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人教版(学生版)01 A 春季四年级 第一讲 四则运算(一) 基础版

合集下载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一章 四则运算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一章  四则运算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一章四则运算【知识点归纳总结】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经典例题】1.下列算式中,小括号可以省略不写的是()A.(48﹣12)÷9B.87﹣(23+37)C.49+(8×7)【分析】逐个分析选项,找出去掉小括号后运算顺序没有变化的算式即可.【解答】解:A:(48﹣12)÷9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的除法;去掉小括号后变成48﹣12÷9,是先算除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变化了;B:87﹣(23+37)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减法;去掉小括号后变成87﹣23+37,是先算减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变化了;C:49+(8×7)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乘法,再算括号外的加法;去掉小括号后变成49+8×7,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没有变化.所以C选项的小括号可以省略不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小括号的作用:改变运算的顺序.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经典例题】2.下面的括号里应该填几?8×9﹣=25×6+20=74【分析】(1)先用8乘9,再用求出的积减去25即可;(2)先用74减去20,求出差,再用求出的差除以6即可.【解答】解:(1)8×9﹣25=72﹣25=47即:8×9﹣47=25;(2)(74﹣20)÷6=54÷6=9即:9×6+20=74;故答案为:47,9.【点评】解决本题逆着计算的顺序,根据加减法的互逆关系以及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求解.3、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8)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一章 四则运算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一章  四则运算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一章四则运算【知识点归纳总结】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经典例题】1.下列算式中,小括号可以省略不写的是()A.(48﹣12)÷9B.87﹣(23+37)C.49+(8×7)【分析】逐个分析选项,找出去掉小括号后运算顺序没有变化的算式即可.【解答】解:A:(48﹣12)÷9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的除法;去掉小括号后变成48﹣12÷9,是先算除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变化了;B:87﹣(23+37)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减法;去掉小括号后变成87﹣23+37,是先算减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变化了;C:49+(8×7)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乘法,再算括号外的加法;去掉小括号后变成49+8×7,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没有变化.所以C选项的小括号可以省略不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小括号的作用:改变运算的顺序.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经典例题】2.下面的括号里应该填几?8×9﹣=25×6+20=74【分析】(1)先用8乘9,再用求出的积减去25即可;(2)先用74减去20,求出差,再用求出的差除以6即可.【解答】解:(1)8×9﹣25=72﹣25=47即:8×9﹣47=25;(2)(74﹣20)÷6=54÷6=9即:9×6+20=74;故答案为:47,9.【点评】解决本题逆着计算的顺序,根据加减法的互逆关系以及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求解.3、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8)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章《四则运算》说课稿(6)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章《四则运算》说课稿(6)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章《四则运算》说课稿(6)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章《四则运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计算法则和运算顺序。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为后续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但对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掌握运算顺序,能运用所学的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和运算顺序。

2.教学难点:运算顺序的判断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实物模型等,辅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四则运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四则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和运算顺序,教师巡回指导。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难问题。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强调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5.练习巩固:学生进行适量练习,教师及时批改,指导学生纠正错误。

6.拓展提高:教师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7.总结反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分享收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和运算顺序。

可以采用流程图、等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地掌握知识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PPT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PPT课件

6 926
31484
(920+438÷73)×34=31484
3.下面各题,看谁做的都对。
72-4×6÷3 =64
60000÷75-60-10=730
(72-4)×6÷3 =136 60000÷(75-60)-10 =3990
(72-4)×(6÷3)=136 60000÷[75-(60-10)]=2400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除法是乘 法的逆运 算。
(3)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的 关系: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五、巩固应用
1、 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04÷14= 36
504÷36= 14
(3)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 花瓶插几枝?
12÷4=3
(1)3×4=12 (2)12÷3=4 (3)12÷4=3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 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 的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3.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3. 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
47-19=28 47-28=19 350-147=203 350-203=147
67-55=12 850-239=611
55+12=67
67-12=55
239+611=850
850-611=239
4、
一套《十万个为什么》 共要
多少钱?
(1)15×2=30(元) 36+30=66(元)
(2)36×2=72(元) 72<100 故100元买2套《格林童话》足够。

(最新整理)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PPT课件1

(最新整理)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PPT课件1

3
2021/7/26
4
2021/7/26
5
2021/7/26
6
2021/7/26
7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 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括 号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 后算加减法。
2021/7/26
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21/7/26
(最新整理)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PPT课件1
2021/7/26
1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
2021/7/26
2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四则运算的 运算顺序,同学们要结合实际的例 题理解并掌握带括号的四则运算和 不带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能应用这个运算顺序解决相关的实 际问题。
2021/7/26
9
2021/7/26
10
按照下图指定的运算顺序,在框里添上适当的数。
300
60
20
4
- 170
× 120
+ 150

- 160

2021/7/26
11
2021/7/26
12
2021/7/26
13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一课时∣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一课时∣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一课时∣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四则运算题目。

2. 培养学生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顺序。

2. 简单的四则运算题目计算。

3. 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顺序,简单的四则运算题目计算。

2. 教学难点: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题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题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运算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四则运算的顺序,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题目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实践:让学生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四则运算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四则运算2. 板书内容: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顺序简单的四则运算题目计算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七、作业设计3 + 5 × 24 ÷ 2(7 + 3) × 2 8 ÷ 412 3 × (4 + 2) ÷ 22. 提高题: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小明有10元钱,买了一个铅笔盒花了3元,他还剩多少钱?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求它的面积。

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学生对四则运算的顺序掌握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然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课堂氛围较好,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练习,但在教学过程中,对部分学生的关注不够,今后需更加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四则运算》PPT课件
欢迎参加本次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PPT课件大纲。我们将带你 深入学习四则运算,并掌握加减乘除的概念和技巧。
引言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介绍课程背景,并明确学习的目标与收益。
知识点导入
四则运算的定义
了解什么是四则运算,并理解四则运算在 生活中的应用。
加、减、乘、除的概念
学习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 和运算规则。
加法
1
加法的概念
掌握加法运算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加法的符号和性质
2
了解加法符号以及加法的交换律和
结合律。
3
加法举例
通过实际例子,巩固对加法运算的
加法口诀
4
理解。
学习加法口诀,方便快速计算。
减法
1
减法的概念
掌握减法运算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本节课的重点和 难点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 难点,并回顾解决这些问 题的方法和策略。
学生对四则运算 的掌握程度
评估学生对四则运算的掌 握程度,以便进一步调整 教学计划。

下节课的预告
预告下一节课的内容,引 起学生的兴趣和期待。
结束语
感谢大家的聆听,希望大家在本次课程中有所收获。期待与大家下次再见!
学习乘法口诀,方便快速计算。
除法
1
除法的概念
掌握除法运算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除法的符号和性质
2
了解除法符号以及除法的交换律和
结合律。
3
除法举例
通过实际例子,巩固对除法运算的
除法口诀
4
理解。
学习除法口诀,方便快速计算。
综合练习
在本节课末尾,我们将提供一些综合练习题目,并对解答和讲解进行详细说 明。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课件

分物问题
除法可以用来解决分物问题,例如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若 干人,每人得到相同数量的物品。
时间计算
除法可以用来计算时间,例如求出完成某项任务所需的时间。
经济问题
除法可以用来解决经济问题,例如求出商品的单价或成本。
06 四则混合运算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先乘除后加减
01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应先进行乘法和除法运算,再进行加法和
04 乘法运算
认识乘法
总结词
理解乘法的概念
详细描述
介绍乘法的定义,说明乘法是加法的重复,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运算。
乘法运算的规则
总结词
掌握乘法运算的规则
详细描述
列举乘法运算的规则,如交换律、结 合律、分配律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解 释和演示。
乘法运算的实际应用
总结词
了解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详细描述
01
02
03
购物计算
在购物时,需要使用加法 、减法、乘法和除法来计 算找零、折扣等。
时间计算
在计算时间差、速度、路 程等问题时,需要使用四 则运算。
日常预算
在制定日常预算时,需要 使用四则运算来计算收入 、支出等。
02 加法运算
认识加法
总结词
理解加法的概念
详细描述
加法是数学中的基本运算之一,表示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操作。通过实际 例子和图形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和意义。
a ÷ (b × c) = a ÷ b ÷ c
减法的性质
a - b - c = a - (b + c)
四则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
购物计算
在购物时,经常需要进行四则混合运算,如计算找零、折扣等。

人教版数学4年级下册 第1单元(四则运算)括号 课件(共16张PPT)

人教版数学4年级下册 第1单元(四则运算)括号 课件(共16张PPT)

活动3: 练一练
1、 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 计算。 ①360÷(70-4×16)
=360 ÷ (70-64) =360 ÷6
=60
②158-【(27+54)÷9】 = 158-【81÷9】
=158 -9
=149
你真棒!
2、按照顺序计算,并填写下面( ),然后列出综合 算式。
(128) (147) +
( ) ( ) ÷
(320) ( ) ×
()
(438) (73) ÷
(920) ( ) +
()
(34)
×
()
活动4:课堂小结
这节课大家学得高兴吗?你有 什么收获吗?还有什么疑问?
再见
交流 :这道题加上中括 号运算顺序有什么变化。
96÷[(12+4)× 2]

② ③
96÷[(12+4)× 2] = 96 ÷[16× 2] =96÷32
=3
小结:算式里有中括号,第 一步计算小括号里的,第二步 计算中括号里的;第三步算括 号外面的。
智力 大拼 比
活动3: 练一练
1、 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 计算。 ①360÷(70-4×16) ②158-【(27+54)÷9】
四年级数学下册
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 确的进行计算。 2、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四 则运算的计算方法,加强对计算顺序的理解和认 识,提高计算能力。 3、总结四则运算混合的运算顺序,让学生掌握 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活动1 复习导入
1、我们目前学过哪几种运算?
活动1 复习导入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人教版四下数学第一讲四则运算练习题公开课课件教案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四下数学第一讲四则运算练习题公开课课件教案公开课课件教案

第一讲四则运算姓名:日期3月5日0÷156= ()+0=47824-8+12= 24-(8+12)= 7×120-()=0 120+0×2= 360-420÷6=60÷5×4= 60÷(5×4)= 25+25×20= (17+13)×3=35×40-315÷3 150-(67+83)÷2660+240÷(32-26) 480÷(144-960÷8)45+55÷5-20 325÷13×(266-250)●知识讲解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3、有关0的运算加法: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减法: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一个数减去0还是这个数。

乘法:一个数和0相乘,得0。

除法:0除以一个非零的数,还得0;0不能作除数。

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为1●、例题讲解:1、希望小学购买以下这些体育用品。

每个42元篮球的单价是足球的2倍一共要花多少钱?2、希望小学购买以下这些体育用品。

每个96元足球的单价是篮球的一半一共要花多少钱?3、希望小学购买以下这些体育用品。

共用288 足球的单价是篮球单价的一半买一个足球要用多少钱?●、巩固练习:一、我会填1、350与170的差除以60,商是()2、一个数同0相乘,积是();0除以一个()的数,商是0。

3、小明用了4个星期把一本钢笔写字本写完,一共写了560个字。

她平均每天写()个字。

4、每瓶饮料3元,买6箱(每箱12瓶)要()元。

5、游乐园里买一张电动火车票3元,2人一起玩5元,2人分开买票贵()元。

6、小明参加800米跑步大赛,她每分钟跑了280米,跑了2分钟后,离终点还有()米。

7、轿车2小时行了140千米,照这样计算,行280千米需要()小时。

人教版四年级下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乘、除法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下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乘、除法课件

课件PPT
12 ÷ 3 = 4
12 ÷ 4 = 3 被除数 除数 商 在除法中,已知两数的积叫做被除数, 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 所求的另一个因数叫做商。
探索新知
课件PPT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探索新知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
课件PPT
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列出算式, 分析算式的意思,使学生明确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2.能力目标:培养学会遇到乘除混合运算式题学 生能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 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
学习目标
课件PPT
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探索新知
课件PPT
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 用加法算:3+3+3+3 =12
用乘法算:3 × 4 = 12
每因份数数 份因数 总积数
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 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课件PPT
探索新知
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
12 ÷ 3 = 4 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
2、根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 出另外两个等式。
1125÷25=45 1008÷48=21
1125÷45=25 25×45=1125
1008÷21=48 21×48=1008
学以致用
3、调皮的小猫
课件PPT
4 43
28 700
易错题型
4、
课件PPT
被除数 除数

余数
225
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四则运算(一)
知识点一:.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加、减法的意义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在加法中,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减得的数叫做差。

(3)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
+加数,加数=和一另一个加数。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一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3)由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写出两个减法算式,也可以根据一个减法算式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

知识点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乘、除法的意义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中,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其中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出的另一个因数叫做商。

(3)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3.有关0的运算
(1)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2)注意:0不能作除数。

典例精讲
考点1:加减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典例1】(2020春•安溪县期末)已知〇+△=□,则下面的算式中一定正确的是()A.△+□=〇B.□﹣△=〇C.〇+□=△D.〇﹣□=△
【典例2】(2020春•衡水期末)根据3043﹣575=2468,不用计算可以直接得到575+2468=3043.依据是()
A.和=加数+加数B.减数=被减数﹣差
C.被减数=减数+差D.差=被减数﹣减数
【典例3】(2020春•郸城县期末)被减数减少0.15,要使差不变,减数应()A.增加0.15B.减少0.15C.不变
【典例4】(2018秋•抚宁区期中)一个数减去329,差是488,这个数是()A.159B.707C.717D.817
【典例5】(2020秋•土默特左旗校级期末)若a,b,c都大于0,且a×67=b÷23=c÷2,下面排列正确的是()
A.a>b>c B.c>b>a C.a>c>b D.c>a>b
【典例6】(2020秋•洪洞县校级期中)根据5
6
×
3
10
=
1
4
,可以知道,
1
4
÷
5
6
=;
1
4
÷
3
10
=。

【典例7】(2020春•洪山区期末)根据算式100﹣25=75,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2020秋•睢县期中)在乘法中,一个因数是5,积就等于另一个因数的()A.5倍B.1倍C.不能确定
2.(2019春•河间市期末)已知△÷□=〇,下面错误的算式是()A.□×〇=△B.□÷〇=△C.△÷〇=□D.〇×□=△3.(2019秋•廉江市期中)在一个除法算式里,被除数、除数、商的和是53,商是5,被除数是()
A.8B.9.6C.40D.35
4.(2020春•徐水区期末)已知▲×■=●,下面选项正确的是()A.●÷■=▲B.●×▲=■C.■÷▲=●5.(2020春•灯塔市期末)因为76×8=608,所以608÷8=()
A.608B.8C.76
6.(2020秋•连云区期中)在一道除法算式里,除数是3,商是6,被除数是()A.2B.18C.9
7.(2020秋•浑源县期中)在一道除法算式中,除数是4,商是6,被除数是()A.20B.12C.24
8.(2020秋•诸暨市期中)如果△是□的15倍,则下面关系正确的是()A.△×□=15B.△×15=□C.□×15=△D.都不对9.(2020秋•万山区期中)能验算817﹣269=548的算式是()
A.817+548B.548﹣269C.548+269
二.填空题
10.(2020春•莱阳市期末)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30+=4775﹣25=18+64﹣=6454+=78﹣16 11.(2020春•英山县期末)根据2345+575=2920,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2920﹣575=
2920﹣2345=
12.(2020秋•白山期末)已知5.4×11=59.4,那么÷11=5.4,59.4÷5.4=。

13.(2020秋•虎林市期末)(48÷4)÷(12÷□)=4,□里应该填 。

14.(2020春•南丹县期末)在横线里填上适当的数. 32÷ =8
9× =72
÷9=7
54÷ =6
15.(2020春•石阡县期末)根据960÷32=30.写出一道乘法算式是 .一道除法算式是 .
16.(2020秋•玄武区校级期中)20÷ =4÷5= ÷20。

17.(2020春•邛崃市期末)根据5

35
=1
3
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三.判断题
18.(2020秋•临漳县期中)□÷2=24,□里应填48。

(判断对错) 19.(2020春•汉寿县期中)除数÷被除数=商. (判断对错)
20.(2020春•文水县期末)验算372﹣218=154,可以用372+154进行验算. (判断对错)
21.(2020春•潘集区期末)已知△+☆=□,那么□﹣☆=△. (判断对错) 22.(2018春•新田县期末)根据:■﹣▲=●,可得:■+●=▲. (判断对错) 23.(2020秋•德江县期中)验算加法时只能用减法. (判断对错) 四.计算题
24.(2018秋•上海期末)求□中的数 (1)1998÷□=37 (2)78×□=0 五.解答题
25.(2020秋•德江县期末)看图列出算式.
26.(2020春•鄄城县期末)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95﹣□=65
8+□=76
□﹣9=40
27.两个数相乘,积是2400,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你能写出几组?写出你的思考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