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香蕉病害 (NXPowerLite) 果蔬病害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茎上会呈现长短不一的浓绿色条纹,即“青筋”。
生长后期发病:
无“束顶”症状,最后抽出的几片叶边缘黄化,亦有
“青筋”。
病株分蘖较多,根头紫红色,无光泽,大部分腐烂或
变紫红色,不发新根。
病株虽可结实,但果柄
细长而弯曲,果实少而 小,果肉脆而无香味。
7.1 香蕉束顶病
7.1.2 病原
香蕉束顶病毒(Banana Bunchy-top Virus, BBTV)
(3)传播 远距离:带病球茎、吸芽苗和组培苗。 近距离:带病土壤、流水、农具等。
7.3 香蕉枯萎病
7.3.4 发病条件
(1)生长期与发病的关系 各生长期均可发病,中后期发病严重,抽蕾期
至挂果期的症状最为明显。
(2)温度与发病的关系 高温利于发病;> 26℃时,发病速度加快;
>29℃时,发病严重。
尖镰孢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 FOC)。
菌落:正面呈白色至淡紫色,背面颜色较深。 孢子:大型分生孢子、小型分生孢子、厚垣孢子。
1号小种:粉蕉; 2号小种:棱指蕉等; 3号小种:蝎尾蕉; 4号小种:香蕉,具毁灭性。
FOC在PDA培养基上的菌落 左:菌落正面 右:菌落反面
白色霉状物。
外部症状: 叶片发黄(黄化);叶柄基部折曲、下垂 ;
假茎基部开裂。
内部症状:假茎维管束变褐色
内部症状:病组织保湿后可见白色霉状物
外部症状:叶片黄化(初期)
外部症状:叶片枯黄(中期)
外部症状:叶片枯黄、折曲、下垂(后期)
假 茎 基 部 开 裂
7.3 香蕉枯萎病
7.3.2 病原
7.1.4 发病条件
(1)蚜虫发生量 发病高峰期:4-5月,9-11月
(2)品种 香蕉最感病,龙芽蕉、沙蕉、糯米蕉次之,粉
蕉、大蕉最抗病
(3)生长快,发病多
(4)果园中野生寄主 美人蕉、芋头、姜
7.1 香蕉束顶病
7.1.5 防治措施
(1)隔离 与病果园相距30米,不在果园中种寄主植物
(2)选用无毒苗 (3)挖除病株
Mycosphaerella fijiesis Morelet
Pythium sp
( Macrophoma musae (CKe.) Berl. et Vogl. )
Fusarium spp
不能通过汁液摩擦传播,主要通过虫媒传播。 虫媒:香蕉交脉蚜(香蕉黑蚜)
属于半持久性病毒,取毒饲育时间要17小时以 上,循回期为数小时至48小时,保持传毒能力达 13天。
7.1 香蕉束顶病
7.1.3 侵染循环
(1)初侵染来源
新果园:带毒苗
病果园:田间病株
(2)潜育期
1-3个月
7.1 香蕉束顶病
7.2 香蕉花叶心腐病
7.2.4 防治措施
(1)防治蚜虫
4-5月是发生高峰期
(2)减少田间其他寄主
该病毒侵染香蕉、大蕉 、葫芦科、茄科、豇豆以
及多种杂草,菜豆、黄豆、蚕豆、小白菜、玉米对其免疫。
(3)种植无病苗
试管苗
种植期:不宜秋植 3月中旬—4月上旬
苗龄:8片叶以上定植抗病力增强
7.3 香蕉枯萎病
草甘瞵
(4)防治蚜虫 3-4月,9-11月
(5)种植抗病的蕉类
7.2 香蕉花叶心腐病
1973年传入,1974年开始发病
7.2.1 症状
前期: 叶片花叶状或产生梭形坏死斑,由叶缘向主
脉方向延伸,叶缘稍卷曲。严重时整个叶片到处 发生黄色条纹与绿色部分相间的现象,呈现类似 花叶的病状。
后期: 心叶及假茎内部出现坏死、腐烂现象。
7.2 香蕉花叶心腐病
7.2.2 病原
黄瓜花叶病毒香蕉株系(Cucumber Mosaic Virus
Strain Banana)
虫媒:棉蚜、桃蚜、玉米蚜、豆蚜
寄主:茄科、豆科、瓜类及许多来自百度文库草
非持久性病毒

香蕉
香蕉

茄科 易
7.2 香蕉花叶心腐病
7.2.3 侵染循环
(1)初侵染来源
田间病株及其吸芽以及感病的中间寄主
(2)潜育期
蕉芽幼期:7-10天
成株期:1-3个月
7.2 香蕉花叶心腐病
7.2.3 发病条件
(1)温暖干燥的年份发生重 蚜虫数量
(2)田间其他寄主情况 香蕉园间作及蕉园附近栽种瓜类及茄科作物,
病害发生重。
(3)生育期 幼苗易感病:蚜虫喜欢取食幼苗。 5-6月为高峰期
7 香蕉病害
7.1 香蕉束顶病 7.2 香蕉花叶心腐病 7.3 香蕉枯萎病 7.4 其他香蕉病害
7.1 香蕉束顶病
“蕉公病”,“葱蕉” “虾蕉”
7.1.1 症状
典型症状:新长出的叶片一片比一片小,致使病株矮
缩,叶片硬直并成束长出。
生长前期发病:
植株矮小,新生叶成束生长在一起,叶片、叶柄和假
Ralstonia solanacearum
( Cercospora musae Zimm.)
( Helminthosporium torulosum (Syd.) Ashby)
( Cordana musae von Hohn.)
Pseudocercospora (Zimm.) Deighton
FOC的大、小型分生孢子
FOC的厚垣孢子
7.3 香蕉枯萎病
7.3.3病害循环 (1)越冬/越夏 病菌以厚垣孢子在病株残体中越冬/越夏。
(2)初侵染与再侵染 孢子萌发→根尖或伤口侵入→胶质或侵填体堵塞维
管束→根部萎蔫 → 维管束组织中形成大量小孢子→ 叶片黄化→叶柄基部处折曲、下垂 → 整株死亡。
一号”, 1992年正式推广种植。
7.3.5.4土壤消毒处理
1) 翻耕土壤、太阳曝晒; 2) 用稀释50倍的福尔马林液消毒; 3) 浇石灰水或撒石灰粉。
7.3.5.5 化学防治 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稀释
液,灌淋。
7.3.5.6生物防治 使用拮抗真菌和细菌及其发酵产物。
7.4 其他香蕉病害
7.3 香蕉枯萎病
(3)最适宜发病的因素 种植感病品种;病原菌基数大;有发育良好
的新根系;排水条件不良等。
(4)复合感染 某些细菌、线虫的侵染和昆虫的危害,会加
重症状的表现。
7.3 香蕉枯萎病
7.3.5 防治
7.3.5.1 植物检疫 (1)国外入境的香蕉种植材料要经过严格的植物
检疫; (2)组培苗出圃前要经过检疫; (3)严禁在病区内挖取吸芽作种苗; (3)禁止在病区内取土作营养袋的培养土。
7.3 香蕉枯萎病
7.3.5.2 农业措施 (1)搞好排灌系统 搞好排灌系统,降低地下水位,严禁病区流水串
灌。 (2)合理轮作 改种较抗病的大蕉; 与非寄主植物轮作:如香蕉-甘蔗; 水旱轮作:如香蕉-水稻。
7.3.5.3选育抗病品种 台湾:组培苗变异系 GCTCV-215,命名为“台蕉
起源于东南亚;1874:澳洲;1890:哥斯达黎加、 巴拿马,故称“巴拿马病”。
1935~1939,南美严重发生;到1960年,约有4万 公顷香蕉园遭受毁灭。
1967,台湾省, 4号小种; 近年来,华南部分省(区), 4号小种。
7.3 香蕉枯萎病
7.3.1 症状
内部症状: 球茎或假茎组织维管束变褐色;保湿有时可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