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高职高专、中专)
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1.评审指标说明(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
(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
(3)精品课程的评审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确保学生受益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并重视以下几个问题:①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②在教学条件方面,重视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完善,加强课程网站的辅助教学功能。
③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做好与课程的整合。
④在教学队伍的建设上,注重课程负责人在实际教学工作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教学团队结构的完善和水平的提高。
(4)本方案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评审指标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政策支持及辐射共享两部分,采用百分制,其中综合评审占80%,特色、政策支持及辐射共享占20%。
(5)总分计算:M=∑KiMi,其中K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2.评审指标及内涵[1] 根据课程类型,在“课程内容设计”中参照相应要求进行打分。
附件8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1.评审说明(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
2023年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认定指标

2023年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认定指标摘要:一、引言二、2023年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认定指标概述1.申报范围2.申报条件3.认定指标体系4.认定程序三、2023年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申报与认定流程1.申报材料准备2.申报渠道3.专家评审4.公示与公布四、如何提高2023年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申报成功率1.课程特点2.教学设计3.教育资源配置4.教学评价与反馈五、结语正文:一、引言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在线教育逐渐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国教育部开展了2023年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认定工作。
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2023年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的认定指标,以帮助广大教师和职业院校更好地申报和打造优质在线课程。
二、2023年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认定指标概述1.申报范围:2023年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的申报范围包括已立项的省级在线精品课程、校级在线精品课程等。
2.申报条件:申报课程需具备较高的教学品质,符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目标。
同时,课程负责人应具备一定的在线教学经验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3.认定指标体系:2023年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认定指标体系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五个方面。
4.认定程序:申报课程经过专家评审、公示等环节,最终认定为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
三、2023年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申报与认定流程1.申报材料准备:申报课程需准备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相关材料。
2.申报渠道:通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进行申报。
3.专家评审:申报课程经过专家评审,综合评价课程的质量和适用性。
4.公示与公布:评审通过的课程进行公示,无异议后公布认定为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
四、如何提高2023年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申报成功率1.课程特点:课程应具有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突出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
(征求意见稿)
一、精品课程评审说明 (2)
二、评审指标及内涵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三年七月二十一日
一、精品课程评审指标说明
1.本评审指标体系依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文件精神制定而成。
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
3.本指标以鼓励教育教学改革,引导教师创新,促进教学现代化为指导思想,着重考虑了:①教学内容与体系方面的经典与现代、基础性与先进性的关系;②教学方法上,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的关系,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本方案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评审方案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评审两部分,分别用百分制记分。
总分为综合评审得分折算70%与特色评审得分折算30%后之和。
5.综合评审得分计算:M=∑K i M i,,其中K 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 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6.带*号的指标为核心指标,国家精品课程各核心指标得分均应在C以上(不含C)。
二、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精品课程评估指标说明

一、精品课程评估指标说明1.本评估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文件精神制定而成。
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
3.精品课程的评估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创新,并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①在内容体系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的关系;②在教学方法上要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关系,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③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本方案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评估方案分为综合评估与特色评估两部分,采用百分制记分,其中综合评估占70%,特色评估占30%。
5.总分计算:M=∑K i M i,,其中K 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 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网站制作标准与规范]课程支撑网站(学校服务器或托管网站)提供有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材料,以及至少3位主讲教师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的要求,鼓励和支持将该课程的课件或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参评。
栏目可参照:http://202.116.65.193/jinpinkc/[效果评价][课堂教学录像要求]1.每一位老师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一门精品课程需要提供3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录像2.录像环境(即讲课教室)光线充足、安静,教师衣着整洁,讲话清晰,板书清楚3.按音、视频素材采集的技术标准进行摄录4.拍摄后进行Mpg数据的制作并刻盘,并将Mpg转换成流媒体格式,要求:ASF格式比特率为>700kbps,转换完毕通知网站制作人员。
精品课程评审指标说明(高职高专课程适用).

精品课程评审指标说明( 高职高专课程适用)1.本评审指标体系依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 号)文件精神制定而成。
2.高职高专精品课程是指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系统性、适用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
3.本指标以鼓励教育教学改革,引导教师创新,促进教学现代化为指导思想,评审时应结合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特点着重考虑:(1)理论教学应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 实践教学内容应与理论教学相配套,形成完整体系,突出产学结合特色, 能很好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并尽可能考虑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接轨;(2)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大纲系统完整,能充分体现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成果,指导思想把握准确,教学大纲即是本门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又是指导学生自学的纲要。
教学大纲除了对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提出明确要求外,还应根据学科的发展加以更新,提出培养学生能力的措施,阐明本课程与有关课程间的联系,充分体现优化课内、强化课外、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并提出相应措施和办法;(3)课程主要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应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或“双师素质”的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并亲自主持、设计和指导实践教学;同时形成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梯队,教学队伍中配备足够数量的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并具备一定比例的高水平的“双师型”或“双师素质”教师及企业兼职教师;(4)教学条件上,应重点考察实训大纲、教材、学生指导书等教辅材料建设及实训硬件设施条件、实训项目开设等内容,除在数量上要保证实践教学要求,还要在质量上反映出高要求;(5)教学方法上,要处理好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的关系;要恰当地处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把讲授的重点由单纯讲知识本身转向同时讲授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思维方法,注重“双语教学”应用;同时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6)教学效果上,应考察理论和实践环节考核方法指标,国家精品课程应在考核方式上有所创新和突破,考核方式、方法应科学、适用、灵活、多样;考核的重点,除了“三基”内容外要着重考核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全程考核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考核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能真实反映高职高专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水平。
吉林高等学校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及内涵本科

校外专家 及校内督 证明材料真实可信, 评价优 5分 导组评价 秀;有良好声誉。 与声誉
5. 教 学 效
学生评价原始材料真实可 5-2 学生评价 靠, 结果优良, 应有学校教 学生 5分 意见 务部门出具的近三年的学 评教 生评教数据的佐证材料。
2
果 16 分
能有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 富有热情和感染力地对问 题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 重 5-3 点突出、 思路清晰、 内容娴 录像 课堂实录 熟、 信息量大; 课堂内容能 6 分 资料 反映或联系学科发展的新 评价 思想、新概念、新成果,能 启迪学生的思考、 联想及创 新思维。
1-1 课程 定位
性质与 作用
3
1-2 课程 设计
理念与 思路
5
2. 教 学 内 容 20 分
2-1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 针对性和 内容 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 适用性 选取 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 以真实工作任 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 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 践一体化,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专家依据《吉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申报 6. 8分 特色、表》所报特色及创新点打分。 政 策 支 持 所在学校支持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措 6分 及 辐 施得力。 射 共 享 6分 20 分 辐射共享措施有力,未来建设计划可行。 注:总分(百分制)计算:M=∑KiMi,其中 Ki 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 的系数分别为 1.0、0.8、0.6、0.4,Mi 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2. 教 学 内 容 16 分
理论课程内容经典与现代 2-1 的关系处理得当, 具有基础 课程内容 课程 性、研究性、前沿性,能及 8 分 设计 内容[ 时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 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学。 实验课程内容 (含独立设置 的实验课) 的技术性、 综合 性和探索性的关系处理得 当, 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 能力和创新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 课内课外结 2-2 教学内容 合, 融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 教学 组织与安 素质教育于一体; 鼓励开展 8 分 内容 排 相关实习、 社会调查或其他 组织 实践活动,成效显著。
国家精品课程评价指标

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
(2004)
目录
一、精品课程评估方案说明 (2)
二、评估指标内涵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OO四年九月
一、精品课程评估指标说明
1.本评估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文件精神制定而成。
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
3.精品课程的评估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创新,并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①在内容体系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的关系;②在教学方法上要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关系,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③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本方案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评估方案分为综合评估与特色评估两部分,采用百分制记分,其中综合评估占70%,特色评估占30%。
5.总分计算:M=∑K i M i,,其中K 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 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二、精品课程评估指标
[1]根据课程类型,在理论课程内容设计和实验课程内容设计中选择相应部分进行评价。
[2]实践教学含调研、实验、实习及其他实践教学活动。
精品课程评估指标

精品课程评估指标(2004)目录一、精品课程评估方案说明二、精品课程评估指标内涵一、精品课程评估指标说明1.本评估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文件精神制定而成。
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
3.精品课程的评估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创新,并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①在内容体系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的关系;②在教学方法上要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关系,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③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本方案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评估方案分为综合评估与特色评估两部分,采用百分制记分,其中综合评估占70%,特色评估占30%。
5.总分计算:M=∑Ki Mi,,其中K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二、精品课程评估指标注:[1]根据课程类型,在理论课程内容涉及与实验课程内容设计中,选择相应部分进行评价。
[2]实践教学应含调研、实验、实习及其他实践教学活动。
[3] 带*号的指标为核心指标,学校优质课程评价中该项的得分应≥D, 校级精品课程评价中该项的得分应≥C。
[4]学校优质课程评价总分应≥65分,校级精品课程评价总分应≥85分。
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

附件1: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2010)1、评审说明(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
(2)精品课程评审的依据是《2010年度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课程教学录像和网络课程教学资源。
(3)本评审指标采用百分制记分。
其中,一级指标一至六项占总分的90%,“特色及政策支持”项占总分的10%。
评价等级分为五档,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
23附件2:湖南省高职院校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汇总表4附件3:湖南省高职院校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工作联系人信息表学院(盖章)5附件4:全国2006~2010年国家精品课程分专业配额表(高职)6附件5: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管理办法(试行)为进一步做好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规范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推荐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确定联系人第一条教指委确定1名国家精品课程推荐申报联系人,具体负责精品课程推荐申报的行政联系、组织及材料报送等工作。
请将联系人个人信息报送教育部高教司(本科相关学科教指委报送高教司理工处,高职相关专业教指委报送高教司高职高专处,联系人信息如与上年相同无须再报),其相关信息将在“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上予以公布。
二、组织申报与评选第二条教指委推荐申报的课程必须是省级或校级精品课程,一经推荐,该课程不得另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申报国家精品课程。
第三条教指委应根据学科、专业类的特点,制定具有针7对性的评选标准和要求并向社会公布,优先鼓励不同种课程申报,优先推荐体现专业特色与教学改革方向的课程。
第四条教指委须以会议评审或通讯评审的形式遴选产生最终推荐课程,其中会议评审专家人数原则上不少于5人,通讯评审专家人数原则上应为所在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的全体成员。
广西中职精品课评审指标

广西中职精品课评审指标摘要:一、引言二、广西中职精品课评审指标概述1.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2.教学资源与设施3.教师队伍与教学管理4.学生发展与合作办学5.教学成果与评价反馈三、如何提升中职精品课建设水平1.完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2.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3.优化教学资源配置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5.加强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6.注重学生发展及综合素质培养四、总结与展望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逐渐成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
为进一步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广西开展了中职精品课评审活动。
本文将对广西中职精品课评审指标进行详细解读,并探讨如何提升中职精品课建设水平。
二、广西中职精品课评审指标概述1.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精品课应注重课程内容的前瞻性、实用性和创新性,教学方法应体现多样化、互动性和个性化。
评估过程中,重点关注课程内容是否紧密联系产业需求,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
2.教学资源与设施评估教学资源与设施时,主要考察学校是否具备完善的教学设施、先进的教学设备以及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以保障教学需求。
3.教师队伍与教学管理评审过程中,关注教师队伍的结构、素质和教学能力,同时考察教学管理是否规范、有效。
如教师队伍配备、专业背景、教学科研水平等方面。
4.学生发展与合作办学评估学生发展时,重点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社会认可度。
同时,考察学校与合作企业的合作程度,以及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水平。
5.教学成果与评价反馈教学成果评价主要涉及学生考试成绩、实践成果、就业率等方面。
评价反馈机制应注重学生、家长、企业等多方意见,以提高课程质量。
三、如何提升中职精品课建设水平1.完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根据产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前瞻性。
同时,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
2.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互动性。
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高职与本科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的比较分析

即 0 8年 进 行 . 加 了 “ 程 设 置 ” 一 项 , 这 也 是 增 课 这 而 体 现 高 职 教 育 精 品 课 程 与 本 科 区别 一 个 重 要 方 面 . 对 高 职 精 品 课 的 定 位 和 设 计 提 出 了 职 业 性 、 践 性 实
和 开 放 性 的 要 求 由 于 本 科 精 品 课 的 建 设 时 间 较 长 . 发 展 也 呈 其 现 出较 稳 定 的 特 点 , 项 指 标 在 0 0 各 7、 8年 两 年 有 轻 微 的 分 值 调 整 , 9、 0年 则 没 有 什 么 变 化 , 呈 现 稳 0 1
教 学 队 伍 实 践 教 学 ( 件) 条
不 同特 征 、 以及 高 职 精 品 课 程 建 设 的 方 向 和 重 点 。 具 有 重 要 的 启 示 和 借 鉴 意 义
一
2 % O 1% 5
lo 0 %
l % O l % O
lO O %
1% 0 l% O
1O O %
特 色 及 政 4 %+ 0% 0 3 % 0 3 4 %+ 0 策支 持 8 9+O% 5  ̄- % 5 9+O O 2 0 5 0 0务5 % 5 %+0% + O O 5 3 % +O 3 %
和 侧 重 . 其 指 标 构 成 、 审 框 架 等 沿 用 了 本 科 的 但 评 评 审 体 系 . 标体 系 结 构 大致 相 同 . 评 审 指标 说 指 由
1 % O
O 8年
无
0 1 9、 0年
无
育 的 质 量 提 高 并 不 快 . 提 升 高 职 教 育 质 量 . 育 为 教
部 出 台 了 《 于 全 面 提 高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教 学 质 量 的 关
省级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1-2
教学
队伍
结构
及整
体素
质
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人员配置与青年教师培养
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并根据课程需要配备辅导教师;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并取得实际效果;鼓励有行业背景的专家参与教学团队。
6分
1-3
教学
改革
与研
究
教研活动与教学成果
6
3-3
教学
手段
信息技术的应用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社会、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取得实效。
6
3-4
网络
教学
环境
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
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架构合理,硬件环境能够支撑网络课程的正常运行,并能有效共享。
5
四
教
学
队
伍
20
料
教材及相关资料建设
选用优秀教材(含国家或省优秀教材、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高水平的自编教材);课件、案例、习题等相关资料丰富,并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文献资料;实验教材配套齐全,能满足教学需要。
10分
3-2
实践
教学
条件
实践教学环境的先进性与开放性
实践教学条件能很好满足教学要求;能进行开放式教学,效果明显(理工类课程能开出高水平的选作实验)。
8分
4-2
教学
方法
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及其效果
重视教学方法改革,能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12分
4-3
教学
手段
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价指标

设计课程要注重在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以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中起到重要作用。
高职:基础理论教学应体现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实验课程
内容设计
设计理念先进,课程目标明确,实践教学内容的技术性、综合性、职业性(高职)和探索性关系处理得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重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进行设计。
3-2
教学
方法
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在教学中应用新技术;教师改变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开展启发式多样化教学方法改革,因材施教,改革效果明显。
8
教学应用新技术,实行讨论式、案例式、情境式等教学方法改革应有举证材料。
2-2
教学
内容
组织
与安
排
教学内容
安排
理论联系实际;课内课外结合;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教书育人效果明显。
8分
课程的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学时安排合理;确定课程的重点、难点及采取的解决办法适应生源情况和培养目标。
高职:要体现职业教育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知道思想,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要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8
高职: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训)。
教
学
条
件
15
分
4-1
教材
及相
关资
料
教材选用
选用优秀教材(含国家优秀教材、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有高水平的自编教材);
广西中职精品课评审指标

广西中职精品课评审指标(原创版)目录1.广西中职精品课的定义与意义2.评审指标的内容3.评审指标的实施与评估4.广西中职精品课的未来发展正文【广西中职精品课的定义与意义】广西中职精品课是指在广西中等职业学校中,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社会影响力和学生满意度的课程。
它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设立的一项重要工程。
实施中职精品课程建设,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评审指标的内容】广西中职精品课的评审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目标: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体现职业教育的定位和特色。
2.课程内容:课程内容要紧密结合行业企业需求,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
3.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4.教师队伍: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5.教学资源:具备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实验实训设备等,满足教学需要。
6.教学效果:课程实施后,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评审指标的实施与评估】广西中职精品课的评审指标实施与评估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学校自评:各中等职业学校按照评审指标,对本校的精品课程进行自评,形成自评报告。
2.区级评审: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对各校申报的精品课程进行评审,确定自治区级中职精品课程。
3.国家级评审: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从自治区级中职精品课程中择优推荐,参加国家级中职精品课程的评审。
4.评估反馈:对评审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下一步中职精品课程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
【广西中职精品课的未来发展】广西中职精品课在未来发展中,应继续坚持以下原则:1.坚持立德树人,强化课程的德育功能,培养德技兼备的人才。
2.加强课程与产业对接,密切关注产业发展动态,及时调整课程内容,提高课程的实用性。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
一、精品课程评审指标说明
1.本评审指标体系依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文件精神制定而成。
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
3.本指标以鼓励教育教学改革,引导教师创新,促进教学现代化为指导思想,着重考虑了:①教学内容与体系方面的经典与现代、基础性与先进性的关系;②教学方法上,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的关系,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本方案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评审方案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评审两部分,分别用百分制记分。
总分为综合评审得分折算70%与特色评审得分折算30%后之和。
5.综合评审得分计算:M=∑K i M i,,其中K 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 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6.带*号的指标为核心指标,国家精品课程各核心指标得分均应在C以上(不含C)。
二、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一、评审指标说明
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等文件精神制定。
2.网络教育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资源和教材、一流教学管理和支持服务等特点和网络教育特色的示范性课程。
课程要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符合科学性、先进性的原则,教学组织适合于成人从业人员业余学习和终身学习,遵从网络教育规律,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与手段,学习支持服务到位,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辐射和共享的
作用。
3.本评审指标涉及教学理念与课程设计、教师队伍、教学内容与学习资源、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学习支持服务和教学效果等。
针对学生业余远程学习的特点,特别强调了教学过程组织和支持服务,强调了学习效果。
课程特色重点关注该课程是否体现了网络教育的特点,并通过精心设计、精心组织教学而使教学取得了切实的效果。
4.本评审指标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评审方案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及政策支持两部分,采用百分制记分,其中综合评审占80%,特色及政策支持占20%。
前六项一级指标为综合评审部分。
5.总分计算:M=∑K i M i,其中K 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 i是各二级指标分值。
二、评审指标内涵。
2023年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认定指标

2023年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认定指标
【原创版】
目录
1.2023 年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认定的背景和意义
2.认定指标的具体内容
3.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要求
4.课程平台的要求
5.课程推广和应用的措施
6.预期成果和影响
正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线上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职业教育领域。
在线精品课程的建设和认定,不仅可以提升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还能推动职业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因此,2023 年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的认定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3 年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的认定指标主要包括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平台、课程推广和应用等方面。
首先,课程内容要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能够反映职业教育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其次,教学方法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再者,课程平台要稳定、安全、便捷,能够满足学生和教师的教学需求。
此外,课程推广和应用要具有广泛性和针对性,能够推动职业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为了实现这些认定指标,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要求非常严格。
课程设计要注重模块化和系统化,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教学方法要采用案例教学、实验教学、项目教学等多种形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课程平台的要求也非常高。
平台要能够支持多种教学活动,如在线授课、实时互动、作业提交等,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教材、案例、视频等,还要能够实现教学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省级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

省级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主要观测点评审标准分值评价等级A B C D E 1.0 1.0 0.8 0.8 0.6 0.4 0.2 一课程设置10 分1-1 课程定位性质与作用专业课程体系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且与前、后续课程衔接得当。
4 1-2 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充分体现职业性、充分体现职业性、实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6 二教学内容25 分2-1 内容选取针对性和适用性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0 2-2 内容组织组织与安排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序化教学内容,序化教学内容,科学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10 2-3 表现形式教材及相关资料选用先进、选用先进、适用教材,适用教材,适用教材,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工学结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齐全,符合课程设计要求,满足网络课程教学需要。
5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25 分3-1 教学设计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8 3-2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灵活运用案例分析、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5:2011年自治区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总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主要观测点评审标准分值(Mi)评分等级(Ki)A B C D E1 0.8 0.6 0.4 0.2教学队伍16 分1-1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教师风范、学术水平与教学水平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
课程负责人近三年主讲此门课程不少于两轮。
5分1-2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人员配置与青年教师培养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并根据课程需要配备辅导教师;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并取得实际效果;鼓励有行业背景的专家参与教学团队。
5分1-3教学改革与研究教研活动与教学成果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校级以上的教学成果或教改项目、省部级以上规划教材;公开发表了高质量的教研论文。
6分教学内容20 分2-1课程内容[1]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内容设计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规律。
10分理论课程内容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处理得当,具有基础性、研究性、前沿性,能及时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学。
实验课程内容(含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的技术性、综合性和探索性的关系处理得当,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2 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理论联系实际,课内课外结合,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鼓励开展相关实习、社会调查或其他实践活动,成效显著。
10分教学条件16 分3-1教材及相关资料教材及相关资料建设选用优秀教材(含国家精品教材和国家规划教材、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高水平自编教材);课件、案例、习题等相关资料丰富,并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文献资料;实验教材配套齐全,能满足教学需要。
8分3-2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环境的先进性与开放性实践教学条件能很好满足教学要求;能进行开放式教学,效果明显(理工类课程能开出高水平的选作实验)。
3-3网络教学环境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学校网络硬件环境良好,课程网站运行良好,教学资源丰富,辅教、辅学功能齐全,并能有效共享。
8分教学方法与手段18 分4-1教学设计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重视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能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
7分4-2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及其效果重视教学方法改革,能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7分4-3 教学手段信息技术的应用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
4分教学效果20 分5-1同行及校内督导组评价校外专家及校内督导组评价与声誉证明材料真实可信,评价优秀;有良好声誉。
4分5-2学生评教学生评价意见学生评价原始材料真实可靠,结果优良,应有学校教务部门出具的近三年的学生评教数据的佐证材料。
8分5-3录像资料评价课堂实录能有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富有热情和感染力地对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内容娴熟、信息量大;教学内容能反映或联系学科发展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能启迪学生的思考、联想及创新思维。
8分特色、政策支持及辐射共享10分专家依据《2011年度自治区精品课程申报表》所报特色及创新点打分。
4分所在学校支持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得力。
3分辐射共享措施有力,未来建设计划可行。
3分(1)总分计算:M=∑KiMi,其中K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2)根据课程类型,在“课程内容设计”中参照相应要求进行打分。
附件6:2011年自治区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高专)总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主要观测点评审标准分值评价等级A B C D E1.0 0.8 0.6 0.4 0.2一课程设置10 分1-1课程定位性质与作用专业课程体系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且与前、后续课程衔接得当。
41-2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6二教学内容23 分2-1内容选取针对性和适用性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92-2内容组织组织与安排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92-3表现形式教材及相关资料选用先进、适用教材,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齐全,符合课程设计要求,满足网络课程教学需要。
5三教学方法与手段223-1教学设计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63-2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6分3-3 教学手段信息技术的应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社会、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取得实效。
53-4 网络教学环境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架构合理,硬件环境能够支撑网络课程的正常运行,并能有效共享。
5四教学队伍15 分4-1主讲教师师德、能力与水平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执教能力强,教学效果好,参与和承担教育研究或教学改革项目,成果显著;与企业联系密切,参与校企合作或相关专业技术服务项目,成效明显,并在行业企业有一定影响。
74-2教学队伍结构“双师”结构、专兼职比例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和有企业经历的教师比例、专业教师中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比例符合课程性质和教学实施的要求;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承担有适当比例的课程教学任务,特别是主要的实践教学任务。
8五实践条件10 分5-1校内实训条件设备与环境实训基地由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建设,能够满足课程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的需要,设备、设施利用率高。
65-2校外实习环境建设与利用与校内实训基地统筹规划,布点合理,功能明确,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程环境,能够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
4六教学效果10 分6-1教学评价专家、督导及学生评价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校内督导及学生评价结果优良。
56-2社会评价社会认可度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强,实训、实习产品能够体现应用价值;课程对应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能水平证书获取率高,相应技能竞赛获奖率高。
5特色及政策支持10 分特色与创新 5 学校对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支持与措施 5(1)总分计算:M=∑KiMi,其中K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附件7:2011年自治区精品课程参评课程负责人课表负责人主讲课程名称授课方式(讲授/实验)所属专业所在院系课程类别(基础课/专业课)课程安排时间(月/日)课程节次地点(具体教室)上课班级学生人数备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