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各地区地理气候
陕西地理知识点
陕西地理知识点陕西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省份。
陕西的地理特点十分丰富多样,既有雄伟壮丽的山脉和高原,也有肥沃的平原和广阔的河流。
以下是陕西地理的一些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陕西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东邻山西、河南,南界湖北、重庆,西接四川,北连内蒙古、宁夏、甘肃。
地处中国的腹地,是连接西北与华北、西南的重要通道。
二、地形地貌陕西地势起伏,地形多样。
其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呈阶地状递降,主要由秦岭、黄土高原和渭河平原组成。
1. 秦岭秦岭是中国五大山脉之一,也是陕西的主要山脉。
秦岭横贯陕西中部,全长约1200公里,是中国东部与西部的重要分界线。
秦岭山势险峻,峰峦叠嶂,有许多著名的山峰和景点,如华山、嵩山等。
秦岭还是中国著名的水源地之一,有许多重要的河流发源于秦岭。
2. 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陕西的主要地貌类型之一,占陕西总面积的大部分。
黄土高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陕西的大部分农田就位于黄土高原上,这里盛产小麦、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
3. 渭河平原渭河平原位于黄土高原和秦岭之间,是陕西的主要平原地区。
渭河是陕西的第二大河流,流经陕西的中部地区。
渭河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陕西重要的农业基地。
渭河平原还有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如西安、咸阳等。
三、气候特点陕西的气候类型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同时还有少量的亚热带气候和高原气候。
1. 温带大陆性气候陕西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温变化较大。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春秋两季温暖宜人。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干旱少雨。
2. 亚热带气候陕西南部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这些地区年均降水量较多,适宜农业生产。
3. 高原气候陕西的西北部分地区属于高原气候,气温较低,年降水量较少。
这些地区地势较高,气候寒冷,适宜畜牧业发展。
四、自然资源陕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铁矿石、铝土矿等矿产资源,还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和太阳能资源。
陕西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
陕西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陕西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上古时为绝大部分在荆州、梁州、一小部分在雍州,是炎帝故里及黄帝的葬地。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陕西的气候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陕西的气候特点境内气候差异很大,由北向南渐次过度为温带、暖温带和北亚热带。
年平均降水量576.9毫米,年平均气温13.0℃,无霜期218天左右。
复杂多样的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孕育出万千物种和世间珍奇,堪称自然博物馆,有“小中国之称”。
陕西省地跨北温带和亚热带,整体属大陆季风性气候,由于南北延伸很长,达到800公里以上,所跨纬度多,从而引起境内南北间气候的明显差异。
长城沿线以北为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陕北其余地区和关中平原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陕南盆地为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山地大部为暖温带湿润气候。
陕西温度的分布,基本上是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各地的年平均气温在7~16℃。
其中陕北7~12℃;关中12~14℃;陕南的浅山河谷为全省最暖地区,多在14~16℃。
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陕北-10~-4℃,关中-3~1℃,陕南0~3℃。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陕北21~25℃,关中23~27℃,陕南24~27.5℃。
春、秋温度升降快,夏季南北温差小,冬季南北温差大。
年降水量的分布是南多北少,由南向北递减,受山地地形影响比较显著。
春季少于秋季,春季降水量占全年的13%~24%。
冬季降水稀少,只占全年的1%~4%。
暴雨始于4月,于11月结束,主要集中在7~8月。
关中、陕南春季第一场320.0毫米的降水过程一般出现在4月上旬末到中旬。
初夏汛雨出现在6月下旬后期到7月上旬前期,此期间,暴雨相对集中,关中、陕南地区出现洪涝灾害较多。
陕西的地理环境位置境域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部,地处东经105°29′~111°15′和北纬31°42′~39°35′之间。
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长约880公里,东西宽约160~490公里。
陕西省地理知识
陕西省地理知识陕西省,位于中国西部,是“黄河之畔”的历史名片。
其地理介绍不仅仅是众多风景名胜的所在地,更是绝妙的论证,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陕西主要建立在黄河、陕河及河东河西组成的漫长黄土高原上,其地势多样,海拔在1000米以下的地方,多为盆地,主要有秦岭南麓的渭河、洛阳地区的大别山;海拔在1000~2000米以上的地方主要为丘陵,山地、草原等;其中著名的有陕北的华山、泾渭分明的关中平原等。
陕西的气候以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春秋季节气温差大,冬季寒冷,但夏季也暖和,属典型的高原性气候,雨量充沛,冬至到夏至之间大概有6-7月的雨季。
陕西被称为“华夏文明数千年发祥地”,是中华文明古老地域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陕西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古代已有各种文字系统,如陕西碑文,濮院石刻,大明碑文,唐代书法家曹学宝,明清书画家徐悲鸿、汪洋等都在此地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更重要的是,陕西的土壤以黄土著称,他的土壤深厚土质丰富,水分充沛,具有良好的肥沃性,是中国优秀的土壤母质和粮食大县,也是中国的“珠穆朗玛峰”,以种植具有“斗拱”的玉米而闻名。
陕西的丰富矿藏使它成为一个重要的农业和能源基地,被称为“三角贸易商”,它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金属矿产、硅酸盐矿、盐类矿物、石墨等等,也是中国的重要煤炭和石油储备地。
陕西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其中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有狮子、大象、考拉、华南虎、熊猫、水獭、野鹤、鹦鹉等;另外,它是一个古老的民俗文化中心,拥有西安八大景点、西安城墙、大明宫、芮城古城、宝鸡碑林、陕西博物馆、曲江青石古道等,构成了陕西这一千年来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
总之,陕西省具有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丰富多彩的风光,使其成为中国的文化重镇和旅游胜地,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航拍中国陕西地理知识点
航拍中国陕西地理知识点一、陕西地理概况陕西位于中国大陆中部偏西地区,是一个丰富多样的地理区域。
它东临河南、山西,南接湖北、重庆,西靠甘肃、宁夏,北接内蒙古。
陕西总面积为20.5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大陆面积第9大的省份。
二、地形地貌陕西地域东西跨度较大,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
陕西地形复杂,包含了丘陵、山地、盆地、高原等多种地貌类型。
其中,黄土高原是陕西最主要的地貌类型,占据了全省面积的70%以上。
黄土高原地势平坦,土层松散,水分渗透性强,因此容易形成沟壑纵横的河谷地形。
三、主要山脉陕西境内有多个重要的山脉。
其中,秦岭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横贯陕西北部,是中国的地理分界线之一。
秦岭山脉壮丽险峻,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地质构造。
太白山是秦岭脉系的最高峰,海拔达3767米,是陕西省的最高峰。
除了秦岭,陕西还有其他山脉如终南山、神农山等。
四、主要河流陕西境内有众多重要的河流。
其中,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也是陕西的重要河流。
它从陕西北部流经,对陕西的农业、水资源和交通运输起着重要作用。
渭河是黄河的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陕西南部的秦岭山脉,然后向东北流经陕西、河南和山西等省份。
渭河流域是陕西的主要农业区。
五、主要湖泊陕西境内虽然没有大型湖泊,但有一些重要的水库和人工湖。
其中,秦岭山脉的秦安水库是陕西最大的水库之一,也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水源之一。
除此之外,陕西还有一些人工湖如曲江、大明湖等,这些湖泊不仅美丽,还成为了当地的旅游景点。
六、气候特点陕西气候多样,东南部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西北部属于高原山地气候。
陕西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春秋季温暖宜人。
陕西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
陕西的气温和降水量在不同地区有很大的差异,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七、生态环境陕西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
秦岭山脉的森林覆盖率较高,是中国重要的森林生态系统之一,也是许多珍稀濒危动植物的栖息地。
陕西还有一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华山、华阴市、周至县等,这些地方保护了很多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
陕西地理知识
陕西地理知识陕西位于中国的西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
陕西的地理环境独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陕西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处中国的中西部地区,东临河南省,南接湖北省,西邻甘肃省,北接内蒙古自治区,西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相连。
陕西的地形起伏较大,大致可分为三个地理区域:黄土高原、秦巴山区和陕北河谷。
其中,黄土高原是陕西的主要地貌类型,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秦巴山区则是陕西的天然屏障,山脉纵横交错,地势险峻,气候湿润,是陕西的重要水源地和森林资源区。
陕北河谷地势较为平坦,河流众多,是农业和工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陕西的气候类型多样,主要分为暖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陕西境内还有大片的草原和森林,气候适宜,是众多动植物的栖息地。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其中最著名的是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地下军事博物馆。
除此之外,陕西还有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华山、西安古城墙等景点。
这些历史遗迹和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陕西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小麦、大豆、苹果等作物,养殖畜牧业也十分发达。
此外,陕西还拥有丰富的煤炭、铝土矿、铜、铅、锌等矿产资源,是中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
近年来,陕西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发展了能源、化工、机械、食品加工等行业。
陕西的交通发达,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
西安作为陕西的省会城市,拥有众多的铁路、公路和航空线路,方便了陕西与其他地区的联系和交流。
此外,陕西还是中国的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与中亚、欧洲等地的贸易往来频繁。
陕西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资源为其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中国西部地区的开放和发展,陕西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更大的贡献。
延安市气象条件
延安市气象条件气象条件延安市气候属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受季风环流、地理位置和地形的综合影响,春季干旱多风,有寒流出现;夏季温热、干旱、雨涝相间,多雷阵雨,秋季凉爽多雨,气温下降快,霜期早;冬季寒冷干燥,持续时间长。
延安市宝塔区地处暖温带温和半湿润气候区。
年平均温度9.7℃,一月平均气温-6.7℃,七月平均气温22.9℃,极端最高气温39.7℃,极端最低气温-25.4℃(延安市极端最低气温-28.5℃。
)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72%;年日照2472小时,年降水量550mm,57%集中在7~9月。
一日最大降雨量98.1mm,一小时最大降雨量62.1mm。
平均早霜始于10月中旬,晚霜终于四月上旬,无霜期152天。
主要灾害性气候有干旱、霜冻、冰雹等。
夏天平均大气压90.03Kpa。
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占年频率的24%。
年平均风速1.5m/s,最大风速8.0m/s。
年最大降水量:741.0mm.全年雷暴日数:30.5天;最大冻土深度为790mm,最大积雪深度170mm。
平均海拔高度957.6m。
1、延安市位于陕北南半部,地处北纬35°21′~37°31′,东经107°41′~110°31′之间,属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
北连榆林市,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临汾市、吕梁市相望,西依子午岭与甘肃省庆阳市为邻,辖1区12县。
延安古称延州,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
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
延安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宝塔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社会秩序和谐稳定。
宝塔区委、区政府坚持“产业富民、工商强区、城市带动、项目拉动、超常发展、建设小康”的发展思路,走农业产业化、工业新型化、城乡一体化、经济民营化的路子,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和谐稳定。
陕西各地区地理气候
陕西各地区地理气候西安:西安市位于中国大陆腹地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面积9983平方公里。
秦岭山脉横旦于西安以南,山脊海拔2000-2800米,是我国地理上北方与南方的重要分界。
西安以北,陕甘黄土高原边,由梁山、黄龙山、药王山、陇山组成的北山山系,与秦岭山脉遥相对应,共同构成环绕关中平原的自然屏障。
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横贯关中平原。
关中平原由渭河及其众多支流冲积形成,因而又称渭河平原。
它西起宝鸡,东到黄河,号称“八百里秦川”。
西安气候西安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市区年平均温度13.3C,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0.9C,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6.4C,全年无霜期232天,降水量偏少,主要集中在夏季,春暖花开的3-5月和秋高气爽的9-11月是到西安旅游的最佳季节。
铜川市:铜川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炙热,四季分明,雨热同期。
年均气温8.9--12.3℃,年均降水量555.8--709.3毫米。
每年的春夏之交与夏秋之交为铜川旅游的最佳时段,届时阳光明媚、暖风送爽,令人怡然。
宝鸡:宝鸡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全年的气候变化受制于季风环流,冷暖干湿四季分明。
冬季天气干冷少雪,夏季炎热干燥和温热多雨交替出现,春季升温迅速而气候多变,秋季降温快多连阴雨。
光、热、水资源较丰,年日照时数1860~2250小时,年平均气温7.6℃~12.9℃,最冷月元月平均气温在-0.8℃~-4.7℃之间,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19℃~26℃。
年极端最低气温-29.8℃,1991年12月28日出现在太白县;年极端最高气温42.7℃,1966年6月19日出现于扶风县。
川塬地区多年平均无霜期209~220天。
年降水量590~1000.,号称“关中水龙头”。
7、8、9三个月降水集中,占全年降水的50%左右。
年平均湿润指数扶风、眉县、岐山、凤翔为0.70~0.73,陇县、千阳、凤县在0.76~0.79,宝鸡市区及陈仓区为0.83上下,麟游、太白植被较好,湿润指数达0.87~1.07。
陕西汉中常年气候
陕西汉中常年气候1、2016夏季汉中气候预测汉中属于亚热带气候区,北有秦岭屏障,寒流不易侵入,气候温和湿润。
[5]气温:区内气温的地理分布,主要受制于地形。
年均气温14℃。
西部略低于东部,南北山区低于平坝和丘陵。
海拔600米以下的平坝地区年均气温在14.2~14.6℃;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区年均气温低于12℃;西嘉陵江河谷年均气温高于13℃。
[5]降水:汉中地区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形成全年降水的暖湿空气,主要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其次是西太平洋。
夏季,在副热带高压影响下,孟加拉湾水汽沿西南低涡下部的西南季风北上,经西藏、云南及四川西北部到达本区上空;西太平洋水汽随副热带高压边缘的东南气流输入本区上空。
冬季,受极地大陆冷气团(主要是蒙古高压)控制,多西北季风,形成寒冷干燥少雨的天气。
春秋为过渡季节,春暖少雨,秋凉多雨,气候湿润。
地面植被、水库、河流、田园等所蒸发于空间的水汽参与降水甚微。
来自西南、东南的暖湿气流受巴山、秦岭阻隔,使得区内雨量充沛,但由于两山位于西南气流的路径上汉中石门栈道,由于中低层云系的水汽系统辐合,以及地形抬升和山地垂直影响,使本区南北承接水汽不等,降水量分布悬殊,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00~1700mm之间。
其中南部米仓山最为丰富,成为陕西之冠。
[5]湿度:整个汉中地区年平均相对湿度分布态势,基本呈南大北小。
汉江平坝、巴山山地70~80%;秦岭山地73%。
一年中冬春两季较小,夏秋较大。
9、10月为全年之冠,均在80%~86%;冬季(12、1、2月)三个月汉江平坝、巴山山地为75%~80%;秦岭山地58%~66%。
2、陕西汉中的人怎么样?友好吗?气候如何?》汉中,简称“汉”,美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
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倚秦岭、南屏大巴山,中部是汉中盆地。
全市辖十县一区,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372万。
汉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全国双拥模范城汉中人整体是不错的,热情、好客、纯朴、善良。
航拍中国陕西地理知识点
航拍中国陕西地理知识点陕西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有着丰富的历史和自然资源。
以下是关于陕西地理的一些知识点:一、地理位置和区划1.陕西位于中国的西北部,介于北纬31°42′-39°35′,东经105°29′-111°15′之间。
2.陕西东接山西和河南,南连湖北,西邻甘肃、宁夏和新疆,北濒内蒙古,与中国的中心城市北京和上海相距相对较近。
3.陕西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下辖10个地级市和1个省直辖县。
其中,西安是陕西的省会和最大城市。
二、地形地貌1.陕西地形复杂多样,以黄河和秦岭为界,分为黄土高原和关中平原两大地貌区。
2.黄土高原位于陕西东北部,是中国最典型的黄土高原之一,地势较为平坦,土壤贫瘠,水资源匮乏。
3.关中平原位于陕西中部,地势相对平坦,土壤肥沃,是中国历史上的农业重要区域之一4.秦岭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横贯陕西中部,山势陡峭,林木茂密,是中国的重要森林资源区。
三、气候特点1.陕西气候呈东南北三向逐渐转化的类型。
2.东部地区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3.中部地区气候以暖温带半湿润气候为主,四季分明,降水较丰富。
4.西北地区为干旱气候,降水量较少,夏季炎热,冬季严寒。
四、地理景观1.兵马俑:位于西安市郊外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考古遗址之一,被誉为“人类文化遗产的第八大奇迹”。
2.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是中国五岳之一,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
3.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大的古代城墙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4.汉江:发源于陕西宝鸡市,是中国重要的内河之一,流经陕西的南部地区。
5.黄河:流经陕西的北部边境,是中国第二长河流,也是中国母亲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经济发展1.陕西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之一,工业基础较为丰富。
主要工业有煤炭、石油、化工、机械、冶金等领域。
2.农业方面,陕西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和水果生产区,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苹果、葡萄等。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第七章 第一节陕西
现最早、最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化
石。
半坡遗址:距今6000年,1953年
发现,母系氏族公社典型。
【历史沿革】
陕西得名始于西周。周、召二公以陕陌(在今河南 省陕县西南)为界,分陕之东、陕之西而治;春秋战国 时陕西为秦国之地,故简称“陕”或“秦”;秦朝建立 后陕西大部分地区属内史及郡级行政区划,从此关中也 被称作“三辅”,即中央政府的三个最主要的辅助区域 ,治所均在长安城。
【交通与资源】
1.航空:航线里程89.86万千米,航线373条, 国际航线44条(2018年增至59条),港澳航 线8条,通航城市165个,国际通航城市44个, 港澳航线通航城市5个。
2.高速:西宝、西康、西铜
3.铁路:陇海线、宝成线、安阳线
【交通与资源】
1.植物:37种珍稀植物,包括孑遗种(亦 称古特有种或“残遗种”。是指过去分布 比较广泛,而现在仅存在于某些局限地区 的古老动植物种。),如独叶草、水青树、 沙冬青等。
5A级景区(8个)。历史文化名城6个:西安、咸阳、延安、 韩城、汉中、榆林。国家地质公园8处
【特产与美食】
陕菜,自成体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陕西饮食以品种繁 多、地方风味各异,古色古香古韵而著称。 石子馍:石烹遗风 臊子面:即长寿面,皇亲国戚庆寿面。
【特产与美食】
著名宴席
【特产与美食】
著名小吃
01
陕西省基本情况
【地理与气候】
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部,地域南北长、东
西窄。全省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黄河中
游,北与内蒙古,西北与宁夏,西与甘肃,南
与四川、重庆、湖北,东与山西、河南等8个省
、市、自治区接壤,是国内邻接省区数量最多 的省份。具有承东启西、连接西部的区位之便 。陕西,简称“陕”或“秦”。省会西安。
陕西属亚热带向暖温带的季风气候区
陕西属亚热带向暖温带的季风气候区陕西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地理位置特殊,因此气候条件也相
对较为独特。
整体而言,陕西地区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季风气
候区,这意味着该地区的气候变化受到季风的影响,同时也受到
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
亚热带向暖温带的季风气候区特点明显,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充沛。
首先,陕西的冬季寒冷是因为受到了西风的影响。
西风负责从
西北地区将寒冷的气流吹送到陕西,使得该地区的冬季温度降低。
而夏季则相反,陕西地区会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从而导致夏季
的天气炎热。
其次,亚热带向暖温带的季风气候区的另一个特点是降水充沛。
陕西地区位于中国的内陆地带,地势较高,东西部分别为黄河和
秦岭山脉的阻隔,这使得西北部和南部的陕西地区相对较为干燥。
但是,由于受到湿润气流的影响,该地区的降水较为充沛,尤其
是在夏季和秋季。
陕西的季风气候也与地形地貌密切相关。
陕西地势起伏,山脉纵横,不同地形地貌区的气候条件有所不同。
例如,陕西的北部地区,包括延安、榆林等地,地势相对较高,由于受到黄河的阻挡,气候较为干旱。
而陕西的南部地区,包括西安、宝鸡等地,地势相对较低,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气候较为湿润。
总结起来,陕西地区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季风气候区。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充沛。
这一气候特点与其地理位置、受到的气流影响以及地形地貌等因素密切相关。
了解陕西地区的气候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和了解该地区的自然环境。
古代关中地区气候
古代关中地区气候1、陕西关中地区气候特点?2、渭河平原的气候水文渭河平原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年均温6~13℃,冬季最冷月1月,均温在-5℃左右,夏季最热月一般出现在7月份,月均温30℃左右。
年降水量500~800毫米,其中6~9月份占60%,多为短时暴雨,冬春降水较少,春旱、伏旱频繁。
渭河由西向东横贯关中平原,干流及支流泾河、北洛河等均有灌溉之利,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如郑国渠、白渠、漕渠、成国渠、龙首渠都引自这些河流。
关中平原自然、经济条件优越,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地区之一。
又因交通便利,四周有山河之险,从西周始,先后有秦、西汉、隋、唐等13代王朝建都于关中平原中心,历时千余年。
关中平原为中国工、农业和文化发达地区之一,全国重要麦、棉产区。
小麦占耕地面积50%左右,棉花主要分布于泾惠渠、洛惠渠、渭惠渠3大灌区,近些年植棉区由西向东转移,是陕西省重点产棉区。
3、陕西省关中地区的气候情况关中盆地的年平均温度为12°~13.6°,属暖温带。
四季分明,冬夏较长,春秋气温升降急骤,夏有伏旱,秋多连阴雨。
西安市是本省夏季高温中心之一。
东至潼关,西至宝鸡,其温差相差无几。
无霜期207天。
年降雨量604毫米,雨量集中在7~9月。
近年来冬季及夏季平均气温有逐步上升的趋势。
4、陕西关中属于什么气候类型陕西省南部的关中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的气候特点.5、陕西关中地区属于什么气候类型陕西省南部的关中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的气候特点。
6、关中地区种植小麦的生长环境,地理特征,气候,。
是什么,,麻烦详细些。
1.小麦高产对土壤的要求,小麦适应性强,各种类型土壤均可种植,但要高产稳产,必须有综合性能较好的土壤,主要表现是: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耕层较深,有利于蓄水保肥,促进根系发育。
土壤结构是指固体(有机体和无机体)、液体、气体的组成比例,它与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养分有着密切关系,如沙土、重粘土结构不良,难以形成高产。
陕西地理环境及西安气候
陕西由南向北存在着鄂尔多斯地台、渭河地堑、秦岭褶皱带、大巴山过渡带等四个地质构造单元,构成陕西省的地质构造基础。
陕西地势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间低。
北部是由深厚黄土层覆盖的陕北高原,一般海拔 800~1300 米,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 45% ;中部是由河流冲积和黄土沉积为主形成的关中平原,一般海拔 325~800 米,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19% ;南部是主要由变质岩系构成的构造上升运动强烈的陕南山地,一般海拔 1200~2000 米,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36%关中平原,西起宝鸡,东至潼关,东西绵延 360 多 km ,号称 "八百里秦川" 。
其南北宽窄不一,宝鸡附近只有 30km,西安以东宽达 100 多 km ,状似喇叭型。
关中平原以渭河为轴,项两侧呈台阶式结构,即河床—河漫滩—河流冲积阶地—黄土台塬—山前洪积扇。
但两侧并不对称,南窄北宽。
平原北部渭河北为一断续低山,自西向东较高的山峰有岐山、五峰山、嵯峨山、将军山、尧山、梁山等。
关中平原是陕西主要的产粮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带。
陕西省地处中纬地区,从太阳辐射粮的特点上,决定了其在气候热量带中的位置。
同时,因东亚季风的影响破坏了行星风带的正常分布,从而在世界其他地区多为荒漠的同纬度地带,形成了得天独厚的东亚季风区这块“绿洲”。
由于陕西省位置偏于内陆,海洋水气输送受到限制,所以其降水量不如东南沿海那么充沛,夏热冬冷的大陆性特点也比较突出。
因此可以说,地处中纬度东亚大陆所具有的特定辐射、环流和海陆相对位置,在根本上决定了陕西气候具有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和半干旱、季风气候的特征。
表现为:四季分明,分配不均。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春季升温较快,秋季降温迅速;干湿季节分明,秋末冬春少雨,夏季初春多雨。
在温度、降水的季节变化上,由于受纬度、海岸距离和冬夏季风影响的程度不一,使得北部比南部呈现出更强烈的大陆性气候特征,温度变化,无论年较差或日较差都比较大,春季温度( 4 月)高于秋季温度( 10月),春旱严由于夏季风影响,雨季长而雨量大,但每 7 月中旬至 8 月,由于副高的控制,常出现伏旱。
延安市气象条件.
延安市气象条件气象条件延安市气候属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受季风环流、地理位置和地形的综合影响,春季干旱多风,有寒流出现;夏季温热、干旱、雨涝相间,多雷阵雨,秋季凉爽多雨,气温下降快,霜期早;冬季寒冷干燥,持续时间长。
延安市宝塔区地处暖温带温和半湿润气候区。
年平均温度9.7℃,一月平均气温-6.7℃,七月平均气温22.9℃,极端最高气温39.7℃,极端最低气温-25.4℃(延安市极端最低气温-28.5℃。
)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72%;年日照2472小时,年降水量550mm,57%集中在7~9月。
一日最大降雨量98.1mm,一小时最大降雨量62.1mm。
平均早霜始于10月中旬,晚霜终于四月上旬,无霜期152天。
主要灾害性气候有干旱、霜冻、冰雹等。
夏天平均大气压90.03Kpa。
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占年频率的24%。
年平均风速1.5m/s,最大风速8.0m/s。
年最大降水量:741.0mm.全年雷暴日数:30.5天;最大冻土深度为790mm,最大积雪深度170mm。
平均海拔高度957.6m。
1、延安市位于陕北南半部,地处北纬35°21′~37°31′,东经107°41′~110°31′之间,属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
北连榆林市,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临汾市、吕梁市相望,西依子午岭与甘肃省庆阳市为邻,辖1区12县。
延安古称延州,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
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
延安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宝塔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社会秩序和谐稳定。
宝塔区委、区政府坚持“产业富民、工商强区、城市带动、项目拉动、超常发展、建设小康”的发展思路,走农业产业化、工业新型化、城乡一体化、经济民营化的路子,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和谐稳定。
陕西气候总结
陕西气候总结介绍陕西位于中国中西部地区,是中国十多个省份中的一个。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陕西的气候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和变化。
本文将对陕西的气候概况进行总结。
气候类型陕西的气候类型主要分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和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其中,北部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而干燥;南部地区属于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热而湿润,冬季寒冷而湿润。
温度变化陕西的温度变化较为明显,夏季和冬季的温差较大。
夏季陕西多数地区气温较高,常常超过30摄氏度,并伴有高温和干燥的风。
冬季则相对较冷,部分地区甚至会降到零下10摄氏度以下。
春秋两季的温度较为宜人,适宜旅游和户外活动。
降水情况陕西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其中夏季的降水量较大。
由于夏季的高温和湿度,陕西部分地区会出现暴雨和雷雨天气。
秋季的降水相对较少,但由于气温适宜,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和收获。
冬季和春季的降水较少,多为阴雨天气。
风力情况陕西地区的风力较强,尤其是春季和冬季。
春季是黄土高原的季风季节,常常出现强风和沙尘暴,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的困扰。
冬季的风力较强,多为西北风,带来刺骨的寒冷感。
自然灾害由于气候的特点,陕西经常发生自然灾害。
其中,干旱和旱灾是陕西面临的主要挑战。
夏季的高温和干燥,加上降水相对较少,常导致农作物缺水,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困难。
此外,暴雨、雷雨和沙尘暴等极端天气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
结论综上所述,陕西的气候呈现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和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的特点。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春秋温暖宜人。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而春季和冬季较少。
与气候相关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暴雨、雷雨和沙尘暴。
对于陕西的居民和农民来说,了解和适应陕西的气候特点是至关重要的。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陕西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陕西陕西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也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它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在高考中,陕西的地理知识点也是非常重要的考点。
下面,就让我们来总结一下陕西高考地理的重点知识。
1.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陕西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毗邻八省区。
它的西部是黄土高原地区,土地贫瘠,但也孕育了陕西的丰富矿藏资源。
东部则是秦岭山脉,这座山脉横贯陕西,分割了省份的地势。
陕西还有长江和黄河两大重要河流的交汇点,这些地理条件也为陕西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2. 自然资源陕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中最重要的是煤炭和石油资源。
陕西是中国的煤炭产地之一,许多煤矿分布于陕北地区。
同时,陕西也是中国的石油产地之一,约有十几个油田分布在陕西各地。
这些自然资源的开发,为陕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3. 地貌景观陕西地貌多样,既有平原,也有山地。
其中最著名的地貌景观是秦岭山脉和黄河流域。
秦岭山脉是中国的脊梁山脉之一,它横贯陕西,山势险峻,景色秀丽。
秦岭山脉上有很多著名的自然景点,比如华山,被誉为中国五岳之一。
而在黄河流域,陕西有洛川和壶口两大黄河奇观,吸引了许多游客前往观赏。
4. 气候特点陕西的气候特点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昼夜温差大。
陕西的气温和降雨量都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陕北地区气候寒冷,冬季长、夏季短,降雪较多。
而陕南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雨量相对较多。
这些气候特点对陕西的农业、工业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5. 人文地理陕西作为一个历史名城,有着丰富的人文地理特点。
首先,陕西是中国的古都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比如兵马俑和陕西历史博物馆等。
此外,陕西还是中国的教育中心,拥有多所高水平的大学,如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北大学等。
这些人文地理特点不仅为陕西的旅游业和教育产业发展提供了机会,也为陕西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综上所述,陕西作为一个地理特点丰富的省份,在高考地理科目中占有重要地位。
陕西省位于什么气候区
陕西省位于什么气候区1、陕西省省会属于啥气候陕西省省会西安市平原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干湿四季分明。
冬季寒冷、风小、多雾、少雨雪;春季温暖、干燥、多风、气候多变;夏季炎热多雨,伏旱突出,多雷雨大风;秋季凉爽,气温速降,秋淋明显。
年平均气温13. 0℃~ 13. 7℃,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1. 2℃~ 0. 0℃,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26. 3℃~ 26. 6℃,年极端最低气温-21.2℃(蓝田1991年12月28日),年极端最高气温43. 4℃(长安1966年6月19日)。
年降水量522. 4~ 719. 5毫米,由北向南递增。
7月、9月为两个明显降水高峰月。
年日照时数1646.1~ 2114. 9小时,年主导风向各地有差异,西安市区为东北风,周至、户县为西风,高陵、临潼为东东北风,长安为东南风,蓝田为西北风。
气象灾害有干旱、连阴雨、暴雨、洪涝、城市内涝、冰雹、大风、干热风、高温、雷电、沙尘、大雾、霾、寒潮、低温冻害。
2、陕西关中地区属于什么气候类型陕西省南部的关中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的气候特点。
3、陕西位于第几阶梯河流是什么温度带是什么干湿地区是什么气候类型是什么?陕西省南北狭长,南北方向气候差异大。
陕西位于第二阶梯,河流是黄河以及比较大的支流渭河,温度带有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干湿地区是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4、陕西属于什么气候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5、陕西省北部是什么气候陕西省北部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兼具沙漠气候特征。
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陕西地貌。
陕西按地貌划分分为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陕南山地(含汉中盆地)三中大的地貌。
其中黄土高原只占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陕西是我国地貌结构最复杂的身份之一。
陕北的粗犷、关中平原的富饶、陕南秦巴山区的秀丽构成了独特的气候特征.陕西省北部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兼具沙漠气候特征;6、陕西省气候有什么特点要了解陕西的气候特点首先要清楚陕西的地貌特征,这一点上我们的教科书做的太过笼统以至于使人们长期对陕西的气候特征和地貌特征有所误解,今天不掉书袋,简单说几句。
陕西属于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
陕西属于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陕西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地处温带和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因而其气候特点介于温带和亚热带之间。
陕西的季风气候受到地形、地势和地处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多样性。
一、陕西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陕西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
地势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大致可分为五大地貌类型:黄土高原、秦岭山地、关中平原、陕北黄土台地和秦巴山地。
这些地形特点也是陕西气候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陕西的气候特点和季风影响陕西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年均气温在8℃-15℃之间。
陕西气候的特点主要受到亚洲季风的影响。
夏季,由于菲律宾高压和西伯利亚高压之间的影响,陕西会受到暖湿的南海季风的控制,从而带来了较高的温度和较多的降水;冬季,则受到西伯利亚高压的影响,气温下降,降水极少。
三、陕西不同地形的气候特点1.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旱,年均降水量相对较少,气温较低,季节性明显。
2.关中平原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年均降水量在500-800毫米之间。
由于地势低洼,湿润气流聚集,容易形成积雨云和雾霾天气。
3.秦岭山地区:气候多样,山地气候特点明显,气温较低,降水量较大,山脉阻挡了季风气流的传输,形成了明显的雨影区。
4.陕北黄土台地:气候干燥,降水量较少,呈干旱或半干旱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
5.秦巴山地:气候湿润,年均降水量较多,温度适宜,四季分明,气候特点与亚热带相似。
四、陕西气候的影响和适应陕西的气候特点对当地的经济和农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夏季降水多,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但也容易引发洪涝灾害;冬季干燥寒冷,对农作物生产造成一定的困扰。
此外,陕西的气候也对当地的旅游业有一定的影响,夏季的高温和降水,以及冬季的寒冷,会影响到旅游的体验。
对于陕西的气候特点,人们也做出了一定的适应和调整。
延安市气象条件
延安市气象条件气象条件延安市气候属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受季风环流、地理位置和地形的综合影响,春季干旱多风,有寒流出现;夏季温热、干旱、雨涝相间,多雷阵雨,秋季凉爽多雨,气温下降快,霜期早;冬季寒冷枯燥,持续时间长。
延安市宝塔区地处暖温带温和半湿润气候区。
年平均温度℃,一月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延安市极端最低气温℃。
〕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 72%;年日照 2472 小时,年降水量 550mm,57%集中在 7~9月。
一日最大降雨量,一小时最大降雨量。
平均早霜始于 10 月中旬,晚霜终于四月上旬,无霜期 152 天。
主要灾害性气候有干旱、霜冻、冰雹等。
夏天平均大气压。
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占年频率的 24%。
年平均风速,最大风速。
年最大降水量:741.0mm.全年雷暴日数: 30.5 天;最大冻土深度为790mm,最大积雪深度170mm。
平均海拔高度。
1、延安市位于陕北南半部,地处北纬35°21~′37°31,′东经107° 41~′110° 31之′间,属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
北连榆林市,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临汾市、吕梁市相望,西依子午岭与甘肃省庆阳市为邻,辖 1 区 12 县。
延安古称延州,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
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
延安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 24 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宝塔区经济社会开展迅速,社会秩序和谐稳定。
宝塔区委、区政府坚持“产业富民、工商强区、城市带动、工程拉动、超常开展、建设小康〞的开展思路,走农业产业化、工业新型化、城乡一体化、经济民营化的路子,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和谐稳定。
预计2007 年,完成生产总值 120.3 亿元,完成区属工业生产总值 21.3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6 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 14 亿元,完成财政收入 12.6 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6.1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 2656 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 9600 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各地区地理气候西安:西安市位于中国大陆腹地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面积9983平方公里。
秦岭山脉横旦于西安以南,山脊海拔2000-2800米,是我国地理上北方与南方的重要分界。
西安以北,陕甘黄土高原边,由梁山、黄龙山、药王山、陇山组成的北山山系,与秦岭山脉遥相对应,共同构成环绕关中平原的自然屏障。
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横贯关中平原。
关中平原由渭河及其众多支流冲积形成,因而又称渭河平原。
它西起宝鸡,东到黄河,号称“八百里秦川”。
西安气候西安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市区年平均温度13.3C,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0.9C,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6.4C,全年无霜期232天,降水量偏少,主要集中在夏季,春暖花开的3-5月和秋高气爽的9-11月是到西安旅游的最佳季节。
铜川市:铜川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炙热,四季分明,雨热同期。
年均气温8.9--12.3℃,年均降水量555.8--709.3毫米。
每年的春夏之交与夏秋之交为铜川旅游的最佳时段,届时阳光明媚、暖风送爽,令人怡然。
宝鸡:宝鸡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全年的气候变化受制于季风环流,冷暖干湿四季分明。
冬季天气干冷少雪,夏季炎热干燥和温热多雨交替出现,春季升温迅速而气候多变,秋季降温快多连阴雨。
光、热、水资源较丰,年日照时数1860~2250小时,年平均气温7.6℃~12.9℃,最冷月元月平均气温在-0.8℃~-4.7℃之间,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19℃~26℃。
年极端最低气温-29.8℃,1991年12月28日出现在太白县;年极端最高气温42.7℃,1966年6月19日出现于扶风县。
川塬地区多年平均无霜期209~220天。
年降水量590~1000.,号称“关中水龙头”。
7、8、9三个月降水集中,占全年降水的50%左右。
年平均湿润指数扶风、眉县、岐山、凤翔为0.70~0.73,陇县、千阳、凤县在0.76~0.79,宝鸡市区及陈仓区为0.83上下,麟游、太白植被较好,湿润指数达0.87~1.07。
年最多风向为东风,大风主要出现在春夏两季,极端最大风速超过40米/秒。
对农业生产来说宝鸡气候的有利条件是:雨热同季、日照充足、冬夏时间长、春秋时间短,光热水等气候资源与作物生长需求基本匹配。
不利因素是气候多变,降水量年际、月际变率大;气象灾害频繁,主要有干旱、雨涝、低温冻害、冰雹、大风、干热风等,其中以干旱雨涝危害最大;北部山区多发生干旱、冰雹,适宜开展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南部山区降水多,水资源丰富,但雨涝、低温冻害、大风较多,应重点防御。
【2005年气候特点及评价】2005年宝鸡全区平均气温偏高,暖冬气候明显,年降水量大部分县区正常略偏多。
年内主要灾害有“春旱”、“初夏旱”、“暴雨”、“秋淋”。
2005年气候条件对冬小麦生产利大于弊,在小麦产量形成中,亩有效穗数明显高于2004年,穗粒数和2004年相比偏少,因受干旱地影响,旱地小麦千粒重相比2004年有所下降。
在春玉米生长期,普遍适期播种,苗期降水适时,光热资源充足,生长旺盛;关键期降水较好,抽穗授粉正常,如期成熟收获。
夏玉米播期普遍提前,苗情差异较大,川塬灌区播种适时,水利条件好,关键期气象条件较为有利,普遍生长发育正常,成熟后期遭遇秋淋天气,收获期普遍推迟。
部分旱地夏玉米,由于播种质量较差,苗期受旱明显,发育期普遍有所推迟,加之授粉期阴雨寡照,造成授粉不良,出现秃顶现象,甚至部分田块无法正常成熟而出现减产。
【气温】2005年平均气温:川塬区为11.6~13.8℃,山区为8.8~9.8℃。
与历年平均值相比,全区各地均偏高0.6~1.0℃。
冬季:季内各月平均气温持续偏高,与历年同期相比,12月份:南部山区偏高1.7~1.8℃,其余各地偏高0.7~1.1℃。
1月份:南部山区偏高0.7~1.5℃,北部山区接近常年,其余各县区偏低0.3~0.9℃。
2月份:南部山区偏高0.4℃,其余各县区偏低0.7~1.5℃。
季平均气温:南部山区偏高1.0℃,其余各地区正常或略偏低。
春季:气温逐月偏高,与历年同期相比,3月份各地均偏高0.7~1.3℃。
4月份,凤县、麟游偏高1.6~1.9℃,其余各地偏高2.4~3.7℃。
5月份各地均偏高0.9~1.7℃。
季平均气温:川塬区为13.3~15.5℃,山区为10.0~11.0℃;较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各地均偏高1.2~2.0℃。
夏季:气温呈现前期偏高,后期偏低趋势。
与历年同期相比,6月份:凤县偏高1.2℃,其余各县均偏高1.9~2.7℃。
7月份:陇县、凤县偏高0.1~0.2℃,其余县区偏高0.4~0.8℃。
8月份:全区均偏低0.9~2.0℃。
季平均气温:川塬区为22.0~24.5℃,山区为17.9~21.4℃;较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凤县持平,各地偏高0.3~0.7℃。
秋季:气温呈现高-低-高变化,与历年同期相比,9月份:全区各地均偏高1.0~1.6℃。
10月份:凤县、太白持平,其余各地均偏低0.2~0.7℃。
11月份:太白、凤县偏高1.0~1.3℃,其余各地偏高1.7~2.3℃。
秋季平均气温:川塬区为11.8~13.9℃,山区为8.9~10.0℃,较历年同期平均值均偏高0.7~1.1℃。
【降水】年降水总量全区为571~959.,与历年平均值相比,最多的陇县959.,偏多71%;其次太白为863.,偏多20%;眉县、凤县709~16,偏多15~25%;其余大部分县区为592~665.,偏差在-6%~+5%之间,接近常年。
冬季降水呈现两头多中间少趋势,时空分布不均。
12月降水总量全市为3~19.,与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市区、太白偏多3倍多,千阳偏多2倍,其余大部分县区偏多1倍左右。
1月降水总量全区为0.0~3.5,与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太白接近常年,其余各地均偏少;2月降水总量全区为5.5~13.4.,与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眉县偏少3成,扶风、岐山接近常年,其余各地偏多2~7成。
季降水量总量全区为10.0~33.2.,其中,市区、千阳、凤县为偏多4~5成,凤翔、麟游、陇县偏多1~2成,其余各县区接近常年。
春季降水呈现前少后多趋势,时空分布不均。
3月降水量:全区为8.3~19.3.,与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凤县偏少1成,扶风、市区偏少2~3成,其余各地偏少4~7成;4月降水量:全区为8.8~51.0.,与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凤县偏多2成,其余各地偏少5~8成;5月降水总量:全区为42~79.,与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凤县偏少3成,市区偏少1成,千阳、太白持平,其余各县区偏多1~2成。
季降水量:全区为80~116.,其中凤县偏少1成,其余各县区偏少2~4成。
夏季降水呈现前少后多趋势,时空分布不均。
6月降水量:全区为34.2~162.8.,与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陇县为162.8.,偏多1.4倍;其次太白149.6.,偏多6成;其余各县区28.7~69.0.,偏少2~5成。
7月降水量:全区为47.9~237.3.,与历年平均值相比,陇县237.3.,偏多1.2倍;凤县180.,偏多4成;凤翔123.,偏多2成;麟游、千阳、太白92.6~113.7.,偏少1~2成;其余各县区47.9~83.,偏少3~6成。
8月降水量:全区为78.3~240.8.,其中眉县最多240.8.,偏多1.8倍;千阳、凤翔78~83.,偏少3成;凤县107.,偏少近1成;其余各县区135~190.,偏多2~9成。
季降水量:全区为238~556.,陇县偏多9成,眉县偏多4成,扶风、太白、凤县偏多近1成,其余各县区偏少1~3成。
秋季降水呈现前少后多趋势,时空分布不均。
9月降水量:全区为94.3~220.0.,与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陇县220.0.,偏多1.5倍;千阳158.9.,偏多7成;岐山、眉县94~104.,接近常年;其余各地120~154.,偏多2~3成。
10月降水量全市为45.0~118.1.,与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凤县、麟游持平;其余各地均偏多2~9成。
11月降水量全市为2.7~7.7.,与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各地均偏少6~9成。
秋季降水量全区为162~284.,陇县偏多近9成,扶风、岐山、麟游及凤县偏多近1成,其余各县区偏多2~4成。
【日照】年日照时数宝鸡全区为1492~2074小时,与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陈仓区、扶风、岐山接近常年;千阳、陇县、眉县偏少4~6%;其余大部分县区偏多10~19%。
冬季日照时数逐月偏少,季日照时数全区为238~444小时,其中,市区最少238小时,麟游最多444小时,与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各县区均偏少53~133小时。
春季日照时数,全区为522~698小时,其中,太白最少522小时,偏少10小时;岐山最多698小时,偏多174小时;其余大部分县区偏多63~140小时。
夏季日照时数,全区为404~575小时,与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偏少50~150小时。
秋季日照时数,全区为277~428小时,与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眉县、陈仓区、岐山、陇县接近常年,扶风、凤翔、市区千阳、麟游偏少6~15%,凤县、太白偏少21~22%。
叫做: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询。
由此可见,咸字在文言文里通常做普遍都,全部来解释,所以咸阳就是说山水都在阳面。
另一种说法是有人根据《史记》和在秦都咸阳出土的陶文,认为商鞅在此曾置“咸亭”、“阳里”,秦孝公将两面名合一,取名咸阳。
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呈阶梯形,表现为三个单元:一是南部渭河、泾河平原,约占总面积1/5;二是中部台塬区,也约占总面积的1/5;三是北部高原丘陵区,约占总面积3/5。
境内大小11条土石山岭,集中在北部。
市区海拔378—421米。
东北部的石门山海拔为1885.3米,为全市最高点。
全市最低处在东南部三原县大程镇清河出境地,海拔362米。
境内山脉集中分布在中北部,主要有子午岭余脉的马栏山、石门山,中部嵯峨山、笔架山、九峻山,北仲山和五峰山自南而北依次排列。
气候:因地形特征,又分为两个具有明显差异的气候区:南部平原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2℃,无霜期213天;北部高原沟壑区,气候稍寒,冬春略长,年平均气温不足1 0℃,无霜期180天。
全境年均降水量500—600毫米,由南向北递增,50%集中在7、8、9月,常常秋雨连绵,久阴不晴。
河流:泾河从西北入境,向东南流出注入渭河。
渭河自西向东沿南界流过,形成“人”型水系。
其大大小小的河沟,像毛细血管一样,分别注入泾渭两条动脉。
行政区划截至2005年12月31日,咸阳市辖2个市辖区、10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共有107个建制镇、62个乡、13个街道办事处。
有汉、回、蒙、藏等41个民族,其中汉族约占99.8%。
全市非农业人口9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