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1)

合集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冷先远半岛博客

浅谈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冷先远半岛博客

浅谈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冷先远半岛博客效性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线。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呢?关键在于怎样把学生懂得的道理教得使学生心服口服、自觉践行。

需要教师从现实生活中开发课程资源,创设真实感人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实践、体验、感悟。

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

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和教师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下面结合本人教学的实际,谈谈对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认识。

一、研读课程标准,勤于疏通教材和参考资料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前提针对《思想政治》教材全国有多种版本,但不同版本的教材之间没有大的差异,教材内容均是依据学科知识体系构建,各年级进行的教学内容在标准中也均作出相应的规定,为此,教师备课必须先备课程标准,才能了解并把握课程的总体要求,才能更好地运用教材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同时教师要勤于疏通教材和参考资料,教师对所教学科的教材、参考资料不能仅靠看过一遍、二遍之后,有所了解就感到满足。

即使教过多年同一教材的教师也有不断熟悉和钻研的必要。

因为,同一个教材在不同的学期,教师理解的程度不同,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程度也不同。

因此,教师要反复阅读、研究教材。

深入了解其结构、内容和涵义,才使自己的教学适应时代的发展,泰然地走上讲台进行有条不紊地讲学。

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才能听得津津有味。

教师只有扩大视野增加信息量,才能使自己原有的知识不断更新,在教学中才能使自己得手应心地进行创新教学。

如果没有新知识的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师的上课只会因循守旧、照书说法。

使学生感到干巴巴没有什么味道。

学生只会在教师的讲课过程中勾勾划划,不会有新鲜感,也产生不出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阅读大量的与教材相关的参考书籍和相关学科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插进一些课外知识,一方面使课堂气氛得到活跃,拓宽学生视野,另一方面充实了教学内容,增加了学生的信息量,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端正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动力,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陈秀丽思想品德学科的内涵非常丰富,但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很多教师无法全面把握教学,导致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对此,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努力改进,不断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兴趣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但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对思想品德课不感兴趣,他们认为学习思想品德知识没有太大用处,而且在中考中,思想品德所占比重也不大。

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改变学生思想认识,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重视程度。

思想品德学科包含丰富的内容,既有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文明礼仪等内容,也有法律、法规等内容,它对学生高尚人格的培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此外,中考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考查。

因此,教师要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重视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重视导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因此,教师要重视导入,提高教学趣味性。

例如,在教学“维护消费权”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利用学生身边的事例设计以下问题:你在买东西时遇到过问题吗?遇到过什么样的问题呢?最后怎么样解决的呢?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课堂教学内容。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教学手段日益多样化。

由于多媒体可以给学生带来感官刺激,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把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通过多媒体形象地展现出来,加深学生印象,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祖国终将实现完整统一”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把相关历史背景展示给学生。

这样学生就能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堂课都要使用多媒体,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适度地使用多媒体,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

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却只重视理论知识,而忽视生活实际,这样就会使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丧失学习兴趣。

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

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

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当前初中思想政治课应该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中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

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时,要做好相关知识的延伸实现政治教学的目的,保证课堂教学的深度。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进行初中政治教育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行教学策略的及时调整,在课堂中,教师要在自身主导的前提下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引导。

一、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

让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练”的教学方法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

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

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

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

“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

教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讲”是教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

教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编、解疑。

“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

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

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

总之,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又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相互统一。

如何加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如何加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如何加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加强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中学思想政治课一直被人民看作是“副课”,认为数理化是实的,而思想政治课是“虚”的,所以一直被摆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评起来不要”的尴尬地位,令学生甚至是老师都视“大道理”而被打入冷宫,始终缺泛应有的热情。

因此,真正落实“德育优先”的理念,切实地把思想政治课放到学校教育的首要地位,加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发挥其育人功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转变思想观念是提高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前提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

一要转变思想品德课是“虚”的错误观念,坚决纠正“政治就是大道理”的错误认识,包括领导、老师和学生都要转变,只有这样,才能把思想政治课切实地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来。

二要转变一味地老师讲学生听的落后的课堂意识。

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的过程不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活动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必须要确立“教会学生方法比知识更重要”的理念,还学生的主人公地位,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要从知识向素养转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然和社会,包括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四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合作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结合时代的特征和学生成长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正如专家、学者们所说:“从政治课的价值观念上讲,应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精选教育文档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精选教育文档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众所周知,思想品德教学主要从知、情、意、行四方面进行。

然而就如何提高思品教学的实效性,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的体会是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针对教师素质、教材特点、学生思想实际、家教结合,做到有的放矢。

一、与时俱进,提高教师素质是基础伴随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新课程犹如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春日照亮了广大思想品德教师的视野。

无论是在课程功能、理念、目标、内涵方面,还是在课程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方面,较之以前有大幅度的突破与创新,正冲击着业已形成、习以为常的教学模式。

教师既要具备精湛的业务知识,又在相关学科上有所建树,还具备丰富的教育学知识和心理学素养,构成新课程理念下思想品德教师必须具备的知识容量。

在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指导下,教师既要传授学问之道,又要传授做人之理;既要传授课堂学业,又要传授立身基业;既要解攻书之惑,又要解成长之惑。

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育人育德,春风化雨。

直面新课程,“为了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的价值取向,教师如何真正实施角色转变,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个人修养,优化教学艺术,不断学习与创新,超越现在、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自我。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有了纯洁的素养,有了五彩教学艺术,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诱发学生丰富的灵感,学生的知识、能力、智力、情操、品格才会潜滋暗长,才能真正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

二、挖掘教材,把握特点是主渠道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着重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道德情感,以指导学生行为的课程,教材的每一课都蕴含着一个道理。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能力,教材内容大多以具体的人物或事物作为载体,当然也有少量一些已被大家所认可的、富有哲理的寓言童话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来教育启迪学生,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典型性和情境性,这与其它学科的教材内容相比,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几点建议

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几点建议

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几点建议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道德和法治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初中阶段是孩子性格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对学生成长和成才至关重要。

接下来,本文将从课程设置、师资培训、教学方法、家校合作和社会实践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以期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

一、优化课程设置要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首先需要优化课程设置。

不仅要注重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更要关注道德和法治思想的渗透。

可以通过增加现实生活案例分析、法律知识普及、道德问题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道德情操的熏陶和法治精神的铸就。

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材内容,增加教学灵活性和趣味性,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

二、加强师资培训有着良好道德素养和丰富法治知识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条件。

需要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承担起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责任。

培训内容包括法律法规的学习、道德底线的认知、心理辅导技能等方面,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只有能够让教师持续学习、持续进步,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健康成长。

三、多元化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全面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

可以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问题解析等方式,使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讨论中成长。

通过多种形式的课程设计和师生互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从而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

四、加强家校合作要加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家校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两大环境,只有两者紧密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可以定期邀请家长参加家长会、开放日等活动,将学生在学校学到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传达给家长,让家长与学校形成共识,共同承担起学生道德教育的责任。

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

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

浅谈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平常很注重知识和能力的教学,而对学生情感、兴趣、学习动机、爱好等非智力因素的培育重视不够,结果不能很好完成“三维目标”,教学的实效性较差。

为了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我认为在思想品德课中应注重强化学生非智力因素目标的培育方法。

一、以生为本,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否全心身地投入到学习中,课堂效果的好与坏直接可以从课堂沟通上体现出来。

学生只要在做、想、悟,他就有想法、意见、观点,学生已有的思想和观点揭示了许多其当前的观念和思维过程。

教师若没有真正了解学生正在想什么,教学就没有针对性,其结果就是教师和学生都白费了力气。

因此,为了了解学生正在想什么,教师必须倾听学生说什么,重视学生的想法。

这不仅仅是为了确定对与错,更重要的是为了懂得学生正在思考什么,是怎样思考的,其假设是什么,并有针对性地教。

另外,从心理角度上来说,任何一个人都渴求别人的尊重与支持,老师能倾听学生的想法,重视学生的观点,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支持与鼓励,学生的情感就会朝健康方向发展。

二、身教重于言传,教师真心实意的身教非智力因素的的教育活动,最重要的是教育者用自己健康的情感、人生态度与价值选择去影响学生。

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教师言真意切的讲述,让学生深受感染,这样学生也能对自己平时不尊重老师的行为有了深入的反思,对自己以后如何尊敬老师有了思考,从而促进了教学的有效落实。

教师要真心实意的身教,我觉得需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的言语要真切,且不可挖苦或讽刺学生。

其次,教师一定要注重言行一致,课堂上怎样说,生活中就怎样做。

再次,教师善于用鼓励的言语、眼神激发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引导学生达到既定的情感目标。

三、创设情景、学生积极尝试积极创造有利于学习主体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这种尝试的实践行动中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认知,形成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几点对策

提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几点对策

提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的几点对策《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目的。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笔者认为要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实际效果,就要切实遵循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和谐发展,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构建起全新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使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现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

一、创新教学内容,力求教学内容生活化(一)教学内容源于学生生活思想品德课程的理念是: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

经验告诉我们,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因此教师要树立一种新的教材观,摈弃那种“教教材”的课程生活。

教师应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的生活和生活中的学生,在教材与学生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创造一种“互动”的状态。

例如:讲述“我国的政治制度”这一课时,结合贺州市八步区正在进行的新一届人大代表的选举,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各自所在的居委会、村委会去了解哪些人有选举权哪些人没有选举权,代表的选举方式,候选人的资格以及选举的程序等,最后根据调查的材料在课堂上进行模拟选举。

(二)教学形式贴近学生生活要实现品德教学生活化,还必须在品德教学中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如游戏、访问、调查、小品表演等,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耳朵倾听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这样才能最终形成学生的道德观念。

如讲述“竞争与合作”这一课时,让学生玩“双人夹球游戏”,游戏中懂得了要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创新教学方法,力求教学形式活动化(一)教学内容活动化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

”把有关教学内容活动化,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应同步进行改革。

笔者在从事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些成功的教改思路。

我认为要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教改优化:一、优化教师形象,提高教书育人的可信性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教师的表率作用,孔子是最早提出“以身作则”的教育原则的人,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五十年代曾提出:“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

”所以,一个政治教师如果自己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没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没有嫉恶如仇的正义感,没有严格的纪律性,没有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专业基础,没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便向学生灌输思想政治的有关理论常识,想叫学生诚学之、笃信之、躬行之,恐怕是异想天开。

二、优化教学模式,体现教法的新颖性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可见,哪怕是最先进的教学模式,不看实际一律套用,搞一贯制也会僵化。

所以,我们应尽可能地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以新颖的最合适的教法,来求得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浓厚的学习兴趣,取得最好的教学实效。

三、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设赏心悦目、引人入胜的教学环境、氛围,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会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作为一名授课教师,应注意在教学中创设轻松愉快的情感氛围,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自觉思考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探求的能力。

四、优化“讲”的方法,提高讲课的艺术性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最基本手段是“讲授”,但怎样讲却大有学问。

同样的内容,不同的人,不同的讲法,效果会大相径庭。

毛主席曾把“语言无味,像个瘪三”列为党八股的一大罪状,但时至今日,这种“瘪三”还不少。

诸如照本宣科、罗罗嗦嗦、平铺直叙、有气无力等,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在我们的一些课堂中。

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

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

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通过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学习,让我对教师的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

就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来说,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下面就我自己的学习总结和教学实践,浅谈我的几点看法:一、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在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当下,在思想中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意识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仍充当课堂的中心和主宰,学生起到“配角”作用,师生间仍是那种“授受关系”。

因此,这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真正的实现多向的师生互动,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教师的“教”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

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既是对教师的品德要求,也是优秀教师必备的业务素质。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科学组织引导,学生能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特别是动脑而独立完成的一切活动。

教师要尽可能创造条件,给予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大胆地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

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练习,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

激励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完成特殊的认知过程。

我认为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尊重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就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体现,目的也在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二、教师要博览群书,做一个博学的人我个人认为做为一个合格的思想政治教师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必备的素质:看政治教材内容的价值,它涉及到道德、心理、法律和社会常识,不仅具有重要社会价值,而且直接关系到学生日常生活,它会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来应对生活中的问题和烦恼。

用张丽萍老师的话就是不仅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责任教育;也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天地人合一”的和谐社会理论等。

这就要求政治教师不但对所教课程有精深的认识,还应有广博的知识。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校提出了“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探讨,总结了一些提高课堂教学实用、高效的经验。

一、打造生活化课堂,拉近师生距离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但初中生还处在比较感性的年龄,对生活缺乏太多深入的、抽象的、哲理的思考。

生活化课堂教学是指将社会生活贯穿于教学的每个环节,用学生熟悉的感性生活去帮助学生理解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抽象问题,达到化难为易,拉近生本距离的目的。

生活化课堂对于教育的意义重大。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思想品德课理论性较强,抽象艰懂。

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的生活化导入至关重要。

如教学“赡养扶助父母是成年子女的义务”这一框,我在不同班级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生活化场景导入:一班我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不赡养父母的事例,学生兴趣很浓,都争先恐后地表达。

有的学生在讲述一些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时候热泪盈眶、潸然泪下,把全班同学都弄哭了。

二班我让学生自编自演两组小品,一组演子女真心实意全心全意孝顺父母,另一组演除夕之夜子女自私自利连年夜饭都舍不得叫风烛残年的90岁老母亲吃,老母亲只好在烟熏漆黑的破屋熬粥的场景。

通过两组生动的表演和鲜明的对比,全班学生也嚎啕不已。

试想,这样的导入教学效果会不好吗?我想,即使不教学,通过活动学生也会懂得赡养父母的道理。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思想政治课内容抽象,不采取有效的方法,难以开启学生的兴趣之门。

实践教学中,教学内容生活化效果突出。

如教学“艰苦奋斗”这一内容,我们可以组织一场辩论赛,正方: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仍需提倡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反方: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早已过时了。

辩论一开始,学生唇枪舌剑,课堂气氛一下就白热化。

通过辩论,学生达成共识,获得新知。

(三)课堂延伸生活化思想品德是一门比较生活化的课程,它和生活联系十分紧密。

教学中我们要千方百计突破“小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获得更广博的知识,去领悟更深刻的道理。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摘要】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目前存在着师资水平不足、缺乏实践能力培养、课堂教学单一等问题。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应该加强师资培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丰富教学内容,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通过这些举措,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将得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同时也能更好地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德素养,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新时代建设者。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师资培训、教师专业水平、学生实践能力、教学内容、课堂吸引力、激励机制、现代技术手段、综合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作用。

1. 引言1.1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性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途径,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升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积极向上的品质,从而健康成长,成为德才兼备、有担当、有情怀的社会栋梁。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关系着社会的未来发展和进步,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富强。

只有加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才能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接班人。

1.2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在当前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解决。

一些老师的思想品德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有待提高,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认识,缺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理解和把握。

现阶段社会风气日益浮躁,道德风尚有所败坏,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要,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如何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人文学科,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文精神,它不像中学其他学科,需要大量的练习、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而是要看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是否有素质上的提升,在面对重大问题时是否能够做出正确的决定。

既然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具有重大意义的,那么,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该如何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一、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滔滔不绝地讲授课文内容,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机械地听老师讲课,就像是一个接收知识的容器,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这种思想观念是完全错误的,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确定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二)认真研究学生,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只管教,向学生传授知识,对于学生的学情探究是不细致的,所以,常常出现“一刀切”的局面,对学生一个标准、一个要求,这种“齐步走”的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压制了学生个性,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所以,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要仔细分析学生的不同情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自身的独创性,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有了这样积极的情绪体验之后,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有效地发挥。

(三)利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古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来,兴趣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学生是在为自己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几点做法

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几点做法

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几点做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几点做法摘要:作为“研究的实践者”在课堂实践中有一些思考,从课堂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改变预习、创设情境的方式,协调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力图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实效性;预习;生活化;预设;生成在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德育教育往往处于一种让学生“听听激动,想想感动,就是没有行动的”尴尬境地,不要责怪学生,关键问题还是在于我们教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刺激,从心理学上讲就是内驱力不足,如果有足够的内驱力,心动到行动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

一、改进预习的方法,备课先备学生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先导,上课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要想达到这个效果,学生的课前预习就应被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预习不能只是简单地浏览书本的过程,它必须是一个问题生成的过程。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设置了一个预习反馈环节,比如说,在《如何培养好习惯》这一课,我在课前布置了两道非常简单的问题,一道是:“你通过预习感觉本课主要强调了什么?”这类似于语文中的归纳中心思想;另一道是:“你最想通过本课解决什么问题?”问题的设置非常简单,学生的回答也非常简单。

当时这样做的目的只是想在备课时,把备学生这个环节做得更充分些,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需要。

等到实际操作的时候,就知道这一个小小的反馈环节太重要了。

因为它有助于了解学生的需要,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

上课的时候,我对学生说出了他们那种向善、想要成功的迫切愿望带给我的感动,特别是对一个孩子写在纸条上的“弹吉他,得诺贝尔奖”进行了点评。

教育是需要契机的,这位学生的回答看似与主题没什么关系,但因为他与众不同,就更显得有教育意义。

我在上课的时候就说他准备培养良好的习惯去学吉他,得诺贝尔奖了,教室里笑声一片。

在这个过程中,气氛轻松了,学生也觉得自己被尊重的需要得到了满足,良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课堂氛围就建立起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把“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道德践行,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共同目标。

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紧紧围绕和牢牢把握“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进行施教。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目的。

因此,在教学中使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体验),然后再去提升学生的直接经验,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重要前提。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时代性很强的学科,面对新课程改革,应努力提高思品课的实效性。

一、当前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反思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差的表现
1.流于形式。

两年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让我认识到:上好一节思想品德课,不容易。

之前,我和大多数人一样,认为思想品德课太简单了,课堂上划一划,背一背,提一提,即可完成任务。

我是这么想的,我也这么做了。

一个学期下来,班级中三分之一的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有了厌烦情绪,成绩可想而知。

2.目标异化。

3.理性缺失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差的原因分析
1.教学内容片面化。

在应试教育的驱动下,“书本知识是教师上课的范围,是学生学习的内容,是教师考察学生学习情况的依据。

”这种脱离生活的教学,势必形成了以书本为中心进行学习,与学习者的实际生活毫无关系的教学弊端。

2.教学方法程序化。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一整套程序,固定不变。

程序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完全接受式的学习方法,整个课堂毫无生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我学习能力严重不足,往往是”高分低能”。

3、评价模式单一化
传统思想品德课评价方案的弊端评价手段过分单一,仅局限于以考知识为主的纸笔测试,对学生一段时期(通常一学期)的思想品德进行终结性评价。

如何提高中学思品教学的实效性?本人认为要提高中学思品教学的实际效果,就要切实遵循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和谐发展,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构建起全新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使中学思品教学努力实现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

二、提高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创新教学内容,力求教学内容生活化
思想品德课程的理念是: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


验告诉我们,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教师应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的生活和生活中的学生,在教材与学生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创造一种“互动”的状态。

例如:讲述“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课时,结合我区正在进行的新一届人大代表的选举,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各自所在的居委会、村委会去了解哪些人有选举权哪些人没有选举权,代表的选举方式,候选人的资格以及选举的程序等,最后根据调查的材料在课堂上进行模拟选举。

2、教学形式贴近学生生活
要实现品德教学生活化,还必须在品德教学中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如游戏、访问、调查、小品表演等,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耳朵倾听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这样才能最终形成学生的道德观念。

如讲述“合作与竞争”这一课时,让学生玩“双人夹球游戏”,游戏中懂得了要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创新评价模式,力求评价方式价值化
作为德育课程的教材,要注重知识、能力目标,更要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新课标对教学内容的调整,也促使我们要改变原有的课堂评价方式,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注意以下四个
方面:
1.评价角度的多维性
所谓评价角度的多维性,是指对学生的学生评价不应只看某一方面的表现(如考试成绩),而忽视其他方面的进步和提高,必须广泛深入地考察学生围绕思想品德课程学习所发生的多个方面的
发展变化,提高,如思想品德状况、行为表现、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等,肯定学生每一方面的点滴成绩。

2.评价注重过程性
所谓评价注重过程性,指评价要真正进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考察他们在学习过程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表现。

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态度认真积极,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在教学内容的引导下,积极朝着做一个好公民的方向发展,都应给予积极肯定的激励性评价,而不应只看到考试成绩这一学习结果的单一方面评价。

3.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以往的教育评价只是单一主体评价,是线性的外部评价。

新课标下课堂评价必须提倡多种主体,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也可以把小组互评与对小组每个人的评价结合起来,把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家长评价结合起来。

三、运用实践性活动,提升课堂教学价值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性”特点:“注重与
学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思想品德课不像语文、数学等其它学科那样通过做练习、考试检验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成果,而是看他通过学习本课程的有关内容之后,在实践中面对真实的境遇和冲突做出的自主选择和自觉行为来体现价值。

总之,思想品德课要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和资源状态下,获取最大化的整体效益。

使学生的“知”、“情”、“意”、“行”达到有机协调,对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这样,思想品德课堂就会迸发出生命的星光,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