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具备21世纪技能的终身学习者
老师应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学方法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119补课岂不一样。
以上是从科学角度。
下面再从公平角度细述其详:当下“素质教育”挑战“应试教育”的结果:在誉论上“素质教育”占上风,在行动上“应试教育”占了上风。
在江苏流传着这样一句经典的话:“口头上素质教育轰轰烈烈,行动上应试教育扎扎实实”。
应试教育主要面向少数学生,勿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在应试教育影响下,老师们也不堪重负,对于学习上掉队的学生,他们已无暇顾及,这些后进生无疑成了应试教育的最大受害者。
他们终日学无所获,“被挫伤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全面素质的提高”,“没有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所以这些后进生受到的也不叫“素质教育”,后进生没受到必要的教育,换言之,后进生受到的是不公正的教育(如果不去改变它)。
再从实际角度看:他们中有的人数学基础差的让人吃惊,这些人不先给他补“最必要的基础”,老师还有什么高招能够把他们的数学教懂,一点不懂的数学课能够引起他的兴趣吗?能够达到“素质教育”目的吗?初中数学基础好的,高中数学不一定好,但初中数学基础特差的甚至是一点不懂的,可以肯定他高中数学好不了,这说明基础不能决定一切,但“必要的基础”是“继续学习”所少不了的。
正因如此,数学学习的后进生就该补上他最缺的基础内容, 我的观点是:面对特殊的对象,在特定的时期,可以用特别的方法,尽快补起素质教育所“必要的基础”,最终实观“素质教育”之目的。
四、实施素质教育要坚定信念“素质教育”是一项浩瀚而又艰巨的工程,只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学习和交流,勇于探索和实践,相信“素质教育”终将走向成功。
未来教育中,教师角色的重要变化之一是教师将成为终身学习者。
尽管过去也强调教师要不断充电,要继续学习,但由于知识更新速度慢,学科内容和教材相对稳定,加上体制上的因素,致使许多教师多年吃老本。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急剧加快,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承者,如果自身不进行不断的知识更新,就无法完成这一使命。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是各行各业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
我们公路客运行业作为服务行业的一种,也要做到与时俱进,新的观念、新的知识都有助于提高专业服务素质以及业务能力,因此作为公路客运行业的每一个员工都应该在不断的学习中来提高自己,终身学习才是唯一的途径。
一、终身学习的含义1994年在意大利举行了“首届世纪终身学习会议”,提出了终身学习是二十一世纪的生存概念。
终身教育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终身学习成为时尚。
现代教育思想达到共识: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面”;终身教育贯穿于整个人生,是人自发地、主动的、持续的教育过程;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涉及人的思想、智能、个性和职业等方面的内容。
处于现代社会中的人,学习是不能一次性完成的,终身学习观点激励人们从生到死坚持终身学习自己教育自己。
二、终身学习的意义“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才是财富。
我们从小就开始接受教育,学校教育使我们获得的知识无疑会让我们终身受益,但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的教育需要。
人在大学获得的知识只占一生所需知识的很少部分,很多知识要在学校后教育中获得。
我们不能固守原有的那点知识而企望它管用一生。
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社会各个领域的科学知识不断由单一走向多元,不断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
中国加入WTO以来,外语、经济、法律、电脑信息技术等专业日益火暴,要求学习和更新专业知识的人越来越多。
江泽民主席说过:“当今时代,是要求人们必须终身学习的时代。
学习一切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知识,学习做好工作所必须的一切知识,知识挑战的严峻程度有目共睹,每门学科都是学无止境。
专业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旧知识淘汰很快,我们随时面临知识危机。
21 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老化加速,职工更替频繁,社会变化急剧,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拥有足够的知识,而需要终身学习。
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终身学习是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
终身学习——教育面向21世纪的重大发展

终身学习——教育面向21世纪的重大发展终身学习——教育面向21世纪的重大发展近年来,随着科技和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世界变得愈发复杂多变。
传统的教育模式和知识体系往往无法适应这一变化,因此终身学习的概念应运而生。
终身学习是指个体在整个人生过程中持续学习,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就业环境,不仅限于教育阶段的学习。
它强调了教育的全面性、多样性和个性化,是教育面向21世纪的重大发展方向。
终身学习的核心理念是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不仅存在于学校和教育机构,而是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终身学习要求我们在意识到个体的学习需求和目标的同时,为教育提供广泛多样的选择和机会。
在这一过程中,个体不仅能够获得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培养解决问题、创新和合作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职业发展的需求。
终身学习具有许多重要的特点。
首先,它是自主学习的核心,鼓励个体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
通过自主学习,个体能够更好地发掘自身的潜能和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其次,终身学习也强调个性化的教育,即根据个体的差异性和需求来制定学习计划。
个性化教育可以更好地满足个体的学习目标,促进其全面发展。
此外,终身学习还鼓励跨学科和跨领域的学习,培养个体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和职业环境。
实现终身学习的推进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努力。
首先,教育机构和政府需要加强对终身学习的宣传和推广,提高人们对终身学习的认识和意识。
教育机构应提供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教育课程和培训项目,以满足不同个体的学习需求。
其次,教育政策和体制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和创新。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支持终身学习的发展,为个体提供必要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教育机构应调整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终身学习活动。
此外,家庭和社会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培养孩子爱学习的习惯,鼓励他们在学校以外的时间进行探索和学习。
社会应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为终身学习提供支持。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基本生存素质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基本生存素质,教师必须不断强化自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终身学习应该成为现代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习惯。
要求教师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一、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崇尚科学精神,就是尊重和推崇科学精神。
教师从事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科学工作,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必须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特别是要遵循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思想品德形成规律。
教师崇尚科学精神,就是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和严格遵循教育的内在发展规律办事。
教师是人类永恒的职业,但社会对教师条件的选择并不永恒,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教师良好的素质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的。
终身学习的能力既是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也是教育变革对教师职业角色提出的要求。
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和师生观。
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传播先进文化,弘扬学术精神,造就创新人才新的教育观念认为,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新世纪的教师必须道德高尚,知识渊博,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有终身学习和创新教育能力。
终身学习是一种知识更新、知识创新的要求。
终身学习的主导思想就是要求每个人必须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
在深刻认识教育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作用的基础上,必须把终身学习看作是教师的一种社会责任,一种人自身发展的需求。
二、勇于探索创新,让教师的职业生命充满活力教师不能只是道德的传声筒和会说话的教科书,教师应该成为鲜活的、人格丰满的的创造者,在创造中快乐地、充实地生活着。
新时代的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创新者、教学艺术的探索者。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
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国外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讨论及启示_桑国元

逐渐承认和尊重不同意见和多元性价值观,不以权 威的观点影响和控制教育,力求在各种观点相互碰 撞、融合的过程中寻求发展和创新。
(四) 国际化 学校教育的国际已成为 21 世纪世界教育发 展的重要特征和教育改革的重要导向。要培养和造 就 21 世纪“全球公民”人才,学校教育要走向国 际化道路。学校教育的国际化特征体现如下:教育 理念、学校课程基于本土传承创新的国际化;教育 体系、学业评价标准的国际化;教师、学生的国际 交流。长期以来,许多国家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 致力于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形成了合作办学、师 生交流、师资队伍国际化、生源国际化等多种模 式,逐步形成了教育国际化的氛围。
教育科学研究 2016′12
国外 21 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讨论及启示*
桑国元
[摘 要]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知识、信息大爆炸的 21世纪,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其中最核心的 挑战是,如何通过学校教育培养时代所需之人才并使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素养。为此,诸多国际 组织、研究者和思想家开始思考、讨论并研究 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这些框架已经或正在对 学校教育及其课程变革产生重大影响。重新梳理这些框架,能够为我国学校教育、课程与教学的发展 提供借鉴。 [关键词]21世纪学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18X(2016)12-0060-05
三、21 世纪学生发展素养之探讨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诸多研究者和思想家开 始讨论 21 世纪学习的基本特征,以引领青少年成 为 21 世 纪 的 合 格 公 民 。 根 据 Voogt 和 Roblin 的 观 点,对于 21 世纪能力的不同理解,将会导致教师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以 差 异 化 的 知 识 观 组 织 教 学 过 程 。 [3] 因此,关于 21 世纪学习 (或能力) 的讨论,需要在 五花八门的解释中寻找合理性和共同性。
大夏书系-核心素养与21世纪技能

大夏书系-核心素养与21世纪技能大夏书系是一套致力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21世纪技能的教育体系。
它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帮助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从而使他们具备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需求和竞争的能力。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校学习和教育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它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
21世纪技能是指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其中包括创新思维、解决问题能力、信息素养、沟通能力、合作与团队精神等。
大夏书系将核心素养与21世纪技能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未来所需的综合素养为目标,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致力于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适应力。
在大夏书系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他们不再是知识的简单传授者,而是应用者和创新者。
教师要注重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21世纪技能。
教师们需要敢于挑战传统教育方式,尝试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多元化的学习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大夏书系的学习中,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和信息,而是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实践项目,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要学会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善于团队协作和表达意见,培养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21世纪技能。
大夏书系强调跨学科教学和综合素养培养,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任务和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学生要学会跨学科思维、解决跨学科问题,培养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
除了课堂教学,大夏书系还注重学生的课外实践和社会实践,通过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核心素养和21世纪技能。
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校教育制度》考点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校教育制度》考点最新版(二)1、填空题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是____。
参考答案: 学校教育制度2、单选题“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教育实体出现,教育初步定型” ,这些特征的出现标志着学校教育制度进入_____。
A : 前制度化教育阶段B : 制度化教育阶段C : 非制度化教育阶段D : 学校教育萌芽阶段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解析】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教育实体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教育实体的产生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它属于形式化的教育形态。
它的形成或多或少具有以下特点:①教育主体确定;②教育对象相对稳定;③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④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⑤由以上因素结合而形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3、单选题体现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学制是_____A : “癸卯学制”B : “壬子一癸丑学制”C : “壬戌学制”D : “1951 年学制”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癸卯学制”明文规定教育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4、单选题世界中等教育发展趋势之一是_____A : 从单轨学制转向双轨学制B : 从单轨学制转向分支型学制C : 从双轨学制转向分支型学制D : 从双轨学制转向分支型学制,进而通过综合高中达到单轨制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略5、单选题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_____。
A : 壬寅学制B : 癸卯学制C : 壬戌学制D : 壬子癸丑学制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 解析:癸卯学制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或实行新学制的开端6、填空题国际 21 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 21 世纪人的通行证。
21世纪有效学习者关键技能培养——英国开放大学创新教学系列报告启示

也是有效 学 习 质 量 的 判 据,[5]更 是 有 效 学 习 者 的 判据。
2.关键技能 随着创新报告的更新,2017年指出教育新的关 注点在两方面:一个是注意赋予学习者权力,另一个 是将注 意 力 集 中 在 学 习 者 所 需 的 关 键 技 能 上。21 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呈多方面、多层次趋势,为满足社 会对人才的需求,国家在课程大纲中明确指出培养 学生关键技 能。[6]当 然,对 “关 键 技 能 ”的 表 述 名 称 各异,“关键能力”、“学习能力”、“基本技能”等,主 要包含以下几方面: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社交 能力、信息技术能力、信息素养能力、数字运用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高阶思维能力、创 新能力等。可见,新世纪对人才关键技能的培养是 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21世纪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世纪,是一 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技能时代。面对新世 纪、新时代,培养有效学习者关键技能迫在眉睫。英 国开放大学发布的《创新教学报告》,提出了多种创 新教学法,并在案例中分析了教学法的可行度,通过 教学实践运用,从主体要素、技术赋能、战略培养等 方面讲述 21世纪有效学习者关键技能培养途径,同 时相关案例中通过创新教学法的应用对教学方式、 学习方式等也进行适当阐述。下面对《创新教学报 告》进行深入分析。
【摘 要】新时代,社会对人才的关注点逐渐转向获取终身技能、培养有效学习者。英国开放大学系列《创新教 学报告》着重对有效学习者关键技能培养做出说明。运用分析法,从主体、社交、技术、问题、学习 /创新等方面对有 效学习者培养进行梳理解读,分析创新教学法对有效学习者关键技能培养途径在于:课程设置、学习方式、管理机 制、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并分析《创新教学报告》对我国未来教育变革的启示,以期推动我国教育教学,促进有效学 习者培养,提升关键技能。
浅谈终身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终身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摘要: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
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导向。
也将成为2l世纪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
文章阐述了终身学习的定义和特征,概述了终身学习能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论述了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关键词: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一、终身学习的定义及特征终身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两者相结合的产物。
关于终身学习的定义,不同的学者和组织对其解释也不尽相同。
最具权威的“终身学习”定义,是由欧洲终身学习促进会提出,并经1994年11月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采纳的终身学习定义:“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
”“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力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偷快地应用它们。
”从众多的理解和定义中可以归纳出终身学习具有下列特征:第一,连续性。
终身学习是贯穿人的整个一生,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包括人的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
第二,多元整合性。
终身学习不仅是纵向地贯穿人的一生,而且也是横向地贯穿于学习的各个层面、各个空间,是学校学习、家庭学习、社会学习及其它场合学习的统一,是立体的多元的整合。
第三,目的性。
终身学习强调个体在终身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即有需求、有意识的学习更有价值,是个体有意安排的。
第四,公平性。
学习不再是部分人的特权,而成为人们普遍的权利。
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都应保障这一基本权利的实施。
第五,开放性。
终身学习强调除学校以外的非正规情境中学习的重要性。
不仅拓展了学习内容的范畴与时空范畴,同时强调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整合。
第六,主体性。
终身学习强调个体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强调学习者自主学习。
它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和方式,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者的需求为导向。
二、终身学习能力的定义及构成要素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能力是调用知识、运用智力、借用技能,顺利完成某种实践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
2024年师德师风心得体会(6篇)

2024年师德师风心得体会在____年度的寒假师德师风研习活动中,我更深入地领悟了教师职业的现代意义与创新价值,更深刻地理解了作为榜样和教育者的深远影响。
以下是学习感悟的提炼:一、教师是教育的基石,师德是教师的精髓。
我深入研习了“教师是教育的基石,师德是教师的精髓”这一理念。
的确,“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匠。
”社会的前进与繁荣离不开教师的敬业与奉献,教师要胜任教育工作,必须具备优秀的师德和崇高的品质。
我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优秀的专业素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标准,教师的师德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严格自我要求,不断提升师德修养,以确保我们所从事的这一崇高职业得以出色地履行。
二、确立远大的职业愿景,担当榜样引领的角色。
我们常教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教师同样应树立远大的职业追求。
这就需要教师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典范。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以自身的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以此来影响和教育学生,实现为人师表的教育目标。
教师应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正如古人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
因此,教师应从自身做起,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
三、以爱为教育之首,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无德无以为师”,师德的体现就在于对学生的关爱。
高尔基曾言:“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
”作为教师,对学生的深深关爱是基本的职业道德。
如果缺乏爱心,又如何能承担起教师的职责?师爱是教师的必备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
因此,教师必须用爱心去关怀每一位学生,这样才能无愧于教师的称号。
总之,这次学习让我收获颇丰,未来我将严格自我要求,以赤诚之心投入工作,以高尚的师德去教育和影响学生。
2024年师德师风心得体会(二)资深教师们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勤勉务实,致力于提升教育质量。
学校持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如演讲、墙报展示、论文撰写等,以深化教师对教学理念的反思与实践。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的国外经验及启示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的国外经验及启示一、概述在教育领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许多国家开始进行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文将探讨国外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课程改革经验,并从中汲取启示,以期为我国的课程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时所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它包括但不限于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信息素养等。
这些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回顾一些国家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课程改革经验。
例如,芬兰的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加坡的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加拿大的课程改革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这些国家的课程改革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
我们将总结这些经验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我们需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文化特点,制定适合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框架。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
我们还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支持,以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
通过借鉴和学习国外的课程改革经验,我们可以为我国的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奋斗!1. 核心素养概念的界定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这一概念在21世纪初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后,迅速引起了全球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在国外,核心素养的界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例如,欧盟在2006年发布了《核心素养:为终身学习而学习》的报告,将核心素养分为三个维度:母语沟通、外语沟通、数学素养、数字素养、学会学习、人际交往、主动意识与创业精神、文化表达、健康与福祉。
21世纪人才 (2)

21世纪人才引言随着21世纪的快速发展,由于科技和全球化的推动,人才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21世纪的人才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具备不同的技能和素质来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
本文将探讨21世纪人才的定义、特点以及培养方法。
1. 21世纪人才的定义21世纪人才是指具备全面发展的个人,他们在知识、技能、情感和道德等方面都具备高水平的素质。
与20世纪的人才相比,21世纪人才在全球化、信息技术、创新思维和跨文化交流等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
他们需要具备适应变化、解决问题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
2. 21世纪人才的特点2.1 跨学科能力21世纪人才需要跨越学科界限,具备多学科知识和技能。
他们能够将不同的学科知识整合起来,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
例如,一个成功的科技企业家需要了解科学、技术、商业和市场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2.2 创新能力21世纪人才应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
他们能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践。
创新能力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2.3 团队合作能力21世纪的人才需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他们能够与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人合作,协同解决问题。
团队合作不仅有利于创新,也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4 跨文化交流能力随着全球化的加快,21世纪的人才需要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他们应能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习俗,并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2.5 持续学习能力21世纪的人才需要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
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人才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适应变化的社会和职业要求。
3. 培养21世纪人才的方法3.1 教育体制改革教育体制的改革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基础。
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育应强调实践和应用,让学生学以致用。
3.2 多元化课程设置学校应提供多种多样的课程选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领域。
课程应注重实践和项目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深度学习超越21世纪的技能学习心得

深度学习超越21世纪的技能学习心得翻开《21世纪技能》这本书,前言的几个字就印在脑海中:学会创新,创新学习。
尽管我们在过去学习了很多所需要的技能,但是在21世纪,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掌握的技能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还有很多新的技能需要我们掌握。
无论我们教育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我们都要去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技能,去创新,去教会学生学习,让他们知道需要学什么,找到一条与所处时代同步的学习之路。
教与学已经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以教育育人,传道授业为己任,所以对于我们所要传授知识的学生来说,更要教会的是创新学习,学习创新。
读完《21世纪技能:为我们所生存的时代而学习》这本著作,书中讲述的新世纪危机与机遇并存,竞争、学习与创新的每个观点都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让我又重燃教育创新的斗志。
创新对于教师来说,是无比重要的一件事,而教会学生创新,也是教师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老师怎样去教学生有创新思维,这又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正如书中所说:“创新和改革并不在课程指南中,它更多存在我们呼吸的空气中,饮用的水中”。
教师更多的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重要的东西,去自我学习这些东西,而不是教师灌输式的创新理论。
改革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培养学生富有创造和改革的精神却可以取得更好的成效。
作为一名刚踏入教学岗位不久的新教师,要保持对工作岗位的激情,很多创新性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都要去尝试。
《21世纪技能:为我们所生存的时代而学习》有句话说的好,教育的主要作用之一是培养未来的劳动者去应对他们所处时代的挑战。
过去的教学方法应对的只能是过去的挑战,面对21世纪新时代的挑战,我们教师应该做的是找到应对新时代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而寻找的途径就是学习,终身学习。
这本书不仅甘肃我要教会学生学习创新的能力,创新学习,也让我自己了解到,我同样要学会创新,正如阿尔文·托夫勒所说:“21世纪文盲不是那些不会阅读或写作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学过就忘和重复学习的人”。
21世纪教育特征与走向

21世纪教育特征与走向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进步,21世纪教育也不断发生变化。
现代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领导力、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
以下是21世纪教育的特征和走向:
1.技术教育
21世纪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带来了无限的机会和挑战,学校教育应该把数码技术融入到教学中来。
例如,使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可以创造出更富有互动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2.学生中心
传统的教学模式号称是老师中心,但现代教育强调学生中心,注重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探究性学习和学生主导型学习。
3.终身学习
现代人的工作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这要求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授对未来无限学习和创新的基本技能,如:阅读、写作、思维、创造和分析等技能。
4.跨学科学习
现代教育不再强调“各行其是”,而是鼓励跨领域学习和交叉学科,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元视野和综合分析能力。
例如,数学和物理交叉,计算机科学和艺术交叉等等。
5.团队合作
团队合作已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型学习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和沟通技能,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6. 社会责任
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单单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
教育还应该培养学生对社会和人类的价值观和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
总结而言,21世纪教育特征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对于一味的死读书,应该注重实践与表达,坚持教育的个性化、多元化和实践型,以此为基础,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具有创造力、领导力、人际沟通技能和社会责任感的新型人才。
未来教育:培养创新思维与终身学习能力

未来教育:培养创新思维与终身学习能力引言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未来社会的需求,而未来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
创新思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领导者和创新者。
而终身学习能力可以帮助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工作环境,保持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技术驱动的教育改革未来教育将受到技术的驱动。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教育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室教学。
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课程和远程教育平台获取知识。
技术还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习惯进行教学。
这种个性化的教育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跨学科教育未来教育将强调跨学科教育。
传统的学科划分已经无法满足综合性问题的需求。
未来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将越来越复杂,需要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因此,未来教育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他们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驱动的学习未来教育将推崇项目驱动的学习。
传统的纸上考试已经不能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未来教育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将通过参与各种实际项目,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是未来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传统的教育模式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然而,创新能力在未来社会的竞争中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创新思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对问题的敏感度和独立思考能力。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将学生局限在课本知识中,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创造的空间。
未来教育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并主动寻找答案,而不仅仅是接受老师的教导。
21世纪学生观下的教育目标

21世纪学生观下的教育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目标也在不断变化与演进。
在21世纪,我们面临着全球化、信息化的挑战和机遇,这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将从21世纪学生观的角度出发,探讨教育目标应该如何调整和定位。
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21世纪,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传统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核心素养。
这包括信息素养、创新素养、批判性思维和沟通合作能力等。
信息素养使学生能够有效获取、评估和利用信息,创新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具备批判性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沟通合作能力使学生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
二、追求个性化发展21世纪是个性发展的时代,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潜力。
因此,教育目标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不再是一刀切的传统教育方式,而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差异化教育。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资源,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潜力,从而实现个性化发展的目标。
三、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在21世纪,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学生需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适应和应对变化。
因此,教育目标应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还要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帮助他们学会主动探索和积极学习。
只有通过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保持竞争力。
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传统的应试教育注重学生的成绩,而21世纪的教育目标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应该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要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通过开展志愿者活动、参与社区服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
五、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21世纪,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教育如何面对新世纪的挑战——《21世纪技能》读后感(凤凰赵能祯)

教育如何面对新世纪的挑战——《21世纪技能》读后感凤凰镇中心学校赵能祯《21世纪技能:为我们所生存的时代而学习》一书由美国的伯尼〃特里林和查尔斯〃菲德尔合著。
这两个人早在“21世纪技能合作研究委员会”(简称“P21”)就有过出色的合作,他们突破性的提出了P21机构的21世纪学习框架。
这个框架再加上该委员会的白皮书、技能图、政策指南以及“Route21”网站的21世纪学习典范和学习资源库,共同指引着全世界教育工作的变革。
这部著作试图站在时代的最前沿,用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思考21世纪我们的世界需要什么,我们的教育究竟该如何变革?下面,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于《21世纪技能》以及21世纪教育的认识。
一、21世纪教育发展趋势二十一世纪是社会信息化、设备数字化、通信网络化的时代,随着计算机、通信、和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社会正在悄悄然地然而确是实实在在地发生着变化,并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方式。
人类已开始进入一个网络时代。
由于网络化,我们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整个世界连在一起。
当前的Internet就是一部通过通信线路,把遍布全世界大大小小的网络和计算机连接起来的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机器,有意思的是,我们人类也成了这部机器的一部分。
这样就构成了一个与物理空间相对应的信息空间。
随着信息数字网络化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对我们的教育也产生了巨大的挑战。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跟上技术的发展。
有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我们目前的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现代网络教育系统是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把各种教育信息进行远距离传送,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与人才共享的教育教学系统。
它能把各种视音频教育资源进行大面积传送,扩大教学面,还能把优秀课教学内容进行大面积传送,提高教师教学。
同时多媒体技术能综合处理各种媒体信息(包括文本、图形、声音、图像等),且具有交互特性,为教学信息组织的非线性化创造了条件。
21世纪教育的核心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21世纪教育的核心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的发展简介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21世纪对于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已经不再适用,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成为了当今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本文将探讨在21世纪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并解释其重要性以及具体做法。
自主学习的意义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老师起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知识更新迅速,单纯依赖老师的教导已经无法满足要求。
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整理、应用和评价信息的能力,这是他们面对未来工作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技能。
•自主性: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对于学习过程的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
•学会思考: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永远学习:自主学习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注重不断自我提升。
创新精神的重要性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
因此,在21世纪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至关重要的。
•增加竞争力: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和工作需求。
•解决问题:创新精神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寻找解决方案,有助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创业机会:培养创新精神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创业及企业家精神的兴趣。
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的做法1. 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激发兴趣:鼓励学生参与到他们感兴趣的项目中,并为他们提供相关资源和支持。
•鼓励合作学习:创造团队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提供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
2.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授学习技巧: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包括记忆、思维导图、笔记等。
•培养信息获取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资源和工具获取知识,并教授信息检索和评估的技巧。
3. 激发创新意识与能力•关注问题解决:鼓励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寻找解决方案,并提供相关支持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具备21世纪技能的终身学习者”
戴安•斯莫克罗维斯基
美国堪萨斯州2013年年度教师
今天我要讲的就是关于21世纪的学生应该有哪些技能。
首先创造性,然后交流技能,合作技能以及辩证思考能力,对于新事物的渴望认知,还有就是对于新科技的掌握。
我今天要讲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是不同课程的,是给不同年龄的学生上的,但是都是给21世纪课堂所上的课。
故事一:动物玩具环游世界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动物玩具去参观全球社区帮手的项目。
这个课程是给一年级的学生上课的,他们大概的年龄是5~6岁的样子。
我们用一些不同的玩具打扮成不同的角色,在五大洲做“巡回”。
这个项目我们是用来考验学生想问题的。
学生问:全世界各地的社区帮手他们所穿的衣服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是不是我们堪萨斯州警察穿的制服和中国警察穿的制服是一样的?所以我们把这些小动物们一个个传递到下一个教师,一直传递到不同的国家。
这个项目一共进行了9周,在这9周里面这些小动物去拜访了不同的国家,这些动物有两项任务要完成。
第一项工作是在当地的学生中间去展开我们一些文体教育,并且跟当地的学生变成好朋友;第二项工作就是要去搜寻出来在当地人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
这些大使们要去调查的东西非常多,包括天气、文化还有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
我们告诉这些大使们,你们每到一个国家要拍五张照片,第一个是警察的照片,然后我们的学生就发现原来全世界的警察都是穿蓝色制服的;那全世界的消防员又是穿什么样衣服呢?学生注意到消防员的衣服上都有反光条。
那医务人员全球又有什么不一样?我们就收集到了澳大利亚、美国和捷克的医务人员照片,学生们惊讶地发现原来医务人员的服装种类非常多。
我们给大使派的任务中四张照片是选定的,第五张照片是由当地学生自己去选择拍摄的。
在这里大家要注意一点,所谓的21世纪学生所要具有的第一条技能是要懂得去选择,做决定。
故事二:四条线的魔法
第二个故事,这个项目的名字叫做“四条线的魔法”,是给二年级的学生做的,他们的年龄层差不多在7~8岁的样子。
我会给学生发上纸和笔,上面有四条线,我会让他们用这些线组成不同的图片。
我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可以让学生们展示语言并不会成为一个沟通的障碍,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且这个项目也可以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让他们展示他们的知识。
看到学生的作品,我对他们的创造力感到非常惊讶。
后来我们也建立了一个网站,让所有学生可以把作品上传。
这个项目其实也是很好地展示了21世纪的技能,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跨文化的技能以及生产力。
我们再次看到,科学技术在这个项目中其实并没有起到
非常大的作用,最重要的部分是我们如何来完成这份工作,然后把这项东西跟全世界的人分享。
故事三:我们都是海盗?
这是给八年级学生做的项目,我们针对的学生是13~14岁左右的年龄,我的学生在读了罗伯特的《金银岛》之后,我就被他们提问现实生活中哪些部分和书里面讲的是共通的?要知道在21世纪技能里面非常重要的一项是,把我们所学的知识和我们真正一些生活中的东西结合起来。
《金银岛》是关于海盗的故事,我就让学生去调查知识产权法有关的东西。
我们是如何展开这项调查的?
首先我们先通过上网搜寻,但是网上那些术语都是非常艰涩的,对学生来说太难了。
应该怎么去继续学习呢?一定要找到一个办法,是学生们可以自己去搜寻这些东西的,这些他们能搜寻到的东西又是他们可以理解的。
所以我们就找了专家通过视频电话来沟通。
我们一共找了16位跟知识产权和版权方面有关的专家进行了一个视频会议,他们有的是音乐方面的专家,有的是网络视频方面,有的甚至是联邦调查局的人。
一个美国电影协会的CEO告诉我们,其实这个电影盗版的问题不仅仅是在美国有的,这是全世界共有的问题。
可能会有老师问,像这样重级别的专家我是如何找到的,我又是如何能做成这样一个视频会议的?
第一步是上网搜索,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找到适合来回答这些问题的人。
通常网站上有一条就是“联系我们”,找到电话是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让学生去准备一个非常简单有力的可以说服对方的稿子,我们可以通过邮件或者直接通过电话说服对方。
学生们每次在打出这个电话或者是发出这个邮件之前,一定要把这篇东西编辑好,又清楚,又简短。
到了第三步就是我最喜欢的一步了,当学生们都把准备工作做好以后,我就会把我电脑上面的音响线插在我手机上面,然后把音响和手机相连,这样我打电话的时候,整个教室都可以听到对话。
然后我们拨打电话之后会自我介绍和介绍我的学生,我开了这个头之后就会把电话给我的学生们。
所以学生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说服这些专家,我是不会做这部分工作的,一定要学生自己来做,正是这样一些尝试,打开了他们的世界,也是带领他们有了一个领导能力的锻炼。
这个项目我们一共进行了差不多十周的样子,通过这十周的调查报告,我的学生们会通过一个网站向世界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所有的工作都是学生自己来完成的。
大家在这里看到学生们自己本身的力量了吧?
通过我的故事,不知道在座老师有哪些心得体会?
第一点:我们可以看到在课堂上,学生的创造力很重要,创造力对于21世纪的课堂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第二点,学生一定要通过合作才能创造出一些非常新的,而且非常有意思,了不起的东西;
第三点:我们需要合理地运用现有的科学技术去帮助、增强我们的学习,而不是让科技主导我们的生活;
第四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要着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是科技来主导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