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活资料物流需求分析完整版
青岛蓝色经济分析
青岛市建设蓝色经济区的优势?一是区位和自然条件优越。
青岛东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经济腹地延伸至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拥有近海海域1.22万平方公里,滩涂375.3平方公里,海岸线711公里,海岛69个,天然港湾49处。
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山、海、城、文、商"完美结合,为海洋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是海洋科技力量雄厚。
青岛拥有海洋科研、教学机构28家,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有海洋领域的两院院士17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5000余人,我国海水养殖的五次浪潮都在青岛发起,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海洋科技城。
三是海洋产业初具规模。
多年来,我市海洋渔业、港口物流、船舶制造、滨海旅游等传统产业稳步发展,海洋生物制品、海洋药物、海水淡化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特别是海洋生物产业迅速崛起,海洋生物医药产值已占全国的40%,是我国海洋药物及海洋生物制品研发和生产基地。
四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经过多年的建设,青岛港口集群基本形成,港口货物吞吐量居世界第七位,集装箱吞吐量居世界第十位;空港起降能力达到4E级标准,已开通94条国际、国内航线;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列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
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前期主要工作和成效?青岛高新区被国家批准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国家深海基地、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在加快建设,海洋经济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点任务?一、体制改革先行,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探索陆海统筹发展新模式,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提供经验和示范;科技创新先行,在海洋基础科学、前沿技术和应用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提升我国海洋科技整体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产业发展先行,以海洋高技术产业为引领,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构建海洋高端新兴产业体系;对外开放先行,创新国际区域合作新机制,全面提高青岛及半岛城市群国际化水平。
二、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必须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经济实力的核心,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胶州物流业分析报告
能在竞争中立足。
成本压力
02
随着人力、土地等成本的上涨,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不断增加,
需要寻找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
信息化水平低
03
部分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影响了服务效率和准确性,需
要加强信息化建设。
应对策略与建议
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物流企业 提供更加优惠的税收、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胶州物流业分析报告
目录
CONTENTS
• 胶州物流业概述 • 胶州物流业市场分析 • 胶州物流业政策环境 • 胶州物流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 胶州物流业成功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胶州物流业概述
胶州地理位置与交通优势
胶州地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核心地带,紧邻青岛西海岸新 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国家政策对物流业的影响
促进物流业发展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物流业发展,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 流成本。
推动物流技术创新
国家政策支持物流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 能等,提升物流行业的智能化水平。
规范物流市场秩序
国家政策加强对物流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
胶州市政府对物流业支持政策
物流业规模持续扩大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Fra bibliotek近年来,胶州物流业规模不断扩大,物流 企业数量和业务量逐年增长,已成为区域 物流中心。
胶州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 金,建设了现代化的物流园区、仓储设施 和交通网络,提高了物流运作效率。
物流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
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信息化手段,胶州物 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满足了 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物流项目需求分析报告,1200字
物流项目需求分析报告一、引言物流是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密切相关。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服务质量,需要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物流进行管理和优化。
本报告对物流项目的需求进行分析,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物流项目的关键需求,提供高效的解决方案。
二、项目概述该物流项目旨在优化物流运作流程,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具体目标如下:1. 提高订单处理效率:通过自动化处理和管理订单,提高订单处理速度,减少人工错误。
2. 提高货物跟踪能力:通过实时监控和追踪货物的位置和状态,提供准确可靠的货物跟踪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
3. 降低物流成本:通过优化线路选择、货物配送和仓储管理等环节,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4. 提升物流服务质量:通过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反馈、灵活的物流服务定制等手段,提升客户对物流服务的满意度。
三、需求分析1. 订单管理需求a) 自动化订单处理:系统能够自动处理和管理订单,包括生成订单、配货、打包、发货等环节,减少人工操作和错误。
b) 订单状态实时更新:系统能够实时更新订单状态,包括已下单、已付款、已发货等,供客户查询和监控订单进展。
c) 异常订单处理: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和处理异常订单,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避免订单滞留等问题。
2. 货物跟踪需求a) 货物位置实时追踪:系统能够实时追踪货物的位置,包括装车、发货、配送等环节,提供准确可靠的货物跟踪服务。
b) 货物状态实时更新:系统能够实时更新货物状态,包括已装车、已发货、已签收等,供客户查询和监控货物运输情况。
c) 异常货物处理: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和处理异常货物,包括货物滞留、丢失、损坏等情况,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3. 线路优化需求a) 线路规划与选择:系统能够根据货物的起始地、目的地和货物特性等因素,自动进行线路规划和选择,最大程度地优化物流运输效率。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关联分析
4 0 ・ - - — —
第2 期
王鑫 : 山东半 岛蓝 色经济 区物流产 业与区域 经济关联 分析
由表 1的数据 可 知 , 青岛 、 烟台、 威海、 潍 坊 四个 城市 的物 流 产业 结 构 相 似 系数 都 在 0 . 8以上 , 这说 明
几个地区的产业竞争很激烈 , 产业互补性较低 , 所以半岛沿海城市的物流产业结构出现重叠现象。这要求 在半 岛蓝色经济区物流发展过程 中, 应该建立 由区域 内城市共同参与的协商制度 , 加强城市 间协作与互 补, 及时处理跨地区问题 , 推动建立大市场 , 形成半 岛蓝色经济区分工体 系, 才能构成集体竞争优势。另
∑ ・ S 一 — 厂 — 竺 == — — — — ■ — = 一
, 、
( \ 1 )
/ ( ∑z ) ( ∑z )
式 中, i 和J表示两个区域 , 和X 分别表示产业或行业 在 区域 i 和区域 的产值 比重; S 表示两 区域间产业结构相似系数, 其阈值为 O ≤S ≤1 。当 S 一1 时, 表明两个 区域的产业结构完全相同; 当S 。
表2 2 0 0 2  ̄2 0 1 1 年 山东省物 流发展水平一览表
注: 数 据来源于 2 0 0 2  ̄2 0 1 1年《 山东统计年鉴 》 、 山东统计信息 网
第1 3卷 第 2 期
2 0 1 3 年 4月
潍坊 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We i f a n g Un i v e r s i t y
Vo 1 . 1 3 No . 2 Ap r . 2 0 1 3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物流 产业 与区域经济关联分析
王 鑫
( 潍坊学 院 ,山东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的问题研究——以烟台地区为例
第一 个 以海 洋经 济为 主题 的 区域 发展 战略获 得批 复 。这 意 味 境 可持 续发 展和社 会和谐 进步 的示范 。 着 发展 蓝 色 海洋 经 济将 会 成为 山东进 一 步 发展 的 亮点 , 用 利 海 洋 资源 发 展蓝 色 经济 既是贯 彻 落 实科 学 发展 观 的需 要 , 同
迫使 人 们把 目光 转 向海 洋 , 行海 洋 经济 的深 度开 发 。 目前 , 挥 了 明 显 的 支 撑 作 用 , 二 产 业 增 加 值 比 重 平 稳 增 长 。 通 过 进 第 山 东 在 经 济 发 展 过 程 中 也 面 临 着 新 一 轮 经 济 增 长 和 自然 生 态 大 力 推进 产 业 化 进 程 , 方 位 推 进 经济 结 构 调 整 , 而 固 定 全 从 环 境 保 护 的 双 重 压 力 , 展 蓝 色 经 济 正 是 目前 山 东 经 济 发 展 所 资产 投 资平 稳增 长 , 营经 济发 展加快 , 贸 出 口和招 商 引资 发 私 外
为特 色 , 以经 济 、社 会 、生态 协调 发展 为前 提 , 有较 强综 合 具
2 建 设 山东 半 岛蓝 色 经济 区 上升 为 国 家策 略 。2 1 年 1 . 01
6 、静 态 回 收 期 : 以 项 目的 净 收 益 回 收 ( 偿 ) 全 部 投 入 广 应 用 的 目 的 , 因 此 建 立 类 似 项 目管 理 信 息 数 据 库 的 信 息 化 抵 所 需要 的 时间 。实 际上反 映 的是项 目的盈利 能力 。一 般采 取 系 统 ,实现 对 项 目从 立 项 到投 产 运 营 全 过 程 的 自动 监 测管 投 资 总 金 额 除 以 项 目达 产 期 月 收 入 得 出 。 根 据 目前 的 经 验 , 理。 目前我们根据计费 E S S 系统 的特点 ,明确 分线盒 ( 光交接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综合运输体系推进机制与配套政策分析
摘要本文着眼于目前山东省正在重点建设的半岛蓝色经济区,具体定位在构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综合运输体系,通过对现有的基础设施运营状况以及配套的政策法规进行分析,发现存在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选择设计这篇论文,既是对自己把所学转化为所用的一大考验也是经过研究分析增进自己对于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了解。
首先分析了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的国际与国内背景,以优势劣势分析法(SWOT)分析了山东半岛地区发展蓝色经济区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等方面。
全面细致的阐述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的内容,从布局,基础设施,产业,推进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之后从山东省省情出发阐述了我省半岛地区发展综合运输体系的必要性以及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战略定位。
研究了山东省对于建设综合运输体系与之相关的配套政策法规,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推进措施,最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对策。
通过分析论证得出了关于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综合运输体系的具体实施办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综合运输体系,基础设施改造,推进机制Abstract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Blue Economic Zone in Shandong province , And concentrat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resent condition and supporting policies ,aimed at discover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keep an eye on the solution. The reason why I chose this thesis is contribute my own stud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blue economic zon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article analysis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background of Blue Economic Zone , then analyze the blue economic zone with the SWOT method. From the four elements we can see the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 and so on.From the specific condition of Shandong province analyze the blue economic zone planning content, include infrastructure, industry, advance mechanism and so on . Then tell us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 the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 By focusing on the related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fou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measures to slove it , at last this paper tell us the problems we should be careful.Key words: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Improvement Of Infrastructure, Advance Mechanism目录前言 (1)1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提出 (3)1.1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的国际背景 (3)1.2发展规划提出的国内背景 (3)1.3山东半岛SWOT分析 (3)1.4发展规划的提出 (4)2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基本内容及发展目标 (7)2.1发展规划基本内容 (7)2.1.1规划布局篇 (7)2.1.2基础设施篇 (9)2.1.3产业篇 (10)2.1.4规划机制篇 (11)2.2发展规划未来目标 (12)3 国内经济特区模式探究 (15)3.1国内特区模式探究 (15)3.2国外特区模式探究 (16)3.3结合国内外案例给山东半岛地区启示 (18)3.3.1缺乏中心城市作为支撑 (18)3.3.2经济基础存在差距 (18)3.3.3交通科技水平有待提高 (19)3.3.4加快市场化步伐 (19)4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综合运输体系与配套政策分析 (21)4.1综合运输体系定义及战略定位 (21)4.2现有的交通运输体系分析以及建立综合运输体系的必要性 (21)4.3建立综合运输体系推进机制的必要性 (22)4.4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综合运输体系配套政策分析 (24)4.5现阶段存在问题 (25)4.5.1立法主体是否具有合法性 (25)4.5.2法律规章的局限性 (26)4.5.3法律能否发挥效力 (26)4.6改进策略分析 (26)4.6.1综合调研现有情况 (26)4.6.2确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综合交通促进法》的法律地位 (27)4.6.3明确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权责 (27)4.6.4建立区域间联动机制 (27)5综合运输体系推进机制的实施 (29)5.1基础设施改建实施方案 (29)5.1.1完善高速公路网 (29)5.1.2山东半岛地区铁路公交化 (29)5.1.3建设山东半岛机场群 (30)5.1.4建设全国最大的港口群 (30)5.2建立综合运输体系推进委员会 (30)5.3加快综合交通信息网络的一体化建设 (31)5.4建立七地市联动机制 (31)6构建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议和对策 (33)6.1科学合理的规划 (33)6.2成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综合运输体系推进委员会 (33)6.3发展城际快速公交系统 (33)6.3.1道路规划上保证公交优先 (33)6.3.2建立良好的换乘系统 (34)6.3.3在财政上予以倾斜 (34)6.4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34)6.5提高交通科技水平,构建交通信息网络 (34)6.6与广东浙江蓝色经济联动 (35)6.7构建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 (35)结论 (37)致谢 (39)参考文献 (40)前言2011年1月,国家批复了山东省关于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规划期为2011-2020年,重点是我国“十二五”发展时期,在新的形势下,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对于我省在“十二五”时期抓住机遇,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集装箱运输一体化优化组织方法研究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集装箱运输一体化优化组织方法研究集装箱运输是一种快速、简便、有效的运输方式集装箱运输是一种具有快速、安全、简便、节约和便于实现门对门运输的特点的现代化运输方式,因而在我国得到了大力推广进展。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快速进展,集装箱运输差不多成为铁路货运的全方面服务的要紧途径。
但就国内铁路集装箱进展而言,较国外仍有较大的差距。
要紧缘故是集装箱信息化程度较低,业务流程标准化不统一,重复作业环节多,手续繁琐复杂,这些问题抑制了国内集装箱业务的进展。
因此,本文应用了先进的物流技术与理念,优化集装箱运输业务流程及其组织结构,以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集装箱运输系统的进展。
本文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集装箱运输组织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重点分析半岛港口群中的日照、烟台、威海等港口进展沿海、东北亚等地区内的集装箱运输,远洋集装箱干线运输,要紧定位青岛港的喂给港等差不多情形。
结合集装箱运输一体化组织的内涵研究,提出基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运输一体化服务体系的设计,建立综合运输体系下的运输一体化组织方法,并对作业流程进行优化。
本文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集装箱班列班轮立足本土,关注半岛蓝色经济区产品和市场结构、物资的流向变化及其客户的个性需求,调整物资运输资源,保证半岛口岸在我国东部沿海的领先地位。
关键词:山东半岛,集装箱运输,一体化,流程优化AbstractContainer transport is a fast, simple and effective mode of transport for container transport is a fast, safe, simple, savings and easy door to door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modes of transport,Thus promote development in China。
山东省“蓝色经济区”背景下,胶东半岛海洋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山东省“蓝色经济区”背景下,胶东半岛海洋经济发展比较分析作者:刘万辉,李爱来源:《科技经济市场》2014年第10期摘要:在“蓝色经济区”的规划下,青岛、烟台、威海三个城市海洋经济发展较快,都出现了“雷同化”问题,都存在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对海洋环境的破环污染。
由于青岛、烟台和威海三个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因此三个城市海洋经济发展的侧重不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也不尽相同。
通过对三个城市从地理优势到发展水平,从海洋经济状况到海洋产业发展等各方面的详细比较,能够清晰的看到他们未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科技投入2011年,国务院规划的"蓝色经济区"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体的区域发展战略。
蓝色经济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
胶东半岛地区,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域,以青岛为龙头,以烟台、威海等为骨干。
提升核心区域的发展水平,对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加快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总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
如今三年多的时间过去了,青岛、烟台、威海在"蓝色经济区"的机遇下,各方面发展如何,尤其是海洋经济,三地区在比较分析之后,可以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更好、更快的发展。
1 海洋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1.1 青岛(1)海洋科技存在专业优势和人才积淀。
截止2010 年末,青岛共有各类大专院校 28 所(含民办高校),其中普通高校 25 所,在校学生27.9万人。
全市共有各类文化机构 465 处。
青岛是一座海洋科技城,被确定为首个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城市。
驻青省级以上海洋科研机构占全国的40%以上,高层次海洋科研人员占全国的30%左右,涉海院士占全国的42%。
2024年地理中考热点解析【“蓝色粮仓”——海洋牧场】
2024年地理中考热点练习【“蓝色粮仓”——海洋牧场】广东省湛江市三面临海,是广东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打造蓝色粮仓的天然主战场。
近年来,湛江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培育的南美白对虾新品种,填补了国内自主选育南美白对虾种虾的空白。
图示意广东省湛江市的地理位置。
据此完成1﹣3题。
1.广东省湛江市濒临()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2.培育对虾新品种的关键因素是()A.科技B.市场C.劳动力D.气候3.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对我国的重要意义有()①保障蓝色粮仓供给②推进海洋渔业现代化③改善海洋生态环境④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023年11月,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在深圳举办,海洋牧场经济备受关注。
海洋牧场是指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
每个海洋牧场配备一个现代化平台,平台只需4人就可完成所有养殖工作。
如图是我国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在四大海域的分布图。
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面下题。
4.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数量最多的海域是()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5.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发展海洋牧场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以实现可持续生态渔业B.不断扩大海产养殖规模,提高海产品产量C.增加海产养殖从业人员就业岗位D.提高海产品价格,创收外汇莱州湾是山东最大的海湾,2023年国内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范项目在当地启动,项目将鱼类和贝藻养殖器械固定在风力发电机的地基上,实现生态发电、渔业生产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渔业综合体。
如图分别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莱州湾位置图、“海上风电+海洋牧场”项目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适合发展“海上风电+海洋牧场”项目的有()A.①和④B.①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②7.山东发展“海上风电+海洋牧场”项目的优点有()①为海洋牧场提供清洁能源②推进风能成为我国唯一能源③提高海洋空间利用率④提高渔业产量,解决粮食安全问题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海洋牧场是指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养殖。
蓝色经济区框架下山东半岛港口群的SWOT分析
半 岛港 口群 , 其 分 工 明确 , 快形 成 干 线 港 、 使 尽 支线 港 、 喂
给 港 之 间 相 互 协 调 发 展 的 局 面 。 中 在 建 立 港 口物 流 联 盟 其 的 必 要 性 ( 学 军 ,0 3 、 东 半 岛 港 口 资 源 整 合 ( 瑞 封 20 ) 山 方
■2 1 第 3 0 0年 期
■现 代管理科 学
■博 士论坛
蓝色经济区框架下山东半岛港口群的S T 析 WO 分
●谢 京 辞
摘要: 随着打造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 区的步伐的推进, 出现 了一些新情况、 问题。 新 文章首先分析了山东半岛港 口群的 状况, 然后对 山东半岛港口群进行 S O WT分析, 最后在 SO 分析结果之上, WT 提出了四种发展战略 即 S 、TW 和 W 战略。 O S 、O T
不 但 与 日韩港 口及 我 国北 方 沿海 港 口之 间 的竞 争 日趋 激 面进行 重点 分析 : 1 口货 物吞 吐 量 。从表 1 以看 出 , .港 可 山东省 港 1 货 2 1 烈, 而且 山东半 岛港 口群 内 部竞 争 也 十 分激 烈 , 口间缺 港
乏 合 理 分 工 . 复 建 设 比 较 严 重 。由 于 港 口群 的 内 耗 , 不 重 就
能发 挥整个 山东半 岛港 口群 的优 势 。 争 力就 会 由于分 散 竞 而 降低 。 随着打 造 山东半 岛蓝 色 经济 区 的步 伐 的推进 . 东省 山 政府在 今年 的政 府工 作报 告 中指 出 . 取 山东 半 岛蓝色 经 争 济 区进 入 “ 二五 ” 划 。 升 为 国家 战略 。在 蓝色经 济 区 十 规 上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指位于中国山东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片拥有丰富海洋资源和较好环境质量的地区。
该地区以发展海洋产业为主导,以增强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为目标,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定义、发展优势、主要产业及发展机遇进行详细阐述。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山东省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举措,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作为中国最早探索海洋经济发展的地区之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拥有长达3000多公里的海岸线,海域面积达5.5万平方公里,拥有28个海洋生态功能区和4个国家级海洋公园,是中国重要的渔业、航运和海洋能源基地。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门户。
其次,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海域资源丰富多样,包括渔业资源、沿海湿地、海洋生物资源等。
再次,山东半岛拥有完善的海洋交通网络和港口体系,具备良好的海洋交通条件。
此外,山东半岛的人力资源与科技创新优势也为蓝色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支撑。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主要产业包括渔业、航运、海洋能源、海洋旅游等。
首先,渔业是山东半岛最重要的传统产业之一。
山东半岛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是中国的渔业大省。
其次,航运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山东半岛的港口集聚区域是中国最大的港航枢纽之一。
海洋能源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的新兴产业,包括海洋风能、海洋光能、海洋生物能等。
沿海城市如青岛、烟台等已开始建设海洋能源示范区。
海洋旅游也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拥有丰富的海上旅游资源,如著名的连云港、威海等。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既有利于推动当地经济的转型升级,也为国家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机遇。
首先,蓝色经济的发展可以带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山东半岛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其次,蓝色经济的发展可为就业提供更多机会,推动当地居民就业状况的改善。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物流节点规划分析——基于产业结构需求多样性角度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物流节点规划分析——基于产业结构需
求多样性角度
王荣
【期刊名称】《物流工程与管理》
【年(卷),期】2015(037)011
【摘要】随着国家"蓝色海洋经济带"战略的实施,山东半岛在交通建设、经济发展以及政府相关支持政策等方面已经形成了物流产业发展的优良环境。
文中基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不同产业结构的物流需求多样性,对区域物流节点选择进行规划分析,在TOPSIS算法及混合规划模型基础上实证分析物流节点的选择问题,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制定全面、科学的物流规划提供客观依据。
【总页数】3页(P76-78)
【作者】王荣
【作者单位】烟台南山学院山东烟台2657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0
【相关文献】
1.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物流节点规划分析*--基于产业结构需求多样性角度 [J], 王荣
2.基于改进模糊聚类模型的铁路物流节点规划分析 [J], 凌飞翔;王明慧;张桥;倪少权
3.从消费需求角度分析我国产业结构改革 [J], 陈珍妮
4.从需求角度分析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J], 薄世涛
5.税收政策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需求角度的分析 [J], 李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东省物流需求分析(全文)
山东省物流需求分析0引言物流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活动对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商品以及废旧物品、废旧材料等的配置作用而产生的对物在空间、时间和费用方面的要求,涉及运输、库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需求等物流活动的诸方面,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流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度和带动效应,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具有很好的进展前景,是国民经济的综合性和支柱性产业之一,对区域经济进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目前山东省也已经制定出针对现代物流业的“十二五”进展规划,积极促进我省物流业的进展。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物流产业的进展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国和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作为基础性产业,物流业的进展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影响到信息和商品的周转,近年来,我省物流进展速度比较快、物流规模也不断扩大,根据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的通报,20XX年山东省实现物流总额10.58万亿元,同比增长22.7%,增幅比上年提高9.7个百分点,同时20XX年全国实现物流总额125.4万亿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山东省占全国物流总额的8.43%,经济进展对物流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
进展现代物流业,首先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而了解物流市场的需求规模是做出科学规划的一项先行性工作。
为了确定物流服务供应系统所需能力和建设规模,促进物流业的健康进展,就需要对山东省物流市场的需求进行定量的预测。
本文采纳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对山东省物流需求进行预测分析,可以对未来物流需求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以使物流资源合理配置,同时也为政府制定物流产业进展政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1山东省物流市场需求预测模型的构建和指标的选取本文的数据是通过山东统计信息XX,根据20XX年山东省统计年鉴,得到山东省1994年到20XX年的相关数据。
本文选用货运量来反映物流市场的规模,虽然它不能全面反映物流市场的综合需求量,但是在特定区域内,一定时期的货运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物流市场的需求量,因此,本文选择全省货物运输量作为山东省物流需求规模的指标,设为Q。
2024年沿海货物运输市场需求分析
沿海货物运输市场需求分析1. 引言沿海货物运输市场是指沿海地区进行货物运输的市场,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沿海货物运输市场的需求也逐渐增大。
本文将对沿海货物运输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2. 沿海货物运输市场的特点沿海货物运输市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海上交通便利:沿海地区靠近海洋,具有较为便利的海上交通条件,可以通过海运进行货物的运输。
•经济发达: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拥有较多的工业园区和港口,为货物运输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国际贸易活跃:沿海地区与国外贸易往来频繁,货物运输需求较大。
3. 沿海货物运输市场需求分析3.1 宏观经济因素沿海货物运输市场的需求受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较大。
经济发展水平、国内外贸易状况、政策法规等因素都会对需求产生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的要求提高,对各类商品的需求也会增加,从而推动沿海货物运输市场需求增长。
•国内外贸易状况:国内外贸易状况对沿海货物运输市场需求起到直接影响。
贸易额增加会导致货物运输需求增大。
•政策法规:政府的政策法规对沿海货物运输市场需求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例如,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对沿海地区投资的政策扶持等都会对需求产生影响。
3.2 区域经济因素沿海地区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有较强的区域经济特点,这也对沿海货物运输市场需求产生影响。
•产业结构: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其对不同类别货物运输的需求。
海运、航空运输等不同方式的需求情况各异。
•港口布局: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港口资源,港口布局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沿海货物运输市场的需求情况。
3.3 市场竞争因素沿海货物运输市场属于服务行业,市场竞争对需求产生较大的影响。
•运输价格:运输价格是决定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
价格优势可以吸引更多的货物运输需求。
•运输时间:运输时间也是客户选择运输方式的重要考虑因素,特别对一些具有时效性要求的货物。
3.4 可持续发展因素在当前环保意识的提高背景下,沿海货物运输市场的需求也受到可持续发展因素的影响。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物流企业营商环境调查研究①--基于青烟威城市的实地调查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物流企业营商环境调查研究①--基于青烟
威城市的实地调查
柳栋梁;王慧
【期刊名称】《中国商贸》
【年(卷),期】2015(000)005
【摘要】作为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
区目前已成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山东省政府对蓝色经济区经济发展相当重视。
而物流企业在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增强国民经济的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作为新兴行业,经济区内物流企业基本为中小企业。
本文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物流企业为研究对象,对物流企业的营商环境进行调查研究,来发现目前物流企业发展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以期能引起相关部门关注。
【总页数】3页(P94-96)
【作者】柳栋梁;王慧
【作者单位】山东英才学院商学院;山东英才学院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53
【相关文献】
1.青烟威潍四城市海洋产业结构的比较研究 [J], 张金珍;张敏新;张锐
2.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以邵阳市城南公园的实地调查研究 [J], 黄
中玉;唐明;汤和平;龚进
3."城市建设文件、档案信息集成管理与集成服务研究"实地调查研究报告 [J], 李安英
4.国内城市居民中外葡萄酒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对比
——基于山东省青烟威的调查 [J], 殷超;张可欣;刘潍嘉;徐绍荣;杨晓杰;潘立臣5.县域经济与城乡协调性耦合关系的实证研究——以青烟威城市群为例 [J], 李赫龙;王富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活资料物流需求分析及实证研究第1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研究背景ﻭ1.1.2 研究意义ﻭ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物流与经济的内在关系研究现状1.3论文研究的1.2.2物流需求预测研究现状ﻭ内容和方法ﻭ 1.3.1 论文研究角度与内容1.3.2 研究方法ﻭ第2章生活资料物流基本概念2.1 生活资料物流ﻭ2.1.1 生活资料物流的内涵ﻭ2.1.2生活资料物流的特征ﻭ2.2生活资料物流需求与供给2.2.1 物流需求的内涵和特点2.2.2物流需求量、物流供给量和物流量三者之间的关系ﻭ2.2.4 物流需求和物流供给的2.2.3物流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ﻭ移动2.2.5 供给和需求的均衡分析ﻭ第3章物流与经济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3.1物流与经济之间相互作用分析3.1.1 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ﻭ3.1.2 新形式下区域经济对区域物流发展的作用3.2 物流与经济内在联系分析3.2.1 分析方法ﻭ 3.2.2 物流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研究3.2.3 社会经济发展对物流业的影响第4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活资料物流需求分析4.1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4.1.1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相关介绍4.2蓝色经济区内生活资料物流需求的分析4.2.1蓝色经济区内物流需求的特点和内容4.2.2 蓝色经济区生活资料物流相关分析ﻭ第5章基于区域经济5.1基于区域经济等影响因等影响因素在区域物流需求中的应用研究ﻭ素建立区域物流需求预测模型5.1.1 研究的出发点5.1.2 “影响因素一区域物流需求”预测模型建立5.2区域物流需求预测实证研究5.2.1 数据来源5.2.2 主成分分析第6章实证研究6.1 青岛市货运量预测实证研究6.2青岛市物流业产值预测实证研究6.3结论\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ﻭ1.1.1研究背景蓝色经济区,是指依托海洋资源,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形成的、以海洋产业为主要支撑的地理区域,它是涵盖了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诸多因素的复合功能区。
基本特征是:依托海洋,海陆统筹,高端产业聚集,生态文明,科技先导。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全国海洋科技产业发展的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进步的示范区,海陆一体开发和城乡一体发展的先行区。
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国内背景:2009年4月份,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为山东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明确的战略定位,为山东半岛海洋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国际背景:21世纪是人类全面开发利用海洋的新世纪。
进入新世纪以来,沿海国家纷纷调整国家海洋政策,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法国、韩国、印度等都已经制定或正在制定21世纪海洋战略和政策。
可以说,规划新世纪海洋事业发展,制定海洋政策的国际背景已经形成。
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国家已经在沿海地区确立了“5个流域”的龙头地位,广东作为珠江三角洲的龙头、上海作为长江流域的龙头、广西作为大西南地区的龙头、天津作为环渤海地区的龙头、辽宁作为东北三省的龙头。
但随着流域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也迫切需要一个便捷的出海通道,由此,我国首个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造也就确立了山东在黄河流域的龙头地位,它也将改写中国区域经济版图的格局。
山东省是海洋大省,海岸线长3000多公里,占全国的1/6。
拥有海湾200余处,其中优良港湾70余处,海岸2/3以上为基岩质港湾式海岸,是我国长江口以北具有深水大港预选港址最多的岸段。
此外,山东省海洋科技优势得天独厚,是全国海洋科技力量的“富集区”,拥有海洋科研、教学机构55所,包括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一大批国内一流的科研、教学机构,1万多名海洋科技人员占全国同类人员的40%以上。
而经过近20年“海上山东”的建设,山东沿海地区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海洋产业隆起带,具备很强的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产业基础。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岛作为山东半岛的龙头城市,综合实力强、地理位置优越、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经济发达且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应借此优势将其建设成为全国蓝色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
在此过程中,青岛要进一步优化蓝色经济的空间布局,并按照"优化提升一产,发展壮大二产,突破发展三产"的思路完善产业结构。
为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快速发展,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青岛应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突破海洋产业化关键技术,实施项目带动策略,加强半岛城市间的分工协作,并在开发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确保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
1.1.2 研究意义郑贵斌认为,蓝色经济区是对海洋经济区和临海经济区的提升,是注重海洋资源与空间开发,具有鲜明海洋特色的沿海经济功能区。
“临海经济区是陆地功能区概念,陆地经济属性较强;海洋经济区属于海洋功能区概念,海洋经济属性较多;蓝色经济区则兼具海、陆经济特色,具有海路统筹的集成型经济区的丰富内涵,它集海洋经济、涉海经济、沿海经济与海外经济于一身,是包含海洋资源、产业、区位在内的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的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综合经济功能区。
”在新的形势下,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需要着力突破海洋经济核心和关键技术,全面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我们必须紧紧围绕满足海洋资源环境重大需求,重点发展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监测观测、海洋灾害预警预报、深远海等前沿技术;围绕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突破海洋生物、海洋新能源、海洋工程装备等高新技术;围绕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攻克海洋渔业种质与病害防治、滩涂海水灌溉、耐盐碱植物培育与种植、海洋化工应用等创新技术,努力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加快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维护国家战略安全;有利于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完善我国沿海整体经济布局;有利于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海洋经济国际合作水平,深化我国沿海开放战略。
在新形势下,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关系到维护国家战略利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大局。
有利于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维护国家战略安全。
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增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资源支撑作用,加快推进海洋国土开发,提高海洋维权和国际海域开发的后勤服务能力,保障我国黄、渤海运输通道安全,维护和争取国家海洋战略权益。
有利于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完善我国沿海整体经济布局。
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构筑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推动海陆统筹协调,提升海洋经济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密切环渤海与长三角地区的联动融合,优化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总体开发格局。
有利于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探索海洋资源科学开发利用的新模式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新途径,提高资源利用与配置效率,维护黄、渤海生态平衡与生态安全,提高海洋综合管理水平,促进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有利于提高海洋经济国际合作水平,深化我国沿海开放战略。
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智力资源,巩固和提升以青岛为中心的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地位,提升黄、渤海和黄河流域的开放水平,深化我国与东北亚各国的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拓展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物流与经济的内在关系研究现状首先,从七个方面讨论了区域物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得出区域物流不但是经济发展的保障,而且还能通过它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率、改善投资环境等提高经济质量。
然后,反过来讨论了新形式下区域经济对区域物流发展的作用,重点讨论了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区域经济对区域物流发展的影响。
最后,采用投入产出法,同样从物流对经济的贡献和经济发展对物流的影响两个角度,研究物流与经济的内在联系。
1)通过直接消耗系数及其矩阵分析、完全消耗系数及其矩阵分析,可以直观的看出物流业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对各部门发展的影响强弱,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需求的带动作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等。
通过建立物流业直接经济贡献模型,计算出各部门每万元投入的直接经济贡献。
2)通过研究各产业部门最终需求增长对物流业产出的影响,说明了物流业受产业部门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影响的具体情况区域经济指一定区域范围,由各种地域构成要素和经济发展要素有机结合、多种经济活动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经济系统。
区域经济具有整体性、关联性、相对独立性和空间差异性。
区域物流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区域内,有所需要位移的物资、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讯等多个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在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初期,为推动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应进一步明确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相互关系,深入研究区域物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这对于我国现阶段发展区域经济和区域物流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区域物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区域经济是一种聚集经济,是人流、商流、资本流等各种生产要素聚集在一起的规模化生产,以生产的批量化和连续性为特征。
但是,聚集不是最终目的,要素的聚集是为了通过交换,达到实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目的。
而这个过程必须要通过物流来得以实现。
因此,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合理的物流系统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1.拓展城市辐射范围,形成和强化中心城市功能。
现代物流体系的建立过程本质上流通体系、流通渠道的再建过程。
现代物流体系将改变传统的生产企业——分销商——零售商的传统流通模式,而转向生产企业——零售商的新型流通模式,这将极大的促进城市新型商业形态如货柜式商场、购物中心、超市、连锁经营、代理制、经销制等的兴起与发展,使城市商业的辐射范围逐步扩大;而物流的发展将带来商流;资金流、人流、信息流的集中,为中心城市功能的发挥产生重要的先导作用。
城市作为商品集散和加工的中心,是物流、商流、资本最为集中的地方,而且物流设施和基础建设齐全,流通人力资本高,消费集中而且需求量大,交通与信息发达,城市与周围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经济发展中城市扮演着“中心地”或“增长极”的作用,以其为核心枢纽将其他地域“极化”成一个商品流通整体。
现代物流所辐射的经济区域将随着区域物流的发展而不断扩大,辐射的深度也会随着物流体系的完善而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