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父母心理健康作业
《感恩父母心》心理健康教案
(三)感悟亲情,学会感恩:
1、出示情境:“请闭上眼睛想像,假如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就在你的面前,此刻,你最想为父母做些什么呢?”
2、学生畅所欲言
(四)创设情境,体验亲情:
导语:平时我们有很多心里话没有对父母表白过,今天就给同学们创造一个机会。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导语:“同学们,生活中我们应该感恩的太多了,除了我们的父母还有教我们知识的老师,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以及赐予我们万物的大自然等。同学们,如果你对他们有感恩之心,感激之请,就尽快的表达出来吧!”(出示)我感谢(老师、同学、社会、大自然……)
2、学生发言。
(六)播放《感恩的心》,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教学目标
分析要点: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感恩,能够体会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唤醒孩子们麻木的心灵,感受亲情的温暖,培养感恩意识。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自主反思,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的学习中,认识到做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验活动激发学生情感升华,学会感恩,以充满爱的心态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板书设计
《感恩父母心》
1.初步了解感恩。
2.倾诉心声,感受亲情。
3.感悟亲情,学会感恩。
4.体验亲情。
作业或预习
作业:
做一做:每天为父母、老师、同学等最少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表达你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自我评价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本节课具体的内容,我采用了故事、测试、创设情境、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等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和情感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经历了一次别样的“生死离别”之后,对感恩会有更深的体会,相信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对父母会多一份的理解和关怀。
一年级下册心理健康导学案-第三十课 感恩父母|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心理健康导学案-第三十课感恩父母|北师大版课时目标•通过课堂及家庭作业,使学生进一步感恩父母,理解父母的辛苦与付出,增强家庭意识,增强家庭责任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的感恩心理,启示学生通过正面思维来调整自己的情感,增强情感的稳定性和对未来的信心。
•让学生理解感恩的内涵,帮助学生成对待家庭感恩教育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积极展现正确的感恩文化。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一年级下册的最后一节心理健康导学案,对于此前累计所学的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应用和巩固。
从本课开始,家庭教育与品德教育进入了密切的联系,这也是今后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要面对的现实。
在年龄和个性的特殊背景下,孩子被教育的过程也因此受到一定的制约,因此在进行本节课教育时,要注意既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又坚持教育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步骤一、热身阶段1.体育锻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简单的体育锻炼,例如操纵气球、跳绳等活动。
这样可以刺激学生的身体能量,增强他们的注意力和参与度,并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
2.个人心理调整在体育锻炼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简短的自我调整,例如深呼吸冥想、眼保健操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忘记外部环境的干扰,集中全神贯注地参与到学习中。
二、自主学习1.阅读课文为了让学生了解感恩父母的重要性,学生首先要独立读课文,明确此课的学习内容。
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默读或阅读解说性的阅读材料,加深对“感恩父母”的理解。
2.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道相关问题。
例如:•父母对我们的养育有哪些贡献?•孩子们应该怎样回报父母?学生需要通过讨论来明确自己对“感恩父母”的定义,从而对此次学习目标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把控。
三、知识讲解1.感恩的定义教师会向学生解释感恩心理的定义:感恩心理,简单说来,就是要培养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对所受到的帮助心怀感激、心存感恩的心理状态。
在感恩心理的支持下,人们不断从他人身上获取力量和勇气,坚定信念,跨越障碍,在生活中获得幸福和成功。
感恩父母 教案 心理健康
感恩父母心理健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辛苦和付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 帮助学生理解父母的爱,提高家庭关系的和谐度。
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心理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父母的爱:讲解父母对学生的关心、照顾和期望,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爱是无私的。
3. 孝敬父母:讲解孝敬父母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孝道。
4. 家庭关系的和谐:分析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如何与父母沟通,增进亲情。
5. 心理素质的培养:教授学生心理调适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父母的爱、感恩的重要性、孝敬父母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享有关家庭关系、心理健康方面的案例,让学生参与讨论,从中得到启示。
3. 角色扮演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父母的角色,增进对父母的理解。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孝敬父母、增进家庭关系等问题,促进学生思考。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谈谈对父母的认识和感受。
2. 讲解父母的爱:阐述父母对学生的关心、照顾和期望,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爱是无私的。
4. 孝敬父母:讲解孝敬父母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孝道。
5. 家庭关系的和谐:分析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如何与父母沟通,增进亲情。
五、课后作业:1. 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父母”的作文。
2. 制定一个孝敬父母的计划,践行孝道。
3. 学会一首关于感恩的歌曲,与家人分享。
4. 观察家庭关系的变化,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5. 学会调节心理压力的方法,提高心理素质。
六、教学内容:7. 理解父母的期望:讲解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背后蕴含的爱,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父母的期望。
8. 处理亲子冲突:教授学生如何妥善处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9. 培养独立性:指导学生如何在父母的爱和支持下,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10. 规划未来:鼓励学生设定个人目标,并思考如何在未来实现这些目标,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感恩父母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感恩父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感恩父母引言:在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感恩是一种美德,而孩子们的最亲密、最为关键的家庭成员是他们的父母。
在这个教案中,我们将聚焦于帮助学生意识到父母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感恩的心态。
通过情感表达、角色扮演和亲子活动,学生将得以更深刻地理解并感激父母在他们生活中的支持与奉献。
一、教育目标:1. 鼓励学生真诚地向父母表达感激之情;2. 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心态,增强他们的家庭责任感;3. 激发学生尊重父母、珍惜家庭关系的意识;4. 通过亲子活动,促进家庭沟通和亲密度的加强。
二、教学内容:1. 父母的辛勤付出与爱的表达;2. 亲情的重要性;3. 孝顺父母、珍惜家庭关系。
三、教学流程:1. 情感引导(10分钟)a) 学生坐成一个圆形,师生共同分享一个关于感恩的故事或者经历,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b) 引导学生讨论父母的辛勤付出,并反思自己对父母的感恩程度。
2. 亲子角色扮演(25分钟)a) 邀请学生选择一个角色扮演他们的父母,同时鼓励他们充分了解、观察和思考父母日常所做的事情。
b) 学生分小组进行互相角色扮演,让他们互相演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的行为和牺牲。
c) 鼓励学生对彼此的表演表示感谢,给予肯定和鼓励。
d)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表演经历,思考如何更好地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3. 感恩信写作(30分钟)a) 学生写一封感恩信给自己的父母,表达他们对父母所做一切的感激之情。
b) 引导学生写感恩信时注重细节描写、真挚感情的流露和具体的感谢对象,以及对未来的承诺和对父母的爱。
4. 亲子活动(40分钟)a) 学生邀请父母到学校参加特别的感恩活动。
b) 在活动现场,学生可以表演感恩信或者感恩演讲,感谢父母一直以来对他们的无私奉献。
c) 安排一些亲子互动游戏,配合主题进行,以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
d) 鼓励家庭成员互相表达爱和感恩之情,通过愉快的活动加深亲子关系。
幼儿园大班心理课教案《感恩父母》 (2)
幼儿园大班心理课教案《感恩父母》教案名称:感恩父母教案目标:1. 培养幼儿对父母的感恩之情;2. 培养幼儿的家庭意识和责任感;3. 发展幼儿的情感表达和倾听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幼儿理解父母的辛苦和关爱;2. 培养幼儿的感恩心情;3. 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和倾听能力。
教学准备:1. 课件或海报:包含家庭场景及相关图片;2. 父母关爱的具体例子。
教学过程:引入:1. 导入话题:给幼儿展示幸福的家庭场景或一些与父母有关的图片,引发幼儿的兴趣。
2. 提问:你们有爸爸妈妈吗?你们平时是怎么和爸爸妈妈相处的?讲解与讨论:1. 引导幼儿讨论:我们每个人都有父母,父母是我们非常亲近的人,他们对我们做了很多事情,付出了很多,我们该如何感谢爸爸妈妈呢?2. 讲解:教师讲解感恩的含义和重要性。
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幼儿了解爸爸妈妈的付出,如照顾我们的饮食、睡觉、生病时的照顾等。
3. 提问:你们有没有想过如何回报爸爸妈妈的辛苦和关爱?让幼儿回答或谈论一些具体的行动。
活动:1. 制作感恩卡片:准备一些卡纸和色彩绘画工具,让幼儿制作感恩卡片,表达对爸爸妈妈的感谢之情。
2. 角色扮演:幼儿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
其中一个幼儿扮演父母,其他幼儿扮演孩子,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感受父母的辛苦和关爱。
3. 家庭作业: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幼儿与爸爸妈妈一起做一件事,然后在下次课堂上分享。
总结:1. 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我们学习了如何感恩爸爸妈妈,他们对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们要多做一些事情来回报爸爸妈妈的爱。
2. 提问:你们觉得应该怎样对待爸爸妈妈?让幼儿回答。
延伸活动:1. 家庭访谈: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进行家庭访谈,了解不同家庭的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方式,并与幼儿一起分享。
2. 家庭照片展:鼓励幼儿带一张家庭照片到幼儿园,分享自己家庭的团结与温馨。
教学反思:1. 教师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情况;2. 教师评估幼儿是否理解和掌握了感恩父母的概念和方式;3. 教师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馈。
学会感恩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范文(通用6篇)
学会感恩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范文(通用6篇)学会感恩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范文(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会感恩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会感恩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活动设计背景如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长期处于众星捧月的地位,加上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倾向,使多数幼儿形成了自我中心,只知获取、不懂给予的众人为我的心理倾向。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感恩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
作为即将毕业的大班孩子,想通过此次综合活动:《感恩的心》,借助《口渴的蚂蚁》这样一个故事情节,体验小蚂蚁期盼、惊喜、感恩的心情。
然后在表达交流中,将教学的重心回归到幼儿的生活,并以制作感恩卡的形式,引导幼儿体会别人对自己的爱,同时,也要教育幼儿学会把自己的爱积极的反馈给别人。
活动目标1.知道我们的城市有很多人为我们大家服务。
2.通过故事和谈话,体会她人对你的帮助,并运用自己的方式回馈别人对你的爱。
3.初步培养感激之情、感恩之心。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制作感恩卡等活动表达父母、老师给予他们的爱。
难点:让幼儿学会感恩,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及人有感恩的心。
活动准备1.音乐:感恩的心;多媒体课件。
2.彩色卡纸、黑笔、固体膏等。
活动过程一、引发兴趣1. 教师出示小蚂蚁图片,引出故事《口渴的蚂蚁》。
问题:①小蚂蚁口渴了,谁帮助了它?③小女孩遇到了什么困难?④小蚂蚁又是怎么帮助她的?2. 师小结:小蚂蚁心中有一颗感恩的心,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别人。
我们也要像小蚂蚁一样,去帮助别人。
二、迁移经验,说说自己生活中被关心、被帮助的情景。
1.说一说自己在家里、幼儿园里都得到了谁的帮助?2.教师出示清洁工图片。
问题:①她们是谁?在干什么?②如果没有她们,我们的城市会变成什么样子?3.出示交通警察图片。
问题:①他们是谁?在干什么?②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城市又会变成什么样子?4.师小结:清洁工阿姨,叔叔为了保持我们城市的清洁,非常辛苦。
《第7课 珍视亲情 学会感恩》作业设计方案-中职思想政治高教版2023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珍视亲情学会感恩》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强化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认识,明确亲情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培养感恩意识。
3. 提高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家庭观察日记:要求学生每周至少一次,观察并记录家庭成员的行为和言语,关注他们的付出和关爱,并思考从中得到的启示。
2. 感恩信:每个学生写一封感谢信给自己的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总结从他们身上学到的宝贵经验和亲情的重要性。
3. 角色互换体验:与家庭成员进行角色互换,从不同的角度体验家庭责任和付出。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亲情的付出和重要性。
4. 亲情短片制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位家庭成员,通过采访、拍摄等方式收集素材,制作一部关于家庭成员的短片。
短片中要体现家庭成员的付出和关爱,以及自己对亲情的理解。
三、作业要求:1. 观察日记和感恩信需要真实、具体,体现自己的真情实感。
2. 角色互换体验要充分交流、互相尊重,注意换位思考。
3. 制作短片时,注意拍摄技巧和采访语言的规范性,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和情感表达。
4. 提交作业的时间和方式应在课堂上与老师协商确定。
四、作业评价:1. 观察日记和感恩信将作为课堂讨论的素材,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2. 角色互换体验的评价将结合学生的体验感受、交流反馈和家庭成员的反应进行综合评价。
3. 短片的质量将作为作业评价的重要指标,包括拍摄技巧、采访语言、情感表达等方面。
同时,也将鼓励学生分享短片,与其他同学共同学习和交流。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提交作业后,老师将及时给予反馈,指出作业中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学生可根据老师的反馈进行修改和完善,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作业质量。
3. 老师也将根据作业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调整,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方案,我们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亲情,学会感恩,同时提高他们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感恩父母”案例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感恩父母”案例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家庭的教育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在过去,孩
子们往往被父母严格管教,而今天的父母则更加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
教育。
“感恩父母”作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越来越
受到重视。
以下是一位青少年学生通过参与一项“感恩父母”活动,提高了对家
庭的感激之情的案例。
这位学生今年16岁,名叫李明,是一名高中生。
在他的母亲的鼓励下,他参加了由学校和社区共同组织的“感恩父母”教育活动。
在活动中,李明和其他学生一起做了两件事。
首先,他们编写了一份
感谢父母的书信,表达出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并承诺以后会更加孝顺父母。
第二,他们一起制作了一部记录家人日常生活的视频,把父母的
平凡生活记录下来,表达他们的爱。
通过这个活动,李明深深感受到了父母的不易,开始更加理解和尊重
他们。
他坦言自己过去常常情绪不稳定,容易因为生活中的小事而发
脾气。
但是,在活动中,许多孩子和老师分享了他们的故事和感受,
让他深刻认识到要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
参加活动后,李明的行为和态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他开始认真读书,努力学习,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用自己的行动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总之,“感恩父母”不仅有助于提高孩子们的情商,还能增强亲子关系,帮助孩子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对孩子
们的成长有益,同时也能让家庭更加和谐。
感恩父母 教案 心理健康
感恩父母教案心理健康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的辛劳和付出。
2. 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3. 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和爱意。
教学重点:1. 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辛苦和付出。
2. 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到父母的辛劳。
2. 如何让学生愿意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关于父母辛苦付出的例子。
2. 准备一些关于感恩父母的故事或者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是谁一直在照顾我们?2. 分享一些关于父母辛苦付出的例子,如怀胎十月的辛苦、养育孩子的辛劳等。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父母的辛苦和付出,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父母的辛劳。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3. 分享一些关于感恩父母的故事或者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感恩的重要性。
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自己父母的辛苦和付出。
2. 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四、表达感恩之情(10分钟)1. 让学生思考如何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和爱意。
2. 学生可以写下自己对父母的心里话,也可以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3. 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父母,并念给父母听,感受表达感恩之情的重要性。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父母辛苦付出和感恩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更好地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延伸:1. 开展“感恩父母”的主题活动,如制作感恩卡片、为父母做一件小事等。
2. 引导学生阅读关于感恩父母的书籍,如《感恩的心》、《父母恩深》等。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引导他们深刻体会到父母的辛劳和付出。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鼓励他们勇于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和爱意。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讲解、讨论、展示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感恩父母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感恩父母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感恩之心表达出来,同时理解父母是自己的第一任老师,为他们所做的一切表示感激。
2. 学生通过绘画表现出他们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从而提高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并增强对家庭的归属感。
教学过程:一、开展导入活动1.进行情感主题的课堂问卷调查。
在问卷中提出关于“感恩父母”的问题,如“你为什么感恩你的父母?”,“你认为他们对你的教育和养育有哪些帮助?”,“你觉得你会怎样才能表达你的感激之情?”等。
2. 板书学习目标、反复朗读内容,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二、学生学习快乐亲子情1. 听取一组家长和孩子谈论家庭生活的感受,让学生借鉴并思考,如何更好地与家人相处。
2. 通过观看视频资料,了解“快乐亲子情”及其重要性。
视频中可包含有孩子与父母互动的场景,以及一些实践建议,如“不要轻易地说‘不’”,“细分任务,让孩子有成就感”,等等,使得孩子明白快乐亲子情的实现路径。
3. 分组讨论整理所学内容,总结出快乐亲子情的要素、价值和难点。
三、学生学会感恩父母1. 探讨学生的家庭经历,准备用于下一活动的主题材料。
2. 通过小组活动或班级讨论,探讨父母对自己成长的作用,如父母对孩子的支持、教育、帮助、照顾等。
3.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成长历程中,父母为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和爱心,并为他们所做的一切表示感激之情。
四、绘画活动1. 演示绘画创作的方法和技巧,以拓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并激发感性思维。
2. 引导学生基于自己的感恩之心,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绘制一幅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心的画作。
3. 学生用画作向父母表达感激之情,同时用作品展示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五、总结和反思1. 小组、组内讨论,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与成长。
2. 完成课堂自我评价,评价自己在本节课堂比较突出和不足的地方,并想一些改进方案和积极的努力。
六、拓展活动1. 家庭作业:请学生在家中与父母沟通,了解对方的感受和需求,进一步促进亲子关系。
《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设计
《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的付出和关爱,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2. 帮助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增进亲子关系。
3. 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家庭幸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父母的爱:介绍父母对子女的付出和关爱,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重要性。
2. 感恩的意义:讲解感恩的内涵,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3. 亲子沟通技巧:教授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有效方法,增进彼此了解。
4. 家庭幸福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惜家庭幸福,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5. 行动倡议:鼓励学生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父母的爱、感恩的意义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亲子关系案例,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亲子沟通技巧,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4. 行动计划法:引导学生制定表达对父母感激之情的具体行动。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课件,展示父母的爱、感恩的意义等理论知识。
2. 收集亲子关系案例,用于分析讨论。
3. 准备纸张、笔等用品,供学生制定行动计划时使用。
1. 导入:简要介绍父母对子女的付出和关爱,引发学生思考。
2. 讲解父母的爱:详细讲解父母对子女的付出,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重要性。
3. 讲解感恩的意义:阐述感恩的内涵,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4. 分析亲子关系案例:展示典型亲子关系案例,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亲子沟通技巧,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6. 教授家庭幸福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惜家庭幸福,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7. 制定行动计划:鼓励学生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8.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课后持续践行感恩。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课后行动计划的具体实施情况以及亲子关系的改善等方面,评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活动1.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父母表达感谢之情,记录在日记中。
2. 亲子活动:组织一次亲子活动,让学生与父母共同参与,增进彼此感情。
小学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谢谢您,爸爸妈妈
11、谢谢您,爸爸妈妈设计理念: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还是学生生命的成长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要致力于生命的发展和完善,要倾力于对生命的关怀与激励。
在独生子女、隔代教育、留守儿童等多种原因导致的亲情缺失,感恩淡漠,自我为尊等问题的疏导与引领中,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去认知,去感悟。
教学目标:体验并认识父母对自己的爱,理解并悦纳父母表达爱的方式:领悟爱是相互的,懂得感恩与回报,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关爱父母;了解交流,体贴理解父母的难处,学会有效与父母沟通。
教学难重点:体验父母对自己的爱并懂得悦纳、感恩与回报。
教学方法:心理引导是一次丰富情感的过程,是一次丰富人生阅历的过程,是一次生活实践与品行训练的过程。
“拥抱亲情,感恩成长”贵在“情”,所以,整个过程以“情”促议,用“情”感化,“情”中启迪,“情”中升华,激荡生命情怀,绽放生命光彩。
情因理解愈浓,心因感恩愈暖。
教学准备:“心愿卡”,调查表、亲情故事、课件、音乐视频等。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谈话激情。
1、课前欣赏:音乐吟唱《游子吟》2、谈话导入:听到这悠扬的歌声与吟唱,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到了谁?师生交流、板书:爸爸妈妈。
4、过渡引言:世上有一部永远也写不完的书,这本书叫做父母。
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陪伴我们成长。
古今中外,有多少赞颂父母的诗词歌赋;有多少演绎亲情的感人故事。
让我们走进今天的故事小屋,去感受亲情的力量!二、回顾体验,铭记亲情。
1、师生交流:你从《孟母三迁》的故事中读懂了什么?2、情感串联:孟母三迁,成就了孟子的传奇人生,演绎着母爱的伟大无私。
为了孩子,不在意生活被干扰,不计较付出的艰辛有多少,孟母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孩子在哪,家就在哪;孩子在哪,心就在哪(出示课件)。
3、母爱链接: 请翻到P49,快速浏览断机教子的故事,用波浪线标记孟母的教诲。
(找出后指生读)4、体验交流:孟母是想告诉儿子什么道理?(学生交流)这不仅是孟母对儿子的教诲,也是天下母亲对孩子的期盼。
感恩父母 教案 心理健康
感恩父母心理健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付出,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2. 帮助学生学会与父母有效沟通,增进亲子关系。
3.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增强心理韧性。
二、教学内容:1. 父母的辛苦和付出: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父母在生活中付出的努力和关爱。
2. 感恩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学会用行动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3. 亲子关系的沟通:教授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有效方法,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4. 面对困难和挫折: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父母的角色,体验父母的辛苦和付出。
4.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合作完成项目,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播放歌曲《感恩的心》,引导学生进入感恩的主题。
2. 父母的辛苦和付出:展示图片和故事,让学生了解父母的不易。
3. 感恩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分享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学会用行动表达爱意。
4. 亲子关系的沟通:教授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有效方法,进行角色扮演练习。
5. 面对困难和挫折: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其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心理素质:关注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表现,评估其心理韧性。
六、教学活动:1. 开展“感恩父母”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2. 组织“孝心行动”,鼓励学生为父母做一件贴心的事情,如为父母做饭、洗脚等,让学生体验关爱父母的感觉。
3. 开展“父母心”征文活动,引导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感恩父母
2022年最新
10
请欣赏手语操:
表达对爸爸妈妈 的感恩之情
2022年最新
11
我对父母的誓言:
从今往后,我一定孝敬父母,体谅 父母,理解父母的艰辛,把父母的期望 化为学习的动力。从言语到行动,我说 到做到,请同学们监督我! 请老师信任我!我一定 做到,我坚决做到!
2022年最新
12
老 师 寄 语: 树欲静而风不止
分别谈感受
2022年最新
7
把想对爸爸妈妈 说的话写在卡上
2022年最新
8
分享
感恩 卡
片 9
感 恩 名 言:
1.请记得感恩,因为没有人天生就 应该对你好。
2.习惯了得到,便忘了感恩. 3.母子之情是世界上最神圣的情感 4.母爱乃世界上最伟大的势力。 5.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 6.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子欲养而亲不待
2022年最新
13
2022年
谢谢
看
收
2022年最新
1
请同学观看视频 畅谈感受
2022年最新
2
1、妈妈的生日是______
现 2、爸爸的生日是______
场 3、妈妈最喜欢的衣?属_____
调 查
5、爸爸今年_____岁?属_____ 6、妈妈最喜欢吃的菜是_____菜? 7、爸爸最喜欢吃的菜是_____菜?
查 6、孩子最喜欢做什么事情_____
( 二 )
7、孩子的兴趣是________? 8、孩子最爱看的电视是_______ 9、孩子的梦想是_________ 10、你给孩子买过生日礼物吗?______
2022年最新
……
4
小品欣赏: 《讨厌你,妈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恩父母
——初中生感恩辅导
【适用年级】
初二年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父母对我们的付出及感恩的重要性,学会时时向父母表达自己
的感恩之心。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卷、故事、视频、分享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的心灵受到触动,知
道时时对父母表达感恩的重要性及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树立时时对父母感恩的价值观。
【设计理念】
本设计依据社会现实——当今的孩子很多都缺乏感恩意识: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来自家人的溺爱导致他们觉得别人的关怀是理所当然的,不少学生不懂得感恩、只知道索取;目前很多家长、学生都更重视学习成绩,而忽略了情感教育,学生的情感相对较为淡漠;社会上的感恩氛围不浓。
而在一个文明社会,常怀感恩之心是很必要的,这也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
本课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的心灵受到触动,学会对自己的父母表达感恩之心。
【课前准备】
1.下载《妈妈的爱有多少斤》、《天堂午餐》这两个视频。
2.制作ppt。
【教学过程】
【暖身操】:采用如下两个题目进行调查以导入主题
1.他很爱她。
她细细的瓜子脸,弯弯的娥眉,面色白皙,美丽动人。
可是有一天,她不幸遇上了车祸,痊愈后,脸上留下几道大大的丑陋疤痕。
你觉得,他会一如既往地爱她吗?
A、他一定会
B、他一定不会
C、他可能会
2.她很爱他。
他是商界的精英,儒雅沉稳,敢打敢拼。
忽然有一天,他破产了。
你觉得,她还会像以
前一样爱他吗?
A、她一定会
B、她一定不会
C、她可能会
数据统计
教师引导:做这两题时,潜意识里,你们是不是把他和她当成了恋人关系?
可是,题目本身并没有说他和她是恋人关系啊?现在,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第一题中的“他”是“她”的父亲,第二题中的“她”是“他”的母亲。
让你把这两道题重新做一遍,你还会坚持原来的选择吗?”
统计再数据,并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
教师小结: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爱,亘古绵长,无私无求;不因季节更替、不因外表名利浮沉,这就是父母的爱!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父母之爱,并学会感恩父母。
【活动环节】:
1.莫忽视父爱与母爱
(1)太阳与月亮哪个重要
一则犹太故事说,一天,有人问一位老先生:“太阳和月亮哪个比较重要?”
那位老先生想了半天,回答道:“是月亮,月亮比较重要。
”
为什么?
“因为月亮是在夜晚发光,那是我们最需要光亮的时候,而白天已经够亮了,太阳却在那时候照耀。
”
提问:你怎么看待这位老先生的话呢?
教师引导:你或许会笑这位老先生糊涂,但你不觉得很多人也是这样吗?每天照顾你的人,你从不觉得有什么,若是陌生人这样对你,你就认为他人真好;你的亲朋好友们一直付出,你总觉得理所当然,甚至还有得嫌;一旦外人为你做出类似行为,你就受宠若惊,很感激。
正如这样的一个故事:
(2)记得父母的付出!
有个女孩跟妈妈大吵了一架,气得夺门而出,决定再也不回这个讨厌的家了!一整天,她都在外面闲逛,肚子饿得直叫,但偏又没带零用钱出来,可又拉不下脸回家吃饭。
一直到了晚上,她来到一家面摊旁,闻到了阵阵的香味,真是好想吃一碗,但没带钱只能不住的吞口水。
忽然,老板亲切的问:“你要不要吃面啊?”她不好意思的回答:“嗯!可是我没有带钱……”老板听了大笑:”哈哈,没关系,今天就算老板请客吧!”
女孩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坐下来。
不一会儿,面来了,她吃得津津有味,并说:“老板,你人真好!”
老板说:“哦?怎么说?”
女孩接着回答:“我们素不相识,你却对我那么好,不像我妈,根本就不了解我的需要和想法,真气人!”
老板又笑了:“哈,我才不过给你一碗面而已,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么你妈妈帮你煮了十几年的饭,你不是更应该感激她吗?”
被老板这么一讲,女孩顿时有如大梦初醒,眼泪瞬间夺眶而出!顾不得还剩下的半碗面,立刻飞奔回家。
才到家门前的巷口,就远远的看到妈妈,焦急的在门口四处张望,她的心立刻揪在一起!有一千句、一万句的对不起想对妈妈说。
还没来得及开口,只见妈妈已迎了上前:“唉呦!你一整天跑去那里了啊?吓死我了!来,进来把手洗一洗,吃晚饭了。
”
这天晚上,这个女孩才深刻体会到妈妈对她的爱。
(3)教师小结:太阳一直都在,人就忘了它给的光亮,当亲人一直都在,人就会却忘了他们给的温暖;一个被照顾到无微不至的人反而不会去感恩,是因为白天已经够亮了,太阳是多余的吗?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记住父母等亲人为我们付出的点点滴滴。
2.成长的代价
(1)请学生分享自己成长至今所需要的成本,及父母对自己的付出。
(2)观看视频:《妈妈的爱有多少斤》
视频简介:视频长为2分47秒。
背景音乐为《妈妈的爱有多少斤》,画面内容通过一些生活中的点滴体现母亲对子女的付出,请人们记得在我们慢慢长大,父母慢慢变老时要善待父母,就如当初他们对我们一样。
(3)教师小结:父母在我们的成长中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不仅仅是金钱,还有青春、健康甚至是生命。
我们是父母爱的结晶和爱心培育的作品。
正是他们的精心呵护让我们的生命如此健康、美丽。
3.感谢您,我最爱的人
(1)时时感恩
①观看视频《天堂午餐》
视频简介:视频用6分钟的时间以微电影的形式一边呈现儿子为母亲煮一餐午餐的情景;一边呈现母子在以往生活中相处的情景:儿子看电视时叫正在打扫卫生的母亲不要挡住他、正在打电脑的儿子对叫他吃饭的母亲说烦、母亲辛苦的工作、母亲捡因袋子破掉而掉在
地上的水果、母亲对儿子提出想吃儿子煮的饭而儿子说等母亲老了再天天给她煮、母亲突发疾病送医去世。
儿子煮的这顿饭,陪他吃饭的是母亲的冥照……最后以“当你在等以后,就已经失去了永远”结束了此微电影。
②请学生分享感受
③教师小结:
我们都知道父母的辛苦,也知道应该要孝敬父母。
但在平时,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现在的我们还很小,没有能力可以给父母什么;现在的我们,读书任务那么重,哪里有时间为父母做什么;等以后吧,等有时间了,有能力了,我会好好孝敬自己的的父母。
是啊,很多同学都会这么想,但是现在的我们,真的不能用任何的行为来对父母表达我们的感恩吗?“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每一天都有明天,未来谁都不知道会如何,我们能做的永远只有把握好每一个今天,其实父母也不期待你们做多伟大的事来感恩他们,正如他们对我们的养育更体现在每一天的点滴当中。
所以我们也一样,在生活中,有很多点点滴滴能表达并让父母感受到我们的感恩之心。
(2)如何感恩
故事:妈妈和七个女儿的故事
从前有位母亲,她有七个女儿。
有一次,母亲有事到亲戚家住了一星期才回来。
当母亲走进家门时,女儿们十分亲热地围了上来。
大女儿说:“我思念您,就像种子盼望阳光一样。
”
二女儿说:“我等您,就像干旱的土地盼望甘霖一样。
”
老三说:“我想您都哭了,就像幼小的雏鹰想念老鹰一样。
”
四女儿抢着说:“没有您我非常痛苦,就像蜜蜂没有花儿一样。
”
老五低声说:“我梦见了您,就像玫瑰花梦见露珠一样。
”
“我望眼欲穿地张望您,就像夜莺张望樱桃园一般。
”六女儿说到。
只有小女儿什么也没有说,她为母亲脱下靴子,并为她端来一盆洗脚水。
思考:故事中女儿们是怎样表达对妈妈的爱?谁的做法最可贵?
(3)我想对父母……
请同学们思考下你们想如何对你们的父母表达你们的感恩之心,两分钟后请一些同学来分享自己的做法。
【总结提升环节】:
这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父母对我们最最伟大的爱,同学们也分享了对父母表达感恩的方法,相信在今天开始的日子里,你们对父母的感恩会一直在你们点点滴滴的行动中!
【教学设计反思】
1、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使学生感触于父母对子女的付出,学会时时对父母表达
感恩之心。
日常生活中,很多学生会觉得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也有很多学生觉得目前自己还没有能力为父母做什么。
因此本课通过问卷、视频、故事、分享讨论等方式触动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正视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懂得时时感恩父母。
2、优点:本课生动形象,丰富多样,条理清晰,层层递进,学生在这过程中深受感染,教学效果良好!
3、注意事项:有可能勾起学生对亲人的担忧,要注意关注哭得特别厉害的学生,如若需要,要加以引导。
【备注】
本设计中的暖身操引用自自百度网页。
本设计中的莫忘父爱与母爱引用自百度网页。
本设计中的成长的代价及《妈妈和七个女儿的故事》分别引用自:阳志平主编,《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230、231页。
本设计中的《妈妈的爱有多少斤》引用自优酷视频。
本设计中的《天堂午餐》引用自优酷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