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汇羡余现象初探
汉语双音词羡余现象分析
收稿日期:2007-01-30作者简介:潘先军(1965-),男,湖南人,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博士生;大连外国语学院汉学院,副教授。
2007年9月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Sep,2007第39卷 第5期Journal of I nnerMongolia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39 No .5汉语双音词羡余现象分析潘先军(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200234)摘 要:羡余是语言的本质特征,汉语在词汇、句法、篇章等各个层面大量存在羡余现象。
通过对汉语词汇中的最基本元素———双音词的羡余现象进行考察分析,可以将羡余成分的界限作出大致的划分,排除几种貌似羡余的情形。
双音词两个词素的羡余性可以分为单向羡余与双向羡余。
羡余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语言各机制综合作用的产物。
关键词:羡余;双音词;语言机制;词汇化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18(2007)06-0112-04 语言的羡余现象,是指语言的表达形式多于表达内容,通俗地说就是在表达意思时,语言的某些部分是“废话”。
在现代汉语研究中,赵元任先生在他的《中国话文法》中最早提出“羡余”这一术语的。
[1]现代有学者在重新审视这一语言现象时也借鉴了信息论理论,将信息论中的同名概念(redundancy )引入了语言研究。
也有人用“多余”或“剩余”的概念来称之。
我们认为,羡余虽是语言成分多于要表达的意思,但从形式、语法上说,并不一定是“多余”或“剩余”。
羡余作为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也是语言的内部机制之一,在各语言中都大量存在,汉语亦是如此,汉字、词汇、句法、篇章、语用等各个层面大量存在羡余现象。
对现代汉语的羡余现象及与之相关问题的研究,近年逐渐增多。
本文拟对现代汉语羡余现象链的基础环节,即词汇中的最基本元素———双音节词的羡余现象进行考察分析。
现代汉语状中结构羡余现象的认知解释
“ 法院” 对手” “ 在语义上是羡余成分。其特点 : 状 语 是 中心语 动 词 行 动 的 必然 相关 者 和 伴 随 者 , 中
心 语 动词 的语 义 特 征 中必然 包 含 状 语 中 的涉 事 。 这 类 中心语 动 词 与 其所 密切 相 关 的涉 事 同现 时 , 这 些表 示 涉事 义 的状语 就成 为羡 余成 分 。
人 们 要表 达相 关 的客 观 现实 内容 时 , 以事 件 为 基 本单 位 。在一 个 事 件 中 , 含 一 个 中枢 角 色 以及 包
一
“ 为患者治病” 向上级请示” 向 目 射击 ” “ “ 标 都是 含有 羡余 现象 的状 中结 构 , 治 病 ” 对 患 者 “ 是 进行医治 , 含有动作 的对象“ 患者” “ ; 请示 ” 即为 向上级请求指 示 , 含有动作 的对 象 “ 级” “ 上 ; 射 击 ” 用 枪 炮 等 火 器 向 目标 发 射 弹 头 , 有 动 作 是 含 的对象“ 标” 这里的“ 目 ; 患者 ” 上级” 目标 ” “ “ 在 语义上就是羡余成 分。其特点 : 状语是 中心语动
基本 规 律 。
在状中结构羡余现象 中, 参与角色只有对象状语 、 依 据状 语 、 涉事 状语 和属 事状 语 四种表 现形 式 。 1 对象 状语 +中心语 . () 1 李唐的《 村医图》 描绘 一乡村医生在 田 , 边 为患 者 治病 , 护 及 围观 者 紧 张 的神 态跃 然纸 救
对 于识别 一个 语 言结 构体 的基 本语 义信 息 而言存 在 不必 出现 的语 义信 息 的一种 现象 。作 为语 言 的 共性 , 余现 象 在 各种 语 言 的各 个 时 期 或 多 或 少 羡 都存 在 着 , 是 语 言 中典 型 的形 式 与 意 义 不 一致 它
现代汉语虚词赋元功能羡余研究
无 所 谓对其 后 面未 出现 的 N P 的赋元作 用 , 但仍对 其前 面 的 N P 具 有一定 的赋元 作用
( 1 )a. 那 只老母鸡早 已被 吃 了
例如 :
b . 桌子 高头有一 瓣西瓜 , 三仔 , 你把 吃得
( 转 引 自胡德 明 2 0 , 江 淮官话 清水 方言 ) 0 6 但 有 时这种 赋元功 能却 是不可 或缺 的 ,
是 明确 的
2.1.4 助词与句位 助词 ! 把 ∀#! 给 ∀ 在受事主语句中的赋元功能经常是羡余的 例如: (5 )a.格 些 旧衣 裳你把 拿走 ( 转 引 自胡德 明 2006 ) a二 些旧衣 裳你 拿走 格
b .寝 室我给 打扫 了一 下 b .寝 室我打扫 了一 下 例 (5 a #b 中 N P 的题 元义 与例 (5 a # 中对应 的 N P 的题 元义 是一 致 的 ) ) b
2 .1.5 介词 与句 位
介 词 !被 ∀在受事 主语 句 中的赋元 功能 经常是 羡余 的 a 二 果我吃 完 了 苹
例如:
(6 a.苹 果被我 吃 完 了 )
b.歌 本 儿被 别人借 走 了
b : 歌本 儿别人 借 走 了
例 (6 )a # %中 N P 的题 元义 与例 (6 )a # 中对应 的 N P 的题 元义 是一致 的 b b
60
1 .2 关 于汉语 虚词 的赋元 功能 具有 赋元 功能 的虚词 主要指 前置 介词 # 一些 意义虚 化 了的方位 词 # 别助词 个 前置介 词 的赋元 功能相 对 比较复 杂 不 同 的介 词有 各 自典 型 的题元标 记功 能 学者 对一 些常 用介 词 比较 典 型的题元 标记 功能作 过研 究 ,本 文不再 赘述
浅议词汇羡余及其应用
浅议词汇羡余及其应用作者:齐菲李淑扬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32期摘要: 汉语词汇中大量存在形式比意义多的语言现象,从语法角度上说,这就是多余。
但这种现象的语用问题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
本文通过分析大量典型词语,以及词语在句子中的运用,简要总结了一些区分羡余词汇和赘余词汇的方法,并对羡余的使用效果作出了分析。
关键词: 现代汉语羡余赘余属性一、什么是羡余每逢节假日,“本店正在搞活动,欢迎广大新老客户前来光顾”的标语随处可见。
其中“前来光顾”一词中的“顾”有到来、访问的意思,与“前来”似有重复,但去掉又似为不妥。
既然它被那么广泛使用,就说明它的存在至少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这属于什么语言现象呢?早在20世纪初期,赵元任先生就曾在《中国语文法》中提出,信息传递中有意添加的多余成分叫做羡余现象。
随后,吕叔湘、朱德熙两位先生在《中国修辞讲话》中提出:有些话虽然用严格的逻辑眼光去分析有点说不过去,但大家都那么说,站在语法的立场,就不能不承认它们是正确的。
同时称这种现象为“羡余”。
美国语用学家格赖斯也把超出语言交际中最少需要量的剩余的语言符号称为羡余信息。
可见开篇那句“前来光顾”不为错误。
因为羡余现象和赘余语病在表现形式上有若干相同之处,这就给计算机信息处理、语言规范和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羡余又可分为语音羡余、词汇羡余和语法羡余。
本文从词语羡余出发,探究羡余现象的若干属性,并希望对词汇教学有所增益。
二、如何区分羡余和赘余首先,羡余现象不是一种语法错误,它是语言学范畴的概念,是指语言形式超过表达内容的那部分无意思的话语。
早在多年前,就有人对“悬殊很大”、“唯一一个”、“凯旋归来”等说法进行批判,认为“悬殊”即相差很大,可删去“很大”;“唯一”和“一个”互相重复;“凯旋”就带有胜利归来之意,再加“归来”纯属蛇足。
但这些批判并不能把它们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抹杀去,相反它们仍然被人们广泛使用,并逐渐“合法化”。
浅析“不”“没(有)”羡余否定现象
186文学·艺术《名家名作》·杂谈吴 云一、引言现代汉语中,“不”和“没(有)”常表否定含义,二者在语用上区别明显。
“不”一般表示对动作或状态性质的否定,常用于动词和形容词之前,“没(有)”一般表示对动作或事物的否定,常用于动词和名词之前。
此外,“不”和“没(有)”还存在大量表非否定意义的现象。
这种现象较为复杂,学界对此看法不一。
著名学者有吕叔湘、石毓智、江蓝生等,这里采取石毓智(2001)“羡余否定”的说法。
本文将主要分析“不”“没(有)”与动词和数量词搭配时的羡余否定现象。
二、“不”“没(有)”与动词(或动词词组)1.“不”(1)你不就是小明嘛。
你就是小明。
(2)你不都知道嘛。
你都知道。
(3)这不不算数嘛。
这不算数。
(4)你不就是小明吗? 你就是小明。
(5)你不都知道吗? 你都知道。
(6)这不不算数吗? 这不算数。
汉语中“不”与动词组合的羡余否定多为“不+(副词)+动词+语气助词”结构,如例(1)—(6)。
为什么在此结构中“不”不表示否定意义呢?徐晶凝(2000)指出,汉语语气表达方式主要有语调、语气助词和句法格式等。
其中,语调是语气在语音上的表达,一般只表现在口语中。
而语气助词是词汇上的表达,句法格式是语法上的表达,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均可表现,所以“不”与动词组合出现羡余否定情况主要与语气助词、句法格式等在书面语中表示出来的语气表达方式有关。
在该结构中,语气助词有“嘛”和“吗”两种,表示两种不同的语气。
要搞清楚句尾语气词对该结构意义的影响,首先要搞清楚语气助词“嘛”和“吗”的区别。
杜建鑫(2011)指出,“嘛”和“吗”是同音同源的两个语气词,但两者有根本的区别,有各自的使用范围。
“嘛”可以表事情本该如此或理由显而易见,用在分句句末或陈述句句末,“吗”可以表质问、责备语气,用于反问句。
马建忠《马氏文通》第一次将语气词从虚词中独立出来,称其为“助字”。
后又将语气词分为“传信”和“传疑”两类,“传信”是指说话人传达的内容是确信的,“传疑”是指说话人传达的内容是不确信的、有疑问的。
现代汉语词汇羡余现象初探
义有所剩余的情形”的羡余 定义的基础上 , 探 讨 了一种 定义更为严格 的现代汉语词汇羡余现 象,并对其结构类型 和形成原 因进行 了 探讨 ,分析 了 词 汇羡余的六种类型 ,总结 了 词汇 羡余产生的原 因。
关键词:羡余 羡余成分 赘余
一
、
பைடு நூலகம்
引言
来 有 以下 几 方 面 原 因 :语 言 系 统 的 原 因 , 包 括 形 成 韵 律 和
国鹄 ( 2 0 1 1 )从古代诗词格律 角度着手探讨 诗歌用词 中的 本 文从现代汉语词 汇羡余着手 ,着重 从定义、结构类 羡余现象 ;娄可树 ( 2 0 1 0 )结合 “ 羡余 ”二 字本义 ,从起 型 、 出现 的原 因 等 角度 进 行 阐释 。 源 角 度 发掘 出 “ 羡 余 ” 是 我 国古 代 赋 税 史 上 一个 特 有 的 名 本 文研 究 的对 象 是现 代汉 语 的词 汇 羡余 ,以 《 现代
词 ,意 指 地 方 官 员 以赋 税 盈 余 的名 义 向朝 廷 进 贡 的 财 物 。
汉 语词典 》 ( 第5 版 )和 《 成 语大词 典》 ( 商务 印书馆 ,
对 于 现 代 汉 语 中 的羡 余 研 究 , 总体 分 析 大 都 是 从 整 个 羡 余 2 0 0 7 )为语料 ,不在这两部词 典范围 内的内容均不作 为本 现 象 、 多 音 词 羡 余 现 象 、 双 音 词 羡 余 现 象 、积 极 羡 余 、 消 文 的研 究对 象 ,如 前人 在研 究现 代 汉语 词汇 羡 余 时 曾用
构都 存在 超 出准 确表 达 意义 的要 求 而显 得不 经济 的 “多 的术语 。最早 由赵 元任 先 生在 《 中 国文法 》 中提 出 。他
汉语词汇中的羡余现象
汉语词汇中的羡余现象作者:刘育涛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02期摘要:羡余是语言应用中一种常见现象,在结构形式上与省简成相反相配。
现代汉语羡余现象大致可以分为广义羡余与狭义羡余两种,广义羡余可以理解为重复表意,狭义羡余可以理解为一种语言形式而不表意。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汇;羡余现象[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2--01现代汉语羡余现象是指汉语中某些词汇成分或者句法成分只有语言形式而没有语义内容或者重复表达意义的现象,这种成分被称为羡余成分。
简而言之,就是语义内容和语言形式的不对称现象,也就是说语言形式大于语义内容、语言形式没有语义内容或者是几个语言形式表达的是同一个语义内容。
现代汉语的羡余现象大量存在于词汇、句法、篇章、语用结构等各个方面。
其大致可以分为广义羡余现象与狭义羡余现象。
广义的羡余现象主要是指同一个语义内容可以对应多个语言形式,其表现形式简单的可以理解为语言成分的重复表意。
与此相对,狭义的羡余现象主要是指那些既没有概念意义,也不具备具体的语法意义,其实也就是某些词汇成分或者句法成分在语义结构中没有任何具体的意义。
狭义羡余其语言成分的语义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由于枯竭或者丧失,只有语言形式而没有语义内容,其本质是语言形式上一种强制羡余成分,隐蔽性比较强,很难被发现。
双音节词中的羡余现象一、双音单纯词不存在羡余成分。
所谓单纯词就是由一个语素组成的词语,但其语音结构却不是单一的。
其中有单音节的,也有双音节的,双音节的单个的音节都不表示意义,只有两个音节组合起来才能表示意义。
其记录的音节往往读音相似或者字形相近,比如鸳鸯、蝙蝠。
由于双音单纯词具有的不可分离性也就决定了双音语素没有羡余成分,其所出现的羡余现象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合成词。
二、由两个并列实义语素构成的双音节词,整个词义的外延等于两个并列语素的外延之和,去掉一个语素后的词义外延不等于整个词义的外延,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存在羡余现象。
现代汉语中羡余现象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中羡余现象研究综述本文对现代汉语羡余现象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对羡余现象的分类、语义分析、成因、作用等问题的研究现状作了总结,认为以往的研究较重视平面描写,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这一现象的语用、认知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有待于更进一步研究。
标签:羡余现象语义成因作用羡余是一切自然语言所共有的本质特征,是语言学术语,它是从现代信息论中引进的。
“羡余”也称“剩余信息”“多余信息”“冗余信息”,指语言包含的信息量超出实际的需要。
语言学上把这种性质叫羡余性,把这种现象称为羡余现象。
语言的羡余现象,从本质上说,反映的是语形与语义的不相配合,是指语言结构的形式超过意义表达的需要,即语形相对语义有所剩余的情形。
例如,“亲眼目睹”(《现代汉语词典》对“亲眼”的解释是“用自己的眼睛(看)”,对“目睹”的解释是“亲眼看到”,所谓“亲眼目睹”实际上是“亲眼亲眼看到”。
)再如,“她轻轻向后一退”中“退”本身含有向后的意义,前面再加上“向后”修饰,意义上就显得多余。
这些现象在现代汉语中表现颇为突出,以往的研究取得了相当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以往研究做一综述,以方便人们深入探讨。
一、现代汉语中羡余现象的分类羡余现象的分类也可称作羡余现象的表现形式,对这个问题,学者们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表现说徐盛桓(1984)认为语言冗余性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复现和蕴涵两种,其中复现又可分为一个语言单位,即同义单位、近义单位与共指单位的重复出现;蕴涵是一个表达单位所负载的信息,实际上包含了另一个表达单位所负载的信息。
张炼强(1990)把羡余信息分为语言体系中固定存在着的羡余成分和言语活动中临时出现的两种。
前者如“独一无二”中“独一”与“无二”,后者如“没来北京以前”中的“没”。
刘世荣(2006)认为羡余有语言系统中业已存在,人们却未必觉察或认为如此的强制性羡余。
如“身体健康”中的“身”和“体”必须同时出现。
(二)语境说徐盛桓(1984)从羡余信息分析角度,把羡余信息分为单句体内的羡余信息和超句体内的羡余信息,分别对应非语境情况下的羡余和语境情况下的羡余。
现代汉语羡余现象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羡余现象研究综述发布时间:2023-01-29T05:47:37.306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9月16期作者:张绮悦[导读] 语言的羡余性是指语言的意义和语言的形式不对称的一种现象,张绮悦云南大学文学院(20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摘要:语言的羡余性是指语言的意义和语言的形式不对称的一种现象,它是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和语言的生成性、模糊性一起作为语言的三大本质特征。
汉语作为高度发达的自然语言,对汉语羡余现象的研究有利于帮助我们理解语言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推进汉语规范化和汉字教学的发展。
本文将对汉语羡余现象的分类、成因、语义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以期对其的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羡余现象;成因;分类;语义分析一、什么是羡余现象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
由于这种交流的媒介要进行准确有效的信息交流,语言便具有了“系统性”的特征和严密的形式结构系统,但随着语言学家的深入研究,就会发现规整的描写体系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规整的语言现象,这种现象多出现于语言的实际应用场景中,最常见的往往有两种:“省简”与“羡余”。
中国学者对羡余现象的关注和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外语学界和汉语学界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关注到了羡余现象。
“Redundancy”的术语来自信息论,属于统计学领域,朱德熙先生建议译作“羡余”。
现代汉语羡余现象是指汉语中某些词汇成分或句法结构成分只有语言形式没有语义内容或者重复表达意义的现象,这种成分就称为“羡余成分”。
简单理解就是语言形式不对应语义内容,语言形式没有语义内容或者是多个语言形式对应同一语言内容。
比如“凯旋归来”“彻底根治”“亲眼目睹”“大声喧哗”等。
最早研究汉语羡余现象的是谁?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赵元任先生是提出汉语羡余现象并对其进行研究的第一人,《现代汉语结构各层次间形态与意义的脱节现象》是最早的研究成果。
赵元任先生提到现代汉语口语结构中有一种叫“句法词”的小单位,羡余问题往往是围绕着这种词发生,这类现象饶有趣味,过得去,还无伤大雅。
现代汉语状之于动的羡余现象探略
(三) 表示时间、速度意义类型的状语之于中心语动词的羡余 (5) 他的风范同他的事业和思想一道, 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 人民日报》1997 年 2 月 26 日, 第 2 版) (6) 路旁的树木和房舍都急速地向后闪过去。 (廖静文:《徐悲鸿与马车夫》) 此类状之于动的羡余组合主要有如下小类: 1. 表时间先后义状语+ V : 预先约定 (订购)、事先预谋 (预告)、以往遗留 (存留)、过后追认 (回 忆)、以后再见 (补救)、后来追叙 (弥补) …… 2. 表时间首末义状语+ V : 首次创立 (发明)、最初起因于 (发端于)、最先开始于 (起源于)、最后 结束 (完成, 诀别)、最终收场 (摊牌) …… 3. 表时间长短义状语+ V : 永远铭记 (开除)、长期蓄谋 (积攒)、长时间沤泡 (唠叨)、突然爆发 (闪现、迸裂)、一下子顿悟 (骤起)、一时冲动 (兴起)、暂时休会 (垫付)、临时应景 (客串) …… 4. 表快速义状语+ V : 迅速抢救 (突击)、快速扫描 (赶修)、急速奔驰、全速飞跑、急忙闪避…… 5. 表慢速义状语+ V : 慢慢感化 (磨蹭)、慢速踱步 (蠕动)、逐渐蚕食、逐步演化、渐渐繁衍…… (四) 表示程度、范围意义类型的状语之于中心语动词的羡余 (7) 他非常渴望能够被人重用。 (8) 中国代表队将那次比赛中的各项金牌全部囊括。 此类状之于动的羡余组合再如: 1. 表程度义状语+ V : 十分焦急 (盛行)、非常震惊 (精通)、极其苛刻 (贪婪)、过于溺爱 (苛求)、 过分挑剔 (奢望) …… 2. 表范围义状语+ V : 到处游说 (网罗、流窜)、广泛流通 (传播)、四面包围 (围观)、全部包揽 (吞 没)、完全肃清 (洞悉)、彻底粉碎 (昭雪、清算)、大量倾销 (囤积、挥霍) …… (五) 表示情貌、状态意义类型的状语之于中心语动词的羡余 (9) 川喜多慌忙站起来, 丢给张善琨一个关照的眼色, 便走出餐室门外, 目不转睛地盯着楼梯 口。 《( 当代》1994 年第 5 期, 第 195 页) (10) 各家各户, 也早早做好了准备, 院门都大大地敞开, 碍事的物件也一律搬走了, 还要细细地 扫一扫……《( 小说林》1992 年 3 第期, 第 16 页) 此类状之于动的羡余组合再如: 1. 表情貌义状语+ V : 仔细端详、认真审阅、草草敷衍、痴痴傻笑、亲切地偎依、严厉喝问、轻轻 抚摩、狠狠毒打、竭力挣扎、蓄意挑衅、热情款待、恶意诽谤、客气地谢绝、无礼顶撞、消极怠工…… 2. 表状态义状语+ V : 平端、紧崩、稳固确立、高高地耸立、笔直地矗立、牢牢铭记、零散地分布、 静静伫候、团团围坐、激烈鏖战、严密封锁…… (六) 表示根由、方式意义类型的状语之于中心语动词的羡余
多音词羡余现象考察
多音词羡余现象考察潘先军(大连外国语学院汉学院,辽宁大连116002)[摘要]多音词是汉语词汇的组成部分,其中也存在羡余成分,但相对双音词和短语,羡余现象不算普遍。
多音词羡余可以归为五种类型,分别是虚语素羡余、双音成词语素羡余带入、修饰限制语素羡余、特殊羡余及外来词标记添加羡余。
特殊羡余是其中最有意思的一种。
多音词羡余是汉语词汇化的结果,羡余成分是通过多种途径生成的。
[关键词]多音词;羡余;词汇化;生成途径[中图分类号]H13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365(2010)03-0047-07一一般语言理论认为,!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
汉语的词按照组成的语音成分可分为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多音节词,为表述简便,称为单音词、双音词、多音词。
由于一个汉字基本是一个音节,所以也有人将汉语词的组成方式表述为!#字格∀。
(周荐2004)从意义角度出发,构成词的音节就是语素。
汉语有单语素词,就是单音词,多是古汉语保留下来的基本词汇。
但汉语词汇发展的总趋势是复音化,词由两个以上语素构成,构成汉语多语素词(复音词或合成词)的方式就被归纳为两种:复合与派生。
复合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实语素组成,派生则是由实语素与虚语素合成。
实语素表示概念义,虚语素表达的是语法意义。
现代汉语词汇包括词与固定短语。
在词层面上,单音词、双音词、多音词数量的分布呈现出极不匀称的情况。
总的来说,复音词大大超过单音词,复音词中,双音词又大大超过多音词。
周荐(2004)对∃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下称∃现汉%)进行过穷尽性统计,在∃现汉%所收的全部58481条目(含短语)中,双音的占67.63%,多音的(从3音节到12音节)共占9.335%。
多音组合中大量的还不是严格意义的!词∀(即不能扩展、不能插入成分),而是短语。
由此可见,本文考察对象&&&多音词,在汉语词中所占比例是很低的。
虽然多音词在词中所占比例很低,但在!(单音词∋双音词∋多音词)∋短语∀的汉语词汇链上亦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汉语歧义性羡余否定现象探析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第32卷第6期2019年11月Vol.32No.6Nov.2019汉语歧义性羡余否定现象探析蔡淑华,李成娜(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长春,130000)[摘要]羡余否定是近年来倍受国内学界所关注的语言现象,许多著名语言学家都对其进行过专门研究,目前对该语言现象进行研究的成果多集中在句法结构、表义功能及其适切的语用条件等几个方面,但是对在交际中阻碍人们正确理解话语的歧义性羡余否定现象的关注还远远不够,这就使得从认知学、语用学、文化学的角度对歧义性羡余否定的表现形式和形成歧义的原因展开研究成为必要。
歧义性羡余否定的三种典型结构形式是“差点儿没VP ”“好不A ”和“不要太AP ”,而每种结构形式都有表示肯定、表示否定和既可表示肯定又可表示否定三种表义形式;每种结构形式在交际过程中之所以形成歧义都与交际语境、会话原则以及文化认知模式和认知主观性的影响和制约有关。
[关键词]歧义性羡余否定;认知学;语用学;文化学[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志码]A[作者简介]蔡淑华(1965-),女,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语言学与第二语言教学。
羡余否定,根据戴耀晶先生的观点它是:“一个句子或短语中表达否定的标记成分(“不”“没”“别”等),不是理解该句子意义所必需的,即否定成分的出现与否并不影响句子内容。
”[1]“羡余否定”现象也被称为“神形异构”(申小龙,2008)。
虽然这两位先生对羡余否定的理解分别是从语义、句法条件的制约和汉语具有意合性的特点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出发的,但是他们对羡余否定在交际过程中产生的歧义现象都没有进行更多的阐释,而恰恰是歧义性的羡余否定会对人们的言语交际产生阻碍。
所谓歧义通常是指语言文字意义不明确,一句话有两种或几种可能的理解。
汉语外来词构成羡余现象说略.kdh
2007年第3期(总第77期)汉语外来词构成羡余现象说略潘先军一尽管对汉语外来词的划界问题学术界尚有争论,但音译加汉语义素方式构成的词语为外来词却为各家公认的,因为它具有部分借音形式,是外来词的形式标记。
我们注意到,刘正埮、高名凯等(1984)编撰的《汉语外来词词典》严格将收词范围限定在完全的音译词(loanwords)译音加表意成分的与半译音半译意的混合词(hybirdwords)以及直接借自日语的汉字词。
就是说将音译加汉语义素和半译音半译意两种形式都划入混合词。
也有人(岑运强、刘冀2000)将后者认为是借音类,而只把前者才当作混合词。
还有一些研究采取粗线条划分的做法,把它们都归入音译加义译一类(符淮青1985;刘叔新1995)。
此两种构成方式的共同特点是在一个词中加入了汉语的构词因素。
可以举下面两组例子:1.英特・网(internet)呼拉・圈(hulahoop)・新西兰(NewZealand)・冰淇淋(icecream)2.芭蕾・舞(ballet)贝雷・帽(beret)・酒吧(bar)・车胎(tire)上面两组例子,组成方式完全一样,加黑点的均为汉语固有义素,1组中,划线部分是该外来词原词已有成分,与汉语义素对应,而2组的语源词并无汉语的对应成分。
两组一样的构成方式的外来词使用情况却有很大不同。
2组中的“芭蕾舞”实际运用时可以只说“芭蕾”,还原成了纯音译词,“酒吧”还能衍生出今天使用非常广泛的“网吧”、“话吧”、“吧女”、“泡吧”等等,这些特点1组是没有的。
关于2组,史有为(2000)将其构成方式概括为:音译加义标。
就是“在借音之外再增添一个汉语固有的字作为义标”,义标表示类属,一般处于中心义素后,少数也有置于之前的,有的义标属于词缀性质,并将义标区分为类标(后加)、饰标(前置)、缀标,同时指出:“音译部分为多音节的,在使用过程中类标有时可以省略或脱落。
”这对音译加汉语义素构成方式的描写是十分恰当的。
浅析现代汉语偏义复词中的羡余现象
浅析现代汉语偏义复词中的羡余现象作者:王可欣来源:《现代交际》2018年第03期摘要:语言的表达形式与意义之间是不完全对应的,语言中的羡余现象便体现了这一不对应关系。
本文将主要探讨现代汉语偏义复词的羡余现象,即在一些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根组成的并列式复合词中,存在着只有一个词根的意义在起作用,另一个词根的意义完全消失或者只起衬托作用的现象。
从两词根的意义关系角度考虑,可分为由意义相近或相关的词根组合而成的偏义复词的羡余现象和由意义相反的词根组合而成的偏义复词的羡余现象两种类型。
值得注意的是,羡余并不等同于多余,该现象在构成双音节词、缓和消极语义、丰富表达效果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现代汉语偏义复词羡余中图分类号:H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3-0058-02羡余一词原为信息论中的术语,而在现代汉语的研究中,我们认为:语言中的羡余现象,从根本上说,反映的是语形与语义不相配合的一种表现,具体说是指语言结构的形式大于意义表达的需要,亦是语形相对语义有所剩余的情形。
①总体来看,在印欧语言中,羡余现象相对常见;但是通过对汉语大量语言事实的考察,我们发现,汉语在词汇、句法等各个层面也存在着大量的羡余现象。
本文所要重点探究的是汉语构词层面的一种羡余情况——现代汉语偏义复词中的羡余现象。
对现代汉语偏义复词的羡余现象的讨论有助于对偏义复词内部结构的理解,而且由于偏义复词词义与形式的不对应,往往会给人们,主要是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造成困惑,所以本项研究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偏义复词学习也将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现代汉语偏义复词的羡余现象的表现、类型、特征及作用等角度展开论述,逐步探究现代汉语偏义复词中的羡余现象。
一、现代汉语偏义复词羡余现象的表现及分类偏义复词是指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成词后,只有一个词根的意义在起作用,另一个词根的意义完全消失或者只起衬托作用的词,即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的联合型复合词,又称“偏义词”。
现代汉语并列式固定语羡余现象的认知解释
更, 皆以五为节 。” “ 夜” 丙夜” “ 则 半 即“ 、三鼓” “ 、三更 ”也称 , 为“ 中” “ 夜 、中夜” “ 、夜半 ”与“ , 日中” 相对 。可见 ,半夜” “ “ 、三 更” 皆指子时到丑时之 间, 即午夜 十一点至凌晨一 点之 间。 故 民间有 “ 鼓打三更交 半夜 ” 之说 。当“ 半夜 ” 三更 ” 与“ 组合 为
由 以上 分 析 可 知 , 类 并 列 式 固定 语 的 前 后 两 项 之 一 , a 对
于固定语语义来说是羡余 的。
b 词 语 的 前 后 两个 结 构 项 的 意 义 稍有 差别 ,可 视 为 近 类
义结构项 的组合 。 中, 其 两个 近义结构项在组合前略有差异 ,
a 的前后两个结构项的意义 相同, 类 其语义结构形 式为 :
后 项都 与固定语的语义相 同; 少的一部分其 中的一项在组合后的 固定语 中不再表义 , 极 形成偏义 固定语 。它们 的形成有着深刻 的认知基础 , 同义、 即 近义并列式 固定语羡余现 象形成的主要 动 因是认 知上 的距 离象似性 。 而
偏 义 固 定语 羡余 现 象 形 成 的主 要 动 因是 认 知域 中 的 凸显 原 则 。
不一致 的一种语言现象。所谓 固定语 , 主要指熟语 中的成语 、 惯用语 、 后语 三部分 。 固定语和词 的作用 大体相 当 , 作 歇 可 句子成分 , 且结构定 型 , 语义凝 固。从其内部 组合 方式 来看 ,
鼓、 二鼓 、 鼓 、 鼓 、 鼓 , 云 一更 、 更 、 三 四 五 亦 二 三更 、 四更 、 五
、
并 列式 固定 语 A CD型 羡 余 现 象 的语 义 结构 B
并 列式 固定语羡余现 象在形式上多 为四音节 , 大部分可 记为 A C B D式 , 为前项和后项 , 分 前项 和后项 的语义 相 同或
现代汉语并列式复合词羡余现象的认知解释
现代汉语并列式复合词羡余现象的认知解释
罗姝
【期刊名称】《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29)006
【摘要】现代汉语并列式复合词羡余现象主要有两种语义结构,一种是同义、近义并列式复合词羡余现象,另一种是偏义复词羡余现象.这些羡余现象的表现形式不同,各自也有着不同的认知基础,同义、近义并列式复合词羡余现象形成的主要动因是认知上的距离象似性,而偏义复词羡余现象形成的主要动因则涉及基本等级范畴与认知域中的凸显原则.
【总页数】8页(P103-110)
【作者】罗姝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上海 2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32
【相关文献】
1.现代汉语偏正式复合词羡余现象的认知解释 [J], 罗姝
2.现代汉语状中结构羡余现象的认知解释 [J], 罗姝
3.现代汉语补充式复合词中羡余现象的认知解释 [J], 罗姝
4.现代汉语并列式固定语羡余现象的认知解释 [J], 罗姝
5.羡余现象生成的认知解释 [J], 潘先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词汇羡余现象初探作者:柯敏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3年第05期摘要:在现代汉语中,词汇羡余现象十分常见,前人从双音词羡余、音译词羡余、词汇羡余等角度,在羡余定义、类型、成因、作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本文在前人“羡余即语言结构的形式超过意义表达的需要,亦即语形相对于语义有所剩余的情形”的羡余定义的基础上,探讨了一种定义更为严格的现代汉语词汇羡余现象,并对其结构类型和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词汇羡余的六种类型,总结了词汇羡余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羡余羡余成分赘余一、引言在现代汉语中,词语的羡余现象十分常见,如“爸爸”与“爸”意思相同,“昂贵”其实就是“贵”,“蝴蝶”属于蝶的一种类型,“蝴”字并没有实际意义,这些都可以算作是词汇羡余。
所谓词汇羡余指的是一个词语中,两个词根义位相近或相同,其中一个词根能够代表整个词语或者两个词根中一个词根无意,其本质是“语形相对于语义有所剩余的情形”。
(杨明义,1999)对“羡余”现象的研究,目前已有一定的成果。
张国鹄(2011)从古代诗词格律角度着手探讨诗歌用词中的羡余现象;娄可树(2010)结合“羡余”二字本义,从起源角度发掘出“羡余”是我国古代赋税史上一个特有的名词,意指地方官员以赋税盈余的名义向朝廷进贡的财物。
对于现代汉语中的羡余研究,总体分析大都是从整个羡余现象、多音词羡余现象、双音词羡余现象、积极羡余、消极羡余以及羡余与累赘的区别等角度进行的,如张卫东(2008)、潘先军(2007)、石毓智(1993)等。
但现代汉语词汇方面的羡余研究成果中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一)羡余的定义模糊化、宽泛化。
杨明义(1999)认为:语言中的羡余现象,从根本上说,反映的是语形与语义不相配合的一种表现,具体说是指语言结构的形式超过意义表达的需要,亦即语形相对于语义有所剩余的情形。
金颖若(2004)认为:语言中,语音、词汇、语法结构都存在超出准确表达意义的要求而显得不经济的“多余”成分,语言学把这种现象称为羡余(redundancy)。
潘先军(2007)认为:语言的羡余现象是指语言的表达形式多于表达内容,通俗地说就是在表达语义时,语言中的某些部分是“废话”。
(二)单独对现代汉语词汇的羡余现象的研究不够深入,研究者没有很好地将现代汉语词汇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未能得出较为深刻的结论。
(三)研究者对羡余成因的归纳大同小异,总体看来有以下几方面原因:语言系统的原因,包括形成韵律和谐、凑足音节、词义演化中语义的脱落等;主体认知心理上的原因,包括降低理解难度、语言表达突出强化、增加语言的明晰度等;人们思维习惯的原因,包括喜欢使用四字格、汉民族的思维习惯等。
朱德熙在《语法讲义》中曾说:“语法分为句法和词法两部分,句法研究的是句子的内部构造,以词作为基本单位;词法研究的是词的内部构造。
”可见,词在汉语中不仅是连接词法和句法的核心,也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从现代汉语词汇羡余着手,着重从定义、结构类型、出现的原因等角度进行阐释。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现代汉语的词汇羡余,以《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和《成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07)为语料,不在这两部词典范围内的内容均不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如前人在研究现代汉语词汇羡余时曾用“免费赠送”“凯旋归来”为例,这两个结构均不属于本文的研究范围。
二、对现代汉语词汇羡余的界定《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第1482页中,对“羡余”这一词条的解释是:①封建时代地方官吏向人民勒索的各种附加的赋税;②形属性词,多余的。
“羡余”一词最初是指我国古代赋税史上一个特有的名词,意指地方官员以赋税盈余的名义向朝廷进贡的财物。
曹书华(2009)认为,“羡余一词是从信息论引入语言学的术语。
最早由赵元任先生在《中国文法》中提出。
他认为,羡余是指信息传递中有意添加的多余成分。
这种成分担负着传递多余信息的功能,是必要的重复,有其自身的重要作用。
”从研究者的成果来看,对羡余的定义倾向于“语言结构的形式超过意义表达的需要,亦即语形相对于语义有所剩余的情形”(杨明义,1999)。
笔者将现代汉语词汇羡余进行以下界定:在现代汉语中,所谓词汇羡余指一个词语中,两个词根义位相近或相同,其中一个词根能够代表整个词语的意思,或者两个词根中有一个词根无实义且从属于整个词义的现象,其本质也是“语形相对于语义有所剩余的情形”。
在现代汉语中,羡余现象广泛存在于词法和句法结构中。
羡余是“一切自然语言都具有的现象,是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伍铁平,1983)。
它不仅是现代汉语的常客,在其他任何一种语言中,羡余的出现也是必不可少的。
羡余看似重复,但又被大量使用,如“捕捉、目睹、咸盐、死尸、国家”等都是词汇羡余的表现。
“羡余”与“赘余”是不同的,“赘余”往往指多余的、无用的东西,是一种赘疣;而羡余则不能以有用或是无用论之。
羡余的出现是有原因的,在特定语用环境中逐渐地被人们接受。
羡余不等于“缩略”,“缩略”是为了使语言简洁明快,便于称说,把一些音节多、形式长的短语进行简缩或者省略的现象,如“奥林匹克运动会”缩略为“奥运会”,“超级市场”缩略为“超市”,“缩略”只是对音节、形式的简缩、省略,缩略后语义并无变化。
三、“羡余”的结构类型“一种语言中有成千上万个语素、词和固定短语,它们相互之间具有错综复杂的联系。
这种联系使它们形成网络,构成系统。
”(邢福义、汪国胜,2010)可见,现代汉语语汇由“语素、词、固定短语”构成。
现代汉语的特点是语素以单音节为主,词以双音节占优势,构词主要采用词根复合法(邢福义、汪国胜,2011)。
在现代汉语语汇中,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它本身不涉及构造问题,也就不存在羡余问题;而占主导地位的双音节词则是羡余现象产生的重要依托。
本文探讨的核心就在于双音节词以及固定短语中的羡余现象。
朱德熙在《语法讲义》中将现代汉语合成词的构造方式分为“重叠、附加、复合”三大类,其中复合包括主谓式、述宾式、偏正式、述补式、联合式五大类。
笔者将现代汉语词汇羡余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联合式、偏正式、重叠式、附加式、音译式、其他式。
(一)联合式1.同义联合“构成这些词的语素意义相近或者相同,表示的词义同语素义相同或相近。
”(符淮青,2003:146)。
如:喜悦——悦;道路——路/道;朋友——友;追逐——追;依靠——靠;应该——应/该;占据——占;昂贵——贵;熟悉——熟;山峰——山;寒冷——冷;学习——学“‘喜’意为高兴,‘悦’也意为高兴,它们表示相同的意义,相互之间地位平等”(符淮青,2003:136)。
其中一个语素可以大体代表整个词语的意思,另外一个语素便成为羡余。
上述词汇中的结构类型和语义指向基本同“喜悦”一词一致,这里就不再赘述。
2.偏义联合两个语素只有一个语素意义起作用,另一个语素意义要么完全消失,要么只起附加、陪衬的作用,去掉后基本不影响这个词语的意思,那么这个语素就是一种羡余。
如:窗户——窗;人物——人;国家——国;干净——净;质量——质;狐狸——狐;忘记——忘;女儿——女;睡觉——睡;妻子——妻“窗户”一词中,“户”的意义逐渐脱落,现在只起陪衬和附加的作用,“户”字成为羡余的一种表现,其他词汇的结构类型和语义指向同“窗户”一词基本一致。
(二)偏正式语素间的组合关系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且这种修饰关系限定于对另一个语素众所周知的特征的描述,即通过此种修饰关系使一个语素的特征更为明显,且去掉修饰语素后仍能单独表述,这种修饰语素就是一种羡余。
如:白银、白昼、死尸、白雪、咸盐、目睹我们知道白天为“昼”,“死了的人的形体”才能成为“尸”,“雪”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白色的,“睹”肯定要用眼睛——“目”来看。
可见,“白昼”“死尸”“白雪”“目睹”中的“白”“死”“白”“目”都是语汇羡余的一种表现,并且其修饰限定的都是后面名词语素的众所周知的特征。
(三)重叠式在语汇层面上,由两个相同的词根重叠而成的词语,其中任何一个词根都可以单独使用,且与重叠时的意义相同。
如:爸爸、妈妈、爷爷、叔叔、哥哥、妹妹、弟弟、姐姐重叠式的羡余有这样的特点:从词性看,基本上是名词;从词所属类别看,基本上是表示称谓的词。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词汇层面的重叠式,既不同于语法构型层面的重叠,也不同于语素的重叠。
语法构型层面的重叠,如量词重叠:“条条、朵朵、个个、张张、本本”等,它包含“每”的意思,“个个”就是“每一个”,在实际语用中还表示强调数量“多”,“条条大路通罗马”即是这种用法。
动词的重叠有“AA式”,如“想想、看看、听听、猜猜”;有“ABAB式”,如“调整调整、打量打量、考虑考虑”等,重叠后表动量,附加“一下”和“反复多次”义。
形容词的重叠也具有其特殊性,这里不再赘述,因为这种重叠并不属于本文所谈及的现代汉语词汇羡余。
此外,语法构型层面的重叠词汇,很多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并没有收录,如“张张”“考虑考虑”等。
语素的重叠形成叠音词,如“奶奶、茫茫、谆谆、瑟瑟、皑皑、猩猩”等,它们是由两个相同的音节连缀成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其中任何一个音节都不能单独使用来表示整体的语义,即“奶奶”不等于“奶”,“猩猩”不等于“猩”,所以,这种叠音词也不在本文所讨论的范围内。
(四)附加式语汇中,一个语素为虚语素,并没有实义,与另一个实语素组合成为一个词,去掉这个虚语素后,实语素单独成词的意思和词的原意相同或者相近,这个虚语素就是羡余。
如:刀儿、鸟儿、石头、舌头、老鹰、老鼠、老虎、阿姨、阿爹、泥巴、尾巴、车子在现代汉语附加式合成词中,并不是所有的“词缀+词根”或者“词根+词缀”的类型都是本文讨论的附加式羡余的类型,如“词缀+词根”中的“老师”“第一”“小姐”“可爱”,“词根+词缀”中的“画儿”“作家”“积极性”“甜头”等,它们去掉词缀后,都不等于加上词缀后的语义,即“老师”不等于“师”,“可爱”不等于“爱”,“作家”不等于“作”。
(五)音译式“词汇属于外来语,在音译时采用了音译成分加类标的方式”(史有为,2004:313),即在整体音译之后,再加上一个表示义类的汉语语素,这个表示义类的汉语语素即成为羡余。
如:啤酒(beer)、卡片(card)、驳船(barge)吉普车(Jeep)、巴松管(bassoon)、来亨鸡(Leghorn)、沙丁鱼(sardine)高尔夫球(golf)、金鸡纳霜(quinine)在例举的语汇中,“酒”是“beer”的类别,“车”是“jeep”的类别,“管”是“bassoon”的类别,“鱼”是“sardine”的类别。
其实在英语中,“beer”“jeep”“bassoon”“sardine”本来就含有自己所属类别的意义,但是在音译过程中,为了在汉语使用中给人以明确的定义,则采用这种方式,表类别的汉语语素就成为现代汉语语汇羡余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