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林火基础理论
森林防火基础理论与实例培训材料
丛林防火根底理论与实例培训材料〔2021年〕第一章林火底子常识一、根底常识1、丛林火灾的属性:丛林火灾属于自然灾害。
地球上的丛林远在三亿五千年前就呈现了,而人类发源的时间为距今三百万年。
也就是说远在人类呈现以前就有了丛林,有了丛林就有了丛林火灾,所以,丛林火灾是一种自然灾害。
2、丛林火灾:是林地上掉控的火,它是自由蔓延,超过必然面积,造成必然程度损掉的林火。
3、丛林防火:简单地说,丛林防火就是防止丛林火灾的发生和防止丛林火灾蔓延,即对丛林火灾进行预防和扑救。
4、丛林火险等级:1级—不易燃烧,无火险。
2级—难燃烧,初级火险,由火种引起的火灾燃烧后蔓延很慢。
3级—可燃烧,中级火险,燃烧较快。
4级—易燃烧,高级火险,易引起火灾且蔓延较快。
5级—极易燃烧,特级火险,一旦起火,火势猛,不易扑救。
5、丛林燃烧:丛林燃烧是自然界中燃烧的一种现象,有两种性质:一种是有破坏性的,即丛林火灾;另一种是有益的,即安然营林用火。
6、燃烧三要素: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和温度,称为燃烧三要素,缺一不成。
俗称燃烧三角。
7、火的强度:丛林火灾的火强度,有低强度火、中强度火和高强度火。
用什么尺度来衡量,专家们的看法不尽不异。
通常认为火焰高度为0.5-为低强度火,1.5-3米为中强度火,3-4米为高强度火。
8、丛林火灾种类:分为地表火、树冠火和地下火三类。
〔1〕地表火:地表火也称地面火,沿林地外表蔓延的火。
地表火可以分为急进地表火,这种火蔓延快、燃烧不均匀,破坏不严重;其次是稳进地表火,燃烧速度慢、温度高、破坏严重。
〔2〕树冠火:沿树冠蔓延的火叫树冠火。
上部烧毁树叶,烧焦树枝和树杆;下部烧毁地被物、幼树和下木,烟为暗灰色。
树冠火多发生在针叶林,燃烧快、火势猛、破坏严重,不易扑救。
〔3〕地下火:在林地腐殖质层或泥炭层燃烧的火叫地下火。
在地外表看不见火焰,只有烟。
地下火蔓延迟缓、温度很高、破坏力强、能持续几天、几个月或更长的时间。
9、冲火和坐火:冲火即上山火,坐火即下山火。
06第二章 林火基础理论(3)
(一)蔓延速度(Rate of Spread)
蔓延速度是在单位时间内,火向前移动的距离,单 位是m/min、ft/min、km/hr等。 在实际火场中,根据所在的火场位置可以划分:
火头速度,或顺风火速度 火尾速度,或逆风火速度 火侧(翼)速度,火侧风火速度
实际上,在任何方向上,都有的蔓延速度
hs=0.1483I2/3
式中,hs,m;I,kw/m
I=0.173hs1.5
2014-5-22
23
5.火面强度
单位面积上释放出来的热量,称为火面强度 英制:
HA=60I/R
式中,HA,btu/ft2;I,Btu/ft/s
公制:
HA=681I/R
式中,kJ/m2;kW/m
2014-5-22
16
1.王正非林火蔓延速度
R0 KW K S R cos
I 0l R0 H (W0 Wr )
R---林火蔓延速度(m/min) R0---水平无风时火的初始蔓延速度(m/min) KW---风速更正系数 KS---可燃物配置格局更正系数 θ---地面平均坡度() I0为无风是的火强度() l 为着火点到火头的距离(m) H为可燃物热值() W0为可燃物负荷量 Wr为潜在可燃物负荷量
2.表达方法
(1)火烧前后的蓄积量变化
M 0 M1 PM 100% M0
式中:PM为火烈度(%);M0、M1分别为火烧前的蓄积量 (m3)
林火基础知识
林火基础知识林火是指在森林、林地或草地上发生的火灾。
林火是一种自然灾害,也是一种重要的生态过程。
它可以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人类社会和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
因此,了解林火的基础知识对于预防和控制林火具有重要意义。
1. 林火的起因:林火的起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类。
自然因素包括雷击、自燃、火山喷发等;人为因素包括放火、烟蒂乱扔、焚烧农田等。
在人为因素中,放火是最主要的起因之一。
无论是自然因素还是人为因素,都可能引发林火,因此我们应该加强防火意识,避免火灾的发生。
2. 林火的传播:林火的传播是指火势在森林中蔓延的过程。
林火的传播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气象条件、植被状况、地形地貌等。
气象条件是林火传播的重要因素,包括气温、湿度、风速和风向等。
在干燥、炎热、多风的天气条件下,林火往往更容易蔓延。
植被状况也会影响林火的传播,密集的植被更容易燃烧。
地形地貌也对林火传播起着重要作用,山地和峡谷等地形会加速火势蔓延。
3. 林火的危害:林火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首先,林火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烧毁了植被,破坏了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其次,林火还会释放大量的烟雾和有害气体,污染空气质量,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同时,林火还会造成经济损失,烧毁农田、森林资源和建筑物,给农民和居民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
4. 林火的防控:为了预防和控制林火,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火意识,倡导文明放火,杜绝随意焚烧。
其次,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完善的火灾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火灾。
再次,加强火灾扑救能力,提高森林消防队伍的装备和训练水平,确保能够快速有效地扑灭火灾。
此外,加强森林管理,及时清理林地积极防火带,减少火灾蔓延的可能性。
5. 林火的生态作用:尽管林火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短期的破坏,但在长期演化中,林火也具有一定的生态作用。
林火可以清除枯枝落叶和病虫害,促进植物新陈代谢和更新。
森林防火基本知识
森林防火基本知识森林防火基本知识第一章林火基础理论第一节森林燃烧1、森林燃烧森林燃烧也就是林火,是自然界中燃烧的一种现象。
森林中的可燃物,在一定温度的作用下,快速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发光发热的化学物理反应,称为森林燃烧。
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2、森林燃烧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森林可燃物、氧气和一定温度(即:热源或称火源)。
三者构成燃烧三角。
如果缺了其中任何一项燃烧就会停止。
3、林火可以造成资源的破坏,可以造成动植区系的破坏,可以引起水土流失,污染大气等。
(1)森林火灾:失去人为控制,在森林中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生态、人类生命财产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森林燃烧称为森林火灾。
(2)计划烧除。
计划烧除就是在人为控制下,在指定的时间、地点,为达到预期的森林经营目的有计划的用火。
第二节林火发生的三个条件林火发生必须具备3个条件,即:森林可然物,火险天气和火源。
森林可燃物是林火发生的物质基础。
一般来说,火险天气也就是有利于发生森林火灾的气候条件,如气温高、降水少、相对湿度小、风大、长期干旱等。
火源是发生林火的关键因素,分为自然火源和人为火源两大类。
在通常情况下,发生林火的最低能量来自森林的外界。
可燃物温度升高达到燃点而引起自然的情况是十分少见的。
(1)自然火源。
自然火源有雷击、火山爆发、陨石坠落和可燃物自燃等。
(2)人为火源。
人为火源是林火发生的主要火源。
有生产性火源和非生产性火源。
人为火源引发的林火在世界各国都占有很大比例。
第三节林火行为森林防火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国家关于森林防火的方针、政策、法律;各地有关森林防火的法规。
四是森林防火的先进典型和火灾典型案例。
(3)宣传教育的形式:森林防火宣传教育要做到经常、广泛、深入,群众喜闻乐见,必须采取多种手段、多种形式。
政府发布森林防火命令、指示,领导发表讲话、文章具有权威性;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单位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具有及时性;在交通要道和重点林区建立森林宣传牌、匾、碑等,具有持久性;印制森林防火宣传单、宣传手册,举行森林防火知识竞赛,开展森林防火宣传一条街、宣传周活动,具有群众性;进入森林防火紧要期,悬挂森林火险等级旗和防火警示牌,对一切进山人员宣传,具有针对性。
森林灭火基础理论课件
火源控制
一旦发生火灾,采取 紧急措施,如派出灭 火队伍、动用飞机等 进行灭火,尽量减小 火势的蔓延。
火险预警
预警系统 01
通过监测气象、可燃物湿度等数据,提前 预测火险等级,为采取相应防范措施提供 依据。
信息传递 02
建立快速、准确的信息传递机制,确保预 警信息及时传达到相关人员,做好火险防 范准备。
化学灭火
基本方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使用化学药剂,如干粉、泡沫等, 来扑灭火源。
优势与局限性
化学灭火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 但在使用时需谨慎,避免对环境
造成二次伤害。
02 森林灭火的注意事 项
安全防护措施
火源控制
在森林中严禁吸烟和野外用火, 控制火源是防止火灾发生的关键。
观察火情
定期观察森林火情,及时发现并 采取措施,防止火势蔓延。
森林灭火基础理论课件
汇报人:XXX
01 森 林 灭 火 的 基 本 方 法 02 森 林 灭 火 的 注 意 事 项 03 森 林 灭 火 的 安 全 管 理 04 森 林 灭 火 的 环 境 保 护
目录
01 森林灭火的基本方 法
人工扑打灭 火
01
人工扑打灭火
使用树枝、拍子等简单工 具扑灭火焰,通常用于扑 灭初起小火。
护生态环境。
谢谢
汇报人:XXX
长期影响。
保护森林生态系统
灭火时应采取措施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如减 少对树木的破坏、恢复被火烧毁的区域等,
以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进行灭火
01
预防火种蔓延
充分利用地形、风向等自然条件,在火 势蔓延前设置防火带,有效防止火势扩
林火基础理论、森林消防政策法规(100题)试题及答案
林火基础理论、森林消防政策法规(100题)试题及答案1.某林地面积为10公顷,树冠在林地上的投影面积为7公顷,则该林地郁闭度为() [单选题]A.1.7B、0.7(正确答案)C、7.0D、0.32.地下火主要靠()传递热量进行传播。
[单选题]A.热对流B.热辐射C. 热传导(正确答案)D.地形3.发生在清晨或夜间无风、无坡,高湿条件下的草原火,其火场形状近似于()[单选题]A. 圆形(正确答案)B. 椭圆形C. 长椭圆形D.鸡爪形4.()控制下的天气,天气晴朗,气温升高,可燃物易干燥,易发生森林火灾。
[单选题]A.高压(正确答案)B.低压C.气旋D.大风5.在防火期内,一天中最容易发生森林火灾的时间为() [单选题]A.21:00至7:00B.10:00至14:00(正确答案)C.14:00至18:00D.18:00至21:006.密实度是指森林地被物(未分解层)的真体积与其自然状态下的()之比。
[单选题]A.表面积B.体积(正确答案)C.质量D.含水量7.下列可燃物中不属于地被物的有()。
[单选题]A.枯枝落叶B、地衣苔藓C、乔木(正确答案)D、干枯杂草8.下列可燃物中,属于难燃可燃物的是()。
[单选题]A.地表干枯杂草B.枯立木C.生长季节的绿色植物(正确答案)D.较干燥的腐殖质层9.草原火火头前方可燃物受热燃烧主要是由于()传热方式传热的结果。
[单选题]A.热传导B.热对流C.热辐射(正确答案)D.飞火10.当地势平坦,风向不固定,经常呈30至40度角变化,则火场形状呈()。
[单选题]A.椭圆形B. 长椭圆形C.鸡爪形D.扇形(正确答案)11、由于()而造成的干热风称为焚风。
[单选题]A.地形(正确答案)B.气候C.高温D.大风12.颗粒较大的可燃物,如树根、泥炭等不易燃烧,着火后长期保持热量。
这种可燃物为()。
[单选题]A.易燃可燃物B.难燃可燃物C.燃烧缓慢可燃物(正确答案)D.地表可燃物13.相对湿度()时容易发生火灾。
森林防火知识
森林防火知识森林防火知识森林防火知识(一):一、什么叫森林火灾:凡是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必须危害和损失的森林气候都称为森林火灾。
二、森林火灾的种类:根据森林火灾燃烧部位、性质和危害程度,可将森林火灾分为地表火、树冠火和地下火三大类。
1、地表火:最常见的一种林火,指火从地表面地被物以及近地面根系、幼树、树干下皮层开始燃烧,并沿地表面蔓延的火灾。
2、树冠火:是指地表火遇到强风或遇到针叶幼树群、枯立木或低垂树枝,烧至树冠,并沿树冠顺风扩展。
3、地下火:地下火一般容易发生在干旱季节的针叶林内,火在林内根系、土壤表层有机质及泥炭层燃烧,蔓延速度慢,温度高,持续时间长,破坏力极强,经过地下火的乔木、灌木的根部烧坏,超多树木枯倒。
三、森林防火期野外火源管理“十不准”规定:一、不准在山上烧黄蜂、烧山赶野兽。
二、不准在林区内丢烟头、火尾。
三、不准在山上烧灰积肥。
四、不准在山上烧木炭。
五、不准在山上烧香烛纸钱、放炮竹、放孔明灯。
六、不准在山边林内烧田坎、烧稻草、秸杆。
七、不准在山上玩火或烤火取暖。
八、不准使用火铳枪械狩猎。
九、不准在林区烧烤食物。
十、不准在四级以上高火险天气进入林区内炼山。
四、扑救森林火灾的基本原则:扑救森林火灾的基本原则是“打早、打小、打了”。
打早是指及时扑火;打小是指扑打刚刚发生的为;打了是指扑火的彻底性。
既要扑打明火,又要清理暗火,消灭一切余火。
五、扑火安全十二要素:1、扑救森林火灾不得动员残疾人员、孕妇和儿童直接参与扑火。
2、扑火队员务必理解扑火安全培训。
3、遵守火场纪律,服从统一指挥和高调度,严禁单独行动。
4、时刻持续畅通的通讯联系。
5、扑火人员需配备必要的装备,如头盔、防火服、防火手套、防火靴和扑火工具。
6、密切注意观察火场天气变化,尤其要注意午后扑救森林火灾伤亡事故高发生时段的天气状况。
7、密切注意观察火场可燃物种类及易燃程度,避免进入易燃区。
1-教案-林火原理
1-教案-林火原理第一章林火管理概论一、森林防火的基本概念 1、火灾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对财物和人身造成一定损害的燃烧现象叫火灾。
火灾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很复杂的,它表现出普遍性、随机性和必然性。
火灾具有三大危害,即:毁坏物质财富,残害人们生命,给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而且为对付火灾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公安消防分类:1、火灾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对财物和人身造成一定损害的燃烧现象叫火灾。
火灾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很复杂的,它表现出普遍性、随机性和必然性。
火灾具有三大危害,即:毁坏物质财富,残害人们生命,给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而且为对付火灾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公安消防分类:⑴、按照一次火灾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受灾户数和财物损失金额划分为特大火灾(以下情形之一者:死亡 10 人及以上,重伤 20 人及以上,死亡、重伤 20 人及以1/ 3上,受灾户 50 户及以上,烧毁财物损失 100 万元及以上)、重大火灾(以下情形之一者:死亡 3 人及以上,重伤 10 人及以上,死亡、重伤10 人及以上,受灾户 30 户及以上,烧毁财物损失 30 万元及以上)和一般火灾(不具备前两项情形的燃烧事故),这种分类是表明火灾的严重程度和规模大小,也是国家火灾统计的需要。
⑵、根据物质及其燃烧特性划分为(以下情形之一者:死亡 10 人及以上,重伤 20 人及以上,死亡、重伤 20 人及以上,受灾户 50 户及以上,烧毁财物损失 100 万元及以上)、重大火灾(以下情形之一者:死亡 3 人及以上,重伤 10 人及以上,死亡、重伤10 人及以上,受灾户 30 户及以上,烧毁财物损失 30 万元及以上)和一般火灾(不具备前两项情形的燃烧事故),这种分类是表明火灾的严重程度和规模大小,也是国家火灾统计的需要。
⑵、根据物质及其燃烧特性划分为 A 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B 类火灾(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的火灾,如汽油、植物油、变压器油、各种溶剂、沥青、石蜡等火灾)、类火灾(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的火灾,如汽油、植物油、变压器油、各种溶剂、沥青、石蜡等火灾)、C 类火灾(气体火灾)和类火灾(气体火灾)和D 类火灾(金属火灾,如钾、钠、铝、镁、铝合金等火灾)、E 类、F 类。
06第二章 林火基础理论(3)解析
R---rate of spread in feet per second (ft/s)
火强度的公制公式:
I=0.007HWR
I=HWR/600=0.001667HWR √
式中:I---kw/m H---J/g W---t/ha R----m/min
2020/3/2
21
2.用火焰长(高)度计算火线强度
2020/3/2
16
1.王正非林火蔓延速度
R
R0 KW KS
cos
R0
Il 0
H
(W0
W r
)
R---林火蔓延速度(m/min)
R0---水平无风时火的初始蔓延速度(m/min) KW---风速更正系数 KS---可燃物配置格局更正系数 θ---地面平均坡度()
火在其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可燃物、地形、 天气条件的影响,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火行为特性。 林火的外在表现是极其复杂的,但也有内在的规律 性。
掌握林火行为的规律性,预测林火发生和蔓延的特 征和发展动向,可为森林防火、灭火、用火的决策 提供科学依据。
一、火行为特征
火行为特征是理解和研究火行为的基础。 特点:
王正非以烧死林木的%划分火烈度级别:
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林木死亡率 (%)
0-5
火灾影响程度 无损失,轻微地表火
6-20
1-2年影响生长,一般地表火
21-41
部分树种更替,地表火、树干火
41-80
树种全部更替,树干火、部分树冠火
81-100
毁灭性,狂燃大火
三、火场特性
森林防火基础理论与实例培训材料
森林防火基础理论与实例培训材料森林防火是指为保护森林资源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方法和措施。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森林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财富,它不仅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还可以作为经济资源为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而森林大火是潜在的威胁,它不仅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到环境的质量,还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提高防火意识,学习森林防火基础理论与实例培训材料,做好森林防火。
一、森林防火基础理论1.森林火灾的危害森林火灾的危害十分显著,特别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森林火灾会破坏植被、破坏地质结构,破坏土壤,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沙漠化等。
同时,森林火灾还会影响空气质量和生物多样性。
如果大面积森林遭受火灾,那么产生的烟雾、氮氧化物和微粒会影响人们的健康,烟雾的弥漫、高温严重威胁周边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森林火灾的原因森林火灾有多种原因,包括天灾、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等。
天灾包括雷电、热带气旋、暴雨等极端气候事件,人为原因主要包括放火、烟头火等不良行为,自然原因则包括自然的植被老化和疾病。
3.防火常识防火常识对于防止森林火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森林防火需要注意天气状况,高温低温交替,干旱和大雨后等都是森林火灾的高发期。
其次,需要注意场地安全,禁止点火、烧香、遗弃未熄灭的烟蒂等不良行为。
另外,如果发现森林火灾应当第一时间拨打报警电话,同时用水或灭火器灭火,保持建筑物或极易燃物品区域容易消防通道畅通。
二、实例培训材料1.森林防火应急预案森林防火应急预案是指在森林火灾的紧急情况下,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及时高效地采取应对措施的紧急处置预案。
森林防火应急预案应当在地方政府制定,要根据森林资源的特点,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规定各级政府、公安及其他有关机构的责任和职能。
2.检查和清理火源森林防火中,检查和清理火源是非常关键的步骤。
在森林防火期间,需要禁止任何可能引发森林火灾的行为。
森林防火学理论知识
❖ 2.地衣:它是容易燃烧的物质,在林中又多呈点状分布,为林中的 引火物。
❖ 3.苔藓:由于其吸水性强,一般不易燃烧,但生长在树皮,树枝上 的藓类,燃烧性强,危险性也大。
❖ 4.草本植物:干枯杂草,是森林火灾的策源地: ❖ 5.灌木:有易燃的,有不易燃的,其生长状态和分布均影响火的强
根,大枝桠和倒木等。 ❖ 3.难燃可燃物 ❖ 指正在生长的草本植物,灌木和质木。由于体内含有大量
的水分,不易燃,有时还可减弱火势或使火熄灭。但,遇 到强火时,这些绿色植物也能脱水干燥而燃烧。
(四)按森林可燃物所处位置不同分
❖ 1.地下可燃物 ❖ 指枯枝落叶层以下半分解或分解的腐殖质,泥炭
和树根等。
❖ A、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同属碳水化合物只是分子结构不同,两者占植物 组织的50-70%.
❖ B、木质素是木材中的芳香族降合物, 在活的植物体内木质素约占干重 的90-35%,在腐朽木中木质系含量高达75%,由于木质系在燃 烧时只发出热的白光,而不发生红的火焰,因此对林木蔓延影响不大。
❖ C、抽提物:主要有两种抽提物对燃烧和火行为特征影响很大。一是萜 烯类, 一是树脂萜烯类是异二烯的聚合物,由于萜烯类的燃点很低, 所以在夏季的白天在林中可闻到松树特有的气味。如遇林火,可形成极 易燃烧的挥发性混合物。
度。 ❖ 6.乔木:树种不同,燃烧特点不同。 ❖ 7.森林杂乱物:包括风倒木,枯立木,风折木,采伐剩余物
(三)按森林可燃物的危险程度分
❖ 1.危险可燃物 ❖ 一般情况下,容易着火,燃烧状的可燃物。如地表的干枯
杂草,小枝,落叶,树皮,地衣和苔藓等。 ❖ 2.燃烧缓慢可燃物 ❖ 一般指粗大的重型可燃物。如枯立木,腐殖质,泥炭,树
第一章-林火基础知识-第一节林火发生原因概述备课讲稿
主要是生活性用火,如生火做饭、野炊、上坟 烧纸、点蜡、放鞭炮、吸烟、小孩玩火、故意纵 火以及境外来火等。
(二)我国森林火源的分布 见P17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不同林区引起林火 的火源有很大差异。如在黑龙江,烧荒、 烧防火线、吸烟、机车喷漏4种火源就占总 火源的55%;南方一些省,烧垦、烧荒、 烧田埂、炼山造林等生产性用火占到近 80%;中原一些省份,吸烟、烧荒、烧灰、 烤火做饭等火源占到73%。
此阶段的长短既与火源体的大小有关,也与干 湿有关。
举例:
2、气体燃烧阶段—放热阶段
随着可燃物温度升高,热分解产生大量 的挥发性可燃气体,并与周围空气混合,当 温度上升到燃点,且挥发物浓度达到一定数 值时,便开始燃烧,产生火焰,并放出大量 热量,产生CO2和H2O。这个阶段就是气体 燃烧阶段。
特点:此阶段是放热阶段,产生火焰放热速 度快,放出的热量多,火焰温度高,可达 700--1100℃,是燃烧过程中最剧烈的阶段。
3、木炭燃烧阶段---缓慢放热阶段
是指火焰消失,木炭继续燃烧的阶段。 其本质是:木炭表面碳粒子由表及里进行的 缓慢的氧化反应。
特点:此阶段是放热阶段,火焰消失,放热 较为缓慢,释放出的热量比气体燃烧阶段少。
森林中,有焰燃烧的可燃物数量大(占 85--90%),无焰燃烧的可燃物数量少(占 5--10%)。
四、火源
火源是指能引起可燃物燃烧发光的热源。 如明火焰、炽热体、火花、机械撞击、聚 光作用、化学反应等。森林产生自燃的现 象(如泥炭自燃)十分罕见,森林燃烧一 般都需要外界火源。一般,火源是林火发 生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是火灾能否 发生的关键因素,因此,全世界都将火源 的严格控制作为防止森林火灾发生的重要 措施。
第2章 林火基础理论
三、森林燃烧环的五要素
1.气侯区 2. 森林可燃物类型 3. 火源条件 4. 火环境 5. 火行为
1.气侯区
火 环 境 火 源 条 件
火行为
可燃物类型
1. 气候区
(1)气侯定义 气候是指某地区多年综合的天气状况。 一个地区的气侯状况是指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如 30年或更长的时间尺度),表现出来的冷、暖、 干、湿等气候要素的趋势和特点,既包括一般或 平均情况,又包括极端情况。
气候与天气有密切联系,又有很大区别。 气候是天气的综合,天气是气候的基础。
(2) 气候对森林火灾的影响:
① 决定特定地区的火灾季节长度和周期。
② 气候决定特定地区的可燃物状况(森林、草原等) ③ 气候决定特定地区的森林火灾的严重程度。
一般来说,根据太阳辐射量和海拔高度将世界 气侯分为低纬度气候、中纬度气候、高纬度气 候三个大气候区。
天然火源
天然火源是自然界中能引起森林火灾的自然现 象,如雷击、火山爆发、陨石坠落、滚石火花、 泥炭自燃等。
天然火源中最常见的是雷击火源。雷击引起的森 林火灾称为雷击火。
美国平均每年有1万~1.5万次雷击火,占总火 灾次数的9%。其中落基山脉地区高达64%, 西部山区约占68%。 加拿大的雷击火占全国总森林火灾次数的30%。 俄罗斯的雷击火占全国总森林火灾次数的10%
各区又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分为若干个气候型。 不同的气候区和气候型各有不同的发生森林火 灾的条件和特点。
赤道多雨气候型,一年中降水分布均匀,基本 无森林火灾。 我国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型,冬春常发生森林 火灾。 我国北部温带季风气候型,春季常发生火灾。 安徽:属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气侯型
③ 可燃物的分布(水平和垂直分布) ④ 可燃物密实度
森林防灭火的理论知识
森林防灭火的理论知识(简要)1. 我国森林防火的方针是“预防为主,积极消灭”,森林火灾的扑救必须坚持“打早、打小、打了”的原则。
2.森林火灾机理:森林燃烧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可燃物、助燃物(氧气)和一定温度。
这三者连锁在一起,构成了燃烧三角。
如果破坏了其中任何一边,燃烧三角就会破坏,燃烧就会停止。
开展森林防灭火工作,就针对三要素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和手段,方能达到防火或灭火的目的。
3. 防火期(防火季节)也就是具备了发生森林火灾的火险天气的时期,不具备火险天气的时期就不是防火季节。
一般来说,火险天气就是有利于发生森林火灾的气候条件,如气温高、降雨少、相对湿度低、风大、长期干旱等。
如果降水量多,气候湿润就不容易发生火灾。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森林资源分布状况和森林火灾发生的规律,划定防火区,规定森林防火期,并向社会公布。
(森林防火条例第二十三条)因此,各县(市、区)的防火期可能是不同的。
4.影响森林火灾发生和蔓延的因素:森林可燃物、天气条件、地形条件、林内小气候等。
5. 森林火灾的分类:火灾种类的划分,主要根据火烧部位,火的蔓延速度,树木受害程度来划分,一般可分为地表火、树冠火和地下火三大类。
火灾以地表火为最多,大约占火灾的90%以上,其次为树冠火,最少为地下火。
6. 森林火灾的预防:森林火灾都自有其客观的规律性。
如果掌握了森林火灾及其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特别是森林火灾发生的时间和空间的规律,并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就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森林火灾预测预报,一般可以分为三种,即火险天气预报、林火发生预报和火行为预报。
7. 火源管理:火源可分为天然火源和人为火源两大类。
管理措施包括:建立健全护林防火组织、搞好护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各种有效的防火制度、开展地面巡护、严格控制火源和各种生产生活用火。
8.森林防火技术设施:防火公路、开设防火线、防火隔离带、开设防火沟、生物防火林带、建立防火站、建立林区通讯网、营造抗火林分等。
森林防火基本知识
森林防火基本知识第一章林火基础理论林火基础理论主要阐述林火的性质、林火燃烧现象、林火行为,林火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林火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它是阐述林火预防和扑救的基础。
第一节森林燃烧1、森林燃烧森林燃烧也就是林火,是自然界中燃烧的一种现象。
森林中的可燃物,在一定温度的作用下,快速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发光发热的化学物理反应,称为森林燃烧。
森林燃烧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1)有焰燃烧:在点燃后,能挥发出大量的可燃性气体,产生火焰,也称为明火。
(2)无焰燃烧:在燃烧时,不能挥发出足够的可燃性气体,不产生火焰,也称为暗火。
2、森林燃烧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森林可燃物、氧气和一定温度(即:热源或称火源)。
三者构成燃烧三角。
如果缺了其中任何一项燃烧就会停止。
3、林火的两重性。
林火具有害和有益两重性,火可以造成资源的破坏,可以造成动植区系的破坏,可以引起水土流失,污染大气等。
但火可以维持生物的多样性,可以维持景观的多样性,可以改善某些动植物的生存条件,可以提高土地的肥力,促进植物生长、开花、结果、产脂、更新等等。
我们要限制火对森林有害的一面,利用火对森林有利的一面。
(1)森林火灾,失去人为控制,在森林中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生态环境、人类生命财产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森林燃烧称为森林火灾。
(2)计划烧除。
计划烧除就是在人为控制下,在指定的时间、地点,为达到预期的森林经营目的有计划的用火。
第二节林火发生的三个条件林火发生必须具备3个条件,即:森林可然物,火险天气和火源。
1、森林可燃物森林可燃物是林火发生的物质基础。
2、火险天气在森林可燃物和火源具备的情况下,林火能否发生主要取决于火险天气,一般来说,火险天气也就是有利于发生森林火灾的气候条件,如气温高、降水少、相对湿度小、风大、长期干旱等。
3、火源火源是发生林火的关键因素,分为自然火源和人为火源两大类。
在通常情况下,发生林火的最低能量来自森林的外界。
可燃物温度升高达到燃点而引起自然(如泥炭自然)的情况是十分少见的。
护林防火基础知识
护林防火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森林火灾的危害: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也是林业最可怕的灾害,它会给森林带来最有害、具有毁灭性的后果。
森林火灾不只是烧毁成片的森林,伤害林内的动物,而且还降低森林的更新能力,引起土壤的贫瘠和破坏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甚而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
2. 森林火灾的种类:根据森林火灾燃烧部位、性质和危害程度,可将森林火灾分为地表火、树冠火和地下火三大类。
3. 森林火险预警级别:根据森林火险等级、火行为特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将森林火险预警级别划分为四个等级,由高到低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4. 扑救森林火灾的基本原则:打早是指及时扑火;打小是指扑打刚刚发生的为;打了是指扑火的彻底性。
既要扑打明火,又要清理暗火,消灭一切余火。
5. 森林防火“十不要”:
* 不要携带火种进山。
* 不要在林区吸烟、打火把照明。
* 不要在山上野炊、烧烤食物。
* 不要在林区内上香、烧纸、燃放烟花爆竹。
* 不要炼山、烧荒、烧田埂草、堆烧等。
* 不要让特殊人群和未成年人在林区内玩火。
* 不要在野外烧火取暖。
* 不要乘车时向外扔烟头。
* 不要在林区内狩猎、放火驱兽。
* 不要让老、幼、弱、病、残者参加扑火抢险。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更多护林防火知识,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森林燃烧环与燃烧三角
氧
一 定
气
温
度
火 环 境
火行为
火 源 条 件
可燃物
燃烧三角
可燃物类型
森林燃烧环
可然物类型:森林燃烧不是一种可燃物的燃烧。
火环境:包括火灾季节、气象要素、地形、氧气供应等。
火源条件:包括火源种类、火源频度和火源出现时间
火行为:指着火程度、火蔓延、火强度、火灾种类等。
重要指标
(2) 气候对森林火灾的影响:
① 决定特定地区的火灾季节长度和周期。 ② 气候决定特定地区的可燃物状况(森林、草原等) ③ 气候决定特定地区的森林火灾的严重程度。
➢ 一般来说,根据太阳辐射量和海拔高度将世界 气侯分为低纬度气候、中纬度气候、高纬度气 候三个大气候区。
➢ 各区又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分为若干个气候型。 不同的气候区和气候型各有不同的发生森林火 灾的条件和特点。
3.空中可燃物:距地面1米以上
其易燃性和数量是决定能否发生林冠火的关键
根据易燃程度
① 危险可燃物
干燥快、燃点低、燃烧速度快,是林内的引燃物
② 燃烧缓慢的可燃物
不易引燃,引燃后释放能量大,不易扑灭; 火场难清理,易复燃
③ 难燃可燃物
含水量大,不易燃,有时还可减弱火势或使火熄灭
(3)可燃物的特征
① 可燃物负荷量;
1.气侯区
火 环 境
火行为
火 源 条 件
可燃物类型
1. 气候区
(1)气侯定义 气候是指某地区多年综合的天气状况。
一个地区的气侯状况是指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如 30年或更长的时间尺度),表现出来的冷、暖、 干、湿等气候要素的趋势和特点,既包括一般或 平均情况,又包括极端情况。
气候与天气有密切联系,又有很大区别。 气候是天气的综合,天气是气候的基础。
烧三角形”。
氧
一 定
气
温 度
可燃物
燃 烧 三 角形
燃烧三角形形象地描述了燃烧三要素的重要性,如果缺 少任何一边,燃烧三角形被破坏,燃烧现象就会停止。 (三者缺一不可 )
二、 森林燃烧环
➢ 燃烧三要素(可燃物、氧气和一定温度)只说明了燃烧 的一般现象和燃烧的共性,不能完全解释森林燃烧现象。
➢ 如热带雨林,虽然有大量可燃物、氧和一定的温度条件, 但通常不发生森林火灾。
250℃
明显的热分解反应
310-420℃ 剧烈反应
燃烧热
木材近似地用C6 H9 O4 4 C6 H9 O4+25O2―→18 H2 O+24 CO2+1.1596×103 KJ
5. 燃烧的必要条件
燃烧现象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可燃物、氧气和一定温度 又称燃烧三要素。
6. 燃烧三解形
➢ 燃烧三要素之间相互依赖,互相作用,如果把每个 要素作为三角形的一个边,连在一起就构成了“燃
(1)纤维素
含量最多,约为40-55% 162℃ 有明显的热分解反应 275℃ 放出挥发性可燃气体:CO、H2、CH4 热分解后残留物为焦炭
(2)半纤维素--热稳定性最差
10-25% 120℃左右 150℃左右
热分解 剧烈分解
(3)木质素
16-35% ,针叶树中25-35%
135℃左右 缓慢热分解
➢ 赤道多雨气候型,一年中降水分布均匀,基本 无森林火灾。
➢ 我国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型,冬春常发生森林 火灾。
➢ 我国北部温带季风气候型,春季常发生火灾。
➢ 安徽:属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气侯型
2. 森林可燃物类型
火 环 境
火行为
火 源 条 件
可燃物类型
森林燃烧环
(1) 可燃物的来源
① 森林自身的生理过程; ② 外界自然因素 ③ 人为因素
一、燃烧与燃烧的过程
1. 燃烧的定义
燃烧: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可燃物与氧快速结合的放热发 光的化学反应。
热解反应逸出的可燃性挥发物,与空气接触形成可 燃性混合物。当挥发物的浓度达到燃烧极限时,在 固体可然物的上方可形成明亮的火焰,放出大量能 量。与此同时,在固体木炭表面上发生缓慢的氧化 反应,呈辉光燃烧,缓慢地放出不多的能量,直到 仅留下少量灰分为止。
2. 燃烧的三个阶段 (1)预热阶段
可燃物受外界热源作用开始增温,逸出水汽,直到发 生剧烈分解反应为止。物理反应:分子扩散作用
(2)热分解阶段
可燃物迅速分解成可燃性气体(CO 、H2、 CH4等), –吸热反应
(3)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热分解反应逸出的可燃性挥发物,与空气接触形成可 燃性混合物,当挥发物的浓度达到燃烧极限时,在固 体可燃物上方可形成明亮的火焰,放出大量热量。
➢ 东北林区夏季森林中也有大量可燃物、并具备氧气和一 定的温度条件,但通常也不发生火灾。因为东北林区此 时为雨季,森林植被正处于生长旺季,森林植物体内含 有大量水分,虽然具备燃烧三要素,但不会发生森林火 灾。
➢ 因此,提出用森林燃烧环来说明森林燃烧这一现象。
1. 森林燃烧环定义:
森林燃烧环:是指在同一气侯区内,可燃物 类型、火环境和火源条件相同,火行为基 本相似的可燃复合体。
干枯、死亡并落在地表或存于林 分不同层次的可燃物
(2) 可燃物的种类
根据可燃物的空间位置
1.地下可燃物
2.地表可燃物 (1)树叶
指由松散地被物层到林中1m以下空间范 围内的所有可以燃烧的物质。
(2)苔藓
(3)草本植物
(4)低于1米的灌木、幼树等
(5)林内杂乱物
风倒木、风折木、枯立木 --林内重型可燃物
3. 燃烧的物理过程
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 (1)热传导 --可燃物内部的传热方式
地上可燃物—排列疏松,不是主要的传热方式 地下可燃物 --主要的传热方式
(2)热辐射 地表火--主要的传导方式
(3)热对流 燃烧加热了局部空气,垂直向上运动 --林冠火
燃烧的化学过程 --主要组分纤维素等的热分解反应, 以及由它产生的挥发物的燃烧过程。
单位林地面积上所有可燃物的绝对重量,用Kg/m2或 t/ha表示
② 可燃物大小和形状
可燃物的表面积与体积比 1).细小可燃物吸收水分和散失水分时比大的可燃物快几倍、甚 至几十倍。 2).细小可燃物容易引燃,粗大可燃物则反之。细小可燃物可加 速林火蔓延。 3).可燃物形状不同还决定它们的空气动力学特性。易引起飞火
重 要 条
森件
林
火 环 境
火
主
源
导条Biblioteka 因件素火行为
燃
烧 环
可燃物类型
物质基础
森林燃烧环五要素:气侯区、森林可燃物类型、火源 条件、火环境、火行为。森林燃烧环能够充分说明森 林燃烧现象,同时也可为森林防火提供实践和理论依 据。是林火管理的基本单位。
三、森林燃烧环的五要素
1.气侯区 2. 森林可燃物类型 3. 火源条件 4. 火环境 5. 火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