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RJ下册教案 第3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单元导学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战后签署的《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建立了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国际新秩序;战争还激化了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推动了拉丁美洲的民主改革。
此外,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爆发了由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本教案设计
一、教材知识体系: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共8个单元,属世界现代史的范畴。
世界现代史是指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直至当今,将近100年的世界历史,以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标志分为两个历史时期:其中,1917——1945年是社会主义国家兴起和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竞争的时期;1945年至今为世界现代史第二个时期,又称当代世界史时期,它以美苏两极对抗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出现与发展为主要特征。
后四个单元大体上就是这一历史时期的史实。
二、单元知识体系与教学要点分析1、基本线索:综观世界现代史,有四大基本线索:一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到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与扩大再到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二是资本主义在各种因素的冲击下不断调整、发展;三是社会主义力量与资本主义势力之间的长期对抗,以及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四是在世界民族民主运动的打击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崩溃。
2、具体知识脉络与要点分析: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主要阐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斯大林模式”的长期束缚之下,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衰败,加之各国改革的失败,西方“和平演变”攻势和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主要讲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帝国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
第三世界各国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而且把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巴以问题写入了教材;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为了进一步称霸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冷战”政策,甚至进行局部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苏联为了取得同美国同等的霸权地位,也推行对外称霸的政策,古巴导弹危机是双方正面较量的开始,1979年侵略阿富汗把这一政策推向了极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长达三十多年;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崩溃,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和多极化趋势;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概览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概览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提炼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和主要事件;2. 掌握世界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和重要事件;3.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脉络;2. 掌握世界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和代表性事件。
教学准备:1. 教科书《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学生对世界历史的了解程度,引发学生兴趣,并激发他们对历史的思考和探索。
二、知识讲解与概述(15分钟)1. 解释世界历史的概念和研究对象;2. 简要介绍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包括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等时期的特点和主要事件。
三、世界古代史(30分钟)1. 分析古代世界文明的兴起,包括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等;2. 介绍世界著名的古代帝国,如秦、汉、希腊和罗马帝国等。
四、中世纪与文艺复兴(30分钟)1. 分析中世纪的特点和主要事件,包括封建制度、十字军东征和黑死病等;2. 介绍文艺复兴对欧洲的影响以及其主要表现形式。
五、近代史的开端与工业革命(30分钟)1. 简要介绍大航海时代和哥伦布的发现;2. 详细介绍工业革命的起因、影响和主要内容。
六、近现代史(30分钟)1. 分析近现代史的特点和主要事件,如殖民扩张、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等;2. 介绍世界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影响。
七、总结与归纳(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思考并总结世界历史发展的主线和规律;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展示自己对历史的理解。
八、课堂练习与作业布置(10分钟)1. 给学生一个小练习,检验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整理所学内容,并提出个人对历史的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和主要事件有了大致的了解,能够理解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性事件。
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2新人教版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4. 二战后的国际格局:二战后,世界分为两大阵营,即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了冷战格局。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同时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通过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使学生能够运用史料实证来解释历史事件,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同时,通过讨论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他们对和平与发展的认识。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不高,少数学生对战争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史背景和影响理解不深。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首先,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我将增加学生的互动环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历史实证和分析能力。此外,我还将利用多媒体资源和互联网,为学生提供更多丰富的学习材料,拓宽他们的历史视野。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背景: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 战争过程及主要战役:本节课将重点介绍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诺曼底登陆等主要战役,以及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战略决策。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8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大战的经过,认识大战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战争和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了解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可能有较深刻的感受,但如何从历史事件中吸取教训,树立和平观念,仍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认识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史料、图片等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
4.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大战前后的国际形势,加深对大战影响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素材。
3.网络资源,如历史论文、纪录片等。
4.课堂讨论分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第一次世界大战。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对大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精品教案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把握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历史发展的进程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提取信息探究讨论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分层解疑知识迁移“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十月革命的主要参加者是谁?十月革命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其历史意义如何?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它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发急发斗争,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和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局如何?(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国战败,由英法美日中等组成的协约国集团战胜)2.俄国原先是协约国成员,为什么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指导学生阅读有关课文)3.教师指出:战争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战争引起了俄国十月革命。
革命胜利后建立的苏维埃俄国宣布退出大战,所以说十月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战争。
十月革命如何取得胜利?它怎样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请大家打开课本,根据屏幕上的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3.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4.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5.十月革命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其历史意义如何?6.列宁和十月革命的关系如何?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新时代的曙光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A、运用课件展示“纲要信号”和教科书第4页“动脑筋”资料:一战灾难→二月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执行反人民政策)<继续进行世界大战遭惨败>十月革命屠杀和平示威的反战民众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布尔什维克党)<革命群众拥护列宁列宁确定武装起义方针B、教师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
202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新人教版
- 战败国的处理: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等战败国面临领土割让、赔款等问题。
5.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意义:
- 战争的残酷性: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之一,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和平的珍贵:战争的爆发和结束使人们更加珍视和平,推动国际关系的缓和和和平运动的发展。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战争原因、过程、影响等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随堂练习中的问题。
(5)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从战争的影响和战后世界的历史进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在课堂上,教师将采用讲授法向学生传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包括战争的背景、过程、影响以及战后初期的世界等。
(2) 案例研究法:教师将选取一些关键战役和事件,如凡尔登战役、巴黎和会等,让学生通过研究案例,深入了解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7. 例题7:请列举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的关键战役。
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的关键战役有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坦能堡战役等。
8. 例题8:请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包括战争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战后重建的艰巨任务,以及国际格局的变化。
9. 例题9:请简述战后初期的世界格局。
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课程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九年级学生全面掌握历史下册的内容,包括历史的基本概念、重要事件和人物等。
教学资源-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 多媒体设备- 学生课本和笔记本教学计划第一课:古代希腊- 教学目标:了解古希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理解希腊制度对现代世界的影响。
- 教学内容:了解希腊的城邦制度、奥运会、希腊哲学家等。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多媒体展示。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成果、作业。
第二课:古代罗马- 教学目标:掌握罗马帝国的兴衰历程,理解罗马法律和建筑的影响。
- 教学内容:了解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法律制度、建筑和艺术等。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观看视频。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成果、作业。
第三课:中国古代科技- 教学目标:认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
-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古代科技的发明和创造,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展示、讨论。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学生报告、作业。
第四课: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理解丝绸之路的地理、历史和文化意义。
- 教学内容:介绍丝绸之路的起源、线路、货物交流和文化交流等。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地图展示。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成果、作业。
第五课:欧洲文艺复兴- 教学目标:了解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和影响,认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作品。
- 教学内容:介绍文艺复兴的起源、文化思潮、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观看艺术作品、小组讨论。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艺术作品欣赏、作业。
第六课:近代工业革命- 教学目标:了解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影响,认识工业革命对世界的改变。
- 教学内容:介绍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发展过程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成果、作业。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案新人教版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经济大危机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经济大危机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经济大危机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经济大危机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经济大危机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大危机的基本概念、原因和影响。
过程:
2.4分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共同完成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5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国家领导人的角色,讨论应对经济大危机的策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经济大危机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1书籍推荐:《大萧条:1929-193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The Great Depression: 1929-1939) by Charles P. Kindleberger
1.2纪录片推荐:《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 by PBS
1.3文章推荐:《1929年股市崩盘:它如何发生,影响如何?》(The 1929 Stock Market Crash: How It Happened, and Its Impact) by Investopedia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他们之间展开了疯狂的军备竞赛,局部冲突不断,大战一触即发。
8.请结合以上内容,概括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凸显。为争夺霸权、重新瓜分殖民地,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并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3.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初集中在战场,后来逐渐扩大到、亚洲和地区。
(2)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展开了一场历时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死伤70多万人。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战争以的失败而结束。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先通过自学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在经过老师的讲解让知识更加的巩固。
二、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根源、经过、结果及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2. 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和性质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
3. 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认识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2)参战的是哪两个国家的军队?历时多长时间?
德、法两国军队 历时10个月的阵地战。
(3)凡尔登战役为什么异常惨烈?
交战双方死伤近百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4)凡尔登战役的结局怎样?
德国企图打破僵持局面,但遭遇失败。德国从此陷入被动。
3.1917—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局发生了哪些变化?
(2)德国与的矛盾最为突出。同时,德国还要防止再次称霸欧洲大陆,它与俄国在也有矛盾。
人教版新目标初中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
人教版新目标初中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海阔凭你跃,天高任你飞。
愿你信心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生花,谱下锦绣第几篇。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知足,要使自己学一点东西,必需从不自满开始。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新目标初中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新目标初中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1《大河流域》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整合教材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充分利用地图和相关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转换思维视角,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金字塔既是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更是古代埃及人民用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一大世界奇观。
重难点重点: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遗存; 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
难点:为什么说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等折射出上古时代的阶级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示目标(2分钟)1)、导入新课:利用课文导言中的狮身人面像的故事导入新课。
2)、出示学习目标:(教师解读)1、学生了解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的文明特色,掌握三大流域文明的精髓。
2、大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
3、世界上的文明虽然各具特色但作为创造文明的人,却具有普遍的、共同的人性,以此培养学生树立国际意识和世界主义精神。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8分钟左右)1)显示自学提纲:1、古埃及何时出现奴隶制小国何时出现统一的国家国王叫什么陵墓又叫什么公元前6世纪被哪国所灭2、“新月沃地”有两条河叫什么什么人何时在两河流域建立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8世纪,是谁统一了两河流域并颁布了哪一法典3、古印度何时出现奴隶制小国雅利安人进入后,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什么制度每个等级名称叫什么由哪些阶层组成4、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国各有哪些文化遗存2)、按自学提纲自学。
自学时,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探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优秀教案(共3课时含反思)
部编⼈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次世界⼤战》优秀教案(共3课时含反思)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次世界⼤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1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实质;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教学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2教学过程⼀、导⼊新课⼀位美国记者对⼀位美国总统的评价:“他推翻的先例⽐任何⼈都多。
他打碎的古⽼结构⽐任何⼈都多。
他对美国整个⾯貌的改变⽐任何⼈都要迅猛⽽激烈。
”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公——富兰克林·罗斯福。
师:请同学说说你眼中的罗斯福。
⽣:⼀位⾝残志坚的总统、⼀位成就了伟业的总统;改⾰创新、⾃强的伟⼈;维护世界和平的总统等。
⼆、新课讲授⽬标导学⼀: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1.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与发⽣原因、实质。
(1)引导学⽣阅读教材图⽂资料并结合材料,说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实质。
材料⼀:1922—1929年,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汽车猛增、家⽤电器丰富、建筑市场活跃。
汽车、电器、房屋建筑业成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三⼤⽀柱⾏业。
材料⼆:20世纪30年代初,在⼀个美国煤矿⼯⼈家⾥,瑟瑟发抖的⼥孩问妈妈:“妈妈,天⽓这么冷,你为什么不⽣起⽕炉呢?”妈妈叹了⼝⽓,说:“因为我们家⾥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
”与此同时,在密西西⽐河畔,农场主们正把⼀桶桶⽜奶倒⼊河中,把⼀车车肥猪倒⼊河中……设问:材料⼀、⼆分别反映的是美国的什么情况?农场主为什么要将商品倒⼊河中?提⽰:材料⼀反映了美国经济的空前繁荣;材料⼆反映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原因: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
说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不是绝对过剩。
(2)总结经济危机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结合教材总结:如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盾依然存在;⼯⼈的⼯资却增长缓慢,购买⼒严重不⾜,导致出现⽣产过剩等。
人教版新目标初中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
人教版新目标初中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人教版新目标初中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义。
指导学生分析土地改革的作用,培养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调查,如采访老人、查阅地方志、阅读乡土教材等,使其感受土地改革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向学生推荐有关土地改革的小说和影视作品,如:《暴风骤雨》等。
引导学生从教师提供的图片、史料、数据中,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掌握历史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认识中国农民在20__(请自填)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激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教学过程导入:复习前课,指出在抗美援朝的同时,党中央在新解放区(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除外)领导农民完成了土地制度改革。
调查访问成果汇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教师简要补充此前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的情况。
小组讨论: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不改革行吗?学生课前搜索、适当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部分条款。
放映一段有关土地改革的纪录片。
简单阅读了解小字内容。
土地改革的意义探究分析:土地改革有什么意义?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摘录):敬爱的毛主席:我们是辽东省(今辽宁省)宽甸县最偏僻的一个村。
全村152户,2511亩地,11户地主、富农就占了1000多亩。
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经过土改,这个梦想实现了。
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土改前俺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口棚,出门要弯腰,进门要低头,现在搬进土改时分到的新房子。
人教版新目标初中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
人教版新目标初中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第1课遗产丰富的西欧文明一、教学目标1.了解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和近代西欧文明的基本成就。
2.掌握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和近代西欧文明的基本成就。
2.难点: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希腊神庙、罗马斗兽场和巴黎圣母院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文明遗产。
(2)提问:你们对这些文明有什么了解?它们分别代表了哪些历史时期?2.探究学习(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和近代西欧文明的基本成就。
(2)小组讨论:讨论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在政治、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成就,以及它们对后世的影响。
3.深入分析(1)分析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引导学生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在推动人类思想解放和历史进步方面的作用。
4.案例分析(1)展示案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等艺术作品。
(2)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作品在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价值。
(2)强调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四、作业布置1.复习教材,整理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和近代西欧文明的基本成就。
2.深入了解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思考它们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第2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2.掌握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2.难点: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古代战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战争对历史的影响。
(2)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古代战争?它们分别发生在哪个时期?2.探究学习(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2)小组讨论:讨论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1课俄国农奴制改革19世纪中叶的俄国农奴制危机11年改革法案的颁布及主要内容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2. 第2课日本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背景政治体制、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作用3. 第4课第一世界大战战争的背景、导火索及主要战役中国在战争中的地位和贡献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 了解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认识历史发展的趋势。
2. 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第一世界大战等事件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国际视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第一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重点: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各国改革举措及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地图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俄国农奴制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事件对国家历史发展的影响。
2. 讲解:(1)俄国农奴制改革详细讲解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的危机,分析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阐述11年改革法案的颁布及主要内容,探讨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2)日本明治维新介绍明治维新的背景,分析日本在面临民族危机时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详细讲解明治维新在政治体制、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措施,探讨其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作用。
(3)第一世界大战分析战争的背景、导火索及主要战役,了解各国在战争中的地位和贡献。
探讨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启示。
3. 随堂练习:根据所学内容,设计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俄国农奴制改革背景: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危机主要内容:11年改革法案影响:促进俄国社会转型2. 日本明治维新背景:民族危机改革措施:政治、经济、教育作用:推动日本现代化3. 第一世界大战背景、导火索及主要战役中国在战争中的地位和贡献影响世界格局七、作业设计1. 习题:(1)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及其影响。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新人教版)[优化]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新人教版)[优化]第一章: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教学目标】1. 了解殖民地人民的抗争背景和原因。
2. 掌握殖民地对欧洲殖民者的反抗方式和斗争成果。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内容】1.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背景和原因。
2.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方式和成果。
3. 对殖民地人民的评价。
【教学重点】1.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方式和成果。
2. 对殖民地人民的评价。
【教学难点】1.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背景和原因。
2. 对殖民地人民的评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殖民地人民的生活状况,引起学生对殖民地人民的关注。
2. 讲解:讲解殖民地人民的抗争背景和原因,引导学生了解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方式和成果。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殖民地人民的评价。
【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选择一位殖民地人民抗争的代表人物,了解其生平事迹,下节课分享。
第二章:资产阶级革命【教学目标】1. 了解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和原因。
2. 掌握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和成果。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历史观念。
【教学内容】1. 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和原因。
2. 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和成果。
3. 对资产阶级革命的评价。
【教学重点】1. 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和成果。
2. 对资产阶级革命的评价。
【教学难点】1. 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和原因。
2. 对资产阶级革命的评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和原因。
2. 讲解:讲解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和成果,引导学生了解对资产阶级革命的评价。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资产阶级革命的评价。
【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选择一位资产阶级革命的代表人物,了解其生平事迹,下节课分享。
第三章:科学革命【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革命的背景和原因。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精选6篇篇一: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以“繁盛一时的隋朝”为主题专讲隋朝的历史。
隋朝的特点是短暂而繁荣。
“繁盛一时”四字高度概括了隋朝历史的特点,但由于课时的限制,本课实际上只讲了隋朝的“繁盛”;而“一时”,即二世而亡,只有留待下一课作为唐朝建立的背景去概述了。
教学重点为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开凿大运河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首先,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
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
而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
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不可否认,隋炀帝想坐龙舟游江南也是开凿运河的动机之一。
而隋文帝统治二十余年使隋朝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则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
隋朝大运河,与长城一样是古代世界最雄伟的工程之一。
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本课的难点有二个:一是教材对隋初经济的繁荣写得比较概括,难以使学生感受和理解;二是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二、教法建议1、教师可利用“导入框”中讲述的“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二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爆发和胜利;人民委员会的建立;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土地法令》;苏维埃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斗争。
2.思想教育:①通过讲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是十月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②通过苏维埃政权建立和巩固的史实,使学生认识: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是广大人民艰苦斗争,流血牺牲才得以实现的。
3.能力培养:①总结1918年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困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②总结苏维埃政权建立及巩固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十月革命的准备,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原因,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一次大战的后果是什么?(讲授新课)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现在的历史为世界现代史。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了解这一人类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基本情况。
(板书课题)一、新时代的曙光(板书)1.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呢?是在一次大战过程中,俄国二月革命后。
俄国人民为什么要进行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取得的结果是什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什么局面呢?人民革命的要求,革命的目的达到了吗?为什么?二月革命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但俄国人民迫切要求获得和平、面包和土地的愿望并没有实现。
没实现的原因刚才同学已经回答了,这就是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放弃瓜分战利品的机会,因此不顾人民的要求,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企图借助战争来消灭革命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布尔什维克党如何领导人民继续斗争,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全党、全体劳动人民都热切盼望着伟大领袖列宁的归来。
2.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板书)1917年4月16日,长期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到了首都彼得格勒。
成千上万的工人、士兵和革命群众争先恐后地奔赴车站,欢迎自己爱戴的领袖。
请大家看插图《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从这张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我们把同学们说的概括为三点。
第一,列宁的回国,受到了群众发自内心的欢迎;第二,人民群众手中掌握着武装;第三,列宁号召人民要把革命进行到底。
布尔什维克党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而在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中,列宁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
(学生回答略)列宁所起的作用还表现在亲自领导了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板书)现在来想一个问题,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从11月6日晚发动到11月7日晚取胜,仅用了一天的时间,这短时间取胜的原因在哪里呢?(学生回答从略)我们把大家所说的原因概括一下:第一,由于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特别是列宁的亲自领导;第二,由于人民群众掌握着武装;第三,由于革命战士的英勇奋战。
在首都武装起义的影响下,莫斯科等城市相继爆发了武装起义。
革命烈火迅速燃遍俄国各地,到1918年2月,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了。
4. 苏维埃政府的建立(板书)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这是代表劳苦大众利益的政府,这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政府。
政府成立后的第一个对外政策的法令是《和平法令》。
经过同德奥谈判议和,苏俄退出了战争,人民赢得了和平。
对内则通过了《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人民获得了土地。
俄国人民梦寐以求的事情,苏维埃政府做到了,这是多么的使人欢欣鼓舞啊。
5.国内战争和苏维埃政权的巩固(板书)对苏俄这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帝国主义国家是极端仇视、害怕的。
他们千方百计欲置其于死地,而国内被推翻的反动阶级也不甘心失败,他们妄图在国际反动势力的支持下,卷土重来。
推翻苏维埃政权,恢复他们所失去的一切。
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面临着极其严重的困难。
我们请同学们分析概括一下,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哪些具体困难呢?(学生回答略)这些困难威胁到了新生的政权,党领导人民进行了巩固政权的艰苦斗争。
经过三年的艰苦斗争,苏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终于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基本胜利。
苏维埃政权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巍然屹立。
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所以其意义重大。
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板书)书上有一思考题:你是怎样理解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对照课文,谈谈你的理解?(回答略)我们以前讲过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果是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代替了封建剥削制度,而十月革命则是从根本上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消灭剥削阶级。
所以我们说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人类解放事业指出了光明的道路。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苏联农业集体化;1936年苏联宪法,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2.思想教育:①通过介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学生认识:它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通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被历史证明了的。
3.能力培养:①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思考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②讨论总结苏联(苏俄)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的重大举措,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①新经济政策: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难点: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教学方法以讲述为主,辅以谈话法和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我们在第1课学习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和巩固,那么,大家想想,在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略)要发展经济,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怎样发展经济,以什么方式建设社会主义呢?则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战争结束了,政权巩固了,这就为布尔什维克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创造了条件。
俄共(布)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为什么要实施这一政策?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实施以后起了什么作用?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板书)1.实施的原因(板书)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的国内战争对俄国经济造成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
不仅如此,还有更重要的,(解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随着形势的发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新的情况,农民开始不满,阶级敌人利用农民的不满,在一些地区组织叛乱。
为此,党需要制订新的经济政策。
再有,为建设社会主义,党制订了俄罗斯全国电气化的远景计划,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的大生产。
而要使这一切成为现实,就要恢复发展经济,特别是要首先恢复和发展农业。
1921年3月,根据列宁的提议,布尔什维党通过了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的决议,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2.主要内容(板书)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呢?(学生回答略)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如果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布尔什维克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在经济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那么苏联的成立则是党在政治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
二、苏联的成立(板书)苏联的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为什么要成立苏联呢?这是恢复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加强国防,抵抗外来侵略的需要;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际主义政权性质所决定的。
苏联成立的时间是1922年。
参加的基础是平等、自愿。
当时加盟的共和国有四个,俄罗斯,外高加索,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后来逐步增加,到1940年共有15个。
(引导学生看课本P8《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示意图》)1924年列宁逝世了,这对苏联,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列宁对苏俄(苏联),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做的贡献永垂史册。
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斗争。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板书)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全国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方式,在短时间内实现的。
1.苏联的"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板书)由于苏联人民的艰苦奋斗,在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期间,苏联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用十几年的时间走完了资本主义国家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走完的道路。
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苏联人民的自信心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地位,而且也为以后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苏联的重工业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的情况。
但与此同时,其农业在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则是比较落后的,贫富分化也不断发生。
如何发展农业。
如何使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何使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联共(布)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2.农业集体化(板书)到1937年,苏联基本上完成了农业集体化,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
四、斯大林模式的建立1936年苏联通过了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1936年宪法的颁布,成为社会主义在苏联建成的标志,也是斯大林模式建立的标志: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让学生看书,找到斯大林模式的作用,尤其是弊端的四点内容。
(看书P10)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巴黎和会的召开;凡尔赛和约和凡尔赛体系;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及主要内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思想教育:通过本课讲述使学生认识:①巴黎和会是战胜国集团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它和华盛顿会议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列强暂时妥协的结果,不能维护世界和平。
②国际联盟是帝国主义维护战后世界统治秩序的工具。
3.能力培养:通过讲解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和会上争夺霸权的表现,培养学生依据经济和军事实力来分析帝国主义外交政策动向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①《凡尔赛和约》。
②《九国公约》。
难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矛盾。
教学方法讲述法,辅以讨论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与学生共同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结果,说明战胜国集团企图根据变化了的各国实力对比关系重新分割世界,他们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起对世界统治的新秩序。
(讲授新课)一、战后的“新秩序”(板书)1919年1月,战胜国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和会。
27个国家参加会议,实际最后决定权操纵在和会的“三巨头”手中。
(请学生看教材《巴黎和会“三巨头”》图和小字内容,了解各大国争霸图谋和矛盾,然后补充讲解)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