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心理学-重点复习进程
教育心理学新编复习资料汇编
![教育心理学新编复习资料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2690cb3b65ce050877321373.png)
学习-----好资料教育心理学A复习资料(全册书复习) 教材《教育心理学新编》李小融编著四川教育出版社四川省丹棱县顺龙中学黄光伟整理第一章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教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
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
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总结;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⑤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⑥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重点复习
![心理学重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52c747560b4c2e3f5627633c.png)
心理学重点复习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学科性质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一、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P1 心理过程情感过程:人们对现实事物的态度体验普通心理学心理现象:意志过程:在改造世界时,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心理过程. 称为:知、情、意(标准心理学)分为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态度个性心理: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个体心理学:个人思想、感情、行为 P31. 理论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群体心理学:群体凝聚力、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决策(体系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少年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又称生物心理学、心理生物学、行为神经学)比较心理学实验心理学 P3其它: 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
2. 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法律心理学二、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P61. 自然科学性质:科学研究的目的:四个层面;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2. 社会科学性质:3. 超科学的人文性质:4. 综合交叉的性质: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P9一、一般方法论和研究原则1.一般方法论 P92.心理学研究原则 P10 6个原则:客观性、系统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伦理性、发展性、教育性二、具体研究方法 P10 参与观察自然场所的现场观察1. 观察法――――角色分场所分非参与观察人为场所的情景观察p11 时间分:(长期观察、短期观察)内容分:(全面观察、重点观察)注意3点 P12实验室实验法 4个方面控制 P122.实验法 P12自然实验法 P133 个案研究法个体和群体 P134. 调查法 P14 按目的和任务分:(一般调查、专题调查)按调查内容性质分:(事实特征调查、咨询意见调查)按调查提出问题格式分:(结构式调查与非结构式调查)按资料收集方式分:(当面访谈、邮寄问卷法、电话调查)5. 内省法 P17三、常用研究技术和手段 P17-P181. 实验和研究设计法2. 对数据的统计处理法3. 逻辑思维推理法四、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P18 三条原则: P19第三节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与流派 P20一、心理学发展历史1. 孕育阶段 P202. 确立阶段 P22 1879 德国冯特在莱比锡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近代心理第一人或心理学之父二、心理学流派 P241. 精神动力学派 P24 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 1896 创立心理学第一大势力P253个观点:(潜意识、梦的解释、泛性论)本我――潜意识、意识――自我、超我-道德化2. 行为主义学派P26 20世纪初产生美国 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为行为主义创始人。
新编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新编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f675c6de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92.png)
新编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他以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个人所经历过的事物通过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以表象和词语等形式将个体经验积累和保存在头脑中,在一定条件下重新重复出来的心理过程。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这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认识活动。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且有弥漫性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
动机:由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在动力。
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支配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人格:是指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性格: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而又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能力:是人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选择、填空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
离开大脑,离开社会现实,离开社会实践,人的心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2、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可是人脑本身并不能产生心理,必须要在外界客观事物作用之下才能产生心理。
3、脑是心理的器官,心里是脑的机能。
4、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5、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也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6、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及时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特性。
7、根据知觉对象的特性可将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物体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是反映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8、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
9、绝对感受性是觉察出最小刺激的能力。
10、刚刚能察觉出差异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别量就是差别感觉阈限。
新编心理学教程复习题
![新编心理学教程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df996353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5.png)
新编心理学教程复习题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新编心理学教程涵盖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以及应用。
以下是一些复习题,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的要点。
1. 心理学的定义:请简述心理学的基本定义,并列举其主要研究领域。
2. 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列举心理学的四个主要分支,并简要说明它们各自的研究重点。
3. 心理过程:描述认知、情感和意志三个心理过程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4. 心理发展阶段: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概述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的心理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5. 学习理论:比较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两种学习理论,并举例说明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6. 记忆的类型:区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并解释它们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作用。
7. 认知失调理论:解释认知失调理论的基本概念,并举例说明人们如何通过改变行为或信念来减少认知失调。
8. 情绪理论:列举并简述至少两种情绪理论,例如詹姆斯-兰格理论和沙赫特-辛格理论。
9. 人格理论:描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以及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理论。
10. 心理测量:解释心理测量的定义和重要性,并列举几种常见的心理测量工具。
11. 社会心理学:讨论社会心理学中的几个关键概念,如群体思维、服从权威和社会影响。
12. 心理健康:定义心理健康,并讨论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因素。
13. 心理疾病:列举几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并简述它们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14. 心理治疗:描述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动力学疗法的基本理念及其在治疗中的应用。
15. 道德发展: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解释个体如何从儿童期到成年期发展道德判断能力。
16. 跨文化心理学:讨论文化差异如何影响心理过程和行为,并举例说明跨文化心理学的应用。
17. 心理学研究方法:描述实验法、观察法和调查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其优缺点。
18. 心理学的职业路径:列举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可能从事的职业,并简述每种职业的主要职责。
心理学一轮总复习备考指南
![心理学一轮总复习备考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aec88d96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44.png)
心理学一轮总复习备考指南心理学作为一门涉及人类思维、行为和情感等方面的学科,备考对于理解知识点和应用能力的掌握至关重要。
在心理学一轮总复习备考过程中,我们需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合理的学习计划、高效的学习方法以及科学的复习策略。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心理学一轮总复习备考的指南,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明确学习目标在开始心理学的一轮总复习备考之前,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我们可以通过对考试大纲的认真阅读和分析,了解每个知识点的权重和考查要求,确定自己的学习重点和重点内容。
同时,我们还可以参考过往的考试真题和模拟试题,了解考题的命制方式和出题思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识点。
二、制定合理学习计划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制定一份合理的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应包括复习内容的安排、复习时间的分配以及复习进度的控制等方面。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学习能力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将心理学的各个知识点合理分配到每天的学习计划中,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得到充分的学习和理解。
三、选择高效的学习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心理学的学习内容比较抽象,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学习方法相结合来提高学习效果。
如阅读教材进行理论学习,参加课堂讨论和学术研讨会增强交流和思考能力,进行实践操作和实验以加深对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理解。
四、科学的复习策略在心理学的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科学的复习策略来加强记忆和理解。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彩色笔和高亮笔对教材进行标记和批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其次,我们可以进行知识点的概念整理和归纳总结,以图表、思维导图和笔记等形式进行复习。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制作学习卡片、参加在线测验和进行小组讨论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五、合理安排休息和调节心理学的学习过程可能会比较紧张和繁重,因此我们要合理安排自己的休息和调节,以保持身心健康和良好的学习状态。
新编心理学重点
![新编心理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24bba24cc850ad02de804125.png)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第一节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分过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映过程。
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过程。
意志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
认识过程是意志、情感过程的基础。
情感、意志过程又能巩固和深化人的认识过程。
个性心理包括三个方面: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识。
①(方向)个性倾向性(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需要(是基础)、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最高层次)②(表现)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③(调控)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是个性心理的调控结构,体现着一个人的成熟度,决定着人的个性心理的发展水平。
心理学的任务:1.研究心理和脑的关系2.研究心理现象和客观现实的关系3.揭示认识过程的基本规律4.研究个性心理的特点和形成规律5.探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关系6.探讨心理与实践活动的关系心理学的理论意义:1.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的论据2.有助于克服和批判各种唯心主义思想3.有助于邻近学科的发展心理学的实践意义:1.心理学对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提高生产劳动效率有重要意义2.有助于做好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3.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医疗效果4.对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第二节心理科学的发展亚里士多德《灵魂论》二元论哲学家笛卡尔哲学心理思想的创始人德国赫尔巴特《作为科学的心理学》第一次庄严宣布心理学是科学1878培因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份心理学杂志《心理》“思辨心理学”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实验的手段来研究心理现象,这被公认为是心理科学独立的标志。
清代王清任1830《医林改错》脑髓说心理学的分支:1.研究人的心里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分支2.研究不同主体心理活动的分支3.研究不同社会实践领域中人的心理规律的分支4.研究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的分支第三节心理学的方法论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一定要遵循)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一)观察法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通过对被试的外部表现及发生条件有目的地观察来了解其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的方法。
大一新编心理学知识点笔记
![大一新编心理学知识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52ba5ad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f8.png)
大一新编心理学知识点笔记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作为大一新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点是非常有益的。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简洁而重要的心理学知识点笔记。
一、认知心理学知识点1. 感知:感知是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并处理外部刺激。
感知过程包括感观觉、注意力和知觉。
2. 认知:认知是指人类如何接收、处理、储存并使用信息。
认知心理学探索人类思维、记忆、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过程。
3. 记忆:记忆是指人类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记忆分为感性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等。
4. 学习:学习是一种通过经验或训练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学习方式包括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等。
5. 语言:语言是人类交流和表达思想的工具。
语言发展受到社会文化因素和个体认知能力的影响。
二、社会心理学知识点1. 社会认知:社会认知研究人们如何理解和解释社会世界。
其中包括情绪、态度、自我和自尊等概念。
2. 遵从与顺从:遵从是指人们服从权威或他人的要求,顺从则是指人们随群体行为。
米尔格拉姆实验是研究这方面现象的经典实验。
3.利他主义与合作:利他主义是指个体为了帮助他人而采取行动的倾向,而合作是指个体与他人一起完成共同目标。
4. 团体行为:团体行为研究人们在群体中的行为。
集体智慧、群体决策和社会规范是团体行为的重要概念。
5. 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出于同情、爱心和关怀而采取行动,如捐赠、志愿者活动等。
三、发展心理学知识点1. 儿童发展:儿童发展研究人类从婴儿期到青春期各个阶段的身体、认知和社会变化。
例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 青少年发展:青少年发展研究人类从儿童期到成年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变化。
它涉及身份探索、自我认同和叛逆行为等问题。
3. 成人发展:成人发展研究人类在成年期的身心变化。
成人发展包括事业发展、婚姻关系和生育决策等方面。
4. 老年发展:老年发展研究人类晚年的身体、认知和心理变化。
老年发展关注健康老化和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重点复习方案
![心理学重点复习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2eb730b4daa58da0114a28.png)
心理学重点复习第一章. 什么是人的心理?什么是心理学?(一)1.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2.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二)1. 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2. 心理学的主要任务:(1)描绘与测量;(2)解释与理解;(3)预测;(4)控制3.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之间的科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特点,可以叫做中间科学或者边缘科学。
二. 心理学独立成为一门学科的标志1862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在《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一书中首次提出“实验心理学”一词,用于区别以前的思辨心理学,并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的母体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三.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描述性研究方法1. 观察法:研究者通过人的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并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1) 轶事观察(内容详细描述,不概括和提炼)(2) ABC分析(内容概括和归纳)(3) 事件取样法和频率记录;(先对目标现象下定义,划分可能存在的各种类别)(4) 时间取样(实现精确定义的一组特殊行为或对象)2. 访谈法: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
了解其内在心理活动的内容、特点和过程。
3. 个案法:对特定的典型案例进行全面、深入、详尽的考察和研究,并据此对个案所属总体的普遍意义作出恰当估计的方法。
(二)相关研究方法1. 问卷法:通过严格设计的书面调查表收集心理学变量数据的一种研究方法。
2. 测验法:通过心理测验来收集变量数据的一种方法。
(三)因果研究方法——实验法:通过操纵或控制一些研究变量,探讨一个或几个反应变量随着被操纵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以探求心理现象的原因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主动性、可重复性、精确性第二章一. 什么是感觉和知觉?(一)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教育心理学新编知识要点复习范文
![教育心理学新编知识要点复习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8554ddc453610661fd9f46f.png)
《教育心理学新编》知识要点复习名词解释教育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
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
教学:从心理学的角度,教学是企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
课: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它包括三个要素:教师、学生及师生相互作用。
正式的学生群体:即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正式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
学习目标也称行为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
发展:是随着生理年龄的推移,作为经验和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个体的整个体系内产生的技能构造上的变化过程,是一种向着更高级的适应发展的不可逆过程。
准备律: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学习基于主体的心理准备.练习律: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包括应用律和失用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情境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或减弱受练习因素的影响,经过练习的联结则会加强,此即应用律;未经练习的联结则会减弱甚至消失,此为失用律。
效果律: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情境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或减弱受反应之后效果的支配。
若反应之后得到了满足或受到奖赏,则该反应与情境之间的联结便加强;若反应之后得到了烦恼或受到惩罚,则该反应与情境之间的联结便减弱.学习: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经典条件作用:巴甫洛夫于19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对狗的消化过程进行研究中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由此开始了著名的条件反射实验研究.发展:指的是人类个体从诞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身心变化,即发展包括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类属学习,又称下位学习,即把新知识归入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部分,从而使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发生从属关系.分派生类属和相关类属学习;派生性归属学习,即新知识是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的一个特例,或者是已有命题的一个例证,此时可通过派生性同化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认知结构中相应的上位观念中去。
教育心理学新编--李小融_复习点.docx
![教育心理学新编--李小融_复习点.docx](https://img.taocdn.com/s3/m/976b2edf0b1c59eef9c7b406.png)
每章节重点需要记忆的第一章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什么学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即研究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的科学。
要注意四个要点:( 1)是一门科学的学科,它要遵循科学的全部规律,具备科学学科应当具备的要求;(2)并不研究所有的学与教问题,主要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 3)研究的学与教,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与教及其伴随这一过程的有关能力的发展,但也涉及学生的品德、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的学习;( 4)学校教育心理学以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为核心,其序列是学与教而不是教与学。
2、你认为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2)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育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1903 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使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 1913 年《教育心理学大纲》扩展为“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和“个别差异及原因”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布鲁纳《教育过程》;加涅《学习的条件》。
4、简述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1)学与教问题成为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2)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深入学与教过程的研究之中,比较重视研究较为复杂的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方法越来越先进;( 3)重视研究课堂教学的心理学问题,强调理论的实际应用,重视学习的个别指导(因材施教)问题;(4)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5)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学校教育、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增加。
5、简述学校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 1)观察法: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表现,从而对它进行了解;(2)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3)教育经验总结法:专业教育研究者与教师对实践中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 4)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5)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内进行的,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
心理学各科重点及复习方法分析
![心理学各科重点及复习方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754c9bdfd0a79563c1e7298.png)
心理学统考重点及复习方法分析1.普通心理学1.1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分析:(1)普通心理学的重要性毋庸多言,所以其中的基本概念、事实和理论很多都要识记,复习到很熟悉的程度才行。
对于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大纲体现在第一章“主要的心理学理论”中,要求是了解,比理解和掌握的要求低,但是因为是基本功的内容,所以也会考查,跨系考生需要强化一下。
(2)运用的选择题考查形式是给出现象或问题,用心理学理论解释,或者反过来,给出理论,问可以解释哪些现象。
如果以简答题或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就要展开来具体分析了,一定要结合理论。
1.2重点难点普通心理学的重点和次重点章节有:次重点:一、心理学概述;四、感觉;五、知觉。
重点:三、意识和注意;六、记忆(难点);七、思维;八、言语;九、情绪和情感(难点);十、动机、需要和意志;十一、能力;十二、人格。
记忆的难度主要体现在大量的实验上,这部分内容可以结合实验心理学看,情绪和情感主要是理论部分难度较大,对每种理论的提出者,主要观点都要掌握。
社心:经典实验、现象、理论以及相关的心理学家需重点关注。
做到能够识记和辨别。
【总共12章,个人觉得最重点的章节是人格,思维,记忆,次重点为注意,动机,情绪,能力,知觉,最后为语言,感觉, 心理学总论和生理机制。
】1.3复习方法首先,普通心理学是整个心理学的基础,复习时一定要以课本为主,扎实地看。
不能为了方便,简单地看一本详解类的书。
其次,现在复习过一遍或两遍后,普通心理学,或者可以说整个心理学的架构可以搭起来了。
整体可以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与意志和能力与人格三大块,每块包括哪些章节,每一章的内容又有什么,都应该一目了然,清清楚楚。
最后,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熟记的工作了。
涉及应用的知识点最好能自己举例。
2.发展心理学2.1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心理学三年级复习提纲
![心理学三年级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0006e7f4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e4.png)
心理学三年级复习提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行为和情感的科学。
作为一名心理学三年级的学生,复习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任务。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本文将提供一个心理学三年级复习提纲,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
一、认知心理学1.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3. 认知心理学中的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理论4. 认知心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作用二、社会心理学1. 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社会认知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理论3. 社会认知在人际关系、群体行为和社会问题中的应用4. 社会心理学实验设计和研究方法三、发展心理学1.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3. 发展心理学中的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期的发展特点和主要理论4. 发展心理学在教育、家庭和社会中的应用四、人格心理学1. 人格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3. 人格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和评估方法4. 人格心理学在职业选择、心理咨询和治疗中的应用五、临床心理学1. 临床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临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3. 临床心理学中的心理障碍的分类和诊断标准4. 临床心理学在心理治疗和康复中的应用六、认知神经科学1. 认知神经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3. 认知神经科学中的大脑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理论4. 认知神经科学在认知障碍、神经疾病和脑机接口中的应用七、应用心理学1. 应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应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3. 应用心理学在教育、组织和健康领域的应用4. 应用心理学在社会问题解决和政策制定中的作用以上是心理学三年级复习提纲的主要内容。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提纲来整理自己的复习资料,并结合课本、讲义和相关论文进行深入学习。
学校心理学重点复习进程
![学校心理学重点复习进程](https://img.taocdn.com/s3/m/6c8655ac28ea81c758f57879.png)
学校心理学名词解释:学校心理学(美国心理学会,2000)学校心理学是一种综合性的专业活动,也是一门为学校教育提供服务的职业心理学,它为学生、家长、教育者以及学校教育过程提供心理学知识和实践指导,为学生在学校、家庭和其他系统中的发展过程提供心理评价、干预、预防、增进健康、计划的设计和评估服务,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学校心理学家(国际学校心理学会,1996)学校心理学家一词指的是受过心理学和教育专业训练,在学校、家庭以及其他可能发生影响的环境下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心理学服务的专业人员。
学校心理辅导(吴增强,2012)学校心理辅导,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行为科学乃至临床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小组辅导、个别辅导、心理辅导课程以及家庭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节,从而充分开发自我潜能,促进其心理健康与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心理评估:应用多种方法所获得的信息,对个体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
学校心理评估:运用各种观察、访谈、心理测量等手段,围绕解决某一问题而对学生心理等进行的综合评价过程。
心理评估主要指对学生某方面心理状况的评估,也指教师心理、学校管理者心理等方面的评估。
简答:·学校心理学的性质是什么?1.学校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应用分支(职业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结果。
2.学校心理学为学校教育提供直接的间接的全面的服务。
3.学校心理学的基础理论是: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学校教育的理论和心理健康辅导与心理咨询的理论。
学校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学校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基础理论领域学科(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等)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学科(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都有密切的联系。
·学校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异同点?解释:学校心理学是一种综合性的专业活动,也是一门为学校教育提供服务的职业心理学,它为学生、家长、教育者以及学校教育过程提供心理学知识和实践指导,为学生在学校、家庭和其他系统中的发展过程提供心理评价、干预、预防、增进健康、计划的设计和评估服务,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现代心理学名词解释复习进程
![现代心理学名词解释复习进程](https://img.taocdn.com/s3/m/63fdc443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d1.png)
现代心理学名词解释复习进程引言现代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和词汇。
为了提高对这些名词的理解和记忆,进行复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有效的现代心理学名词解释复进程,帮助你更好地掌握这些重要概念。
复进程第一步:名词整理首先,你需要整理所需复的现代心理学名词列表。
可以从课堂笔记、教材和其他可靠资源中获取这些名词。
将这些名词以清晰的方式整理在一份文档中,可以按字母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主题分类。
确保每个名词都与相应的解释一起列出。
第二步:名词解释一旦你整理好名词列表,接下来就是编写每个名词的解释。
对于每个名词,你可以从教材、参考书籍、学术文章和在线资源中查找相关信息。
确保解释简明扼要、准确清晰。
使用自己理解和表达的方式来解释这些名词,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第三步:理解和应用单纯记忆名词解释是不够的,你还需要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并能够应用于具体情境。
在阅读名词解释的同时,思考这些概念如何适用于不同的心理学领域和现实生活中的情境。
尝试形成自己的例子,以巩固对这些名词的理解。
第四步:总结和比较在复过程中,经常进行总结和比较是非常有用的。
比较不同名词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将帮助你更好地区分和记忆它们。
总结所学的名词和概念,可以写下关键要点或制作记忆卡片。
这样,你可以进行周期性的回顾,加深记忆和理解。
第五步:实践和测试最后一步是将所学的名词和概念应用于实践和测试中。
尝试解答相关的练题和问题,将自己的理解应用于具体的情况分析。
参加模拟考试,测试自己对这些名词的掌握程度。
实践和测试将帮助你检验自己的知识并找出需要重点复的领域。
结论通过这种现代心理学名词解释复习进程,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重要概念。
切记,复习是一个逐步过程,要坚持并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希望这份指南能够帮助你有效地完成心理学名词复习,取得更好的成绩。
祝你好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育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3.心理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映过程。
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过程。
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4.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①(方向)个性倾向性(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需要(是基础)、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最高层次)、个性(表现)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第二章:科学的心理观1.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出发点的科学心理观认为,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心理的实质也是科学的心理观。
2.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它提供了心理产生的可能性,但如果没有(客观现实)的作用,心理活动就无法产生。
3.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的基本单位。
4.反射就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规律性的反应。
5.实现反射活动的全部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
6.反射分作两种:无条件反射(狗看见食物流口水)和条件反射(狗听到主人脚步声流口水后天活动中)最早研究的是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刺激→反应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反应→刺激(P21)7.条件反射其实是一种信号活动,信号活动是大脑两半球的最根本的活动。
大脑皮层的活动有两种信号:第一信号系统是指由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具体刺激物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
“望梅止渴”是第一信号系统活动的结果;“谈梅生津“是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的结果。
8.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心理对客观现实具有依存性;人的心理反映具有主观性;人的心理反映具有能动性。
第三章:感觉、知觉与教学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的反映。
3.感觉规律实际上就是感受性感受性是有机体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即各种分析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4.感受性的变化规律:(1)感受适应(2)感觉对比(3)不同感受间的相互作用(4)不同感受之间的补偿作用(5)实践活动的锻炼与感觉能力的发展5.知觉的特征:(1)知觉的相对性又称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6.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第四章:记忆与教学1.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的反映。
也就是说,记忆是人脑对曾经感知过、思考过、体验过或行动过的事物的反映。
2.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从“记”到“忆”的过程。
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3.记忆的种类:内容:形象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情感记忆、运动记忆是否需要意志和努力:无意记忆、有意记忆是否与特殊时空有关:情节记忆、语词记忆保持时间长短: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4.记忆的品质:敏捷性、持久性、正确性、准备。
5.头脑里产生的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叫做记忆表象,又称表象。
6.记忆表象的特征:形象性;概括性。
7.识记是记忆过程的首要环节,是保持、再认和回忆的前提。
8.识记的种类(P56)有无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无意识记、有意识记记忆材料的特点和是否以理解为基础:机械识记。
意义识记9.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1)目的和任务(最重要)(2)材料的性质、数量(3)识记的方法1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随后趋于平稳。
(P60)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表明应进行及时复习。
11.遗忘产生的原因(P61)消退说、干扰说(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压抑说12.根据遗忘规律有效地组织复习(P67)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适当安排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第五章:思维、想象与教学1.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和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2.思维的两大特征:概括性;间接性。
三岁前的思维是动作思维。
3.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4.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问题情境;动机强度;思维定势;提示;情绪状态;个性特征。
5.想象是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读《红楼梦》后你会在脑中勾画出许多人物的形象,这属于想象。
6.想象的种类: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7.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挖掘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加强学生的联想训练;提高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欣赏文学和艺术的兴趣。
第六章:注意与教学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是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
2.注意的特点:注意是心理活动的指向性;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集中性;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3.注意的种类根据注意的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一、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地、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客观刺激物的特点、人的主观状态。
用霓虹灯做广告是利用了人的无意注意。
二、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指预先有自觉的目的,必要时需要经过意志努力,主动对一定事物发生的注意。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对活动目的任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解;间接兴趣;合理地组织活动;排除内外干扰。
三、有意后注意也称继有意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自然而然而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力的注意。
4.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第七章:情绪、情感与教育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2.情绪和情感的机体变化(P113)机体内部变化:血液循环系统:血压、心率、血管容积,女性比男性现象更明显呼吸系统:惊惧时,人的呼吸会一时中断。
狂喜或悲痛时,会发生呼吸痉挛。
消化系统皮肤电系统内外分泌腺机体外部变化: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3.情绪和情感的基本功能:信号功能;感染功能;调节功能。
4.情绪和情感的种类(P115——P118)情绪的种类:心境:一种持久的、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
忧者见之折则忧,喜者见之则喜。
见花流泪,对月感怀。
迁怒现象由心境所致激情:一种爆发式、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热情:一种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厚的情绪状态。
应激: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情感的种类:道德感:由人的道德需要和道德观点是否得到满足或实现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美感:由人的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第八章:意志与教育1.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目的心理过程。
意志是意识的能动性与积极性的集中体现。
2.意志行动特征:(题:分析自己的意志特征P128)自觉的目的性(是意志行动的主要特征)与克服困难相联系(意志行动是具有目的性行动)以随意动作为基础受意识支配的运动称为随意运动。
3.意志行动过程的基本阶段:准备阶段;执行阶段。
4.意志行动中的冲突类型(P133)接近—接近型冲突、回避—回避型冲突、接近—回避型冲突、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5.意志品质(p134)自觉性:指一个人能明确行动的目的,充分认识到行动目的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并有效地支配自己行动使之符合该目的的意志品质。
相反:盲从和独断果断性: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善于明辨是非,及时合理而坚决地作出决定和执行决定的品质。
相反: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自制力:指一个人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意志品质。
相反:任性和怯懦。
坚持性:指一个人在行动中以充沛的精力和坚韧的毅力,不断克服困难以完成意志行动的意志品质。
相反:顽固执拗和动摇性。
善于抓住机遇,快速合理决策,并实现目标的意志品质是果断性。
第九章:个性心理与教育(一)1.个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稳定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2.个性的基本特征:社会性、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
3.需要层次理论(P145)目前影响较大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他认为最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接着是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处在最高层次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安全—爱—尊重—自我实现第十章:个性心理与教育(二)1.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2.能力的分类:(1)按能力的倾向性,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2)按能力的创造性,可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3)按能力的功能分类,可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3.能力的个别差异(P171):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
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类型差异、特殊能力的差异。
量的差异表现在:能力发展水平差异、不同能力发展速度的差异、、能力表现早晚差异第十一章:个性心理与教育(三)1.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2.气质的特征:天赋性和稳定性;掩蔽性和可塑性。
3.气质的类型特征(P180)气质体液说: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表:(P180)4.正确认识气质: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气质类型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社会价值和取得成就的高低;气质不决定一个人品德的优劣。
第十二章:个性心理与教育(四)1.性格是指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2.性格的特点:性格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他的行为方式中;性格是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个性特征,但同时又具有可塑性;性格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是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
3.人的性格结构归纳为: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
第十三章:学习心理1.(P215)按学习方式: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机械学习、有意识学习。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意义的发现学习、机械的接受学习、机械的发现学习(P215)学习结果分类(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刺激—反应学习理论)(P216)桑代克的试误—联结说:准备率、练习率、效果率巴普洛夫的条件反射论:消退说、泛化现象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论:正强化又叫积极强化。
负强化又叫消极强化。
正强化指刺激增加,行为反应的概率也增加。
(奖励)负强化是指通过减少某种刺激而使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