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组织行为学理论-大全
组织行为学作业1.强化理论理论来源:Skinner。
B F主要观点:强化(reinforcement)是斯金纳从巴甫洛夫那里借用来的一个概念,但是内涵发生了变化,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指伴随于条件刺激物之后的无条件刺激的呈现;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中,强化是指伴随于行为之后且有助于该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增加的事件。
在他的理论体系中,强化是主要的自变量,他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的作用,对强化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制.因此,强化理论是斯金纳学习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和基础。
斯金纳根据强化物的性质,把强化分为积极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 )和消极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 )(阳性强化和阴性强化或正强化和负强化)。
[1—5]2.阿伦森效应理论来源:阿伦森效应故事引入:一群孩童在楼外玩耍,主人翁嫌其吵闹便想了一个办法:设定比赛项目,为获胜者奖励玩具手枪一支.但是第二天,奖励变成巧克力,第三天变成了花生米。
孩童兴趣大减,就再也不在楼外玩耍了。
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家曾做过这么一个实验:分四组人对某一人给予不同的评价,借以观察某人对哪一组最具好感.第一组始终对之褒扬有加,第二组始终对之贬损否定,第三组先褒后贬,第四组先贬后褒。
此实验对数人进行过后,发现绝大部分人对第四组最具好感,而对第三组最为反感.主要观点: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赏、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行为、举措等),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行为、举措等)[6]3.罗森塔尔效应理论来源:罗森塔尔主要观点:罗森塔尔效应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关于教师期待作用的一项经典实验研究结果。
1968 年,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在美国一所小学 1 至 6 年级各选三个班级共 18 个班进行实验,对这 18 个班“煞有介事”地进行发展预测,然后以赞赏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告诉其教师.8 个月后,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对这18 个班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名单中的学生成绩进步比其他同学快,并且活泼开朗,求知欲旺盛,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融洽。
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强化理论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个体在环境刺激下的学习和行为改变。
强化理论认为,行为是由外部刺激和强化机制共同决定的,个体的行为会受到外部强化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在强化理论中,强化是指一种刺激,它会增加某种行为的频率或强度。
强化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它们都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影响。
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强化的类型。
强化可以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积极强化是指增加某种行为的频率或强度的刺激,例如奖励、表扬等;而消极强化是指减少某种不良行为的频率或强度的刺激,例如惩罚、批评等。
在强化理论中,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都可以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促使行为的改变。
2. 强化的作用。
强化对个体行为的改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强化,个体可以学会新的行为,也可以改变已有的行为。
强化可以增加某种行为的频率或强度,也可以减少某种行为的频率或强度。
因此,强化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教育、管理和临床心理学等领域,以帮助个体改变不良行为,培养良好习惯,甚至治疗心理疾病。
3. 强化的调节。
强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
个体的内在特征、外部环境和强化本身的特点都会影响强化的效果。
因此,在使用强化进行行为改变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以达到最佳的强化效果。
4. 强化的应用。
强化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价值。
在教育领域,教师可以通过奖励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惩罚来减少学生的不良行为;在管理领域,领导可以通过奖励来激励员工的工作表现,通过惩罚来约束员工的不良行为;在临床心理学领域,医生可以通过强化来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心理行为,促进康复。
总之,强化理论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研究个体在环境刺激下的学习和行为改变。
强化的类型、作用、调节和应用都是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它们对于理解个体行为的形成和改变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教育、管理和临床心理学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简述强化理论
简述强化理论强化理论(Reinforcement Theory)是与行为有关的心理学理论,它指出了人们会回应他们的环境中的正面和负面刺激的原因,并且这些反应会随时间推移而变化。
它由美国心理学家皮尔·奥廷格尔(Pierre Oettinger)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发展至今仍然是许多行为科学家和教育者重视的理论之一。
强化理论旨在指导行为,强调两个关键要素:反馈和行为改变。
精确地说,它是指根据行为的后果(反馈)而改变特定行为的过程。
例如,如果一个孩子一次又一次地在吃饭时变得粗鲁,他将会受到惩罚,这很可能会调节他不断寻求食物时表现出来的行为。
以此过程为基础,强化理论认为,人们在得到肯定性反馈时就可以更加舒服、自信和兴奋,从而选择情绪上正面积极的行为来获取更多的正面回报,并且这种行为是可以长期维持的。
强化理论也可以被用来改善个体行为的预测和控制。
它的教育形式实际上包括两个主要方面:奖励技术和惩罚技术。
奖励技术是将刺激(奖励)与期望的行为相联系,以调节反应的强度。
研究发现,犯错的学生会更有可能会反应正面刺激,更多地展现积极欲望,增强自信,增加学习兴趣,并获得更高的学习成果。
惩罚技术则是将消极刺激(即纪律)与不希望看到的行为相联系,以减少或消除不希望看到的行为。
因此,强化理论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行为得到报酬,行为成果更好”的过程。
然而,强化理论目前仍处于较为发展的初级阶段,其衍生出的一些实践应用成效也不尽如人意。
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强化理论是一种复杂的概念,许多情况不容易被解释,例如个体个性、家庭和文化社会环境等因素,可能影响行为以及反馈的负面影响。
此外,许多企业家认为,当把强化理论应用于商业场景时,就可以很好地管理员工的行为,从而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
因此,许多企业也开始尝试使用这种理论,例如,在一定奖励的情况下推广新产品,或采用激励措施来激励员工更积极的参与工作等。
总之,强化理论是一种有助于调节行为的理论,它根据行为的反馈来改变行为。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是心理学中的一种行为主义理论,它强调在行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中,人的行为是通过获得或避免后果来学习的。
斯金纳将这种行为学习的过程称为强化,即通过激励或惩罚来增加或减少某种行为。
斯金纳认为,行为是由一系列与环境相关的刺激和反应组成的。
在强化理论中,强化物质是对行为的激励或惩罚,它可以增加或减少某种行为的发生率。
当一个行为被强化物质激励时,该行为就会增加;当一个行为被惩罚时,该行为就会减少。
斯金纳进一步将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指的是通过增加愉悦的奖励来激励某种行为,例如通过奖励来增加某种积极的行为。
负强化则是通过消除某种负面的刺激来激励某种行为,例如避免某种痛苦的刺激来增加某种行为的发生率。
斯金纳强调了所谓的强化计划,即对于不同类型的行为,可以采用不同的强化方式。
斯金纳的实验表明,当给予持续的正强化和间歇的正强化时,间歇正强化会更好地维持行为的发生率。
而对于惩罚,强制或频繁使用惩罚可能会导致产生消极的情绪和反应,所以斯金纳建议使用正强化来代替惩罚。
强化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变量比率和变量间隔强化。
斯金纳发现,如果一个行为得到的正强化是不确定的,那么它就更有可能被固定的强化所替代,这也就是所谓的变量比率强化。
同时,斯金纳还发现,单位时间内变量强化的次数越多,相应的行为的发生率就越大,这就是所谓的变量间隔强化。
总之,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认为行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人类行为的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育、家庭、工作和社交等各个领域中,强化理论可以被用来帮助人们学习和形成积极的行为习惯。
强化理论
教学中的运用
强化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
1.目的: 教学中强化指教育者借助一定的强化物向学生传递对 其特定行为的肯定或否定信息,以达到增强或减弱其行为发生概率 的目的。 2.分类: 根据强化物的存在形式,强化可分为物化形式的强化和 心理形式的强化。物化形式的强化指依赖物质化的形式(奖品、 钱币、表情等)传递信息的强化;心理形式的强化指依赖心理形式 (情感、意志、思想品德等)进行信息传递的强化。
五个原则
4、及时反馈,就是通过某种形式和途径,及时将工作结果告诉下属。 要取得最好的激励效果,就应该在行为发生以后尽快采取适当的强化 方法。一个人在实施了某种行为以后,即使是领导者表示“已注意到 这种行为”这样简单的反馈,也能起到“正强化”的作用,如果领导 者对这种行为不予注意或不及时,这种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减 少以至消失。 5、“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在强化手段的运用上,应以“正 强化”为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奖一定要重于罚”。同时,必要时 也要对坏的行为予以惩罚,做到奖惩结合。
企业文化培训中的应用
强化理论在企业文化培训中的应用
1.组织文化可以从正面激发员工。随着管理研究的深入,人的作用 越来越受到重视。组织文化即是以人为中心,关心人、尊重人、理 解人、重视人,因此文化本身就有激励作用。同时,很多激励手段 都需要通过组织文化得以实现,激励方法必须通过组织文化才能得 到充分的实施 2.组织文化可以从负面约束员工。约束功能也被称为规范功能,组 织文化可以通过刚性约束和柔性约束达到规范人们行为的目的。首 先,规章制度是组织文化的体现。其次,道德规范是组织文化的再 现,它通过影响员工的思想来约束员工行为。道德规范没有强制性, 但却更强烈地影响员工所为,因为如果行为不被组织认同,一方面 因思与行不同而自责,一方面还要承受舆论压力。内心的折磨远甚 于外在的惩罚,因此,组织文化可以通过有形无形的手段约束成员。
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斯金纳(B.F Skinner,1904—1990)美国心理学家。
他率先提出了强化理论。
简言之就是用令入愉快的刺激去强化正当的行为,用令入厌恶的刺激去纠正不正当的行为。
斯金纳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
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
所谓强化,从其最基本的形式来讲,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
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在管理上,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与组织不相容的行为,从而削弱这种行为。
正强化的方法包括奖金、对成绩的认可、表扬、改善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提升、安排担任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
负强化的方法包括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不给予奖励或少给奖励也是一种负强化。
强化物是指“是反应发生概率增加或维持某种反应水平的任何刺激”。
斯金纳区别了两种强化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
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物;当某种刺激在有机体环境中消失时,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负强化物。
除了对正强化物与负强化物作出区分外,斯金纳还区分了强化的两个来源:一级强化物和二级强化物。
一级强化物包括所有在没有任何学习发生的情况下也起强化作用的刺激,如食物和水等满足生理基本需要的东西。
二级强化物包括那些在开始时不起强化作用的刺激如权利、财富等。
•强化理论是以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的,它着眼于行为的结果。
•在形成操作条件反射的过程中,个体的行为是主动的,个体为了获得各种奖励或回避不好的刺激,主动地选择自己的行为。
无论行为的结果是奖还是罚。
•行为结果作为一个刺激物对个体都具有强化作用。
强化理论的名词解释
强化理论的名词解释强化理论(Reinforcement Theory)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主要用于解释和预测个体的行为。
它提出了一种解释行为的框架,即个体在特定环境中,通过接受奖赏或惩罚,去决定是否继续或改变自己的行为。
在强化理论中,强化物(Reinforcement)被定义为在某个行为之后出现的刺激物,以便增加或减少该行为的发生频率。
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形式,正强化是指提供积极的奖赏或愉悦感以增加行为的发生率,而负强化是指提供逃避或避免不愉快刺激以增加行为的发生率。
理解强化理论不仅需要对于强化物的定义,还需要对于强化程序(Reinforcement Schedule)的理解。
强化程序指的是在特定行为和强化物之间的关系方式。
在强化理论中,常见的强化程序有固定比例(Fixed Ratio)、固定间隔(Fixed Interval)、可变比例(Variable Ratio)和可变间隔(Variable Interval)等。
固定比例(FR)是指当个体完成一定数量的特定行为后,会获得奖赏。
例如,每写完10页作业后,获得一块巧克力。
固定间隔(FI)是指在特定的时间间隔内完成某个行为后,获得奖赏。
比如,每隔一个小时看一次手机,就可以获得短暂的娱乐活动。
可变比例(VR)是指每完成一定数量的特定行为后才能获得奖赏,但这个数量是随机的,无法预测。
可变间隔(VI)是指在特定的不确定时间间隔内完成某个行为后,获得奖赏。
举个例子,每隔一段时间,有可能会收到一封意外的祝福邮件。
强化理论的一个关键概念是强化价值(Reinforcement Value),即个体对于某个强化物的重视程度。
强化价值的高低会影响个体对于行为的选择和持续性。
对于个体来说,愈是重要的强化物,愈有可能激励其继续进行某个行为。
而当强化物的价值下降时,个体的行为也可能会相应减少或停止。
强化理论不仅适用于个体行为的解释,还可以用于解释和预测团队或组织的行为。
强化理论
斯金纳提出了程序教学,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将知识学习细分为一系列过程,每下一个过程的复杂程度都比上一 个过程深,每一次学习的知识量都是比较合适的。
在管理中的应用
强化效果图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应用强化理论来指导安全工作,对保障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可起到积极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关键在于如何使强化机制协调运转并产生整体效应,为此,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应用
在教育教学中 的应用
在管理中的应 用
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1.塑造新行为
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所谓塑造,就是通过小步反馈帮助学生达到目标。即通过对趋向于所要 塑造的行为的方向的行为不断地给予强化,直到引出所需要的新行为。但要注意的是:学生必须在他们能力所及的 行为范围内得到强化,同时这些行为又必须向新的行为延伸。
操作性行为的维持
维持就是行为的保持。操作性条件作用形成后,为了永久保持所获得的行为,应当逐渐减少强化的频次,或 者使强化变得不可预测。
比如:一个学生每次解答完数学题,老师都给予表扬。根据维持原则,如果逐渐增加解答题数才给予表扬, 并且以随机的时间间隔给予表扬,那么他就可能在老师没有给予强化或给以很小的强化的情况下,仍能够长时间 解答数学题。
2.行为矫正
斯金纳把他的强化理论成功地运用于对儿童不良行为的矫正工作。认为只要成人注意不论何时何地以何种方 式都不去强化儿童的不良行为,那么,这种不良行为就能得到矫正。
比如:一个孩子总是不好好吃饭,要家长追着喂或总是饭前饭后要零食吃。如果家长在他不吃饭时不管他,饭 前饭后也不给零食吃,每天总是按时进餐,那么,孩子由于受饥饿的驱使,就不得不按时好好地就餐了。
强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提出的一种理论。斯金纳是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他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 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 而修正其行为,这就是强化理论,也叫做行为修正理论。
心理学知识点:强化理论
心理学知识点:强化理论一、基本概念1.强化强化分为两种: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指的是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加其行为出现的频率;负强化指的是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频率。
所以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目的都是增加行为出现的频率。
例如:如果你今天表现好,我就奖你一朵小红花。
(正强化)如果你们今天表现好,我就不布置家庭作业。
(负强化)2.惩罚惩罚指的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为惩罚。
惩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行为出现的频率。
例如:如果你再调皮捣蛋,我就把你打一顿。
3.消退消退指的是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会降低。
消退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
例如:学生上课讲话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力,老师不予理睬,慢慢学生就不讲话了。
二、概念区分负强化VS惩罚负强化强调的是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增加反应出现频率,而惩罚强调的是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反应出现的频率。
前者是增加行为反应,后者是减少行为反应,可以以此进行区分。
三、题目检测1.一名调皮的学生屡次扰乱课堂,教师请他站到教室后面,这里教师运用的强化类型是(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答案】C。
解析:学生扰乱课堂,教师通过呈现厌恶刺激的方式减少其扰乱课堂的行为,属于惩罚。
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2.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驾驶员未系安全带,车辆会持续发出警报声,直到驾驶员系上安全带警报声才会消失,这属于( )。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答案】B。
解析:通过撤销厌恶刺激,也就是警报声消失,来增加驾驶员系安全带的行为,属于负强化。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组织行为学-强化理论
Ⅰ、员工做 了好事却受 到惩罚
Ⅱ、员工做 了坏事,却 没受到惩罚
Ⅲ、无功受禄
Ⅳ、对于好 的行为视而 不见
9 强化理论
Ⅰ.员工做了好事却受到惩罚
如果对于做的好的行为,给予惩罚,好的行为就不再 出现,甚至会变成相反的报复性行为
例:
“比慢现象”(鞭打快牛)
“比少现象”
“比傻现象”
“比差现象”
“袖手旁观”现象
10 强化理论
Ⅱ.员工做了坏事却没受到惩罚
如果对于不好的行为“视而不见”,不好的行为 就会得到奖赏(纵容)
例: • 下班时不关电源 • 背后说别人闲话 • 开会迟到 • 不按规定办事 • “做掉”或联手“做掉”表现好的人
11 强化理论
Ⅲ.无功受禄
如果对于不好的行为,予以奖励,不好的行为 就会重复出现
16 强化理论
3 强化理论
负强化
当某件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有了 改变时,减少或消除施加于其身 的某种不愉快的刺激(批评、惩 罚等),从而使其改变后的行为 再现和增加。
4 强化理论
消退
情况一:对某种行为不予理睬,以表示 对该行为的轻视或否定,使其自然消退 情况二:对原来用正强化建立起来的, 认为是好的行为,由于疏忽或情况改变, 不再给予正强化,使其出现的可能 性下降,最终完全消失
强化行为的四种方式
正强化
惩罚
强化行为
负强化
消退
1 强化理论
四种强化方式
事件出现
希望的事件
不希望的事件
正强化
惩罚
行为更可能发生 行为更不可能发生
事件不出现
消退
负强化
行为更不可能发生 行为更可能发生
2 强化理论
正强化
什么是强化理论
什么是强化理论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 F. Skinner)首先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其所受刺激的函数。
假如这种刺激对他有利,则这种行为就会重复消失;若对他不利,则这种行为就会减弱直至消逝。
依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强化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大类型。
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 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外部因素掌握的,掌握行为的因素称为强化物,人们可以通过掌握强化物来掌握行为,求得行为的改造。
2. 通过强化以改造行为通常有4种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结合使用。
3. 强化的时间支配也会影响职工的行为和绩效。
强化的时间支配大致有两类:连续强化和间断强化。
前者指某一个行为每消失一次就赐予强化;后者指在某一行为消失若干次后才赐予一次强化。
① 正强化:通过奖酬体系对职工的某一行为赐予确定,从而使职工在类似条件下重复这一行为。
② 负强化:预先告知某种行为不符合要求,防止发生令人不开心的事情,使职工按所要求的方式行事。
③ 自然消退:取消正强化,对职工的某些行为不予理睬,当此行为得不到正强化时就会渐渐消逝。
④ 惩处:以某种带有强制性的、威逼性的结果,例如批判、降职等,以表示对某一不符合要求的行为的否定,从而消退这种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
强化理论的应用某公司一位地区经理的业绩相当糟,当销售部经理与他谈这个问题时,他总是强调他所管辖的区域较小、基础不好、购买力低、消费习惯不好等客观因素。
于是销售部经理与他特地沟通,说由于他提到的那些缘由,公司正在考虑将这个地区合并到其他地区。
一听到这个信息,这位地区经理立刻说,虽然有那么多困难,但是他情愿再试一试,盼望公司再给他一点时间。
结果几个月之后,业绩果真获得大幅提升。
斯金纳的四种强化理论
斯金纳的四种强化理论1 累积强化理论累积强化理论是哈耶克的科学家艾尔斯•索斯金纳提出的一种强化理论,它认为动物可以通过联合回馈来加强行为,这是由生物世界的每一个行为结构产生的。
这种行为的增强有可能随着行为发生次数的增加而变强,但这个过程有可能是慢性的或复杂的。
这种理论强调,不管行为是否以正面或负面反馈为形式,在它们发生之前,行为都会被经过明确的累积强化,从而增加其发生的几率。
2 双奖励加强理论双奖励加强理论是艾尔斯·索斯金纳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另一种强化理论,它认为动物的一些行为可以由双重奖励来加强,即可以采用一种复合的信号系统或双重回馈机制来实现。
双奖励的实现是通过释放一种特殊的神经递质,称为双重回报原因,它可以强化两个具有不同功能的神经元,以便增强对某项行为的回应力,从而提高行为出现的概率。
3 Hench体内形成强化理论Hench内生形成强化理论是Hench博士在20世纪60年代期间提出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当生物陷入某种困境时,它往往会在体内由可能的行为中形成出一种行为,从而获得受体回报。
要实现内生的强化,体内的神经及机体系统必须处于不断发展和回应行为变化的高度响应状态。
因此,该理论提出,形成体内强化不受外界表现形式的限制,而可以由多种方式产生并形成,有助于适应环境。
4 惩罚性强化理论惩罚性强化理论是艾尔斯·索斯金纳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另一种强化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一些情况下,当受体表现出不良行为时,给受体施加一些惩罚,比如有时可能是由外界因素,有时可能是自我调节机制,抑制受体的行为,从而改变了受体的行为发展方向,并降低了有害行为的发生几率。
它还指出,即使没有正面回馈,对不良行为的惩罚可能也会强化行为,因此也是有效的强化手段。
艾尔斯·索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为研究和改善社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启示,帮助世界各国研究和解决许多问题,改善社会环境。
简述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简述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强化理论是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所创建的,这种理论被称为人本主义理论。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医生,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
他的心理治疗理论基础是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间的关系。
1、选择性强化就是选择某一种行为,对其进行奖赏或惩罚。
例如:“老师布置给你们20分钟时间复习,你只要在10分钟内做完作业,就可以看半小时电视”。
老师让他的一位学生去买报纸,那位学生说:“我就不买了”,那么老师则会奖励那位学生一张电影票。
2、操作性强化是指通过榜样来引起某种行为的出现,而且还用报酬(金钱)来强化行为。
例如:一个游泳教练,为了使自己学生更好地掌握游泳的动作技能,采取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和鼓励,运用报酬方式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定,并对出色的学生给予奖励,而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则加以惩罚,从而增强他们的信心。
所以强化也有两种类型:选择性强化和操作性强化。
选择性强化与操作性强化比较:选择性强化( S)是一种指导或带有奖励性质的强化手段,它可以选择特定的行为来强化。
操作性强化( R)是指在一个或几个刺激情境之后立即强化所发生的行为。
操作性强化又叫即时强化,即行为一旦发生,立即予以强化,并与下一个强化相联系。
在我们上面提到的案例中,当那位学生说不买时,老师马上就给了他一张电影票,但当这位学生把答案写上后,老师却没有马上给他电影票,直到看完电影后才给了他电影票。
这就属于操作性强化,因为它是在行为已经出现之后立即给予强化。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他主张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组成,认为本我是无意识的,追求快乐,不顾一切,本我包括: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
自我是“现实化”了的本我,它按照社会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来评价事件,按照理想原则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
超我是“道德化”了的本我,旨在调节本我和自我的矛盾,它包括良心、自我理想、自我纪律。
超我是居于统治地位的部分,它促进自我去进行一些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
强化理论的名词解释
强化理论的名词解释强化理论,又被称为激励理论,是一种行为学理论,解释了人们为什么会做出某些行为,以及如何来分析此类行为。
它发源于一些研究者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从心理学和比较心理学研究中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目的是探讨人类和动物在适应环境和响应时可能产生的行为选择。
强化理论认为,每个行为都有一个结果,这个结果被称为激励或强化,而这些激励又可能是正激励或负激励。
正激励能够使行为的概率增加,负激励则可以使行为减少。
此外,还有一种没有强化的行为,这种行为称为“中立”,它们不会被任何强化增加或减少。
据强化理论,个体的行为的发生受三种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行为因素和激励因素。
首先,环境因素是指外界环境中提供的刺激,比如声音、光线和温度等,这些因素会激发个体作出某种行为。
其次,行为因素是指个体具有的某种能力,如年龄、性别和行为史等,它们会影响个体对环境刺激的反应。
最后,激励因素是指可能导致行为发生和变化的因素,它可以是内在的(如饥饿、疲劳和痛苦)或外来的(如奖赏或惩罚)。
此外,强化理论还涉及一个概念“强化曲线”,也称为“化曲”。
简单地说,化曲线是一种行为模型,它表明了行通常随著激励或化增加而增加,而随著激励或化减少而减少。
通过分析强化曲线,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强化的作用,以及行为的发生和改变的原因和方法。
本文介绍了强化理论,包括它的概念、因素、以及化曲模型。
化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教育学以及行为学的研究中,它为大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释行为发生的机制,以及如何改变行为的方法。
此外,化理论还提供了一种新的行为改变策略,如化奖励和惩罚等,可以有效地影响人们的行为。
通过对强化理论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行为是如何产生和改变的,以及如何更有效地改变它们。
因此,强化理论是学习行为改变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它为当今社会的改变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策略。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一、基本信息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赫西、布兰查德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是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说。
所谓强化,从其最基本的形式来讲,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
二、主要内容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生于1904年,他于1931年获得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学位,并于1943年回到哈佛大学任教,直到1975年退休。
1968年曾获得美国全国科学奖章,是第二个获得这种奖章的心理学家。
他在心理学的学术观点上属于极端的行为主义者,其目标在于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而不去推测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和状态。
他提出了一种"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
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
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这就是强化理论,也叫做行为修正理论。
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在管理上,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负强化是指为了使某种行为不断重复,减少或消除施于其身的某种不愉快的刺激。
负强化的方法包括撤销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恢复减少的奖金也是一种负强化。
正强化的方法包括奖金、对成绩的认可、表扬、改善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提升、安排担任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
开始,斯金纳也只将强化理论用于训练动物,如训练军犬和马戏团的动物。
以后,斯金纳又将强化理论进一步发展,并用于人的学习上,发明了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和教学机。
他强调在学习中应遵循小步子和及时反馈的原则,将大问题分成许多小问题,循序渐进;他还将编好的教学程序放在机器里对人进行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强化理论的名词解释
强化理论的名词解释强化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也被称为行为主义的直接衍生物理论。
它基于对人类行为和学习的观察和实验研究,旨在解释个体通过与环境中的刺激和反馈相互作用而学习和形成行为习惯的过程。
强化理论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包括教育、工业组织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领域。
强化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强化”。
强化是指通过一定的刺激或反馈,增加特定行为出现的可能性。
根据强化理论,个体对于与积极反馈或奖赏相关的行为将倾向于重复该行为,而对于与消极反馈或惩罚相关的行为将倾向于避免该行为。
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环境反馈所决定的,而非遗传或自由意志导致的。
强化理论提供了几种不同类型的强化方式。
其中最常见的是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是指为了增加特定行为而给予奖赏或积极刺激,比如表扬或奖励。
负强化是指为了减少某种不愉快或不适应的刺激而给予的激励,比如避免惩罚。
除了正强化和负强化,强化理论还提出了其他形式的强化方式,如间歇强化和连续强化等。
强化理论还有一些相关概念,如变量强化和固定比率强化。
变量强化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给予强化的数量或频率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特定规则或模式变化的。
例如,赌博中的赌场奖金就是一种变量强化。
而固定比率强化则是指在特定数量的行为出现后给予强化的方式。
例如,每创建10个单词后给予奖励。
强化理论对教育和训练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强化理论,教师或教练可以通过给予适当的奖励和积极反馈来增加学生和学员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此外,强化理论还可以应用于治疗和改变不良行为的过程中。
通过对特定行为给予正强化或负强化,可以帮助个体改变他们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状态。
总之,强化理论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它解释了个体通过与环境中的刺激和反馈相互作用来学习和形成行为习惯的过程。
强化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强化,它是指通过特定的刺激或反馈来增加特定行为出现的可能性。
强化理论对教育、训练和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斯金纳强化理论
斯金纳强化理论
1 布雷登·斯金纳强化理论
布雷登·斯金纳强化理论(Reinforcement Theory)是由美国心
理学家布雷登·斯金纳(B. F. Skinner)提出的,是对后现代行为学
运动研究和理解行为的重要力量。
斯金纳以实验动物例如小鼠、鸽子
为实施研究对象,以这些实验来证明它在心理学和行为学领域的根本
原则。
2 强化理论的基本概念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是由它的三个核心概念组成的,这个概念就是
行为的基本原则:强化、衰减和基础行为。
强化是行为得到肯定结果
而增强的过程;而衰减则是行为得到不利结果而衰减的过程。
基础行
为是一种没有被强化和衰减的行为,即没有强化和衰减效应的行为。
3 强化理论的应用
强化理论得到了广泛应用,从心理教育和行为治疗到家庭和社会
变革都有许多经典的强化理论研究,应用该理论来改变行为模式,以
达到改善人类身心健康的目的。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的一个优点是,它能够帮助人们深入理解行为,掌握“如何控制和影响行为”的原理,此外,它还可以让人们更好地
控制自己,以及影响他人的行为,这样就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和文化
的发展,还可以帮助人们更有效地建立和维护社会良好的价值观。
4 结论
布雷登·斯金纳强化理论是一种行为控制理论,它能够帮助人们深入理解行为,掌握“如何控制和影响行为”的原则,它的应用也可以改进人类的身心健康,改善社会的文明,从而连带使社会生活得到改善和进步。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ppt课件
05 强化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 应用
员工激励与绩效管理
员工激励
强化理论可以应用于员工激励,通过正强 化(如奖励、表扬)和负强化(如惩罚、 批评)来激励员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 性和工作表现。
绩效管理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标准,对员工进行 正强化和负强化,以实现优秀的绩效表现 。例如,对高绩效的员工给予奖励,对低 绩效的员工进行辅导和改进。
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
课程设计
在课程设计中,强化理论可以用来指导教 师如何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和难度,以及 如何设计奖励和惩罚来激励学生学习。
VS
教学方法
强化理论还可以指导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 方法。例如,对于那些需要大量实践和互 动的课程,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或小 组讨论等方法,以便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 践机会和社交互动。
04 强化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奖励与惩罚的使用
奖励
奖励是强化理论中一种重要的手段,可以用来塑造和巩固学生的积极行为。奖励可以是物质的,如分数、奖品 等,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如赞扬、鼓励等。
惩罚
虽然惩罚在短期内可能抑制不良行为,但它并不是一个有效的长期解决方法。惩罚应当谨慎使用,因为它可能 会引发学生的反感,进一步削弱他们的学习动力。
培训与发展计划
培训计划
根据员工的需要和公司的目标,制定培训计 划并提供培训资源,通过正强化和负强化来 促进员工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习和发展。
发展计划
通过职业发展规划和晋升机制,强化员工的 表现和成就,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潜力。
工作设计与职业发展
工作设计
运用强化理论,优化工作流程和职责分配,以提高工 作效率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塑造行为与目标设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化理论强化理论也叫行为修正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说。
强化是行为主义文献中最早出现的概念之一。
强化原理后来演化为教育心理学中著名的学习原理——及时强化与反馈。
强化这一概念的提出始于桑代克,到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纳就达到了一定理论的高度,他们都认为强化作用是决定人和动物行为的关键因素。
一、桑代克的强化理论桑代克(1874——1949),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是第一个强化理论者,首创迷箱实验(将饥饿的猫禁闭于迷笼之内,饿猫可以用抓绳或按钮等三种不同的动作逃出笼外获得食物。
饿猫第一次被关进笼时,盲目地乱撞,一段时间后,可能做对了打开笼门的动作,逃出笼外。
桑代克再重新将猫关入笼内,记录每次从实验开始到猫做出打开笼门的正确动作所用的时间。
经过反复实验,桑代克得出猫的学习曲线。
并认为猫是在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饿猫学会了打开笼门的动作)得出了联结这一概念——刺激同反应融合形成一种联结。
这种联结是通过学习过程建立、加强和组织起来的。
1933年,桑代克又提出了“效果扩散”的现象。
(效果扩散是指奖励的效应不仅对受奖的联结起作用,而且对时间上邻近的,刚好发生在这个受奖联结包括受罚联结也起作用。
)进一步说明了强化影响。
桑代克的强化原理对行为心理学很重要。
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斯金纳(1904—1990)是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减弱或消失。
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
所谓强化,从其最基本的形式来讲,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
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在管理上,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与组织不相容的行为,从而削弱这种行为。
正强化的方法包括奖金、认可、表扬、提升机会等。
负强化的方法包括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不给予奖励或少给奖励也是一种负强化。
(一)斯金纳强化理论的强化类型1、按照强化物的性质来分: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积极强化:由于一刺激物在个体作出某种反应后出现从而增强了该行为发生的概率,该刺激物称为积极强化物。
(当作出某一行为后,给予食物、钱或表扬,这种行为就受到积极强化,食物、钱或表扬就是积极强化物。
)消极强化:由于一刺激物在个体作出某种反应后而予以排除从而增强了该行为发生的概率,该刺激物称为消极强化物。
(犯人立功后,给他减刑,犯人的立功行为就会受到消极强化,而服刑年限就是消极强化物。
)无论是消极强化还是积极强化,其结果都是一样,都可以增强该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使该行为得到增强。
两种刺激物在性质上的区别表现在刺激物的出现是增强了还是降低了行为发生的概率。
如果该刺激物的出现增强了行为发生的概率,就称为积极强化物,反之为消极强化物。
(在课堂捣蛋被老师批评被认为是消极结果,但如果学生因为平时不受教师注意,而想通过上课捣蛋来引起教师的注意,那他会为了更多被老师注意而不断捣蛋,这时批评就成了积极强化物。
)2、按人类行为受强化影响的程度: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一级强化:是指满足人和动物生存、繁殖等基本生理需要的强化。
一级强化物是指食物、水、安全、温暖等。
二级强化:是指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强化物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
二级强化物是指金钱、学历、关注、赞同等。
这些二级强化物当初并不具备强化的作用,而是由于它们同食物等一级强化物相匹配才具有了强化的作用。
(金钱是和许多生活必需品的提供联系在一起的;学历也和一级强化物的获得联系在一起:通过考试得到文凭,有利于找工作,可以自己买食物和所需的其他东西)3、按行为和强化的间隔时间来划分:连续式强化(即时强化)和间隔式强化(延缓强化)连续式强化:是指对每一次或每一阶段的正确反应予以强化,就是说当个体作出一次或一段时间的正确反应后,强化物即时到来或撤去。
(每当孩子做家务后,家长马上予以表扬,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养成爱做家务的好习惯。
)但当按照连续式强化建立某种行为并将此行为保持之后,若不再给予强化,这种行为就会逐渐消退。
(家长对孩子做完家务不在予以表扬,孩子做家务的习惯就会逐渐消退。
)间隔式强化:是指行为发生与强化物的出现或撤去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或按比率出现或撤去。
间隔式强化分为时间式和比率式,时间式又分为定时距式强化和变时距式强化,比率式又分为定比率式强化和变比率式强化。
定时距式强化是指每次过一定时间间隔之后给予强化。
变时距式强化是指每次强化的时间间隔不等。
定比率强化是指强化与反应次数之间呈一固定比例。
在这种情况下,强化不是在一定时间间隔,而是在预定的多少次反应之后出现。
这种强化比定时距式强化更有效。
变比率式强化是指强化与反应次数之间的比例是变化的。
这种强化有利于学习者向更高的目标前进,但因为这种变化无规律,易引起学习者不知所从,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二)斯金纳强化理论的应用开始时,斯金纳只将强化理论用于训练动物,如训练军犬和马戏团的动物。
之后,斯金纳又将强化理论进一步发展,应用于人的学习上,发明了程序教学法和教学机。
他强调在学习中应遵循小步子和及时反馈的原则,将大问题分成许多小问题,循序渐进,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在企业管理中应用强化理论应注意一些原则。
1、经过强化的行为趋向于重复发生。
所谓强化因素就是会使某种行为在将来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任何一种“后果”。
例如,当某种行为的后果是受人称赞时,就增加了这种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
2、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
人们的年龄、性别、职业、学历、经历不同,需要就不同,强化方式也应不一样。
如有的人更重视物质奖励,有的人更重视精神奖励,就应区分情况,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
3、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对目标予以明确规定和表述。
对于人的激励,首先要设立一个明确的、鼓舞人心而又切实可行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时,才能进行衡量和采取适当的强化措施。
同时,还要将目标进行分解,分成许多小目标,完成每个小目标都及时给予强化,这样不仅有利于目标的实现,而且通过不断的激励可以增强信心。
如果目标一次定的太高,会使人感到不易达到或者说能够达到的希望很小,这就很难充分调动人们为达到目标而做出努力的积极性。
4、及时反馈。
所谓及时反馈就是通过某种形式和途径,及时将工作结果告诉行动者。
要取得最好的激励效果,就应该在行为发生后尽快采取适当的强化方法。
一个人在实施了某种行为以后,即使是领导者表示“已注意到这种行为”这种简单的反馈,也能起到正强化的作用,如果领导者对这种行为不予注意,这种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减小以致消失。
5、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
在强化手段的运用上,应以正强化为主;同时,必要时也要对坏的行为予以惩罚,做到奖惩结合。
强化理论只讨论外部因素或环境刺激对行为的影响,忽略人的内在因素和主观能动性对环境的反作用,具有机械论的色彩。
但是,强化理论有助于对人们行为的理解和引导。
这并不是对员工进行操纵,而是使员工有一个最好的机会在各种明确规定的方案中进行选择。
因而,强化理论已被广泛的应用于激励和人的行为的改造上。
对强化理论的应用,要考虑强化的模式,并采用一整套的强化体制。
强化模式主要由前因、行为和后果三个部分组成,前因是指在行为产生之前确定一个具有刺激作用的客观目标,并指明哪些行为将得到强化。
行为是指为了达到目标的工作行为。
后果是指当行为达到了目标时,则给予肯定和鼓励;当行为未达到目标时,则不给予肯定和鼓励,甚至给予否定或惩罚,以求控制员工的行为。
为了达到控制和引导员工行为的目的,在强化理论的应用中,管理人员应该做到:第一,应以正强化方式为主。
正强化员工可以培养员工,提高员工的自信心,激发员工的潜力。
第二,采取负强化手段要慎重。
负强化应用得当会促进业绩提升,应用不当则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可能使人由于不愉快的感受而出现悲观、恐惧等心理反应,甚至发生对抗性消极行为。
在运用负强化时,应尊重事实,讲究方法。
将负强化与正强化结合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三,注意强化的时效性。
一般而言,强化应及时,及时强化可提高员工行为的强化反应程度,但须注意及时强化并不意味着随时都要进行强化。
不定期的非预料的间断性强化,往往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管理中要对员工进行奖励,适时性原则是奖励的一个重要原则。
适时奖励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第四,因人制宜,采取不同的强化方式。
由于人的个性特征及其需要层次不同,不同的强化机制和强化物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在运用强化手段时,应采取有效的强化方式。
第五,利用信息反馈增强强化的效果。
信息反馈是强化人的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应用经营目标进行强化时,定期反馈可使员工了解自己的的绩效,有利于激励员工,同时,有利于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修正所为。
强化在儿童行为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对儿童行为的强化控制,是斯金纳重点研究的对象,他认为,强化在儿童行为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强化作用是塑造儿童行为的基础。
儿童偶然做出了某种行为而得到教育者的强化,那这个行为就容易重复出现,强化次数越多,出现的概率就越大,这就导致儿童行为的建立。
其次,强化在儿童行为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行为不强化就会消退。
因此,要巩固儿童的某种良好行为,就必须在某种行为出现后予以强化,否则就会消退。
只重复练习某种行为而不强化是不会巩固和发展一种行为的。
再次,斯金纳强调及时强化,如果强化不及时不利于儿童行为发展,认为教育者要及时强化希望出现在儿童身上的行为,否则,那种行为不会持久。
斯金纳强化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1、塑造新行为:斯金纳认为儿童新行为产生的基本前提是强化,得到强化的操作行为倾向于重复出项,当操作行为得不到强化时,这种行为只能偶然出现或不出现。
他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
在塑造儿童行为时要注意这样一条原则:学生必须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得到强化,同时这些行为又必须向新的行为延伸。
2、行为矫正:对一般性的不良行为,只要成人不去强化儿童的不良行为,那这种不良行为就能得到矫正。
(孩子不好好吃饭,要家长追着喂或总在饭前饭后要零食吃。
如果家长在他不吃饭时不管他,饭前饭后不给零食吃,每天按时就餐,那孩子由于饥饿就不得不按时就餐。
)对于较严重的不良行为的矫正,斯金纳采用了模仿和随机强化法。
模仿疗法分两个阶段,首先,病人先观察别人的行为和行为的结果所带来的强化,这些行为都是病人所希望的。
其次,病人亲自实践这些行为,治疗者给予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