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筋构造之板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构造钢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照构造需要设置的钢筋,相对于受力钢筋而言。
构造钢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维护、拉结,分布作用。
构造钢筋的类型有:分布筋,箍筋,拉筋,构造腰筋,架立筋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表9.5.1第9.5.1条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9.5.1受力类型 最小配筋百分率全部纵向钢筋 0.6 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 0.2 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 0.2和45f t/f y中的较大值 注: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HRB400级、RRB400级钢筋时,应按表中规定减小0.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大0.1;2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3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b'f-b)h'f后的截面面积计算;4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纵向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的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第9.5.2条对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第9.5.3条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中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要求:M u≥Mcr (9.5.3) 式中Mu--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按本规范公式(7.2.1-1)、(7.2.2-2)或公式(7.2.5)计算,但应取等号,并将M以Mu代替;Mcr--构件的正截面开裂弯矩值,按本规范公式(8.2.3-6)计算。
16G101-3和11G101-3的对比分析(构造详图部分)
16G101-3和11G101-3的对⽐分析(构造详图部分)16G101-3与11G101-3的对⽐分析(构造详图部分)说明本⽂是吴富强⽼师对钢筋新旧平法图集的对⽐分析,共分为“16G101-1与11G101-1的不同之处(制图规则部分)”、“16G101-1与11G101-1的不同之处(详图构造部分)、“16G101-3与11G101-3的不同之处(构造详图部分)”、“16G101-3与11G101-3的不同之处(制图规则部分)”四部分。
本微信号于2016年9⽉13号发布的⽂章“钢筋新平法16G101与11G101对⽐解析(制图规则)”(点击可查看)为吴富强⽼师所编写的第⼀篇,本⽂为第⼆篇。
本图集的标准构造部分新增了第65页边缘构件纵向钢筋在基础中的构造,第77页条形基础底板配筋构造(⼆),第99页双柱联合承台底部和顶部联合构造,第102~104页的有关灌注桩的配筋构造。
1.混凝⼟结构的环境类别和混凝⼟保护层的最⼩厚度到了构造图集的⾸页位置。
2.第57页,混泥⼟保护层的最⼩厚度表做了调整。
混泥⼟保护层的最⼩厚度现在根据基础构件类型来量⾝定位。
3.原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表拆分为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表,抗震设计时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表,受拉钢筋锚固长度表,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表四个表格。
取消了原来的⾮抗震等级的锚固长度。
取消了受拉钢筋锚固长度修正系数表的内容。
增加了钢筋弯折的弯弧内直径的相关内容。
4.取消了原来的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长度表和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表,取⽽代之的是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表和纵向受拉钢筋抗震搭接长度2个⼤表格。
5.第60页删除了受拉钢筋绑扎搭接长度及搭接修正系数表,将原图集第55页纵向受⼒钢筋搭接区箍筋构造移到了本页位置。
6.图集63页封闭箍筋及拉筋弯钩构造标题下的注写内容发⽣变化。
改为:⾮抗震设计时,当基础构件受扭时,箍筋及拉钩平直段长度为10d。
取消了当构件受扭或柱中全部纵向受⼒钢筋的配筋率⼤于3%这⼀前提条件。
板配筋图解
板配筋图解目录一、板的计算原则二、现浇板设计三、板的配筋要求1、底部钢筋2、支座负筋3、分布筋四、绘制板配筋图1、制图要求2、PKPM板配筋计算数据的含义3、数据处理示例4、板配筋示例一、板的计算原则1、只有两对边支承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2、四边支承的板应按下列规定计算(混规9.1.1) :1)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不大于2.0时,应按双向板计算;2)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2.0,但小于3.0时,宜按双向板计算;3)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不小于3.0时,宜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构造钢筋。
二 现浇板设计1、现浇楼盖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不宜高于C40。
(采用强度等级400MPa及以上的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混规4.1.2)板柱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对于板不应低于C20,对于柱、墙承重构件是不宜低于C30注意:不应与不宜2、当楼板平面比较狭长、有较大的凹入和开洞而使楼板有较大削弱时,应在设计中考虑楼板削弱产生的不利影响。
楼面凹入或开洞尺寸不宜大于楼面宽度的一半;楼板开洞总面积不宜超过楼面面积的30%;在扣除凹入或开洞后,楼板在任一方向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5m,且开洞后每一边的楼板净宽度不应小于2m。
(抗规3.4.3)板上的孔洞应预留,当孔洞尺寸不大于300时,将板内钢筋绕过洞边,不得切断;当孔洞尺寸大于300时,除图中注明外,均应设置补强钢筋。
我们公司统一规定楼面开大洞位置,薄弱部位板厚可增加,悬挑阳台板不得加厚3、板厚:双向板取大于等于1/40板短跨净距且不小于100,单向板取1/30板短跨左右。
在实际工程上,我们公司规定一般板厚取板跨1/35,荷载较大板(空中花园、露台、屋面)取1/33。
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00。
4、房屋的顶层、结构转换层、平面复杂或开洞过大的楼层、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应采用现浇楼盖结构。
一般楼层现浇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00mm,当板内预埋暗管时不宜小100mm;顶层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20mm,宜双层双向配筋;普通地下室顶板厚度不宜小于160mm;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的顶楼盖应采用梁板结构,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
第一章___混凝土施工图识读9之板的钢筋构造及钢筋计量
板的钢筋构造及钢筋计量
重庆建达培训学校
钢筋混凝土板(04G101-4)
钢筋混凝土板内钢筋类型
受力筋
底筋 面筋
板内钢筋
负筋
边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
负筋分布筋 温度筋 其他:马凳筋、洞口加筋、放射筋
板受力钢筋计算
板受力钢筋计算
• 板底钢筋的长度计算
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钩2*6.25*d
板中开洞钢筋计算
圆形洞口 直筋长度=洞口直径+2*LaE 圆筋长度=洞口周长+搭接长度 根数=给定的根数
板中开洞钢筋计算
• 洞口构造(二)04G101-4P36
洞边被切断钢筋端部构造 无上部钢筋时,下部钢筋洞口边向上弯折+5*d 有上部钢筋时,上下部钢筋洞口边弯折
板角放射筋计算
置 一般按第三种处理方式
板马凳筋计算—一字型
间
距
根数=排数*每排个数
间
距
排数=ceil(板净长/间距) 每排个数=ceil(板净长 /L1)+1 L1——一字形马凳筋长度
板中开洞钢筋计算
• 洞口构造(一)04G101-4P35
矩形洞边长和圆洞直径不大于300时钢筋构造(受力 钢筋绕过孔洞,不另设补强钢筋)
长度=给定的长度 根数=给定的根数
板角放射筋计算
• 通过PPT中的第一张图可以看出在板角处是 钢筋薄弱区,未配置钢筋,这也就是需要 配置板角放射筋的原因。
• 板角放射筋往往图纸中会直接给出根数及 长度,所以计算相对简单,
板负钢筋计算
板负钢筋计算
•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计算
长度=水平长度+弯折长度*2
按弹性板计算对配筋的影响(值得收藏)
按弹性板计算对配筋的影响(值得收藏)一般很多设计师在结构内力计算、配筋设计时会按照普通的分块刚性板处理,当然一般情况下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特殊情况下可能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工程案例中遇到的问题就是特殊的一例,如图1所示这样一个结构,在按照刚性板计算完毕之后查看第三层的梁配筋发现配筋特别小,设计师定义了弹性板重新计算,发现部分梁配筋增加了大概6-8倍,柱配筋也增大3-4倍.图2所示为此结构第三层的三维图,其中显示了高于平层斜板和周边的U形楼板.图1结构三维模型图图2结构第三层三维图及周边U形楼板对这样一个工程案例,设计师按照普通分块刚性板计算,输出了如图3所示的第三层梁柱配筋的结果.然后定义全楼弹性板6重新计算,输出了如图4所示第三层梁柱配筋的结果.图3分块刚性板下第三自然层梁柱配筋结果图4弹性板下第三层梁柱配筋结果选取了其中有代表性的一榀框架,查看结果,发现该榀框架的梁在刚性板下的配筋与弹性板下的配筋结果差异巨大(梁一端在刚性板下配筋5cm2,弹性板下配筋32cm2),与该梁相连的柱配筋也差异巨大(柱单侧刚性板下配筋7cm2,弹性板下配筋29cm2).为什么按照弹性板与按照刚性板计算,配筋差异这么大?需要进一步深入剖析具体原因,是否是软件有问题?还是……?问题分析02常规结构设计中,一般都是按照全楼强制刚性楼板假定进行结构各项指标(周期比、位移比、刚度比等)的统计,对于内力分析与配筋设计是按照分块刚性板进行计算的.弹性板与刚性板对梁柱配筋应该会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至于差距这么大.需要进一步详细剖析.1、查看该梁在普通分块刚性板下的内力该结构在普通刚性板计算时刚性板号如下图5所示,SATWE软件前处理可看到周边的一圈为刚性板,由于与之相连的有一些斜板,程序在计算时强制默认为弹性膜.计算完毕之后,直接查看选取榀梁一端的计算内力结果,如图6所示.图5SATWE中查看第三层的刚性板号图6选取榀梁其中一段的内力计算结果输出从上述计算结果设计师可以基本判断该位置梁在恒载下的弯矩是偏小的,因为该观察榀梁的跨度为3.16+3.44+5.8=12.4m,跨度较大,该梁的截面为:350mm*600mm.由于没有楼板,梁有很大的轴力,选取出的其中一段梁的轴力达到了352.05kN.图7所示为选择榀的梁在恒载下弯矩调幅后的弯矩图.图7刚性板下选取榀梁恒载弯矩调幅后的弯矩图2、查看该考察梁在定义弹性板下计算的内力定义了全楼弹性板6,其中的斜板也被强制定义为弹性板6,查看模型三维轴侧简图如图8示,可以看到第三层的U形板的网格剖分情况,重点关注图中圈出的狭长板带部分弹性板剖分情况.计算完毕,查看弹性板下选取榀梁一端的计算内力结果,如图9所示.对应该榀梁在恒载下调幅以后的弯矩内力图如图10所示.图8定义弹性板第三层板网格剖分图图9选取榀梁其中一段在弹性板下内力计算结果输出图10弹性板下选取榀梁恒载弯矩调幅后的弯矩图相比刚性板,在弹性板作用下梁的轴力有很大的减小,对于观察榀梁的其中一段轴力从刚性板下的352KN减小到弹性板下的35.5kN,对应梁端弯矩从刚性板的55.28kN.m增加到弹性板下的416.9kN.m.采用弹性板计算与刚性板计算梁、柱内力及配筋结果比较,发现差异均巨大,弹性板下选取榀梁恒载、活载下的内力是刚性板下梁的7-8倍,弹性板下梁端配筋是刚性板配筋下的7-8倍,梁跨中配筋弹性板是刚性板下的3倍,柱其中一侧的单侧配筋刚性板下是弹性板的4倍.本工程案例按照弹性板计算与刚性板计算差异过大,远远超出了平常结构设计中采用刚性板与弹性板计算结果差异的幅度,该结构在设计中究竟应该按刚性板还是弹性板进行整个结构梁、柱的配筋设计?什么原因引起这么大差异?3、结构在分块刚性板下的恒载变形及轴力查看SATWE计算结果,该结构在普通分块刚性板,恒载作用的变形结果如图11所示,恒载下梁构件竖向变形不大,观察榀梁恒载下竖向变形最大为2.19mm.由前文图5可知,该结构在刚性板下,周边一圈分块刚性板形成了整体一块U形刚性板,中间一圈柱的节点被刚性板强制变形协调,这造成观察榀这种门式框架结构柱的两端被刚性板约束,导致与柱相连的梁构件外推变形被约束,引起梁构件中产生非常大的轴力,如图12所示为观察榀的梁柱在恒载下的轴力图.图11结构刚性板下恒载竖向变形图图12结构刚性板下梁柱构件恒载轴力图4、结构在弹性板下的恒载变形及轴力查看SATWE计算结果,该结构在弹性板下,恒载作用的变形结果如图13所示,恒载下梁构件竖向变形很大,最大位移较刚性板比较变大了接近4倍,观察榀梁恒载下竖向变形最大为8.20mm.结构在弹性板下楼板网格剖分情况如图8所示,周边一圈U形弹性板加中间两排斜板,均为弹性板,图8中圈出的那块狭长板变为弹性板时会产生较大的面内轴向变形,顶部的斜板及斜梁产生的推力就会释放掉,因此,观察榀梁构件在恒载下竖向变形大,梁内的轴力会变小,中间梁的轴力最大为234.5kN,如图14所示,相比刚性板下中间梁轴力为759.7kN,梁轴力减小幅度接近70%.图13结构在弹性板下恒载竖向变形图图14结构在弹性板下梁柱构件恒载轴力图5、考察弹性板下图8中的狭长板带在恒载下的轴力及轴向变形该结构按照弹性板计算,并考虑楼板按照有限元设计,查看狭长板带在恒载下的竖向变形非常明显,楼板表现出很大的变形,如图15所示为考虑弹性板之后,板恒载下变形动画图.图16为狭长板带在恒载下的竖向变形结果,可以看到楼板产生的弯曲变形很大,楼板跨中位置的竖向变形达到了9.56mm,远远大于其他楼板竖向荷载下的变形结果.查看楼板的主拉应力图,如图17所示,狭长板带的主拉应力最大值达到了2111kN/m2,相比其他部位的最大拉应力大5-6倍,该狭长板带是结构变形较大的部位,设计中需重点关注.图15狭长板带恒载下变形动画图图16狭长板带恒载下变形结果图图17狭长板带在恒载下的平面主应力结果结构在刚性板与弹性板下的结果比较结论03通过上述两种情况对比分析发现,由于狭长板在弹性板下面内变形很大,导致板中会产生很大的轴力,该板也无法约束两边的楼板,使整个梁构件在竖向荷载下变形较大,进而引起梁、柱中产生较大的弯矩,但柱轴力变化不大,梁轴力较刚性板而言反而变小,最终导致弹性板下梁配筋较刚性板增大很多(增大7-8倍),导致柱单侧配筋增大也很多(增大3-4倍).在刚性板下这种狭长板的变形被忽略,严重夸大了整个结构楼板的约束作用,进而引起梁构件竖向变形很小,梁柱内力很小,配筋也很小的错误结果.实际该结构中的这种狭长板带变形非常明显,板会产生很大的轴向变形,板中有很大的轴拉力.设计中遇到这种特殊情况,需要考虑狭长板带的变形,才能得到正确的梁、柱及板配筋结果.当然从以上楼板的应力分析结果来看,该狭长板带是设计中变形较大部位的楼板,该部位的楼板中会产生较大的拉力,属于结构薄弱部位,设计中应该重点加强.其他软件的校核04一般来讲,遇到这种颠覆常规认知(刚性板与弹性板梁配筋结果差好几倍)的情况,设计师一般倾向于多软件分析比对,本题使用某同类软件做结果对比分析.在刚性板下的第三层的配筋结果如图18所示,对比计算查看计算结果.图18某软件第三层梁柱配筋结果图这个计算结果在刚性板下的结果与PKPM弹性板下的结果一致,但是与PKPM按照刚性板下的计算结果相比差异巨大.查看该软件计算模型,如图19所示.图19某软件三维轴侧简图查看板剖分情况查看该软件三维轴侧简图,程序对于这种情况的处理,直接将用户布置的平板修改为斜板计算,此时由于斜板程序计算时默认为弹性板,因此采用刚性板计算的时候阴差阳错的得到了比较正确的结果.此时程序按照自己的判定原则修改了用户布置板的位置,形成了与上层梁相连的斜板,这导致两个软件在刚性板下结果差异很大,但两软件弹性板下结果基本一致.刚性板下结果梁柱配筋小的原因05由于U形板连接两边的楼板除了狭长板带以外,还有轴力很大的几根梁,为了增加结构整体的连接性能,验证狭长板带是刚性板导致对结构约束很强,在同等位置增加了水平向的梁,如图20所示.然后按照全楼弹性板进行计算.图20第三标准层附加的每一榀框架梁计算完毕之后查看第三层梁、柱配筋计算结果,可以看到如下图21的计算信息.图21第三层梁、柱配筋计算结果通过上述计算结果可以看到,此时即使采用弹性板,由于每一榀柱之间均增加了水平梁,这种连接加强,梁的竖向变形也被约束,柱的配筋基本与刚性板下的结果一致,顶部梁的结果也基本与刚性板结果一致.当然狭长板带部位本身的完全变形有所适当减小,更重要的狭长板的轴向变形减小,该位置楼板主拉应力相比原结构弹性板下主应力有大幅度降低,如图22所示为狭长板在恒载下的主应力图.该狭长楼板最大拉应力由原来的2111kN/m2降低到现在的1078kN/m2,降低幅度50%.当然该狭长板带部位仍然属于比较薄弱的部位,设计中应重点加强.图22结构弹性板下第三层狭长板带在恒载下的平面主应力计算结果由该工程案例得出的结论061、按照该结构方案进行设计时,由于狭长板与周边楼板无法达到真正的刚性板,如果工程中是这种U形板,按照分块刚性板计算,会夸大这种约束效应,导致计算的梁、柱配筋均严重偏小.不安全.2、这种结构的楼板是无法达到分块刚性板假定的,尤其是该结构中的那个U形板的狭长部分,如果在设计中按照刚性板处理,就无法计算得出板中很大的拉应力,按照常规分块板计算,静力手册纯弯构件算法会导致板配筋严重偏小.不安全.3、该结构这种狭长板在设计中应该定义为弹性板考虑,通过楼板的变形可以准确计算得到楼层中其他梁、柱的配筋结果.计算结果正确.4、对这狭长板定义弹性板,通过楼板整体有限元分析可以计算出楼板的主拉应力,并按照拉弯构件进行板的配筋设计.计算结果正确.5、不同的设计软件在处理具体工程时,可能由于处理原则的不同,导致同样的建模但是计算模型会有很大差异,甚至计算模型与用户建立的模型有别.设计中需对软件计算模型仔细核查.对设计师的启示及设计建议071、特殊情况下,结构按照分块刚性板计算与按照弹性板计算可能会引起内力与配筋很大的差异,并不是一点差异,甚至不考虑板的变形会得到错误的结果.2、设计中特别注意对不符合分块刚性板假定的楼板错误采用刚性板进行结构内力分析与配筋设计,设计中应仔细甄别.3、设计中是否定义弹性板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判断出结构中存在这种大变形的板,建议在进行结构内力计算与配筋设计时定义弹性板.比如,连体部位的楼板,转换层的楼板、地下室的顶板等.4、当楼板变形比较明显时,结构整体计算要考虑楼板为弹性板,同时楼板本身的设计考虑有限元整体分析,楼板应按照拉弯构件进行设计.5、对于变形较大部位的楼板,尤其狭长板,属于结构设计的薄弱部位,在设计中应提出有针对性的加强措施.6、软件作为辅助设计工具,有可能计算模型与用户实际输入的模型有一定的出入,在计算之前应该做仔细校核,查看是否符合设计的预期.。
板的配筋率要求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板的配筋率规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构造钢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照构造需要设置的钢筋,相对于受力钢筋而言。
构造钢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维护、拉结,分布作用。
构造钢筋的类型有:分布筋,箍筋,拉筋,构造腰筋,架立筋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表9.5.1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9.5.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9.5.2第9.5.2条对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9.5.2第9.5.3条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中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要求:M u≥Mcr(9.5.3)式中Mu--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按本规公式(7.2.1-1)、(7.2.2-2)或公式(7.2.5)计算,但应取等号,并将M以Mu代替;Mcr--构件的正截面开裂弯矩值,按本规公式(8.2.3-6)计算。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10.1.6第10.1.6条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且单位长度的总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中单位宽度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
该构造钢筋伸入板的长度从梁边算起每边不宜小于板计算跨度l0的四分之一(图10.1.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10.1.7第10.1.7条对与支承结构整体浇筑或嵌固在承重砌体墙的现浇混凝土板,应沿支承周边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现浇楼盖周边与混凝土梁或混凝土墙整体浇筑的单向板或双向板,应在板边上部设置垂直于板边的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跨中相应方向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该钢筋自梁边或墙边伸入板的长度,在单向板中不宜小于受力方向板计算跨度的五分之一;在双向板中不宜小于板短跨方向计算跨度的四分之一;在板角处该钢筋应沿两个垂直方向布置或按放射状布置;当柱角或墙的阳角突出到板且尺寸较大时,亦应沿柱边或墙阳角边布置构造钢筋,该构造钢筋伸入板的长度应从柱边或墙边算起。
板配筋构造要求
板板配筋规定:钢筋混凝土板是受弯构件,按其作用分为:底部受力筋、上部负筋、分布筋几种。
一、受力筋主要用来承受拉力。
悬臂板及地下室底板等构件的受力钢筋的配置是在板的上部。
当板为两端支承的简支板时,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跨度布置;当板为四周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大于2时,板为单向受力,叫单向板,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短边方向布置;当板为四周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小于或等于2时,板为双向受力,叫双向板,其底部纵横两个方向均为受力钢筋。
1、板中受力钢筋的常用直径:板厚h<100mm时为6~8mmm;h=100~150mm时为8~12mm;h>150mm时为12~16mm;采用现浇板时受力钢筋不应小于6mm,预制板时不应小于4mm。
2、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一般不小于70mm,当板厚h≤150mm时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h>150mm时不宜大于1.5h或250mm。
板中受力钢筋一般距墙边或梁边50mm开始配置。
3、单向板和双向板可采用分离式配筋或弯起式配筋。
分离式配筋因施工方便,已成为工程中主要采用的配筋方式。
当多跨单向板、多跨双向板采用分离式配筋时,跨中下部钢筋宜全部伸人支座;支座负筋向跨内的延伸长度a应覆盖负弯矩图并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
4、简支板或连续板跨中下部纵向钢筋伸至支座的中心线且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d为下部钢筋直径)。
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宜适当增加。
对与边梁整浇的板,支座负弯矩钢筋的锚固长度应为La,见图2-21右侧支座负筋5、在双向板的纵横两个方向上均需配置受力钢筋。
承受弯矩较大方向的受力钢筋,布置在受力较小钢筋的外层。
二、分布钢筋它主要用来使作用在板面荷载能均匀地传递给受力钢筋;抵抗四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在垂直于板跨方向所产生的拉应力;同时还与受力钢筋绑扎在一起组合成骨架,防止受力钢筋在混凝土浇捣时的位移。
1、单向板中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
板配筋规范要求
注意部位参见规范受力钢筋间距《砼规》P112,9.1.3受力钢筋锚固《砼规》P112,9.1.4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当板厚不大于150mm时不宜大于200mm;当板厚大于150mm时不宜大于板厚的1.5倍,且不宜大于250mm。
2、钢筋从砼梁边、柱边、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不宜小于l 0/4,砌体墙支座处钢筋伸入板边的长度不宜小于l 0/7,其中计算跨度l 0对单向板按受力方向考虑,对双向板按短板方向考虑。
板设计相关规定汇总相关规定1、两对边支承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2、四边支承的板应按下列规定计算:1)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不大于2.0时,应按双向板计算;2)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2.0,但小于3.0时,宜按双向板计算;3)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不小于3.0时,宜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构造钢筋。
现浇砼板的尺寸宜符合下列规定:1、板的跨厚比:钢筋砼单向板不大于30,双向板不大于40;无梁支承的有柱帽板不大于35,无梁支承的无柱帽板不大于30。
预应力板可适当增加;当板的荷载、跨度较大时宜适当减小。
2、 现浇钢筋砼板的厚度不应小于附表1规定的数值。
《砼规》P111,9.1.1基本规定-计算原则采用管型内孔时,孔顶、孔底厚度均不应小于40mm,肋宽与内孔径之比不宜小于1/5,且肋宽不应小于50mm,对预应力板不应小于60mm。
按简支边或非受力边设计的现浇砼板,当与砼梁、墙整体现浇或嵌固在砌体墙内时,应设置板面构造钢筋,并符合下列要求:1、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且单位宽度内的配筋面积不宜小于跨中相应方向板底钢筋截面面积的1/3。
与砼梁、砼墙整体浇筑单向板的非受力方向,钢筋截面面积尚不宜小于受力方向跨中板底钢筋截面面积的1/3。
采用分离式配筋的多跨版,板底钢筋宜全部深入支座;支座负弯矩钢筋向跨内延伸的长度应根据负弯矩图确定,并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
简支梁或连续板下部纵向受力钢筋深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构造钢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照构造需要设置的钢筋,相对于受力钢筋而言。
构造钢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维护、拉结,分布作用。
构造钢筋的类型有:分布筋,箍筋,拉筋,构造腰筋,架立筋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表9.5.1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9.5.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第9.5.2条对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第9.5.3条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中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要求:M u≥Mcr(9.5.3)式中Mu--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按本规范公式(7.2.1-1)、(7.2.2-2)或公式(7.2.5)计算,但应取等号,并将M以Mu代替;Mcr--构件的正截面开裂弯矩值,按本规范公式(8.2.3-6)计算。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10.1.6第10.1.6条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且单位长度内的总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中单位宽度内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
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梁边算起每边不宜小于板计算跨度l0的四分之一(图10.1.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10.1.7第10.1.7条对与支承结构整体浇筑或嵌固在承重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应沿支承周边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现浇楼盖周边与混凝土梁或混凝土墙整体浇筑的单向板或双向板,应在板边上部设置垂直于板边的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跨中相应方向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该钢筋自梁边或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在单向板中不宜小于受力方向板计算跨度的五分之一;在双向板中不宜小于板短跨方向计算跨度的四分之一;在板角处该钢筋应沿两个垂直方向布置或按放射状布置;当柱角或墙的阳角突出到板内且尺寸较大时,亦应沿柱边或墙阳角边布置构造钢筋,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应从柱边或墙边算起。
板、柱、梁配筋率
板0.4%一0.8%,矩形粱0.6%~1.5%,T形梁0.9%一1.8%,如取其平均值.则板为0.6%,矩形梁为1.05%,T形粱为1.35%一般情况下,粱板的配筋率应尽可能用其经济配筋率的平均值、但由于各种原因,不可能都如愿以偿、故经济配筋率的核心范围,建义扳取0.5%~0.7%,矩形粱取0.85%~1.25%,T形粱取1.1%~1.6%。
为了不使截面配筋过于拥挤,全部纵筋配筋率不宜超过0.05。
对于仓库、贮仓、料斗等贮料荷载经常占总荷载较大部分的结构物,若柱中纵向配筋率过大,在长期贮料突然卸载时,会使柱中混凝土出现拉应力甚至开裂。
若柱中的纵筋和混凝土之间有很强的黏结应力时,则能同时产生纵向裂缝,这种裂缝更为危险。
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要控制柱的配筋率,对于筒仓柱的全部配筋率不应大于0.02。
从经济和施工方面来考虑,一般常用的配筋率范围为0.005~0.02。
常用框架结构设计板、梁、柱的经济取值一、单向板肋梁楼板。
1、主梁:经济跨度一般为6~9米,截面高度为跨度的1/14~1/8,宽度为梁高的1/3~1/2;2、次梁:经济跨度(即主梁的间距)一般为4~7米,截面高度为次梁跨度的1/28~1/12,宽度为梁高的1/3~1/2。
3、板:经济跨度(即次梁的间距)一般为1.8~3.0米,板厚不小于其跨度的1/40,一般为70~100㎜。
二、井字梁楼板(正交式或斜交式)。
井字梁楼板梁的跨度可达30米,板的跨度一般为3米左右。
三、经济配筋率:1:板:0.4%一0.8%,如取其平均值.则板为0.6%;2:矩形粱:0.6%~1.5%,矩形梁平均值为1.05%,T形梁0.9%一1.8%,T形粱平均值为1.35%。
一般情况下,粱板的配筋率应尽可能用其经济配筋率的平均值、但由于各种原因,不可能都如愿以偿、故经济配筋率的核心范围,建义扳取0.5%~0.7%,矩形粱取0.85%~1.25%,T形粱取1.1%~1.6%。
一般板配筋要求讲解
钢筋混凝土梁、板是房屋建筑中典型的受弯构件。
按板的受弯情况,可分为单向板与双向板;梁(板)按支承情况分,可分为简支梁(板)与多跨连续梁(板)。
1.单向板与双向板的受力特点两对边支承的板是单向板,一个方向受弯,而双向板为四边支承,双向受弯。
若板两边均布支承,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小于或等于2时,应按双向板计算;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2但小于3时,宜按双向板计算;当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筋;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或等于3时,可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
2.连续梁(板)的受力特点现浇肋形楼盖中的板、次梁和主梁,一般均为多跨连续梁(板)。
连续梁(板)的内力计算是主要内容,配筋计算与简支梁相同。
连续梁、板的受力特点是,跨中有正弯矩,支座有负弯矩。
因此,跨中按最大正弯矩计算正筋,支座按最大负弯矩计算负筋。
钢筋的截断位置按规范要求截断。
(二)钢筋混凝土板的配筋要求板的厚度与计算跨度有关,应满足强度和刚度的要求,同时考虑经济和施工上的方便。
屋面板一般不小于60mm,楼板一般不小于80mm。
板中通常配制两种钢筋:受力主筋和分布钢筋。
1.一般配筋要求(1)受力钢筋受力钢筋沿板的跨度方向设置,位于受拉区,承受由弯矩作用产生的拉力,其数量由计算确定,并满足构造要求。
如:单跨板跨中产生正弯矩,受力钢筋应布置在板的下部;悬臂板在支座处产生负弯矩,受力钢筋应布置在板的上部。
受力钢筋常采用HPB235钢筋,也可采用HRB335钢筋,直径常采用6mm、8mm、10m、12mm。
在同一块板中钢筋直径相差应不小于2mm,钢筋直径种类不宜多于2~3种,以免引起施工时互相混淆。
当采用绑扎钢筋作配筋时,受力钢筋的间距一般不小于70mm,当板厚h≤150mm时,不宜大于200mm;当板厚h>150mm时,不宜大于1.5h,且不宜大于250mm。
(2)分布钢筋分布钢筋是与受力钢筋垂直均匀布置的构造钢筋,位于受力钢筋内侧及受力钢筋的所有转折处,并与受力钢筋用细钢丝绑扎或焊接在一起,形成钢筋骨架。
16G101三维图集_部分2
板
框架扁梁构成的框架结构局部三维示意
框 架 扁 梁 边 柱 节 点(一)
审核 16g101 校对 16g101 设计 16g101
图集号 16G101-1-94
页
-60-
U形 箍 筋
U形 箍 筋
箍筋加密区 箍筋非加密区 箍筋加密区
箍筋加密区 箍筋非加密区
箍筋加密区
框架扁梁箍筋构造
审核 16g101 校对 16g101 设计 16g101
3 用于中间层,当支座为 梁时也可用于屋面
梁上部纵筋
箍筋 梁下部纵筋 柱,墙或梁
纯 悬 挑 梁XL及 各 类 梁 的 悬 挑 端 配 筋 构 造
审核 16g101 校对 16g101 设计 16g101
图集号 16G101-1-92 页
Δh 15d
伸至柱外侧纵筋内侧,且≥0.4lab
柱、墙
≥la且≥0.5hc+5d (≥laE且≥0.5hc+5d)
≥0.2ln1,≥1.5hb 箍筋加密区
ln1
框支梁KZL
50
≥0.2ln2,≥1.5hb 箍筋加密区 ln2
梁
框支梁KZL
剪力墙
板
转换柱ZHZ
转换柱ZHZ
框 支 梁K Z L、 转 换 柱Z H Z配 筋 构 造 审核 16g101 校对 16g101 设计 16g101
图集号 16G101-1-96 页
h1 ≤800 (>800)
主梁 50 次梁 50 附加箍筋范围内梁正常 箍筋或加密区箍筋照设
h1 b b b h1 s
梁上部纵筋
附加箍筋范围
附加箍筋 附加箍筋范围内梁正常 箍筋或加密区箍筋照设
附加箍筋配筋 值由设计标注
建筑结构识图3.1.2 梁配筋构造
5.图中梁的箍筋是几支箍?
6.腰筋位于梁的什么位置?构造腰筋的设置条件是什么? 7.腰筋根数可能为单数吗?构造腰筋竖向间距有什么要求?
8.受扭腰筋什么时候设置?与构造腰筋有什么区别? 9.腰筋的拉筋直径和间距如何确定? 10.哪些梁的什么位置常常需要设置箍筋加密区?
11.大小跨梁相邻时,大跨&小跨梁的负弯矩筋常常不截断?
小跨梁负弯矩钢筋通常不截断
通长钢筋
通长钢筋
梁下部纵筋一般不通长,锚入支座
当各跨下部纵筋直径相同,也可通长放置
被截断负弯矩钢筋
通长钢筋
当下部纵筋根数较多时,下部纵筋也可不全部伸入支座
通长钢筋
四、主梁与次梁交接处附加钢筋
区分主梁和次梁
1
2 3
主次梁交接处破坏形态
附加钢筋
附加箍筋
附加吊筋
模块三 框架结构
模块三 框架结构
1梁 2板 3柱 4 基础 5 楼梯
2
梁 3.1.1 梁基本知识 3.1.2 梁配筋构造 3.1.3 梁详图识读与绘制
3.1.2 梁配筋构造
一、简支梁钢筋
四、外伸梁钢筋
二、连续梁钢筋
五、腰筋及构造要求
三、主梁与次梁交接处附加钢筋
六、梁钢筋构造要求
导入新课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裂缝分布
?
5/20/2019
? ?
二、连续梁钢筋
根据连续梁的变形图想一想:连续梁 跟简支梁一样全跨度下部受拉吗?
被截断负弯矩钢筋
通长钢筋
区别
1.架立筋更名为通长筋
2.支座处加负弯矩筋
梁的负弯矩筋可以截断也可以不截断,由梁的弯矩 包络图确定
通长钢筋
大小跨相邻时,小跨梁负弯矩筋常常不截断
建筑结构识图-框架结构-梁配筋构造
1. 作用不同
构造腰筋为构造筋,受扭腰筋为受力筋
2.搭接、锚固长度不同
腰筋锚固长度示意
五、梁钢筋其它构造要求 1.纵向受力钢筋间距
梁上部纵筋间距要求
梁下部纵筋间距要求
2.箍筋肢数、肢矩与加密区
(a)三肢箍 (b)四肢箍 (c)五肢箍 (c)六肢箍
箍筋肢数
箍筋是几支 箍?
箍筋是几支 箍?
加密区
?
6/25/2021
? ?
二、连续梁钢筋
根据连续梁的变形图想一想:连续梁 跟简支梁一样全跨度下部受拉吗?
区别
1.架立筋更名为通长筋
2.支座处加负弯矩筋
u梁的负弯矩筋可以截断也可以不截断,由梁的弯矩 包络图确定
u大小跨相邻时,小跨梁负弯矩筋常常不截断
u梁下部纵筋一般不通长,锚入支座
u当各跨下部纵筋直径相同,也可通长放置
V M
V
剪力图
弯矩图
钢筋的作用
抗拉
防裂缝
抗压
钢筋 作用
形成骨架
性 延
一、简支梁配筋及构造 简支梁均布荷载下裂缝示意图
简支梁钢筋
1.纵向受拉钢筋 2.箍筋 3.架立筋
纵向受拉钢筋:与受压区混凝土形成力偶共同承担弯矩
混凝土: 压
钢筋:拉
箍筋:承受剪力和扭矩
架立钢筋:固定箍筋的正确位置形成钢筋骨架, 承受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产生的拉力
3.架立筋
当箍筋肢数多于双肢箍时,为固定箍筋的位置,负弯矩 筋截断后需搭接架立筋
架立筋
架立筋
架立筋
通长筋 负弯矩筋
4.梁纵筋连接
• 梁上部通长钢筋的连接位置宜位于跨中净跨的三分之一范围内; • 梁下部钢筋的连接位置宜位于支座净跨的三分之一范围内,且在
单向双向板_配筋全图
(3) 四边支承的板,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或 等于3时,应按单向板计算。
(4) 四边支承的板,当长边与短边之比介于2 和3之间时,宜按双向板计算,但也可按沿短边方向 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此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 量的构造钢筋。
图2.2 单向板与双向板的弯曲 (a) 单向板;(b) 双向板
开展过宽、挠度过大而影响正常使用,在按弯矩调幅 法进行结构设计时,还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并有保证内力重分布的专门配筋构造措施。
(2) 试验表明,塑性铰的转动能力主要取决于纵向 钢筋的配筋率、钢筋的品种和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
(3) 考虑内力重分布后,结构构件必须有足够的抗 剪能力,否则构件将会在充分的内力重分布之前,由 于抗剪能力不足而发生斜截面的破坏。
梁的布置:次梁间距决定了板的跨度,将直接影 响到次梁的根数、板的厚度及材料的消耗量。从经济 角度考虑,确定次梁间距时,应使板厚为最小值。据 此并结合刚度要求,次梁间距即板跨一般取1.7~2.7m 为宜,最大一般不超过3m。
为增加房屋的横向刚度,主梁一般沿横向布置较 好,这样主梁与柱构成框架或内框架体系,使侧向刚 度较大。如图2.3所示。
M=(1-β)Me
当连续梁两端与梁或柱整体连接时:
M=(1-β)Me-V0b/3 ③ 连续梁各跨中截面的弯矩不宜调整,其弯矩设 计值取考虑荷载最不利布置并按弹性理论求得的最不 利弯矩值;
④ 连续梁各控制截面的剪力设计值,可按荷载最 不利布置,根据调整后的支座弯矩用静力平衡条件计 算,也可近似取考虑活荷载最不利布置按弹性理论算 得的剪力值。
图2.10 塑性铰的形成
(a) 简支梁;(b) 弯矩图;(c) M-φ关系曲线
结构设计之板配筋
关于板设计的建议一.几个概念●单向板:长短边之比>=3;其他为双向板(均为四边支承)●板受力钢筋:按照受力计算配置的纵向受力钢筋;●板构造钢筋:a.板简支边上部的构造负筋;b.单向板的板底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沿梁方向布置的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负筋;c.控制板温度、收缩裂缝的构造钢筋;●板分布钢筋:a.单向板的板底与受力钢筋垂直的分布钢筋;b.垂直于板支座上部受力负筋的分布钢筋;二.规范的配筋要求1)构造钢筋●构造负筋应满足砼规范的要求P126,不小于Φ8@200,配筋面积不小于相应方向受力钢筋面积的1/3;同时建议不小于0.15%的配筋要求(审图也会提按0.2%的要求,由于是构造,是不必满足受力筋的要求的,但按0.2%的要求配置也是无可厚非的,概念必须清楚)。
●构造钢筋用于控制温度、收缩裂缝时,其配筋率要求为纵横两个方向不宜小于板截面面积的0.1%。
2)分布钢筋●单位长度的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的15%,且不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
●直径不宜小于Φ6,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三.构造及配筋的地方要求1)上海住宅,按沪建建【2001】第0907号文《控制住宅工程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的技术导则》的要求配筋,其中主要要点为:●现浇楼板的设计厚度不宜小于110(厨房、浴厕、阳台不得小于90),单向板应>=L/30;●房屋层面阳角处和跨度>=3900的楼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阳角处楼板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跨度>=3900的楼板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外墙转角处尚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配筋范围应大于板跨的1/3,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2)江苏住宅,按江苏地方标准DGJ 32/J16-2005<<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中的要求配筋,其中主要要点为:●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设计厚度不宜小于120 mm,厨房、浴厕、阳台板不应小于90mm;●建筑物两端开间及变形缝两侧的现浇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钢筋直径不应小于Φ8,间距不应大于100mm,其他开间宜设置双层双向钢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筋构造之板
受力钢筋
1.板中受力钢筋的常用直径:板厚h<100mm时为6~8mm;h=100~150mm 时为8~12mm;h>150mm时为12~16mm。
2.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板厚h≤150mm时不宜大于200mm,h>150mm 时不宜大于1.5h或250mm。
板中受力钢筋一般距墙边或梁边50mm开始配置。
3.单向板和双向板可采用分离式配筋或弯起式配筋。
分离式配筋因施工方便,已成为工程中主要采用的配筋方式。
当多跨单向板、多跨双向板采用分离式配筋时,跨中正弯矩钢筋宜全部伸人支座;支座负弯矩钢筋向跨内的延伸长度a应覆盖负弯矩图并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图9-9)。
图9-9 连续板的分离式配筋
当q≤3g时,a=l0/4;当q>3g,a=l0/3
式中q——均布活荷载设计值;g——均布恒荷载设计值4.简支板或连续板跨中正弯矩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d为正弯矩钢筋直径)。
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宜适当增加。
对与边梁整浇的板,支座负弯矩钢筋的锚固长度应为l a。
5.在双向板的纵横两个方向上均需配置受力钢筋。
承受弯矩较大方向的受力钢筋,应布置在受力较小钢筋的外层。
分布钢筋
1.单向板中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
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
对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应适当增加,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2.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宜为150~200mm,并应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
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
温度收缩钢筋可利用原有钢筋贯通布置,也可另行设置构造钢筋网,并与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边构件中锚固。
构造钢筋
1.对与支承结构整体浇筑或嵌固在承重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应沿支承周边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该构造钢筋的截面面积:沿受力方向配置时不宜小于跨中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3,沿非受力方向配置时可根据实践经验适当减少。
(2)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对嵌固在承重砌体墙内的板不宜小于板短边跨度的1/7,在两边嵌固于墙内的板角部分不宜小于板短边跨度的1/4(双向配置);对周边与混凝土梁或墙整体浇筑的板不宜小于受力方向板计算跨度的1/5(单向板)、1/4(双向板),见图9-9。
图9-10 现浇板中与梁垂直的构造钢筋
1-主梁;2-次梁;3-板的受力钢筋;4-上部构造钢筋
2.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且单位长度内的总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中单位宽度内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3。
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不宜小于板计算跨度l0的1/4,见图9-10。
3.挑檐转角处应配置放射性构造钢筋(图9-11)。
钢筋间距(按L/2处计算)不宜大于200mm;钢筋埋入长度不应小于挑檐宽度,即a≥l。
构造钢筋的直径与边跨支座的负弯矩筋相同。
图9-11 挑檐转角处板的构造钢筋
板上开洞
1.圆洞或方洞垂直于板跨方向的边长小于300mm时,可将板的受力钢筋绕过洞口,不必加固。
2.当300≤D(B)≤1000mm时,应沿洞边每侧配置加强钢筋,其面积不小于洞口宽度内被切断的受力钢筋面积的1/2,且不小于2φ10,见图9-12。
图9-12 板上开洞处的构造钢筋
3.当D(B)>300mm且孔洞周边有集中荷载时或D(B)>1000mm时,应在孔洞边加设边梁。
板柱节点
在板柱节点处,为提高板的冲切强度,可配置箍筋或弯起钢筋。
板的厚度不
应小于150mm。
箍筋应配置在柱边以外不小于1.5h0范围内,其间距不应大于h0/3(图9-13a)箍筋外形宜为封闭式。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
弯起钢筋可由一组或二组组成(图9-13b)。
其倾斜度应与冲切破坏斜截面相交,其交点应在柱周边以外h/2~2/3h的范围内。
弯起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且每一方向不应小于3根。
图9-13 板柱节点处的加强配筋
(a)配置箍筋;(b)配置弯起钢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