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普通化学复习知识点
大学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化学知识点总结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电子-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 -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 元素周期律:族和周期的性质变化2.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形成与性质-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 分子轨道理论基础-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3.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分解、置换、还原-氧化 - 化学平衡:勒夏特列原理- 反应速率:碰撞理论、活化能、催化剂- 化学动力学的基础4. 酸碱与电化学- 酸碱的定义:阿伦尼乌斯、布朗斯特-劳里- pH和pOH的概念及其计算- 缓冲溶液的制备与作用- 电化学电池:伏打电堆、电解质溶液5. 溶液与胶体- 溶液的组成与性质- 溶度积与沉淀-溶解平衡- 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表面张力与表面活性剂6. 热力学与化学能量- 热力学定律:能量守恒、熵的概念-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热力学循环- 化学势能与能量的储存与释放- 能量转换效率与能量守恒7. 有机化学-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与命名- 碳的杂化轨道理论- 有机反应类型:取代、加成、消除、重排- 生物分子的化学: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8. 无机化学- 无机化合物的分类与性质- 配位化学:配体、配合物、配位键- 过渡金属的配位化合物- 无机合成与材料化学9. 分析化学- 定性与定量分析- 光谱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 - 色谱分析: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薄层色谱- 质谱分析与联用技术10. 实验室安全与化学信息- 实验室安全规范与事故处理- 化学品的储存与废弃- 化学信息检索与科学文献阅读- 科学研究方法与伦理这个概要提供了大学化学课程中的主要知识点,您可以根据这个框架来撰写详细的文章,每个部分都可以扩展为一个章节,详细介绍每个概念和相关的化学原理。
记得在撰写时保持语言的清晰和准确,确保逻辑连贯,并且格式规范。
大学普通化学知识点期末总结
生物分子:介绍有机 化学中的生物分子, 如蛋白质、核酸、糖 类和脂质等。
生物化学反应:介绍有 机化学中的生物化学反 应,如氧化还原反应、 水解反应和酯化反应等。
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 分析生物分子的结构与 功能关系,如蛋白质的 结构与功能、核酸的结 构与功能等。
生物化学反应机理:探 讨生物化学反应的机理, 如酶的作用机理、光合 作用的机理等。
色谱分析法: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使不同物质在 色谱柱上分离,通过检测器检测分离出的组分并进行定量分析。
仪器分析方法与原理
仪器分析方法的 分类:电化学分 析法、光谱分析 法、色谱分析法 等
仪器分析方法的 原理:以物理或 化学方法为基础, 通过测量待测物 质与仪器之间的 相互作用来进行 分析的方法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动力学与热力学
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活化能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反应自发 性的关系
酸碱反应与pH值计算
酸碱反应: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生成水和盐 pH值定义:表示溶液酸碱度的数值,范围通常为0-14 pH值计算:通过氢离子浓度计算,公式为pH=-lg[H+],其中[H+]表示氢离子浓度 酸碱指示剂:用于指示溶液酸碱度的物质,如酚酞、甲基橙等
仪器分析方法的 应用:在化学、 生物、医学等领 域中用于测定物 质的组成、含量 和结构等
仪器分析方法的发 展趋势:随着科技 的不断进步,仪器 分析方法也在不断 发展,未来将更加 注重高灵敏度、高 精度和高可靠性等 方面的研究
样品处理与实验误差
样品处理: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制备。
分析化学基础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全)
普通化学复习资料3.1物质的结构与物质的状态3.1.1原子结构1.核外电子的运动特性核外电子运动具有能量量子化、波粒二象性和统计性的特征,不能用经典的牛顿力学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的描述由于微观粒子具有波的特性,所以在量子力学中用波函数Ψ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以代替经典力学中的原子轨道概念。
(1)波函数Ψ(原子轨道):用空间坐标来描写波的数学函数式,以表征原子中电子的运动状态。
一个确定的波函数Ψ,称为一个原子轨道。
(2)概率密度(几率密度):Ψ2表示微观粒子在空间某位置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即概率密度。
(3)电子云:用黑点疏密的程度描述原子核外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Ψ2)分布规律的图形。
黑点较密的地方,表示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较大,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较多。
(4)四个量子数:波函数Ψ由n.l.m三个量子数决定,三个量子数取值相互制约:1)主量子数n的物理意义:n的取值:n=1,2,3,4……∞ ,意义:表示核外的电子层数并确定电子到核的平均距离;确定单电子原子的电子运动的能量。
n = 1,2,3,4, ……∞,对应于电子层K,L,M,N, ···具有相同n值的原子轨道称为处于同一电子层。
2)角量子数ι:ι的取值:受n的限制,ι= 0,1,2……n-1 (n个)。
意义:表示亚层,确定原子轨道的形状;对于多电子原子,与n共同确定原子轨道的能量。
…ι的取值: 1 , 2 , 3 , 4电子亚层:s, p, d, f……轨道形状:球形纺锤形梅花形复杂图3-13)磁量子数m:m的取值:受ι的限制, m=0 ,±1,±2……±ι(2ι+1个) 。
意义:确定原子轨道的空间取向。
ι=0, m=0, s轨道空间取向为1;ι=1, m=0 ,±1, p轨道空间取向为3;ι=2, m=0 ,±1,±2 , d轨道空间取向为5;……n ,ι相同的轨道称为等价轨道。
【大学化学】本科化学专题训练必背知识点归纳|通用版
【大学化学】本科化学专题训练必背知识点归纳|通用版一、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 确定主链:以含有最多官能团的碳链为主链。
- 确定官能团前缀:根据官能团的种类,添加合适的前缀。
- 确定取代基前缀:根据取代基的种类和数量,添加合适的前缀。
- 编号:根据官能团和取代基的位置,进行编号。
- 组合命名:将上述命名规则组合使用,完成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2. 有机反应机理- 亲电加成反应:亲电试剂攻击双键中较负电的碳原子,形成缩合产物。
- 亲核取代反应:亲核试剂攻击受体分子中部分原子,取代掉其中的原子或官能团。
- 消除反应:通过产生双键或复分解,使原有的官能团减少。
-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的转移和氧化态的变化。
二、无机化学1. 元素周期表- 由主族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组成。
- 横向周期:周期性地增加原子序数,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子亲合能和电离能逐渐增大。
- 纵向周期:元素的化合价和亲电性呈周期性变化。
2. 配位化学- 配位数:配位中心和配位体之间的化学键的个数。
- 配位键:形成在两个或多个化学实体之间的化学键。
- 配合物:由中心金属离子和周围配位体经配位键形成的结构。
- 字母代号:用于表示配位数,如[Mn(CN)6]^4-。
三、分析化学1. 质谱法- 原理:通过离子化、加速、分离以及检测质谱仪中离子的性质,确定物质的质量、结构和相对丰度。
- 步骤:样品进样、离子化、加速、分离、检测。
2.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理:利用金属离子在石墨炉中的蒸发、原子化和吸收特定波长的光来测定物质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 步骤:装样、瞬时脱附、温升原子化、稳定测量、后清洗。
四、物理化学1. 热力学基本原理-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能量在系统和周围之间的转化不会损失。
-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增加原理,自发过程的方向是熵增加的方向。
- 热力学第三定律:在绝对零度时,纯晶体的熵为零。
2. 动力学原理- 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量或产物生成量的变化率。
大学化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大学化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1. 原子结构和周期表- 原子结构的组成: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和电子壳层- 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也就是周期表中的排列顺序- 原子的电子结构决定了其化学性质,包括价电子数和电荷分布2.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离子键:通过正负电荷的吸引力结合的键- 共价键:通过原子间的共用电子结合的键- 金属键:金属原子通过电子云的共享结合的键- 分子结构:通过原子间的化学键连接而成的离散分子或离子晶体3.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反应速率:反应物浓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 反应速率受影响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化学平衡:正向反应与逆向反应达到动态平衡- 平衡常数:表示反应物浓度比例的数值4. 酸碱理论和溶液- 酸碱理论:包括阿鲁尼乌斯酸碱理论和布朗酸碱理论- pH值:表示溶液的酸碱性,pH < 7 为酸性,pH > 7 为碱性,pH = 7 为中性- 强酸和弱酸:酸的强弱程度取决于其离解度- 强碱和弱碱:碱的强弱程度取决于其离解度5. 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物质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的过程- 配平化学方程式:平衡反应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 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6. 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 热力学:研究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和物质间的能量转换- 化学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反应机理- 反应焓变、熵变和自由能变:描述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7. 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化合物:碳作为主要元素的化合物- 功能团:影响有机物化学性质和反应的基团- 碳链和分子结构:直链、分支、环状和立体异构体8. 配位化合物和过渡金属- 配位化合物:由中心金属离子和周围配体组合而成的化合物- 配位数:中心金属离子与配体的配位数目- 过渡金属:位于周期表中d区的金属元素9. 化学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确定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定量分析:测定物质的含量或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比例- 分析仪器:如光谱仪、质谱仪、色谱仪等10. 核化学和放射性- 原子核的结构: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核子- 放射性衰变:原子核发生自发性的变化,放出辐射-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如核能发电、医学放射性示踪等以上是大学化学期末复习的知识点汇总,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大学入学考试】大学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精华版
【大学入学考试】大学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精华版大学入学考试:大学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精华版前言本文旨在为准备参加大学入学考试的考生提供大学化学必背知识点的归纳与总结,帮助考生高效备考,取得优异成绩。
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2.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3. 化学计量和摩尔计算4. 溶液和浓度计算二、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1. 反应类型和化学方程式2. 氧化还原反应和配位反应3. 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4. 化学动力学和化学平衡常数三、化学元素和化合物1. 化合价和化合物命名2. 无机酸、无机碱和盐的性质3.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分类四、溶液和离子反应1. 溶解度和溶解度积2. 酸碱中和反应和pH值计算3. 离子反应的电离度和电导率五、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电池和电解池的原理和应用3. 计量电位和氧化还原电位六、化学平衡和热力学1. 热现象和热力学基本概念2. 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的计算3. 热力学循环和熵的计算七、配位化学和有机化学1. 配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配位数2. 有机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和机理3. 有机物的命名和结构分析八、高分子化学和环境化学1. 高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聚合反应2. 环境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环境污染控制3. 生物化学和生物分子的性质结语本文对大学化学必背的知识点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希望能为考生提供参考与帮助。
备考时,考生应基于本文内容进行复习与掌握,并结合相关习题进行练习。
祝考生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
大学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础知识1、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它研究的是物质的微观世界。
2、物质的基本分类物质有元素和化合物两种基本分类。
元素是由原子构成的最简单的物质,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成分。
而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以一定的化学方式结合而成的物质,它们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
3、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原有物质消失,新物质形成的过程。
化学反应一般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
在化学反应中通常涉及到原子之间的重组、分子的断裂和生成等变化。
4、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简写方法。
它包括反应式、生成物和反应物等元素。
同时,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也要保持平衡。
5、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
物理变化是指改变物质的外在性质,如形状、颜色、状态等,而原有物质的化学性质并未改变。
化学变化是指原有物质消失,新的物质形成,这是一种微观世界的变化。
6、化学量和化学计量化学量是用物质的质量表示的,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概念。
而化学计量是在实验中通过实际计量计算出来的化学量。
在化学反应中,各种物质的摩尔数以及化学量的匹配关系都是非常重要的。
7、原子结构和周期表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围绕核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则以云层方式围绕着原子核。
同时,元素根据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排列在周期表中,同族元素具有相近的化学性质。
8、离子和化合物离子是由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的带电粒子,它们有正离子和负离子之分。
而化合物则是由离子按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其特点是具有电中性和不稳定性。
9、原子结合和分子原子通过化学键形成原子结合,如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
而分子则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以共价键相互联系而形成的。
10、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状态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
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物质会发生相变,如气体变成液体(液化)、液体变成气体(汽化)等。
大学化学必考知识点大全
大学化学必考知识点大全一、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最基础的工具之一,几乎贯穿了整个化学领域的研究和实践。
在大学化学中,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是十分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你需要了解的元素周期表知识点:1.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进行排列的,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电子层结构就越复杂。
2. 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元素周期表可以分为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
主族元素位于周期表的1A到8A族,而过渡元素则占据了从3A到2B族的位置。
3. 周期和周期表构造:周期表的每一行被称为一个周期,而每一列则被称为一个族。
周期表的结构是由递增的原子序数和递减的电负性决定的。
4. 元素周期表的分区:元素周期表还可以根据同位素的特征进行分区,比如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等。
二、化学键和分子结构了解化学键和分子结构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和化学性质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你应该掌握的化学键和分子结构的知识点:1. 共价键和离子键:化学键可以分为共价键和离子键。
共价键是由两个非金属原子共享电子而形成的,而离子键则是由金属和非金属原子之间的电荷相互作用形成的。
2.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可以具有极性或非极性。
极性分子是由具有不均匀电荷分布的原子组成的,而非极性分子则是由具有均匀电荷分布的原子构成的。
3. 分子的几何构型:分子的几何构型取决于中心原子和周围原子之间的键角和键长度。
常见的几何构型包括线性、平面三角形、四面体等。
4. 分子间力:分子间力是指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力。
常见的分子间力包括范德华力,氢键和离子-离子相互作用等。
三、化学反应和平衡了解化学反应的类型以及如何平衡反应方程是大学化学中的关键内容。
下面是一些与化学反应和平衡相关的知识点:1. 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等。
每种类型的反应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反应条件。
2. 平衡反应:平衡反应是指反应物转变为生成物,同时生成物也会转变为反应物的过程。
普通化学重点
普通化学重点普通化学是一门关于基础化学原理和概念的学科,它对于化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普通化学的重点内容:1.原子和分子结构:普通化学中最基础的概念就是原子和分子结构。
这包括原子的核和电子结构,以及分子的成分和结构。
这些概念对于我们理解化学反应、化学键和化学反应速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2.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是普通化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了解化学反应的类型、速率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编写和平衡化学方程式对于我们预测化学反应和解释化学现象非常重要。
3.化学键和分子间相互作用:了解分子间的化学键以及它们如何形成和断裂对于我们理解分子的性质和反应机制非常重要。
在普通化学中,我们学习了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氢键和范德华力等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和分子间相互作用。
4.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是普通化学中的两个重要的分支学科。
热力学主要研究化学反应发生或进行时的能量转移和物质转移,而化学动力学研究原子或分子之间的反应速率、反应机理和反应动力学等问题。
5.电化学和电解质溶液:电化学和电解质溶液也是普通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这包括电解质的溶解和电离、电化学反应和电化学电池等。
电化学在生命科学、环境和能源等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6.材料化学和环境化学:材料化学和环境化学是普通化学中涉及到的两个重要的应用领域。
材料化学主要研究材料的结构、性质和应用,环境化学则涉及到对环境中存在的污染物和有害物质的监测、分析和处理等。
以上六个方面是普通化学中的一些重点内容,它们是我们理解化学现象、解决化学难题和拓展化学应用的基础。
当然,这些内容只是普通化学中的一部分,随着化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我们还会涉及到很多新的概念和应用。
大学入学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入学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础知识1. 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
原子是化学元素的基本单位,每个元素由一种原子组成。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家们对各种元素进行了总结和分类的产物。
元素周期表依据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元素,能够清晰地展现元素之间的周期性规律和性质。
3.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连接,根据共用电子数的不同,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4.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化学变化的过程,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单质与化合物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
5.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的氧化态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
6. 物质的状态物质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不同状态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7. 酸碱盐酸是指具有酸性的物质,碱是指具有碱性的物质,盐是酸和碱中和而成的产物。
8. 化学计量化学计量是指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物质的物质关系等。
9. 化学式和化合价化学式是指用原子符号表示化合物元素种类和原子数量的一种记号方式,而化合价是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态。
10.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或物质的量之间的比例保持不变的状态。
11. 酸碱平衡酸碱平衡是指在溶液中,酸碱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12. 锂电池原理锂电池是一种利用锂金属或锂化合物作为正极材料的电池,它主要包括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等组成部分。
13.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在单位时间内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转化量。
14. 氧化还原电位氧化还原电位是指物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具有的电化学活性的性质。
15. 配位化学配位化学是指过渡金属化合物中,配位子和中心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结合作用。
16. 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科学。
17. 化学反应热力学化学反应热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热效应和热平衡的科学。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大一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大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大一阶段我们学习了许多普通化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方程式等等。
下面给大家总结一下大一阶段所学的一些普通化学知识点。
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门捷列夫所创立的,它是化学的重要工具,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化学性质和电子结构的规律进行排列。
元素周期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元素的基本性质,如原子半径、电子亲和能、电离能等。
2. 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带负电荷的电子和不带电荷的中子组成。
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云,原子核内含有质子和中子,电子云则包围在原子核周围,由电子组成。
3. 电子排布电子的排布遵循一定的规则,如阿贝尔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奥克塔规则。
阿贝尔原理指出每个能级能容纳2个电子,泡利不相容原理指出同一能级的电子应该尽量填满不同的轨道,奥克塔规则则指出第3能级以后的电子,有时可以放在d轨道中。
4.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常见的化学键有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的电子共享来实现的,离子键是通过正负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力实现的,而金属键是通过金属原子间的电子云共享实现的。
5.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符号表示化学反应。
它由反应物、产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化学方程式能够表达反应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反应后产生的产物。
6. 酸碱反应酸碱反应是指发生在酸和碱之间的化学反应。
常见的酸碱反应有中和反应和酸碱溶液的中性化反应。
中和反应指的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酸碱溶液的中性化反应则是酸和碱反应生成中性物质。
7.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电荷的转移。
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而还原反应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而还原剂则失去电子。
8. 摩尔计算摩尔计算是化学中常用的计算方法。
通过摩尔计算,我们可以计算出物质的摩尔质量、摩尔容积和摩尔浓度等。
普通化学大一重要知识点
普通化学大一重要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对于理工类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
作为大一学生,我们在接触和学习化学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将为我们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普通化学大一的重要知识点。
1.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是化学的基础,它由原子核和围绕核的电子构成。
在大一的化学课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原子的质子、中子和电子的基本性质,以及原子的电子排布方式。
此外,了解元素周期表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的原子序数和电子结构进行排列的。
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有助于我们理解元素与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化学反应。
2. 化学键和化学反应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分子或离子。
常见的化学键主要有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了解化学键的特性,对于理解分子的性质和化学反应机理至关重要。
此外,学习化学反应是化学学习的重要一环,包括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化学反应的类型和反应速率等。
通过学习化学反应,我们能够理解物质的变化过程和性质的转变,为后续的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3. 溶液和酸碱中和反应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是常见的物质状态之一。
在大一的化学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溶液的浓度和溶解度,以及溶液的稀释和浓缩方式。
此外,酸碱中和反应也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性质,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酸碱中和的化学原理,还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自然界和生活中一些与酸碱相关的现象。
4. 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了解化学平衡的原理和条件,对于理解反应的方向和平衡位置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学习化学反应速率也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
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和反应速率方程,对于我们理解反应速率的变化规律和控制反应速率具有重要意义。
5. 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和官能团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有机化合物及其反应。
大一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一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的基本概念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包括所有物质,如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等。
2.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大类。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两个或以上不同类型的元素以确定比例组成的纯物质。
二、元素和原子结构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中质子的个数)依次排列的。
它可分为周期和族,周期指的是元素原子核周围电子层的数量,族指的是元素原子中价电子的外层电子层数。
2. 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则存在于各自的能级轨道上。
质子的电荷为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有负电荷。
三、化学键和物质的组成1. 共价键共价键是由两个非金属元素共享电子而形成的化学键。
共价键的形成可以通过原子间电子的重叠来实现。
当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时,它们可形成分子。
2. 离子键离子键是通过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力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学键。
常见的离子键是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的结合所形成。
四、化学反应1. 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而通过反应而生成的物质则称为生成物。
2. 反应类型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包括:(1) 合成反应:两个或更多物质结合成一个新的产物。
(2) 分解反应:一个物质分解成两个或更多的产物。
(3) 置换反应:一个元素或离子被另一个元素或离子取代。
(4)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元素的氧化态和还原态的变化。
五、常见化学量和化学计算1.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通过与标准氢原子的比较得出,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指分子的质量相对于标准氢原子的质量。
2. 摩尔和摩尔质量摩尔指的是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是一摩尔物质的质量。
摩尔质量的单位通常是克/摩尔。
六、溶液和化学平衡1. 溶液的定义和表示方法溶液是将溶质溶解在溶剂中所形成的混合物。
普通基础化学知识点大一
普通基础化学知识点大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和能量转化的科学。
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化学不仅在实验室中有广泛的应用,也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下面将介绍一些大一学生必备的普通基础化学知识点。
一、化学元素和元素周期表1. 元素是指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个。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顺序排列,组成了元素周期表。
2.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的有序表格,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和电子结构进行排列。
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是指横向排列的行数,周期表的族是指纵向排列的列数。
3.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有不同的属性和性质,可以根据元素的位置和周期表上的规律来预测元素的性质。
二、化学键和化学方程式1.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相互吸引的力,用于保持原子在分子或晶体中的结合。
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2.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生成反应和分解反应,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描述反应物的消耗和产物的生成。
三、物质的性质和物态变化1.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在不改变物质组成的条件下观察到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等。
化学性质是指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观察到的性质,如燃烧、酸碱反应等。
2. 物质存在的不同状态称为物态。
常见的物态包括固体、液体、气体和等离子体。
物质的状态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和压力来调节。
3. 物态变化是物质从一个状态转换到另一个状态的过程。
常见的物态变化有熔化、凝固、蒸发、沉淀、溶解等。
四、能量和反应速率1. 能量是物质变化和反应中的重要参量,常用单位是焦耳(J)或卡路里(cal)。
能量可以分类为热能、化学能、势能和动能等。
2. 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中物质转化的快慢程度。
反应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五、酸碱中和和溶液的性质1. 酸和碱是常见的化学物质。
酸是指能够产生H+离子的物质,碱是指能够产生OH-离子的物质。
大学化学相关知识点整理
大学化学相关知识点整理一、化学基础1. 原子结构: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原子序数、原子量、同位素、元素周期表。
2.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范德华力。
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条件、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平衡、动力学。
4. 离子反应: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沉淀反应、配位反应、脱水反应。
5. 分子结构:分子结构的种类、共价键的构成和性质,分子中间的力的种类和作用。
有机分子的构成。
二、无机化学1. 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元素的周期性、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 成键和离键:金属与非金属原子之间的成键和离键,金属离子的稳定性。
3. 酸碱性:酸碱定义、酸碱度的计量、酸碱的性质。
4. 离子反应:离子反应的条件和类型,常见的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酸、碱、氧化还原反应。
5. 物质的性质和应用:无机物质的性质和应用,如酸、碱、盐等。
三、有机化学1. 有机分子结构:有机分子结构的种类、命名方法和物理性质。
2. 烃化学:烃的结构、命名方式和性质,炔烃、烯烃、烷烃。
3.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氧化还原反应是基础的化学反应类型,醇的氧化、烷基的卤化。
4. 其他基本反应类型: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等。
5. 典型官能团的化学性质:羧基、醛基、酮基和酯基的化学性质。
四、物理化学1. 热力学:物质的热力学状态、热量、熵、自由能等热学量,一般热力学定律;热力学计算的热化学数据。
2. 化学平衡:动态平衡及其条件,酸碱平衡、溶解度平衡,均相反应,不同态反应。
3. 化学动力学:反应速度、速率常数、反应机理、触媒,一、二、三、零级反应。
4. 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的关系:反应热和反应速度之间的关系、反应活化能和反应速率的关系。
5. 界面现象和表面化学:溶液、固体和气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表面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五、分析化学1.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分析化学的分类、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应用。
普通化学大一知识点公式
普通化学大一知识点公式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
作为学习化学的基础,大一化学课程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和公式。
本文将为你介绍一些普通化学大一知识点和公式。
1.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1.1 电子结构的基本规律- 电子组态公式: 1s² 2s² 2p⁶等。
不同的能级和轨道能容纳的电子数目有限,遵循能级升高、轨道填充的原则。
- 电子层、壳层和亚壳层的表示方法: 1s, 2s, 2p等。
每个层都包含一个或多个亚壳层,每个亚壳层由不同的轨道组成。
1.2 元素周期表的构成-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包含周期数、主族和副族等信息。
- 元素周期表排列规律: 周期数代表元素的电子壳层数,主族数代表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
2. 化学键和分子2.1 离子键- 高电负性元素和低电负性元素间形成的键。
- 离子键的形成规律: 电子的转移和互相吸引力的形成。
2.2 共价键- 非金属元素间形成的键。
- 共价键理论: 塞曼分子轨道理论,描述了共价键的形成和性质。
2.3 极性共价键- 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中电子的云密度不均匀,导致电子云偏离核心。
- 极性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存在部分正负电荷。
3. 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3.1 摩尔- 定义: 1摩尔是指在标准状况下(0℃、101.325kPa),包含6.022×10²³个粒子的物质的量。
- 摩尔质量的求解: 元素的摩尔质量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4. 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4.1 化学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 反应物生成一个化合物。
- 分解反应: 化合物分解为多个反应物。
- 双替代反应:两个化合物互相交换其官能团。
4.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 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
5. 气体定律5.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 nRT,P代表气体压强,V代表气体体积,n代表气体的摩尔数,R代表理想气体常数,T代表气体的绝对温度。
大一普通化学原理重要知识点
大一普通化学原理重要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和能量转化的学科。
在大一的学习过程中,普通化学原理是奠定化学基础的重要一步。
下面将介绍一些大一普通化学原理的重要知识点。
1. 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
电子带负电荷,围绕原子核的轨道上运动。
原子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决定,电子质量很小可以忽略。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电子排布规律排列的一种方式,可以清晰地展示元素的性质和规律。
周期表中的每一个行称为一个周期,每一个列称为一个族。
周期表的左边是金属元素,右边是非金属元素,中间是过渡金属元素。
3. 化学键化学键是由原子之间的电子相互作用形成的,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通过电子转移而形成的,共价键是通过电子共享而形成的,金属键是金属原子间的集体电子形成的。
4.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包括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元素的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纯物质混合而成的,可以分为均相混合物和非均相混合物。
5.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形成新的物质。
化学反应的描述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反应物写在方程式的左边,生成物写在方程式的右边。
化学反应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可以是放热反应或者吸热反应。
6.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变化量,可以通过实验测得。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后,反应停止,但是反应物和生成物仍然存在。
平衡常数可以描述化学平衡的程度。
7. 溶液和电解质溶液是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可以分为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和稀释溶液。
溶解度是指单位溶剂中能溶解的最大溶质量。
电解质是能在水溶液中形成离子的物质,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普通化学大一知识点及公式
普通化学大一知识点及公式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是学习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
对于大一学习化学的学生来说,了解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和公式,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和解决化学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普通化学大一知识点及公式。
一、原子结构1. 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核运动。
2. 质子数和电子数在一个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也等于电子数,原子中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
3. 原子序数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是准确描述一个元素的标志。
二、化学键和分子1.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由于电子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常见的化学键有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2. 共价键共价键的形成是由于原子间电子的共享。
共价键又可分为单键、双键和三键。
3. 分子分子是原子之间通过化学键连接形成的一个电中性粒子。
分子的化学式可以用来表示分子的组成。
三、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来描述化学反应,显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变化。
一个完整的方程式包括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和反应的反应条件。
四、摩尔与化学计量1. 摩尔摩尔是化学物质中的基本计量单位,摩尔的数量可以用阿伏伽德罗常数(6.02214076×10^23 mol^-1)来表示。
2. 化学计量化学计量是指在化学反应中不同物质的摩尔比例关系。
从化学方程式中可以得到摩尔比例关系。
五、溶液和浓度计算1. 溶液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其中溶质为被溶解的物质,溶剂为溶解溶质的物质。
2. 浓度计算浓度通常用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浓度表示,摩尔浓度可以用溶质的物质的摩尔数除以溶液的体积来计算。
六、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热学1. 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一定比例,称为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可以用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物摩尔浓度来表示。
2. 阿伦尼乌斯方程阿伦尼乌斯方程描述了化学平衡条件下,反应物摩尔浓度与反应平均速率的关系。
七、酸碱和溶液的pH1. 酸碱酸和碱是指溶液中所含的化学物质,酸具有酸性,碱具有碱性。
大一普化常考知识点汇总
大一普化常考知识点汇总化学作为一门科学,是自然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大一普通化学课程中,有一些常考的知识点对学生的理解和学习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指导作用。
本文将对这些常考的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总结,以帮助学生在学习和复习中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
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的基础,它将所有已知的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
学生应该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的排列规律,包括原子序数、原子量、元素符号等基本信息。
同时,还要了解元素周期表中的各个区域,如主族元素、过渡元素、稀有气体等。
2. 原子结构原子是化学世界中的基本单位,学生需要了解原子的结构和组成。
包括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等基本概念,还要了解原子的电子排布规律和电子层次等知识点。
此外,了解原子的大小、电离能和电子亲和能等性质也是常考的内容。
3. 化学键化学键是化学反应和化学变化的基础,学生需要了解常见的化学键类型,如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同时,也要了解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的原理,以及相关的化学键能和键长等性质。
4. 反应平衡化学反应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学生需要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和表达方式,包括化学方程式、摩尔比例和化学反应的速率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反应平衡的条件和表达式,以及平衡常数和平衡位置的概念。
5. 溶液和溶解度溶液是化学中常见的概念,学生需要了解溶液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包括溶质和溶剂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和溶解度规律,以及浓度的计算和表示方法。
6.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中重要的反应类型,学生需要了解酸碱的定义和性质,以及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方程式。
同时,还要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和酸碱滴定等实验方法。
7.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常见的反应类型,学生需要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方程式,包括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数和电子转移等概念。
此外,还要了解电化学电池和电解质溶液等相关内容。
8. 气体和气体定律气体是化学中研究的重要对象,学生需要了解气体的性质和行为,包括气体分子的间距和运动方式,以及压力、体积和温度等气体定律。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一、化学基础知识1. 元素:抗氧化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重要元素、微量元素2. 化合物:酸、碱、盐、氧化物、酒精、醛、酮、酯、脂肪酸、糖类3. 化学反应:化学平衡、化学能、化学式、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催化、化学热力学二、物质的性质1. 物质状态:气态、液态、固态2. 能态、量态、物态三态的关系3. 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4. 空气成分、空气的密度、空气中的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5. 水溶性、油溶性、极性、非极性三、化学实验1. 实验操作:溶解、吸收、沉淀、过滤、蒸发、升华、冷凝2. 实验设备:烧杯、容量瓶、三角瓶、试管、pH计、天平、恒温水浴器3. 实验技术:分析、稀释、放大、标定、比较、反应、测定、取样四、化学反应1. 双价、三价、四价、五价元素2. 酸碱反应、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酸酐化反应3. 氧化、还原、过氧化、加氢、脱氢、加氧、脱氧等反应4. 化学品的稳定性、杂质对反应的影响、反应产物纯度五、化学材料1. 金属材料:铜、铁、铝、锌、镁、钛、铬、钴、镍、银、金、钨等2. 非金属材料:炭黑、聚合物、树脂、玻璃、橡胶、陶瓷、石墨、石灰石、石膏等六、化学分析1. 化学分析技术:比色法、滴定法、色谱法、光谱法、电化学分析、分子筛分析、荧光分析2. 化学分析分离技术:萃取、蒸馏、结晶、电泳、色层分离、透析等3. 化学分析方法:重量法、容积法、化学计量、标准化、数据处理七、化学应用1. 化学在生产中的应用:化工、冶金、制药、纺织、塑料、能源等2. 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化妆品、食品、药品、清洁剂、杀虫剂、火药、烟花等3. 化学在环境中的应用:污染控制、废水、废气、废固体、环保材料总结:化学是自然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通过学习化学,能够提高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和了解,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未来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浙大普通化学第五版复习,根据注册结构师考试摘选课本内容编辑。
.1物质的结构和物质状态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原子轨道和电子云;原子核外电子分布;原子和离子的电子结构;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周期;族;元素性质及氧化物及其酸碱性。
离子键的特征;共价键的特征和类型;杂化轨道与分子空间构型;分子结构式;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分子间力与氢键;晶体与非晶体;晶体类型与物质性质。
3.2溶液溶液的浓度;非电解质稀溶液通性;渗透压;弱电解质溶液的解离平衡;分压定律;解离常数;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水的离子积及溶液的pH值;盐类的水解及溶液的酸碱性;溶度积常数;溶度积规则。
3.3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速率;温度和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活化能的物理意义;催化剂;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化学平衡的特征;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3.4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氧化还原的概念;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还原电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电池的组成和符号;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标准电极电势;电极电势的影响因素及应用;金属腐蚀与防护。
3.5;有机化学有机物特点、分类及命名;官能团及分子构造式;同分异构;有机物的重要反应:加成、取代、消除、氧化、催化加氢、聚合反应、加聚与缩聚;基本有机物的结构、基本性质及用途:烷烃、烯烃、炔烃、;芳烃、卤代烃、醇、苯酚、醛和酮、羧酸、酯;合成材料:高分子化合物、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工程塑料。
;第1章热化学与能源系统环境按照系统与环境之间有无物质和能量交换,可将系统分成三类:(1)敞开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的系统,又称开放系统。
(2)封闭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但可以有能量交换的系统。
通常在密闭容器中的系统即为封闭系统。
热力学中主要讨论封闭系统。
(3}隔离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无物质交换又无能量交换的系统,又称孤立系统。
绝热、密闭的恒容系统即为隔离系统。
系统中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均匀部分称为相。
所谓均匀是指其分散度达到分子或离子大小的数量级。
相与相之间有明确的界面,超过此相界面,一定有某些宏观性质(如密度、折射率、组成等)要发生突变。
系统的状态是指用来描述系统的诸如压力P、体积V温度T、质量M和组成等各种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
用来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
当系统的状态确定后,系统的宏观性质就有确定的数值,亦即系统的宏观性质是状态的单值函数。
系统的性质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所以一般只要确定少数几个性质,状态也就确定了。
状态函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式称为状态方程式。
状态函数按其性质可分为两类:(1)广度性质(又称容量性质),系统的某性质等于各部分该性质之和,具有加和性。
体积、热容、质量熵、焓和热力学能等均是广度性质。
(2}强度性质此类性质不具有加和性,其量值与系统中物质的量多寡无关,仅决定于系统本身的特性。
温度与压力、密度、粘度等均是强度性质。
系统经过某过程由状态I变到状态ll之后,当系统沿该过程的逆过程回到原来状态时,若原来过程对环境产生的一切影响同时被消除(即环境也同时复原),这种理想化的过程称为热力学可逆过程。
例如,等温可逆、绝热可逆、可逆相变等。
实际过程都是不可逆过程。
可逆过程是在系统接近于平衡的状态下发生的无限缓慢的过程,从实用的观点看,可逆过程最经济、效率最高。
很明显,系统的某种广度性质除以物质的量或质量(或任何两个广度性质相除)之后就成为强度性质。
状态函数的计算在热力学中很重要,而状态函数的变化值只取决于过程的始态与终态而与途径无关。
因此,在计算一过程状态函数的变化值时常常需要假设实现该过程的某一途径。
合成氨反应写成可见,对同一反应方程式,不论选用哪种物质表示反应进度均是相同的。
同一反应,反应方程式写法不同,化学计量数就不同,因而进度也就不同,所以当涉及反应进度时,必须指明化学反应方程式。
对于反应热q,负号表示放热,正号表示吸热。
现代常用的量热设备是弹式热量计(也称氧弹),可以精确的测得恒容条件下的反应热。
弹式热量计中环境所吸收的热可分为两个部分:主要部分是加入的吸热介质水所吸收的,另一部分是金属容器等钢弹组件所吸收的。
表示化学反应与热效应关系的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
由于反应热与系统的状态有关,所以写热化学方程式时注明反应热的同时,还必须注明物态、温度、压力、组成等条件。
习惯上,对不注明温度和压力的反应,皆指反应是在T = 298 .15 K , p = 100kPa下进行的。
应当指出,同一反应可以在定容或定压条样下进行,前述的弹式热量计测得的即是定容反应热q v,而在敞口容器中或在火焰热量计测得的是定压反应热q p。
一般若没有特别注明,’’实测的反应热(精确)”均指定容反应热qv,而“反应热”均指定压反应热q P。
将能量守恒定律应用于热力学中即称为热力学第一定律。
式( 1.11)就是封闭系统的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它表示封闭系统以热和功的形式传递的能量,必定等于系统热力学能的变化。
热力学能既是系统内部能量的总和,所以是系统自身的性质,是状态函数。
系统处于一定的状态,其热力学能就有一定的数值,其变化量只决定于系统的始态和终态,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即热力学能具有状态函数的三个特点:①状态一定,其值一定;②殊途同归,值变相等;③周而复始,值变为零。
系统与环境之间由T存在温度差而交换的能量称为热,并用q值的正、负号来表明热传递的方向。
若系统吸热,规定g为正值;系统放热,q为负值。
q的SI单位为J\。
系统与环境之间除热以外的其他形式传递的能量都叫做功。
以符号w表示,其SI单位为J 。
规定系统得功,w为正值;系统做功,w取负值。
热力学中将功分为体积功和非体积功两类。
在一定外压下,由于系统的体积发生变化而与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又称膨胀功)。
功和热都是过程中被传递的能量,它们都不是状态函数,其数值与途径有关。
但应注意: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它们的总量(q+w)与状态函数热力学能的改变量U相等,只由过程的始态和终态决定,而与过程的具体途径无关。
I.定容反应式(1.12)表明:定容反应热全部用于改变系统的热力学能,或说定容反应热等于系统热力学能的增量(也称改变量)。
定容反应热也只取决于始态和终态,这是定容反应热的特点。
式子(1.13)是热力学函数焓H的定义式,H是状态函数u,p,V的组合,所以焓H也是状态函数。
式(1..14)中△H是焓的增量,称为焓变.显然,焓变与u相同,其SI单位为J。
在定压过程中,如焓变小于零,表示系统放热;若焓变则为吸热反应。
故定压反应热也只取决于始态和终态,这是等压反应热的特点。
可以得出:在恒容或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后来称为盖斯定律。
可得出同一反应的q p和q v的关系为对于只有凝聚相(液态和固态)的系统,1.热力学标准状态与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物质的热力学标准态强调物质的压力必为标准压力p e,对温度并无限定。
单质和化合物的相对焓值,规定在标准状态时由指定单质生成单位物质的量的纯物质时反应的焓变叫做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一般选T=298.15 K为参考温度。
生成焓是说明物质性质的重要数据,生成焓的负值越大,表明该物质键能越大,对热越稳定。
2。
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在标准状态时反应的摩尔焓变叫做该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298.15K温度下标准摩尔反应焓等于同温度下各参加反应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与其化学计量数(有正负区别)乘积的总和。
求反应的摩尔焓变除注明系统的状态(T,p,物态等)外,还必须指明相应的反应计量方程式。
若系统的温度不是298.15K,反应的焓变会有些改变,但一般变化不大,即反应的焓变基本不随温度而变。
第2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大气污染这种在给定条什下能自动进行的反应或过程叫做自发反应或自发过程。
“自发过程都是热力学的不可逆过程”。
这是一切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也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础。
应注意:自发并不意味迅速。
反应能否自发进行,还与给定的条件有关。
但是热力学第一定律无法说明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研究过程方向和限度。
为此要引进新的热力学状态函数熵S和吉布斯函数G。
这就是说,系统倾向于取得最大的混乱度(或无序度)。
系统内物质微观粒子的混乱度(或无序度)可用熵来表达,或者说系统的熵是系统内物质微观粒子的混乱度或无序度)的量度,以符号S表示之。
系统的熵值越大,系统内物质微观粒子的混乱度越大。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表达为:在隔离系统中发生的自发进行反应必伴随着熵的增加,或隔离系统的熵总是趋向于极大值。
这就是自发过程的热力学准则,称为熵增加原理。
上式表明:在隔离系统中,能使系统熵值增大的过程是自发进行的;熵值保持不变的过程,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即可逆过程)。
这就是隔离系统的熵判据。
热力学第三定律:在绝对零度时,一切纯物质的完美晶体的熵值都等于零。
(i)对同一物质而言,气态时的熵大于液态时的,而液态时的熵又大于固态时的。
(2)同一物质在相同的聚集状态时,其熵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一般说来,在温度和聚集状态相同时,分子或晶体结构较复杂(内部微观粒子较多)的物质的熵大于(由同样元素组成的)分子或晶体结构较简单(内部微观粒子较少)的物质的熵。
(4)混合物或溶液的熵值往往比相应的纯物质的熵值大利用这些简单规律,可得出一条定性判断过程熵变的有用规律:对于物理或化学变化而论,几乎没有例外,一个导致气体分子数增加的过程或反应总伴随着熵值增大。
熵是状态函数,反应或过程的熵变,只跟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反应的标准摩尔熵变其计算及注意点与焓变的相似。
可忽略温度的影响,可认为反应的熵变基本不随温度而变。
G=H-TS式中吉布斯函数G是状态函数H和T.S的组合,当然也是状态函数。
对于等温过程:反应自发性的判断根据化学热力学的推导可以得到,对于恒温、恒压不做非体积功的一般反应,其自发性的判断标准(称为最小自由能原理)为应当指出,如果化学反应在恒温恒压条件下,除体积功外还做非体积功w。
则吉布斯函数判据就变为(热力学可推导出):此式的意义是在等温、等压下,一个封闭系统所能做的最大非体积功(一w‘)等于其吉布斯自由能的减少(一△G)。
热力学等温方程可表示为理想气体的分压定律有两个关系式。
第一,混合气体的总压力p等于各组分气体分压力p‘之和。
第二,混合气体中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混合气体的总压力p与该组分气体的摩尔分数之乘积,即只有在高温低压时,才可近似按理想气体处理。
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的计算及应用(1)与物质的焓相似,物质的吉布斯函数也采用相对值。
在标准状态时,由指定单质生成单位物质的量的纯物质时反应的吉布斯函数变.叫做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