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

合集下载

药物不良反应与消化系统药物

药物不良反应与消化系统药物

我们国家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不是自愿的, 而是法律法规赋予我们的一项神圣职责,对于 我们医务工作者来说,报告工作中发现的药品 不良反应是我们应尽的职责
2. ADR监测工作的必要性
2.1 药品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 药品因素:药理、剂量、用药方法、剂型、赋形剂、 质量等。 机体因素:人种差异、性别、年龄、病理状态、 营养、血型、个体差异。 2.2 药品上市前研究的局限性:其局限性表现在药物 上市前所做的各项动物试验和Ⅰ、Ⅱ、Ⅲ期临床试验 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 动物实验:动物在遗传、代谢、酶系统、行为表现、 精神活动等方面与人类有很大的差异。 Ⅰ、Ⅱ、Ⅲ期临床试验:病例少、观察对象的样本量 有限,一些少见的不良反应在上市前研究中很难发现;
5.1965 ~1972 年日本用氯碘喹预防肠道感染, 引起亚急性神经炎、运动麻痹即著名的“ SMON” 事 件,患者达7800多人,死亡350多人。到1970年确 认后停止使用。 6. 1966~1972年,母亲孕期用己烯雌酚防治先 兆流产,引致美国 300多例少女患阴道腺癌,潜伏 期十余年。 7.1970~1979年,英国发现β -受体阻滞剂心 得宁治疗心率失常导致眼-皮肤-粘膜综合症,这 是在每年约有100万患者使用规模下发现的
过量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可以引起胃出 血,溃疡和穿孔。有人综合71份医学文献资料, 共计3064名服用皮质激素类药物者,消化性溃 疡的发生率为1.8%,而对照组为仅为0.8%,服 用皮质激素者胃肠道出血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 对照组。穿孔性消化道溃疡多发生在接受皮质 激素药物治疗1周内。 茶碱类药物也会引起胃出血和穿孔,主要与其 增加胃酸分泌有关。钾盐可以损伤胃肠道黏膜, 引起小肠穿孔和出血;安体舒通、利血平、胍 乙啶、胍生都可以引起胃溃疡;此外,氯喹、 替尼酸、华法林等也有引起胃出血的报道。

老年人死于药源性疾病

老年人死于药源性疾病
老年人死于药源性 疾病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项标题 老年人药源性疾病的常见 类型 老年人药源性疾病的治疗 与护理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药源性疾病概述
老年人药源性疾病的预防 措施
老年人药源性疾病的社会 影响与挑战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药源性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药源性疾病: 由药物引起的 疾病,包括药 物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
常见的消化系 统药源性疾病 包括胃炎、胃 溃疡、十二指 肠溃疡、腹泻、
便秘等。
老年人由于生 理机能减退, 对药物的耐受 性降低,更容 易发生消化系 统药源性疾病。
预防消化系统 药源性疾病的 关键在于合理 用药,避免药 物滥用和药物
相互作用。
其他类型
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 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
泌尿系统疾病:如肾炎、 肾结石等
建立跨学科研究团队,共同探讨药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共享研究成果和经验 推动政策制定和实施,提高药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水平 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药源性疾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关注老年人健康需求与权益
研究老年人常见 疾病和健康问题
制定针对老年人 的健康政策和措 施
提高老年人健康 意识和自我保健 能力
引入专家:邀请 国内外知名专家 进行讲座和指导, 提高医疗团队的 专业水平
建立考核机制: 制定医疗团队考 核标准,定期对 医疗人员进行考 核,确保医疗团 队专业水平不断 提高
加强交流与合作: 鼓励医疗团队与 其他医疗机构进 行交流与合作, 共享经验和资源, 提高医疗团队的 专业水平。
推动多学科合作与交流
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卡马西平等,可能导致头晕、嗜睡、共济失调等 抗抑郁药物:如氟西汀、帕罗西汀等,可能导致失眠、焦虑、头痛等 抗帕金森药物:如左旋多巴、溴隐亭等,可能导致恶心、呕吐、头晕等

老年人要警惕药源性疾病

老年人要警惕药源性疾病

6求医问药人到了老年,由于身体免疫功能的下降,难免会患上这样或那样的疾病。

有些老人由于同时患有多种疾病,所以常常要同时服用几种甚至十几种药物。

长此以往,他们很容易患上药源性疾病。

药源性疾病又叫做药物诱发性疾病,是指药物进入人体后引发的某些疾病。

通俗地说,药物给人体造成的不良反应,轻的叫做副作用,重的就叫做药源性疾病。

如链霉素与庆大霉素可引起中毒性耳聋,抗肿瘤药物博来霉素可引起间质性肺炎,广谱抗生素会造成伪膜性肠炎,降压药肼屈嗪可引起药物性红斑狼疮等,这些都属于药源性疾病。

可见,药源性疾病严重地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是老年人尤应高度警惕的疾病。

那么,药源性疾病为什么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呢?一、老年人对药物的吸收不足人到了老年,消化功能会减弱(如胃肠黏膜的细胞数量减少、消化道蠕动功能降低、胃酸分泌减少等),这就会影响老年人对所服药物的吸收,使一些药物长时间地滞留在其体内,从而会导致老年人患上药源性疾病。

二、药物在老年人体内难以正常代谢药物进入人体后要在肝脏内进行氧化、还原和水解。

但由于老年人的肝功能下降,很容易使药物发生变态反应,从而使其发生过敏和中毒。

三、药物在老年人体内排泄较慢药物进入人体后要经过肾脏进行排泄。

但由于老年人的肾功能减退,其肾小球的滤过率和肾的血流量减少,使药物的排泄受到限制,导致大量的药物在其体内积蓄,从而易引发药源性疾病。

四、药物在老年人体内的分布不均匀由于老年人体内的水分和肌肉组织在减少,脂肪所占的比例相对增加,使一些亲脂性药物很容易积蓄在其脂肪内,从而易导致亲脂性药物中毒。

药源性疾病在临床上可分为多种类型,其症状也大不相同。

其中老年人易患的药源性疾病有以下几种:一、过敏性药源性疾病在该病的早期,患者常出现发热、皮疹、浮肿、嗜酸性细胞增多等情况,严重时患者会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常引起该病的药物有青霉素、保泰松、消炎痛、炎痛喜康等。

二、功能性药源性疾病该病患者可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情况。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用药注意事项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用药注意事项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用药注意事项[摘要]文章对消化系统疾病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用药注意事项。

[关键词]用药安全中图分类号:r18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7-0218-01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上十分常见。

据统计,胃肠病和肝病引起的疾病负担占所有疾病的1/10。

随着医学的发展、发病机制的不断阐明及新药的开发应用。

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出现了新的进展。

然而随着消化系统疾病用药品种和联合用药的日益增多。

不合理用药现象亦随之出现,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

增加了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

现将消化系统疾病常见不合理用药分析如下:一、微生态制剂与抗生素合用肠源性腹泻常与肠道菌群失调、条件致病菌大量繁殖有关,这时微生态制剂是临床上的主要治疗药物之一。

常用的活菌制剂有两类:一是使用需氧菌消耗肠道内氧。

使之成为厌氧环境,促使厌氧菌生长,从而恢复菌群的平衡,该类药物有地衣芽胞杆菌活菌制剂、酷酸菌、蜡样芽胞杆菌活菌制剂等。

另一类则直接补充肠道正常菌。

如双歧杆菌活菌制剂。

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制剂等。

活菌制剂原则上不与抗生素合用,以免影响疗效。

若需同时应用抗生索以控制严重感染,可错开服药时间,或考虑应用死菌制剂,如嗜酸乳杆菌制剂、乳酸菌素等,该类药物不受抗生素的影响。

二、抑酸药与胃黏膜保护剂(铋剂和硫糖铝)合用抑酸药是目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常用药物,通常包括h2受体阻断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沙替丁、和罗沙替丁等和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和埃索美拉唑等。

本类药物主要是抑制酸的制造和分泌或对进入胃囊的h+进行中和而使胃内ph值升高。

而铋剂如枸橼酸铋钾、胶体果胶铋需在胃酸的条件下形成保护层覆盖于溃疡面上,阻止胃酸、酶及食物对溃疡的侵袭,促进黏膜再生和溃疡愈合。

硫糖铝也需要在酸性环境下才能离解为八硫酸蔗糖聚合成不溶性的胶体而发挥黏膜保护作用。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
食管:食管炎症(包括真菌性食管炎)、 食管溃疡、食管穿孔、食管狭窄
胃:NSAIDs相关胃病、类固醇溃疡、胃
穿孔、急性胃粘膜病变、胃息肉增生、 胃肿瘤
肠道:NSAIDs相关肠病、NSAIDs相关
性胶原性结肠炎、假膜性肠炎、出血性 结肠炎、结肠黑变病、麻痹性肠梗阻、
肠穿孔、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胃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
一、概述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 (Drug-induced digestive diseases,DIDD)是常见的药源
性疾病,发病率占所有药源性疾病的20%40%,仅次于药源性皮肤损害,但有部分 资料显示其发生率高于皮肤损害,居药物
不良反应的首位。
二、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表现
药物作为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之一,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腹泻、喷
射性水样便,1天数次或数十次,用庆大 霉素、呋喃唑酮等治疗无效。
(四)药源性肠梗阻
药源性肠梗阻是由于药物不良反应
引起肠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致肠内
容物运行受阻,常见的有腹痛、腹胀、 停止排便等。 致病药物有NSAIDs、抗精神病药、 抗肿瘤药、抗凝剂、抗胆碱能药等。
抗精神病药大量或长期应用时,通
口服避孕药、头孢曲松等长期应用
可并发胆囊结石、胆囊炎。
(五)药源性腹泻
药源性腹泻常表现为水样便、糊状
便、脂肪泻、粘液脓血便、血性水样便,
或可见假膜,常伴有腹痛、恶心、呕吐、 腹胀。
致病药物有两大类:
抗生素类常见如林可霉素、氨苄西 林、头孢菌素等,可引起假膜性肠炎、
急性出血性结肠炎等;
非抗生素类如抗肿瘤药物、西沙必 利、牛黄等。
感受器、胃肠壁机械感受器、咽部感觉

药源性胃肠疾病

药源性胃肠疾病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口服给药是最方便,最容易被患者接受的途径。

药物口服后经胃肠道吸收而作用于全身,或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局部,因而最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据报道,药物引起的消化道不良反应,约占全部药物不良反应(ADRS)的20%~40%。

ADRS可累及消化系统各部分,导致消化道黏膜完整性受损,消化管运动、腺体分泌功能障碍,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药物不良反应作为消化系统药源性疾病的病因之一,它所引起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病毒、细菌、饮食、肿瘤、精神因素等)所致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基本相似,几乎涉及消化系统疾病的所有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呕血、便血、黄疸、便秘等。

此外,还可出现发热、皮疹、乏力、肌痛、关节痛等消化系统以外的症状,也可能同时出现其他系统药源性损害症状。

其涉及器官包括食管、胃、肠道、肝脏、胆囊、胰腺、腹膜等。

一、药物引起的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及症状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是指药物在治疗剂量下所引起的消化系统各器官严重的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特别是药物性肝损害最常见,通常将药物对消化系统一般的不良反应也包括在内。

一般情况下,口服药物从口腔经食管很快到胃,很少引起食管不良反应,但在某些情况下药物可引起食管黏膜损害,此称药源性食管疾病。

药源性食管疾病常见表现形式有食管炎或食管溃疡,有时并发食管出血、狭窄、穿孔、食管感染等。

表现形式多样,程度轻重不一,但都有相似的起病过程。

通常在服药后4-12h 内出现突发胸骨后疼痛、吞咽疼痛和吞咽困难。

胸骨后疼痛多呈持续性,进食不能缓解,反而加重。

可向颈、背、上肢等部位放射,可伴有咽喉部异物感及紧缩感。

a.一般反应。

很多药物都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的刺激反应,也是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

b.胃肠道黏膜炎症。

各类细胞生长抑制剂因能抑制细胞增殖影响上皮的修复而引起口腔炎、舌炎、食道炎及肠炎等。

伪摸膜性肠炎多见于广谱抗生素诱发的二重感染。

c.吸收不良综合征。

因为药物作用可引起小肠的消化与吸收功能受损,使食物中多种营养成分不能进入组织而从粪便中过量地排泄。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

揭示了药物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及肠道微生物在药源性消化系
统疾病中的作用。
临床研究进展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的流 行病学研究
通过对大量病例的调查和分析,揭示了不同 药物与消化系统疾病之间的关联及其影响因 素。
临床诊断与治疗策略研究
针对不同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开展了诊断方法和 治疗策略的研究,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
目录
•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概述 • 常见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 •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
疗 •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的不良反应
与应对
目录
•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与管 理
•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研究进展与 展望
01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是指由于药 物使用不当或药物不良反应引起 的消化系统疾病。
提高临床研究的严谨性和 可重复性
加强临床研究方法学的规范和 标准化,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 度和可重复性。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共同应对药源性消化系统疾 病的挑战。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6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研究进 展与展望
基础研究进展
01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
深入探讨了药物对消化系统的具体作用机制,包括对胃肠道黏膜、消化
酶活性等方面的影响。
02Βιβλιοθήκη 药物代谢与排泄研究针对不同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过程进行了研究,为预防和治疗药源
性消化系统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03
药物与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研究
记录
保留用药记录和医疗记录, 以便在出现不良反应时进 行追溯和分析。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口服给药是最方便,最容易被患者接受的途径。

药物口服后经胃肠道吸收而作用于全身,或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局部,因而最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据报道,药物引起的消化道不良反应,约占全部药物不良反应(ADRS)的20%~40%。

ADRS可累及消化系统各部分,导致消化道黏膜完整性受损,消化管运动、腺体分泌功能障碍,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药物不良反应作为消化系统药源性疾病的病因之一,它所引起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病毒、细菌、饮食、肿瘤、精神因素等)所致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基本相似,几乎涉及消化系统疾病的所有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呕血、便血、黄疸、便秘等。

此外,还可出现发热、皮疹、乏力、肌痛、关节痛等消化系统以外的症状,也可能同时出现其他系统药源性损害症状。

其涉及器官包括食管、胃、肠道、肝脏、胆囊、胰腺、腹膜等。

一、药源性食管疾病1. 致病药物及临床表现一般情况下,口服药物从口腔经食管很快到胃,很少引起食管不良反应,但在某些情况下药物可引起食管黏膜损害,此称药源性食管疾病。

药源性食管疾病常见表现形式有食管炎或食管溃疡,有时并发食管出血、狭窄、穿孔、食管感染等。

表现形式多样,程度轻重不一,但都有相似的起病过程。

通常在服药后4-12h 内出现突发胸骨后疼痛、吞咽疼痛和吞咽困难。

胸骨后疼痛多呈持续性,进食不能缓解,反而加重。

可向颈、背、上肢等部位放射,可伴有咽喉部异物感及紧缩感。

常见药物有:(1)抗菌药物是引起药源性食管损害最常见的药物。

化学性刺激是主要原因,其食管损害常不严重。

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米诺环素、红霉素、林可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甲氧苄氨嘧啶、麦迪霉素、利福平等均有导致食管损害的报道,其中多西环素是引发食管损害频率最高的抗菌药。

(2)氯化钾由于氯化钾对食管黏膜的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可引起食管黏膜渗出、出血、溃疡和狭窄,甚至穿孔,无论氯化钾缓释片或肠溶片,均可引起严重食管损伤。

药源性疾病

药源性疾病

2.2.2药物相互作用因素 A.药物配伍变化 B.药效学的相互作用 改变组织或受体的敏感性 对受以外部位的影响 C.药动学的相互作用 吸收 分布 代谢 排泄
2.2.3药物制剂因素
辅料因素
分解产物
污染、异物
2.2.4药物的使用因素
使用不当
3.常见药源性疾病
(一)、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 阿司匹林胃出血、氨茶碱呕吐腹泻 (二)、药源性肝病 氟康唑、对乙酰氨基酚、利福平 (三)、药源性肾病 磺胺类、氨基糖苷类、非甾体抗炎药
发生条件 反应关系
正常剂量/用 正常/超量/误

服/错服
是DID的起因 是ADR的结果
2引起药原性疾病的因素 2.1患者因素 年龄 性别 遗传 基础疾病因素 过敏反应 不良生活方式
2.2药物因素 2.2.1与药理作用有关的因素 副作用 药物本身作用 继发反映 后遗效应 致癌效应 致畸作用 致突变作用
(四)、药源性血液系统疾病 再障:氯霉素 溶血性贫血: Vk 粒细胞性减少:安乃近 血小板减少症:抗肿瘤药物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安乃近 (五)、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 锥体外系反应:氯丙嗪 癫痫发作:利多卡因 听神经障碍:耳毒性抗菌药
4.诊断与治疗
停用 清除体内药物 应用诘抗药物 调整治疗方案 对症治疗
药源性疾病及其防治
1.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 diseases, DID)
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或调节生理功能 过程中,与用药有关的人体功能异常或组 织损伤的临床症状叫药源性疾病。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的关系
特性 反应程度 持续时间
ADR 可轻可重 可长可短
DID 均较重 均较长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

医学ppt
16
三、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发病机理
中药所致DIDD可能与中药的毒副作用及中药的某些 成分致机体发生过敏反应有关,其作用机制正在进一步 研
究之中.
医学ppt
17
三、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发病机理
目前已知至少90O多种药物可致肝损害,造成药物性肝 病,其临床表现差异很大,从无症状到暴发肝衰竭均可 见。大多数药物性肝病并不是由于药物本身而是药物代 谢酶作用在肝内形成的毒性代谢产物所致.
医学ppt
51
(六) 药源性便秘
药物抑制或损害肠壁自主神经、干扰肠道平滑肌运动、 药物的成团反应、药物对肠道内环境的改变等可致药源性便 秘,常见药物有止痛剂、麻醉剂、抗胆碱能药、抗肿瘤药、 含阳离子制剂(铋剂、硫酸钡、硫糖铝)等。
医学ppt
43
(三)药源性呕血、便血
胃-食管静脉曲张伴活动性出血
医学ppt
44
(四)药源性腹痛
药源性腹痛约占临床用药全部副作用的20%左右, 常见于药物引起的消化道炎症、溃疡、出血、穿孔、胃肠道 运动异常等。药源性胰腺炎、胆囊炎以腹痛为主要表现。 致腹痛的常见药物有抗生素类、NSAIDs、抗肿瘤药等。
医学ppt
11
三、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发病机理
DIDD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认为主要由A型 和B型不良反应所致,其中A型不良反应约占70%,B型 不良反应约占30%.
医学ppt
12
三、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发病机理
A型不良反应是指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所引起,是 其固有的药理作用的增强和持续所致,是基于药动学和 药效学方面的原因,即由于个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 代谢和排泄以及靶器官敏感性等方面的差异引起的有关 组织器官的不良反应,其特点是具有剂量依赖性和可预 测性,发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

药源性疾病的诱因及防治

药源性疾病的诱因及防治

• 依据发生机制分类
• 与遗传代谢障碍相关类 本类疾病的 特点是具有家族遗传性,难以预测。如 6-磷酸葡萄糖缺乏症患者,服用氯喹、 阿斯匹林、磺胺、维生素K等药物,即 使很小剂量,都可致急性溶血;而铁血 红蛋白还原酶缺乏者,服用上述药物则 发生高铁血红蛋白症性紫绀;血浆胆碱 酯酶缺乏症患者,使用琥珀胆碱可致呼 吸肌麻痹加重。呼吸停止时间延长等。
• 依据发生机制分类 • 与药物过敏相关类 本类疾病均与 免疫应答的活化有关,与药理作用 无关,与剂量大小无关,是难于预测 的。这是一类比较常见的药源性疾 病。如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 药物热、过敏性胆汁阻塞症等。抗 生素、解热镇痛药及磺胺类是最常 导致过敏反应的药物。
• 依据发生机制分类 • 与基因毒性相关类 有些药物可损伤 人类基因,导致细胞分化异常。如己烯 雌酚、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右旋 糖酐铁、非那西丁、羟甲烯龙(康复龙) 等可致癌;孕妇服用己烯雌酚、氯丙嗪、 甲氨蝶呤、白消胺、安定、苯妥英钠、 阿司匹林、四环素及糖皮质激素等,可 致婴儿先天畸形。
• 依据发生机制分类 • 与药理作用相关类 用药剂量决定 病变损伤的严重程度,停止用药或 减小剂量则能部分改善或完全恢复 正常。其发生常受各种药动学及药 效学因素的影响,是药源性疾病中 最为常见的一类,发病率最高,了解 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可以 预测此类疾病。
• 依据发生机制分类 • 与促进微生物生长相关类 广谱抗 生素等抗生药物抑制或杀灭了体内 特别是肠道内的敏感菌,使体内菌 群平衡失调,导致耐药菌过度生长, 从而引发各种继发的真菌感染及伪 膜性肠炎等。此外,各种能抑制免 疫反应的抗癌药、糖皮质激素等, 也能促进二重感染。本类疾病可以 预测。
药源性疾病的诱因及防治
反冲力 2007.10.20

北京点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执业药师考试《药综》考前冲刺试题(9)

北京点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执业药师考试《药综》考前冲刺试题(9)

2020年执业药师考试《药综》考前冲刺试题(9)1、某糖尿病患者,产后想正常哺乳,可以使用的最为安全的降糖药物是A、格列喹酮B、格列吡嗪C、胰岛素D、格列本脲E、格列齐特【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格列喹酮等能分泌至乳汁中,引起新生儿黄疸,哺乳期妇女不宜应用。

胰岛素对乳儿安全无害。

2、哺乳妇女患病,应选择对母亲有利、婴儿危害或影响小的药物,例如,患泌尿道感染时,替代磺胺类药的药物应选择A、莫西沙星B、红霉素C、氧氟沙星D、阿米卡星E、氨苄西林【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哺乳期用药对策:(1)权衡利弊用药;(2)选用适当药物;(3)关注婴儿乳汁摄取的药量;(4)加强用药指导哺乳期妇女患泌尿道感染时,不宜选用磺胺药,而应用氨苄西林代替,这样既可有效地治疗乳母泌尿道感染,又可减少对婴儿的危害。

3、乳汁中药物的浓度与下列哪种因素无关A、脂溶性B、药物剂型C、母体中的药物浓度D、药物与母体血浆蛋白结合率E、药物的酸碱度【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药物经乳汁排泄是哺乳期所特有的药物排泄途径,几乎药物都能通过被动扩散进入乳汁,只是浓度可有不同,这就导致了某些药物血药浓度水平下降,而乳汁中的药物可对乳儿产生不良影响。

乳汁中药物的浓度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蛋白结合程度及其在母体中的药物浓度。

(1)脂溶性高的药物易分布到乳汁中,但母乳中分布的药量不会超过母体摄取量的1%~2%。

如地西泮脂溶性较强,可分布到乳汁中,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

(2)由于乳汁的pH比母体血浆pH值低,碱性药物如红霉素易于分布到乳汁中,而酸性药物如青霉素G、磺胺类则不易进入到乳汁中。

(3)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分子变大,难以通过细胞膜,只有在血浆中处于游离状态的药物才能通过细胞膜进行转运和转化。

因此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不易分布到乳汁中。

如华法林具有较高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因此较少进入乳汁。

4、乳儿禁用的药物不包括下列哪种药物A、多西环素B、头孢吡肟C、氯霉素D、卡托普利E、青霉素【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青霉素类对乳儿安全。

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

ADR
1、副作用(side effect)
ADR
一种药物可能具有多种生理活性。这些生理活性 可能同为治疗作用,也可能只有其中一种为治疗 作用。此时的其他作用可视为副作用。 如抗敏药物引起的嗜睡,降糖药引起的低血糖, 降压药引起的血压过低等等。 中药一样具有毒副作用。如七叶一枝花、了哥王、 川乌、木通、巴豆、艾叶等中药不仅有副作用, 还具有较强的毒性。
例如:氯霉素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ADR
C型 : 迟发效应、潜伏期较长(不依赖于剂量) 致癌(免疫抑制剂) 致畸性、致突变
ADR报告制度
ADR
1、ADR的报告 逐级、定期报告制度,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 (1)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 ►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 ►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ADR,应详细记录、 调查、分析、评价、处理,填写《ADR/事 件报告表》 ►每季度集中向省级ADR监测中心报告,新 的或严重的ADR应于发现之日起15日内报告
庆大霉素
环丙沙星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环丙沙星致过敏性紫癜引起皮下出血
ADR
环丙沙星致剥脱性皮炎
ADR
四环素牙
ADR
四环素类药物不仅可以影响婴幼儿时期发育的恒牙牙色, 而且孕妇若服用此类药物,还可以通过胎盘影响胎儿期发 育的乳牙牙色。许多儿童的龋齿与骨骼发育障碍均与四环 素有关。
沙 利 度 胺 事 件
ADR
1956
沙利度胺在西德上市 能有效地改善妊娠呕吐反应,迅速流行于欧洲、
上市后
亚洲(以日本为主)、北美、拉丁美洲等国家 上述国家突然发现许多新生儿的上肢、下肢特
1960
别短小,甚至没有臂部和腿部,手脚直接连在 身体上,其形状酷似“海豹”

2023年执业药师之西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题库附答案(典型题)

2023年执业药师之西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题库附答案(典型题)

2023年执业药师之西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题库附答案(典型题)单选题(共48题)1、有较强刺激性,服药时不可嚼碎的泻药是A.硫酸镁B.比沙可啶C.双歧杆菌D.聚乙二醇4000E.乳果糖【答案】B2、患者,女,31岁,1个月前顺一健康男婴。

近2周出现心境低落、乏力纳差、失眠焦虑,有自杀倾向,无法哺乳。

诊断为产后抑郁症,给予氟西汀片20mg qd。

关于该患者用药教育的说法,错误的是()A.应足量和足疗程用药,疗效不佳可考虑换药B.向患者解释“剂量滴定原则”,提示其用药剂量可能需要逐渐增加C.氟西汀应于每日早餐后服用D.为尽快恢复哺乳,患者应在症状改善1个月后逐渐减量,直至停药E.氟西汀可通过乳汁分泌,服药期间建议暂停哺乳【答案】D3、在配制静脉输液时,不宜用葡萄糖注射液溶解的药品是A.青霉素B.两性霉素BC.维生素KD.盐酸万古霉素E.硫酸庆大霉素【答案】A4、孕妇用药应该格外谨慎,在不同孕期药物对胚胎和胎儿的影响不同,一般情况下,用药后不会出现畸形胎儿的时间是在受精后A.18天之内B.21天之内C.28天之内D.3个月之后E.6个月之后【答案】A5、2~3度房室传导阻滞、充血性心力衰竭禁用()。

A.利尿剂(袢利尿药)B.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C.ACEID.利尿剂(噻嗪类)E.β-受体阻断剂【答案】B6、"用药错误"Ⅰ级(9级)的标准A.差错导致患者死亡B.差错导致患者永久性伤害C.客观环境或条件可能引发差错D.发生差错但未发给患者,或已发给患者但未使用E.差错导致患者生命垂危,需要应用维持生命的措施【答案】A7、酒的主要成分为乙醇,饮用后人体先是兴奋,随之对中枢神经出现抑制,并扩张血管,刺激或抑制肝药酶代谢系统;另外,有些药也可延迟酒的代谢和分解。

总体上,药与酒的相互作用结果有两个:一是降低药效;二是增加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

A.嗜睡B.血压升高C.出现尿蛋白D.痛风急性发作E.双硫仑样反应【答案】D8、(2019年真题)患者,女,67岁,出现认知功能障碍5年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予以美金刚治疗。

药源性疾病精品课件

药源性疾病精品课件
③散瞳药和缩瞳药,常会引起慢性滤泡性结膜炎,其 原因为配制眼药过程中pH值的改变影响了该药的稳定 性,产生分解产物直接刺激组织,逐渐形成慢性结膜 炎。阿托品和毛果芸香碱分解产物都有刺激性。
不合理用药--药物制剂因素
(3)污染物、异物所致的药源性疾病 由于污染物引起的药源性疾病以生化制
品及生物制品较多,如: ①血液制品:引起的艾滋病、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②输液中颗粒物:引起的药源性疾病主
要有肺部异物肉芽肿。
治疗矛盾
对患者多数情况下要采取必要的治疗,而药物 治疗是最常规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在某些 情况下,为了达到治疗的目的,甚至是延长生 命时,就不得不暂时将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反 应等放在次要的考虑位置上。如恶性肿瘤一旦 发生,若不采取及时的治疗,就可能威胁到患 者的生存,临床上往往在手术治疗后,还要后 续或序贯化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否则, 代价将会是患者的生命。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 的主要手段之一,大多数患者在治疗的不同时期 需要不同强度的化疗。
12
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机制
主要有 生理特点 不合理用药 不当进补 治疗矛盾 时间因素和遗传因素影响用药等机制
13
生理特点与药物代谢特点
由于不同性别、年龄具有的特有的生理 特点,导致了其对药物代谢呈现出不同 的特点,从而造成了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14
年龄因素 (老、幼、婴)
婴幼儿肝、肾功能较差,药物代谢酶活性不足 ,肾的滤过及分泌功能较低,影响药物的代谢 消除。。加以婴幼儿的血浆蛋白结合药物的能 力低,其血浆游离药物浓度较高,容易发生药 源性疾病。如灰婴综合症。
不合理用药--药物制剂因素
(1)药品赋形剂、溶剂、稳定剂或染色剂等因素 ①胶囊中色素常可引起固定性药疹; ②2006年我国发生的"亮菌甲素"事件是由于用二甘醇

第三章 用药安全第三节 药源性疾病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 用药安全第三节 药源性疾病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用药安全&第三节药源性疾病试题及答案第三节药源性疾病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与药源性疾病有关的患者因素不包括() [单选题] *A.给药途径(正确答案)B.遗传因素C.过敏反应D.年龄因素E.基础疾病因素答案解析:#.【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引起药源性疾病的患者因素。

患者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基础疾病、过敏反应、不良生活方式等。

给药途径属于药物因素。

#. 与药源性疾病有关的药理作用因素不包括() [单选题] *A.后遗效应B.药物过量C.继发反应D.配伍禁忌(正确答案)E.副作用答案解析:#.【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与药理作用有关的因素对药源性疾病的影响。

副作用、药物过量、继发反应、毒性反应、后遗效应、致癌作用、致畸作用、致突变作用都可能引起药源性疾病,这些问题都是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所引起。

配伍禁忌与药物的理化性质有关,不属于药物的药理作用。

#. 非甾体抗炎药的典型不良反应是() [单选题] *A.升高血压B.肾毒性C.胃肠道刺激出血(正确答案)D.血液系统毒性E.肝毒性答案解析:#.【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NSAIDs的典型不良反应。

NSAIDs不良反应较多,包括肝毒性、肾毒性、药源性高血压、胃肠道刺激出血、血液系统毒性(粒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等)。

其中胃肠道刺激出血是其典型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 能偶尔兴奋胃肠道药物是() [单选题] *A.氯丙嗪B.氯苯那敏C.阿托品D.氢氧化铝(正确答案)E.丙米嗪答案解析:#.【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药物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神经精神系统用药氯丙嗪、氯氮平、丙米嗪、阿米替林、多塞平等均可以抑制外周胃肠道蠕动。

抗组胺药、M受体阻断剂等均能抑制胃肠道蠕动。

抗酸药氢氧化铝中和胃酸并能兴奋胃肠道,产生恶心、呕吐不良反应。

#. 能够抑制胃肠道蠕动,过量可产生内脏平滑肌麻痹的药物是() [单选题] *A.硫酸镁B.丙戊酸钠C.阿托品(正确答案)E.氨茶碱答案解析:#.【答案】C。

2024年药学类之药学(师)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

2024年药学类之药学(师)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

2024年药学类之药学(师)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单选题(共45题)1、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终产物是A.尿酸B.别嘌醇C.β-丙氨酸D.β-氨基异丁酸E.CO【答案】 A2、手术治疗中一般病人知情权不包括A.有明确决定的理解力B.有做出决定的认知力C.有同意的合法权利D.有家属代为决定的权利E.有权自主选择【答案】 D3、处方:植物油2g,硬脂醇25g,白凡士林25g,丙二醇12g,吐温-202g,蒸馏水34g,全量共计100g。

其中吐温-20的作用是A.防腐剂B.乳化剂C.保湿剂D.增溶剂E.助溶剂【答案】 B4、国际护理学会1973年修订的《国际护士伦理守则》中,规定护士的基本职责哪项除外( )A.增进健康B.减轻痛苦C.恢复健康D.治愈疾病E.预防疾病【答案】 D5、世界卫生组织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是A.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预防和治疗疾病过程中,人接受药物时出现的任何伤害B.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过程中,人接受药物时出现的任何伤害C.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过程中,人接受正常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伤害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D.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过程中,人接受正常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伤害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E.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治疗疾病过程中,人接受药物时出现的任何伤害【答案】 D6、干法制粒压片最适于A.较稳定,遇湿热不起变化,但可压性和流动性较差的药物B.较不稳定,遇湿热分解,可压性、流动性均不好,量较大的药物C.可压性好的立方结晶型药物D.较不稳定,遇湿热分解,其粉末流动性尚可,量较小的药物E.液体状态易挥发的小剂量药物【答案】 B7、关于老年人用药剂量的叙述,错误的是A.根据年龄,50岁以后每增加一岁,药量应减少成人标准剂量的5%B.半量法则,即大多数药物在开始时,只给成人量的一半,特别适用于经肾脏排泄的药物C.用年龄和体重综合衡量,估算出每日用药剂量D.按照老年人肾功能,即根据肾内生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E.有条件的可以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根据血药浓度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答案】 A8、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中具有处方权的是在职的A.执业医师B.执业医师和执业药师C.所有医师D.医务科主任E.检验师【答案】 A9、某患者患有帕金森病,连续服用左旋多巴连续服药2年,出现“开关”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生上述症状,兰索拉唑的腹泻发生率略高于其他二者。 NDAIDs相关性胶原性结肠炎临床特征为水样腹泻,伴或不 伴有腹痛.
(六) 药源性便秘
药物抑制或损害肠壁自主神经、干扰肠道平滑肌运动、 药物的成团反应、药物对肠道内环境的改变等可致药源性便 秘,常见药物有止痛剂、麻醉剂、抗胆碱能药、抗肿瘤药、 含阳离子制剂(铋剂、硫酸钡、硫糖铝)等。
一、概述
药物引起的损害,也和其他病因引起的损害一样,有其 流行病学特点。有潜伏期、发病机制、组织学改变、临床表 现及不同预后。
一、概述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 (Drug-induced digestive diseases,DIDD)是常见的药源性疾病,发病率占
所有药源性疾病的20%-40%,仅次于药源性皮肤损
二、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病因
(7)中药:据统计有数十种中药及其复方制剂有报 道可致肝脏、胃肠道损害。常见的有大黄、雷公藤、决
明子、苦参、牡蛎、何首乌、鱼胆、乌头及壮骨关节丸
、雷公藤片等.
三、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发病机理
DIDD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认为主要由A型 和B型不良反应所致,其中A型不良反应约占70%,B型不 良反应约占30%.
药物直接或间接损伤消化道粘膜,引起粘膜糜 烂、溃疡或血管破裂导致呕血与便血,少数患者可表现 为消化道大出血。 致病药物有NSAID、糖皮质激素、抗肿瘤药、抗生素 和抗凝剂等。
(三)药源性呕血、便血
NSAIDs是消化性溃疡的三大主要病因之一。而上消 化道出血是NSAIDs致胃肠损害最严重的并发症。 不同的NSAIDs在治疗剂量下对胃肠道损伤的危险性 程度有很大不同。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
姜 政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一、概述
药源性疾病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如预防、诊断或治疗 中,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诱发的生理生化过程紊乱、结 构变化等异常反应或疾病,是药物不良反应的后果。
一、概述
药源性疾病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由于药物副作用、剂量过大导致的药理作用或
由于药物相互作用引发的疾病。这一类疾病是可以预防的,
肝毒性药物分为本质性肝毒素和特异体质性肝毒素2
类.
三、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发病机理
本质性肝毒素常常发生在较短时间内,即会引起典型 的急性肝损害,与剂量相关,而与个体的敏感性无关.
这一类药物绝大多数是药物经细胞色素P450作用产生
毒性代谢产物如亲电子基、自由基等,后者与肝细胞内大 分子物质共价结合或产生活性氧基团而致细胞膜脂质的过 氧化,最终导致肝细胞坏死. (如2.硝基丙酰、三氯乙烷 及醋氨酚等)
(三)药源性呕血、便血
急性胃粘膜病变
(三)药源性呕血、便血
急性胃粘膜病变
(三)药源性呕血、便血
急性胃-食管粘膜病变
(三)药源性呕血、便血
胃角溃疡
(三)药源性呕血、便血
十二指肠溃疡
(三)药源性呕血、便血
胃溃疡伴活动性出血
(三)药源性呕血、便血
十二指肠溃疡伴活动性出血
(三)药源性呕血、便血
(二) 药源性恶心、呕吐
非常常见,药物刺激胃肠粘膜化学感受器、胃 肠壁机械感受器、咽部感觉神经或直接作用于呕吐中 枢引起。 抗肿瘤药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最高,大剂量顺铂
几乎达100%,环磷酰胺、甲氨蝶呤60%-90%,但长春新
碱小于10%,一些抗生素、麻醉药及洋地黄类药也常致 恶心、呕吐。
(三)药源性呕血、便血
药物作为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之一,所引起
的临床表现与其他病因(病毒、细菌、饮食、肿瘤、
精神因素等)所致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基本相
似,几乎涉及消化系统疾病所有症状.
(一)吞咽疼痛和吞咽困难
通常在服药4-12小时内出现突发性胸骨后疼痛、 吞咽疼痛和吞咽困难. 见于药源性食管炎和食管溃疡等.
(一)吞咽疼痛和吞咽困难
(四)药源性腹痛
结肠黑变病可能与长期滥用蒽醌类泻剂(如潘泻叶、 大黄等)有关,多数患者可有腹痛、腹胀等非特异表现。 口服避孕药、头孢曲松等长期应用可并发胆囊结石、 胆囊炎。
(五)药源性腹泻
药源性腹泻是由药物或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大便次数增
多及粪便性状改变。临床特点包括水样便、糊状便或见有假
膜。
致病药物有两大类: 抗生素类常见如林可霉素、氨苄西林、头孢菌素等,可引 起假膜性肠炎、急性出血性结肠炎等; 非抗生素类如抗肿瘤药物、西沙必利、利尿剂、牛黄等。
有氟尿嘧啶、紫杉烷类、喜树碱、羟基脲、甲次 或数十次,用庆大霉素、呋喃唑酮等治疗无效。
(五)药源性腹泻
Martin等报道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潘 托拉唑)最常见的副作用是腹泻,其次是恶心、呕吐及腹痛,
但其发生率极低,在标准化1000d的使用中约0.17~0.39d
(三)药源性呕血、便血
(三)药源性呕血、便血
每日消化道出血
* 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 黑粪 * 呕血 * 出现全身症状 >5-10ml 50-100ml 250-300ml 400-500ml
* 周围循环衰竭
◆ 判断大出血最有价值的标准(BP\HR) ◆ BP<80mmHg,HR >120次/分
>1000ml
(三)药源性呕血、便血
常规剂量下,布洛芬最小,若以布洛芬的毒性为1.0,
双氯芬酸2.3、阿斯匹林4.8、萘普生7.0、吲哚美辛8.0、
吡罗昔康(9.0)。
长期口服NSAIDs的消化性溃疡发生率为10%-25%,服 药者胃溃疡发生率比一般人群大40倍,十二指肠溃疡发生 率大8倍左右。
(三)药源性呕血、便血
害,但有部分资料显示其发生率高于皮肤损害,居 药物不良反应的首位。
二、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病因
导致DIDD的药物种类较多,根据临床报道,可分为以下 几类: (1)抗菌药物:如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头孢菌素类、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均可致药源性肝病;长期应用林可霉素、
头孢菌素、氨苄西林等可致假膜性肠炎.
二、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病因
三、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发病机理
特异体质性肝毒素见于大多数肝毒性药物,该类药
物引起的肝损害与剂量无关而与个体的敏感性有关。特
异体质性肝毒素引起的肝损伤的潜伏期变化很大,可在 摄取药物后数月才发病,一般损害程度为轻中度,较少
引起严重肝损害。这类药物有氟烷、异烟肼、美芬妥英
和氯丙嗪等.
四、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表现
糖皮质激素诱发的溃疡往往是多发性的,且多伴有
出血等。
糖皮质激素引起的不良反应中,泼尼松占4.98%,
氢化可的松占3.62%,地塞米松占1.81%,以3~14岁儿
童为多见,占73.8%。
(三)药源性呕血、便血
糖皮质激素致溃疡作用与用药量密切相关,当泼尼松 每天≥20g时,容易发生溃疡; 糖皮质激素致溃疡作用与服药方式关系甚大,长期或 每日多次服药者易发生不良反应,而采用隔日或清晨顿服, 其溃疡发生率较低。
胃-食管静脉曲张伴活动性出血
(四)药源性腹痛
药源性腹痛约占临床用药全部副作用的20%左右,常 见于药物引起的消化道炎症、溃疡、出血、穿孔、胃肠道运 动异常等。药源性胰腺炎、胆囊炎以腹痛为主要表现。 致腹痛的常见药物有抗生素类、NSAIDs、抗肿瘤药等。
(四)药源性腹痛
有研究发现磺胺异恶唑、柳氮磺胺吡啶等可诱发 急性胰腺炎。 止痛药、四环素、钙剂、硫唑嘌呤及利尿剂、雌激 素、糖皮质激素、甲硝唑、H2-受体阻止剂(甲氰咪呱、 雷尼替丁、法膜替丁)等均被证实可引发胰腺炎。
NSAIDs相关性胃肠病的发生机制与NSAIDs的局部毒性 和系统作用有关,NSAIDs直接通过黏膜表面进人上皮 细胞,干扰细胞代谢,导致细胞破裂及死亡。实验研究证
实NSAMDs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从而
消弱胃黏膜的保护屏障.
三、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发病机理
不同药物引起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不同,往往与药物 致胰腺变态反应、直接毒性损害、高脂血症、高钙血症 、堵塞胰管、影响胰腺血液供应等有关.
(2)抗结核药:已知抗结核药中除链霉素外,大部分可 对肝脏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其中异烟肼、吡嗪酰胺对肝脏 损害较大,在联合用药时更易发生。
二、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病因
(3)NSMDs:临床应用广泛,目前全世界每天有3000万
人使用,因此NSMDs相关性胃肠病发生相应增多.
(4)激素类药物: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
1 肝细胞毒损害
(1)肝炎型 黄疸出现前可有乏力、纳差、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尿色 深等前驱症状,但一般无发热。肝脏可肿大伴有压痛。ALT 明显增高,严重者可有肝衰竭,并发肝性脑病而死亡;轻症 可为无黄疸性肝炎。
肝脏的病理学改变轻重不一,类似于一般的病毒性肝炎,
(七) 药源性肝病临床表现
抗菌药物如多西环素、红霉素、阿莫西林、利福
平等常引起药源性食管疾病,主要为化学性刺激,损
害并不严重,多西环素的损害频率最高。 NSAIDs如阿斯匹林等也常引起药源性食管疾病。 氯化钾、硫酸亚铁、普萘洛尔、泼尼松等也可引 起药源性食管疾病。
(一)吞咽疼痛和吞咽困难
(一)吞咽疼痛和吞咽困难
(一)吞咽疼痛和吞咽困难
(三)药源性呕血、便血
抗菌药物对胃粘膜的损害为化学性刺激所致,最易发生 不适的有四环素、红霉素。 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可引起过敏性肠粘膜水肿,导致消 化道出血。 甲硝唑可使上消化道粘膜损伤,引起严重的腹痛、黑便。
(三)药源性呕血、便血
抗真菌药伊曲康唑可引起上腹不适、恶心。 抗肿瘤药物因应用剂量大疗程长、且多采用联合用药, 导致消化道损害十分常见,据报道甲氨蝶呤、6-巯嘌呤、 环磷酰胺均可引起消化道出血。
三、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发病机理
中药所致DIDD可能与中药的毒副作用及中药的某些 成分致机体发生过敏反应有关,其作用机制正在进一步 研究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