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六上5《负荆请罪》(EEPO板块结构式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六上5《负荆请罪》(EEPO板块结构式教案)

苏教六上5《负荆请罪》(EEPO板块结构式教案)

苏教六上5《负荆请罪》〔EEPO板块结构式教案〕MS-EEPO备课方式:板块结构式概况课型方式双目标重点难点反思评价1 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学科要素组合语文年级六年级第一课时课题授课教师课时安排 5 负荆请罪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2〕谁向谁请罪?〔3〕为什么要请罪?此题不作过高要求。

〔3〕结果怎样? 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四、指导书写五、作业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教学后记:韩勃为什么如此气愤?教学伊始就突出韩勃生气的形态,接着理顺成章地提出疑问,探究韩勃生气的缘由,尤其是生动模拟廉颇挡道的架势,以及“给他个下不去的〞扬言,致使蔺相如“避让〞和“躲开〞,进而由“怕〞与“不怕〞的讨论,自然而然引出剧本的中心。

时关键项、方法&间策略 8 12 10 5 听—想—看—讲听—想—看—讲听—想—看—讲想—看—写听—想—看—讲反思评价2 学生兴趣浓厚自学效果良好整体感知,学习阅读方法自读自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整体把握全文,理解大意,点拨阅读方法注释或总评 35 教学效果良好概况课型方式双目标重点难点反思评价1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精读文本,品味人物形象。

学科要素组合语文年级六年级第二课时课题授课教师课时安排 5 负荆请罪 1、练习排演小话剧。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1、练习排演小话剧。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内容提要一、复习检查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 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

二、精读剧本第二幕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

海洋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

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默读课文,思考:〔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2〕廉颇是怎样的人?〔知错就改。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负荆请罪》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负荆请罪》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负荆请罪》教案一、教材分析1. 教学背景本节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第十六课,篇名为《负荆请罪》。

本课文以“孔融让梨”的故事为蓝本,讲述了一个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孔融。

2. 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生字生词,并能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高级语言与成语;2.理解孔融为何要负荆请罪,并深入了解孔融的背景和思想;3.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孔融让梨和负荆请罪两个段落的大意;4.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正确认识背后的含义和哲理;5.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教学重点1.精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和背后的哲理;2.掌握新生词汇、高级语言和常用成语。

4. 教学难点1.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2.针对孔融精神的探讨和讲解。

二、教学过程1. 情境设计1.现场互动:学生们围成一个圈,由每一个学生阅读一句课文并表达自己的理解,其他同学听到之后可以进行修正或补充。

2.影片解析: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孔融让梨的影片,并进行交流。

带领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什么样的品质是我们应该努力追求的?为什么?”这样可使学生体会到课文中背后的哲学意义。

2. 课文讲解1.阅读全文后,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例如“孔融为什么要让梨?”“孔融为什么要负荆请罪?”等。

2.对生词、成语、高级语言等重点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从句子结构上理解课文。

3.讲解涉及到的人物和历史背景,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意义。

3. 活动探究1.小组讨论:分成多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就孔融的品质发表意见,并针对相应的问题进行讨论,例如“一个人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才能像孔融一样勇敢、智慧?”2.课堂总结:分组展示讨论的结果,老师辅助各小组总结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品质和在之后的生活中应该努力发扬的品质。

4. 作业布置1.阅读同步练习册上的有关练习;2.创作小短文,评论孔融的事迹,自己的感悟和见解。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们的兴趣,也有助于提高学生们接受课程的难度。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5课《负荆请罪》第2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5课《负荆请罪》第2课时教学设计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成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深入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故事内涵,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成语“负荆请罪”,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编写一个不少于200字的小故事,要求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体现出成语的含义和人物品质。
2.六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尚需培养。本节课通过角色扮演、讨论交流等形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这些能力。
3.学生对历史故事充满兴趣,但可能对负荆请罪这一故事的背景和内涵了解不足。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故事背后的意义。
4.六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感丰富,容易受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影响。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b.写作练习:请学生编写一个小故事,运用成语“负荆请罪”,体现故事中人物的品质。
2.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成语“负荆请罪”的含义、用法以及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感态度等。
2.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关注人物品质,学会尊重他人,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
2.完成课后练习题: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a.请简述负荆请罪的故事情节。
b.蔺相如为什么要负荆请罪?这个行为表现了他的哪些品质?
c.请举例说明,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如何运用成语“负荆请罪”?
3.家长参与作业:请学生与家长一起讨论,分享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以及自己在编写小故事时的思考和感悟。家长可给予适当指导,并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负荆请罪》教案(精选17篇)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负荆请罪》教案(精选17篇)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负荆请罪》教案(精选17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负荆请罪》教案篇1一、教材解读:这篇课文是个历史小话剧。

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中人物。

剧本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人物活动情况;圆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剧本通过人物对话,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其侮辱却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2个字只认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

3、学会阅读剧本。

练习排演小话剧。

三、教学重难点:1、通过体会蔺相如为国家不计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2、体会话剧的文本特点,排演话剧,深化语言训练。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总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2、整体感知剧本特点,了解每一幕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了解剧本特点1、直接板书课题,负荆请罪2、齐读课题,据题质疑。

看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什么叫“负荆请罪“?谁负荆向谁请罪?为什么要负荆请罪?……)3、大家进行了预习,说说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不一样的地方。

4、回忆剧本的一般特点,说说怎样阅读剧本。

5、小结: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弧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人物活动情况;圆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据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来展示人物性格特点。

阅读时,要弄清楚故事情节,仔细品味人物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文中的四字词语。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词语正音:“赵、唇”是翘舌音,“廉、韩、唇”是前鼻音;“庙、卿”是后鼻音。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5课《负荆请罪》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5课《负荆请罪》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进行以下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经过前四年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词汇量、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基本理解文本内容,但部分学生对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的掌握相对薄弱。
2.情感态度:六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增强,对道德观念和社会问题有一定的关注。他们对于负荆请罪这一题材的故事,容易产生情感共鸣,有利于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为学生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采用分层教学策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任务,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问题引导,启发思考: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拓展知识面。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课后阅读:《负荆请罪》相关历史故事,了解负荆请罪在古代社会的实际应用,进一步理解其文化内涵和道德价值。
要求:阅读后,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谈谈自己对负荆请罪的理解和感悟。
4.课堂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指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文本。
5.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如:写一段话描述负荆请罪的情景,或写一篇关于宽容与理解的短文。
6.课后拓展:鼓励学生搜集与负荆请罪相关的历史故事,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7.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知错就改、宽容理解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将所学应用于生活实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负荆请罪_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负荆请罪_苏教版

5、《负荆请罪》第1课时导学案活动方案导学设计调整改进活动一:回忆,了解阅读方法。

1.回忆剧本的一般特点及阅读方法。

2.组内交流:①剧本的一般特点和阅读方法;②本课剧本中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地点在,主要人物有。

3. 班级交流①。

活动二:初读,扫清阅读障碍。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描红并识记生字、理解新词。

赵国廉颇韩勃上卿毫不惧怕唇枪舌剑老迈昏庸2.组内交流。

3. 展示课文朗读。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什么剧本?剧本的一般特点是什么?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板书课题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自由轻声读,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揭教后反思:5、《负荆请罪》第2课时导学案教学目标:1.朗读剧本,体会廉颇和蔺相如的品质。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活动方案导学设计调整改进活动一:阅读剧本,感受人物形象。

1. 默读剧本,思考:①蔺相如、廉颇分别是怎样的人?②画出有关语句,把最能体现人物品质的四字词语写在旁边。

2.组内交流,练读相关语句。

3. 全班展示。

活动二:品读对话,深化人物形象。

1.再读剧本,思考:剧中一、复习检查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

二、精读剧本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

海洋什么不人物的哪些言行最让你感动?为什么?2. 组内合作:①交流思考题。

②分角色朗读。

3.全班展示。

【检测反馈】1.填空。

①对于蔺相如,我们可以用成语形容:、、;②对于廉颇,我们可以用成语形容:、、;③廉颇向蔺相如请罪后,二人团结一心,可以用下列成语形容: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

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2)廉颇是怎样的人?(知错就改。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负荆请罪 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负荆请罪 苏教版

5、《负荆请罪》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召集、大臣、允诺、廉颇、抵御、侮辱、拒绝、战袍、完璧归赵、负荆请罪。

2.感情朗读。

3.了解故事内容。

二、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内容,感情朗读,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将相不和的原因。

四、课时:2课时。

五、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听课文朗读,导入新课,边听边想:(1)“将、相”分别指谁?(2)这篇文章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呢?2.自由小声读课文,看看《将相和》是分哪几个小故事来写的?完璧归赵(1一10自然段)渑池之会(11一15自然段)负荆请罪(16-18自然段)教师小结:这篇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地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的记叙,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3.小组学习(1)分别朗读每一部分,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互相纠正其中的错误。

(2)小组长组织大家学习生字新词。

(3)质疑。

二、了解时代背景1.齐读第一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2.教师介绍时代背景。

四、交流小组学习情况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思考: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并用具体事例来说明。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叙述顺序,知道这篇课文通过讲“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记叙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

这节课我们一起深入地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交流自学情况引导学生讨论喜欢文中的哪一个人物。

1.喜欢蔺相如。

因为他机智勇敢,不畏强暴,顾大局,识大体,为国家的利益着想,深谋远虑。

板书:机智勇敢不畏强暴2.喜欢廉颇。

他知错就改。

教师总结:这两个人物都具有美好的品质,大家都喜欢。

但为了交流方便,下面我们就“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先交流一下你们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三、学习“完璧归赵”1.具体说明在“完璧归赵”中,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人?(l)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负荆请罪教案设计苏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负荆请罪教案设计苏教版

5.负荆请罪【教材分析】第二单元有三篇文章,均是围绕着爱国、爱岗、爱社会的伟大精神,展现主人公们为祖国、为他人献出真爱,向人间撒播真爱的崇高精神境界,所以主题可以叫“人间真情”。

《负荆请罪》是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所叙述的故事来源于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一个多幕剧的话剧剧本,共有两幕。

第一幕是蔺相如笑劝韩勃;第二幕是廉颇负荆请罪。

这两幕历史小话剧的内容各有侧重,第一幕侧重蔺相如的表现,第二幕侧重于廉颇的言行。

第一幕是第二幕的前提和基础,第二幕是第一幕的发展和结果,两者互为依存,不可或缺,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文章的主旨就是戏剧创作的灵魂,就像清代著名戏剧理论家李渔关于戏剧创作的观点:“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

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

”在这篇历史小剧本中,“主脑”就是“和为贵”,深刻内涵就是“国为重”。

剧本主要通过描写人物间的对话,辅之以动作、神态等鲜明地蔺相如为国家利益而不计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爽直磊落、知错就改的大将风范。

【学情分析】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所以在学生掌握了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要着重引导学生去认真感悟剧本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所展现出的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人格魅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先从“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说起,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学习。

【教学策略及设计说明】本课的教授依据新课标中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以“蔺相如到底怕不怕廉颇”为突破点,引导学生去思考串联起全文。

采取分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取长补短,最后师生交流心得,集思广益:先由韩勃生气,蔺相如解释引出“和为贵”,继而围绕这一主题探究内涵,深化认识,然后又紧承“和为贵”这一主题转到廉颇负荆请罪,揭示缘由“国为重”,最后于表演中升华主题,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感同身受,传承中华美德。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准确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含义。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负荆请罪》语文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负荆请罪》语文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负荆请罪》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负荆请罪》的故事情节和主旨思想;2.通过阅读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掌握重要语言知识;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能够在生活中懂得关心他人和宽恕他人。

教学内容1.课文导读:通过导读,介绍本课文的背景和基本情节;2.阅读理解: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并掌握重要语言知识;3.经典语句解析:通过教师解读和学生讨论,探讨本篇文章所体现的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1.掌握《负荆请罪》的故事情节和主旨思想;2.通过阅读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掌握重要语言知识;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能够在生活中懂得关心他人和宽恕他人。

教学难点1.如何准确理解课文中的经典语句,并与主题思想联系起来;2.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能够在生活中懂得关心他人和宽恕他人。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相关背景视频,介绍本次课学习的课文《负荆请罪》的背景。

步骤二:阅读课文教师分段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并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

在阅读之后,教师可以将课文分为小节逐一讲解,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步骤三:阅读理解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并掌握重要语言知识,例如:•黄庐的发明到底是什么?•小兰和别的同学为什么不愿意和黄庐玩?步骤四:经典语句解析教师就课文中的经典语句进行解析,探讨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以及学生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步骤五:课外拓展教师通过讲解案例、讲故事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关心他人和宽恕他人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分享关心他人和宽恕他人的案例,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测验及小组讨论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同时,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肯定优秀表现,提出具体建议并进行指导。

课后作业1.复述《负荆请罪》的故事情节,并阐述其主旨思想;2.列举三个关心他人、宽恕他人的案例,并进行分享。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负荆请罪》的故事情节和主旨思想,提高阅读能力和掌握重要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能够在生活中懂得关心他人和宽恕他人,成为有良好素质的公民和一名优秀的学生。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5课《负荆请罪》优秀教学案例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5课《负荆请罪》优秀教学案例
3.学生能够积极面对错误,勇于承认并改正,培养自我反省和自我完善的意识。
4.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共同进步,培养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展示战国时期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时代的氛围,为学习课文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2.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文中的场景再现,如廉颇负荆请罪的场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生能够理解成语“负荆请罪”的由来及意期的历史背景,了解廉颇和藺相如的故事,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2.教师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并纠正他们的错误。
3.鼓励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借鉴,共同提高,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4.教师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战国时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3.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学生通过总结归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
3.教师强调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所传达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五)作业小结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本节课通过展示战国时期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时代的氛围,为学习课文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这种情景创设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到课文情境中,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苏教六上5《负荆请罪》(EEPO板块结构式教案)

苏教六上5《负荆请罪》(EEPO板块结构式教案)
语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国,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样?”)
4.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
(1)指名说;蔺相如避让廉颇为的是什么?
(2)讨论: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3)指导朗读这几句话。
五、教师小结
5
15
15
听—想—讲
听—想—看—讲
听—想—看—讲
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
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默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
(2)廉颇是怎样的人?(知错就改。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
4.讨论:
出示:“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2)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表现在哪里?
听—想—看—讲
学生兴趣浓厚
自学效果良好
整体感知,学习阅读方法
注释或
总评
韩勃为什么如此气愤?教学伊始就突出韩勃生气的形态,接着理顺成章地提出疑问,探究韩勃生气的缘由,尤其是生动模拟廉颇挡道的架势,以及“给他个下不去的”扬言,致使蔺相如“避让”和“躲开”,进而由“怕”与“不怕”的讨论,自然而然引出剧本的中心。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读,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厉害:难以对付。
惧怕:害怕。
宽恕:宽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负荆请罪》语文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负荆请罪》语文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负荆请罪》语文教案一、教材分析《负荆请罪》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文,是一篇讲述文化礼仪的故事。

篇章结构为“起、承、转、合”,叙述了孙悟空因自负而被困于荆棘中,最后聆听了老和尚的教诲,悟出了“文化能够磨平个性”,学习了文化礼仪的重要性,并取得了解脱的良机,人物刻画鲜明,寓意深刻。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悉《负荆请罪》这篇语文课文。

2.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3.掌握词语的用法,如“自负”、“谦卑”等。

4.理解文化礼仪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文化礼仪意识和修养。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对文化礼仪的认识和理解。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谦虚谨慎、尊重礼仪的态度。

2.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对文化礼仪的概念的理解。

2.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3.掌握词语用法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1.突破学生“文化能够磨平个性”这一概念的理解。

2.将文化礼仪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

四、教学策略1.通过情景创设使学生参与到故事中来,激发学生兴趣。

2.通过提问、讨论、举例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文化礼仪产生共鸣。

3.通过图像、声音等多媒体手段,营造情境,增强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1.导入1.以“孙悟空自负导致困在荆棘中”为情景,通过课件、PPT等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引发学生讨论愚蠢的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一个人应该具有怎样的修养和文化素养。

3.带领学生进行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回答“文化礼仪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讲授1.通过课件或板书的方式,讲解故事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2.讲解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如“自负”、“谦卑”等。

3.讲解文化礼仪的概念和其重要性。

3.练习1.阅读原文,理解故事情节,并回答问题。

2.分组讨论文化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展示成果。

4.总结1.总结本课内容,并回顾文化礼仪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文化礼仪融入日常生活,营造和谐文化氛围。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负荆请罪》语文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负荆请罪》语文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负荆请罪》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负荆请罪》的故事情节和主旨2.学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错怨相赠”、“礼尚往来”等成语和俗语的意义和用法3.练习对话技巧和演讲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4.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团体合作和沟通能力二、教学内容1.《负荆请罪》故事情节的阅读和分析2.成语和俗语的辨析和运用3.话剧表演和演讲练习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了解《负荆请罪》故事的情节和主旨2.学习成语和俗语的用法和意义3.练习表达和情感交流的能力难点1.理解成语和俗语的内涵和外延2.学生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的提高四、教学方法1.听读模式教学法2.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法3.情景模拟演练法4.话剧表演和演讲练习法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引入成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让学生猜想一下这句成语的意思。

2.请同学举例说明在什么情境下使用这个成语。

第二步:阅读故事(25分钟)1.教师让学生先以朗读的方式听读小说《负荆请罪》。

2.学生自己阅读小说,理解小说中的情节和意义并回答以下问题:(1)《负荆请罪》的故事情节和主旨是什么?(2)为什么大臣愿意负荆请罪?(3)你认为大臣和国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3.教师进行复述和总结,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主旨。

第三步:学习成语和俗语(20分钟)1.老师介绍几个常用的俗语和成语:(1)错怨相赠(2)礼尚往来(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4)兔死狗烹2.教师解释和举例说明以上几个俗语和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3.学生阅读例句,并设想自己在情境中使用这些成语和俗语。

第四步:小组讨论(20分钟)1.把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成语或俗语进行讨论。

2.每个小组询问自己选择的成语或俗语有什么意义和使用方法,在组内分享,梳理出几个情境中使用该成语或俗语的案例。

第五步:演练活动(30分钟)1.把学生分成2组,让他们分组排练一出话剧,内容是《负荆请罪》中的一段对话。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负荆请罪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负荆请罪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负荆请罪引言教学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很容易出现教学意义不大、学生不感兴趣等问题。

在本人上任六年级语文班主任后,发现我所备的教案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很好地体现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对于学生的效果不够好。

因此,本文将进行对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进行分析和修改,以提高教学质量。

课题分析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包含了17个单元,涉及了文言文、古代诗歌、现代文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本人发现某些单元的教学安排存在问题,例如:“读懂古籍《与梦书》”,这一单元本应注重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深入了解,但教案缺少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手段,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古籍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策略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当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上述“读懂古籍《与梦书》”这一单元中,老师可以采用前置知识引入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历史和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对这篇古籍的信任度和理解力。

此外,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课外拓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拓展,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应用。

例如,在学习“边城”的时候,老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相关的文学作品,或者参观相关的文化景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文化见识。

教案修改基于以上策略,在修改教案时,本人对原教案进行了部分修改。

以下为部分修改内容:单元一《笑傲江湖》1.第一课:精读《笑傲江湖》第一部分•增加前置知识引入和思考问题环节,引导学生了解江湖文化的背景和特点•增加拓展阅读环节,让学生阅读相关的古代武侠小说和现代文学作品2.第三课:精读《笑傲江湖》第二部分•增加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思考角色的心理变化和人物性格的描述•增加语文运用环节,让学生学会运用修辞语言,写出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单元八《读懂古籍《与梦书》》1.第二课:阅读古籍《与梦书》第一部分•增加前置知识环节,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和文化的历史和背景•增加语文运用环节,让学生学会运用句式和修辞手法,理解古籍中的意识和情感2.第四课:阅读古籍《与梦书》第二部分•增加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创作的影响因素和表现方式•增加拓展阅读环节,让学生阅读更多古代文学作品,了解不同时代和流派的特点结论通过上述修改,教案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和学习兴趣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2018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5负荆请罪教案 苏教版

2018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5负荆请罪教案 苏教版

5、负荆请罪一、教材分析《负荆请罪》是一个历史小话剧,是一个两幕剧。

第一幕讲述了蔺相如的门客不满蔺相如在廉颇面前表现的懦弱,蔺相如解释了自己不与廉颇计较的原因。

第二幕讲的是廉颇明白蔺相如的良苦用心,背着荆条去蔺府登门谢罪的事。

二、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3.学会阅读剧本。

练习排演小话剧。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五、教具准备电脑课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检查预习。

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3.学会阅读剧本。

练习排演小话剧。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什么剧本?剧本的一般特点是什么?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任务。

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任务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爱展示人物性格特点。

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位任务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恶劣这个剧本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1.自由轻声读,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六上5《负荆请罪》(EEPO板块结构式
教案)
MS-EEPO备课方式:板块结构式
概况课型方式双目标重点难点反思评价1 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学科要素组合语文年级六年级第一课时课题授课教师课时安排 5 负荆请罪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学会阅读剧本。

练习排演小话剧。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1.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内容提要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什么剧本?剧本的一般特点是什么?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任务。

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任务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剧本一般都是通过
尖锐的戏剧冲突爱展示人物性格特点。

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位任务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恶劣这个剧本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1.自由轻声读,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厉害:难以对付。

惧怕:害怕。

宽恕:宽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理解“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
(2)谁向谁请罪?
(3)为什么要请罪?此题不作过高要求。

(3)结果怎样? 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讲了什
么?四、指导书写五、作业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教学后记:韩勃为什么如此气愤?教学伊始就突出韩勃
生气的形态,接着理顺成章地提出疑问,探究韩勃生气的缘由,
尤其是生动模拟廉颇挡道的架势,以及“给他个下不去的”扬
言,致使蔺相如“避让”和“躲开”,进而由“怕”与“不怕”
的讨论,自然而然引出剧本的中心。

时关键项、方法&间策略 8 12 10 5 听—想—看—讲听—
想—看—讲听—想—看—讲想—看—写听—想
—看—讲反思评价2 学生兴趣浓厚自学效果良好
整体感知,学习阅读方法自读自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整体把握全文,理解大意,点拨阅读方法注释或总评 35
教学效果良好
概况课型方式双目标重点难点反思评价1 复习旧知,
引入新课精读文本,品味人物形象。

学科要素组合语文年级六年级第二课时课题授课教师
课时安排 5 负荆请罪 1、练习排演小话剧。

2.通过朗读理解剧
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1、练习
排演小话剧。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
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内容提要一、复习检查 1.“负荆请
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 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
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

二、精读剧本第二幕 1.默
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

海洋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

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默读课文,思考:(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2)廉颇是怎样的人?(知错就改。

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


4.讨论:出示:“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2)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表现在哪里?(3)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种说法好?你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5.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的揭。

斜面我们来看文中插图,想像一下他们当时的神情、心理活动。

6.知道分角色朗读。

一、复习 1.分角色朗读第二幕剧本。

过渡:在第二幕剧本中,我们认识了勇于改过的廉颇,对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临行如也有一定的了解,要想进一步了解蔺相如,还得认真地读读剧本第一幕。

四、精读剧本第一幕 1.轻声读这一幕,想一想;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体现在什么地方? 2.分组讨论。

3.指名说。

(行动:在路上有意避让廉颇的车子;好几天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

语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国,是因为我
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要是我跟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
怎样?”)
4.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

(1)指名说;蔺相如避让廉颇
为的是什么?(2)讨论: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
果?(3)指导朗读这几句话。

五、教师小结廉颇负荆请罪,
也是从国家利益出发,老师应做好学生对“大义”和“大度”的
探究理解,落实到和为贵上面来。

这就是两幕相通,一脉相承
了。

时关键项、方法&间策略 5 15 15 听—想—讲听—想—看—讲听—想—看—讲听—看—讲—做反思评价2 温故知新抓住关键词句领悟
人物品质活学活用,在实践中学。

抓关键句,感
知人物排演剧本,在实践中感受人物品质。

注释或总评
35 通过排演话剧,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