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新风量检测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通风与空调工程检测作业指导书

通风与空调工程检测作业指导书

三、通风与空调工程检测1试验的目的了解和掌握通风系统风道内风压、风速和风量的测点布置方法及测定方法,测定数据的处理和换算。

从而对通风系统气流分布是否均匀作出理论判断。

2实验仪器和设备2.1微压计一台(测量范围在-100~150Pa)2.2热球式风速仪一台(测量范围在s)2.3外径φ10mm,壁后1mm的橡胶管或乳胶管数米。

2.4蒸馏水500ml2.5纯酒精500ml2.6钢卷尺一把,长度值不小于2m温湿度记录仪:最小分辨率为℃,测量精度±℃,温度-20℃~70℃。

声级计:等级为2级,测量量程为130dB。

3执行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2002《采暖通风与空调调节工程检测技术规程》JGJT260-20114检测步骤及注意事项室内环境温度、湿度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a.空调房间室内环境温度、湿度检测的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固定:1)室内面积不足16m2,测室中央1点;2)16m2以上且不足30m2测2点(居室对角线三等分,其二个等分点作为测点);3)30m2以上且不足60m2测3点(居室对角线四等分,其三个等分点作为测点);4)60m2以上且不足100m2测5点(二对角线梅花设点);5)100m2及以上每增加20 m2~50 m2酌情增加1~2个测点(均匀布置)6)测点应距离地面以上~,且应离开外墙表面和冷热源不小于,避免辐射影响。

b.室内环境温度、湿度可按下列步骤及方法进行检测:1)检查空调系统运行是否正常,对于舒适行空调,系统运行时间不小于6h;2)对于舒适性空调系统测量一次。

3)温度和湿度取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

送、回风温度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a.送、回风温度的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风口送、回风温度检测位置应位于风口表面气流直接触及的位置(包含散流器出口);2)风管内和机组送、回风温度检测位置应位于风管中央或机组预留点。

b.送、回风温度可按下列步骤及方法进行测量:1)根据委托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检测状态;2)检查系统是否运行稳定;3)确定测点的具体位置及测点的数目;4)使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测。

新风量检测细则

新风量检测细则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新风量检测实施细则1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中新风量检测。

2原理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处于正常运行或规定的工况条件下,通过测量新风管某一断面的面积及该断面的平均风速,计算出该断面的新风量。

如果一套系统有多个新风管,每个新风管均要测定风量,全部新风管风量之和即为该套系统的总新风量(m3/h),根据系统服务区域内的人数,便可得出新风量结果(m3/(h•人))。

3仪器3.1 皮托管法K=0.84±0.01。

3.1.1 S型皮托管p3.1.2 微压计:精确度应不低于2%,最小读数应不大于1 Pa。

3.1.3 水银玻璃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最小读数应不大于1℃。

3.2 风速计法3.2.1 热电风速仪:最小读数应不大于0.1m/s。

3.2.2 水银玻璃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最小读数应不大于1℃。

4检测环境条件检测时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必须在正常运转条件下。

5检测步骤5.1 确定测量断面和测点5.1.1 确定测量断面位置检测断面应选在气流平稳的直管段,避开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

下游方向距离L d大于6倍当量直径D,上游方向距离L u大于3倍当量直径D,如无法实现,也应尽量达到L d≥2D,L u≥D/2,对矩形风管,其当量直径D=2A•B/(A+B),式中A、B为边长。

5.1.2 测孔位置5.1.2.1 在选定的测量断面上开设测孔。

测孔内径应不小于Dg32。

5.1.2.2 对圆形管道,测孔的位置应设在包括各测定点在内的互相垂直的直径线上(如图1所示)。

测点测孔图1 圆形断面测孔的位置5.1.2.3 对矩形管道,测孔的位置应设在包括各测定点在内的延长线上(如图2所示)。

测孔测点测点测孔(a)长方形断面(b)正方形断面图2 矩形断面测孔的位置5.1.3 测点位置和数目5.1.3.1 圆形管道圆形风管:将风管分成适当数量的等面积同心环,测点选在各环面积中心线与垂直的两条直径线的交点上,同心环数及测点数的确定见表1。

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新风量、大气压测定方法作业指导书

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新风量、大气压测定方法作业指导书

本方法规定了室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新风量、大气压的测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室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新风量、大气压的测定方法,工作场所、居室等室内环境气象条件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GB/T 18204.1-2013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1部分:物理因素GB/T18204.13-2000公共场所空气温度测定方法GB/T18204.14-2000公共场所空气湿度测定方法GB/T18204.15-2000公共场所风速测定方法GB/T18204.16-2000公共场所气压测定方法3空气温度3.1数显式温度计法采用PN结热敏电阻、热电偶、铂电阻等作为温度计的温度传感器,通过传感器自身随温度变化产生电信号经放大、A/D变换后,由显示器直接显示空气温度。

3.2仪器TES-1360A数字温湿度计:最小分辨率为0.1℃,测量精度±0.5℃,温度-20℃~60℃。

3.3测量步骤3.3.1按要求对仪器进行期间核查和使用前校准。

3.3.2测点布置3.3.2.1测点数量:室内面积不足50m2的设置1个测点50m2~200m2的设置2个测点,200m2以上的设置3个~5个测点。

3.3.2.2测点位置:室内1个测点的位置在中央,2个测点的设置在室内对称点上,3个测点的设置在室内对角线四等分的3个等分点上,5个测点的按梅花布点,其他按均匀布点原则布置。

3.3.2.3测点距离:测点距地面高度1m~1.5m,距墙壁不小于0.5m,室内空气温度测点还应距离热源不小于0.5m。

3.3.3根据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3.3.4待显示器显示的读数稳定后,即可读出温度值。

3.4结果计算:一个区域的测定结果以该区域内各测点测量值的算数平均值给出。

4相对湿度4.1干湿球法将两支完全相同的水银温度计都装入金属套管中,水银温度计球都有双重辐射防护管。

套装顶部装有一个用发条或电驱动的风扇,风扇启动后抽吸空气均匀地通过套管,使球部处于≥2.5m/s的气流中(电动可达3m/s),测定干湿球温度计的温度,然后根据干湿球温度计的温差,计算出空气的相对湿度。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 第5部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最新国标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 第5部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最新国标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5部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1 范围本文件描述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中嗜肺军团菌、细菌总数、真菌总数、空调送风中β-溶血性链球菌、新风量、空调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空调风管内表面积尘量和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检测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其他场所使用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参照执行。

本文件中同一个指标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检验方法时,根据技术条件选择使用,但以第一法为仲裁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789.2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要求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 18204.1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1部分:物理性指标GB/T 18204.2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2部分:化学性指标GB/T 1888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 19489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T 34012 通风系统用空气净化装置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两端钝圆,有鞭毛,无芽孢和荚膜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在含有L-半胱氨酸和三价铁盐缓冲液的活性炭-酵母提取液培养基上生长的特性,经生化试验和血清学试验鉴定确认的一种具有致病性的军团菌,是引起军团菌病的主要菌型。

细菌总数 total bacteria count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经36 ℃±1 ℃培养48 h所生长发育的嗜中温性需氧和兼性厌氧菌落的总数。

真菌总数 total fungal count在沙氏琼脂培养基上经28 ℃±1 ℃、5 d培养所形成菌落数。

β-溶血性链球菌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能产生溶血素,血平板上在菌落周围形成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溶血环(β-型溶血)的化脓(或A群)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和无乳(或B群)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集中空调检测

集中空调检测

检测点位于送风口散流器下风向15cm-20cm处————
检测方式:
每个点检测3次
用光散射粉尘仪在测点处测量1min,读取平均值即可。
集中空调检测——风管表面积尘量
原理:采集风管内表面规定面积的全部积尘,以称重方法得出风管 内表面单位面积的积尘量,表示风管的污染程度。
工具:采样规格板面积为50cm2或100cm2,面积误差小于5%
>4~9 >9~16
等面积矩形数/个 2×2 3×3 3×4 4×4
测点数/个 4 9 12 16
集中空调检测——新风量
方法:风速计法
测量步骤: (1)按照热电风速仪使用说明书调整仪器。 (2)将风速仪放入各测点内测量各测点风速,以全部测点
风速算数平均值作为平均风速。 (3)调查机械通风服务区域设计人流量和实际最大人流量。
耗材:无纺布(与密封袋一起称重)
方法:手工擦拭法
采样步骤:
(1)每套空调系统至少选择6个采样点; (2)在每套空调系统的风管中选择2个代表性采样断面,每个断面在风管的上面、 底面和侧面各设一个采样点; (3)风管开孔:在风管采样时将维修孔、清洁孔打开或现场开孔,在送风口采 样时将风口拆下。 (4)用无纺布在各个采样点擦拭规格板大小的采样面积积尘,然后放入密封袋 中,做好标签即可。
结果计算: 一个系统中真菌总数的测定结果按该系统全部检测的送风口 真菌总数测定值中的最大值给出。
28.3L/min
CFU/皿———————CFU/m3
集中空调检测——送风系统β-溶血性链球菌
耗材:血琼脂平板 仪器:智能空气微生物采样器
采样步骤: (1)采样点:每套空调系统选择3-5个送风口进行检测,每个风口设置1个采样点,一般设 在送风口下方15-20cm,水平方向向外50cm-100cm处。 (2)以无菌操作,使用智能空气微生物采样器以28.3L/min流量采集5~10min。 (3)将采集后的血琼脂平板35-37℃培养24-48h,菌落计数。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及公共场所、特殊场所卫生学检测评价指南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及公共场所、特殊场所卫生学检测评价指南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及公共场所、特殊场所卫生学检测评价指南一、概述承担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及公共场所、特殊场所卫生学检测评价的部门直属于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预防医学研究院),是从事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检测、评价及公共场所、特殊场所卫生学检测的专业部门,现场检测及实验室均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可根据需要向委托方提供相关检测或评价报告。

二、简介(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检测1.检测场所本部门提供以下建筑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现场检测,种类包括:(1)旅馆、餐饮建筑、商场、公共浴室、公用事业及金融机构的营业场所等商业建筑;(2)行政办公楼、商务写字楼等办公建筑;(3)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纪念馆、科技馆、档案馆、体育馆、音乐厅、影剧院、游艺厅、歌舞厅、网吧等文化体育娱乐建筑;(4)机场、铁路客运站、长途客运站、轨道交通站、港口客运站等交通建筑;(5)学校、医疗机构等教育卫生建筑;(6)住宅等居住建筑;(7)其他用于社会公共活动的公共建筑。

2.检测所需资料请提供所需检测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竣工图及设备清单(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1.评价场所种类本部门提供下列建筑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学评价:(一)旅馆、餐饮建筑、商场、公共浴室、公用事业及金融机构的营业场所等商业建筑;(二)行政办公楼、商务写字楼等办公建筑;(三)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纪念馆、科技馆、档案馆、体育馆、音乐厅、影剧院、游艺厅、歌舞厅、网吧等文化体育娱乐建筑;(四)机场、铁路客运站、长途客运站、轨道交通站、港口客运站等交通建筑;(五)学校、医疗机构等教育卫生建筑;(六)住宅等居住建筑;(七)其他用于社会公共活动的公共建筑。

2.所需资料(1)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委托书:委托书应当注明委托单位、委托单位法定代表人、被委托单位、项目名称、委托事项等基本情况,并盖上委托单位的公章。

(2)建设项目相关技术资料:建设项目概况资料;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设计说明、施工图/竣工图、设备清单。

室内新风量检测规范指南

室内新风量检测规范指南

室内新风量检测作业指南1 编制目的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要求,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对采用中央空调的工程,应进行室内新风量的检测,特制定本作业指南。

2 适用范围适用于集中式空调系统、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室内新风量检测。

应优先采用CO2示踪气体法检测新风量,对集中式空调系统,抽检的房间面积≥500m2时,可采用风量直接检测法检测新风量。

如能确定进入室内的空气全部为新风时,优先采用CO2示踪气体法检测新风量;如送入室内的空气是新风与回风混合后的空气,则应采用风量直接检测法测出总送风量后,根据实测新回风比计算出新风量。

3 术语3.1集中式空调系统:是指系统所有空气处理设备集中设置在一个空调机房内的中央空调系统。

3.2 半集中式空调系统:是指系统除设集中空调机房外,还设有分散在空调房间的空气处理装置的中央空调系统。

第一法 CO2示踪气体法4 检测依据《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测定方法》 GB/T 18204.18-20005 原理采用CO2示踪气体浓度衰减法。

在待测室内通入适量CO2示踪气体,由于室内、外空气交换,CO2示踪气体的浓度呈指数衰减,根据浓度随着时间的变化的值,计算出室内的新风量,再根据室内设计人数,计算出人均新风量结果。

6 仪器和材料6.1 轻便型CO2气体浓度测定仪,最低检出限≥1ppm,可连续自动测读。

6.2摇摆电扇。

6.3 CO2示踪气体。

第 1 页共17 页7 测定步骤7.1 室内空气总量的测定7.1.1 用尺测量并计算出室内容积V 1(m 3)。

7.1.2 室内应无家具等物品,用尺测量并计算出室内梁、柱等凸出物的总体积V 2(m 3)。

7.1.3 计算室内空气容积,见式7.1。

12V V V =- (7.1)式中:V ————室内空气容积,m 3; 1V ————室内容积,m 3; 2V ————室内物品容积,m 3 7.2 检测点的设置室内CO 2浓度检测点数应按表7.2设置,当房间内有2个及以上检测点时,应采用对角线、斜线、梅花状均衡布点。

空调系统专项检测方案

空调系统专项检测方案

一、方案背景为确保公共场所空调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空调系统专项检测方案。

二、检测范围1. 公共场所:包括商场、酒店、写字楼、医院、学校、车站、电影院等。

2.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包括冷却塔、风机盘管、新风系统、风管等。

三、检测内容1. 空调系统运行参数检测:包括温度、湿度、新风量、回风量、风压等。

2. 空调系统设备检测:包括风机、水泵、冷却塔、新风机组、风管等。

3. 空调系统卫生检测:包括风管内表面积尘量、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冷却水中嗜肺军团菌等。

4. 空调系统安全检测:包括电气安全、机械安全、防火安全等。

四、检测方法1. 运行参数检测:采用便携式仪表进行现场测量。

2. 设备检测:采用目测、手动检查、仪器检测等方法。

3. 卫生检测:采用采样、实验室检测等方法。

4. 安全检测:采用目测、手动检查、仪器检测等方法。

五、检测步骤1. 制定检测计划:明确检测范围、内容、时间、人员等。

2. 准备检测设备:确保检测设备完好、准确。

3. 现场检测:按照检测内容和方法进行现场检测。

4. 数据分析:对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5. 编制检测报告:包括检测时间、地点、人员、设备、结果等。

六、检测要求1. 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熟悉检测方法和标准。

2. 检测设备应经过计量检定,确保准确可靠。

3. 检测过程应严格按照检测方案进行,确保检测质量。

4. 检测报告应真实、准确、完整,具备法律效力。

七、检测结果处理1. 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通知相关单位进行整改。

2. 对整改不到位、不符合要求的单位,应依法进行处理。

3. 对检测合格的单位,应给予通报表扬。

八、检测周期根据《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349-2012)要求,空调系统专项检测周期为每年一次。

九、附则1. 本方案由XXX部门负责解释。

2. 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将有效提高公共场所空调系统的安全、卫生、环保水平,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卫生部《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卫生部《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1 总则为配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的实施,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在公共场所的传播,保证输送空气的卫生质量,制定本规范。

2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以下简称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要求和检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公共场所使用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其它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可参照执行。

3 术语与定义3。

1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去除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颗粒物、气态污染物和微生物的装置。

3.2 净化效率净化装置入口、出口空气污染物浓度之差与入口空气污染物浓度比值的百分数。

3.3可吸入颗粒物(PM10)能够进入人体喉部以下呼吸道的颗粒物。

3.4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空气污染物苯、二甲苯、苯乙烯等多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总量.4 卫生指标4。

1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冷却水和冷凝水中不得检出嗜肺军团菌。

4。

2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新风量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新风量卫生要求4。

34。

4表3 风管内表面卫生要求4。

54。

5。

1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原则上本身不得释放有毒有害物质,其卫生安全性应符合表4的要求。

4.5.2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性能应符合表5的要求.55。

1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冷却水、冷凝水、送风及风管采用抽样法检验,抽样数量根据系统设置、运行或风管清洗情况确定.5.2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冷却水、冷凝水中嗜肺军团菌的检验方法见附录A。

5。

3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新风量的检测方法见附录B。

5.4空调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检测方法见附录C.5。

5 空调送风中微生物的检验方法见附录D。

5。

6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卫生安全性检验5.6。

1卫生安全性检验指标根据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安装位置确定.5。

6。

2臭氧浓度的检验采用GB/T 15438规定的紫外光度法或GB/T 18204 规定的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5。

6.3 紫外线泄露强度的检验采用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方法。

(完整版)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新风量

(完整版)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新风量

杭州福尔萨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检测原始记录共页第页
Y11-021 样品名称: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检测项目:新风量项目编号:委托单位:
受检单位:检测地址:
检测日期:检测环境:温度:℃湿度:%检测依据: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 394-2012 附录A 皮托管法 风速计法仪器型号及编号: TH-880IV微电脑烟尘平行采样仪编号: QDF-3热球风速计编号:仪器状态: 正常; 故障:
检测记录和结果:
注:1、皮托管法计算公式
P
p
t
K
F Q i
d p
∑=

+




=1
)
273
076
.
3600
(
;2、风速计法计算公式
P
V
F
Q
n
i

=


=1
)
3600
(
3、P为服务区人数,取设计人流量与实际最大人流量2个数中的高值,单位为人。

计算:
检测人:复核人:陪同人:
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

通风空调工程通风系统测试作业指导书

通风空调工程通风系统测试作业指导书

通风空调工程通风系统测试作业指导书1. 简介通风系统是工业和住宅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提供了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和舒适的居住环境。

为了保证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必须进行定期的测试和维护。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通风系统测试的作业指导书,以帮助维护人员进行有效的测试工作。

2. 测试目标通风系统测试的目标是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包括以下方面:•通风系统的风量和风速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通风系统的噪音水平是否在合理范围内;•通风系统的温度和湿度控制是否准确。

3. 测试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在进行通风系统测试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检查测试设备是否完好并校准;2.确保通风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3.关闭其他可能干扰测试结果的设备。

步骤二:风量和风速测试通风系统的风量和风速是其中最关键的参数之一。

为了测试风量和风速,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使用风速仪测量通风口的风速,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2.记录不同通风口的风速数据,分析是否均匀分布;3.使用风量计测量通风系统的风量,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步骤三:噪音测试通风系统的噪音水平对居住环境的舒适性非常重要。

为了测试噪音水平,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使用噪音计测量通风系统产生的噪音水平;2.比较测试结果与规定的噪音限制,确保噪音不超过允许范围。

步骤四:温度和湿度测试通风系统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

为了测试温度和湿度控制的准确性,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使用温湿度计测量通风系统供风口和回风口的温度和湿度;2.比较测试结果与预设的温湿度要求,确保控制准确。

4. 测试报告完成测试后,应该撰写一份详细的测试报告,包括以下内容:1.测试目标和步骤的概述;2.测试过程中的数据记录;3.测试结果的分析和总结;4.发现的问题和建议的修复措施;5.其他注意事项或建议。

测试报告应该清晰、详细,并提供足够的信息供维护人员参考。

5. 总结本文档提供了一份通风系统测试的作业指导书,指导维护人员进行系统测试工作。

4通风空调系统的风量检测作业指导书

4通风空调系统的风量检测作业指导书

XXXXXX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通风空调系统的风量检测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QWSB-004版本号:A/0编制:批准:生效日期:二○二○年一○月○一日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通风空调系统的风量检测。

2.编制依据《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2007;《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2009;《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3.检测仪器及设备风速仪(精度不低于5级),毕托管。

4.检测准备⑴工程名称及设计、施工、监理和建设单位名称;⑵工程所用的通风空调工程的材料、配件设备的规格、型号,安装使用说明书;⑶工程的设计图、安装图、布置图等相关图纸及资料;⑷施工记录,验收记录及维修记录。

⑸工程所用通风空调设备的运行情况。

⑹与检测工作相关的其它资料。

5.通风与空调系统的总风量5.1按系统数量抽查20%,不同风量至少抽查1个系统。

5.2现场检测一般条件:5.2.1 由试验机组至流量和压力测试界面之间的风管应不漏气;5.2.2 试验机组,应在额定风量下测量,其波动应在额定风量±10%之内;5.2.3 变风量机组,至少应测量单个工况点,即最大、最小和中间风量的工况;5.2.4 机组的测试工况点,可通过系统风阀调节,但不得干扰测量段气流流动。

5.3测点布置5.3.1为了准确测定风管内的平均流速,首先要正确的选择测定断面和确定测点数。

根据流体的流动特点,测定断面应尽可能的选在气流稳定的直管段上。

5.3.2实际测定中的选取原则是:测定断面应选择在机组出口或入口直管段上,且宜距上游局部阻力部件大于或等于5倍管径(或矩形风管长边尺寸),并距下流局部阻力构件大于或等于2倍管径(或矩形风管长边尺寸)的位置。

当实际工程条件不能满足以上选在的原则时,可适当缩小选择距离,并尽可能的远离上游局部管件。

5.3.3增加测量次数,可以保证测量的数据尽可能接近实际情况,在测量断面上确定测点数取决于断面大小和流畅的均匀性。

通风空调工程通风系统测试作业指导书

通风空调工程通风系统测试作业指导书

通风空调工程通风系统测试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一、实验目的通过对通风系统进行测试,掌握通风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性能指标,分析其通风效果,为通风空调工程的设计和使用提供参考。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1. 风量计:用于测量通风系统的风量。

2. 噪音仪:用于测量通风系统的噪音水平。

3. 温湿度计:用于测量通风系统的温湿度。

4. 测速仪:用于测量通风系统的风速。

三、实验内容1. 测量通风系统的风量:(1)将风量计连接到通风系统的出风口,记录并计算出风量。

(2)将风量计连接到通风系统的进风口,记录并计算进风量。

(3)根据进风量和出风量计算通风系统的排风量。

2. 测量通风系统的噪音水平:(1)将噪音仪放置在通风系统出风口的附近,记录并计算出噪音水平。

(2)将噪音仪放置在通风系统进风口的附近,记录并计算进风口的噪音水平。

(3)根据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噪音水平,评估通风系统的噪音控制效果。

3. 测量通风系统的温湿度:(1)将温湿度计放置在通风系统的出风口,记录并计算出风口的温湿度。

(2)将温湿度计放置在通风系统的进风口,记录并计算进风口的温湿度。

(3)比较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温湿度差异,评估通风系统的温湿度调节性能。

4. 测量通风系统的风速:(1)将测速仪放置在通风系统的出风口,记录并计算出出风口的风速。

(2)将测速仪放置在通风系统的进风口,记录并计算进风口的风速。

(3)比较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风速差异,评估通风系统的送风效果。

四、实验要点1. 操作注意事项:(1)在进行测试之前,要确保通风系统已经正常启动并运行稳定。

(2)测试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对通风系统造成损坏。

(3)测试时要保持仪器与设备的稳定性,避免因振动等原因影响测量结果。

2. 测量精度控制:(1)在测量风量时,要保证风量计与通风系统出风口或进风口的连接紧密,防止风量泄漏。

(2)在测量噪音水平时,要注意噪音仪的位置,避免其他噪音源干扰测量结果。

(3)在测量温湿度时,要保证温湿度计与通风系统出风口或进风口的接触面积足够大,以获得准确的温湿度数据。

公共卫生抽样及检测作业指导书

公共卫生抽样及检测作业指导书

公共场所卫生检测作业指导书1.监测频次及抽样比例场所类别抽取样本量检测频次检测因子宾馆、饭店、旅店、招待所等客房≤100间,抽取3%-5%,客房≥100间,抽取1%-3%,办理卫生许可抽取不少于2间,每间设1个检测点位;沐浴水随机抽取5间,每间采集500ml水样上、下午各监测1次,监测1天空气:温度、湿度、风速、CO、CO2、甲醛、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菌总数、照度、噪声、新风量;共11项影剧院、音乐厅、录像厅座位数<300,布设1-2个检测点,座位数在300-500,布设2-3个检测点,座位数在501-1000,布设3-4个检测点,座位数>1000,布设5个检测点在营业期监测1天,1天中监测1场,每场开映前10min,开映后10min,结束前10min各监测1次空气:温度、湿度、风速、CO、CO2、甲醛、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菌总数、动态噪声、新风量;共10项游艺厅、歌舞厅等营业面积<50m2时布设1个监测点位,营业面积50-200m2时布设2个监测点位,营业面积>200m2时布设3-5个监测点位监测1天,分别在客流高峰期和低峰时各监测1次空气:温度、湿度、风速、CO、CO2、甲醛、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菌总数、动态噪声、新风量;共10项公共浴室、游泳馆(空气)营业面积<50m2时布设1个监测点位,营业面积50-200m2时布设2个监测点位,营业面积>200m2时布设3-5个监测点位客流高峰时段监测1次空气:温度、CO、CO2、照度;共4项游泳馆(水质)儿童泳池布设1-2点位,成人泳池面积≤1000m2,设2个采样点,成人泳池面积>1000m2,设3个采样点,泳池水面下30cm,采集500ml水样监测1次人工泳池:池水浑浊度、pH、游离性余氯、浸脚池游离性余氯、臭氧、ORP、尿素、细菌总数。

大肠菌群;共9项天然泳池:pH、透明度、漂浮物质;共3项沐浴水随机抽取5个喷淋头,各采集500ml水样,在沐浴池选择3个采样点位,水面下30cm,采集500ml水样监测1次沐浴水:嗜肺军团菌、浑浊度、水温;共3项美容店、理发店座位数<10,设置1个监测点位,座位数10-30,设置2个监测点位,座位数>30,设置3个监测点位在正常营业期内监测1天,每天监测2次空气:CO、CO2、甲醛、可吸入颗粒物PM10、氨、细菌总数、照度、风速;共8项体育馆座位数<1000,布设2个监测点位,座位数1000-5000,布设3个监测点位,座位数>5000,布设5个监测点位,监测1-2次空气:温度、湿度、风速、CO2、甲醛、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菌总数、新风量、照度(仅测比赛时观众席);共9项,照度选测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商场、书店、候车室、餐饮营业面积<200m2时布设1个监测点位,营业面积200-1000m2时布设2个监测点位,营业面积>1000m2时布设3个监测点位客流高峰期监测1次空气:温度、湿度、风速、CO2、甲醛、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菌总数、噪声、照度;共9项公共用品用具按各类物品投入使用总量的3%-5%抽取,投入量不足30件时,至少抽取1件监测1次————空调通风系统不同类型系统至少抽取1套,且抽取量不应少于风管总数量的5%,每套选择2-5代表性部位,冷却水和冷凝水不应少于1个部位监测1次————2.空气质量检测方法参数名称监测方法采样方式可吸入颗粒物PM10GB/T18204.2-2014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2部分:化学污染物-------甲醛AHMT法:流量1.0L/min,采气20L;酚试剂法:流量0.5L/min,采气10L氨靛酚蓝法:流量0.5L/min,采气5L;纳氏试剂法:流量0.5L/min,采气5L;*TVOC流量0.5L/min,采气10L;臭氧流量0.3L/min,采气5-20L,若第一支管颜色减退,立即停止采样,不褪色采集20L气体硫化氢流量0.5-1.5L/min,避光采气30L,最大采样时间不超过1h苯、甲苯、二甲苯流量0.5L/min,采气10L 3.空调系统检测方法3.1送风系统参数采样方法PM10一套系统选择3-5个风口检测,风口面积<0.1m2,设置1个检测点位,风口面积>0.1m2,设置3个检测点位,1个点位设置在中心,3个检测点位设置在对角线四等分点,检测点位于送分口散流器下风向15-20cm处,每个测点测3次细菌总数一套系统选择3-5个风口检测,每个风口设置1个测点,测点位于风口正下方15-20cm处,水平向外50-100cm,以28.3L/min,采集5-15min真菌总数β-溶血性链球菌3.2风管内表面参数采样方法(手工法)积尘量一套系统选择2个代表性断面,每个断面在风管上、下、侧面各设置1个采样点,若实在无法在风管中采样,抽取全部送风口的3%-5%且不少于3个作为采样点,采样面积50/100cm2细菌总数一套系统选择2个代表性断面,每个断面在风管上、下、侧面各设置1个采样点,若实在无法在风管中采样,抽取全部送风口的3%-5%且不少于3个作为采样点,采样面积25cm2真菌总数3.3空调冷却水和冷凝水参数采样方法嗜肺军团菌冷却水采样点设置在距塔壁20cm、液面下10cm处,冷凝水采样点设置在排水管或冷凝水盘处,用广口灭菌玻璃瓶采集500mL水样,每瓶水样加0.3-0.5ml 硫代硫酸钠(0.1mol/L),避光,防止受热,室温贮存。

室内新风量检测作业指南

室内新风量检测作业指南

室新风量检测作业指南1 编制目的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环境污染控制规》GB50325-2010要求,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对采用中央空调的工程,应进行室新风量的检测,特制定本作业指南。

2 适用围适用于集中式空调系统、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室新风量检测。

应优先采用CO2示踪气体法检测新风量,对集中式空调系统,抽检的房间面积≥500m2时,可采用风管法检测新风量。

如能确定进入室的空气全部为新风时,优先采用CO2示踪气体法检测新风量;如送入室的空气是新风与回风混合后的空气,则应采用风速、风量法检测出总送风量后,根据实测新回风比计算出新风量。

3 术语3.1集中式空调系统:是指系统所有空气处理设备集中设置在一个空调机房的中央空调系统。

3.2 半集中式空调系统:是指系统除设集中空调机房外,还设有分散在空调房间的空气处理装置的中央空调系统。

第一法 CO2示踪气体法4 检测依据《公共场所室新风量测定方法》 GB/T 18204.18-20005 原理采用CO2示踪气体浓度衰减法。

在待测室通入适量CO2示踪气体,由于室、外空气交换,CO2示踪气体的浓度呈指数衰减,根据浓度随着时间的变化的值,计算出室的新风量,再根据室设计人数,计算出人均新风量结果。

6 仪器和材料6.1 轻便型CO2气体浓度测定仪,最低检出限≥1ppm,可连续自动测读。

6.2摇摆电扇。

6.3 CO2示踪气体。

7 测定步骤7.1 室空气总量的测定7.1.1 用尺测量并计算出室容积V 1(m 3)。

7.1.2 室应无家具等物品,用尺测量并计算出室梁、柱等凸出物的总体积V 2(m 3)。

7.1.3 计算室空气容积,见式7.1。

12V V V =- (7.1)式中:V ————室空气容积,m 3; 1V ————室容积,m 3; 2V ————室物品容积,m 3 7.2 检测点的设置室CO 2浓度检测点数应按表7.2设置,当房间有2个及以上检测点时,应采用对角线、斜线、梅花状均衡布点。

通风空调工程通风系统测试作业指导书(2篇)

通风空调工程通风系统测试作业指导书(2篇)

通风空调工程通风系统测试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通风与空调工程的送、排风系统、防排烟系统、除尘系统、空调风系统的调整与测试。

2.主要机具2.1通用及专用工具:钢卷尺、行灯、应急灯、手电筒、木架梯、高凳、计算器、对讲机等2.2检测仪器:检测仪器应有出厂合格证明书和法定部门检定证书、使用说明书,并在有效检定周期内使用。

通风与空调工程常用仪器名称、型号、量程及测量参数见表2.1.2.通风空调工程常用检测仪器一览表3.1通风空调机房的门窗必须严密,应设专人值班,非工作人员严禁入内。

3.2风机、空调设备动力的启动、关闭,应配合电工操作。

3.3系统风量测试调整时,不应损坏风管保温层。

测试完成后,应将测点截面处的保温层修复好,测孔应堵好,调节阀门固定好,画好标记以防变动。

3.4空调系统全部测定调整完毕后,及时办理交接手续,由使用单位使用运行,负责空调系统的成品保护。

4.安全环保措施4.1测试人员应衣帽齐全、紧身、防止行动东挂西扯。

4.2个人使用的工具,应随身带好,免得在顶棚内工作时,因忘带或缺少工具而徒劳往返,贻误工作。

4.3调试所用的梯子、高凳,在工作时必须牢固地绑在结构上,其上下应采取防滑措施;人字梯中间应有拉钩或用绳索绑牢。

4.4登高和吊平顶内测量时,应有二个及以上人员相互配合,以免发生人身事故。

4.5在顶棚(吊平顶)内行走时,要注意安全。

脚要踩在承力的部位上,在工作地点应铺脚手板,切勿踏在不吃力的部位。

防止踏坏顶棚和发生人身事故。

4.6如遇灯光不足时,有条件的可临时安设低压安全行灯或采用手提应急灯照明,无条件的可多准备几只手电筒。

由于顶棚内电线较多,应注意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4.7顶棚内外和机房里的测试人员,要经常保持通讯联络,互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特别是人员进到风道内作业时,通讯更不得中断,服从统一指挥,要防止由于机房内错误操作贸然开启风机而造成不良的后果。

4.8在测量设备转速时,应注意扎紧袖口和衣角,以免衣物卷入设备转动部位,引起伤亡事故。

室内新风量检测作业指南

室内新风量检测作业指南

室内新风量检测作业指南1 编制目得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要求,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对采用中央空调得工程,应进行室内新风量得检测,特制定本作业指南。

2 适用范围适用于集中式空调系统、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室内新风量检测。

应优先采用CO2示踪气体法检测新风量,对集中式空调系统,抽检得房间面积≥500m2时,可采用风管法检测新风量。

如能确定进入室内得空气全部为新风时,优先采用CO2示踪气体法检测新风量;如送入室内得空气就是新风与回风混合后得空气,则应采用风速、风量法检测出总送风量后,根据实测新回风比计算出新风量。

3 术语3、1集中式空调系统:就是指系统所有空气处理设备集中设置在一个空调机房内得中央空调系统。

3、2 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就是指系统除设集中空调机房外,还设有分散在空调房间得空气处理装置得中央空调系统。

第一法 CO2示踪气体法4 检测依据《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测定方法》 GB/T 18204、18-20005 原理采用CO2示踪气体浓度衰减法。

在待测室内通入适量CO2示踪气体,由于室内、外空气交换,CO2示踪气体得浓度呈指数衰减,根据浓度随着时间得变化得值,计算出室内得新风量,再根据室内设计人数,计算出人均新风量结果。

6 仪器与材料6、1 轻便型CO2气体浓度测定仪,最低检出限≥1ppm,可连续自动测读。

6、2摇摆电扇。

6、3 CO2示踪气体。

7 测定步骤7、1 室内空气总量得测定7.1.1 用尺测量并计算出室内容积V 1(m 3)。

7.1.2 室内应无家具等物品,用尺测量并计算出室内梁、柱等凸出物得总体积V 2(m 3)。

7.1.3 计算室内空气容积,见式7、1。

12V V V =- (7、1)式中:V ————室内空气容积,m 3; 1V ————室内容积,m 3; 2V ————室内物品容积,m 3 7、2 检测点得设置室内CO 2浓度检测点数应按表7、2设置,当房间内有2个及以上检测点时,应采用对角线、斜线、梅花状均衡布点。

室内新风量检测作业指南

室内新风量检测作业指南

室内新风量检测作业指南1 编制目的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要求,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对采用中央空调的工程,应进行室内新风量的检测,特制定本作业指南。

2 适用范围适用于集中式空调系统、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室内新风量检测。

应优先采用CO2示踪气体法检测新风量,对集中式空调系统,抽检的房间面积≥500m2时,可采用风管法检测新风量。

如能确定进入室内的空气全部为新风时,优先采用CO2示踪气体法检测新风量;如送入室内的空气是新风与回风混合后的空气,则应采用风速、风量法检测出总送风量后,根据实测新回风比计算出新风量。

3 术语3.1集中式空调系统:是指系统所有空气处理设备集中设置在一个空调机房内的中央空调系统。

3.2 半集中式空调系统:是指系统除设集中空调机房外,还设有分散在空调房间的空气处理装置的中央空调系统。

第一法CO2示踪气体法4 检测依据《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测定方法》GB/T18204.18-20005 原理采用CO2示踪气体浓度衰减法。

在待测室内通入适量CO2示踪气体,由于室内、外空气交换,CO 2示踪气体的浓度呈指数衰减,根据浓度随着时间的变化的值,计算出室内的新风量,再根据室内设计人数,计算出人均新风量结果。

6 仪器和材料6.1 轻便型CO 2气体浓度测定仪,最低检出限≥1ppm ,可连续自动测读。

6.2 摇摆电扇。

6.3 CO 2示踪气体。

7 测定步骤7.1 室内空气总量的测定7.1.1 用尺测量并计算出室内容积V 1(m 3)。

7.1.2 室内应无家具等物品,用尺测量并计算出室内梁、柱等凸出物的总体积V 2(m 3)。

7.1.3 计算室内空气容积,见式7.1。

12V V V =- (7.1)式中:V ————室内空气容积,m 3; 1V ————室内容积,m 3; 2V ————室内物品容积,m 3 7.2 检测点的设置室内CO 2浓度检测点数应按表7.2设置,当房间内有2个及以上检测点时,应采用对角线、斜线、梅花状均衡布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量检测作业指导书页数:第1页共6页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新风量检测
作业指导书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受控状态:分发号:
风量检测作业指导书页数:第2页共6页
1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中新风量检测。

2原理
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处于正常运行或规定的工况条件下,通过测量新风管某一断面的面积及该断面的平均风速,计算出该断面的新风量。

如果一套系统有多个新风管,每个新风管均要测定风量,全部新风管风量之和即为该套系统的总新风量(m3/h),根据系统服务区域内的人数,便可得出新风量结果(m3/(h•人))。

3仪器
3.1 皮托管法
K=0.84±0.01。

3.1.1 S型皮托管
p
3.1.2 微压计:精确度应不低于2%,最小读数应不大于1 Pa。

3.1.3 水银玻璃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最小读数应不大于1℃。

3.2 风速计法
3.2.1 热电风速仪:最小读数应不大于0.1m/s。

3.2.2 水银玻璃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最小读数应不大于1℃。

4检测环境条件
检测时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必须在正常运转条件下。

5检测步骤
5.1 确定测量断面和测点
5.1.1 确定测量断面位置
检测断面应选在气流平稳的直管段,避开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

下游方向距离L d大于6倍当量直径D,上游方向距离L u大于3倍当量直径D,如无法实现,也应尽量达到L d≥2D,L u≥D/2,对矩形风管,其当量直径
风量检测作业指导书页数:第3页共6页
D=2A•B/(A+B),式中A、B为边长。

5.1.2 测孔位置
5.1.2.1 在选定的测量断面上开设测孔。

测孔内径应不小于Dg32。

5.1.2.2 对圆形管道,测孔的位置应设在包括各测定点在内的互相垂直的直径
线上(如图1所示)。

测点
测孔
图1 圆形断面测孔的位置
5.1.2.3 对矩形管道,测孔的位置应设在包括各测定点在内的延长线上(如图
2所示)。

测孔
测点
测点
测孔
(a)长方形断面(b)正方形断面
图2 矩形断面测孔的位置
5.1.3 测点位置和数目
5.1.3.1 圆形管道
圆形风管:将风管分成适当数量的等面积同心环,测点选在各环面积中
心线与垂直的两条直径线的交点上,同心环数及测点数的确定见表1。

直径小
风量检测作业指导书页数:第4页共6页于0.3米、流速分布比较均匀的风管,可取风管中心一点作为测点。

气流分布对称和比较均匀的风管,可只取一个方向的测点进行检测。

测点位置见表2。

表1 圆形风管的环数及测点数
风管直径(米)环数(个)测点数(两个方向共计)≤1 1~2 4~8
>1~2 2~3 8~12
>2~3 3~4 12~16
表2 测点距风管内壁的距离(以风管直径D计)
环数
测点号
1 2 3 4 5 6 7 8
1 0.146 0.854
2 0.067 0.25 0.75 0.933
3 0.04
4 0.146 0.296 0.704 0.854 0.965
4 0.033 0.10
5 0.194 0.323 0.677 0.80
6 0.895 0.967
5.1.3.2 矩形或方形管道
将风管断面分成适当数量的等面积小块,各块中心即为测点。

等面积小块的数量和测点数量的确定见表3。

表3 矩形风管的分块及测点数
风管断面面积(m2)等面积小块数(个)测点数(个)≤1 2×2 4
>1~4 3×3 9
>4~9 3×4 12
>9~16 4×4 16
5.2 测定风管检测断面面积(F)
5.3 测定风管中压力或风速
5.3.1 皮托管法测定风速与风量
5.3.1.1 准备
风量检测作业指导书
页数:
第5页 共6页
将微压计调整至水平位置。

检查微压计显示是否正常,检查微压计液柱中有无气泡,如有气泡应将气泡赶出。

检查微压计与皮托管连接是否漏气:用橡皮管将全压管与微压计的正压端连接,由全压管测孔吹气后,迅速堵严该测孔。

如果微压计的指示针位置不变,则表明该全压管不漏气;将静压管的出口经过一个三通管与微压计的负压段连接,再将皮托管静压测孔用橡皮管或胶布密封,由三通管的开口端吹气,然后封闭该开口,如指示针位置不变,则表明静压管不漏气。

在皮托管上标出各测点应插入检测孔的位置。

5.3.1.2 动压(P d )的测量:将皮托管全压出口与微压计正压端连接,静压管出口与微压计负压端连接。

将皮托管插入风管内,在各测点上使皮托管的全压测孔正对着气流方向,其偏差不得超过10°,测出各点动压。

重复测量一次,取平均值,并做记录。

5.3.1.3新风温度(t )的测量:一般情况下可在风管中心的一点测量。

将水银玻璃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插入风管中心测点处,封闭测孔,待温度稳定后读数。

5.3.1.4新风量(Q )的计算:新风管某一断面的新风量按下式计算。

d
p p t K F Q ⨯+⨯⨯=273076.03600
式中:
— 各测点动压平均值,Pa ; — 各测点动压平均值平方根;
— 新风管道中空气温度,℃; — 皮托管系数;
— 新风管道中某一断面的新风量,m 3/h ;
— 风管断面面积,m 2。

5.3.2 风速计法测定风速与风量
5.3.2.1准备:调节风速仪的零点与满度。

5.3.2.2风管内平均风速(V )的测定:将风速仪放入风管内,测定各测点风速,以全部测点风速算术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

P
K t Q d p F d p
风量检测作业指导书
页数:
第6页 共6页
5.3.2.3新风量(Q )的计算:新风管某一断面的新风量按下式计算。

v F Q ⨯⨯=3600
式中:
—新风管道中某一断面的新风量,m 3/h ; —风管断面面积,m 2;
— 风管断面的平均风速,m/s 。

6 注意事项
6.1检测时,检测人员应穿戴好防护服,如:N95口罩、带帽连体衣、防冲击眼护具等。

6.2测量温度时,注意使用玻璃温度计时不能抽出管外读数。

6.3当风管内的动压值d P 小于4 Pa 时,或在无法采用微压计法时,可用热电风速仪测量风速。

采用风速计法测量时,无需测量温度。

6.4检测断面应选在主新风管气流平稳的直管段,避开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

如果一套系统主风管无法测定新风量,且系统含有多个新风支管,则每个新风支管均要测量。

7 技术依据
7.1《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卫生部,2006)
7.2《集中空调污染与健康危害控制》(卫生部卫生监督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编,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Q F 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