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之三部曲大全

合集下载

[文学史,三部曲,谈任访]谈任访秋的现代文学史三部曲

[文学史,三部曲,谈任访]谈任访秋的现代文学史三部曲

谈任访秋的现代文学史三部曲学界对十七年(1949-1966)时期中国现代文学史编纂的研究,一向注重于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蔡仪的《中国新文学史讲话》、丁易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略》、张毕来的《新文学史纲》、刘绶松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等已经公开出版并产生一定影响的文学史著。

因此,关于它们的研究也相对比较多。

然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编纂史上,还有一些各高校内部流通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讲义、教材等值得关注和研究,它们也许最终未能公开出版,只是草稿、大纲、征求意见稿等各类原初文本与未刊稿,长期被湮没,也未引起学界的关注,但它们都是十七年时期中国现代文学史编纂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和重要参考文献,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开拓十七年时期现代文学史编纂的研究空间。

任访秋一生写过三部现代文学史讲义,学界熟知的是他1944 年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卷),但是1953 年编的《中国新文学史讲稿》和1957 年编的《中国现代文学论稿》由于种种原因,当时未能及时出版,未能进入现代文学史编纂研究者的视野。

尤其是新发现的《中国新文学史讲稿》,不但呈现出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卷)不同的文学史特色,还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情况第一次做了细致的说明。

因此,笔者试着将《中国新文学史讲稿》和《中国现代文学论稿》与王瑶、丁易、刘绶松、张毕来的现代文学史以及王瑶、刘绶松执笔的《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等相对照,对这两部讲义在章节安排以及具体的作家作品解读等方面做一细致梳理,从而呈现任访秋在十七年时期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编纂的探索历程。

一2013 年出版的13 卷《任访秋文集》,多达500 余万字,并且涉及古代文学研究、近代文学研究、现代文学研究、鲁迅研究等多个学术领域。

随着《任访秋文集》的问世,将有更多的研究者进一步阅读、思考与对话任访秋的学术遗产。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任访秋生前出版了多种著作:《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卷),1944 年南阳前锋报社印行,共计2000 册;《中国现代文学论稿》,1957 年开封师院函授部印行,共计5000 册;《鲁迅散论》,1982 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印行,共计5500 册;《中国新文学渊源》,1986 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印行,共计《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论集》,1992 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印行,共计2000 册。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精选书目1-75(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精选书目1-75(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精选书目1-75(小说、诗歌、散文、戏剧)1、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杂文集19部,《中国小说史略》2、巴金《寒夜》《随想录》《憩园》《鸟的天堂》《家春》《秋》《海行杂记》《长生塔》3、茅盾《春蚕》《创造》《白杨礼赞》《林家铺子》《子夜》《蚀》三部曲《农村》三部曲《阿Q正传》剪影4、老舍《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茶馆》《断魂枪》《正红旗下》《离婚》短篇《月牙儿》<猫城记><龙须沟><鸟的天堂><老张的哲><赵子曰><二马><牛天赐传>5、沈从文《边城》《长河》(短篇《三三》《潇潇》《丈夫》《神巫之爱》《湘行散记》《长河》《虎雏》《柏子》《菜园》《月下小景》《新与旧》《灯》《龙朱》《绅士的太太》《八骏图》《媚金豹子与那羊》《石子船》)《从文自传》《古人的文化》散文集《湘西》、《湘行散记》6、张爱玲《金锁记》《倾城之恋》《半生缘》《红玫瑰与白玫瑰》<封锁><红楼梦魇>《第一炉香》《第二炉香》《创世纪》《花凋》《茉莉香片》《鸿鸾喜》<秧歌><赤壁之恋>自传三部曲《小团圆><雷峰塔><易经><更衣记><流言>《私语》7、曹禺《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8、郭沫若《炉中煤》《凤凰涅槃》《女神》《屈原》《王昭君》《李白与杜甫》《中国古代社会研究》9、钱锺书《围城》《人.兽.鬼》《写在人生边上》《谈艺录》《管锥编》10、郁达夫《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茫茫夜><薄奠><钓台的春昼><瓢儿和尚>11、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小城三月》《黄金时代》12、林语堂《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生活的艺术》《人生不过如此》 <京华烟云><老子的智慧><苏东坡传>13、张天翼《华威先生》《洋泾浜奇侠》《笑》《砥柱》《包氏父子》14、冰心《超人》《两个家庭》《繁星》《春水》《冰心散文选》<寄小读者><秋风秋雨愁煞人>15、许地山《落花生》《命命鸟》《春桃》《缀网劳蛛》《空山灵雨》16、丁玲《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风雪人间><魍魉世界><水>17、胡适《蝴蝶》《尝试集》《红楼梦评论》《胡适文存》《文学改良刍议》18、叶圣陶《潘先生灾难中》《倪焕之》《隔膜》《线下》《稻草人》19、施蛰存《将军底头》《梅雨之夕》《鸠摩罗什》《上元灯》《梅雨之夕》《石秀》《善女人的行品》《春阳》20、卞之琳《断章》雨同我、白螺壳、尺八21、戴望舒《雨巷》《我用残损的手掌》22、徐志摩《再别康桥》《想飞》23、萧军《八月的乡村》24、周作人《苍蝇》《乌篷船》《故乡的野菜》25、张恨水《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26、废名(冯文炳)《桃园》《竹林的故事》《菱荡》《桥》27、朱自清 <欧游杂记><背影><荷塘月色><春><绿>28、庐隐《海滨故人》《成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29、苏青《结婚十年》《续结婚十年》30、吴浊流《亚细亚的孤儿》31、王统照《微笑》《沉思》32、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33、艾芜《南行记》三部曲《山峡中》《漂泊杂记》34、闻一多《死水》《发现》35、周树人《雨天的书》36、穆时英《上海的狐步舞》《白金的女体塑像》37、无名氏《北极风情画》《塔里的女人》《无名书》38、徐訏《鬼恋》《风萧萧》39、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40、梁实秋《雅舍小品》41、路翎《财主底儿女们》42、周立波《暴风骤雨》43、凌叔华《酒后》《秀枕》44、李金发《弃妇》45、胡兰成《今生今世》《山河岁月》《禅是一枝花》46、王度庐《卧虎藏龙》47、苏曼殊《绛纱记》《焚剑记》48、王鲁彦《菊英的出嫁》49、彭家煌《活鬼》50、蹇先艾《水葬》51、李劼人《死水微澜》52、穆旦《穆旦诗选》《诗八首》53、艾青《大堰河我的母亲》《手推车》《艾青诗选》54、冯至《十四行诗集》(共27首)<山水><伍子胥>55、柔石《二月》《为奴隶的母亲》56、杨绛《我们仨》57、林海音《城南旧事》58、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59、蒋光慈《少年漂泊者》《田野的风》60、林徽音诗《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61、王统照《山雨》62、何其芳《画梦录》63、赵树理《小二黑结婚》64、金介甫《沈从文传》65、师陀《果园城记》《结婚》66、夏衍《包身工》《上海屋檐下》67、孙犁《荷花淀》68、陈白尘《升官图》69、田汉《回春之曲》70、罗淑《生人妻》71、朱贞木《虎啸龙吟》《七杀碑》《罗刹夫人》72、宫白羽《十二金钱镖》、《武林争雄记》、《偷拳》、《血涤寒光剑》73、郑证因《鹰爪王》74、梅娘《鱼》《蟹》75、刘呐鸥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线》《无轨列车》。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50年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1949.7)1、1917—1927:五四新文学运动产生和向革命文学发展的时期2、1927—1937:左翼文学运动的形成和壮大时期3、1937—1949:抗战的民族的文学运动兴起和繁荣时期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7—至今)1、十七年文学(1949—1976)创作两个阶段一确立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狂欢时代1序曲诗歌何其芳长篇抒情诗《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胡风组诗《时间开始了》小说赵树理《登记》话剧老舍《龙须沟》2主旋律诗集郭小川《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邵燕《到远方去》《给同志们》梁上泉《喧腾的草原》散文靳以《到佛子岭去》《佛子岭的曙光》李若冰《柴达木手记.小说赵树理《三里湾》康濯《春种秋收》马烽《结婚》谷峪《新事新办》萧军《五月的矿山》周立波《铁水奔流》3变奏小说杜鹏程《保卫延安》—解放战争孙犁《风云初记》---抗日战争峻青《黎明的河边》《党员登记表》王愿坚《党费》《粮食的故事》话剧胡可《战斗里成长》陈其通《万水千山》二高涨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丰收时代1 成熟文学作品长篇小说周立波《山乡巨变》柳青《创业史》胡正《汾水长流》陈残云《香飘四季》陈登科《风雷》浩然《艳阳天》梁斌《红旗谱》吴强《红日》罗广斌杨溢言《红岩》杨沫《青春之歌》曲波《林海雪原》欧阳山《三家巷》《苦斗》冯德英《苦菜花》短篇小说马烽《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个上级》李准《李双双小传》《耕耘记》刘澎德《桥》王汶石《新结识的伙伴》周立波《山那面人家》《禾场上》高缨《达吉和她的父亲》罗宾基《山区收购站》散文杨朔,刘白羽,秦牧生活小赋吴伯箫曹靖华人生漫忆,碧野山水游记诗歌贺敬之郭小川《深深的山谷》《白雪的赞歌》《一个和八个》《将军三部曲》闻捷《复仇的火焰》李季《杨高传》李瑛的军旅诗2新的开拓(反应古代生活作品)历史剧老舍《茶馆》郭沫若《蔡文姬》田汉《关汉卿》曹禺《胆剑篇》小说李劼人《大波》陈翔鹤《陶渊明写<挽歌>》《广陵散》黄秋耕《杜子美还家》《顾母绝食》冯至《白发生黑丝》徐懋庸《鸡肋》3多样化文学局面A山西“山药蛋派”赵树理,马烽,西戎,孙谦,束为,胡正,韩文洲---人民内部矛盾,中间人物,语言大众化B河北“荷花淀派”孙犁,刘绍棠,从维熙,房树民—普通人,充满人情味,散文随意洒脱,诗意浪漫气息C湖南“茶子花派”周立波,谢璞,孙建忠,周建明,叶慰林,古华---农民高尚情操和心灵美,方言土语,幽默第三节文艺思想斗争对现实主义的冲击十七年中三轮冲击一电影《武训传》---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文艺思想批判运动导演—孙瑜清末武训“行乞兴学”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海河边上》《锻炼》二 1954关于《红楼梦》研究的批判1955对胡风集团的批判------文字狱,教条主义1956整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李国文《改造.刘绍棠《田野落霞》耿简《爬在旗杆上的人》宗璞《红豆》邓友梅《在悬崖上》丰村《美丽》李威伦《爱情》陆文夫《小巷深处》阿章《深夜的别离》1957整风转变为反击右派三 1957—1959三年困难时期1961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2毛泽东提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口号----强化1957左倾错误长篇小说《刘志丹》昆曲《李慧娘》电影《林家铺子》《早春二月》《舞台姐妹》《北国江南》《不夜城》第四节“文革”中现实主义文学的厄运1965年11月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拉开文化大革命序幕文革期间三种文学一“阴谋文学”长篇小说《鸿南作战史》—张春桥授意而作《牛田洋》----吹捧林彪短篇小说《初春的早晨》-----描绘“一月革命”风暴,歌颂“文化大革命”,夺权为最高主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巴金)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巴金)笔记

巴金一、概述巴金本命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

1927年巴金在法国写下了第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中篇小说《灭亡》。

文章塑造了无政府主义者杜大心的形象,真实的描述了自己从参加社会运动以来的心灵历程。

正是由于《灭亡》的震颤的反响使巴金顺利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在巴金的创作成就中,中长篇小说的创作占了主要地位,其中又是以两大题材的系列创作最为显著。

其一是表现社会革命、探索青年革命道路的题材系列,包括:《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火》的第一部、第二部。

其二是表现家庭生活,抨击旧式家庭的腐朽和罪恶的题材系列,主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还有《憩园》、《寒冬》。

《新生》是《灭亡》的续篇,着重刻画了杜大心的好友李冷成长的道路,曲折的反映出当时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由个人主义转向集体主义的心理变化过程。

《爱情三部曲》分别由《雾》、《雨》、《电》三个中篇组成。

着重描写了一群不满现实的青年知识分子的恋爱与斗争生活。

作家有意模仿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创作方法,力图在人物的恋爱过程中把握他们的真实性格,暗示出他们对人生,革命以及信仰的态度。

《雾》写了两个性格相反的知识分子,一个是革命者陈真,他全身心的投入革命;另一个是周如水,他对生活缺乏追求的勇气。

在《雨》中他们的朋友吴仁民成为了小说的主人公,他热情洋溢,精力充沛,对现实充满激情,但又为找不到正确的斗争方式而满心焦躁。

作家通过吴仁民的种种变态心理的刻画,相当深刻的揭露出当时的社会现实。

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愤怒的批判,也给空谈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辛辣的嘲讽。

《雨》是《爱情三部曲》中结构最完整,人物心理也剖析的较为深刻的一部。

《电》写的是一群知识分子在福建从事无政府主义的活动。

在这部作品里面,吴仁民已经获得了正确的信仰,雨另一个理想女性李佩珠在一起。

《激流三部曲》凝聚了作家少年时代在封建家庭中获得种种生活印象与人生经验。

中国现代文学史阅读书目(北师大)

中国现代文学史阅读书目(北师大)

中国现代文学史阅读书目一、文学史著作1.管林、钟贤培主编:《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1年2.郭志刚、孙中田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修订本,高教出版社1999年。

3.钱理群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版,北大出版社1998年。

4.刘勇、邹红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北师大出版社,2006年8月。

5.范伯群主编:《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上下册)6.司马长风著:《中国新文学史》昭明出版有限公司,1975年。

7.夏志清著:《中国现代小说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8.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二、综合参考书1.钟贤培、管林选注:《中国近代文学作品选》广东人民出版19842.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四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3.“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共18册:(北大、北师大、北师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按以下书名查找:《文学运动史料选》(5册)《短篇小说选》(4册)《散文选》(4册)《新诗选》(3册)《独幕剧选》(2册)4.赵家璧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共10册,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年印行,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影印5.《中国现代文学流派创作选》共9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6.孔范今主编:《中国现代文学补遗书系》小说卷8册,明天出版社1990年7.钱振纲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名作导读》作家出版社1998年三、代表性文章和作品1.文论黄遵宪:《日本国志学术二文学》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梁启超:《饮冰室诗话》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建设的文学革命论》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钱玄同:《寄陈独秀》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钱玄同:王敬轩君来信刘半农:复王敬轩书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美文》李大钊:《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林纾:《荆生》《妖梦》《致蔡鹤卿书》蔡元培:《答林君琴南函》冯乃超:《艺术与社会生活》成仿吾:《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蒋光慈:《关于革命文学》鲁迅:《“醉眼”中的朦胧》杜荃:《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梁实秋:《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鲁迅:《“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前锋社:《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宣言》石萌:《“民族主义文艺”的现形》晏敖:《“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胡秋原:《阿狗文艺论》《勿侵略文艺》周起应:《到底谁不要真理,不要文艺》鲁迅:《论“第三种人”》立波:《关于“国防文学”》胡风:《人民大众向文学要求什么?》鲁迅:《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文协”:《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2.小说刘鹗:《老残游记》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孽海花》鲁迅:《怀旧》(《鲁迅全集》第七卷)鲁迅:《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小说集)陈衡哲:《小雨点》(小说集)罗家伦:《是爱情还是苦痛?》俞平伯:《花匠》《狗和褒章》冰心:《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超人》《悟》王统照:《沉思》《微笑》许地山:《命命鸟》《商人妇》《缀网劳蛛》《春桃》庐隐:《海滨故人》郁达夫:《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叶圣陶:《抗争》《潘先生在难中》《倪焕之》许杰:《赌徒吉顺》鲁彦:《柚子》许钦文:《鼻涕阿二》《疯妇》蹇先艾:《水葬》废名:《竹林的故事》凌叔华:《绣枕》蔡东藩:《历朝通俗演义》蒋光慈:《鸭绿江上》(小说集)《短袴党》《咆哮了的土地》茅盾:《蚀》《春蚕》《林家铺子》《子夜》柔石:《二月》《为奴隶的母亲》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艾芜:《山峡中》叶紫:《丰收》萧军:《八月的乡村》萧红:《生死场》巴金:《家》《寒夜》老舍:《月牙儿》《骆驼祥子》李劼人:《死水微澜》沈从文:《边城》《萧萧》刘呐鸥:《两个时间不感症者》穆时英:《上海的狐步舞》《夜总会里的五个人》施蜇存:《梅雨之夕》《春阳》万安国:《国门之战》张恨水:《啼笑因缘》姚雪垠:《差半车麦秸》老舍:《四世同堂》张天翼:《包氏父子》《华威先生》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淘金记》黄谷柳:《虾球传》路翎:《财主的儿女们》徐訏:《风萧萧》《鬼恋》《阿拉伯海的女神》无名氏:《塔里的女人》钱钟书:《围城》张爱玲:《张爱玲文集》《金锁记》《倾城之恋》苏青:《结婚十年》梅娘:《蟹》赵树理:《小二黑结婚》孙犁:《荷花淀》《芦花荡》《嘱咐》周立波:《暴风骤雨》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3.诗歌胡适:《蝴蝶》《一念》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郭沫若:《凤凰涅槃》《炉中煤》《天狗》冯至:《我是一条小河》《十四行集·六》鲁迅:《野草》(散文诗集)李金发:《有感》《弃妇》闻一多:《死水》《发现》徐志摩:《再别康桥》《海韵》《沙扬娜拉》《偶然》臧克家:《难民》《老马》《三代》戴望舒:《雨巷》《乐园鸟》《狱中题壁》何其芳:《预言》《扇》田间:《义勇军》《假如我们不去打仗》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手推车》《煤的对话》《太阳》《春》《我爱这土地》《黎明的通知》穆旦:《春》《诗八首(一)》袁水拍:《发票贴在印花上》李季:《王贵与李香香》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4.散文鲁迅:《朝花夕拾》(散文集)《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娜拉走后怎样》《再论雷峰塔的倒掉》《灯下漫笔》《论睁了眼看》《论坚壁清野主义》(以上见《坟》)《五十九“圣武”》《六十五暴君的臣民》(以上见《热风》)《夏三虫》《杂感》《长城》《这个与那个》(以上见《华盖集》)《学界的三魂》《记念刘和珍君》(以上见《华盖集续编》)《略论中国人的脸》《小杂感》(以上见《而已集》)《为了忘却的记念》《沙》《家庭为中国之基本》(以上见《南腔北调集》)《夜颂》《吃教》(以上见《准风月谈》)李大钊:《五峰游记》冰心:《笑》《通讯七》《通讯十六》《说几句爱海的孩气的话》许地山:《落花生》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给亡妇》俞平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叶绍钧:《五月三十一急雨中》钟敬文:《西湖的雪景》周作人:《乌篷船》《故乡的野菜》《北京的茶食》《喝茶》《初恋》《若子的病》《上下身》郭沫若:《梦与现实》《银杏》郁达夫:《方岩纪静》《故都的秋》《钓台的春昼》林语堂:《祝土匪》《秋天的况味》《买鸟》李广田:《画廊》《野店》何其芳:《梦后》《雨前》夏衍:《包身工》《野草》陆蠡:《囚绿记》丽尼:《鹰之歌》吴伯箫:《马》《记一辆纺车》茅盾:《风景谈》《白杨礼赞》聂绀弩:《我若为王》张爱玲:《私语》梁实秋:《雅舍》《下棋》《女人》《孩子》《饺子》《咖喱鸡》《中年》《我的一位国文老师》5.戏剧胡适:《终身大事》田汉:《获虎之夜》《咖啡店之一夜》《名优之死》丁西林:《压迫》洪深:《赵阎王》欧阳予倩:《潘金莲》曹禺:《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李健吾:《这不过是春天》《梁允达》夏衍:《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郭沫若:《屈原》。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1.1921年10月,郁达夫的三篇小说《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结集为(《沉沦》),这是郁达夫自己第一部、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

2.1917 年1 月, 《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章“八事”这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胡适是20世纪中国写作和发表白话新诗的第一人,1917年2月,他就率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八首》,2月,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

1920年又出版了他的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为中国新诗的大厦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胡适模仿易卜生的《娜拉》创作(《终身大事》),开“社会问题剧”之先。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剧作。

3.鲁迅在1918年5月出版的《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开端。

4.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散文诗集,并开“独语体”散文之先河的是:《野草》5.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是《呐喊》,第二部小说集是《彷徨》,第三部小说集是《故事新编》。

中国现代小说开端与成熟的标志:《呐喊》、《彷徨》《阿Q正传》于1921年12月4日最早发表在当时北京的:《晨报副刊》7.在新文学与封建复古派的斗争中,(钱玄同)化名“王敬轩”,和(刘半农)唱起双簧,正式拉开这场斗争的序幕。

9.第一批新诗作家(白话诗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俞平伯、康白情。

11.新月派代表诗人: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林徽因、陈梦家、方玮德等12.郭沫若的(《女神》)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13. 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1916年)起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迁至北京,(《新青年》)是新文化阵营向旧文化阵营挑战进击的主要阵地,也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

14.诗歌三大潮流: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15.象征派代表诗人: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戴望舒、李金发、梁宗岱、冯至、卞之琳16.湖畔诗派代表诗人: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冰心、冯至等17.徐志摩(1897-1931),原名徐章垿,浙江海宁人。

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老舍小题1、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描绘市民社会生活的艺术大师。

2、1921发表短篇处女作《她的失败》,在英国完成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1926、《赵子曰》1927、《二马》1929,均连载于《小说月报》3、长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294、6部长篇《猫城记》1932、《离婚》1933、《牛天赐转》1934、《骆驼祥子》1936、《文博士》1936--1937、《大明湖》被战火所焚,1部中篇《新时代的旧悲剧》1935,3个短篇小说集《赶集》1934、《樱海集》1935、《蛤藻集》19365、从抗战爆发到全国解放,长篇:《火葬》1944、《四世同堂》1944--1948、《鼓书艺人》1949,中篇《我这一辈子》1947,中篇小说集《月牙集》1948,短篇小说集《贫血集》1944、《东海巴山集》1946、《微神集》1947,话剧《残雾》1940、《张自忠》1941、《面子问题》1941 30年代新诗1、1928年创办《新月》月刊,1931创办《诗刊》季刊2、1932年施蛰存创办文艺刊物《现代》3、现代派诗人的代表性诗集:《望舒诗稿》戴望舒1937、《鱼目集》卞之琳1935、《汉园集》何其芳、卞之琳、李广田合集“汉园三诗人”《预言》何其芳1945、《二十岁人》徐迟1936、《绿》玲君1937、《石像辞》南星1937、《春野与窗》林庚19344、何其芳,把自己写诗的道路成为“梦中道路”,《预言》、《季候病》、《再赠》废名代表作《十二月十九夜》林庚《沪之雨夜》、《夜行》、《空心的城》5、政治抒情诗:郭沫若诗集《恢复》殷夫,原名徐伯庭,学名徐祖华,笔名白莽,《孩儿塔》、《伏尔加的黑浪》、《一百零七个》、《诗集》等4本诗集,《别了,哥哥》、《血字》、《议决》、《一九二五年的五月一日》,被称为“红色鼓动诗”6、蒲风,原名黄日华,诗歌集《茫茫夜》、《摇篮曲》、《生活》、《钢铁的歌唱》,长篇叙事诗歌《六月流火》7、长篇叙事诗:杨骚《乡曲》、穆木天《守堤者》、王亚平《十二月的风》、柳倩《震撼大地的一月间》、温流《我们的堡》、江岳浪《饥饿的咆哮》8、臧克家,新月派,1933自费出版第一本诗集《烙印》,1934《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运河》1936等诗集,《烙印》、《老马》、《当炉女》、《难民》等是有名的诗篇,被称为农民诗人、乡土诗人9、田间和艾青的诗歌创作开始也是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

中国现代文学书目

中国现代文学书目

《中国现代文学》阅读书目一、文学史部分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唐弢《中国现代文学史》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黄修己《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郭志刚《中国现代文学史》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孙庆升《中国现代戏剧思潮史》吴中杰《中国现代文艺思想史》二、参考文献胡适《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系·导言》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郑伯奇《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三集·导言》王瑶《论五四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学的价值重估》陈涌《鲁迅小说的思想力量和艺术力量》王富仁《<呐喊><彷徨>综论》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小说的精神特征》徐麟《鲁迅中期思想研究》钱理群:《心灵的探寻》温儒敏《一份率真,一份才情》、《郭沫若其人其诗》丁帆《乡土文学派小说主题与技巧的再认识》王文英《论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审美价值》罗成琰《现代中国的浪漫文学思潮》龙泉明《中国新诗潮流变论》孙玉石《最丰富的想像在这里开花》蓝棣之《现代诗的情感与形式》孙玉石《穿起那串散乱的珠子》佘树森《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孙席珍《论现代中国散文》温儒敏《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艾晓明《中国左翼文学思潮根源》茅盾《<子夜>是怎样写成的》乐黛云《<蚀>与<子夜>的比较分析》樊骏《论<骆驼祥子>的现实主义》陈思和《人格的发展·巴金传》凌宇《从边城走向世界》、《沈从文传》王晓明《沈从文:“乡下人”的文体与“土绅士”的思想》谭桂林《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佛学》王晓明《沙汀艾芜的小说世界》赵园《论小说十家》许子东《重读<日出>、<啼笑因缘>和〈第一炉香〉》秦林芳《萧红创作的文体特色》孙玉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潮流的回顾与评析》何凝(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王瑶《鲁迅<故事新编>散论》朱自清《论现代中国的小品散文》林语堂《论小品文笔调》鲁迅《小品文的危机》钱谷融《<雷雨>人物读》、《淡谈<日出>中的陈白露》辛宪锡《<雷雨>若干分歧问题探讨》宋剑华《基督精神与曹禺戏剧》王文英《现实主义的杰作——<上海屋檐下>》赵园《路翎小说的形象与美感》温儒敏《<围城>的三重意蕴》赵园《孙犁对“单纯情调”追求》杨匡汉、杨匡满《艾青传论》王彪《论艾青诗歌的力感》袁可嘉《九叶集·序》谢冕《一颗星亮在天边:穆旦诗全编·序》三、必读作品胡 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周作人:《人的文学》胡 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林 纾:《致蔡鹤卿太史书》沈雁冰:《文学与人生》、《文学研究会宣言》成仿吾:《新文学的使命》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胡 适:《蝴蝶》、《一颗星儿》、《人力车夫》、《威权》沈尹默:《月夜》、《三弦》刘半农:《叫我如何不想她》、《相隔一层纸》郭沫若:《女神之再生》、《凤凰涅槃》、《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地球,我的母亲》、《夜步十里松原》、《天狗》、《太阳礼赞》、《炉中煤》、《匪徒颂》、《屈原》汪静之:《伊底眼》、《蕙的风》冰 心:《繁星》第1、7、10、75、131首、《春水》第5、105首冯 至:《蚕马》、《十四行集》一、十五、十七、二十七宗白华:《夜》李金发:《弃妇》、《有感》闻一多:《忆菊》、《死水》、《发现》、《口供》、《心跳》朱 湘:《采莲曲》徐志摩:《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云游》、《火车擒住轨》鲁 迅:《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在酒楼上》、《示众》、《伤逝》、《孤独者》、《无常》、《死火》、《影的告别》、《腊叶》、《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野草>英文译本序》(建议通读《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与《野草》)庐 隐:《海滨故人》许地山:《缀网劳蛛》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王鲁彦:《菊英的出嫁》台静农:《拜堂》废 名:《竹林的故事》郁达夫:《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鲁 迅:《灯下漫笔》、《春末闲谈》、《秋夜》周作人:《故乡的野菜》、《喝茶》、《谈酒》、《苦雨》、《乌蓬船》冰 心:《往事》其二之八、《山中杂记》之七、《寄小读者——通讯七》朱自清:《背景》、《荷塘月色》、《春》、《匆匆》、《给亡妇》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田 汉:《获虎之夜》丁西林:《一只马蜂》、《压迫》茅 盾:《从牯岭到东京》鲁 迅:《文艺与革命》、《“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梁实秋:《文学与革命》冯雪峰:《关于“第三种人文学”的倾向与理论》周起应:《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茅 盾:《蚀》、《子夜》、《春蚕》、《林家铺子》、《腐蚀》老 舍:《骆驼祥子》、《月牙儿》、《断魂枪》、《四世同堂》巴 金:《家》、《憩园》、《寒夜》、《春天里的秋天》沈从文:《萧萧》、《丈夫》、《边城》张天翼:《华威先生》、《包氏父子》丁 玲:《莎菲女士的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柔 石:《为奴隶的母亲》沙 汀:《代理县长》、《在其香居茶馆里》艾 芜:《山峡中》吴组缃:《一千八百担》、《菉竹山房》萧 红:《生死场》、《呼兰河传》、《小城三月》刘呐鸥:《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穆时英:《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上海的孤步舞》施蛰存:《春阳》、《梅雨之夕》张恨水:《啼笑因缘》殷 夫:《血字》、《别了,哥哥》臧克家:《难民》、《春岛》、《老马》戴望舒:《雨巷》、《寻梦者》、《断指》、《我用残损的手掌》何其芳:《预言》、《生活是多少广阔》、《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卞之琳:《尺八》、《断章》鲁 迅:《这个与那个》、《“友邦惊诧”论》、《二丑艺术》、《铸剑》、《采薇》郁达夫:《故都的秋》、《钓台的春昼》何其芳:《画梦录》曹 禺:《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夏 衍:《上海屋檐下》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胡 风:《论现实主义的路》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钱钟书:《围城》路 翎:《饥饿的郭素娥》、《财主的儿女们》张爱玲:《金锁记》、《倾城之恋》孙 犁:《荷花淀》丁 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艾 青:《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爱这土地》、《手 推车》、《北方》、《旷野》、《黎明的通知》田 间:《给战斗者》阿 垅:《纤夫》绿 原:《给天真的乐观主义者》、《憎恨》郑 敏:《金黄的稻束》、《音乐》辛 笛:《风景》陈敬容:《划分》、《力的前奏》穆 旦:《赞美》、《诗八首》、《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春》、《合唱》李 季:《王贵与李香香》梁实秋:《雅舍》沙 汀:《随军散记》贺敬之:《白毛女》。

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1)

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1)

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30年代文学(革命文学)一一、、3300年年代代文文学学思思潮潮((人人文文主主义义文文学学思思潮潮和和左左翼翼革革命命文文学学思思潮潮))1. 人文主义文学思潮(1) 梁实秋的文艺思想,代表了新月派的现代雅士文学思想。

他受美国白璧德主义的影响,提出以“健康的常态的普遍的”人性为核心的理性评价的文学标准,籍古典主义的“节制”概念为其雅士美学追求。

他在艺术上批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在思想上否定个性主义,几乎是整体地否定了五四新文学运动。

梁实秋的文艺思想包括:一、人性论。

(他强调把人性作为文学的唯一标准。

梁实秋认为,人性是超阶级的,他的人性概念本质上是一个伦理概念。

他所谓的人性是二元的,一是以想象情感为代表的;一是以理性为代表的。

他主张文艺上的“合于理性的束缚”。

梁实秋的人性论,是以理制欲的人性论。

)二、天才论,声称“文学不是大多数人的”。

(2) 朱光潜30年代的著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1932)《文艺心理学》(1936)《变态心理学》朱光潜的美学、文艺学思想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结合现代心理学,将现代人文主义心理学与美学思想运用于文学研究。

他提倡“自由生发,自由讨论”,奉行严谨而超脱的风格,强调文学表现人生和怡情悦性的功能,维护文学的独立自足性。

2. 左翼革命文学思潮(1)1928年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普罗文学”)兴起。

(2)左联:1930年3月2日,鲁迅、冯雪峰、柔石等人在上海霞飞路出席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大会,会上通过了蒋光慈、冯乃超等制定的左联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

1930年11月被吸入国际革命作家联盟,1936年初经共产国际指示解散。

(3)左联进行的文学活动:一、 创办刊物二、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提倡三、 加强了与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四、 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五、 文学思想集中体现为对无产阶级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提倡六、 培植了大量的文艺青年3. 30年代重大文学论争(1)1928年革命文学派对鲁迅、茅盾等五四作家的批判。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1、赵树理:(1)《三里湾》:①简介:1955 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

以范登高和袁天成为代表的几个家庭之间错综复杂的社会联系、婚恋纠葛为纽结,反映新农村新变化。

②内容:以1952年9月发生在三里湾的以“扩社”、“开渠”为中心的合作化运动,马多寿、范登高、袁天成和王宝全四户人家的家庭故事为中心,以王金生的模范家庭和以马多寿的落后家庭为叙事主线,叙述了王玉梅、马有冀和范灵芝三人的爱情婚姻为变迁,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复杂。

③艺术性:⒈在题材处理上摆脱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模式,生动再现了农村合作化初期农村生活的真实情况;⒉塑造了一批真实鲜活的“问题农民”的形象;⒊塑造人物的表现手法多样(白描的手法,语言、行动的描写,给人物取绰号以表现人物性格,侧面烘托);⒋口语、熟语,明白晓畅,通俗易懂。

(2)《锻炼锻炼》:1958 以农业合作化为表现对象,最吸引人的地方首先是它极具生活气息的戏剧色调,这尤其表现在作者对两个落后妇女“小腿疼”“吃不饱”的描写中。

2、柳青:《创业史》 1960 是当代农业题材小说的新的标志性作品。

3、周立波:《山乡巨变》4、茹志娟:主要作品有《百合花》《静静的产院》《春暖时节》《如愿》等。

★《百合花》:(1)简介:以清新俊逸、细腻委婉的笔调,精巧缜密的构思,阐述了军民鱼水相亲的庄严革命主题。

(2)内容:描写1946年国共之间大的战役间隙之间的一个小插曲,写了三个场景,由三个主要人物演绎:“我”—女义工团员;通讯员—一个年轻的小战士;新媳妇—刚新婚的农村妇女。

第一个场景:通讯员送“我”到前线包扎所(细节:小战士枪口插了几根小树枝);第二个场景:小通讯员到老乡家里借被子(细节:小通讯员抢着被子出门时,肩膀处被钉子勾破了);第三个场景:小通讯员壮烈牺牲被抬进包扎所(细节:新媳妇细心为小通讯员缝补肩上的破洞并仔细擦拭小通讯员脸上的污渍)。

(3)艺术性:①构思新颖,百合花贯穿小说始末,是小说叙事的核心,同时也具有象征意义,体现军民鱼水情像百合花一样清新、隽永;②视觉新奇,没有写大的战争场面而写一个很小的包扎所;③细节丰富,以小见大。

中国现当代文学书目

中国现当代文学书目

汉语言文学专业必读书目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三卷本)严家炎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吴福辉、温儒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史》王嘉良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马春良、张大明主编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中国现代小说史》(三卷本)杨义著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孙玉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比较戏剧史》田本相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无边的挑战——中国先锋文学的后现代性》陈晓明著时代文艺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教程》陈思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四卷本)王晓明主编东方出版中心名著选读《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鲁迅《倪焕之》叶圣陶《沉沦》《迟桂花》郁达夫《子夜》《蚀》《林家铺子》茅盾《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老舍《激流三部曲》《寒夜》《憩园》巴金《在医院中》《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丁玲《西柳集》吴组缃《边城》《八骏图》沈从文《竹林的故事》废名《一本褪色的相册》萧乾《新感觉派小说》施蛰存等《包氏父子》《华威先生》张天翼《淘金记》《代理县长》沙汀《南行记》艾芜《财主的儿女们》《饥饿的郭素娥》《洼地上的“战役”》路翎《围城》钱钟书《传奇》张爱玲《北极风情面》无名氏《啼笑因缘》张恨水《虾球传》黄谷柳《李有才话板》赵树理《白洋淀纪事》孙犁《暴风骤雨》周立波《李双双小传》李准《保卫延安》杜鹏程《蝴蝶》《布礼》王蒙《林海雪原》曲波《红旗谱》梁斌《红日》吴强《红岩》罗广斌杨益言《李自成》姚雪垠《班主任》刘心武《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冯骥才《灵与肉》《绿化树》张贤亮《将军吟》莫应丰《本次列车终点站》《小鲍庄》《长恨歌》王安忆《芙蓉镇》古华《乔厂长上任记》蒋子龙《受戒》汪曾祺《你别无选择》刘索拉《拉萨河女神》马原《我是你爸爸》王朔《十八岁出远门》《许三观卖血记》余华《一地鸡毛》刘震云《障碍》韩冬《与往事干杯》陈染《马桥词典》韩少功诗歌《尝试集》胡适《女神》郭沫若《红烛》《死水》闻一多《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徐志摩《微雨》李金发《烙印》《罪恶的黑手》臧克家《孩儿塔》《血字》殷夫《望舒草》《我的记忆》戴望舒《给战斗者》田间《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艾青《七月诗选》胡风等《九叶集》穆旦《马凡陀的山歌》袁水拍《吐鲁番情歌》闻捷《回延安》《雷锋之歌》贺敬之《周总理,你在哪里?》柯岩《小草在歌唱》雷抒雁《回答》北岛《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中国》《我们钥匙丢了》梁小斌散文《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周作人《剪拂集》《语堂随笔》林语堂《踪迹》《背影》朱自清《饿乡纪程》《乱弹及其他》瞿秋白《画梦录》何其芳《写在人生边上》钱钟书《雅舍小品》梁实秋《有关大雁塔》韩东《燕山夜话》马南《社稷坛抒情》秦牧《荔枝蜜》杨朔《文化苦旅》余秋雨戏剧《雷雨》《日出》《原野》曹禺《上海屋檐下》《芳草天涯》夏衍《获虎之夜》田汉《一只马蜂》丁西林《升官图》陈白尘《白毛女》贺敬之等《茶馆》老舍《蔡文姬》郭沫若《关汉卿》田汉《于无声处》宗福先《丹心谱》苏叔阳《陈毅市长》沙叶新《小井胡同》李龙云《屋外有热流》贾鸿源马中骏瞿新华《魔方》陶骏陈亮《桑树坪记事》朱晓平。

20世纪30、4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史概述总 (2)

20世纪30、4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史概述总 (2)

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史无产阶级文学与民主主义、自由主义文学的各自发展、演变,构成了30年代现代文学两条基本历史线索。

革命文学争论和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潮。

大革命失败之后,日益激烈的阶级斗争和新的革命形式对文学艺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于是,经过整顿了的创造社和由蒋光慈等组成的太阳社,在《创造月刊》、《文化批评》《太阳月刊》等各自的刊物上,正式开始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倡导。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暴露了很多幼稚的,片面的,绝对化的错误的观点。

鲁迅与其进行了长达两年的争论。

1929年国民党开始扼杀“革命文学”“无产阶级文学”。

党组织调解创造社、太阳社与鲁迅之间的争论,以便团结一致共同对敌。

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在上海成立。

“左联”的成立,标志着以无产阶级文学的倡导为发端的左翼文学运动走上了健全发展的道路。

在“左联”的旗帜下,左翼文艺阵线开展了多方面的活动,为现代革命文学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团结、组织左翼作家,大力开展革命文学创作。

“左联”成立后,陆续出版了《拓荒者》《萌芽》《巴尔底山》等刊物,在北平和日本东京两地设有“左联”分盟,在广州、天津等地成立小组。

许多左联作家同时又是革命者,从事革命活动,为了服从旨在抵抗日本侵略的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到1936年春解散,其前后活动的6年时间,对30年代乃至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介绍,注重文学批评。

左联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把“确立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理论及批评理论”作为主要任务。

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了系统全面的介绍。

(三)开展文艺大众化讨论,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设立文艺大众研究会,并明确规定“文学大众化”是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第一个重大的问题”。

作家们还进行三次大讨论,并作过部分创作试验。

30年代小说三大流派一“左联”和左翼小说“左联”准备期间的小说,主要是以蒋光慈为代表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册啊)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册啊)

名词解释及人物介绍文学研究会: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性的文学社团,1921年月1月4日在北京成立。

发起人有沈雁冰、郑振铎、周作人、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蒋百里、等12人。

(存在11年)成立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会刊:革新后的《小说月报》;文学主张:“为人生而艺术”;“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现象,表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7月1日。

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张资平、穆木天等7人,当时都是留日学生。

们先后出版有《创造》季刊等。

创造社大体可分为前后两期,以1925年“五卅”为分界线。

前期创造社的文学主张是“为艺术而艺术”。

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的“内心要求”带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

文艺思想和创作倾向是以浪漫主义为旗帜的。

后期创造社的主要成员开始倡导革命文学,思想明显“左倾”。

鲁迅化革命的主将、中华的精神。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字豫山。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了在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标志五四新文学时代的伟大开端。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

《野草》开了中国散文诗的先河。

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彷徨》具有反封建的热情,和五四时代精神,表现了文化革新和思想启蒙的特色尖锐地揭露了宗法制度和封建文化传统的弊害,通过对人民命运特别是农民命运的描写,揭示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和现实革命运动应当关注的问题。

(农民:迷信、落后和愚昧。

妇女:宗法制的毒害。

下层知识分子:封建科举制的毒害)创作方法: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对人物潜意识、心里剖析。

艺术风格:注重白描、主人公独语自白。

塑造人物:对生活中的原型进行充分的艺术集中和概括,使人物形象具有较为广泛的典型性。

还注重以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考点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考点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考点整理一、文学史常识1.老舍的短篇小说就文体而言,大体有两种类型,一是以写实与象征相融合的手法创作的抒情性小说,如《月牙儿》、《微神》、《阳光》;二是以传统说话、民间讲唱,辅之以西方小说表现手法的写实小说,如《断魂枪》、《上任》、《黑白李》、《柳家大院》等。

2.《骆驼祥子》于1936年9月16日至1937年10月1日在《宇宙风》杂志第25期至48期上连载,上海人间书屋1939年初版。

3.瞿秋白赞赏《子夜》:《子夜》是“应用真正的社会科学,在文艺上表现中国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扛鼎之作,1933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出版。

4.巴金的《家》写于1931年,最初在上海《时报》上连载,原题为《激流》,1933年出版单行本时改名为《家》。

《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1938)、《秋》(1940)。

5.《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原载于1934年《国闻周报》第11卷,1934年9月由上海生活书店出版单行本。

6.洪深的“农村三部曲”包括独幕剧《五奎桥》(1930)、三幕剧《香稻米》(1931)、四幕剧《青龙潭》(1932)。

7.卞之琳、李广田、何其芳合出诗集《汉园集》,被称为“汉园三诗人”。

8.1932年9年,林语堂创办《论语》半月刊,嗣后又创办《人间世》和《宇宙风》两刊,一发表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和表现性灵的创作。

9.林语堂在小品的题材和风格上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小品要“语出灵性”,“凡方寸中一种心境,一点佳意,一股牢骚,一把幽情,皆可听其由笔端流露出来”。

10.1936年,茅盾仿效高尔基主编《世界的一日》的做法,发起征文运动,在此基础上主编成《中国的一日》。

11.夏衍的《包身工》在中国报告文学上开创了新的记录。

12.1940年前后的有关歌颂与暴露的讨论主要是关于张天翼的小说《华威先生》的论争。

13.巴金的《憩园》、老舍的《四世同堂》对中国式的家族文化进行了叩问。

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第一章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1917-1927)第一节概述(一)识记1、“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五四”文学革命的直接背景和动力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2、《新青年》杂志在文学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五四”时期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兴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新青年》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社会进化论,给人们提供了思想武器。

3、胡适、陈独秀、刘半农、周作人等人在文学革命讨论中的代表性文章和重要观点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主张书面语要与口头语接近,要求以白话文学为“正宗”。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即建设国民的、写实的、社会的文学,反对贵族的、古典的、山林的文学。

把文学革命当做“开发文明”、改变“国民性”并借以“革新政治”的“利器”,也肯定文学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

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改革韵文、散文。

使用标点符号。

和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周作人:《人的文学》。

新文学应当是“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非人的文学”。

4、文学革命最初的创作实绩,代表性作家作品实绩:鲁迅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把矛头指向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小说的形式完全是现代化的。

接着《新青年》、《新潮》上又陆续出现了一批新文学作品。

胡适、沈尹默、刘半农进行了第一批白话新诗的尝试,有《鸽子》、《月夜》、《相隔一层纸》等。

这一时期许多报刊都显示新文学创作的实绩。

5、“五四”时期各文学社团代表性人物、主要刊物文学研究会: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12人。

主要刊物:《小说月报》。

创造社: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寿昌、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朱镜我、李一氓、阳翰笙。

《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创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等杂志。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大事件第一次文代会全名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大会,1949年7月召开于北平,正值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这是一次全国文艺工作者大会师大团结的大会,继往开来、总结和动员的大会。

大会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阶段的终结,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

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年5月2日至5月23日由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集了一次文艺工作者座谈会。

毛泽东主持会议并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讲话》系统地阐述了党的文艺工作方针等问题,中心内容是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怎样服务的问题。

《讲话》使解放区、国统区的问题面貌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广大文艺工作者走向社会,向工农兵方向迈进,产生了一系列崭新的作品(如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季《王贵与李香香》)和有创见的论文(如巴人《论人情》)。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作了著名的《讲话》。

《讲话》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强调指出要真正为人民大众服务,作家必须把立足点移到无产阶级方面来。

《讲话》阐明人民生活是文艺的无尽的唯一的源泉,要求文艺工作者深入人民生活,履行思想,获取无限丰富的艺术源泉,并继承和借鉴中外优秀文学遗产,这样才能创造真正为人民大众的文学。

《讲话》还论述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认为文学为政治服务在当时尖锐的斗争形势和正确的革命政策下,与文艺真实反映时代历史风貌和社会心理基本上是统一的,从主要方面说是起了积极作用。

总之,《讲话》是对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从理论上解决了新文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对新文学具有重大深远的指导意义,造成了继五四之后又一次深刻的文学革命。

《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

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

最新中国现代文学史(下)整理资料

最新中国现代文学史(下)整理资料

填空题:1、当代文学的分期:①1949年的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代表大会到1966年,这是十七年文学②1966年到1976年,是文革十年文学③1976年至今,是新时期文学2、第一次文代会期间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文联),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会后成立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后成为中国作协),选举茅盾为主席,丁玲、柯仲平为副主席3、建国初三次全国规模的文艺批判运动:①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②批判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清算胡适派“唯心论”思想③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只要知道他不服批判,上交三十万言书4、革命“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海港》;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乐《沙家浜》(阿庆嫂出自《沙家浜》、李铁梅出自现代京剧《红灯记》、杨子荣出自《智取威虎山》)5、根本任务论:努力塑造工农兵的英雄人物,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6、文革文学(作家及其作品):①浩然的《艳阳天》、《金光大道》;丰子恺《缘缘堂续笔》②文革“诗歌”“七月”派诗人:曾卓——《悬崖边的树》、《有赠》,牛汉——《巨大的根块》、《半棵树》、《华南虎》。

穆旦——《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听说我老了》、《智慧之歌》年青一代的写作:郭世英——《小粪筐》;黄翔——《野兽》,食指——《相信未来》(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白洋淀诗群”:姜世伟(笔名芒克)——《阳光中的向日葵》张扬的长篇《第二次握手》(“手抄本小说”),靳凡——《公开的情书》、《太阳岛的传说》,礼平——《晚霞消失的时候》,赵振开(北岛)——《波动》(主人公杨讯、肖凌、林东平、林媛、白华)7、赵树理、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人,被人们称为“山西派”、“火花派”、“山药蛋派”。

8、农村小说:赵树理——《“锻炼锻炼”》(注意引号,妇女“小腿疼”、“吃不饱”等形象),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田副局长),李准——《不能走那条路》、《李双双小传》;革命历史小说:杨益言、罗广斌——《红岩》;“革命通俗小说”:知侠的《铁道游击队》、曲波的《林海雪原》(“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以及“大故事套小故事”的叙事方式)、冯志的《敌后武工队》、刘流的《烈火金刚》;茹志鹃——《百合花》(茅盾称赞:“清新、俊逸”,小说主要刻画的是小通讯员与新媳妇之间的圣洁感情,但两者之间穿针引线的是小说叙事人“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郭沫若的“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

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歧路》、《炼狱》、《十字架》。

矛盾的“烛”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矛盾的“农村”三部曲:《春蚕》、《收获》、《残冬》。

巴金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阳翰生的“地泉”三部曲:《深入》、转移》、《复兴》。

洪琛的“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

叶君健的“土地”三部曲:《火花》、《自由》、《曙光》。

欧阳山的“一代风流”三部曲:《三家巷》、《苦斗》、《柳暗花明》。

冯德英的“三花”三部曲:《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

郭小川的“将军”三部曲:《月下》、《雾中》、《风阴》。

沙汀的“三记”三部曲:《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

梁斌的“红旗谱”三部曲:《红旗谱》、《播火记》、《抗日图》。

黄谷柳的“虾球传”三部曲:《春风秋雨》、《白云珠海》、《山长水远》。

韩素英的“自传体”三部曲:《伤残的树》、《凋谢的花》、《无鸟的夏天》。

好一计鞭子:《三江好》、《最后一计》和《放下你的鞭子》)是当时演出最广、影响最大的街头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