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透镜及应用知识点精细梳理
八年级物理透镜的应用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透镜的应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60c115c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d1.png)
八年级物理透镜的应用知识点作为初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八年级物理中透镜的应用知识点是一项必要的学习内容。
透镜的应用知识点包括透镜的基本知识、透镜成像和光学仪器的使用等其他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透镜的基本知识透镜是最基本的光学元件。
根据透镜的物理性质,透镜可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是一种中央较厚边缘较薄的透明透镜,可将光线聚焦到一个点上。
凹透镜则恰好相反:中央较薄,边缘较厚,可以将光线分散。
学生需要掌握透镜的形状特征、光线聚焦的原理等内容。
二、透镜成像透镜成像是透镜应用的重要部分。
对于透镜成像,主要分为以下几点:1. 透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平行光线会被透镜聚焦到焦点上。
当光线经过透镜时,按照它们射入透镜的位置和角度,透镜会将光线按照不同的方向聚焦到不同的位置上。
2. 图像的位置:针对不同的情况,透镜成像的位置也有区别。
当光线从左侧进入透镜时,成像图形出现在透镜另一侧的红色区域。
3. 成像方式(单透镜成像和多透镜成像):单透镜成像的原理及公式为: 1/f=1/p+1/q。
在处理多透镜成像问题时,需要求解每个透镜聚焦的光线的位置和方向,才能确定多透镜系统的成像图。
以上内容是透镜成像的一些基础知识,学生还需要掌握透镜与物体的距离与图像的关系、透镜成像的应用题等内容。
三、光学仪器的使用在现代光学实验中,透镜的应用广泛。
不同的透镜可以组成不同的光学仪器,如简单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等等。
1. 简单显微镜:由凸透镜和凹透镜组成,可像近物放大并被观察者看到。
此时要求凸透镜与凹透镜的焦距相等,光轴一定。
2. 放大镜:放大镜是由一个凸透镜组成的,能够将物体放大数倍,常用于书写小号。
3. 望远镜: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
物镜将物体成像到构造目镜的虚焦面上,目镜又按照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将图像放大,便于观测。
总结:透镜的应用知识点是八年级物理必备知识点。
需要掌握透镜的基本知识、透镜成像和光学仪器的使用等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重点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重点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4fc6be31aef8941ea66e058d.png)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1、透镜及分类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2、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如图3、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折射光靠近主光轴)(如图)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折射光远离主光轴)(如图)①三条特殊光线作图口诀:平行的过焦点,过焦点的平行,过光心的不变②凹透镜作图:平同斜异,先虚后实,最后表箭头4、凸透镜成像规律表(记忆方法:三块区域两个特殊点)5、凸透镜成像规律①虚像与物体同侧,都是正立放大的(光屏不能承接);实像与物体异侧,都是倒立的(光屏能承接);②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体远离透镜像反而变大(总结:物体离焦点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③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④根据像距和物距的大小判断实像的大小:当v > u时,为放大的实像;当v = u= 2f时,为等大的实像;当v<u时,为缩小的实像;⑤光屏上的像都是倒立的实相。
6、照相机成像特点:缩小倒立的实像;投影仪成像特点: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成像特点:正立放大的虚像;7、眼睛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正常眼睛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大约10cm;明视距离为25cm;8、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前,戴凹透镜矫正;9、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后,戴凸透镜矫正;10、显微镜和望远镜中靠近眼睛一侧的凸透镜为目镜,靠近物体一侧的凸透镜为物镜;1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相同点:①、都用两个凸透镜组成;②、目镜都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③、物镜都成实像;12、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不同点:①、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成缩小倒立的实像;②、显微镜物镜的焦距小于目镜的焦距,望远镜物镜的焦距大于目镜的焦距;③、显微镜经过物镜和目镜两次放大成像;虽然望远镜经过物镜的像是缩小的,但经过目镜放大成像后,像离眼睛较近,所成的视角较大,所以人感觉物体被放大了。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147356b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b5.png)
透镜是光学中一种重要的光学元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
在物理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透镜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点。
以下是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的知识点。
知识点一:透镜的定义和分类1.透镜是用来聚光或发散光线的光学器件,一般由透明物质制成。
2.根据透镜的形状,透镜可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使经过它的平行光线会会聚于一点,称为焦点;凹透镜使经过它的平行光线发散。
知识点二:凸透镜的主要性质1.焦距(f):凸透镜的焦距是从透镜到其焦点的距离。
焦距的正负取决于透镜的形状和光线的入射方向。
2.焦点公式(1/f=1/v-1/u):焦距公式是描述透镜成像的数学关系式,其中u是物体到透镜的距离,v是像到透镜的距离。
3.放大率(V):放大率是描述透镜成像的指标,计算公式为V=v/u,其中v是像的高度,u是物体的高度。
知识点三:透镜成像的规律1.物体在焦点前,凸透镜会在像的同侧形成放大、直立、虚的像;凹透镜会在像的同侧形成缩小、倒立、虚的像。
2.物体在焦点上,凸透镜会在无穷远处形成平行、直立、实的像;凹透镜不会形成像。
3.物体在焦点后,凸透镜会在像的异侧形成缩小、倒立、实的像;凹透镜会在像的异侧形成放大、直立、虚的像。
知识点四:透镜的应用1.放大镜:放大镜是一种使用凸透镜的器具,使物体看起来更大。
它应用于眼镜、显微镜等领域。
2.照相机:照相机中的凸透镜用来聚焦并成像。
3.望远镜:望远镜是由两个透镜组成的光学仪器,它能够放大远处的物体。
4.护目镜:护目镜使用透镜来改变光线的传播路径,保护眼睛免受伤害。
知识点五:成像方法1.光线追迹法:根据透镜的成像规律,使用平行光线、光线的直线传播以及焦距公式进行光线追迹,确定像的位置和性质。
2.像方光线法:通过绘制像方光线的路径,确定物体在透镜上的位置和性质。
3.物方光线法:通过绘制物方光线的路径,确定像的位置和性质。
知识点六:常见问题及解答1.什么是共轭焦点?当凸透镜上的平行光线通过透镜后会会聚于焦点上,这个焦点叫做透镜的后焦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精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精编](https://img.taocdn.com/s3/m/ceda7022a26925c52cc5bfc0.png)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一、透镜1、认识透镜及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点拨】光心是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光心的光传播方向不改变。
2、透镜对光的作用(特殊光线)凸透镜(会聚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发散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拓展】①平行光测定焦距的方法:一只放大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调整放大镜与纸的距离,纸上会出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
用刻度尺测出此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焦距。
②焦距的长短反映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的强弱,焦距短的会聚作用强(光线通过后偏折得厉害)。
③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
二、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物体距照相镜头较远,成倒立、缩小、实像。
投影仪:物体距照相镜头较近,成倒立、放大、实像。
为了在投影屏幕上看到物体正立的像,投影片应该倒立放置;其中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路径,使投影片的像出现在投影屏幕上。
放大镜:物体距照相镜头较近,成正立、放大、虚像。
实像和虚像:实像(一定是倒立的):由来自物体的光会聚而成的,能呈现在光屏上。
实像和物体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虚像(一定是正立的):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人眼逆着出射光线可以看到虚像。
虚像和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直线、同一高度;目的: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点拨】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认识u>2f f<v<2f 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f< u <2f v >2f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物体成缩小实像时,像距小于物距物体成放大实像时,像距大于物距u<f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u=f不能成像说明: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清单)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学生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清单)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c30b89f9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8c.png)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清单)第1节透镜一、透镜1. 透镜:至少有一个外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用透明材料制成的镜片。
2. 透镜的种类:(1)凸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叫凸透镜;(2)凹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叫凹透镜;凸透镜凹透镜(3)薄透镜:若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这种透镜叫薄透镜。
3. 主光轴和光心:(1)主光轴:透镜上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简称主轴。
如图的点划线C1C2。
凸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凹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2)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叫做透镜的光心,用O表示。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1.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凸透镜又叫透镜。
甲发散光束乙平行光束丙会聚光束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不是指光经凸透镜后一定会聚在一点上,而是指光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向主光轴偏折,如图所示。
2.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凹透镜又叫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是指光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偏离主光轴,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也可能相交于一点,如图所示。
甲发散光束乙平行光束丙会聚光束三、焦点、焦距及三条特殊光线1. 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1)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用F表示。
(2)焦距:焦点到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3)凸透镜有个焦点,并且关于对称。
(4)凸透镜焦距的意义: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对光的会聚作用越(选填“强”或“弱”)。
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利用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5)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平行光聚焦法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看成是平行光),再拿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最、最,测量这个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
2. 凹透镜的虚焦点和焦距(1)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叫凹透镜的。
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凹透镜有个焦点,关于光心对称。
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aa7f4b1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b5.png)
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
点汇总
物理已经成为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特别是在
经过每次考试以后,大家更为要注意总结和剖析,初二上册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请大家必定认真阅读!
第1节透镜
1、凸面镜:中间厚、边沿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
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2、凹面镜:中间薄、边沿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第 2 节生活中的透镜
实验研究凸面镜的成像规律是: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之内时,获得正立、放大的虚像 ;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获得倒
立
第 3 节凸面镜成像的规律
归纳为三地区两点 u>2f ,成倒立减小的实像 ; u=2f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
第 4 节眼睛和眼镜
近视的表现: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的原由: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
太长,以致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第 5 节显微镜和
望远镜
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头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
第1页/共2页
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面镜,凑近眼睛的凸面镜叫做目镜,凑近被察看物体的凸面镜叫做物镜。
来自被察看物体的光经过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能够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学习物理的思想需要靠知识点和练习来锻炼,因此多做题是对我们有好处的哦! 这篇初二上册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专门为同学们准备的,希望有助于同学们能力的提高,下边内容为练习题哦!
第2页/共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 知识点 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 知识点 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de206fc0066f5335b812108.png)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第一节透镜1、透镜分类:2、透镜对光的作用:光经过透镜后总是向较厚的一侧偏折(类比三棱镜折射图)(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不是指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一定会聚到一点,而是折射光线会偏向主光轴;(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是指光线经过凹透镜后,折射光线比原来入射光线更偏离主光轴。
日常生活中,盛水的透明瓶子,注满水的灯泡,以及叶片或玻璃板上水珠都可以等效为凸透镜,它们对光有会聚作用。
3、焦点和焦距:(1)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会聚于主轴上的某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字母“F”表示;因为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所以也叫实焦点,一个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2)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轴的光线折射后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主轴上的点,没有实际光线交于这点,故为虚焦点。
一个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任何一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关于光心对称。
(3)利用太阳光测焦距的方法(平行光聚焦法):取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纸片放在另一侧,来回移动纸片可以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该凸透镜的焦距。
(4)凸透镜焦距长短反映了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弱,焦距越短,会聚能力越强;凹透镜焦距越短,发散能力越强。
相同口径的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短,会聚作用越强。
说明了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使光线偏折的越多,会聚作用越强,焦距越短.4、三条特殊光路图: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主要构造(1)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胶片:相当于光屏。
(3)调节控制系统:①取景窗:观察所拍景物;②光圈环: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③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间的距离,即像距;④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成像特点:①倒立缩小的实像;②物距大于像距;③物像位于镜头两侧。
适用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2、投影仪①光源:增加投影片亮度,使投影更清晰②凹面镜:利用其会聚作用反射聚光后射向螺纹镜③螺纹透镜:利用其对光的会聚作用将影片各部分均匀照亮;④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像成在屏幕上成像特点:①倒立放大的实像;②物距小于像距;③物像位于镜头两侧。
202X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透镜及其应用
![202X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透镜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3879d86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7b.png)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透镜及
其应用
202X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透镜及其应用
1. 透镜的分类: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类型。
2. 透镜的特点:
- 凸透镜的两个面都是凸面,能使光线会聚,具有正焦距。
- 凹透镜的两个面都是凹面,能使光线发散,具有负焦距。
3. 焦距和透镜的关系:
- 焦距越小,透镜的形状越凸,会聚光线的能力越强。
- 焦距越大,透镜的形状越凹,发散光线的能力越强。
4. 透镜成像规律:
- 光线经过凸透镜,会聚到凸透镜的焦点处,形成实像。
- 光线经过凹透镜,发散出来,看起来像是从透镜后方发出来的,形成虚像。
5. 透镜的应用:
- 凸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 凹透镜的应用:近视眼镜、放大镜、望远镜等。
6. 全息制图:
- 全息制图是利用相干光的干涉现象,记录物体的全部信息。
- 全息图在展示物体时,可以保留物体位置信息以及深度信息,使观察者能够看到全息图中物体的立体效果。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这些是202X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关于透镜及其应用的主要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透镜及其应用
![初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透镜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3857501770bf78a6429549e.png)
初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二、基本概念: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2、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如下图: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三、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下图: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四、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
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05.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05.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3c8c446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02.png)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2、光心:即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凸透镜能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3、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下图: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二、凸透镜成像规律(要求熟记、并理解):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实像小,虚像大。
注意: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2、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注意: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三、眼睛和眼镜1、眼睛成像原理: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像在视网膜前方,需戴凹透镜矫正;3、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像在视网膜后方,需戴凸透镜矫正;四、显微镜和望远镜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
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一、质量1、①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②国际单位制中主单位是千克(kg),常用单位:t、g、mg③换算: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④常识:一只鸡蛋约50g、一枚大头针约80mg、一个苹果约150g、一头大象约6t、一只公鸡2Kg、一个乒乓球2.7g2、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3、⑴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单元知识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单元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4758bfdb4daa58da1114a2c.png)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清单第一节透镜1、定义:由透明材料制成的,至少有一个表面为球面的光学元件2、认识透镜及其分类:3、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凸透镜:➢凹透镜:第二节凸透镜成像规律➢几个概念:(1)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字母u表示。
(2)像距: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像(最清晰的像)到光心的距离,用字母v表示。
(3)焦距: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用字母f表示。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实验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器材:蜡烛、光屏、凸透镜、光具座操作事项:1、在实验观察前,应调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2、观察像时应以最清晰、最明亮的像为准➢成像规律:➢光路图➢速记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二倍焦点物像等,实倒虚正要牢记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第三节透镜的应用➢照相机:当u<2f时,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当f<u<2f时,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温度计的外壁,露珠、圆形鱼缸都相当于放大镜)➢显微镜:物镜相当于一个投影仪,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能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望远镜:物镜相当于一个照相机,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能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注意: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所观察到的像都是虚像第四节眼睛和眼镜➢眼睛的成像结构:➢远点和近点:明视距离: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为25cm。
➢近视眼和远视眼清除页眉横线的步骤:点击--插入--页眉页脚--页眉页脚选项,把显示奇数页页眉横线(B)的勾去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f2af6bbb84ae45c3a358c14.png)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一、透镜的分类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2、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主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光心。
3、镜的分类:二、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即光折射后偏向主轴;因此,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即光折射后偏离主轴;因此,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三、焦点和焦距1、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会聚于主轴上的某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字母“F”表示;2、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字母“f”表示;焦距越短,会聚作用越强。
3、凸透镜的两侧各有一个焦点,它们到光心的距离相等。
4、凹透镜的焦点是平行于主轴的光线折射后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主轴上的点,没有实际光线交于这点,故为虚焦点。
四、三种特殊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其传播方向不改变;2、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会聚于异侧焦点,(利用这一点可测凸透镜的焦距)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变得发散,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同侧焦点;3、对凸透镜来说,从焦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主轴射出;对凹透镜来说,延长线过焦点的光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主轴射出。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一、照相机1、镜头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来自物体(人或景物)的光经镜头折射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
2、照相机工作原理:当物距(物体到光心的距离,用“U”表示)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二、投影仪1、镜头的作用就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来自投影片(物体)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天花板上,形成图案的像。
2、投影仪的工作原理: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三、放大镜1、实质:放大镜实质上是一个焦距较短的凸透镜。
2、使用方法:把放大镜放在物体跟眼睛之间,适当调整距离,就可以看清物体的细微之处,起到放大图像的作用。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附专项复习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附专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2d610dce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ef.png)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附专项复习知识点1:透镜1、透镜:用透明物质制成的表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光学元件,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现象制成的。
2、透镜与面镜区别:面镜利用光的反射现象成像,透镜利用光的折射现象成像;透镜成像遵循光的折射定律,面镜成像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透镜分类: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近视镜等)。
4、透镜光路基本概念:(1)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2)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3)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4)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5、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经过另一侧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过同侧焦点如图所示。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典型光路。
6、透镜的作用:凸透镜有会聚光线作用,所以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凹透镜有发散光线作用,所以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知识点2: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原理凸透镜成像u>2f f<u<2fu<f 像的性质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正立、放大的虚像光路图透镜不动时的调整像偏小:物体靠近相机,暗箱拉长像偏大:物体远离相机,暗箱缩短像偏小:物体靠近镜头,投影仪远离屏幕像偏大:物体远离镜头,投影仪靠近屏幕像偏小:物体稍微远离透镜,适当调整眼睛位置像偏大:物体稍微靠近透镜,适当调整眼睛位置物体不动时的调整像偏小:相机靠近物体,暗箱拉长像偏大:相机远离物体,暗箱缩短像偏小:镜头靠近物体(位置降低),投影仪远离屏幕像偏大:镜头远离物体(位置提高),投影仪靠近屏幕像偏小:透镜稍远离物体,适当调整眼睛位置像偏大:透镜稍靠近物体,适当调整眼睛位置其他内容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cb23af00740be1e640e9aa0.png)
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无论折射角或入射角,都是空气中的角偏大。
(4)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 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二、透镜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典型光路6种。
凸凹透镜各三种。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倒虚正,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u>2f 倒立缩小实像 f<v<2f 照相机u=2f 倒立等大实像测焦距f<u<2f 倒立放大实像 v>2f 幻灯机u=f 不成像得到一束平行光u<f 正立放大虚象放大镜四、眼睛和眼镜近视带凹透镜,远视带凸透镜(近凹远凸)近视:由于晶状体变厚。
折光能力变强。
成像在视网膜前方。
看不清远处物体。
远视:由于晶状体变薄。
折光能力变弱。
成像在视网膜后方。
看不清近处物体。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
版八年级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版八年级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d190cc1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fb.png)
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透镜及其应用是光学的基本知识点之
一、下面是对八年级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1.透镜的定义:透镜是由光密介质(如玻璃)制成的两个或多个面构
成的光学元件。
2.透镜的分类:
a.凸透镜:中央较厚,边缘较薄,凸面朝外。
b.凹透镜:中央较薄,边缘较厚,凹面朝外。
3.凸透镜的性质:
a.凸透镜能使平行光线经过折射后会聚到一点,这一点叫做焦点。
b.焦点与透镜之间的距离叫做焦距。
c.焦距与透镜的形状和折射率有关,与光线的入射角无关。
d.凸透镜有两个焦点,一个在透镜的前方,一个在透镜的后方。
e.凸透镜能够放大物体。
4.凹透镜的性质:
a.凹透镜能使平行光线经过折射后发散开来,看起来是从焦点发出的。
b.凹透镜的焦点在透镜的前方。
c.凹透镜使物体显得小。
5.透镜的应用:
a.照相机和望远镜中使用凸透镜来聚焦光线,形成清晰的图像。
b.眼睛中的晶状体是一个凸透镜,用于调节光的折射,使图像聚焦在视网膜上。
c.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都是通过透镜来实现的。
d.显微镜和放大镜中使用透镜来放大物体。
e.望远镜中使用两个透镜来放大远处的物体。
f.投影仪使用透镜来将图像放大显示在屏幕上。
总之,透镜及其应用是光学中一项重要的知识点,掌握透镜的性质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光的传播和折射规律,并且可以应用于许多实际生活和科学领域。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efaef66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37.png)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1. 透镜的基本概念透镜是一种光学器件,由透明介质制成,可以使光线发生折射。
根据透镜的形状,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
•凸透镜:厚边薄边,中间薄,两面都是弯曲的。
•凹透镜:薄边厚边,中间厚,两面都是弯曲的。
2. 凸透镜的主要性质2.1 焦距焦距是指光线经过透镜后在光轴上交叉的位置到透镜的距离。
焦距可以分为正焦距(凸透镜)和负焦距(凹透镜)两种。
2.2 焦点焦点是指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的交叉点。
凸透镜的焦点位于透镜的正面,凹透镜的焦点位于透镜的背面。
2.3 物距和像距物距是指光线通过透镜前的物体与透镜之间的距离,通常用符号u表示。
像距是指光线通过透镜后在光轴上形成的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通常用符号v表示。
2.4 放大率放大率是指物体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之比。
3.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指根据物距、焦距和像距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像的位置和放大率。
3.1 物距和像距的关系根据凸透镜成像公式,物距、焦距和像距的关系可以表示为:1/f = 1/v - 1/u,其中,f表示焦距。
•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像距为正,成实像;•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无穷远处的实像;•当物距小于二倍焦距但大于焦距时,像距为负,成虚像;•当物距等于焦距时,成无穷远处的虚像;•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虚像。
3.2 放大率的计算放大率的计算公式为:放大率 = 像的高度 / 物体的高度。
4. 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凹透镜的成像规律与凸透镜相似,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焦距为负值。
凹透镜成像规律可以用同样的公式来表示:1/f = 1/v - 1/u。
5. 透镜的应用5.1 透镜的使用透镜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比如眼镜、相机镜头、望远镜等。
通过使用透镜,可以调节焦距和放大率,使得眼睛能够看清远处的物体,相机能够拍摄清晰的照片,望远镜能够观测到更远的星体等。
5.2 成像原理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透镜的成像原理在光学仪器中有广泛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 透镜
1.透镜的原理:光的折射。
2.两种透镜
凸透镜凹透镜
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
实物
形状
主光
轴和
光心
透镜上通过球心的直线CC'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
每个透镜主轴上都有一个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这个点叫光心。
对光
线作
用及
光路
图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光线透过透镜折射,折射光线传播方向
比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更靠近主光轴。
光线通过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传播方向
比原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更远离主光轴。
特殊
光线
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发散,这些
3.平行光:射到地面的太阳光可以看作是互相平行的,叫做平行光。
用凸透镜正对太阳,调整凸透镜到纸的距离,使纸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那么这个光斑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4.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
(2)、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
(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
5.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1)会聚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2)物像等大法:在光具座上依次放上光屏、凸透镜、蜡烛,保持凸透镜不动,同时移动蜡烛和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倒立的与蜡烛等大的像为止,则物距于像距的一半即焦距(3)观察虚像法:在光具座上依次放上光屏、凸透镜,将一较大的字贴在光屏上,头从凸透镜另一侧看光屏上的字,当出现该字正立放大的虚像后,逐渐加大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该字的虚像正好消失为止,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
(4)焦点入射法:在凸透镜的一侧放一光屏,另一侧放一点光源(如蜡烛、小灯泡),沿主光轴移动,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与透镜直径相等的光斑为止,测
出光源与透镜距离即为焦距。
5.2生活中的透镜
原理
凸透镜成像
像的
性质
倒立、缩小、实像倒立、放大、实像正立、放大、虚像
光路
图
透镜不动时的调整像偏小:物体靠近相机,暗
箱拉长
像偏大:物体远离相机,暗
箱缩短
像偏小:物体靠近镜头,
投影仪远离屏幕
像偏大:物体远离镜头,
投影仪靠近屏幕
像偏小:物体稍微远离透
镜,适当调整眼睛位置
像偏大:物体稍微靠近透
镜,适当调整眼睛位置
物体不动时的调整像偏小:相机靠近物体,暗
箱拉长
像偏大:相机远离物体,暗
箱缩短
像偏小:镜头靠近物体
(位置降低),投影仪远
离屏幕
像偏大:镜头远离物体
(位置提高),投影仪靠
近屏幕
像偏小:透镜稍远离物体,
适当调整眼睛位置
像偏大:透镜稍靠近物体,
适当调整眼睛位置
其他内容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像越小,像中包含的内容越
多。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投影片要颠倒放置。
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
实像和虚像(见下图):
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在那里所成的,如果把感光胶片放在那里,真的能记录下所成的像。
这种像叫做实像。
物体和实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凸透镜成实像情景:实际光线会聚所形成的像,物和实像在凸透镜异侧。
凸透镜成虚像情景: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所形成的像,物和虚像在凸透镜同侧 。
小结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1)成像原理不同
实像:物体上每一点射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光线会聚到一点所成的像
虚像:物体上每一点射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光线散发,但其反方向延长线相交与一点
(2)承接方式不同
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观看 虚像:只能用眼睛观看
路,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够在屏幕上成像。
5.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器材】f=12cm(最好在10~20cm之间)的凸透镜一个,蜡烛一支,用白色硬纸制成的光屏一个等。
【设计实验】①把蜡烛放在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倒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
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
测量物距u和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②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重复以上操作,直到屏上得不到蜡烛的像。
【结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如下表:
物距u
与f的关系像距v与
f的关系
像的特点
应用倒立或
正立
放大或
缩小
实像或
虚像
像与物同
侧或异侧
像的变化
u>2f f<v<2f 倒立缩小实像异侧u变大时,像
变小;u变小
时,像变大。
照相机
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异侧测焦距f<u<2f v>2f 倒立放大实像异侧投影仪u=f 不成像测焦距
u<f v>u 正立放大虚像同侧u变大时,像
变大;u变小
时,像变小。
放大镜
【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1、像,像距,随物距的变化
成实像时(u>f):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成虚像时(u<f):物距变小像距变小像变小
物距变大像距变大像变大
(实像物远像变小,虚像物远像变大)
2、两个分界点:
(1)u>f:成倒立的实像,物与像在凸透镜两侧;u<f:成正立的虚像,物与像在凸透镜同侧。
(2)u>2f:成放大的像;u<2f:成缩小的像。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
3、物体位置的变化,引起像的性质变化。
4、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倒立)的实像或(正立)的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的实像。
【注意事项】
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要位于同一直线、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使成的像位于光屏中心。
u>f时凸透镜要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
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在偏上方时,可以把光屏和蜡烛向上调,也可以把凸透镜向下调。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
①物距在一倍焦距之内,成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接受;
②物距在一倍焦距处,不成像;
③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以高度,虽成了实像,但光屏承接不到;
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一倍焦距,成的实像很大,像距也很大,光屏也可能承接不到。
5.4眼睛和眼镜
1.眼睛的结构和作用:
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
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
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2.近视眼和远视眼:
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产生原因矫正
近视晶状体太厚,折光
能力太强
或
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像成在视网膜前方
戴近视镜
(凹透镜)
远视
晶状体太薄,折光
能力太弱
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像成在视网膜后方
戴远视镜
(凸透镜)
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
矫正后
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后
矫正后
3.眼睛的度数:
●透镜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
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
●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Φ表示,Φ=1/f。
●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即D=100Φ=±100/f(近视
镜取负号,远视镜取正号)
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