路线分析得出的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

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概念: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2.范围:包括岩石圈上层、水圈和大气圈下层。

水圈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水生生物,而陆生生物主要生活在大气圈下层与岩石圈上层。

3.地位: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多层次的生态系统,还可以分出很多个生态系统。

4.作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整个生物圈的繁荣;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5.分类(1)自然生态系统①陆地生态系统有冻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和林地生态系统等。

②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

(2)人工生态系统:可分为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例6下列关于生物圈概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上凡是有生物分布的区域都属于生物圈的范围B.生物圈是由生物与无机环境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整体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多层次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不断变化,不断趋向相对稳定D.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形成的特殊的圈层,是各类生物的总和答案 D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地球上凡是有生物分布的区域都属于生物圈的范围。

生物圈是由生物与无机环境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整体,其结构和功能不断变化,不断趋向相对稳定。

从组成上看,生物圈的成分包括两个部分,即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

一题多变判断正误:(1)森林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一般能较长时间处于较稳定状态( )(2)草原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常会发生剧烈的变化( )(3)农业生态系统总是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 )(4)整个地球上的海洋可以看成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 )答案(1)√(2)√(3)×(4)√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B.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病毒是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蚯蚓是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答案 B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其中太阳光属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A错误;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B正确;病毒是异养型生物,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所以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C错误;蚯蚓分解腐烂变质的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错误。

2.下列针对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动植物种类繁多,种群密度最大B.草原生态系统在不同季节和年份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C.湿地生态系统有十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D.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需要人工的不断维持和干预答案 A解析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但是每一个种群的种群密度不一定最大,A错误;草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所以其在不同季节和年份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B正确;湿地生态系统有十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C正确;农业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单一,营养结构简单,其结构和功能的稳定需要人工的不断维持和干预,D正确。

3.海洋植物和高山植物均有分层现象,而沙漠地区动植物种类稀少。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生态因子依次是( )A.光照、温度、水B.温度、光照、水C.水、温度、光照D.光照、水、温度答案 A解析光线进入海水中,由于水分子及悬浮物质的吸收和散射作用,使得光线很快减弱,达到一定的深度后,光就完全消失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