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门的幼稚园行为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雪门的幼稚园行为课程
吕智红
张雪门先生(1891—1973)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他把自己满腔的热情全都献给了儿童和幼儿教育事业,毕生致力于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在幼师教育、幼稚园课程建设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理论体系。他的行为课程作为一个时代的典型的课程模式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图对行为课程进行考察,以期为当今幼儿园课程改革提供一点借鉴。
一、幼稚园行为课程的理论基础
作为幼儿教育专家,张雪门尤为注意不断吸收同时代有关的最新学术成果,特别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思想和实用主义教育学观点,并且将其运用到幼儿教育领域中,这也是行为课程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早期的行为主义认为人的一切复杂行为都决定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后期的新行为主义还通过强调“操作”这一互动行为把人的心理与意识也纳入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张雪门将这些观点运用到他的行为课程之中,提出活动是实施幼稚园行为课程的主要手段,幼稚园应创设积极的环境以引起儿童的主动活动。到了后期,他又将如何在活动中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提到了相当的高度加以研究。
幼稚园行为课程另一个重要的思想来源就是实用主义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主张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课程要为生活作准备。张雪门在行为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始终把课程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作为一条根本原则,同时课程必须和儿童眼前的生活融合为一,因此,“这份课程完全根据
于生活,它从生活而来,从生活而开展,也从生活而结束。”
以上两种理论成为张雪门批判封建传统教育方式的重要理论依据。
二、幼稚园行为课程的思想发展
早在1926年,张雪门的课程观已初步形成。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实践与探索,他的课程思想也有了新的发展。从以下两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张雪门课程思想发展的脉胳。
(一)课程概念的界定
20年代,张雪门对课程的定义是:“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用最经济的手段,按有组织的调制,用各种的方法,以引起孩子的反应和活动。”这一定义明显受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强调创设积极的环境来引起儿童的活动。
30年代,他这样写道:“课程非但是人类生活的经验,尤其是有价值的经验的选品。”课程的指向更加明确了。什么是“有价值的”“选品”呢?张雪门用自然经验和课程加以比较说明。他认为自然经验“太零碎,太紊乱,获得太不经济,仅有适应简单环境的常识,不足以供高深专业的需求。”课程应当是经过组织的、适应儿童生长的、合于时代需要的经验选品。
60年代,张雪门才首次阐明了什么叫行为课程:“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在幼稚园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课程既是经验的选品,同时又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需求,生活就成为两者之间的结合点,但必须是儿童眼前的、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
而不是未来的生活。只有通过对这种生活的学习才能获得真正对他们有益的经验,使儿童获得真正的发展。这也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张雪门认为课程是经过选择的经验,而活动化和生活化是幼稚园行为课程的主要特征。这两点也正是当代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方向。
(二)课程理论的指导思想
11“国家本位”与“儿童本位”相结合
早年的张雪门出于对传统教育的不满,主张教育应当以儿童为本位。随时间的推移,他逐渐认识到了这一思想的偏颇。“在起初我仅承认儿童为一切的本位;我的意思,好像什么全都可以不必管,只要能够使儿童的心身发展,将来社会的建设就包含在现时的教育中了。近一年来,我的心,从我的文字上渐倾向于社会的需要;似乎抛去了社会而空谈儿童的心身,,其结果恐怕和抛开了儿童专注将来的社会以至毁坏了儿童现时的生活有一样的危险。”于是他重新编写了《新幼稚教育》和《幼稚教育新论》等书,明确指出对旧本引以为憾的首要原因就是“儿童本位的学说已不能适应我国目前的国情及时代的需要”。当时中国需要的是以改造中华民族作为目标的幼稚教育。事实上,张雪门以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终身都在寻求着适合中华民族的幼儿教育体系。他的课程思想可以说是“国家本位”与“儿童本位”的辩证结合。
21“思”与“行”相结合
张雪门早年论及课程的目标、内容、原则、方法时,多强调直接经验、活动、社会生活等概念,对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几乎未曾涉及,这和早期行为主义只见行为而无视意识的指导思想是有关系的。但张雪门始终关注国外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稍有动向就可以在他的幼儿教育领域中得到反映。当新行为主义对行为与意识日渐正视的时候,他也认识
到了这一问题,并开始着手修订自己早年的课程理论。他指出:“课程固由于劳动行为,却需在劳动上劳心。”“但错误行为的结果,必唤起其心理的思想;从思想所引出的动作,如果仍旧失败,一定再思想再行动一直到完全解决了为止。这一种行为,不是单独的劳力,也不是单独的劳心,却是在劳动上劳心。”幼稚园的行为课程绝不仅仅是为行为而行为,更需要在行为中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后来张雪门将这一点作为实施行为课程的重要原则。
三、幼稚园行为课程的结构
张雪门行为课程理论从儿童个体身心发展需要出发,兼顾社会需求,强调课程内容要根据儿童的直接经验,主张各科之间的界限不宜分得过于清楚,应以混合教学为主。
(一)行为课程的目的
11“满足儿童心身的需求”。从科学的儿童观出发,张雪门认为儿童的身心发展是有特别的规律的,教育必须从儿童的能力、兴趣和身心发展水平出发,才有可能促进儿童的发展。
21养成“扩充经验”的方法与习惯。根据杜威“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观点,张雪门主张着重培养儿童“改造旧经验,扩充新经验”的方法,而不是像传统教育总是急于塞进去很多“新经验”,那样只能适得其反。
31“培养其生活的能力”。当时中国需要的是能够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和建设者,不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一介书生。这一目标不仅体现了当时时代的特征,而且在幼儿教育“唯智化”倾向愈演愈烈的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借鉴。
(二)行为课程的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张雪门提出了选择内容的具体标准:(1)“应合于儿童的需要”,符合并且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2)“应顾到社会生活的意义”。相对于个人生活而言的社会风俗以及个人在介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