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质量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考核标准
血透室
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及相关评价指标
(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
1.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及其设备、设施符合医院功能任务要求,布局合理。
2.有质量管理制度落实措施保障安全。
3.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与程序,有完整的监测记录与应急管理预案。
4.血液透析机与水处理设备符合要求。
5.透析液的配制符合要求,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透析液细菌及内毒素检测达标。
(二)相关评价指标
(三)血透室质量考核标准
二、核心制度及其他重要制度
三、临床合理用药
四、临床用血
五、医院感染管理
六、患者安全目标管理。
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实施方案及考核标准和质量指标
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配套制度、考核标准和质量指标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及相关评价指标( 一) 质量管理相关目标1.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 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等。
实行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
2.门诊布局合理, 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
3.依据工作量及需求, 合理配置专业技术人员, 落实普通门诊、专科门诊、专家门诊职责, 提高门诊确诊能力, 保障门诊诊疗质量。
4.规范门诊医疗文书, 有书写质量监控措施。
5.制定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预案, 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6.开展多种形式的门诊诊疗服务, 满足患者不同就医需要, 方便患者就医。
7.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和报告制度。
( 二) 相关评价指标1.普通门诊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医师比例≥60%。
2.合格病历率≥90%。
3.处方合格率≥95%。
4.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10分钟。
( 三) 门诊质量考核标准医疗质量指标:1.门诊医师(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2)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 要有初步诊断。
(3)门诊病历书写完整、规范、准确。
(4)合理检查, 申请单书写规范。
(5)具体用药在病历中记载。
(6)药物用法、用量、疗程和配伍合理。
(7)处方书写合格。
(8)第二次就诊诊断未明确者, 接诊医师应: a. 建议专科就诊;b.请上级医师诊视;c. 收住院。
(9)第三次就诊诊断仍未明确者, 接诊医师应: a. 收住院;b. 患者拒绝住院需履行签字手续。
(10)按专科收治病人。
(11)按病情需要, 注明特殊入院方式: 车送或陪护。
2.病房住院医师(1)病人入院30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
(2)急、危、重病人应即刻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报告。
门诊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
门诊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医疗质量管理在门诊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确保患者在门诊就医时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门诊医疗机构需要建立相关目标并制定质量考核标准,以持续改进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本文将介绍门诊医疗质量管理的相关目标以及质量考核标准。
一、门诊医疗质量管理的目标1. 提供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提供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是门诊医疗质量管理的首要目标。
门诊医疗机构应确保医疗过程中的安全,包括正确使用药物、准确诊断疾病、避免手术错误等。
此外,门诊也应提供无菌环境,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
2. 确保患者的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门诊医疗机构应努力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包括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提供友好、温暖的就医环境以及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3. 提升医疗技术水平门诊医疗机构应不断提升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确保医疗服务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通过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医护人员的技能水平,并采用新的医疗技术和设备,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二、门诊医疗质量考核标准1. 临床效果临床效果是评价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门诊医疗机构应该定期收集和分析患者的疗效数据,包括患者的康复情况、治疗效果和满意度等指标。
通过评估临床效果,确定医疗服务质量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采取适当的改进措施。
2. 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门诊医疗质量考核的重要内容。
门诊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并采取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此外,门诊医疗机构还应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检查和消毒,并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 患者满意度调查患者满意度调查是评估门诊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定期进行满意度调查,收集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评价和建议,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满意度调查可以通过面对面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帮助门诊医疗机构改善服务质量。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及评价指标(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1.贯彻落实《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2.药学部门布局、设施和工作流程合理,管理规范,能为患者提供安全、及时、有效的药学服务。
3.建立突发事件药品供应与药事管理机制。
4.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
制定、落实药事质量管理规范、考核办法并持续改进。
5.建立临床药师制,开展临床药学工作。
健全临床用药的监督、指导、评价制度,开展药物安全性监测、药物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监测和报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协助做好细菌耐药监测。
提供合理用药咨询服务,积极推广个体化给药方案。
6.加强处方管理,落实处方点评制度,提高处方质量,保障合理用药。
7.加强特殊药品的管理,包括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药品的购置、使用与安全保管。
8.不使用非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从事药学技术工作,不使用无批号、过期、变质、失效药品,不生产、销售、使用未经批准的制剂。
9.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药学部门服务满意。
(二)相关评价指标1.处方合格率≥95%。
2.药品帐物相符率100%。
3.处方调配差错率<1/__。
4.取药服务窗口等候时间≤10分钟。
5.抗菌药物销售比率占全院药品销售≤25%。
6.药品报损率(按金额计):中成药与西药<0.2%,饮片<0.5%。
7.患者对服务满意度≥90%。
(三)质量考核标准项目质量考核内容及标准贯彻落实《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5分;无考核印证扣2分;《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2分。
组织与制度独立设置调剂室、药库(含中西药库及特殊药品库)、临1处未独立床药学室、信息资料室。
2分。
建立药学专业人员健康档案且检查项目符合要求。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考核标准
一、主要专业部门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95分)
(一)非手术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5分)
(二)手术科室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30分)
(三)门诊工作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0分)
(四)急诊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5分)
(五)重症监护病房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0分)
(六)感染性疾病科管理(13分)
(七)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0分)
(八)病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12分)
(九)医学影像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3分)
(十)药事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5分)
(十一)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15分)
(十二)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25分)
(十三)病案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15分)
(十四)介入诊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15分)
(十五)血液净化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12分)
二、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80分)。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质量考核标准
曹村镇卫生院医疗质量治理与持续革新方案质量考核标准考核方法和质量指标一、质量治理相关目标及相关评价指标〔一〕质量治理相关目标1.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平安的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全然标准与治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等。
实行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
2.门诊布局合理,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操纵要求。
3.有分诊、导诊效劳,落实首诊负责制和科间会诊制度。
4.依据工作量及需求,合理配置专业技术人员,落实一般门诊、专科门诊、专家门诊职责,提高门诊确诊能力,保障门诊诊疗质量。
5.标准门诊医疗文书,有书写质量监控措施。
6.制定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预案,提高快速反响能力。
7.开展多种形式的门诊诊疗效劳,满足患者不同就医需要,方便患者就医。
8.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和报告制度。
〔二〕相关评价指标≥60%。
≥90%。
≥95%。
4.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效劳窗口等候时刻≤10分钟。
〔三〕门诊质量考核标准二、核心制度及其他重要制度三、临床合理用药四、医院感染治理七、病案治理八、患者平安目标治理医疗质量指标:过程操纵指标如下:1.门诊医师(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2)询咨询病史具体、物理检查认真,要有初步诊断。
(3)门诊病历书写完整、标准、正确。
(4)合理检查,申请单书写标准。
(5)具体用药在病历中记载。
(6)药物用法、用量、疗程和配伍合理。
(7)处方书写合格。
(8)第二次就诊诊断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a.建议专科就诊;b.请上级医师诊视;c.收住院。
(9)第三次就诊诊断仍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a.收住院;b.患者拒尽住院需履行签字手续。
(10)按专科收治病人。
(11)按病情需要,注明特殊进院方式:车送或陪护。
2.病房住院医师(1)病人进院30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
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配套制度、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配套制度、考核标准一、引言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服务的质量。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权益,医院必须不断进行医疗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本方案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体系,通过制定配套制度和考核标准,确保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二、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1. 建立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架构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医疗质量管理政策和策略,监督医疗质量管理的实施情况。
下设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工作。
2. 制定医疗质量管理计划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医疗质量管理计划,明确医疗质量管理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医疗质量管理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提高医疗质量意识: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质量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完善医疗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项医疗管理制度,确保医疗活动的规范性和有序性。
(3)优化医疗流程:通过流程再造,简化医疗流程,提高医疗效率。
(4)提高医疗技术水平:通过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5)加强医疗安全:制定医疗安全管理措施,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3. 实施医疗质量管理措施(1)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检查:对医疗活动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建立医疗质量监测指标体系:通过监测指标,实时了解医疗质量状况,为改进提供依据。
(3)开展医疗质量培训: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质量管理培训,提高医疗质量意识。
(4)加强医疗质量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效率。
(5)建立医疗质量奖惩制度:对医疗质量管理优秀的人员给予奖励,对存在问题的个人或科室进行处罚。
三、医疗质量管理配套制度1.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医疗质量管理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规定医疗质量管理的具体内容和程序。
2. 医疗质量监测制度建立医疗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监测和分析。
3. 医疗质量培训制度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培训计划,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质量管理培训。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是功能检查科室重要的工作内容,其目标是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确保疾病的准确诊断和合理治疗。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考核标准和评估体系。
一、目标:1.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水平。
这包括确保诊断准确性、治疗规范性、工作流程的高效性和服务质量的客观性等方面。
2.保障患者安全。
患者的安全是医疗服务的核心,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要使医疗服务更加安全可靠,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减少医疗风险。
3.提高诊疗效果和满意度。
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案和务实的治疗手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的信任。
4.提高科室的竞争力和声誉。
良好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能提高科室的竞争力和声誉,增加患者的选择意愿,进而促进科室的发展。
二、质量考核标准:1.诊断准确性。
医疗质量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医生的诊断准确性。
通过比对病历和医学检查结果,评估医生的诊断水平,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准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
2.治疗规范性。
医疗质量考核还要关注医生的治疗规范性。
包括手术操作规范、药物使用合理与否、康复治疗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等。
通过对治疗方案的评估和患者康复效果的追踪,评估医生的治疗规范性。
3.工作流程的高效性。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还需要考核医疗服务的工作流程是否高效。
包括预约挂号的便捷性、检查等候时间的合理性、结果报告的及时性等。
通过对流程的测算和患者的反馈评估,评估工作流程的高效性。
4.服务质量的客观性。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还需要考核医疗服务的客观性。
即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手段,评估医生的服务态度、沟通能力、医疗费用合理性等方面,确保医疗服务的客观性。
三、质量改进措施:1.建立规范的病历记录体系。
加强对病历记录的监督和培训,确保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规范化病历记录内容和格式,加快病历填写进程,确保患者病历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功能检查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
晴隆县人民医院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与考核标准
功能检查科室(B超、心电图等)质量管理相关目标及相关评价指标(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
1.具备以下功能和服务能力:彩超、床旁B超及各类探头,能开展全身超声检查、超声引导下穿刺诊断或治疗;心脏运动机能、血流动力学、瓣膜和心壁检查;脑电图、肌电图和12导同步心电图检查;心内电生理检查;具备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残气测定及开展气道激发与可逆实验的仪器设备;开展动脉血气分析;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关节腔等体腔的内窥镜检查;核医学诊疗技术;提供营养膳食;
2。
超声和心电图检查提供每天24小时急诊服务和床旁服务。
3。
建立临床医技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会后及时解决会议提出的问题。
4.报告项目齐全、字迹清晰、用词准确、符合专业格式、避免口头用语;报告医师必须符合相应的资质要求。
(二)评价指标
1。
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功能科室服务满意度≥90%。
2。
治疗饮食就餐率达到或超过95%。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非手术科室)(1)
晴隆县人民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与考核标准临床科室(非手术科室)质量管理相关目标及相关评价指标(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1.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定诊疗计划,并进行定期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
2.加强运行病历的监控与管理,落实核心制度和规范要求,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治疗安全、及时、有效、经济。
3.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加强护理管理。
4.规范治疗,合理用药,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其他药物治疗指导原则、指南。
5.有危重病人抢救流程,规范三级医师报告和职责,提高抢救成功率;严格并发症和医院感染事件报告制度,不瞒报和漏报。
6.按手术诊疗管理有创诊疗操作。
7.开展重点病种质量监控管理。
8.实施“危急值”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二)相关评价指标1.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
2.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
3.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60%。
4.CT检查阳性率≥70%。
5.MRI检查阳性率≥70%。
6.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70%。
8.治愈好转率≥90%。
9.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
10.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1.5%。
11.麻醉死亡率≤0.02%。
12.尸检率≥15%。
13.医院感染现患率≤10%。
14.医院感染现患调查实查率≥96%。
15.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
16.开展成分输血比例≥85%。
17.输血适应症合格率≥90%。
18.平均住院日≤12天。
19.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3天。
20.病床使用率85—93%。
21.病床周转次数≥19次/年。
22.药品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例≤45%。
2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率100%,培训合格率≥90%。
24.已出院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90%。
(三)质量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
及质量考核标准
病理科
一、质量治理相关目标及相关评判指标
〔一〕质量治理相关目标
1.病理部门布局、设施、设备、工作流程和人员结构合理,治理规范,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2.建立并执行病理质量治理制度,定期开展质量评判和改进工作,严格执行标本核对制度。
3.病理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
4.提高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的诊断符合率。
病理切片、蜡块储存符合规定。
5.环境爱护及人员防护符合规定。
6.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病理部门服务中意。
〔二〕相关评判指标
1.术中冰冻病理自送检到出具结果时刻≤30分钟。
2.尸检率≥15%。
3.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病理科服务中意度≥90%。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评分细则和奖惩制度
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评分细则和奖惩制度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考评总分为100分,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小组活动记录占50分:其中每月质控重点占25分,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运行情况及分析占15分,科室其他重点质控内容占10分;科室业务学习占20分;科室技能培训占20分;科室各种登记本、规章制度自查占5分;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医疗质量部分)填写占5分。
考核评定分为五个档次:≥92分为优秀,≥85<92分为良好,≥75<85为一般,≥65<75为差,<65分为较差。
一、质控重点占25分:1、有相关的规章制度(0.5分),2、有质控内容相应的工作计划(0.5分),3、有质控内容的原始资源料或自查工作痕迹(3分),4、医务人员对质控内容的知晓度(随机抽查1-3个人)(3分),5、有存在原因(3分),6、有原因分析:(须结合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原因分析,且思路清晰,条理清楚。
)(5分),7、有改进措施:(须结合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制订整改措施,措施具体可行)(4分),8、效果评价(主要对上月质控活动改进措施的落实和成效评价、反馈)(4分),9、质控内容的重要性和创新性(1分),10、科室主任重视度(工作落实和检查配合)(1分)。
二、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运行情况及分析占15分:1、有相关的规章制度(0.25分),2、有质控内容相应的工作计划(0.25分),3、有质控内容的原始资源料或自查工作痕迹(2分),4、医务人员对质控内容的知晓度(随机抽查1-3个人)(1.5分),5、有存在原因(2分),6、有原因分析:(有相关数据分析,须结合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原因分析,且思路清晰,条理清楚。
)(3分),7、有改进措施:(须结合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制订整改措施,措施具体可行)(2.5分),8、效果评价(主要对上月质控活动改进措施的落实和成效评价、反馈)(2.5分),9质控内容的重要性和创新性(1分)。
影像科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及质量考核标准
影像科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及质量考核标准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及相关评价指标(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1.贯彻落实《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等。
2.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及其设备、设施符合医院功能任务要求,满足临床需要,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查服务。
3.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实行质量控制,开展临床随访,定期进行质量评价。
4.保证医学影像资料质量,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
5.环境保护、操作人员与患者个人防护达到标准要求。
6.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医学影像部门服务满意。
(二)评价指标:1.大型设备检查项目自开具检查报告申请单到出具检查结果时间≤48小时。
2. CT检查阳性率≥70%。
3.MRI检查阳性率≥70%。
4.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70%。
5.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医学影像部门服务满意度≥90%。
(三)影像科质量考核标准项目 质量考核内容及标准 评分方法服务能力医学影像服务项目(普通放射、介入放射、DR 或CR 、数字胃肠X 线机、CT 、MRI 等)能满足医院临床日常诊疗需求; 普通放射和CT 有医师值班,能提供24小时急诊服务;对急、重症患者,可行床边放射检查; 放射科普通平片检查:急诊30分钟内出报告,平诊2小时内出报告;大型设备检查项目自开具检查报告申请单到出具检查结果时间≤48小时。
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医学影像部门服务满意度≥90%。
1.实地检查普通放射和CT 是否提供24小时值班服务,存在脱岗现象,每次扣20分;2.实地查看或询问临床科室急、危重病人床旁检查接到电话后15分钟内是否到位;不宜搬动的其他病人在申请6小时内是否完成,一项超时扣10分;3.现场查看急诊平片、平诊及大型设备如CT 、MRI 出具报告时间。
4.每月由监审科到临床各科对医护人员及病人分别发放满意度调查表,满意度每下降1%扣5分。
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配套制度、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配套制度、考核标准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医疗质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
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是提高医疗质量的核心途径,通过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机制,不断优化医疗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患者安全。
为了进一步改进我国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制定本方案。
二、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一)明确医疗质量管理目标1. 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率。
2. 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3. 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4. 提高医疗服务满意度,改善患者体验。
(二)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1. 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监督、评估和改进医疗质量管理政策及措施。
2. 设立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对医疗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3. 设立医疗质量改进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医疗质量改进项目。
(三)制定医疗质量管理政策及措施1. 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医疗质量管理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2. 制定医疗质量改进计划,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3. 制定医疗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对医疗质量进行定期评估。
(四)加强医疗质量监控与反馈1. 建立医疗质量监控系统,对医疗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2. 建立医疗质量反馈机制,及时向临床科室和相关人员反馈医疗质量情况,促进医疗质量改进。
3. 定期分析医疗质量数据,发布医疗质量报告,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五)加强医疗质量培训与教育1. 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质量管理的认识和能力。
2. 开展医疗质量教育,强化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意识,提高医疗质量水平。
三、医疗质量管理配套制度(一)医疗质量管理制度1.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制度: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医疗质量管理政策及措施,监督、评估和改进医疗质量管理。
2. 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制度:设立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对医疗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检验科)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及质量考核标准检验科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及评价指标(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1.贯彻落实《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
临床实验室集中设置,统一管理,资源共享。
实验室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质控,保证质量。
2.临床实验室布局与流程安全、合理,符合医院感染控制和生物安全要求。
3.开展检验项目符合卫生行政部门公布的目录,不开展淘汰和未经批准的项目。
特殊实验室取得审批许可。
4.临床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要,并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
5.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按照规定开展室内质控、参加室间质评。
对床旁检验项目按规定进行严格比对和质量控制。
6.检验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
7.遵守检验项目和检测仪器操作规程,定期校准检测系统,并及时淘汰经检定不合格的设备与试剂。
不使用未经批准的设备与试剂。
8.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检验部门服务满意。
(二)相关评价指标:1.血、尿、便常规检验、心电图、影像常规检查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生化、凝血、免疫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6小时,细菌学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4天。
2.临床化学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VIS≤120)。
3.血液学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改良偏离指数DI≤2)。
4.免疫室间质评全年平均成绩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
5.细菌室间质评全年鉴定正确率≥80%。
6.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检验科服务满意度≥90%。
(三)检验科质量考核标准项目质量考核内容及标准评分方法质量管理临床实验室集中设置,统一管理。
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进行管理,不开展淘汰和未经批准的项目。
实验室是否有生物危险标识、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等标识,无相关标识扣5分;技术准入PCR、HIV检测项目已取得规定的验收合格证;PCR、HIV、大型生化仪、外周淋巴细胞遗传学检测工作人员均取得相关项目上岗证;1.查工作人员的上岗证和相关项目的检验报告单,1人无上岗证人员扣10分;服务质量建立标本接收登记、核对制度并落实,报告发放实施签字制度;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测服务;急诊检测报告及时,能做到一般项目≤30分钟、其它项目≤2小时。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评价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评价考核标准1、手术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评价标准
备注:满分为140分
2、非手术科室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价标准
总分:100分
3、急诊医学科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价标准
5、医学检验科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价标准
6、药剂科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价标准
7、血液透析室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价标准
8、医学影像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价标准
9、输血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价标准。
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配套制度、考核标准和质量指标
xx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配套制度、考核标准和质量指标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及相关评价指标(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1.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等。
实行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
2.门诊布局合理,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
3.有分诊、导诊服务,落实首诊负责制和科间会诊制度。
4.依据工作量及需求,合理配置专业技术人员,落实普通门诊、专科门诊、专家门诊职责,提高门诊确诊能力,保障门诊诊疗质量。
5.规范门诊医疗文书,有书写质量监控措施。
6.制定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7.开展多种形式的门诊诊疗服务,满足患者不同就医需要,方便患者就医。
8.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和报告制度。
(二)相关评价指标1.普通门诊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医师比例≥60%。
2.合格病历率≥ 90%。
3.处方合格率≥ 95%。
4.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 10 分钟。
(三)门诊质量考核标准质量考核内容及标准评分方法质量管理相关目标1.门诊布局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医院感一处布局不合理扣 2 分;染预防与控制要求。
2.是否有分诊、导诊服务;无分诊、导诊服务每项扣 2 分;3.是否落实首诊负责制违反首诊负责制一次扣30 分;4.是否落实科间会诊制度。
科间会诊执行不到位一次扣10 分;5.是否依据工作量及需求,合理配置专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合理扣 2 分;业技术人员6.是否按规定设置普通门诊、专科门未按规定设置专科、专家门诊扣5 分;诊、专家门诊;7.是否落实普通门诊、专科门诊、专家职责不到位扣 10 分;门诊职责;8. 门诊诊断与住院诊断符合率是否低每低于一1%扣5分;于95%。
ICU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目标与质量考核标准(重症监护室)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及质量考核标准重症监护室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及相关评价指标(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1.重症监护病房布局合理,人员、设备、设施配备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科间紧密协作,保障诊疗工作需要。
2.建立健全重症监护病房质量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3.医务人员实行岗位准入管理,强化理论和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4.严格执行患者入、出重症监护病房标准。
5.加强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及MRSA等特殊感染病人的隔离。
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留置导尿管所致感染实行监控。
6.加强运行病历监控与管理,落实核心制度和岗位职责,规范全程管理,严密观察、及时处理患者病情变化,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二)相关评价指标1.患者入、出重症监护病房标准(三)重症监护室质量考核标准质量考核内容及标准评分方法质量管理相关目标1. 重症监护病房布局是否合理,布局不合理每处扣 5 分;2.人员、设备、设施配备是否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科间紧密协作,设施设备不适用,每件扣 5 分;保障诊疗工作需要。
3.是否建立健全重症监护病房质量管理制度,未建立制度扣 5 分;4.是否组织实施相关制度。
未组织实施扣 10 分;5.医务人员是否实行岗位准入管理资质不符合要求,每人次扣10 分;6.是否进行强化理论和技能培训;未进行理论和技能培训,每人次扣 5 分;7.考试考核是否合格。
考试考核不合格,每人次扣 5 分;8.是否制定患者入、出重症监护病房标准;无标准扣 5 分;9.是否严格执行标准。
不符合标准,每人次扣 3 分;10.加强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及 MRSA等见医院感染项。
特殊感染病人的隔离。
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留置导尿管所致感染实行监控。
11.是否制定运行病历监控与管理制度;无制度职责扣 5 分;12.病情变化观察是否及时病情变化观察不及时每次扣 5分;13.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是否小于 80%。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病理科)
晴隆县人民医院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与考核标准
病理科质量管理相关目标及相关评价指标
(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
1.病理部门布局、设施、设备、工作流程和人员结构合理,管理规范,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2.建立并执行病理质量管理制度,定期开展质量评价和改进工作,严格执行标本核对制度
3.病理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
4.提高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的诊断符合率。
病理切片、蜡块保存符合规定。
5.环境保护及人员防护符合规定。
6.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病理部门服务满意。
(二)相关评价指标
1.术中冰冻病理自送检到出具结果时间W 30分钟。
2.尸检率》15%。
3.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病理科服务满意度》90%。
(二)病理科质量考核标准
、医院感染管理
三、患者安全目标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村镇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质量考核标准考核办法和质量指标
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及相关评价指标
(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
1.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等。
实行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
2.门诊布局合理,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
3.有分诊、导诊服务,落实首诊负责制和科间会诊制度。
4.依据工作量及需求,合理配置专业技术人员,落实普通门诊、专科门诊、专家门诊职责,提高门诊确诊能力,保障门诊诊疗质量。
5.规范门诊医疗文书,有书写质量监控措施。
6.制定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7.开展多种形式的门诊诊疗服务,满足患者不同就医需要,方便患者就医。
8.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和报告制度。
(二)相关评价指标
1.普通门诊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医师比例≥60%。
2.合格病历率≥90%。
.1
3.处方合格率≥95%。
4.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10分钟。
(三)门诊质量考核标准
.2
.3
.4
.5
.6
二、核心制度及其他重要制度
.7
.8
.9
.10
.11
.12
三、临床合理用药
.13
.14
.15
四、医院感染管理
.16
.17
.18
.19
.20
七、病案管理
.21
.22
八、患者安全目标管理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医疗质量指标:
过程控制指标如下:
1.门诊医师
(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2)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要有初步诊断。
.32
(3)门诊病历书写完整、规范、准确。
(4)合理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
(5)具体用药在病历中记载。
(6)药物用法、用量、疗程和配伍合理。
(7)处方书写合格。
(8)第二次就诊诊断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a. 建议专科就诊;b.请上级医师诊视;c. 收住院。
(9)第三次就诊诊断仍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a. 收住院;b. 患者拒绝住院需履行签字手续。
(10)按专科收治病人。
(11)按病情需要,注明特殊入院方式:车送或陪护。
2.病房住院医师
(1)病人入院30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
.33
(2)急、危、重病人应即刻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报告。
(3)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书写(普通病人24小时、危重病人6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当班完成,急诊病人术前完成)。
(4)病历书写完整、规范,不得缺项。
(5)24小时内完成血、尿、便化验,并根据病情尽快完成肝、肾功能、胸透和其它所需的专科检查。
(6)按专科诊疗常规制定初步诊疗方案。
(7)对所管病人,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
(8)按规定时间及要求完成病程记录(会诊、术前讨论、术前小节、转出和转入、特殊治疗、病人家属谈话和签字、出院小节和死亡讨论等一切医疗活动均应有详细的记录)。
(9)对所管病人的病情变化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34
(10)诊疗过程应遵守消毒隔离规定,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院感染病例发生。
若有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表报告。
(11)病人出院时须经上级医师批准,应注明出院医嘱并交代注意事项。
3.病房主治医师
(1)及时对下级医师开出的医嘱进行审核,对下级医师的操作进行必要的指导。
(2)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在24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
除对病史和查体的补充外,查房内容要求有:
①诊断及诊断依据;②必要的鉴别诊断;③治疗原则;④诊治中的注意事项。
(3)新入院的急、危、重病人随时检查、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汇报病情。
(4)及时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历,把好出院病历质量关,并在病历首页签名。
(5)入院3天未能确诊或有跨专业病种的病例时应及时举行科内或科间会诊。
(6)待诊病人在入院1周内仍诊断不明时,向主任请示病例讨论或院内会诊。
.35
(7)按科室规定正确分级使用抗生素和专科用药。
(8)手术和介入治疗前亲自检查病人,做好术前准备,按手术分级管理标准拟订严密的手术方案并实施。
术后即刻完成术后记录,24小时完成手术记录。
(9)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术后工作。
(10)负责治愈患者出院的审批手续,并向上级医师汇报。
4.病房主任(副主任)医师
(1)组织或参与制定本科质量管理方案、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和操作常规。
(2)指导下级医师做好医疗工作,督促检查下级医师执行各项制度和诊疗常规。
(3)对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求72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危重病人至少每日查房1次;病人病情变化应随时查房;每周组织全科查房2次。
.36
(4)查房内容除对病史和查体的补充外,普通病人应有:①诊断及其诊断依据;②鉴别诊断;③治疗原则;
④有关方面的新进展。
未确诊病人应有:①鉴别诊断;②明确的诊断思路和方法;③拟定相应的治疗措施。
危重病人应有:①当前的主要问题;②解决主要问题的方法。
(5)疑难病例及入院1周未确诊病例,组织科内讨论或院内会诊,必要时向医务处申请院外会诊或远程会诊。
(6)指导和监督下级医师正确分级使用抗生素和专科用药。
(7)组织术前和重要治疗前病例讨论,指导下级医师做好术中、术后医疗工作。
重大手术和重要治疗要亲自参加。
(8)审批未愈患者出院,并指导病人出院后的继续治疗。
(9)审签主治医师审查的转科、出院病历。
5、其他:(1)急诊抢救病人院后开始处置时间≤5分钟。
.37
(2)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
(3)急诊检查一般项目报告出结果时间≤2小时。
平诊检查一般项目报告时间≤24小时。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