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气瓶安全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气瓶安全管理制度模版

特种设备气瓶安全管理制度模版一、目的与依据1.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特种设备气瓶的安全管理,防范和避免气瓶事故的发生,确保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2. 依据本制度的制定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公司的安全管理要求。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使用的特种设备气瓶的安全管理工作。
三、基本要求1. 负责人员公司应指定专人负责特种设备气瓶的安全管理工作,并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 气瓶标识所有特种设备气瓶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编码和标识,标识清晰可见,不得模糊或磨损。
3. 存放管理(1)特种设备气瓶应存放在专用储存区域,区域应干燥通风,远离火源和可燃物。
(2)存放区域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禁止私人储存其它物品。
(3)特种设备气瓶应单独存放,不得堆放或与其它物品混放。
4. 检验周期特种设备气瓶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检验周期进行检查和检验,不得逾期使用。
5. 使用管理(1)特种设备气瓶应专人管理,使用前应检查外观是否有明显损伤,如有损伤应上报并更换。
(2)特种设备气瓶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防止碰撞、撞击和摔落,避免气瓶受损。
(3)特种设备气瓶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洁,并妥善存放在指定的区域。
6. 加装设备管理加装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其安全可靠。
7. 废弃处理废弃的特种设备气瓶应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处理,不得私自拆解和乱倒废气。
四、安全措施1. 培训教育(1)定期对负责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管理和操作水平。
(2)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培训,普及安全常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2. 安全设施公司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包括灭火器、泄漏防护设备等,以应对突发情况。
3. 管理制度(1)制定和完善特种设备气瓶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做好特种设备气瓶的档案管理工作,包括气瓶的检验记录、维修记录等。
4. 监督检查公司应定期对特种设备气瓶进行检查和检验,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制度,确保气瓶的安全性能。
五、责任与处罚1. 负责人员负责人员应严格执行本制度,对因违反本制度造成的事故和损失负有责任,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特种设备气瓶安全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气瓶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特种设备气瓶的采购、使用、维护、检验和报废等环节。
2. 特种设备气瓶安全管理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气瓶的安全使用。
二、气瓶采购与验收1. 采购气瓶时,应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生产厂家或供应商。
2. 气瓶到货后,应进行外观检查和文件审核,确保气瓶符合安全技术要求。
三、气瓶使用管理1. 使用气瓶前,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熟悉气瓶的操作规程和应急措施。
2. 气瓶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气瓶的密封性和压力表的准确性。
四、气瓶维护与保养1. 定期对气瓶进行清洁和维护,避免腐蚀和损伤。
2. 维护保养应由专业人员进行,非专业人员不得擅自操作。
五、气瓶检验与定期检查1. 按照国家规定,定期对气瓶进行专业检验,确保其安全性能。
2. 检验不合格的气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维修或报废处理。
六、气瓶的储存与运输1. 气瓶应储存在通风良好、干燥、无腐蚀性物质的环境中。
2. 运输气瓶时,应遵守相关运输规定,确保气瓶固定牢靠,防止滚动和跌落。
七、应急处理与事故报告1. 制定气瓶事故应急预案,包括泄漏、火灾等紧急情况的应急措施。
2. 发生气瓶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八、培训与宣传教育1. 定期对员工进行气瓶安全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教育。
2. 加强对气瓶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九、监督检查1. 定期对气瓶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2.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十、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负责解释。
2. 对本制度的修改和补充,应经过相关部门审批,并及时通知全体员工。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模板,具体实施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当地法律法规进行调整和完善。
气瓶安全管理条例

气瓶安全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气瓶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气瓶安全事故,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气瓶的充装、检验、销售、储存、运输、使用以及相关安全监督管理等活动。
本条例所规范的气瓶范围按照国务院批准的特种设备目录确定。
第三条气瓶安全管理应当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建立健全气瓶安全责任制度,加强气瓶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气瓶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四条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瓶安全管理的领导,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气瓶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所需经费。
第二章气瓶充装第五条气瓶充装单位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取得气瓶充装许可证。
未取得许可证的单位不得从事气瓶充装活动。
第六条气瓶充装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气瓶充装管理制度,包括充装前检查、充装记录、充装合格证明等,并按照规定对充装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第七条气瓶充装单位应当定期对充装设备进行维护、检查和试验,保证充装设备安全可靠。
第八条气瓶充装单位应当对其充装的气体质量进行检测,确保气体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
第三章瓶装气体的销售、储存和运输第九条瓶装气体销售单位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取得瓶装气体销售许可证。
未取得许可证的单位不得从事瓶装气体销售活动。
第十条瓶装气体销售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瓶装气体销售管理制度,包括销售记录、质量保证等,并按照规定对销售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第十一条瓶装气体储存单位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储存条件,取得瓶装气体储存许可证。
未取得许可证的单位不得从事瓶装气体储存活动。
第十二条瓶装气体储存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瓶装气体储存管理制度,包括储存设施检查、储存安全措施等,并按照规定对储存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第十三条瓶装气体运输单位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运输条件,取得瓶装气体运输许可证。
特种设备气瓶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特种设备气瓶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和依据一、1 目的特种设备气瓶是一种重要的气体储存和运输装置,其安全管理工作对保障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特种设备气瓶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特种设备气瓶的正常运行和使用,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安全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2 依据本制度的依据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特种设备气瓶安全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使用和管理的所有特种设备气瓶,包括液化气瓶、气体储存瓶等。
三、责任和义务三、1 主管部门的责任和义务(1)负责对特种设备气瓶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
(2)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确保特种设备气瓶的安全性能。
(3)对特种设备气瓶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并及时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
(4)组织开展安全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三、2 使用单位的责任和义务(1)建立健全特种设备气瓶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2)按照有关规定使用和操作特种设备气瓶,不得超过其使用寿命和额定压力。
(3)定期对特种设备气瓶进行检查和试验,保持其完好性。
(4)发现特种设备气瓶存在安全隐患时,应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5)组织开展特种设备气瓶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四、特种设备气瓶的使用管理四、1 使用登记特种设备气瓶的使用单位应建立气瓶使用登记制度,对气瓶的使用情况进行登记和备案。
记录包括气瓶的品名、规格、制造单位、使用日期等信息。
四、2 使用限制特种设备气瓶的使用单位应根据气瓶的技术参数和使用要求,对气瓶的使用进行限制。
包括气瓶的使用压力、温度范围、安全阀的调整等。
四、3 使用保养特种设备气瓶的使用单位应进行定期的检查和保养工作。
包括外观检查、防锈处理、密封件更换等。
并及时清洗和排除气瓶内的污物和杂质。
2023年特种设备气瓶安全管理制度

2023年特种设备气瓶安全管理制度特种设备气瓶是指用于存放或输送高压气体(压力大于0.2MPa)、液化气体和混合气体的特种设备。
由于其高压和易燃易爆的特性,气瓶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气瓶在储运、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可靠,2023年特种设备气瓶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审查和许可制度:1.气瓶厂商应具备相应的生产许可证,符合国家气瓶制造标准和技术规范;2.气瓶用户应按照特种设备管理规定进行登记备案,并定期展开检查和评估,确保使用的气瓶符合安全要求;3.设立专业化的气瓶检验机构,负责气瓶的定期检验和评估工作,确保气瓶的使用安全;4.建立气瓶安全管理制度的监督部门,负责对气瓶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进行监管。
二、气瓶生产和销售管理:1.气瓶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原材料、工艺流程和产品进行严格检验和把关;2.气瓶销售企业应严格执行气瓶销售许可制度,确保销售的气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3.明确气瓶销售环节的责任,对销售的气瓶进行追踪管理,及时修复和召回存在问题的气瓶。
三、气瓶储运和使用管理:1.气瓶用户应建立气瓶储运和使用管理制度,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确保储运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到位;2.气瓶储存场所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要求,经过专业机构的安全评估和验收;3.气瓶使用单位应培训操作人员,提供安全操作指导和个人防护装备,确保使用过程安全可靠;4.建立气瓶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对发生的气瓶事故进行及时报告和处理,加强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工作。
四、加强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1.组织开展特种设备气瓶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气瓶安全的认知和重视程度;2.加强气瓶安全技术研究和创新,提升气瓶的设计、制造和使用技术水平;3.建立气瓶安全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实时监控和管理气瓶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情况,提高管理效率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2023年特种设备气瓶安全管理制度应涵盖气瓶生产、销售、储运和使用各个环节,并建立相应的审查和许可制度,加强对气瓶安全的监管和监督,提高公众对气瓶安全的意识和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气瓶安全管理水平,确保气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可靠。
特种设备气瓶使用登记制度

特种设备气瓶使用登记制度一、目的和适用范围1. 为确保特种设备气瓶的安全使用,防止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使用特种设备气瓶的单位和个人。
二、气瓶使用前的登记要求1. 使用单位或个人必须对气瓶进行登记,包括气瓶的型号、规格、制造单位、制造日期、检验日期等信息。
2. 登记信息应详细记录在《特种设备气瓶使用登记表》中,并由使用单位或个人负责保管。
三、气瓶使用中的管理1. 使用单位或个人应定期对气瓶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气瓶处于良好状态。
2. 气瓶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误操作导致事故。
四、气瓶检验与报废1. 气瓶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定期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2. 对于检验不合格或超过使用年限的气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报废处理。
五、气瓶事故处理1. 发生气瓶事故时,使用单位或个人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2. 事故发生后,应进行事故调查,找出原因,制定预防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六、培训与教育1. 使用单位应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操作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 培训内容应包括气瓶的安全使用、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等。
七、监督检查1. 相关部门应定期对使用单位的气瓶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2. 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应依法进行处理。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使用单位负责解释。
2. 本制度如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冲突,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上述内容,确保其符合当地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气瓶安全管理和使用规定(3篇)

气瓶安全管理和使用规定氧气瓶、乙炔气瓶是储存和运输氧气、溶解乙炔气体的专用压力容器,属于特种设备。
为了保障气瓶的使用安全,国家先后颁布了《气瓶安全监察规程》、《气瓶安全监察规定》、《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永久气体气瓶充装规定》等法规和标准,对气瓶的设计、制造、检验、充装、运输、储存和使用等环节,都做出了科学和明确的规定。
1、使用的气瓶必须是国家定点厂家生产的。
氧气瓶必须是按规定定期检验过的,超检验期的气瓶严禁充装。
新瓶必须有质量证明书或合格证,有安全质量监督部门出具的检验证书。
2、气瓶必须定期进行安全检验合格,压力表定期校验合格。
各工区应当建立气瓶安全技术档案。
3、项目部、各工区物资设备部门要制定气瓶采购、运输、储存、发放、回收、退返的办法,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管理台帐。
与信誉度高的厂家或供货方签订购销合同,并明确安全责任。
4、采购气瓶时必须确认瓶身贴有质监部门的检验标识和质量合格标签,否则不准进货。
同时应查看手轮是否完好、是否漏气,瓶体外观有无缺陷,并配有瓶帽和防震胶圈。
5、加强气瓶装卸车和运输的安全管理,杜绝野蛮装卸:5.1运输时应旋紧瓶帽,轻装、轻卸,严禁抛滑、碰击和滚动,禁止用吊机或起重电磁吸盘直接吊运钢瓶。
5.2氧气瓶装在车上应妥善加以固定。
瓶间应使用木架或橡皮隔离,以防止互相撞击。
汽车装运氧气瓶一般应横向放置,头部朝向同一方向,装车高度不得超过车箱高度。
5.3夏季运输和露天作业时,氧气瓶要采取遮阳措施,防止曝晒,避免气体膨胀造成超压。
5.4车上严禁烟火,并应配有灭火器材。
5.5易燃品、油脂和带有油污的物品,不得与氧气瓶和强氧化剂气瓶同车运输。
乙炔气瓶不得与氧气瓶同车运输或同仓储存。
运输途中乙炔气瓶必须直立,严禁卧放。
5.6气瓶卸车时,要配备一定劳力,轻缓卸车,严禁抛滑、推倒、顺地面滚动,较远搬运应使用手推车,平稳装运。
分发至各工地的气瓶,材料管理人员必须建立领用登记册,由工地负责人签认,负责妥善保管及回收。
特种设备气瓶安全管理规定

特种设备气瓶安全管理规定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气瓶安全管理制度1、气瓶充装或使用单位应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2、气瓶充装单位应建立气瓶安全技术档案,其内容包括:(1)制造厂家、出厂年月;(2)气瓶定期检验记录;(3)气瓶充装记录(充装日期、发放单位、操作人员)。
3、气瓶的储存应符合下列规定:(1)储存气瓶的库存建筑,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储存乙炔的库房必须符合《乙炔站设计规范》。
(2)盛装易于起聚合反应的气体气瓶,必须严格分室储存,并在附近设有防毒用具和灭火器材。
(3)盛装易于起聚合反应的气体气瓶,必须规定储存期限。
(4)储存液化石油气的库房,其气瓶的储存数不宜过多,库房内应备置足够数量的干粉灭火器,瓶库四周宜设置抗燃烧实体围墙。
(5)严禁氯气瓶、氧气瓶及易烯物品同屋储存。
5、气瓶作业人员(管理和操作人员)必须经地市以上质监部门培训、考核合格,持全国统一格式证件上岗。
6、盛装各类气体的气瓶必须专瓶专用,不得混装,如要改变盛装气体须到地市级监察机构办理相关手续。
7、气瓶出现阀门漏气,开关失灵等问题,应将阀口堵死,送专业气瓶检修单位处理。
未经专业训练不得擅自修理。
气瓶管理人员职责气瓶充装单位应配备管理人员,其职责是:1、负责气瓶安全技术管理,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气瓶的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
2、编制本单位气瓶安全操作规范。
3、负责本单位气瓶注册登记、建档及技术资料的管理和统计上报。
4、监督检查本单位气瓶使用、操作维护情况,编制气瓶年度检验计划。
5、负责组织对本单位气瓶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
6、发现严重隐患应立即采取措施,并向上级报告。
7、组织并参加本单位气瓶事故调查,并按规定上报。
气瓶操作人员职责气瓶操作人员应持有效的质监部门颁发的全国统一格式《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上岗,并履行以下职责:1、按安全操作规程规定,正确操作气瓶。
2、认真填写气瓶充装使用等操作记录。
特种设备气瓶安全管理制度(五篇)

特种设备气瓶安全管理制度1、目的为加强气瓶安全监察工作,保证气瓶在充装、使用、入库验收、保管、发放及回收各环节准确无误,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特制订本制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工业气瓶、气体的安全运输管理。
3、气瓶充装与运输3.1气瓶应在有营业执照和省级质监部门颁发的《气瓶充装许可证》的气瓶充装单位进行充装。
3.2气瓶充装单位对向本公司提供的气瓶安全全面负责;3.3气瓶充装单位负责气瓶的维护、保养和颜色标志的涂敷工作;3.4气瓶充装单位应向本公司说明安全使用知识和危险性警示要求,并在所充装的气瓶上粘贴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及国家标准规定的警示标签和充装标签;3.5气瓶充装单位应将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气瓶送交地(市)级或地(市)级以上质监部门指定的气瓶检验机构报废销毁。
3.6运输和装卸气瓶时,必须配戴好气瓶瓶帽(有防护罩的气瓶除外)和防震圈(集装气瓶除外)。
4、气体库的安全要求4.1气体库内的电气装置必须为防爆装置。
气体库内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防止曝晒。
4.2库房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仓库内不得有地沟、暗道,严禁明火和其他热源,库房门口应有醒目的安全标志。
4.3库房应远离热源,严禁明火,有防止日光直射库内的措施,库内应通风良好,保持干燥等。
4.4各种护具及消防器材齐全有效、可靠,库内及附近应设置防毒护具或消防器材。
5、气体的入库验收5.1气体在入库前,要根据凭证核对品名、来源、生产厂家、合格证,必要时索取检验报告。
5.2检验核对钢瓶使用期限,确保安全。
5.3气体验收合格后,应立即办理入库手续进行登记、立卡、建档等工作。
5.4进、退库的钢瓶,要仔细检查阀门是否漏气或沾染油脂,一经发现问题,应立即进行隔离,禁止发放和使用,并挂有明显标志。
5.5气体钢瓶的状态标识6、气体的保管6.1凡是进、退库的气瓶,必须空、重瓶分别存放,存放量符合规定,并有明显的标志,并保持间距____m以上。
6.2不同气体气瓶必须直立隔离存放,在进、出库时,不允许混装运输。
特种设备气瓶安全管理制度(6篇)

特种设备气瓶安全管理制度1、气瓶充装或使用单位应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2、气瓶充装单位应建立气瓶安全技术档案,其内容包括:(1)制造厂家、出厂年月;(2)气瓶定期检验记录;(3)气瓶充装记录(充装日期、发放单位、操作人员)。
3、气瓶的储存应符合下列规定:(1)储存气瓶的库存建筑,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储存乙炔的库房必须符合《乙炔站设计规范》。
(2)盛装易于起聚合反应的气体气瓶,必须严格分室储存,并在附近设有防毒用具和灭火器材。
(3)盛装易于起聚合反应的气体气瓶,必须规定储存期限。
(4)储存液化石油气的库房,其气瓶的储存数不宜过多,库房内应备臵足够数量的干粉灭火器,瓶库四周宜设臵抗燃烧实体围墙。
(5)严禁氯气瓶、氧气瓶及易烯物品同屋储存。
5、气瓶作业人员(管理和操作人员)必须经地市以上质监部门培训、考核合格,持全国统一格式证件上岗。
6、盛装各类气体的气瓶必须专瓶专用,不得混装,如要改变盛装气体须到地市级监察机构办理相关手续。
7、气瓶出现阀门漏气,开关失灵等问题,应将阀口堵死,送专业气瓶检修单位处理。
未经专业训练不得擅自修理。
气瓶管理人员职责气瓶充装单位应配备管理人员,其职责是:1、负责气瓶安全技术管理,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气瓶的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
2、编制本单位气瓶安全操作规范。
3、负责本单位气瓶注册登记、建档及技术资料的管理和统计上报。
4、监督检查本单位气瓶使用、操作维护情况,编制气瓶年度检验计划。
5、负责组织对本单位气瓶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
6、发现严重隐患应立即采取措施,并向上级报告。
7、组织并参加本单位气瓶事故调查,并按规定上报。
气瓶操作人员职责气瓶操作人员应持有效的质监部门颁发的全国统一格式《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上岗,并履行以下职责:1、按安全操作规程规定,正确操作气瓶。
2、认真填写气瓶充装使用等操作记录。
3、气瓶充装前要做好前期检查,充装后检查是否超装,并用皂液对瓶阀等连接部位进行检漏。
特种设备气瓶安全管理制度范文(2篇)

特种设备气瓶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特种设备气瓶的安全管理工作,保障人身和财产的安全,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及其下属各分支机构的特种设备气瓶的安全管理。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特种设备气瓶,包括氧气瓶、氮气瓶、乙炔瓶等各类气瓶。
第二章特种设备气瓶的购置、使用与检验第四条特种设备气瓶的购置应符合以下要求:(一)选择有生产许可证的正规厂家或经销商购买;(二)气瓶应按规定的容量、压力、型号、用途及材质进行选购;(三)气瓶应有完整的厂家名称、出厂编号、容量及标志,并附有相应的检验证书。
第五条特种设备气瓶的使用应符合以下要求:(一)使用前应经过内外清洁,并做好防潮防污处理;(二)使用时应按照规定的使用压力和容量限制进行使用;(三)使用过程中发现气瓶有损坏、泄漏等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主管部门。
第六条特种设备气瓶的定期检验应符合以下要求:(一)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流程进行定期检验;(二)定期检验应由经过执业技术人员进行,并记录检验结果;(三)检验合格的气瓶应标注检验标志,不合格的气瓶应予以淘汰、报废。
第三章特种设备气瓶的存放与运输第七条特种设备气瓶的存放应符合以下要求:(一)存放区域应按照规定的防火、防爆要求进行划定;(二)存放区域应干燥、通风、无气味,并设置警示标识;(三)存放区域应定期对气瓶进行安全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
第八条特种设备气瓶的运输应符合以下要求:(一)运输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气瓶的稳定,防止碰撞和挤压;(二)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范气瓶泄漏和破损。
第九条特种设备气瓶的周转应符合以下要求:(一)凡涉及气瓶周转的单位应建立相应的登记台账,并进行管理;(二)租赁、借用、出借气瓶的,应有相应手续和记录。
第四章特种设备气瓶的事故应急处理第十条特种设备气瓶发生泄漏、燃烧、爆炸等事故时,应立即做好应急处理工作,包括以下内容:(一)立即采取措施切断气源,并保持适当的通风,迅速撤离人员;(二)报警并及时联系专业人员进行处理;(三)提供事故发生地图纸、事故原因、伤亡情况等。
《气瓶使用登记管理规则》(TS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TSG R5001)

TS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R5001-2005气瓶使用登记管理规则Gas Cylinder Service Registration Administration Regulation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2005年09月16日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使用登记 (1)第三章过户和注销登记 (3)第四章附则 (3)附件l 气瓶使用登记证 (4)附件2 气瓶使用登记代码和使用登记证编号规定 (6)附件3 气瓶过户证明 (8)气瓶使用登记管理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气瓶的使用登记管理,规范使用登记行为,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气瓶安全监察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予正常环境沮度(-40℃~60℃)下使用的、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0.2MPa(表压),并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等于1.0MPa的盛装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低于60℃的液体的气瓶(不含灭火用气瓶、呼吸器用气瓶、非重复充装气瓶等)。
军事装备、核设施、航空航天器、铁路机车、船舶和海上设施使用的气瓶不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气瓶充装单位、车用气瓶产权单位或者个人(以下统称使用单位)应当按照本规则的规定办理气瓶使用登记,领取《气瓶使用登记证》(以下简称使用登记证,见附件1)。
使用登记证在气瓶定期检硷合格期间内有效。
第四条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下统称登记机关),负责办理本行政区域内气瓶的使用登记工作。
登记机关可以委托下一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本机关的名义办理气瓶使用登记工作。
第五条气瓶按批量或逐只办理使用登记。
批量办理使用登记的气瓶数量由登记机关确定。
办理使用登记的气瓶必须是取得充装许可证的充装单位的自有产权气瓶或者经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批准的其他在用气瓶。
第二章使用登记第六条使用单位办理使用登记时,应当向登记机关提交以下文件;(一)《气瓶使用登记表》(见附件l附表)一式2份,并附电子文本;(二)气瓶产品质量证明书或者合格证(复印件);(三)气瓶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证书(复印件);(四)气瓶产权证明和检验合格证明;(五)气瓶使用单位代码。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高压气瓶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高压气瓶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 高压气瓶一、目的为了确保高压气瓶的安全使用,防止事故发生,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高压气瓶的采购、使用、维护、检验和报废等环节。
三、责任部门1. 安全部负责高压气瓶的安全监管和培训工作。
2. 采购部负责高压气瓶的采购和供应商资质审核。
3. 使用部门负责日常使用和维护。
四、采购与验收1. 采购高压气瓶时,必须选择有资质的供应商,并确保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 到货后,使用部门应进行外观检查和文件审核,确保产品合格。
五、使用规定1. 使用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高压气瓶的操作规程。
2. 高压气瓶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超压、超温使用。
3. 定期检查气瓶及其附件的完好性,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
六、维护与保养1. 高压气瓶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
2. 保养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检查气瓶外观、阀门、压力表等附件的完好性。
七、检验与校验1. 高压气瓶应按照国家规定定期进行检验和校验。
2. 检验不合格的气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维修或报废。
八、应急管理1. 制定高压气瓶事故应急预案,包括事故报告、应急响应和事故处理等。
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九、报废与处置1. 高压气瓶达到报废标准时,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报废处理。
2. 报废气瓶不得随意丢弃,应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
十、记录与档案1. 建立高压气瓶使用、维护、检验和报废等环节的记录档案。
2. 档案应由专人管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十一、培训与宣传1. 定期对员工进行高压气瓶安全知识的培训。
2. 通过宣传材料、会议等方式,提高员工对高压气瓶安全使用的意识。
十二、监督检查1. 安全部应定期对高压气瓶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应及时纠正并按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安全部负责解释。
特种设备气瓶安全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气瓶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特种设备气瓶的安全使用,预防事故发生,保护人民的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单位或个人拥有、使用特种设备气瓶的行为以及相关管理工作。
第三条特种设备气瓶是指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制造并经过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检验合格的压力容器,即用来贮存、运输和使用气体的钢瓶或复合材料瓶。
第四条特种设备气瓶的使用人员应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参加相应的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证书。
第五条特种设备气瓶的管理人员应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熟悉本制度的内容并能有效组织、实施特种设备气瓶的安全管理。
第二章制度的内容第六条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特种设备气瓶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备案。
第七条特种设备气瓶的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二)依法管理,严格限制特种设备气瓶的购买、使用和报废。
(三)制度保证,责任明确,工作到人。
(四)管理与技术相结合,不断提高特种设备气瓶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效率。
第八条特种设备气瓶的购买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并且需要经过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的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第九条特种设备气瓶的使用前需进行定期检验,一般为每两年一次,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第十条特种设备气瓶的使用单位应制定特种设备气瓶的使用方案,并明确使用人员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气瓶的安全使用。
第十一条特种设备气瓶的使用人员应经过相关培训,取得相应的证书后方可进行操作。
操作人员应经常检查气瓶的外观、压力表、泄漏情况等,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
第十二条特种设备气瓶的运输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撞击、磕碰等危险行为。
第十三条特种设备气瓶的报废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不得随意丢弃或继续使用。
第十四条特种设备气瓶的事故发生后,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十五条特种设备气瓶的管理人员应定期组织特种设备气瓶的安全演练和应急预案的制定,及时修订和完善特种设备气瓶的安全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气瓶安全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气瓶安全管理制度特种设备气瓶是指能承受一定压力的容器,用于存放、运输和使用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的设备。
由于气瓶内部储存的气体具有高度压缩和易燃爆的特性,所以特种设备气瓶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为此,制定一套严格的特种设备气瓶安全管理制度,以确保气瓶的安全使用和管理,防止事故的发生。
一、制定管理制度的背景与必要性特种设备气瓶是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常见的重要设备之一,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航空、化工、焊接、气体制造等领域。
气瓶的质量和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然而,目前在一些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使用特种设备气瓶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和管理上的不规范现象。
为了保障特种设备气瓶的安全使用,加强对特种设备气瓶的管理,制定一套特种设备气瓶安全管理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特种设备气瓶安全管理制度的目标1. 保障特种设备气瓶的安全使用,防止发生气瓶爆炸等事故,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2. 规范特种设备气瓶的管理流程,提高特种设备气瓶的管理效率。
3. 加强特种设备气瓶的质量监控,确保气瓶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4. 强化特种设备气瓶的日常维护和定期检验,确保气瓶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三、特种设备气瓶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1. 特种设备气瓶的购置与验收(1)明确特种设备气瓶的购买途径和供应商选择的标准。
(2)制定特种设备气瓶的验收标准,包括气瓶容积、材质、压力等参数的检测,以及气瓶出厂合格证的查验等。
2. 特种设备气瓶的登记管理(1)建立特种设备气瓶的登记台账,包括气瓶的编号、规格、材质、使用部门等信息。
(2)对特种设备气瓶的登记信息进行定期核对和更新。
3. 特种设备气瓶的使用管理(1)确定特种设备气瓶的使用范围和条件,制定使用规程。
(2)对特种设备气瓶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明确使用时的安全操作要求。
(3)建立特种设备气瓶的使用记录,包括气瓶的使用日期、气瓶的使用部门、使用人员等信息。
4. 特种设备气瓶的维护与保养(1)建立特种设备气瓶的维护计划,明确气瓶的维护周期和内容。
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及定期检查制度

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及定期检查制度一、总则为确保特种设备(包括压力容器、气瓶、压力管道等)的安全运行,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职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1. 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2.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应包括设备的基本资料、安装、改造、维修、检验、事故记录等。
3.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制定操作规程,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 特种设备应定期进行检验,确保其安全性能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
5.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6.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三、特种设备定期检查1. 特种设备定期检查应按照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定进行,确保设备安全性能。
2. 定期检查内容包括:设备本体、安全附件、保护装置、测量仪表、连接部位、环境条件等。
3. 定期检查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定期检查周期应根据设备类型、工作条件、历史运行状况等因素确定。
5.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检查档案,保存检查记录,以便追溯。
四、特种设备维护保养1. 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应按照设备技术说明书和相关规定进行,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2. 维护保养内容包括:清洁、紧固、调整、润滑、更换磨损件等。
3. 维护保养工作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并做好记录。
4. 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周期应根据设备类型、工作条件、历史运行状况等因素确定。
5. 维护保养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不得擅自更改设备结构、参数。
五、特种设备事故处理1. 特种设备发生事故时,使用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防止事故扩大。
2. 事故处理过程中,应保护好事故现场,收集证据,并及时向当地特种设备监管部门报告。
3. 使用单位应认真分析事故原因,总结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报当地特种设备监管部门。
燃气行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燃气行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燃气行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适用范围为加强燃气行业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燃气行业特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燃气行业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
### 第二条特种设备定义本制度所称特种设备,是指在燃气行业中使用的,具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
## 第二章安全责任### 第三条使用单位责任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 第四条安全管理机构使用单位应当设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 第五条安全管理人员职责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负责特种设备的使用、维护、检验检测、事故处理等工作。
## 第三章安全管理### 第六条安全操作规程使用单位应制定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并确保操作人员严格遵守。
### 第七条维护保养特种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运行状态良好。
### 第八条定期检验使用单位应按照国家规定,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检验检测,并保留检验记录。
## 第四章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 第九条事故预防使用单位应制定事故预防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安全教育培训、隐患排查治理等。
### 第十条应急预案使用单位应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 第十一条事故报告一旦发生特种设备事故,使用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按照规定程序报告相关部门。
##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十二条违法责任对违反本制度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第十三条奖励与处罚对于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违反规定的,依法予以处罚。
## 第六章附则### 第十四条制度修订本制度由燃气行业主管部门负责解释,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特种设备安全)气瓶安全监察管理规定

1
--- 真谛唯一靠谱的标准就是永久自相吻合
气瓶安全督查管理规定
目的为了增强气瓶的安全督查,保证气瓶的安全使用,保护人身安全和财富
安全,特拟订本规定。
2
范围本规定合用于本企业的全部瓶装气体的管理工作。
3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督查检查验疫总局令第 46 号《气瓶安全督查规定》 4
术语瓶装气体的分类按 GB16163《瓶装压缩气体分类》的规定,按其临界温度可区分为三类:临界温度小于 -10℃的为永久气体;临界温度大于或等于 -10℃,且小于或等于 70℃的为高压液化气体;暂时温度大于 70℃的为低压液化气体。
5
管理要求或规范
关于全部在用的气瓶,依据我过现行的法律、法例,要求成立气瓶档案,各
单位需要使用时,必然到主管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气瓶管理责任部门应常常对气瓶进行检查。
责任部门的主要职责是:a
对气瓶进行按期查验,出具查验报告,并对其正确性负责;b
对气瓶附件进行改换;c
进行对气瓶表面的涂敷;d
2
--- 真谛唯一靠谱的标准就是永久自相吻合对报废气瓶进行损坏性办理。
各种气瓶的查验周期不得超出以下规定:a
盛装腐化性气体的气瓶每二年查验一次;b
盛装一般气体的气瓶每三年查验一次;c
盛装惰性气体的气瓶每五年查验一次;d
低温绝热气瓶每三年查验一次;气瓶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严重腐化、损害
或对其安全靠谱性有思疑时,应提早进行查验,库存和停用超出一个查验周期的
气瓶,在启用前必然经过查验方可从头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瓶安全管理制度
1、气瓶充装或使用单位应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2、气瓶充装单位应建立气瓶安全技术档案,其内容包括:
(1)制造厂家、出厂年月;
(2)气瓶定期检验记录;
(3)气瓶充装记录(充装日期、发放单位、操作人员)。
3、气瓶的储存应符合下列规定:
(1)储存气瓶的库存建筑,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储存乙炔的库房必须符合《乙炔站设计规范》。
(2)盛装易于起聚合反应的气体气瓶,必须严格分室储存,并在附近设有防毒用具和灭火器材。
(3)盛装易于起聚合反应的气体气瓶,必须规定储存期限。
(4)储存液化石油气的库房,其气瓶的储存数不宜过多,库房内应备置足够数量的干粉灭火器,瓶库四周宜设置抗燃烧实体围墙。
(5)严禁氯气瓶、氧气瓶及易烯物品同屋储存。
5、气瓶作业人员(管理和操作人员)必须经地市以上质监部门培训、考核合格,持全国统一格式证件上岗。
6、盛装各类气体的气瓶必须专瓶专用,不得混装,如要改变盛装气体须到地市级监察机构办理相关手续。
7、气瓶出现阀门漏气,开关失灵等问题,应将阀口堵死,送专业气瓶检修单位处理。
未经专业训练不得擅自修理。
气瓶管理人员职责
气瓶充装单位应配备管理人员,其职责是:
1、负责气瓶安全技术管理,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气瓶的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
2、编制本单位气瓶安全操作规范。
3、负责本单位气瓶注册登记、建档及技术资料的管理和统计上报。
4、监督检查本单位气瓶使用、操作维护情况,编制气瓶年度检验计划。
5、负责组织对本单位气瓶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
6、发现严重隐患应立即采取措施,并向上级报告。
7、组织并参加本单位气瓶事故调查,并按规定上报。
气瓶操作人员职责
气瓶操作人员应持有效的质监部门颁发的全国统一格式《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上岗,并履行以下职责:
1、按安全操作规程规定,正确操作气瓶。
2、认真填写气瓶充装使用等操作记录。
3、气瓶充装前要做好前期检查,充装后检查是否超装,并用皂液对瓶阀等连接部位进行检漏。
4、气瓶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瓶阀;搬动气瓶时,杜绝摔、碰等野蛮作业;盛装有毒、易燃、易爆介质的气瓶发现漏气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并向领导报告,防止事故发生。
5、不充装超过法定使用年限的气瓶和超过安全检验有效期的气瓶。
6、做好气瓶的维护保养工作。
气瓶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1、气瓶充装前操作注意事项:
(1)确认气瓶原装介质,以防造成气体混装;
(2)检查气瓶生产合格标记和是否在法定使用年限和检验有效期内;
(3)对盛装可燃气体的新气瓶、定检后第一次充装的气瓶,瓶内无余压的气瓶,充装前应进行抽真空或氮气置换处理;
(4)检查气瓶外观是否有变形、严重腐蚀和划痕、凹坑等缺陷。
2、气瓶充装后的检查:
(1)检查气瓶是否超装;
(2)用皂液对瓶阀及其与气瓶连接部位进行检漏;
(3)每只气瓶是否贴有警示标签。
3、使用气瓶时,操作者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1)禁止敲击、碰撞;
(2)瓶阀冻结时不得用火烤;
(3)可燃、助燃气体气瓶与明火距离一般不小于10m;
(4)夏季防止日光曝晒;
(5)压缩气体气瓶使用时不得将瓶内气体用尽,必须留有以上剩余压力的气体;
(6)盛装易起聚合反应的气体气瓶,不得置于有放射线的场所;
(7)氧气瓶阀及周围不得沾染油脂,以防自燃起火。
液化石油气充装站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与罐体直接相连的阀门、法兰密封处或管件发生泄漏事故的应急救援措施:
1、立即切断电源,清除一切可能发生火花的着火源,向气站负责人或消防人员报告发生泄漏的具体情况。
2、用湿棉被包住泄漏点,用水枪对其进行喷射冷却。
3、若条件允许,用压缩机抽吸相邻空罐内的气体,使其与泄漏的储罐形成压差,将泄漏储罐内的液化石油气导入相邻空罐内。
待泄漏储罐内的液化石油气全部倒空后,再用压缩机将罐内的气相压力抽降到以下。
4、当漏点气体浓度经检测低于闪燃浓度时,开启泄漏储罐的放散阀,在安全人员监控下,将罐内的剩余气体缓慢安全地排出。
5、拆卸并更换损坏的阀门、垫片,对损坏的管件予以修复。
6、若泄漏量太大,难以控制,抢修无法进行,应迅速疏散所有人员,扩大警戒线,远距离监控,等待专业救援队伍救援。
二、气、液相管道破裂和阀门密封部位发生泄漏事故的应急救援措施:
1、立即关闭储罐阀门,切断气源。
迅速查明泄漏点后,再切断泄漏点两端管线上的阀门。
2、立即切断电源,清除一切可能产生火花的着火源。
火速向气
站负责人或消防人员报告发生泄漏的具体情况。
3、撤离无关人员,安排专人对已关闭的储罐阀门进行监控。
用水枪驱散漏出的气雾,降低液化石油气浓度,并进行监测。
4、当漏点气体浓度经检测低于闪燃浓度时,视具体情况,采用打卡子、化学补漏等方法进行堵漏,或拆卸更换漏点管道、阀门。
5、若泄漏量太大,难以控制,抢修无法进行,应立即向119报警,迅速疏散所有人员,扩大警戒线,远距离监控,等待专业救援队伍救援。
三、对防范事故的日常安全检查要求:
1、定期(至少两个星期一次)对生产区内的液化石油气浓度进行测量。
还应对报警装置、设备、管线及法兰密封进行皂液检漏与保养,使其保持在完好状态。
2、应根据气温变化和设备运行的状况来调整各项作业方案和设备的运行参数(夏天储罐压力达左右时,应开启喷淋装置降温),防止异常情况的发生。
四、对抢险抢修人员的工作要求:
1、抢险抢修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防静电隔热工作服装,戴好防护帽、防护手套和空气呼吸器(抢险抢修人员每人要配备两套防护工作服装)。
2、清除一切着火源,禁止周围一切车辆行驶。
3、必须使用防爆工具,不要乱扔物品,避免金属的相互碰撞而产生火花。
需照明时要使用防爆灯具。
4、抢险抢修人员要服从统一指挥,不得蛮干。
5、如遇难以处理的情况,立即拨打119报警,请求支援。
做好无关人员的疏散和消防车辆进出回转道路的疏通工作。
五、发生火灾时的扑救:
1、堵塞泄漏,清除火种
(1)关闭漏点上游的阀门时(要尽可能地把距漏点最近的上游阀门关闭),应站在上风向,离开液化石油气雾区或着火区。
若泄漏点上游无阀门控制,可采用内衬橡皮的卡箍将漏点临时堵塞,采取措施尽快将储罐内的液化石油气转移,以降低泄漏速度。
(2)若阀门无法关闭或漏点漏势大一时难以堵塞,人员靠不上时,要迅速将周围受到威胁的槽车、气瓶及其他可燃物转移到安全地点,不能转移的要用水冷却。
(3)对发生泄漏,但还没有着火的情况,堵漏时要严防着火。
不得使用非防爆电器,防止金属物品之间发生碰撞。
在事故现场四周设立警戒区,警戒区内不得有任何火源存在。
堵住漏点后,要及时用喷雾开花水枪或蒸汽由下住上驱散液化石油气雾。
2、控制火区,扑灭火灾
(1)火灾若发生在储罐、管道、气瓶裂口处,且为稳定的火炬燃烧时,可用直流水枪或高压水枪对准根部扑息,也可用干粉、二氧化碳、1211灭火器扑救。
应采取措施防止火焰复燃和液化气雾扩散。
(2)火灾若发生在罐群之中,除集中对火源喷射灭火剂外,还要加大喷水量冷却,尽可能地降低储罐的温度和压力。
若条件允许,应将受到威胁储罐内的气体转移到安全的储罐中。
(3)若槽车、气瓶着火,除一边进行扑救外,还应设法将其挪出生产区,移到空旷地带,以免危及周围。
3、冷却降温,减压放散
在对火区进行扑救的同时,现场指挥人员还要根据火势大小和周围易燃物的情况,及时组织人员向相邻容器表面喷水降温,以避免其他容器受火焰烘烤而导致物理性爆炸。
对来不及倒出液化气的储罐,在其受到火焰威胁时,要开启放散阀,向空中泄压,以保护容器的安全。
即便在放散管端形成火焰,也不要紧,因为这不会将火焰喷向四方,也不会装火引入罐内,而且储罐的放散管在设计时就考虑了方向和火灾条件下的保护作用。
4、严密组织,指挥得当
发生液化石油气火灾,现场人员应保持冷静,迅速报警,采取相应对策理智处置。
对较大的火灾,现场最高领导应立即担负起组织扑救的责任,做到准确判断火情,采取正确对策,合理调度指挥。
在专业消防人员到达现场之前,尽可能地控制火势,并做好无关人员的疏散和消防车辆进出回转道路的疏通工作。
本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为基本预案。
一旦发生事故,即可按照预案进行抢险救援,防止安全事故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