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基础地理信息库建设专业技术设计书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制定的地理信息国家标准(截止到2017年6月)
序 号 标准名称 标准编号 概要说明
本标准规定了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产品的测试要求、功能测试、 性能测试、产品化测试,以及对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测试评价结 果的判定。 本标准适用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机构、 第三方测试机构、 用户及相关人员进行地理信息软件的系统测试、验收测试和评 价测试。 本标准规定了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运行服务质量的基本 要求、评价体系、评定和服务质量报告的编写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运行服务质量的评 价。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定义了以总体均值和总量估计为目标的空间 抽样与统计推断的基本概念,规定了空间抽样与统计推断的基 本模型、实施过程、抽样参数、样本量计算方法、统计算法和 统计推断报告内容等。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具有空间分布的对象的抽样与统计推 断。 本标准规定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数据内容、系统设计、建 库、系统集成、测试、验收、安全保障与运行维护的总体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其它各类地理信息 相关数据库的建设也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规定了 1:10000 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的内容、构 成及要求,包括数学基础、精度和现势性要求、数据分层和组 织、选取原则和指标、要素和属性内容、元数据等。 本标准适用于 1:10000 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的生产、建 库、更新和分发服务。 本部分通过定义用于描述影像和格网数据所必备的框架,扩展 了现有的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提供了有关获取数据测量仪器 的特性、仪器测量过程的几何性质、数字化原始数据的生产过 程等信息。描述了从原始数据派生地理信息过程中所需要的元 数据, 包括生产过程中测量系统的特性、 处理方法和计算过程。 本部分作为 GB/T 30170-2013 的扩展部分,规定了用参数值或 函数描述空间参照的概念模式。它采用 GB/T 30170-2013 的模 式,将一个以坐标表示的位置与一个参数值结合起来,形成一 个空间-参数坐标参照系(CRS),该空间-参数坐标参照系可 以扩展到包含时间。 本标准规定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 1:500 1:1 000 1:2 000 正射影像地图的分类、技术要求、内容及表达、质量检验和标 记等,适用于 1:500 1:1 000 1:2 000 正射影像地图的生产、 质量控制、分发和使用。 本标准规定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 1∶500 1∶1 000 1∶2 000 地形图的分类、技术要求、内容及表达、质量检验等,适用于 1∶500 1∶1 000 1∶2 000 地形图的生产、质量控制、分发和 使用。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3.1、总体目标
➢ 建立区域内统一的标准〔空间参考、数据处理、 软件接口等
➢ 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载体,整合各类资源 ➢ 建设统一、权威、标准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 实现纵横向的互联互通,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节
约资金,消除信息孤岛
18
3.2、基本原则
➢ 统筹规划,加强协调 ➢ 立足需求,深化应用 ➢ 统一标准,共建共享 ➢ 注重服务,保障安全
XX省人民政府令第271号 《XX省地理空间 数据交换和共享管理办法》 交换和共享的范围 领导、协调机构 工作职责
12
2、有关政策
浙政办 [2012] 105号《关于加快数字城市地 理空间框架建设 促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 台应用的通知》 进一步强调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项目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明确了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 统一性、权威性和标准性
19
3.3、总体架构
20
3.3、总体架构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
基础地理信息 数据体系
政策法规 与标准体系
目录与 交换体系
组织 运行体系
公共 服务体系
测绘 基准
基础 地理 信息 数据
管理 系统
支撑 环境
面向 服务 的产 品数
据
目录 与元 数据
专题 数据
交换 管理 系统
支撑 环境
地图 与数 据提
供
在线 服务 系统
测〔2011〕42号 • 《关于加快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促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应用的通知》〔浙政办
[2012]105号 • ………………………………………
8
2、有关政策
20XX《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 国测国字[2006]12号《测绘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
校园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设计方案
校园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设计方案遥感1503班第10组(杨森泉张晨欣杨剑钢熊倩倩)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测绘学院2017年5月一.数据来源二. 目的三 .任务四. 任务范围五 .任务分配与计划六.小组任务分配七. E-R模型设计八.关系模式九.属性结构表十.编码方案一.数据来源原始数据为大二上学期期末实训数字测图成果(即DWG格式的校园地形图)导入GIS 软件数据则为修改过的校园地形图二.目的把现实世界中有一定范围内存在着的应用数据抽象成一个数据库的具体结构的过程。
空间数据库设计要满足用户需求,具有良好的数据库性能,准确模拟现实世界,能够被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接受。
三.任务任务包括三个方面: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完整性约束具体为:①静态特征设计——结构特性,包括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②动态特性设计——数据库的行为特性,设计查询、静态事务处理等应用程序;③物理设计,设计数据库的存储模式和存储方式。
主要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原则:①尽量减少空间数据存储冗余;②提供稳定的空间数据结构,在用户的需要改变时,数据结构能够做出相应的变化;③满足用户对空间数据及时访问的需求,高校提供用户所需的空间数据查询结果;④在空间元素间为耻复杂的联系,反应空间数据的复杂性;⑤支持多种决策需要,具有较强的应用适应性。
四、任务范围空间数据库实现的步骤、建库的前期准备工作内容、建库流程步骤:①建立实际的空间数据库结构;②装入试验性数据测试应用程序;③装入实际空间数据,建立实际运行的空间数据库。
前期准备工作内容:①数据源的选择;②数据采集存储原则;③建库的数据准备;④数据库入库的组织管理。
建库流程:①首先必须确定数字化的方法及工具;②准备数字化原图,并掌握该图的投影、比例尺、网格等空间信息;③按照分层要求进行一个Coverage的数字化,数字化的过程包括选择控制点、数字化控制点、确定投影信息、采集数据、编辑和修改数据等;④对收集来的空间数据进行拓扑关系的建立,并给空间实体赋属性值;⑤进行坐标变换和底图接边处理就建成了分层管理的空间数据库。
“数字苏州”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和信息发布 。
“ 台” 设 要 求 建 立 包 括 空 间信 息 和 非 空 间 平 建 信息 在 内 的 , 持 续 发 展 的“ 州 市 地 理 信 息 资 源 可 苏 数据 库 ”并 以此 为基 础 , , 实现 苏 州 市 政 府 部 门 间基
础地理信息 , 现 专 题 数 据 的 共 享 , 终 实 最
形成先进、 完善 、 全局性 的地理信息系统 , 为苏州市
的经济 发 展 和 城 市 建 设 提 供 有 效 的 地 理 空 间信 息
服务。
关应用部分 : 专业应 用系 统部分 和政务 管理相 关
特征 。 。 ,
础地理信 息进行 采集 、 输入 、 储、 存 更新 、 询、 查 分
析 、 用和 制 图的技术 系 统B2。 应 , ]
“ 字苏州” 数 的应用 系统框 架从 总体上 说 , 可 以分 成 六 部 分 : 是 多 源 数 据 采 集 及 生 产 部 分 : 一
负 责 解 决 数 据 的来 源 问 题 , 种 途 径 获 取 的数 据 各 均 可 通 过 生产 系 统 进 入 到 应 用 系 统 的 数 据 库 中 。 二 是 城 市 基 础 地 理 信 息 系 统 部 分 : 要 实 现 基 础 主 空 间数 据 的建 库 、 据 的 管 理 和 输 出 。三 是 信 息 数 交 换 适 配 器 部 分 : 基 础 地 理 信 息 系 统 和 各 专 业 在
业数据也可 以充实 到公共数 据库 中来 , 以丰 富公 共数据库。
3 功能模块及其关 系
数字四川地理空间基础框架构建
地理空间基础
ESTABLISHMENT ANALYSIS OF DIGITAL SICHUAN SPATIAL DATA INFRASTRUCTURE
NI Wen-hui YANG Ben-yong
(Sichuan bearu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 Chengdu 610081, China)
数字四川 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是我省当 前适应 西部大开发 发展战略及社会信息化进程 的一项最迫切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是我省各级政 府部门及社会各行业真正实现办公自动化 决策科 学化 经济贸易网络化的基础和前提 是我省应对 人口 资源 环境 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必不可少 的技术支撑
目前 国内已有十几个省 区 已经全面开展 构建本省 区 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建设工作 我 省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省分 是西部政治 经济 文化及社会发展最快的省分之一 我们必须加快法 律法规及标准体系建设和组织机构体系建设 形成 定期投入和更新机制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地理空间 基础框架数据的共建共享及分发服务管理办法 有 机地将框架数据的生产 维护 管理和共享服务统 一起来 推动 数字四川 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建 设
[收稿日期] 2003-01-16 [作者简介] 倪文辉(1969 ) 男 四川乐至人 工程师 主 要从事 4D 产品生产 技术管理等工作
测绘信息网网友--测绘人提供
数字四川 地理空间基础框架构建
倪文辉 杨本勇
四川省测绘局 四川 成都 610081
[摘要] 分析构建 数字四川 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提出构建 数字四川 框架的基本内容和模式 [关键词] 数字四川 地理空间基础框架 构建 [中图分类号] P2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8379(2003)02-0089-04
数字潮州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与应用
浅议数字潮州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与应用摘要:数字潮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将推进政府部门间空间数据的“共建共享”机制建设,为政府辅助决策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持,为社会民众提供便捷的公共信息服务。
本文以潮州地理空间框架为研究重点,介绍数字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背景、建设目标,并分析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具体实现方法和技术路线。
关键词: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中图分类号:c931.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概述“数字化城市”广义上讲,是指城市的信息化,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促进城市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通流的通畅、协调。
“数字城市”为调控城市、预测城市、监管城市提供了革命性的手段,是对城市发展方向本质性的一种描述。
我们所要建设的数字化城市是狭义的概念,就是要依托信息和网络技术,通过政府的组织行为,对城市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有序、有效地整合,建设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城市信息体系;建设具有统一信息平台和完善的各类信息数据库;开发地理信息、专业应用、社区服务等一系列应用工程,为调控城市、预测城市、监管城市提供革命性的手段,使城市建设和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数字城市”是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遥测、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系统。
也就是说将城市的各种数字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并充分利用,使城市规划者和管理者在有准确坐标、时间和对象属性的五维虚拟城市环境中进行规划、决策和管理。
“数字城市”从信息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是一种新的社会系统。
通过它人们能够实现自由创造、共享信息和知识。
相对于目前的大规模生产和消费系统而言,“数字城市”实际上是一种数字革命。
它包括城市资源、社会资源、基础设施、人文、经济等城市的各个方面,以数字的形式进行获取、存储、管理和再现,并为提高城市管理效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第1章概述1.1研究内容概述数字城市建设是城市重要的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直接服务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提高公共管理、突发事件应急、科学决策能力及共享服务水平。
并能够推动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转变。
数字城市以各种比例尺地形图为基础,充分运用现代测绘高新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建设多尺度、多分辨率、多种类的城市空间数据体系,构建统一的、权威的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是城市空间框架建设的核心。
是对城市的多源数据进行有效、合理的整合,为各类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应用部门提供统一的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作为数字城市的重要空间信息模块,通过不同模型结构提供多种分辨率的空间和时间维度上地理信息,服务于多种应用领域。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由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数据管理系统以及软硬件支撑环境等组成。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主要是指通用性较强,功能共享需求最大,能够被测绘相关行业采用作为统一的数据空间定位和空间分析的基础单元。
主要包括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定位的地理坐标系格网;表达自然地理信息的地貌、水系、植被;表达社会地理信息的居民地、交通、管线、境界、特殊地物、地名等要素。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同采用的地图比例尺有关,随着比例尺的增大,基础地理信息的覆盖面更加广泛细致。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管理系统是以实现数据的基本输入、编辑、查询、浏览、分析、统计、输出以及更新维护为目标,对以各种不同的技术手段获取的不同格式、类型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采集、编辑处理和存贮,从而对城市多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有效整合,为城市中与测绘需求相关的部门(国土、城市规划、测绘、林业和农业等部门)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为各类社会经济信息的整合、共享提供专业、通用的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
地形数据库建设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它专业地理信息系统或数字城市的定位基础。
该类数据库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中表达的各类自然地理和社会地理信息要素,包括定位基础、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地貌、植被与土质、注记等,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分类编码,以一定的规则分层,并对各要素的空间、属性信息及相互间的空间关系等数据进行采集、编辑、处理。
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地理框架数据标准-国家地理空间
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标准XB/T 2008——————————————————————信息库地理框架数据库要素实体代码规范编制说明****-**-** 发布 ****-**-** 实施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办公室发布一、任务来源和意义整合改造现有的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是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建设的核心任务,而相关标准研制是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整合改造的基础。
针对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建设和应用需求,在信息库地理框架数据整合过程中,需采用面向实体的构模方法,以地理要素为数据的构成单元,反映和描述客观世界中独立存在的“地理实体”,从而实现对象化逻辑表达。
为保证信息库地理框架数据整合过程全面展开,在现有国际、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基础上,面向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实际需求,编制《信息库地理框架数据库要素实体代码规范》,为信息库整合过程提供可操作的地理框架要素实体编码规则,并给出实体代码,对于指导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制定依据本标准编制过程既考虑了现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范,也考虑了未来地理框架要素的应用需求。
在现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范,特别是在统一公用的要素实体代码规则的基础上,制定了地理框架要素实体编码的规则,并规定了对要素实体编码进行一致性测试的方法、程序。
因此本标准与国际、国内相关标准具有良好的同一性。
引用或参照的相关标准包括:信息库地理框架数据内容ISO 19101 地理信息参考模型GB/T 226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10114-2003 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 7027 -2002 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GB 917-2000 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命名、编号和编码规则GB/T 917-2009 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和国道编号GB/T 2659-2000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JT/T 307.1-1997 公路及主要构筑物、管理养护单位代码省干线公路代码TB1945-1987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线路名称代码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1:50000数据库建库工程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线路名称代码》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1:50000数据库建库工程暂行规定《河流、湖泊与水库名称编码原则》三、制定过程1.1收集分析相关标准和文献资料起草组在工作初期,对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地理框架数据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确定了可以进行对象化的实体类型,并对说明和描述相关实体编码结构和编码方式的国内外标准和文献资料进行了收集和分析,结合信息库建设的应用需求,在已有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地理框架要素的实体编码规则的编写,并给出了道路、铁路、河流、湖泊和水库的实体代码。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
浅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进步,人类已经进入了以信息化为主体的新的经济时代,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经济和世界经济的最主要特征,发达国家在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的同时引入了数字空间的概念,与此同时相继引发了信息高速公路等一系列新事物的产生,逐渐形成了第三次信息化浪潮。
这为我国的数字化技术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方向,加快我国的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是早日实现我国数字地球和抢占世界科技产业制高点和走向知识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过程。
关键词:地理数据库;数字技术;空间信息化建设一、前言在十五期间,很多地区的相关部门都制定了数字地区和覆盖本领域的数字化工程的发展规划,国土资源局也表示计划在12年内实现数字化国土工程。
在2011年的十月过半发53号文件后,国家计委和地理空间信息协调委员会召开了我国第一次信息技术基础的设施发展研讨会,会上指出必须要将我国的信息空间基础的建设和应用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化的重要内容,要加快信息化的发展以带动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且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全面调整,拉开了我国大范围建设空间数据信息库建设的序幕。
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概况基础地理数据库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地理空间信息系统,这种系统和其他信息系统的主要区别是这种系统的处理和存储系统是经过地理标示编码的,所以这种地理位置和与其相关的属性分析成为了地理信息检索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在空间地理信息数据系统中,实际的地理事物表达就成为了一些数据的显示,这些地理要素的显示至少是由非参考位置和空间位置两个组成部分组成的,地理空间系统数据库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地理信息系统一方面是单独的一个学科,它既能够系统地描述和分析以及储存和信息输出的系统的方法和理论的新型的综合类学科。
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综合数据库又是一个独立的信息技术处理系统,这种数据库是以空间地理为基础的采用地理分析模型的方法在合适的时间和条件下提供与其相关的动态双向地理信息,为了能够完成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和系统的计算机数据库建设,地理接受系统主要有这样几个特征,首先是这种数据库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和空间性,地理信息数据库是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能够同时输出多种地理信息数据的功能,其次是地理信息数据库是计算机系统作为基础通过计算机的常规模拟或者地理专业的分析方法进行空间数据模拟,从而产生可以直接利用的信息,这也是目前工作者无法直接完成的任务。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研究与设计
1 . 1 建 设 目标
数 字城 市地理 空间 框架 是 数字 城 市 建设 过 程 中一 切
信息化工作 的基础, 它是为 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提供 统一 的空 间定 位 和 基 础地 理 信 息 的公 共平 台 , 对 信 息 资
城 市” 建造和 实践的基础 , 文 中概括 了分布式技术下 We b G I S的技 术特 点, 提 出基于 We b G I S 构 建数 字城 市地理 空
间框 架 , 较 好 地 解 决 了数 字城 市应 用 系统 的互 操 作 性 和 分 布 性 问题 。 关键词 : 数 字 城 市 ;网络 地 理 信 息 系统 ( We b G I S ) ; 地 理 空 间框 架 ; 分 布 式
李 学军 ,李久 刚
( 湖南省勘察测绘院 , 湖南 株洲 4 1 2 0 0 7 )
摘
要: “ 数 字城 市” 是城 市信息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 , 在 国 民经 济和社 会发展进 程 中发挥 着重要作 用。地理 空 间
数据框架是构建“ 数 字城 市 ” 的数 据 平 台 , 是 建设 “ 数 字城 市” 的必 要 保 证 。 网络 地理 信 息 系统 ( We b G I S ) 是“ 数 字
Ab s t r a c t :“ Di g i t a l Ci t y ”i s t h e i mp o r t a n t c o mp o n e n t o f t h e c i t y i n f o r ma t i z a t i o n a n d p l a y s a n i mp o r t a n t r o l e i n t h e n a t i o n a l e c o n o my a n d s o c i a l d e v e l o p me n t .T h e g e o g r a p h i c l a s p a t i l a d a t a f r a me wo r k i s t h e p l a f t o r m a n d g u a r a n t e e t o b u i l d“ Di g i t l a C i t y ”.W e b GI S i s t h e f o u n d a t i o n f o r t h e e s t a b l i s h me n t o f“ D i g i t a l C i t y ”.T h e p a p e r i n t r o d u c e s t h e t e c h n i c a l f e a t u r e s o f t h e d i s t r i b u t e d t e c h n o l o g y ,p u t s or f —
温岭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温岭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摘要】着重阐述了温岭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实施思路、系统建设框架,以将信息资源做出最优的配置,实现对基础地理的图形、属性、栅格影像空间数据及非空间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实现对温岭市地理信息数据的查询、管理、统计和专项分析,从而达到对社会资源的有效控制和利用,满足城市快速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目标;结构;数据库引言温岭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数字温岭”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核心和基础。
它将为“数字温岭”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地理空间基础。
温岭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它将包容现有资源、环境、生态、人文、经济建设以及公共需要的各种信息网络服务平台。
它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特别是“3s”技术,充分采集、整合、挖掘温岭市的各种信息资源,建立面向温岭市政府、公众、企业、社区服务的信息平台、信息应用系统及相关的政策法规、保障体系。
实施温岭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对温岭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非常显著的推动作用。
其作用主要是将“信息资源”做出最优的配置,并以最快的速度、最直观的形式、最低的成本送给各个层次的决策者,或传给因特网的各个经济社会应用系统,达到对社会资源的有效控制和利用,提高整个城市地区的经济社会效益,最终实现社会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设计目标温岭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为:以搭建“数字温岭”统一基础数据平台为目标,以基础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库建设和应用为导向,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集成与整合温岭市现有的基础测绘成果和地理信息资源,建成分布于多级网络环境、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源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立健全地理空间数据的维护更新和共享交换机制,为温岭市政府、企业、公众提供空间基础地理信息服务,为“数字温岭”建设过程中各种信息资源的集成与整合提供空间基础定位框架,促进各专业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应用,推动温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
二、系统建设总体框架整个系统分为四层架构,从下到上依次是支撑层、数据层、平台层、应用层。
基于地理空间信息的建设方案设计
基于地理空间信息的建设方案设计一、引言地理空间信息是指包含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气候环境等地理要素的信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理空间信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管理等。
本文将探讨基于地理空间信息的建设方案设计,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决策提供参考。
二、地理空间信息的收集与处理1. 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收集主要依赖于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可以通过测量地面高程、温度、湿度等参数,获取地理空间信息。
例如,激光雷达可以通过扫描地面,获取地形地貌数据,用于制作数字高程模型。
红外传感器可以检测城市热岛效应,为城市规划提供参考。
2. 数据处理与分析收集到的地理空间信息需要进行处理与分析,以提取有用的信息。
数据处理技术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融合、数据挖掘等。
例如,通过清洗和融合不同来源的地理数据,可以得到更准确的地理信息。
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发现地理数据中的隐藏规律,为决策提供依据。
三、基于地理空间信息的城市规划1. 城市用地规划地理空间信息在城市用地规划中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收集城市的地理数据,如土地利用现状、人口分布等,可以分析城市的用地需求,优化城市的用地结构。
例如,通过分析人口密度和交通网络,可以确定适宜建设住宅区的地段,以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
2. 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地理空间信息也可以应用于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中。
例如,通过监测地理信息中的植被覆盖率、土壤湿度等参数,可以评估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同时,地理空间信息还可以帮助管理者合理利用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等,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基于地理空间信息的交通管理1. 道路网络优化地理空间信息可以帮助交通管理部门优化道路网络。
通过收集道路交通流量、交通事故数据等地理信息,可以分析交通瓶颈,调整道路布局,提高交通效率。
例如,根据交通流量数据,可以确定需要扩建的道路段,以缓解交通拥堵。
2. 公共交通规划地理空间信息还可以应用于公共交通规划中。
数字灵武地理空间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数字灵武地理空间框架的设计与实现摘要:随着数字宁夏的全面推进,数字灵武是宁夏第一开展的县级数字城市。
地理空间框架是数字城市的基础,数字灵武地理空间框架为数字城市提供标准、权威的地理空间数据,统一的地理信息共享平台,有力地推进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广泛服务于政府和公众生活。
文章从数字灵武地理空间框架设计目标、总体框架以及达到的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关键字:数字灵武地理空间框架地理信息数据库示范应用1引言数字灵武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按照“需求牵引、设计统一、共同投资、资源共享”原则组织实施。
开展数字灵武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旨在形成灵武市权威的、唯一的和通用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推动宁夏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步伐,为加快全面推进“数字宁夏”建设做出贡献。
2数字灵武地理空间框架设计目标设计目标为:紧密结合灵武市政府工作及城市建设发展、人民生活的需要,采用航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及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立足现有基础,建立现势性强的、完善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据提取、数据扩充、数据重组等数据加工过程,并开发网络服务系统,建成灵武市权威的、唯一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为政府及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服务;选择国土部门、公安部门、公众地图服务等领域开展应用示范,推进地理信息资源的应用服务;建立灵武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管理、维护和应用的稳定、有效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支撑环境,为数字灵武建设的长远发展奠定地理空间信息基础。
3数字灵武地理空间框架系统系统分为基础设施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设施层,社会经济综合信息层,应用层这四层。
数字灵武地理空间框架主要建设基础地理空间数据设施层,主要建设内容有一库、一平台、一环境、一机制和一应用五部分内容。
2.1数据库建设将现有数字线划图DLG、数字正射影像DOM、数字高程模型DEM等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数据采集、更新、整理、入库,配置空间数据管理软件,建立现势性强的、多类型、多尺度数据一体化管理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城市空间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框架和内容的探讨
地利用等关系到城市运作的方方面面的信息都是以 统一的空间位置为载体 ,通过城市空间基础地理信
息系统 项 目的实施 , 以按 国家和 国际通 用标 准 , 可 规
图2 系统 内窖相互关系图
范城市的各种基础地理数据和信息 , 实行资源共享,
避 免各 个行业 重 复投 资和建设 ,为各 个 系统和行 业
检索 , 统计 , 间分析和 信息 发 布 , 大规模 的 , 空 将 动态 的空 间基 础信 息转 化为 数字 化 的 , 可操作 的 共享 可
收稿 日期 ;0 1 1—3 ; 回 日期 :0 2一叭 一l 2 0 一I 0改 20 5
作者简介 : 韩
3 0 ·
勇{9 9 , 硕士 , 16 一) 男, 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工程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研究方向: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
" 字 地球 " 数 这一概念 的提 出 , 人们 对地球 的 使
( B S 等技术 . OM ) 按照规范化的信息分类标准和统一 的地理空间关系, 建立一个以多数据源 , 数字化的城
市 空 间基础 地理数 据 为 主要 内容 的基 础 信息管理 系 统, 以完善 的空 间基础 地理 信息 生产 体 系 , 据管理 数
二, 系统 的概念及作用
城市空 间基 础地理 信息 系统是综 合 运用 计算机
一
,
引
言
研 究 和认 识 上 升 到 一
个新 的 阶段 . 城市作 为
网络 ,地理信息系统 ( I) GS ,航空和航 天遥感系统
(t) I ,全 球 定 位 系 统 ( P ) 和 数 据 库 管 理 系 统 S GS
社会的信息化进程 ,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数字杭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地名地址数据采集与建库专业技术设计书
数字杭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地名地址数据采集与建库专业技术设计书地名地址数据采集与建库专业技术设计书1地名地址数据采集与建库专业技术设计书项目承担单位(盖章):设计负责人:审核意见:主要设计人:审核人:年月日年月日批准单位(盖章):审批意见:审批人:年月日2数字杭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地名地址数据采集与建库专业技术设计书目录1 项目情况 (5)1.1项目来源 (5)1.2 工作内容 (5)2已有资料情况 (6)3 作业依据与基本规定 (6)3.1 作业依据 (6)3.2 基本规定 (7)3.3 成图精度 (7)4 技术方案 (7)4.1生产流程 (7)4.2技术路线 (8)4.3地名地址外业采集 (9)4.3.1地名地址外业采集内容 (9)4.3.2信息数据的采集方法 (10)4.3.3信息数据注意事项 (10)4.3.4地名在图上的定位原则 (12)4.3.5数据采集常见问题处理 (12)4.3.6阶段成果提交 (12)4.4 数据入库 (13)4.4.1总体要求 (13)4.4.2结构化地名地址描述 (13)4.4.3地名/地址代码编码规则 (14)4.4.4地名/地址分类代码 (15)4.4.5几何表达基本规则 (16)4.4.6空间要素分层 (17)4.4.7地名/地址数据的属性结构 (17)4.5 数据检查 (20)4.5.1数据检查程序 (21)34.5.2数据检查比例 (21)4.5.3数据检查内容 (21)4.6项目组织 (24)4.6.1作业前准备 (24)4.6.2工作周期、人员投入及组织结构 (24)4.6.3软、硬件配备 (25)5 成果提交 (25)附件1:术语和定义 (26)附件2:兴趣点分类与编码 (29)附件3:基础地理信息要素代码表 (36)4数字杭州地理空间框架地名地址数据采集建库专业技术设计书1 项目情况1.1项目来源数字杭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根据杭州市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采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及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软硬件条件和信息资源数据的基础上,建立全市权威的、统一的、现势性强的地理空间框架,为面向国土、城市规划、城市管理、旅游等领域开展应用提供基础地理信息平台。
本溪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
发 利用 与共 建 共享 , 促进 本 溪市 的信息 化建 设 , 高本溪 提 市 公共 管理 、 共 服 务 的能 力 和 水 平 。工 程 建 设 主要 内 公 容 包括 : 础地 理 信 息 建 设 、 基 地理 信 息公 共 平 台 建 设 、 典 型 应用 示范建 设 和支 撑环 境 建 设 等 。本 溪 基 础地 理 信 息 数 据库 是本 工 程 的核 心 内容 , 为 本 溪 全 市各 种 信 息 提 它 供 统一 的 、 准 的地 理 空 间数据 平 台 , 信息 资 源按 地理 标 在 空 间进 行整合 和共 享 中具 有 基 础性 作 用 。本 文针 对 本溪 基 础地 理信 息 数 据库 的建 设 进 行 了详 细 的 阐 述 , 为其 可 他 数字 城市 的建库 工作 提供借 鉴 。
Ab t a t Di a e x ” e mais s a e f me r s b s d o e x u d me t lg o t s d tb s o a c mp i h o s u — sr c :“ tlb n i g o t p c r c a wo k i a e n b n if n a n a e mai aa a e t c o l h t e c H t c c s r
t n T i a e x o n s te c n tu t n p o e so n a n a e mais d tb e i . hs p p re p u d h o s ci r c s f u d me t g o t a a a . o r o f l c s Ke r s fu d t n e mai s d tb e “ st e x ”; t i u e y wo d : n a i a g o t ; aa a ; Di a B n i a t b t o ol c s l r
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1:500、1:2000地理空间数据处理及入库技术设计书
3.1.1 数据编码和数据结构要求................................................................................... 5 3.1.2 数据格式转换要求............................................................................................... 5 3.1.3 逻辑一致性要求................................................................................................... 5 3.1.4 接边处理要求....................................................................................................... 5 3.1.5 数据检查............................................................................................................... 5
3 技术方案....................................................................................................................... 5
3.1 总体要求............................................................................................................................................... 5
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处理方法研究张彤蕴【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信息化的水平进一步提升起来,使用的范围也在不断拓展,成为一种新型的信息管理方式.同时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推进,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规划需要进行更加科学的布局,对于产业管理和城市发展的意义重大,可以提升公众的生活体验,因此数字城市建设变得非常重要.数字城市的发展中,地理信息数据的处理是非常关键的,可以为数字城市的建设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资料.对数据进行科学化的处理,实现数据信息安全利用和共享,实现城市的科学规划管理.由此可知在进行数字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地理信息数据处理的方法,为数字城市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数据基础,作为整个城市数字化建设的核心,需要更加重视对其方法的使用,保证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处理的准确性.本文主要针对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处理方法进行研究.%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e leve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hina has been further improved,and the scope of use has been continuously expanded,and now it has become a new type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At the same time,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is increasing,and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of the city need more scientific layout,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ndustrial management and urban development and can enhance the public life experience.Therefore,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city becomes very important.In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city,the processing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data is very critical and it can provide a more comprehensive data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city.Through the scientific dataprocessing,data security and utilization of data sharing can be achieved,so the city's scientific planning management can be achieved.It can be seen that the digital city construction need the method of geo-information data processing and its correct use to ensure the accuracy of urban basic geographic information processing.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data processing methods of digital city basic geographic information.【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7(036)015【总页数】3页(P59-61)【关键词】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处理【作者】张彤蕴【作者单位】湖南省地质测绘院,衡阳42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08社会信息化技术不断的提升,对地理信息数据的重要性认识也在不断地增加,城市各个管理部门也在借助信息处理系统加强数据采集的可靠性。
1﹕500 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技术要求
1﹕500 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1﹕500、1﹕1000、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用以标识数字形式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类型。
本标准适用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更新、管理、分发服务和产品开发,包括1﹕500、1﹕1000、1﹕2000比例尺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各种专业信息系统的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不同系统间的基础地理信息交换与共享,以及数字化测图、编图和地图更新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694-2009 地理信息术语GB 21139-2007 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20257.1-200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8.1-2007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字典GB/T 21740-2008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CH/T 9005-2009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本规定CJJ 103-2004 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3 术语和代号3.1 术语3.1.1 平面控制系统平面控制系统是最基本的地理定位系统之一,用于确定各种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的平面空间地址,及地理平面位置,正确反映真实世界中各种实体之间的平面位置关系。
3.1.2 高程控制系统高程控制系统是地理空间定位的另一重要系统,用于确定各种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相对于某一起始高程平面的高度(即高程)。
3.2 代号DLG 数字线划图Digital Line GraphicDOM 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DEM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4 空间定位4.1 数学基础4.1.1 平面坐标系统需要有两套系统:采用CGCS 2000坐标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基础地理信息库建设专业技术设计书二O一一年五月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基础地理信息库建设专业技术设计书审批单位:编写单位:审批意见:编写者:编写日期:年月日审批者:审核者:审批日期:年月日审核日期:年月日目录概况1项目来源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来源于国家测绘局开展的数字城市建设推广工作。
项目由****市人民政府向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提出项目建设申请,经可行性研究后,由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向国家测绘局提出立项申请,国家测绘局于2010年6月以国测国发[2010]22号文件《关于将呼和浩特等6城市列入2010年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推广计划的批复》进行了立项审批。
项目将采用国家测绘局制定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技术大纲(试行)》,在****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紧密结合城市建设发展的要求和实际情况,采用先进的空间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建立统一、权威的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
2010年12月21日,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程设计书通过组织的专家组评审,2011年3月28日,省国土资源厅以“湘国土资办函[2011]35号”文批复工程设计书。
工程设计书批复后,****市国土资源局立即启动项目的实际性建设,2011年5月12日,****市国土资源局委托招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就项目数据集建设部分进行国内公开招标,湖南省中标并承担本项目工作及相关服务。
2项目工作内容根据项目招标文件及合同要求,本项目主要工作内容如下:项目内容中“分辨率真彩色航空摄影”根据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要求统一进行航摄,航摄工作已于2010年12月完成。
在项目设计书的总体框架下,为规范作业,统一技术要求,保证测绘产品质量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根据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结合****市的实际情况,编制本专业技术设计书。
本专业技术设计书从航空摄影测量、公共地理框架数据、专题数据库三个部分进行详细设计。
第一部分航空摄影测量3航测概述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信息化管理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数字****地理空间框架项目总体建设要求,于2010年10月~12月对市区及周边地区1400平方公里范围开展了真彩色航空摄影。
摄区位于****市县部分乡镇,航摄范围为东经,北纬。
本项目在市区及周边地区1400平方公里范围内开展1:2000 DLG、DEM、DOM生产。
3.1项目主要内容1、1:2000航摄像片控制点连测1400平方公里。
2、1:2000地物、地貌调绘(室内外综合判调法)500平方公里。
3、1:2000数字线划地形图(DLG)生产(航测成图)500平方公里。
4、1:2000航片数字高程模型(DEM)生产1400平方公里。
5、1:2000航片数字正射影像图(立体纠正DOM)生产1400平方公里。
6、1:2000数字线划地形图(DLG)建库500平方公里。
项目内容具体范围见“附件1 数字****地理空间框架1:2000范围图”。
4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的资料情况4.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是一个开放宜居城市,是全国绿化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作为移民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具有“五湖四海、开放包容”的特点。
****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形成了以“古、红、绿”为特色的旅游品牌。
4.2已有资料情况4.2.1控制点资料1、2004~2006年湖南省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布设的A、B、C级GPS点。
2、2004~2006年湖南省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布设的I、II、III 等水准点。
3、****市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布设的D级GPS点及II等水准点。
4、****市1:500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项目布设的E级GPS点及一、二级导线点成果。
以上各级控制成果可作为本次像片控制测量的基础控制成果。
4.2.2地形图资料湖南省测绘局测绘的1:10000地形图可作为设计用图。
4.2.3航摄资料航摄资料由上海航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摄影。
摄区名称为****,摄区代号为1001,摄影于2010年10月~2010年12月,采用POS辅助UCXp数码相机进行数码航空摄影,摄影焦距为,为东西向真彩色摄影,像幅约103.86mm×,地面分辨率优于20cm;数据格式为*.TIF。
像片航向重叠范围数码部分为70%~80% ,旁向重叠范围数码部分为35%~70%,像片最大旋偏角数码部分为15。
其航线像片结合图见航摄资料“****市航空摄影航线像片接合图”。
航摄资料已通过鉴定,成果合格,可供后续工序使用。
5引用文件1、GB/T 6962-2005《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2、GB/T 7930-2008《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3、GB/T 7931-2008《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4、GB/T 23236-2009《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规范》5、GB/T 15967-2008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6、CHT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 1:1000 1:2000数字线划图》7、CHT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 1:1000 1:2000 数字高程模型》8、CHT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 1:1000 1:2000 数字正射影像图》9、GB/T 17158-2008《摄影测量数字测图记录格式》10、GB/T 18315《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11、GB/T 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12、GB/T 17941-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13、GB/T 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14、GB/T 18316-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15、CH/T1018-2009《测绘成果质量监督抽查与数据认定》16、GB/T 19710-2005《地理信息元数据》17、GB/T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18、GB/T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19、本项目专业技术设计书本设计书中规定了的技术要求以设计书相应条款为准,设计书中没有规定的则以相应的标准为准。
6产品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6.1产品规格6.1.1投影、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任意带),中央子午线为113°08′。
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6.1.2DLG基本等高距1:2000地形图(DLG)基本等高距为2米。
6.2分幅及编号采用标准分幅,图幅尺寸为50cm×50cm,采用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X坐标公里数在前,Y坐标公里数在后,小数点前取2位,小数点后取1位,中间连以短线。
例如:图幅西南角的坐标为2838000、556000,则该图幅的图号为:。
6.3图名选取及图幅整饰6.3.1图名选取图名一般选用图幅内较大较突出的村名、地名、山名、单位名称或企业名称。
街名、道路名、河流名不能作为图名。
当图名选取有困难时,也可不注图名仅注图号。
6.3.2图幅整饰图幅整饰以图号填写接图表,测绘单位并排标注:****市国土资源局、****市测绘局;图幅右上角注“秘密”,地形图图幅左下角逐行标注:****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等高距为2米;GB/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2010年10月航摄,2011年10月航测成图。
6.4数据格式及命名地形图数据以AutoCAD 2004版的DWG格式存放,并符合南方CASS 2008相关要求,文件名保持与图幅号一致。
图形数据的存储以图幅为单位,一幅图设一个文件,地形图文件名以图幅号命名,如图号为-的1:2000地形图,文件名为。
6.5航测主要技术指标6.5.1精度要求1、像控点对附近野外控制点的平面和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表1的规定。
表1 像控点平面和高程中误差2、内业加密点和图上地物点对附近野外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得大于表2的规定。
表2 内业加密点和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3、内业加密点、高程注记点和等高线对附近野外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表3的规定。
表3 内业加密点、高程注记点和等高线高程中误差3、特殊困难地区(大面积的森林、阴影、沼泽等)地物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按表2相应地形类别放宽倍,高程中误差按表3相应地形类别放宽倍。
4、本技术设计取两倍中误差为最大误差。
7航测技术路线、作业方法和流程7.1成图基本方法首先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上立体建模,生成DEM、DOM,采用航测数字化”内业定位、外业定性”的作业方法,先内业判读、采编地形要素,再将DLG套合正射影像激光出片,由外业现场检核和调查(包括补测航摄后至外业调绘期间新增的地物),再由内业修改和补充采集,最后根据技术要求编辑成图。
7.2作业流程图8航测控制测量8.1基础控制测量以下已有成果可作为基础控制成果使用:1、2004~2006年湖南省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布设的A、B、C级GPS点。
2、2004~2006年湖南省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布设的I、II、III 等水准点。
3、****市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布设的D级GPS点及II等水准点。
4、****市1:500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项目布设的E级GPS点及一、二级导线点成果。
8.2像片控制测量8.2.1像控点的布设8.2.1.1像控点选点条件1、选用的像控点点位目标影像应清晰,易于判刺和立体量测。
当目标与其他像片条件发生矛盾时,应着重考虑目标条件。
2、布设的控制点宜能公用,一般布设在航向及旁向六片或五片重叠范围内。
3、像控点距离像片上各类标志应大于1mm,距像片边缘不得小于cm。
4、像控点应选在旁向重叠中线附近,离开方位线的距离大于cm;当旁向重叠过大时,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分别布点;旁向重叠较小使相邻航线的点不能公用时,可分别布点,此时控制范围所裂开的垂直距离一般应小于1 cm,困难时不应大于2cm。
5、位于自由图边、待成图边以及其它方法成图的图边控制点,区域网四周控制点应布设在图廓线4mm以外。
6、航区或航摄分区接合处,像控点应布设在航线重叠接合处,邻区尽量公用。
不能满足公用要求时,应分别布点。
5、航线两端的控制点左右偏离不大于半条基线。
8.2.1.2像控点的布设原则1、像控点采用区域网法、单航线法和像主点落水标准点位落水布点方法进行布点,区域网法布点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