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
家庭离异学生的心理分析及教育
家庭离异学生的心理分析及教育————————————————————————————————作者:————————————————————————————————日期:家庭离异学生的心理分析及教育-教师教育论文家庭离异学生的心理分析及教育文/刘洋由于父母离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打破了他们的心理上和感情上的平衡,因而也容易带来他们行为上的偏差。
离异单亲家庭由于家庭环境的突变,性别角色缺失,社会偏见的压力及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其子女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心理问题分析1.自卑心理。
这种心理产生的体验叫自卑感。
自卑感就是一个人总感到某些方面不如人,或者甚至感到各个方面都不如人。
它是由于对自己评价过低而产生的一种的情绪体验。
如有的同学畏缩胆怯、有的学生孤独寡言等。
2.孤僻性格。
家庭的解体,父母的离异使子女变得非常孤僻,常常把苦恼、不满和怨恨深藏在内心,不愿向别人诉说。
3.敌视他人。
表现为仇视他人,厌恶他人,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和善良可言,往往产生报复和攻击行为。
4.粗暴行为。
由于父母离异前大多数经常伴随吵架等行为,离异后常常心情烦躁,极易使孩子产生冷酷悲凉的心情,导致不良情绪滋长,从而逐渐形成蛮横、粗野和冷酷的性格。
5.偏激想法。
离异单亲家庭孩子的行为固执,不愿别人劝说,对他人缺乏信任,防范心理特别严重,不能正确地、客观地分析形势,自以为是,片面性大,过分敏感。
6.封闭自我。
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欲望掩盖起来,过分自我克制,使交往无法深人。
他们常常会把父母的离异作为参考,评价人和事,从而不轻易相信人,从不表白自己的心愿。
二、解决这一问题的教育对策1.教育者注重心理上的关照,与孩子沟通心灵。
教师在接到班级时要主动深入地调查访问,了解所教学生中离异家庭所占的比例以及这些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在家访中要引导家长主动配合,把单亲学生的心理特征报告给教师,以减轻教师工作的难度。
浅谈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策略1. 引言1.1 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孩子可能会感到缺乏安全感和稳定感,因为父母之间的冲突和分离会给他们带来不确定性和恐惧感;孩子可能会遭受心理创伤,尤其是在父母离异时受到伤害或被忽视的孩子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离异家庭学生可能面临身份认同上的困扰,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理解家庭、父母和自己的关系,从而影响他们的自我认知和人际关系。
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健康成长。
1.2 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离异家庭学生往往面临着诸多心理挑战,比如适应能力不足、自我价值感下降、情绪不稳定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导致长期的心理健康问题。
关注和解决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其学习成绩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离异家庭学生往往面临着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重压力,缺乏安全感和稳定感。
他们可能感到孤独、无助、不被理解,甚至产生自卑和抑郁情绪。
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影响其与同学、老师及家人的关系,甚至影响其未来的发展和生活。
关注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扰,对于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反映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支持体系存在不足和不完善。
家庭作为学生最基本的成长环境,应该为其提供稳定的情感支持和安全的成长环境。
学校和社会也应该为离异家庭学生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共同助力他们克服困难,健康成长。
提高对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重视,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作支持,对于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2. 正文2.1 离异对学生的心理影响离异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困扰。
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
心理压力大
离异家庭小学生面临家庭 破裂、父母关系紧张等压 力,容易产生焦虑、抑郁 等负面情绪。
情感缺失
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离 异家庭小学生可能缺乏父 母的关爱和支持,导致情 感缺失。
学习困难
离异家庭小学生可能因为 家庭问题而分心,导致学 习困难,成绩下降。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父母关系、家 庭教育方式等都会对离异 家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 生影响。
教育对策对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
通过针对性的教育对策,可以有效地改善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研究不足与展望
01
研究样本量较小
由于研究时间和资源的限制, 本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可能 无法完全代表所有离异家庭小 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03
02
拓展研究领域
04
缺乏长期跟踪研究
社会因素
社会舆论、学校环境、同 学关系等也会对离异家庭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 响。
个人因素
个人性格、应对方式、自 我认知等也会对离异家庭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 响。
03
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问题表现 及影响
心理问题表现
焦虑和抑郁
离异家庭的小学生常常感到焦虑和抑郁,因为他们可能担心父母的关系、家庭的经济状 况,或者担心自己被父母抛弃。这种情绪状态可能导致他们在学校中表现出问题,如注意 力不集中、缺乏兴趣等。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4
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对策
家庭层面教育对策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离异家庭的小学生需要更多的关爱和 支持,家长应该尽可能多地陪伴孩子 ,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沟通与理解
父母离异对小学生心理的影响及辅导方法
父母离异对小学生心理的影响及辅导方法一、引言父母离异是当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涉及到家庭的重要变革,对小学生的心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父母离异对小学生的心理影响,并提供相应的辅导方法,以帮助他们适应这一变化。
二、父母离异对小学生心理的影响(1)情感困扰父母离异会给小学生的情感造成困扰,他们可能会感到无助、孤独、悲伤甚至自责。
此外,他们可能会出现对父母的愤怒情绪,难以理解和接受这种变故。
(2)焦虑和不安离异可能使小学生对未来感到焦虑和不安。
他们可能会担心失去父母的爱、关心和照顾,或者对新的家庭环境感到紧张和不适应。
这种不确定性和变化可能对他们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3)学业和社交问题离异对小学生在学业和社交方面可能产生影响。
他们可能会分心、缺乏集中力,或者在学校表现出问题行为。
同时,他们可能面临着来自同学的非议或排斥,这可能会加剧他们的心理负担。
三、辅导方法(1)倾听和理解父母、老师和其他关心小学生的人应该倾听他们的感受并提供支持。
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到被理解和接纳,让他们有机会表达情感,舒缓内心的压力。
(2)积极沟通父母离异后,保持积极的家庭沟通非常重要。
父母需要与小学生建立坦诚和开放的对话渠道,解答他们的疑虑,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这可以帮助缓解焦虑和不安情绪。
(3)建立稳定的生活环境为小学生提供稳定的生活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父母可以共同努力,提供稳定的日常生活,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家庭规矩,以帮助小学生适应新的家庭形式。
(4)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小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建议他们的父母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
专业人士可以提供恰当的辅导和支持,帮助孩子恢复心理健康。
四、结论父母离异对小学生心理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但合适的辅导方法可以帮助他们适应这一变化。
通过倾听和理解,积极沟通,建立稳定的生活环境以及寻求专业支持,可以帮助小学生度过离异带来的困难,恢复心理健康。
父母和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对于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
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精品教育文档
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儿童心理学家李•索尔特认为:“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只有死了亲人才能比父母离婚更痛苦,更损害身心。
”当然,伤害的程度和伤害持续的时间和孩子的个性以及孩子对父母的依赖程度有很大关系。
但是,不管怎样,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受损相对普通家庭严重是毋庸置疑的,他们的一些不良心理特征影响其身心健康,如不及时纠正,必将造成恶性循环,阻碍他们的进步,因此,关注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我们每个人,特别是父母和教师应尽的责任。
一、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据调查,73.5%的离异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的特殊性,心理不够健康,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
1.自卑。
离异家庭的孩子往往觉得自己没有别的孩子幸福,因此,害怕与同学谈起自己的家庭,害怕与同学接触,自卑感很强。
2.敏感。
因为心灵受过创伤,所以离异家庭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敏感,更脆弱,防御心理更强,他们就像小刺猬一样,浑身长满刺儿,别人稍有“冒犯”,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就会使他们不顾一切地用刺狠狠地扎人。
3.抑郁。
很多孩子因父母离异而伤心痛苦,长时间闷闷不乐。
4.憎恨。
有的学生对离异的父母充满憎恨,憎恨父母不顾及他们。
这种憎恨久而久之就会扩展到对学校和社会的不满。
总之,离异给孩子的成长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也为孩子的教育形成了很多障碍,怎样绕开不利因素,在现有家庭模式中找到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良方呢?这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角度来寻求答案。
二、应采取的教育对策1.加强家庭教育(1)“夫妻离异,孩子无罪”。
为了孩子心灵的健康发展,尽量避免“夫妻大战”,既不要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对方,更不要拿孩子撒气。
力求做到和平分手。
(2)为了孩子,双方应通力合作,共同负责。
父母应通过各种渠道多了解孩子在学校、社会上的表现,不但要按排好孩子的生活,关心孩子的学习,更要关注他们的思想品德进步。
要经常和老师主动保持联系,配合学校,共同对孩子进行教育。
离异家庭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策略
离异家庭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策略摘要:小学时期是心理健康形成的关键时期。
影响小学生心理主要因素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自身主观因素。
因此,社会、学校、家庭要形成合力,根据心理影响的成因对离异家庭学生给予必要心理教育,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影响成因;教育策略离异家庭学生的家庭环境容易使他们的心理产生影响。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地方,理应积极承担责任,组织各种教育力量,对离异家庭学生给予心理教育,有效防止产生消极心理和认知障碍,有助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一、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表现1、产生自卑,缺乏自信心理我班的一个离异家庭学生,看到其他同学一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而自己至亲的爸爸妈妈分开了,没法同时拥有爸妈的爱,自己的家不如别人幸福,因此在同学面前产生自卑、缺乏自信。
这些学生平时片言只字,甚至一言不发,上课不举手发言,怕回答错误被同学嘲笑,对待任何事物都没有良好情绪和激情,极少参与集体活动。
2、产生抑郁、不善交际心理我班的一个离异家庭学生,在其他孩子快乐玩游戏时,他一个人默默在发呆。
问他问题,他也是简短回答,脸上很少露出笑容。
这类学生表现为很少跟同学、老师、家长交流,没有知心朋友,把自己与外面的世界隔绝,活在一个人的世界,独来独往,不跟别人分享自己的内心情感,他们会把父母离异这件事情时刻放心上,对别人的帮助拒之门外,不轻易相信别人的友好和善意,不能和家长、老师、同学沟通。
3、产生放纵、形成任性心理有一个学生在父母离异后,跟父亲居住,上学经常迟到,用买早餐的钱买零食,上课玩其他东西,放学后经常在街上闲逛,不做作业。
这种类型学生自从父母离异后,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都以自我为中心,任性放纵,我行我素,自律性差,不能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行为懒散,学习遇到困难就放弃,意志力薄弱,精神涣散,无视管教,无心向学,成绩因此越来越差。
二、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成因1、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对离婚现象存在一定的偏见,周围群众的议论,会对这些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一些离婚夫妻在办理离婚期间大吵大闹,争夺孩子的抚养权,甚至向对方施与暴力等等一系列的事情,让其他人认为离异的家庭不能给予孩子健康的教育,有些家长不让孩子跟离异家庭孩子交往。
浅谈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浅谈离异家庭儿童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雷清菊摘要: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以及新婚姻法对离婚限制的放宽等因素,离婚率急剧上升。
离婚家庭的子女就越来越多。
离婚的同时,对儿童的成长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而这个群体往往不容易被引起关注。
本文就分析离异家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教育对策进行浅谈,希望离异家庭儿童能够得到更多关心,用正确的教育的亲切的关怀弥补儿童的心灵。
关键词:离异家庭;儿童;心理问题;教育对策一、离异家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一)、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出现障碍1、产生强烈的怨恨感、恐惧感、逆反心理等消极情绪离异家庭的儿童由于父母的离异,总是感觉自己的家庭是不完整的,是一种耻辱,所以不愿提及这类问题,更害怕同伴知道后看不起自己,所以对这一问题产生恐惧感。
由于这种恐惧感就会怨恨父母为什么要离异,造成自己现在害怕这类问题,于是开始对父母产生强烈的不满,不想再听父母的话,觉得这一切都是父母造成的,所以产生了很多消极心理。
2、产生孤独心理在父母没有离异后,由于父母离异后家庭的负担变重,原来两个人一起支撑的家需要一个人支撑等很多因素,父母陪儿童的时间相对离异前儿童有父母及家人的关爱要少得多。
这个时候儿童就会觉得没人关心自己,相对于离婚前心理落差很大,就会觉得自己孤立无援,不管做什么都是自己一个人。
由于害怕同伴知道也不愿意和别人交流,尽管心中有无数的话要说也找不到倾诉的人。
儿童认为不管发生什么都要自己承担。
这种孤独心理就伴随离异家庭儿童的成长。
3、情绪不稳定出现渺茫心理由于儿童对父母离婚不理解的长期性,心中的怨恨越来越深。
随时会因为生活中的一句话或者一件小事就会“一触即发”,渐渐养成了暴躁的脾气,经常摔东西,也不愿意和别人交往,亲子冲突加剧。
另一方面,儿童有较强的依赖性。
常常不能自主地安排学习和生,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做什么。
同时,父母离异的纠葛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烙印,世间万物在儿童心灵中都是没有色彩的。
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疏导
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疏导
离异是一个对于家庭各成员都有很大影响的事件,尤其对于孩
子来说,他们可能会面临心理上的困扰和疑惑。
在这种情况下,为
孩子提供心理疏导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家庭现实,减轻心理负担。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离异家庭孩子进行心理疏导的建议:
1. 倾听和理解:孩子需要一个倾诉的渠道,他们对父母的离异
可能会感到困惑、恼怒、难过等各种情绪。
作为父母或监护人,我
们需要倾听他们的感受,理解他们的观点,并尽可能回答他们的问题。
2. 维持稳定和规律:离异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变化,他们可能
会感到不安和焦虑。
为了帮助他们稳定情绪,要尽量维持他们的日
常生活规律,保持稳定的作息时间和饮食惯。
3. 提供安全感:离异会使孩子感到不安全,因此我们需要给予
他们安全感。
这可以通过与他们建立密切的联系,表达爱和关心,
以及提供情感上的支持来实现。
4. 避免冲突和争吵:离异后的父母之间的冲突和争吵会给孩子
带来更多的心理压力和困扰。
作为父母,要尽量与对方保持良好的
沟通,避免争吵和冲突,以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5.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的心理问题超出了我们的应对能力,我们应该积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他们可以根据孩子的情
况提供正确的指导和建议。
最重要的是,离异家庭的孩子需要我们的支持和理解。
我们应
该耐心倾听他们的声音,给予他们关爱和关注,并以积极的行动帮
助他们逐渐适应离异后的家庭生活。
以上是关于离异家庭孩子心理疏导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对您有
所帮助。
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策略
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策略标签:离异家庭;心理问题;因素;社会;引导策略离异家庭学生由于其家庭的特殊环境,较之正常家庭学生心理更加脆弱,更易出现偏差,重视和关心单亲家庭学生,依据客观性心理原则,从他们的实际出发,去分析解决其心理问题,实施恰当的教育措施和积极的引导,促进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一、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1. 恐惧不安。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健康成长需要一个具有保障机制的家庭,儿童在父母双亲的抚爱和教育下,能产生一种安全感,从而有利于童心的自然正常发展。
但是由于父母离异给孩子带来了恐惧和不安。
这种恐惧和不安,使孩子不信任他人,对外界环境感到害怕,处理不好同学间的关系,常陷入痛苦和极度烦恼之中,遇事胆小紧张,很难应付突发事件,不敢迎接挑战,无战胜困难和超越自我的勇气。
2. 抑郁孤独。
家庭的破裂,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孩子在父母离婚后遭受的打击比父母更大,而且孩子比大人更为敏感脆弱,他们无法自我调节心理,不能适应家庭破裂的残酷现实,因而对周围的人和事失去兴趣,对任何东西都提不起精神,对未来悲观失望,整天闷闷不乐,不愿与人接触,对外界常有戒备和厌烦心理,他们把苦恼、不满、怨恨都深藏在内心,不愿向别人诉说,久而久之造成心理上的抑郁,性格上的孤僻。
3. 消极自卑。
因父母的离异孩子感到羞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处处不如他人,特别是看到同龄孩子与父母亲热玩耍时,孩子就会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导致自卑情结,进而在自我评价中随着消极的情绪体验,产生自卑懦弱,害羞忧伤。
随着年龄的增长,消极情绪体验的次数增加,孩子经常沉浸在忧伤、悲伤中,导致孩子交往能力下降,自卑感更强。
4. 怯懦胆小。
意志薄弱的孩子易形成怯懦性格。
由于一直生活的完整家庭突然破碎,孩子无法适应没有父亲或母亲的环境,因此遇事胆小怕事,容易屈从他人,无反抗精神,在困难面前惊慌失措,感情脆弱,经不起挫折和打击。
浅谈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离婚率逐年上升,在离婚中,受权威保护的孩子数量也越来越多。
离异家庭学生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策略。
1.焦虑离婚通常意味着对孩子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
离婚家庭的孩子常常对未来感到不安,不确定性增加,这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焦虑。
2.抑郁由于失去了一个完整的家庭,离异家庭学生常常感到孤单,无望,沮丧和悲伤。
3.行为问题离异家庭的孩子很容易变得不合作,不尊重权威、反社会、负责、消极、故意违反规则,缺乏自信,自我评价低得多,偏离健康的社交关系。
4.家庭冲突家庭冲突是导致离婚的主要原因之一。
离婚后,父母之间的冲突仍然存在,这会对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二、解决策略1.提升家庭和睦尽可能为孩子提供一个温馨、稳定、和睦的家庭环境。
父母应该以孩子为中心,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
2.增强父母的关注离婚后,父母的关注变得更加重要。
父母应该增加对孩子的关注,关注他们的学校生活、情感需求以及日常活动中的变化。
帮助孩子度过痛苦阶段,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3.提高学生的情商情商对于离异家庭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
父母应该积极帮助孩子提高情商,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积极的社交技能,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4.寻求专业帮助离异家庭的孩子往往需要专业心理治疗。
家长可以参加相关研讨会、培训和课程,进一步了解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采取适当的方法治疗孩子的心理问题。
结论离异家庭的学生面临许多心理健康问题,父母应该积极关注他们,提供更多关爱和关注。
在提供稳定家庭、提高情商、解决行为问题、扭转心理问题等方面,父母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同时,专业团队的帮助对于解决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很重要的。
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研究内容和背景离异家庭是指夫妻双方在未达到约定的离婚年限或在未达到离婚协议中规定的离婚条件下,由于感情变质、互不信任、生活压力等原因而选择离婚,形成的一种特殊家庭形态。
离异家庭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离异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而离异家庭中的孩子受到的伤害也越来越大,不良习惯也越来越明显,成为了教师和家长关注的重点。
小学生是家庭教育阶段的关键期,离婚对小学生的影响尤其大,会引起他们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
因此,研究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对于帮助他们正确应对离异问题,减轻其心理负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离异家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探讨如何帮助他们顺利度过离异阶段,促进其健康成长。
意义:1. 为学校和家庭教育工作者提供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
2. 为离异家庭的孩子提供心理疏导和帮助,改善其心理状态。
3. 加深对离异家庭的认识,促进家庭和谐,减少离婚。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
1. 调查法通过编制调查问卷,针对离异家庭小学生展开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探讨其产生原因。
问卷内容包括离异家庭小学生的个人情况、心理状况以及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关系等方面。
2. 访谈法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少数存在情况较为复杂的受访者进行访谈,建立个别深度交谈,了解更为详细的个人情况、心理问题以及发生原因等,为下一步的对策制定提供更为系统和详细的数据支撑。
四、研究计划研究时间:3个月。
研究步骤:第一步:收集相关资料,制定研究方案和调查问卷。
第二步:对离异家庭小学生进行调查,并针对存在问题的少数受访者进行访谈。
第三步: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探讨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其原因。
第四步: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制定适合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心理疏导方案,为学校和家庭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浅谈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策略离异家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一问题在社会上日益凸显,需要及早采取有效的解决策略。
本文将对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简述,并提出相应的治疗建议。
首先,离异家庭学生常常会遭受到情感冲击和生活变故。
当这些状况发生时,学生可能会感到孤独、害怕和绝望等负面情绪,这些情感反过来又会对其学习和身体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
尤其是当父母感情破裂、离婚甚至可能面临重婚时,孩子们可能会感到自责、愤怒和彷徨等不良情绪。
如果长时间不能得到治疗,这些情绪会不断地困扰孩子们的心灵,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交能力。
因此,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帮助离异家庭学生建立起健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其心理韧性,从而有效缓解这些负面情感。
其次,离异家庭学生缺乏安全感和家庭关爱。
离异家庭通常会造成家庭结构和安全感的瓦解,而这种安全感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来说格外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可能大量分散精力去应对自身的生活问题,而注意力则更少地关注到孩子们。
作为孩子们的家庭代表,父母的心理问题可能会以各种形式反映出来,例如忽视家庭成员的情况、恶性抨击或动用家庭财富等。
这一过程长期以来可能会导致孩子在个人成长和竞争中感到更多的孤单和背叛感。
因此,需要制定人性化的服务计划,帮助学生获得家庭关爱、减轻学校压力和日常生活的负担,增进学生的安全感。
最后,对于离异家庭学生而言,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依据心理学理论,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对其心理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这个方面,离异家庭的孩子通常有较少的机会产生紧密的人际关系。
因此,需要通过集体活动、学校相关项目和培训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其团队意识和竞争能力。
综上所述,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不轻易被解决。
为了缓解这一情况,我们应当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建立起良好的人性化服务计划、增强学生的安全感和快乐感,同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以学校为主的社交支持网络等方法,从而有效地缓解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负担。
关于离异家庭学生心理状况及现和教育策略
关于离异家庭学生心理状况及现和教育策略《关于离异家庭学生心理状况及教育策略》在当今社会,离异家庭的数量逐渐增多,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教育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往往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困扰,他们的心理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并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对于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一、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状况1、自卑与孤独离异家庭的孩子可能会因为家庭结构的不完整而感到自卑,觉得自己与其他孩子不同。
他们可能会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产生退缩心理,害怕被嘲笑或歧视,从而导致孤独感的产生。
2、焦虑与恐惧父母的离异往往会给孩子带来不安和恐惧,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
担心失去父母的爱和关注,担心生活的变化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困难和挫折,这些焦虑和恐惧的情绪可能会长期困扰着他们。
3、敏感与多疑离异家庭的学生通常比较敏感,对周围人的言行举止过分在意。
他们可能会过度解读他人的话语和行为,怀疑别人对自己有不好的看法,从而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4、叛逆与攻击性有些离异家庭的孩子可能会通过叛逆和攻击性的行为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痛苦。
他们可能会违反纪律、与老师和家长对抗,甚至对同学有攻击行为,以此来引起他人的关注和寻求心理上的平衡。
5、学习动力不足家庭环境的不稳定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动力。
他们可能会因为心情低落、焦虑等原因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二、离异家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1、家庭环境的突变父母的离异意味着家庭环境的重大改变,孩子需要适应新的生活模式和家庭成员关系。
这种突然的变化可能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心理上难以接受。
2、父母教育方式的不当有些离异后的父母可能会因为自身的情绪问题而对孩子疏于关心和教育,或者在教育方式上过于严厉或溺爱,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解决。
3、社会舆论的压力社会上对离异家庭存在一定的偏见和误解,孩子可能会因为外界的负面评价而产生心理负担,影响其心理健康。
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
社会因素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系统对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社区、亲戚和朋友的关心和支持可 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家庭变故带来的心理压力。
媒体影响
现代媒体对离异家庭的报道和舆论可能对小学生产生影响。不恰当的媒体报道可能导致小 学生的自卑和焦虑心理。
父母共同生活。这种变化可能导致安全感缺失,影响心理健康。
02
父母情绪状态
离异后的父母可能处于消极的情绪状态,如抑郁、焦虑等。这些情绪可
能传递给子女,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03
家庭教育方式
离异家庭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可能面临更多挑战,如工作压力、经济压
力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如过度溺爱或忽视,影响
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状况及教育对策
汇报人: 2024-01-09
目录
• 引言 • 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 影响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健康
的因素 • 教育对策 • 结论
01
引言
研究背景
社会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的变 化,离异家庭的数量逐渐增多, 这给小学生的成长带来了新的挑
战。
心理健康问题
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应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需求,共同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社会层面的教育对策
提供社会支持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提供更多的社 会支持,如设立心理咨询热线、 提供心理辅导服务等,为学生提 供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促进社区融合 社区应加强文化建设,促进社区 居民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为离异 家庭小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 和资源。
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学校应对措施
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学校应对措施摘要:随着我国离婚家庭数量增多,离异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日趋严峻,孩子在不健全家庭中容易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学校应采取相关措施来减少或减轻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离异家庭;心理问题;学生;措施一、不良心理问题行为1、自卑少信任。
自卑是由于自我评价过低引起的自我否定态度,是对自己不信任的表现。
完整家庭的孩子也有自卑心理,但离异家庭的孩子出现自卑的情况更普遍,主要原因可能是在生活中没得到父母双方的呵护,行为缺少重要的支持源,遇到难处时,可提供帮助的资源少,往往不确定是否能解决,不信任自己的能力。
看到其他同伴都有父母的情感支持和各种物质方面的满足,心理容易产生自卑感。
2、敏感、多疑。
在某方面有欠缺的人,心理会更敏感,担心别人说到自己的痛处。
少了父母一方照顾的孩子,从内心深处来讲,孩子非常希望能获得失去的那一份父爱或母爱。
因此,如果谁提到了家庭的话题,讲到父母亲的生活琐事,会造成“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的效果,无意中伤害了他,引发他的负面情绪。
在与同学交往中,通常存有一定的戒心,会怀疑同学行为的真诚性。
3、冷漠、孤僻。
家庭离异后,孩子一般只能得到一方的关爱,有些离异家庭迫于生计需外出谋生,使得单方的关爱都得不到保障。
在缺少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对外界反应更冷漠,生活里缺少阳光和欢笑,也不愿关心周围的人和世界。
同时,与自卑相联系的是内心又有很强的自尊,担心受到同伴的歧视,做事喜欢独来独往,不愿与他人之间进行感情交流。
因为周围朋友不多,很少参加集体活动,跟外界疏远起来,所以心中充满了孤寂、愁苦、和被遗弃的感觉、4、妒忌、逆反。
离异家庭孩子经常看到其他孩子一家三口一起外出,心理非常羡慕完美家庭带来的幸福,也渴望经常有父母亲的共同陪伴。
当希望得不到实现时,心理又会嫉妒其他孩子的快乐、幸福生活。
成长中少了一份情感依赖,稚嫩的心灵没有得到细心的呵护,当老师对其进行教育和指导时,会较强逆反心理,总是向相反的方向理解和处理。
浅谈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策略离异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离异家庭学生常常面临着情感困扰、人际关系问题和自我认同挣扎等困难,这些问题可能会给他们的成长和学习带来负面影响。
对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解决至关重要,只有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孩子们才能健康成长。
接下来,本文将从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解决策略两方面展开展开论述。
1. 情感困扰离异家庭的孩子往往面临着情感困扰,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失落和恐惧。
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被父母抛弃或背叛,对家庭的安全和稳定产生质疑,从而对自己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而且,他们也可能会因为父母的争吵和冲突而感到焦虑和害怕,这些情感困扰可能会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2. 人际关系问题离异家庭的孩子可能在人际关系上遇到困难,他们可能会因为家庭背景而感到自卑和尴尬,对与他人交往产生压力。
他们可能会因为缺乏安全感而难以信任他人,对友谊和爱情产生困惑,从而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
3. 自我认同挣扎离异家庭的孩子在自我认同方面也可能会遇到问题,他们可能会对自己的家庭状况感到困惑和不安,产生自卑感和自我怀疑。
他们可能会在成长过程中面临对父母的选择和行为产生质疑,产生自责和愤怒的情绪,这些情绪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1. 家庭支持和关爱离异家庭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家庭的支持和关爱,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理解,提供一个温暖、稳定和安全的家庭环境。
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关心他们的感受和需求,让他们感到被爱和被需要,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2. 情感宣泄和疏导离异家庭的孩子需要有一个情感宣泄和疏导的渠道,父母或老师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倾听和支持,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并正确地表达和宣泄。
父母也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情感管理能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3. 心理辅导和治疗对于一些情感困扰较为严重的离异家庭孩子,他们可能需要接受心理辅导和治疗。
离异家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
离异家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引言离异家庭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其中学习心理障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离异家庭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的变化、亲子关系的改变以及情感上的压力,容易出现学习困难和心理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离异家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成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成因分析1.家庭环境的变化离异带来了家庭环境的重大变化,包括新的住所、生活方式的改变、亲人的缺失等。
这些变化对孩子的学习产生了不良影响。
他们可能面临着学校交通的问题、适应新生活的压力以及与父母亲间的关系调整等。
2.亲子关系的改变离异后,儿童与父母亲的关系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改变。
孩子们可能更难与离异后的非居住父母建立稳定且亲密的关系。
缺乏亲子互动和亲子支持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3.情感上的压力离异家庭学生常常面临情感上的压力,包括对父母离异的情绪反应、对父母及家庭状况的恐惧等。
这些情绪问题可能导致学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以及自尊心受损等学习心理障碍。
对策建议1.建立稳定的学习环境提供稳定的学习环境对离异家庭学生的学习有重要意义。
学校和家长应协同努力,为孩子提供稳定的学习环境,包括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帮助孩子安排适当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2.强化亲子互动家长在离异后应加强与孩子的亲子互动,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和加强。
这包括定期交流、共同参与家庭活动和学习等,以增强家庭凝聚力,减轻学习心理障碍的出现。
3.提供情感支持为离异家庭学生提供情感支持非常重要。
学校和社会可以建立心理咨询服务,并培训相关人员,为学生提供恰当的情感支持。
这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情感辅导和情感教育等方式实现。
4.培养积极心态帮助离异家庭学生培养积极心态对他们的学习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学校和家长可以通过激励和鼓励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增强学习动力,克服学习心理障碍。
结论离异家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成因复杂多样,但可以通过提供稳定的学习环境、强化亲子互动、提供情感支持和培养积极心态等对策来缓解这一问题。
《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大全五篇]
《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大全五篇]第一篇:《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一)研究背景据中国妇联统计,中国离婚家庭中,有67%的家庭有孩子,这即意味着,大量的孩子因为父母婚姻关系破裂而成为离异家庭子女。
离异家庭子女是父母婚姻关系破裂,从而导致家庭解体后出现的一种与在正常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完整家庭子女不一样的特殊社会现象。
这种现象,随着离婚率的提高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
离异家庭的孩子出现问题的越来越多,主要表现出抑郁、孤僻、自闭等心理特征和不专注学业、打架斗殴、谈情说爱甚至有暴力倾向等行为特点。
离异再婚家庭的孩子可能问题更严重。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在我国,离婚成为一个社会不容忽视的特殊问题,夫妻离婚,不仅会造成彼此心理创伤,而且对孩子身心造成的消极影响也极其严重且十会广泛,不仅会遏制孩子智力、性格、情绪和社会性的良好发展,而且会导致孩子精神异常甚至心理变态。
事实上,学生的心理问题是表面上的,实质上反映的是家庭父母的关系问题。
研究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就是研究父母离异对子女造成的严重的心理伤害以及给孩子带来的诸多心理问题。
并运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把握他们思想上的热点和盲点。
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引导他们注重心理问题的自我矫正。
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通过对各个离异再婚家庭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辅导和研究,从而发现问题。
运用多种手段解决存在的问题,积累辅导此类学生的经验。
二、课题的内涵界定离异家庭学生的界定,所谓“离异家庭”,是指由于丧偶、离异、分居和其他种种原因而造成的只有父亲或母亲和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
离异家庭是指一父或一母与子女共同组成的家庭。
其子女就是离异单亲家庭子女。
父母离异后,使孩子失去了完整的家庭生活,在最需要父母之爱的成长关键时期,不能得到完整的父爱或母爱。
浅谈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离异家庭也越来越多,这种家庭形态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篇小文章将浅谈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策略。
1. 心理健康问题
1.1 孤独感
离异家庭的孩子缺乏一个完整的家庭,父亲或母亲的离开让他们无法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更容易产生孤独感。
1.2 自卑感
离异家庭孩子常常会感觉自己有缺陷,就算是不应该为自己承担的责任,也会感觉自己有错。
1.3 依赖感
离异家庭孩子往往会过度依赖父母的付出,但是父母也会因为离异感到失落,导致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与关爱。
这种依赖感可能会延续到他们的成年时期。
2. 解决策略
2.1 加强自我肯定
孩子需要经常收到来自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正面反馈,这样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2.2 建立良好的社交圈
孩子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交圈以及身边的朋友,这样能够让他们感到有人关心自己,也会让他们增强与人交往的能力。
2.3 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如果孩子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问题,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是很重要的,这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处理情绪问题。
2.4 家长关爱
家长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感到被接纳、被关心。
3. 结语
孩子是离异家庭最需要关爱的人,家庭、学校与社会都需要关注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环境,迎接更好的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朱玉婷(琼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08级小学教育语文方向,海南五指山 572200)摘要:在我国,随着离婚率的逐年上升,给离异家庭的儿童带来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
对儿童心理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这种压力会因儿童不同的自身特点,家庭特点及社会环境特点而不同产生影响,伴随父母离异的过程,离异家庭儿童的心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适应不良,进而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在本文中,将高度关注离异家庭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与之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原因教育对策近年来,在我国,随着离婚率的提高,无论对父母还是子女,离婚无疑都会带来莫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
因此在本文主要探讨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与之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一、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一)出现较严重的性格缺陷,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由于父母离异,,孩子常出现以下心理问题:1、孩子会产生自卑感。
他们会觉得父母离婚很丢人,还有家庭的经济情况又大不如前,感觉自己低人一等,做事畏首畏尾,一蹶不振。
家庭不健全是对儿童情感需要的剥夺。
孩子因为怕被人了解而导致怕与人交往, 远离了集体和小伙伴变得孤独、敏感和怪僻,心理上产生了自卑情绪。
2、孩子会形成孤僻的个性,不能自如地与他人交往,唯恐被他人轻视和排斥。
被孤独的阴影笼罩着的儿童,心中充满孤寂、愁苦与被遗弃的感觉,与外界环境就会越来越疏远。
离异家庭的孩子自我评价较低,消极的自我情绪体验使他们形成扭曲的自我形象,既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也不能正确对待别人,以至于不能接受自己。
当恐惧感超过亲近别人的欲望时,就会压抑自己的欲望,对他人采取冷漠的态度,造成性格孤僻。
3、意志薄弱的孩子易形成怯懦性格。
他们胆小怕事,容易屈从他人,无反抗精神,在困难面前惊惶失措,感情脆弱,经不住挫折和打击等。
夫妻离异后,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对孩子管教严格,使孩子望而生畏,总是担心自己使父亲或母亲失望,时时体验着恐惧的情绪。
此外,同伴的讥笑和轻视,也会使离异家庭子女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表现出抑郁和退缩。
怯懦性格是自小被培养起来的,它来源于恐惧感。
而孩子的恐惧感多来源于成人。
父母的离异、家庭失和,给孩子带来不能摆脱的情感负担,使孩子心理上的积极因素被抑制。
因此,离异家庭的学生多表现为抑郁和退缩。
4、孩子会有攻击心理。
父母的离异导致孩子心理上产生一种压抑的情绪,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便会发泄,将压抑情绪变成了攻击行为,逐步向固执、情绪不稳定、敌对的不良方向发展。
由于攻击行为的出现,造成和同学之间的紧张,人际关系不和谐,孤独、不合群。
自卑和焦虑心理加重,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易冲动而意志薄弱的孩子易形成暴躁的性格。
在不和睦的家庭中,家庭成员间经常争吵、打闹,极易使孩子产生冷酷、悲戚的心情,并由此导致惊慌、恐惧、心绪不良的情绪,长此下去,就会形成粗暴的性格。
特别是离异家庭中那些父母另有新欢后被虐待、遗弃的子女更是如此。
5、嫉妒心理在离异家庭孩子身上显得尤为突出。
他们看到同学被父母疼爱, 看到同学的行为受到赞赏 , 看到同学之间友好的伙伴关系,便产生了嫉炉,用一些不正当的方式对待同伴,其目的在于缩小和消除自己与完整家庭学生之间存在的差距,使自己取得心理平衡。
(二)产生强烈的被遗弃感、怨恨感、恐惧和不安等消极情感。
由于父母离异,给孩子带来了恐惧和不安。
他们一想到缺少温暖的家庭和关系不和谐的父母,便会产生一种悲伤、无奈、紧张、害怕的心理体验,整日生活在一种提心吊胆、痛苦无奈的压抑中。
因为焦虑情绪和产生,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干什么事情都心不在焉,神情恍惚,极不利于其学业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大多数孩子感到父母的分手不管由何原因引起的,都会给自己带来压抑和痛苦的感觉。
男孩子由于对新的家庭关系的适应比女孩子缓慢,因而,感受痛苦水平更高一些。
据河北省的调查,有89.5%的孩子在父母离婚的头6个月都有恐惧感。
从北京地区的调查结果看,在父母离异的头6个月里,也同样有25.55%的离异家庭子女,表现出强烈的恐惧感。
他们更怕被唯一的亲人遗弃。
而强烈的自卑心理和被遗弃感势必会严重影响他们对待父亲和母亲的态度和感情,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怨恨感。
据北京市的调查,在对待双亲的态度上,他们与完整家庭子女有着明显的区别,完整家庭子女90.27%都喜欢(不恨)自己的父母,而离异家庭子女中,喜欢父母的仅占59.84%,有40.16%的孩子都怨恨父母或其中的一方。
(三)出现学习困难,社会发展不良对儿童来说,他们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父母的督促和帮助,自觉性较差,而父母离异后,儿童多半无人管教,这是造成学习困难的外在因素。
已有的调查表明,许多离异家庭子女经常无故旷课、扰乱课堂秩序,作业马马虎虎,抄袭别人,甚至不完成作业,所以,他们中的不少人逐渐成为班级里的差生。
离异家庭子女情绪的变化,必然会给学习带来困难,这是学习困难产生的内在因素。
因此,大部分离异家庭子女在学习成绩上明显不如完整家庭的子女。
(四)离异子女的心灵创伤持续时间较长,难以平息和恢复。
对儿童来说,父母离婚后,他们往往需要很长的一段的时间来适应家庭结构,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活习惯,人际交往,亲子关系等方面的变化。
如果孩子在这一时期得不到父母或他人的有力支持,他们的心理健康就有可能持久而严重的伤害。
据有关资料表明:离异家庭子女中有37%的孩子,在父母离异5年后,心灵上依然创伤未愈;另有29%的孩子正处在勉强对付,努力熬过艰难的时期。
这说明离婚给孩子造成的心灵创伤在短期内是难以恢复和抚平的。
二、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离婚这一事件并不能直接作用于儿童本身,而是通过各种随之而来的认识,感受及社会的相会作用来影响儿童。
一般来说,离异家庭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及个人因素,其中以家庭因素最为重要。
(一)家庭因素离婚之所以会产生一系列消极影响,归根结底是家庭关系发生了变化,尤其是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父母的心理调节水平,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儿童的教育方式等都是造成儿童心理问题的家庭因素。
1、父母的心理调节水平离婚给夫妻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心理伤害,尽管这种损害在离婚前的冲突中已经存在,却不会因为离婚而结束,甚至会因为离婚而产生更多的适应问题。
父母会因为经济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而变得性情急躁,沮丧,从而对孩子失去耐心。
因此,父母能否很好的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是离异家庭儿童能否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离婚时期,正是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时期,而父母往往困扰于自己的感情巨变而无法集中精力照顾子女,从而造成儿童的心理问题。
2、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父母离婚后,孩子如果还能和父母保持密切的联系,对孩子的适应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如果孩子与非监护父母之间有良好的关系,就可以减少对其带来的不利影响。
孩子不仅需要父母双方和他们保持联系,同时也需要父母继续教育和照顾他们。
此外,父母之间的关系孩子也有重要的心理影响。
通常离婚后由父母取得对孩子的监护权,母亲对父亲的态度会对6岁前的男孩及青春期的女孩带来重要的影响。
3、父母成员之间的冲突离婚作为父母激化的表现,难免引起家庭成员之间的言语或行为冲突对孩子来说有害。
有研究指出,儿童对父母离婚后的适应与父母在离婚时的冲突较少有关。
冲突的持续,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男孩。
单亲家庭中,父母一方以孩子作为发泄对象,另一方面是由于家中没有其他人可起到缓冲作用。
4、儿童教养的方式教育方式是影响儿童行为的重要因素。
多数情况下,离婚给家庭结构带来的破坏会对父母的教养方式产生消极的影响。
有些父母会对自己未能给子女一个完整的家而愧疚,会溺爱孩子。
孩子在承受父母离异的打击之后固然需要安慰,但父母的安慰必须通过正确的方式来表达,过分的迁就与溺爱只会形成新的行为问题。
由于离异家庭的父母必须应付各方面的问题,他们只会采取简单的专制教育方式,这不仅会降低孩子的自我评价,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二)学校因素学校是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学校教育条件主要有学校教育条件,生活条件以及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而小学生更加依赖学校的生活,在孩子适应父母离异事实过程,同龄伙伴对离异家庭儿童的接纳程度影响其适应的主要因素。
如果同伴因其家庭破碎而歧视他疏远他,这样造成的伤害很严重,使其父母离异对他们心里的伤害一时难以平复。
离异家庭的儿童更需要在同辈团体中获得支持和帮助。
其次,教师是否给予离异家庭儿童特殊的关怀也是影响其适应的重要因素。
父母离婚后,他们在家庭中获得的关注和辅导就少了,教师的帮助不仅能使孩子从家庭的困扰中摆脱出来,专心学习,同时也能使孩子消除无助感。
(三)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关系等,这些因素对一个人的成长起到了决定的作用,目前社会生活的种种不健康的思想和行为严重的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各种社会媒体的作用越来越大,由于离异家庭的孩子拥有特殊的心理特征,这些因素造成的负面影响更是不可低估的。
一方面,目前的社会环境对离异家庭的儿童还不太宽容,间接地影响者子女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主流文化也容易给他们贴标签,用另类的眼光看待他们。
如各大媒体和他人都把离异家庭的儿童当做是问题儿童等。
(四)个人因素小学生,由于他们还处在成长和发育阶段,大脑的发育尚未成熟,生活的阅历还相当贫乏,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自我调整能力较差,因而更容易受到各种有害刺激的伤害。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突然离婚,以及父母离婚后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对他们教养的不合理,就势必会对他们的情绪和个性的健康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三、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一)改善家庭教育,细心呵护孩子受伤的心灵1、关注孩子,重视孩子,让孩子在爱中成长在父母离异后,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 没有及时给予孩子安全感, 那么离婚就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伤害, 甚至给他们稚嫩的心灵留下难以愈合的伤口。
父母亲要给予孩子温暖的情感支持, 将离婚对孩子的影响降到最低。
家庭气氛对于孩子心理的影响非常大, 常年紧张冲突的家庭氛围已经对孩子的心理及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无论家庭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都要尽量给孩子创造爱的氛围, 让孩子在父母无尽的关爱中长大。
不论孩子与谁生活在一起,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双方都应该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并且应当亲自抚养并教养孩子,让孩子加强与父母之间的亲密感和一体感,采取共同抚养方式,减少孩子对父母的抵触情绪以及严重的被抛弃感。
2、给予孩子信心,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父母离异的阴影可能会影响到孩子,但是换一种角度,这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笔财富,孩子在这些挫折之中可以锻炼自己,而变得更加自强、自立,所以只要父母正确的引导,鼓励孩子多去交往,与不同类型的人们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