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合集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中特之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中特之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中特之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

【导语】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提供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包括公共基础知识练习、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征文等,全新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就在中公事业单位。

1.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

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和人才开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东北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

中部地区要抓好粮食主产区建设,发展有比较优势的能源和制造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

东部地区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
现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国家继续在经济政策、资金投人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

东部地区发展是支持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在率先发展中带动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

2.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

形成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互动机制,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健全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引导产业转移。

健全合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协作和技术、人才合作,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

健全互助机制,发达地区要采取对口支援、社会捐助等方式帮扶欠发达地区。

热门推荐: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库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

第十八章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第十八章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不同地区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深化区域合作,推进区域良性互动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第一节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网络,建设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和重点水利枢纽,加快推进油气管道和主要输电通道及联网工程。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地质灾害防治,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继续实施重点生态工程,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发挥资源优势,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在资源富集地区布局一批资源开发及深加工项目,建设国家重要能源、战略资源接续地和产业集聚区,发展特色农业、旅游等优势产业。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支持汶川等灾区发展。

坚持以线串点、以点带面,推进重庆、成都、西安区域战略合作,推动呼包鄂榆、广西北部湾、成渝、黔中、滇中、藏中南、关中—天水、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经济区加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第二节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发挥产业和科技基础较强的优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装备制造、原材料、汽车、农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金融、物流、旅游以及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服务业。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厂办大集体改革和“债转股”资产处置,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稳固的国家粮食战略基地。

着力保护好黑土地、湿地、森林和草原,推进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

促进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增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统筹推进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

重点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长吉图经济区、哈大齐和牡绥地区等区域发展。

第三节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壮大优势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提升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国家十二五计划内容

国家十二五计划内容

国家十二五计划内容
篇一: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目录
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环境
第二章指导思想
第三章主要目标
第四章政策导向
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
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
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4)第一章发展环境 (4)第二章指导思想 (5)第三章主要目标 (6)第四章政策导向 (6)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7)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7)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8)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9)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9)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10)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 (10)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11)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 (12)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2)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13)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13)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14)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14)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15)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15)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16)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16)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17)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18)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9)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19)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19)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0)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21)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21)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22)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22)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23)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23)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24)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25)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25)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25)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26)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26)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27)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28)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28)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29)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29)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 (30)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 (30)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31)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31)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32)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32)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 (32)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33)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3)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34)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34)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35)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35)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 (36)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37)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 (37)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37)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 (38)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 (38)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39)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9)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 (39)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39)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39)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40)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 (40)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41)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41)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41)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 (42)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 (42)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 (4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全文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考点)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考点)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考点)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

“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

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

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

第二章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基本要求:1、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2、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3、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4、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中国十二五规划

中国十二五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国家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

国家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重点生态区综合治理取得积极进展,森林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初步形成,重点城市群

覆盖率达到19%左右,森林蓄积量增加3.3亿立方米,草原生态持续 恶化势头得到遏制,水土流失面积大幅减少。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 消耗(不含西藏自治区)下降15%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 少,其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少4.5%,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3.5% ,氨氮排放量减少6.8%,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3.4%。
●甘肃省、青海柴达木循环经济示范区 ●扩大内陆开放:重庆两江新区;兰州新区;天府新 区。。。。。。 ●加快沿边开放:新疆——向西开放的重要基地;广西—— 与东盟合作的新高地;云南——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拓展材料:2000-2010年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制定实施的推进西部大开发 政策措施
1999年6月,江泽民提出“研究西部地区大开发”。1999年9月22日,中共十五届四中全 会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0年10月,国家“十五”计划建议提出“实施西 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国家“十五”计划纲要首次按西部、 中部和东部地区次序对各地区发展作出总体安排,扭转“七五”计划中按东、中、西 部梯度推进的思想。 ●《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2000年10月) ● 《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务院西部开发办,2000年10月)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2004年3月) ●《关于促进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务院西部开发办, 2006年5月) ●国务院批准重庆、成都为全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7年6月) ●《国务院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2009年8月 ) ●《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 2009年1月) ●国务院先后发布支持新疆、西藏、宁夏、青海等省藏区,广西、甘肃、内蒙古等省区发 展的意见. ●国务院批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等区域规划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 2010年7月)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整理版)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整理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 录第一篇 转变方式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 发展环境第二章 指导思想第三章 主要目标第四章 政策导向第二篇 强农惠农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 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 转型升级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 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 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 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 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 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 营造环境 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 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 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 优化格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 绿色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 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 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 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 创新驱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 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 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 改善民生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 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 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 标本兼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 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 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 传承创新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 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 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 改革攻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 互利共赢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 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 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 发展民主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 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 深化合作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 军民融合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 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 强化实施 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 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 加强规划协调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4第一章发展环境 4 第二章指导思想 6 第三章主要目标8 第四章政策导向10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2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12 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14 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15 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16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18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18 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21 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22 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24 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28 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29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31 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31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32 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33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34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34 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36 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39第六篇 绿色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41 第二十一章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41 第二十二章 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42 第二十三章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二十四章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第二十五章 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47 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51 第七篇 创新驱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52 第二十七章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52 第二十八章 加快教育改革发展54 第二十九章 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56 第八篇 改善民生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58 第三十章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58 第三十一章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59 第三十二章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60 第三十三章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62 第三十四章 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63 第三十五章 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65 第三十六章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66 第九篇 标本兼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68 第三十七章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69 第三十八章 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 69 第三十九章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 70 第四十章 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71 第四十一章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72 第十篇 传承创新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73 第四十二章 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74 第四十三章 推进文化创新75 第四十四章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75 第十一篇 改革攻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7 第四十五章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77 第四十六章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78第四十七章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80 第四十八章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81 第四十九章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 82 第五十章 完善区域开放格局 83 第五十一章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 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 86 第十三篇 发展民主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86 第五十四章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86 第五十五章 全面推进法制建设 87 第五十六章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87 第十四篇 深化合作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88 第五十七章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88 第五十八章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 89 第十五篇 军民融合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90 第五十九章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91 第六十章 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91 第十六篇 强化实施 实现宏伟发展蓝图 92 第六十一章 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 92 第六十二章 加强规划协调管理9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形成与实施

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形成与实施

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形成与实施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是中国政府为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动全国各地区共同发展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

本文将从形成背景、发展目标、实施机制等方面进行论述,以分析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形成与实施。

一、形成背景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区域发展差异大的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的差距逐渐扩大,东部地区相对发达,而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滞后。

为了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了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

其次,中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经济社会的不平衡发展对全国整体稳定产生了不利影响。

为了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将区域协调发展作为战略部署,旨在推动各地区协同发展。

二、发展目标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是形成全国区域发展协同、统筹的新格局,促进各地区的均衡发展和协同发展。

首先,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通过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以有效调节各地区间的差距,推动全国各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其次,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中国各地区资源分布不均,通过区域协调发展,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机制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机制体系,以确保各项政策和措施的有效实施。

首先,建立政策支持体系。

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经济、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支持,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其次,加强地方政府协调合作。

各级政府要加强合作,建立联动机制,共同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再次,推动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

通过放宽落户政策、优化交通网络、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促进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实现地区间的互补发展。

最后,加强监测评估和政策调整。

建立完善的监测评估机制,及时了解各地区的发展情况,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政策调整,确保战略的有效实施。

总结起来,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形成与实施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推动全国各地区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

国家十二五计划内容

国家十二五计划内容

国家十二五计划内容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中国的五年计划发展规划

中国的五年计划发展规划

中国的五年计划发展规划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对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为了方便表述,就简称为“一五”,后面的五年计划简称以此类推。

从1953年开始,至今已经发展到十二个五年计划。

下面是五年计划的起止时间: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前苏联协助设计的156项建设项目为中心,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二五计划:1958年-1962年(由于大跃进的关系,造成三年的推迟,所以“三五”计划从1966年开始)。

三五计划:1966年-1970年四五计划:1971年-1975年: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狠抓战备,促进国民经济的新飞跃”的口号。

五五计划:1976年-1980年:期间开始进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开始了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新阶段。

六五计划:1981年-1985年七五计划:1986年-1990年八五计划:1991年-1995年九五计划:1996年-2000年十五计划:2001年-2005年十一五规划:2006年-2010年十二五规划:2011年-2015年现在我们最关注的就是十二五规划,所以,下面具体介绍一下十二五规划的内容。

“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

“十二五”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 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

十二五计划全文

十二五计划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为什么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主要任务是什么?

为什么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主要任务是什么?
城 乡 发 展 一 体 化 是 解 决“ 三 农 ”问 题 的 根 本 途 径 ,从 实 践 上 讲 ,是 由 制 约 我 国 农 业 和 农 村 发 展 的 深 层 次 矛 盾 决 定 的 。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我 国 农 村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取 得 了 举 世 瞩 目 的 伟 大 成 就 ,但 目 前 也 面 临 不 少 新 的 困 难 和 挑 战 ,特 别 是 城 乡 二 元 结 构 造 成 的 深 层 次 矛 盾 突 出 。 由 于 城 乡 二 元 结 构 的 长 期 存 在 ,导 致 城 乡 公 共 资 源 配 置 严 重
城 乡 发 展 一 体 化 是 解 决“ 三 农 ”问 题 的 根 本 途 径 ,从 理论上讲,是由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内在联系决定的。 农 业 和 工 业 是 人 类 社 会 发 展 的 两 个 支 柱 产 业 ,农 村 和 城 市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两个基本区域。工业和农业之 间、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有机的联系, 彼此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农业和农村发
二、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的重大任务。按照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的发展目 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 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到 2020 年,要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 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 翻一番。要实现这一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西部地 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没有西部地区的小 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地区的和谐稳定就没有全 国的和谐稳定。必须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在保持 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势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全面振兴东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不同地区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深化区域合作,推进区域良性互动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第一节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网络,建设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和重点水利枢纽,加快推进油气管道和主要输电通道及联网工程。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地质灾害防治,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继续实施重点生态工程,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发挥资源优势,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在资源富集地区布局一批资源开发及深加工项目,建设国家重要能源、战略资源接续地和产业集聚区,发展特色农业、旅游等优势产业。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支持汶川等灾区发展。

坚持以线串点、以点带面,推进重庆、成都、西安区域战略合作,推动呼包鄂榆、广西北部湾、成渝、黔中、滇中、藏中南、关中—天水、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经济区加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第二节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发挥产业和科技基础较强的优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装备制造、原材料、汽车、农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金融、物流、旅游以及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服务业。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厂办大集体改革和“债转股”资产处置,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稳固的国家粮食战略基地。

着力保护好黑土地、湿地、森林和草原,推进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

促进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增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统筹推进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

重点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长吉图经济区、哈大齐和牡绥地区等区域发展。

第三节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壮大优势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提升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

改善投资环境,有序承接东部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加强大江大河大湖综合治理。

进一步细化和落实中部地区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政策。

加快构建沿陇海、沿京广、沿京九和沿长江中游经济带,促进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加强与周边城市群的对接和联系。

重点推进太原城市群、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原经济区、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等区域发展。

第四节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发挥东部地区对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领和支撑作用,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自主创新中走在全国前列。

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平台建设。

着力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

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着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海域等资源利用效率,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化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

推进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重点推进河北沿海地区、江苏沿海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区域发展,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

第五节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生态保护和修复,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切实改善老少边穷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继续实施扶持革命老区发展的政策措施。

贯彻落实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大力支持西藏、新疆和其他民族地区发展,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

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陆地边境地区享有西部开发政策,支持边境贸易和民族特需品发展。

在南疆地区、青藏高原东缘地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西边境山区、秦巴山—六盘山区以及中西部其他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实施扶贫开发攻坚工程,加大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力度。

支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和发展。

推进三峡等库区后续发展。

对老少边穷地区中央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级并逐步减少市级配套资金。

实行地区互助政策,开展多种形式对口支援。

阳湖位于江西省境内,古称彭蠡,《尚书·禹贡》有“彭蠡既潴,阳鸟攸居”之说,又有彭蠡湖、彭蠡泽、彭泽、彭湖、扬澜、宫亭湖等多种称谓。

南北长173公里,东西最宽处达74公里,平均宽16.9公里,湖岸线长1200公里,湖体面积3583平方公里(湖口水位21.71米),平均水深8.4米,最深处25.1米左右,容积约276亿立方米,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

它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

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河、淮河、海河三河水量的总和,是一个季节性、吞吐型的湖泊。

鄱阳湖水系流域面积16.22万km2,约占江西省流域面积的97%,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其水系年均径流量为1525亿立方米,约占长江流域年均径流量的16.3%。

鄱阳湖是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是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世界六大湿地之一,也是我国唯一的世界生命湖泊网成员,集名山(庐山)、名水(长江)、名湖于一体,其生态环境之美,为世界所罕见。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

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30%,人口占江西省50%,经济总量占江西省60%。

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承担着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

鄱阳湖又是长江的重要调蓄湖泊,年均入江水量约占长江径流量的15.6%。

鄱阳湖水量、水质的持续稳定,直接关系到鄱阳湖周边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还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直接腹地,是中部地区正在加速形成的增长极之一,具有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条件。

保护生态环境,创建一流生态文明示范区。

主要是实施“绿色生态江西工程”,以水污染治理为重点,推进污水达标排放工程,制止非法采砂工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节能降耗减排工程,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及湿地保护工程,血吸虫病防治工程等建设。

同时,大力推进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的前期工作。

――加快经济发展,使环鄱阳湖区成为江西崛起的带动区。

主要是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有序推进昌九工业走廊建设;积极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加强城乡统筹,使环鄱阳湖区成为江西城乡协调先行区。

合理发展大、中、小城市,逐步形成以产业为基础、功能互补、空间布局合理的环鄱阳湖城市群;继续落实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稳定、健全、高效的工作机制。

――建立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高度统一的长效机制。

科学制定规划,指导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强立法,制定和完善加强鄱阳湖保护治理、促进经济开发等方面的法规;制定新型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分行业制定鼓励、限制、禁止发展的产业目录;利用财政转移支付,加大对生态保护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

江西,古称“吴头楚尾,粤户闽庭”,是“形胜之区”。

江西省位于北纬24°7′至29°9′,东经114°02′至118°28′之间。

政府驻地于该省的南昌市。

江西省境内除北部较为平坦外,东西南部三面环山,中部丘陵起伏,成为一个整体向鄱阳湖倾斜而往北开口的巨大盆地。

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余条,赣江、抚河、信江、修河和饶河为江西五大河流。

江西区位优越、交通很便利。

江西,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的腹地,与上海、广州、厦门、南京、武汉、长沙、合肥等各重镇、港口为直线距离,大多在六百至七百公里之内。

境内高速公路达2206公里,出省主要通道全部高速化。

京九线、浙赣线纵横贯穿全境。

航空和水运便捷。

江西生态良好、资源丰富。

截止2008年7月8日,全省有4处世界遗产、2处世界地质公园;1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5个省级风景名胜区;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60个省级森林公园;有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和风景如画的柘林湖、浓淡相宜的仙女湖等;全省森林覆盖率60.05%,居全国前列。

江西矿产资源丰富。

江西名人辈出、文化璀璨。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江西人才辈出,文学家、政治家、科学家若群星灿烂,光耀史册。

江西红色文化闻名中外。

江西物产丰厚、品种多样。

景德镇的瓷器源远流长,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色闻名中外。

樟树的四特酒,周恩来总理赞誉为“清、香、醇、纯”,四特酒由此而得名。

遂川狗牯脑茶叶,曾获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

南丰蜜桔,历史上是皇室贡品。

此外,还有庐山云雾茶、中华猕猴桃、赣南脐橙、南安板鸭、泰和乌鸡、江铃汽车、凤凰相机、金圣卷烟等,列入中国驰名商标的品种有9件。

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这也是江西省第一个地区性的国家发展战略。

江西,春季回暖较早,但天气易变,乍暖乍寒,雨量偏多,直至夏初;盛夏至中秋前晴热干燥;冬季阴冷但霜冻期短,尤其是近年,暖冬气候明显。

由于江西地势狭长,南北气候差异较大,但总体来看是春秋季短而夏冬季长。

全省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341毫米到1940毫米,无霜期长。

江西省年平均气温18℃左右。

赣东北、赣西北和长江沿岸年均气温略低,约在16℃到17℃之间;滨湖、赣江中下游、抚河、袁水区域和赣西南山区约在17℃到18℃之间;抚州、吉安地区南部和信江中游约在18℃到19℃之间;赣南盆地气温最高,约为19℃到20℃之间。

全年全省极端最高温度南北差异不大,甚或略呈北高南低现象,但几乎都接近或超过40℃,个别县区日最高气温曾经达到过44.9℃。

极端最低气温则南北差异较大:九江大部分地区在-12℃到-14℃之间,个别县区还出现过日最低气温-18.9℃的极端最低值;赣南则在-5℃左右,全省其他地区一般在-7℃到-12℃之间。

江西年均日照总辐射量为每平方厘米97千卡到114.5千卡;都昌县最多,铜鼓县最少。

年均日照时数为1473.3小时到2077.5小时;都昌县最多,崇义县最少。

江西多雨。

年均降水量1341毫米到1940毫米,一般表现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山区多盆地少。

武夷山、怀玉山和九连山一带年均降水量多达1800毫米到2000毫米,长江沿岸到鄱阳湖以北以及吉泰盆地年均降水量则约为1350毫米到1400毫米,其他地区多在1500毫米到1700毫米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