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草船借箭优秀教案【新教材】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优质教案设计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1、扫清字词障碍。带领学生对文中重点字词进行读写认知,并着重指出易错字,如“忌”字上部是“己”而非“已”,“督”字下部是“目”而非“日”。
周瑜:嫉贤妒能、心胸狭隘
鲁肃:忠厚守信、顾全大局
曹操:谨慎小心、生性多疑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三)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5、相信通过文章的学习,大家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了更深刻的感知。在《三国演义》中,其实还有许多关于他的经典故事,都体现出他的足智多谋,比如:(先请同学回答)
火烧新野、舌战群儒、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计、三气周瑜......
6、拓展阅读。
后人借此事来赞美诸葛亮《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船到岸时,周瑜已差五百军在江边等候搬箭。孔明教于船上取之,可得十馀万枝。都搬入中军帐交纳。鲁肃入见周瑜,便说孔明取箭之事。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后人有诗赞曰:
一夜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3、重点句段赏析。
(1)诸葛亮说:“怎么敢和都督开玩笑?我愿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思考: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么难的事情,诸葛亮为什么主动要求去做?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一方面诸葛亮顾全大局,为了维护蜀、吴联盟和战胜曹操的十万大军,所以不和周瑜计较。另一方面诸葛亮对于向曹操借箭的计划早就成竹在胸,所以他欣然地立下了周瑜想置他于死地的“军令状”,表现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思考:诸葛亮为什么这么做?他有什么目的?
第5课草船借箭优秀教案【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优秀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胆识过人、神机妙算。
二、设计理念: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
《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学习生字新词,正确读写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2.能力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情感目标:惊叹诸葛亮的才智过人、神机妙算,感受诸葛亮以大局为重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透过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现象看到他的因妒忌而欲陷害诸葛亮的险恶用心,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五、教学对象及农远资源的利用分析: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对于《三国演义》中的一些重点人物已经有所了解,对诸葛亮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甚至是十分佩服,但对于其他的人物却不一定很清楚。
因此必须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抓住语言文字,探究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在教学中借助农远资源,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欲望。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充满情趣的氛围中感受到文中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过人的才识,使课堂结构得到优化,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六、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搜集有关《三国演义》的资料等。
七、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直切中心1.师:通过上节课的读书研究,我们知道,早在诸葛亮给周瑜立军令状之前,他已经谋划好了草船借箭的整个计划,他想得是那样的周到,想得是那样的细致、那样的准确,最后草船借箭的计划得到了成功实施。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 草船借箭 》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教案一. 教材分析《草船借箭》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解决军中箭矢不足的问题,巧妙地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通过草船借箭的计策,成功获取了大量箭矢的故事。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情节紧凑,富有戏剧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式也具有一定的难度,适合五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古代历史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对于课文中的某些词汇和句式,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可能对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和故事情节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全面,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补充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并进行适当的运用。
3.能够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和意义。
4.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古代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如“草船借箭”、“曹操多疑”等。
2.难点:对于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物的了解,以及课文情节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于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进行解释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
2.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营造具体的历史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文课件,包括课文内容、重点词汇和句式等。
2.历史资料:准备三国时期的历史资料,包括人物介绍、历史背景等。
3.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图片或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和故事情节有哪些了解?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草船借箭》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

《草船借箭》的优秀教案《草船借箭》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草船借箭》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草船借箭》的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本课13个生字,掌握“妒忌、军事、委托、照办”等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了解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通读课文,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教学重难点1.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
2.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1.播放多媒体课件: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和主题曲。
2.谈话: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故事。
(出示课题:草船借箭)老师相信,许多同学都熟悉这个故事,谁来介绍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1)学生交流。
(2)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指名认读生字,并组词。
3.齐读词语:妒忌,军事,委托,照办,预计,紧急,军令状惩罚,探听,私自,布置,调度,水寨,呐喊神机妙算指名读,接龙读,齐读这些词语。
4.说说下列生字在书写中应注意些什么:曹,督,遮,寨,插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2.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聪明才干,要诸葛亮10天造十万支箭。
诸葛亮用妙计向曹军借了10万支箭,使周瑜甘拜下风。
)3.这篇文章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顺序写的,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2):立军令状。
第二部分(3-5):探听情况。
《草船借箭》的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

《草船借箭》的优秀教学设计《草船借箭》的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草船借箭》的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草船借箭》的优秀教学设计1一、教材简析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是孙权、刘备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诸葛亮是文中着力赞美的人物,周瑜称其“神机妙算”。
从本课内容来看,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周瑜险恶用心的了然于胸,二是对借箭的通盘考虑和周到安排。
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神机妙算”是本课教学重点。
二、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习本课的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诸葛亮妒忌都督惩罚擂鼓呐喊丞相神机妙算2、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二)能力目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情感目标1、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民族底蕴,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创新意识。
2、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克服嫉妒心理。
3、从古典故事中,体会民族文化之美。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情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难点: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他的创新精神。
四、教学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要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培养学生从文中迅速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准备制作课件;课前收集诸葛亮、曹操、鲁肃等有关人物的资料。
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①简介背景:东汉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
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发生的。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8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8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总结出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3、从《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汲取胆量和智慧,挑战自我。
【教学重难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具准备】幻灯。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并复习1、齐读课题。
2、提问:⑴ 主要人物是谁?跟诸葛亮有关系的几个人物是谁?⑴ 这篇文章讲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天气怎样?回来时如何?⑴ 借箭时,船怎样受箭?⑴ 课文中用了一个成语非常准确地概括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板书:神机妙算)二、新授1、老师就这些内容(幻灯中提示的课文借箭的因素)让同学们会去思考。
为什么诸葛亮能够神机妙算?你怎样看诸葛亮这个人,老师让同学们感悟诸葛亮其人,准备了吗?2、提出要求:同学们,可以谈上几句,也可以谈上一段,还可以谈上一篇,听到别的同学的发言也可以随时补充,发表自己个人见解。
3、浏览课文,整理思路、内容,准备汇报:4、学生汇报,教师适当予以引导,补充,点拨并板书,随即进行朗读训练:⑴ 诸葛亮和鲁肃笑着说的话。
⑴ 周瑜与诸葛亮,鲁肃与诸葛亮之间的对话。
⑴ 教师引导学生从善知人,知天文,懂地理,巧筹划四方面去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
5、学完课文,你还有哪些发现和见解?6、小结:诸葛亮靠自己的能力和自信,在谈笑风生中,轻松获得十万支箭。
又不至于和周瑜发生正面冲突,顾全了孙刘联合的大局。
【板书设计】草船借箭知天文神机妙算晓地理能力+自信=成功善之人巧筹划【课后作业】1、必作:自述课文或编课本剧。
2、选作:写一写《小议妒忌》。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篇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妒忌、神机妙算”等重点生字词,了解故事情节以及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圈点勾画的方法,提高对文本的解读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中感受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和神机妙算,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草船借箭教案(优秀7篇)

草船借箭教案(优秀7篇)《草船借箭》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妒、督、鲁”等14个生字,会写“商议、探听、推却”等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抓住课文中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能按事情的发展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清事件发展的因果。
教学准备:大字课文(三国演义)赤壁之战部分影像资料ppt教学过程:一、介绍名著,了解大势。
1、观看赤壁之战影像资料,了解相关人物形象。
师: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人物或机智,或勇猛,人物塑造特别成功,其中诸葛亮这个人物尤其生动,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以诸葛亮和周瑜为主的课文。
2、板书课题:草船借箭。
二、初读课文,审题激趣。
1、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2、解决生字词障碍。
妒忌(jì):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周瑜:三国时东吴的名将,总督东吴兵马。
诸(zhū)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国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才干:办事的能力。
军令状:接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处罪。
惩(chěng)罚(fá):严厉地处罚。
鲁肃:字子敬,三国时东吴的名将。
罪(zuì):作恶和犯法的行为。
甘受:心甘情愿地接受。
幔子:帐幕。
自有妙用:自然有巧妙的用处。
翎(líng)毛:鸟翅上、尾巴上的长羽毛。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师:谁借箭?为什么要借箭?怎么样借箭?用什么借?最后借到箭了吗?2、师:我们把草船借箭事情发展的过程分为原因、准备、过程、结果,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周瑜设套三天赶造十万支箭草船借箭的准备:二十条快船草人军士草船借箭的过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回南岸草船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3、师:据此提纲给本文分段:一(1、2自然段)二、(3—5自然段)三、(6—9自然段)四(10自然段)四、熟读课文,总结全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草船借箭》优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草船借箭》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草船借箭》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的第5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曹操与刘备军队对峙,刘备军队缺乏箭矢,诸葛亮利用天气和曹操的性格特点,通过草船借箭的计谋,成功获取箭矢的故事。
课文内容生动有趣,富有人生哲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战争策略,领略智谋的魅力,提高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古代历史故事感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文言文的理解存在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此外,学生对战争策略和智谋的认知程度不一,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船借箭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思维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诸葛亮智勇双全的品质,学会面对困难时,运用智慧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船借箭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学会生字词。
2.难点:分析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智谋,领略古代战争策略的魅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思维的多样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角色扮演等方式,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4.情感教学法:教师以情感人,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所体现的人物品质和价值观。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生字词、图片、音乐等素材。
2.教材:准备课文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5《草船借箭》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5《草船借箭》优质课教案及教学
反思
一、教案设计:
1.教学内容:《草船借箭》
2.教学目标:
•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内容
•学习诗词《江神子》
•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内容
难点:理解诗词《江神子》的意境
4.教学方法:
结合故事情节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分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讨诗
词的意义;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5.教学流程:
•第一步:导入,用图片展示战国时期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第二步:讲解《草船借箭》故事,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
•第三步:学习诗词《江神子》,分组探讨诗意
•第四步:总结课文,回顾故事内容,扩展讨论和思考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兴趣和参与度,他们积极思考故事背后的
含义,也对诗词的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
但是在课堂管理上,需要更加细心和耐心,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讨论中。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例如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
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或者设置更具挑战性的问题来检验学生的理解能力。
同时,我也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他们更加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努力。
三、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切感受到了学生的热情和求知欲,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方面还有不足之处。
我将继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努力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契机,为他们的未来之路铺路搭桥。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6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6篇)《草船借箭》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层次,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重点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
3、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难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
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演义》及作者简介、词语解释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1)教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请同学们欣赏。
(2)播放完毕后出示歌词:(3)学生阅读歌词,说说对这首歌的了解。
(这是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
)(4)学生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对歌词的理解,教师评议并梳理词意: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
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
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地日升日落。
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于四时的变化。
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地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世人下酒闲谈的材料。
(5)问题交流:歌词里说“浪花淘尽英雄”,你最崇拜《三国演义》中的哪个英雄?(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相机呈现三国人物形象。
(6)导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节选自《三国演义》的一篇课文《草船借箭》。
(板书:草船借箭)学生齐读课题。
2、简介《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
学生阅读,师生交流。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三国演义》中人物的了解。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教案(4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教案(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这次为您整理了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教案(4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2、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周瑜的心胸狭窄。
3、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介绍背景。
1、揭题。
2、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写的是东汉末年的事。
(幻灯演示三国演义罗贯中)3、谁知道这三国指的是哪三国?三国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出示幻灯: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孙权、刘备联合对付曹操的时候。
二、检查预习。
1、通过昨天的预习,你知道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主要人物?板书: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你知道他们分别是哪国的?什么身份?教学:都督(dū)三、初读课文。
1、草船借箭到底讲的是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试着用几句话简单说说。
2、通过阅读这个故事,文中的诸葛亮和周瑜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能分别用上书中的一个词来评价吗?)板书:妒忌神机妙算(理解这两个词)四、细读课文。
(一)过渡:草船借箭这件事从开始到结束哪些地方充分地表现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和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只要我们认真读课文,想象当时的情境,就能处处体会到他俩各自不同的个性,做到真正理解人物。
(二)讲读第一段。
1、我们先来看故事的开头,周瑜和诸葛亮商议与曹军水上作战用什么兵器最好?(板书:议)2、在这场讨论中,周瑜有意要为难诸葛亮,默读ξ1-2,找找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3、诸葛亮知道周瑜的心思吗?你怎么知道?教学:惩chéng罚fá4、小结:故事一开始,在周瑜和诸葛亮之间就展开了一场智斗,一个设下陷阱,步步紧逼;一个胸有成竹,从容应对,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场面,想象两人对话时的神态。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5课草船借箭 》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教案一. 教材分析《草船借箭》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解决军需物资短缺的问题,巧妙地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故事。
课文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卓越的智慧。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并能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古代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型的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型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诸葛亮的智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型的运用。
2.教学难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的运用,以及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视频材料2.PPT课件3.课文翻译和解析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视频材料,为学生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草船借箭的故事吗?诸葛亮是如何借到箭的?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同时,为学生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重点词语或句型,通过造句、表演等方式进行操练。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师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巩固。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最新6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最新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6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篇一一、导入新课1、谈话:今天老师和想和大家一起来说说三国,同学们可将自己知道的三国人物、故事、歇后语等和大家分享。
2、导入话说诸葛亮舌战群儒之后,周瑜妒忌他的才干想借机陷害,于是就有了尽人皆知的三国故事——《草船借箭》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回顾旧知1、孔子曰,温故而知新让我们先来回顾本文的主要内容。
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借造箭来陷害),经过是(诸葛亮巧用草船向曹军借箭),结果是(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2、课文写谁借箭?(诸葛亮)相机板书——读三国——三、浏览全文。
你认为文中哪一个词语最能概括诸葛亮的精彩表现?请在文中快速找出来。
(神机妙算)神机妙算的意思是指有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根据客观形势来决定策略。
四、品读感悟“神机妙算”。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诸葛亮有着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和预见性呢,请同学们小组内读课文5~9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做批注。
(学生小组学习)汇报:a、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那么这样的天气会不会是巧合呢?(当然不是)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b、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3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老师认为这个句子不够简练,直接改成:直到第3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3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请同桌互读这两段话,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交流,指名说)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对天气了如指掌,熟知天文。
部编人教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草船借箭》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曹操与刘备军队对峙,刘备军队缺乏箭矢,诸葛亮通过草船借箭的计谋,成功从曹操军队那里借到了十万支箭矢的故事。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型,以及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古代战争的智谋和策略。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古代战争和历史故事有一定的兴趣。
但同时,学生对于古代战争策略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激发学生对古代战争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船借箭的背景和过程。
3.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激发学生对古代战争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船借箭的背景和过程;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型。
2.难点:对于古代战争策略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古代战争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课文原文和相关资料。
4.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战争中的智谋和策略对于战争胜负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拟课文中的场景。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 草船借箭 》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草船借箭》是一篇经典的中国古代故事,选自《三国演义》。
课文主要讲述了诸葛亮在战争中所表现出的非凡智慧和胆识。
本课内容丰富,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生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感受人物的魅力,同时锻炼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和人物故事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不太熟悉,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可能不太理解,需要教师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三国演义》的相关知识;学会课文中涉及的成语和典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习他的智勇双全、顾全大局的精神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三国演义》的相关知识;学会课文中涉及的成语和典故。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体会课文的文学价值。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战争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讨论交流法:学生进行课堂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三国演义》的相关知识,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三国演义》的背景知识,准备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三国演义》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5课《草船借箭》(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5课《草船借箭》(部编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草船借箭》的阅读与理解;重点词语的认读、理解与应用;句子分析与朗读技巧;课文主要情节的梳理与讨论;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三国时期的一段历史故事,体会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形象,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具体内容包括: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草船借箭》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文阅读的兴趣整体上还是比较高的。通过引导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我发现他们在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对于古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尽管我在课堂上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举例,但仍有部分学生在实际运用时显得不够熟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学生词汇和句式运用的训练,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在分析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时,我发现学生们对三国时期的历史了解有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情境,我应该在课前导入环节加强对历史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下次课堂中尝试采用更具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5.课文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寓意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历史与文化意识,具体包括:
1.阅读理解:通过分析《草船借箭》的情节,提高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培养细读与精读的习惯。
2.语言运用:学会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升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教学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听、说、读、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故事情节。
–掌握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并描绘主要人物性格特点。
–了解草船借箭的典故背景及寓意。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朗读、理解、讨论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逻辑思维和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培养学生尊重、爱护他人的态度,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草船借箭故事情节。
•描绘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主要人物性格特点。
三、教学难点•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草船借箭的典故背景及寓意。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准备•教师准备教材,课件,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学生带上《草船借箭》课文,准备听读。
2. 热身•教师以问答的形式进行课堂热身,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3. 新课导入•讲解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4. 正式学习•学生跟着课文朗读,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故事情节。
5. 活动设计•小组讨论:分析草船借箭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
•学生课后任务:尝试以自己的话语描述草船借箭的寓意。
第二课时1. 回顾•通过游戏、小结等方式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2. 继续学习•学生展示课后任务,互相讨论分享。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表达草船借箭的寓意。
3. 拓展延伸•教师讲解草船借箭的历史渊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典故的文化内涵。
五、课后作业1.用自己的话描述《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
2.思考:草船借箭的故事给你什么启发?在生活中你可以怎样运用其中的道理?六、教学反思通过此次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草船借箭》这一典故背后蕴含的智慧和哲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也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更好地运用课文中的道理。
以上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优质教案

5草船借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认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圈点勾画的方法,提高对文本的解读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的热爱。
【教学重点】1.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
2.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学生在课前寻找相关资料并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
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
教师准备:制作本课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意境、感悟精彩1.创设意境,渲染气氛。
课前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和主题曲。
2.调动知识积累。
你们熟悉《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主要人物,哪些主要故事?3.尝试交流,整体感知。
(1)谈话: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故事。
(出示课题:草船借箭)老师相信,许多同学都熟悉这个故事,谁来介绍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2)学生交流。
(3)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
二、切入中心,领悟“神妙”1.划出课文的中心句。
请同学认真阅读全文,划出课文的中心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2.品读感悟,周瑜临终感叹:“既生瑜,何生亮!”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哪里。
3.学生自主学习。
边读边画边体会。
4.教学过程(形式:交流、对话)(1)品读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角色换位,对比体会:这场大雾,诸葛亮、鲁肃都看到了。
他们各自心情会怎样?心理会怎么想的?角色扮读。
(2)联系课文上下文来体会。
课文中这些地方能看出诸葛亮事先算准了这场大雾。
如,第二自然段的“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优秀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胆识过人、神机妙算。
二、设计理念: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
《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学习生字新词,正确读写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2.能力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情感目标:惊叹诸葛亮的才智过人、神机妙算,感受诸葛亮以大局为重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透过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现象看到他的因妒忌而欲陷害诸葛亮的险恶用心,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五、教学对象及农远资源的利用分析: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对于《三国演义》中的一些重点人物已经有所了解,对诸葛亮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甚至是十分佩服,但对于其他的人物却不一定很清楚。
因此必须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抓住语言文字,探究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在教学中借助农远资源,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欲望。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充满情趣的氛围中感受到文中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过人的才识,使课堂结构得到优化,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六、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搜集有关《三国演义》的资料等。
七、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直切中心1.师:通过上节课的读书研究,我们知道,早在诸葛亮给周瑜立军令状之前,他已经谋划好了草船借箭的整个计划,他想得是那样的周到,想得是那样的细致、那样的准确,最后草船借箭的计划得到了成功实施。
难怪鲁肃回来告诉周瑜草船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2.引导学生齐读、个别读再加“叹”字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3.教师小结并出示电影片段(二)探究课文,感悟“神妙”1.出示自学提示:同学们,你们觉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得到了充分体现呢?自己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充分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划下来,然后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做现场巡视。
3.教师引导学生汇报交流:预设:A.知天时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①教师引导读读这句话,注意读出雾的大。
②教师小结并点拨: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
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你是鲁肃读读这句话,放开声音读。
③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害怕、吃惊的语气。
)④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假如你是诸葛亮,怎么读这个句子?⑤学生练读,教师引导读出暗喜、得意的语气,并出示电视课堂里的小朋友的示范读。
2.教师小结:但是,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不能!为什么?因为这场大雾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所以,你得再往前面读一读,你得联系联系上文。
谁找到了可以联系的句子?据生回答出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①指导朗读,注意诸葛亮预测大雾时候的那种心情、那种神态,把诸葛亮的胸有成竹,把诸葛亮的运筹帷幄,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心定气闲,像诸葛亮那样一点也不着急地读。
②老师:这才像个真正的诸葛亮嘛!但是,老师觉得这句话写得太啰唆,什么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诸葛亮第一天第二天不都没动静吗?写它干嘛?完全可以改成这样:诸葛亮到了第三天四更时候,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是不是啊?这样一写,又简洁又明了,不浪费笔墨,多好啊!改不改?把它改一下。
(组织学生议论。
)③老师小结并板书知天时④“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大家看,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周瑜的一声叹息:“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3.总结学法: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抓住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真正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同学们,用联系的方法来研究问题,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读书能力。
请大家用这种方法,再次研究‘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看看你还能从哪些句子的联系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B.识人心1.学生研读,教师巡视。
(读后组织交流。
)2.依据学生交流出示句子:“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在营寨里听到了擂鼓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放箭,不让他们近前。
’”①教师引导读出笑的味道,然后引导学生研究诸葛亮他在笑谁?一笑曹操:这叫什么笑?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二笑自己:这叫什么笑?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三笑鲁肃:想些什么?这又是一种什么笑?读读看,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老师创设情境:谁来安慰安慰鲁肃?)四笑周瑜:你怎么体会到的?诸葛亮心里默默地说什么?这叫什么笑?再读读看,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②教师小结:是啊,你看,诸葛亮算得多准呀!他说曹操不敢派兵出来,曹操果然就不敢派兵出来。
曹操又是一个军事家,他又怎么可能让敌人攻打他的水寨呢?所以他一定会叫弓弩手放箭,而且一定会放箭如雨。
这样,诸葛亮就一定能够借到十万支箭。
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妙不妙?难怪周瑜听了鲁肃的回答以后长叹一声说—③老师:同学们,你们还从别的什么地方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④教师小结并板书识人心。
⑤你们说他神不神?妙不妙?难怪周瑜听了鲁肃的回答之后说——学生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三):晓地利据学生汇报出示句子:“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放回二十多里”①你体会到了什么?②教师小结并板书晓地利。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揣摩重点语句,抓句子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感悟诸葛亮的“神”,体现“反复诵读、情感熏陶、自由感悟”的语文学科个性。
)三、梳理全文,再现“神妙”1.请学生上黑板边演示边说借箭过程。
大家看,曹操水寨在北,周瑜营寨在南,这二十条船是怎么去又是怎么回来的呢?2.出示课件图示:滚滚长江东逝水--长江水水流方向向东!因此去的时候是逆风逆水,船受箭归来却是顺风顺水。
诸葛亮真是神哪!3.回顾板书:他知天时、晓地利、识人心,考虑周全,精心安排,运筹帷幄,万无一失,这才能决胜千里,这种智慧才叫——神机妙算。
难怪鲁肃详详细细地把这一切告诉周瑜之后,周瑜不得不长叹一声说——学生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四、人物对比,升华感受同学们,你觉得周瑜和诸葛亮比,有哪些地方不如?五、疑语结课,激发阅读1.是啊,周瑜的气度、周瑜的为人、周瑜的才智、周瑜的智慧都不如诸葛亮,难怪《三国演义》这部书的原文在结束《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时候,有这么一首诗:一夜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2.难怪鲁肃了解了整个借箭过程之后,对诸葛亮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先生真神人也。
”然后就向诸葛亮讨教你这神机妙算是怎么来的,诸葛亮就对鲁肃说了。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老师:下课以后请同学们自己去看《三国演义》的第四十六回,答案就在四十六回上。
八、板书设计:草船借箭神机妙算知天时晓地利识人心二、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2.课外阅读。
感动去年冬天,沈阳某商厦突发大火,三层楼都被滚滚的浓烟和熊熊的烈火围住了,大火逐渐向上蔓延,即将吞噬着商厦三楼趴在窗口呼救人的性命,有的人不顾危险选择跳楼逃生,有的渐渐被浓烟熏倒了,正在这危急时刻,一位头戴坦克帽的叔叔不顾消防队员的劝阻,身穿厚厚的皮袄硬是闯进了随时都会爆炸的火海中。
据一位被救者回忆,当她感觉自己离鬼门关不远时,忽然看见一个模糊的身影——“坦克帽”来。
“坦克帽”背起她,探索着向外走去。
在“坦克帽”的背上,她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因为她知道,自己有救了!当她被消防员接过时,心想:我一定要报答我的救命人。
可是,等她转过身准备问问“坦克帽”姓什么,住在哪儿时,却看见“坦克帽”又冲进火海中,只留下那永远印在她心里的背景。
就这样,“坦克帽”一次又一次地深入火海,先后从鬼门关抢回11条性命。
当“2005——中国骄傲”节目主持人将“坦克帽”叔叔请上台时,我才发现他是那么瘦弱、矮小,可是他留给我的形象却是无比崇高、伟大。
虽然电视画面上我们只看到了冲天的烈火、滚滚的浓烟,还有一个头戴坦头帽的瘦弱背影,但正是这样一个瘦弱的背影不顾个人安危,从大火中连续救出了11个人;正是这样一个瘦弱的背影用并不宽阔的肩膀,托起了这11个人希望的明天;正是这样一个瘦弱的背影,在救过人后,选择了默默离开,默默地忍受着救人时吸入大量有害气体而引起的肺部后遗症。
他接过主持人的话筒,没有任何豪言壮语,但那番朴实的话语,却令我感动得热泪盈眶:“当我冲进去救人时,并没有多想,我知道,危险的确存在,可我只要多进去一趟,就能多救一个人的性命,多出一个完整的家庭。
”是啊,中国需要感动,但更需要有“坦克帽”这样奋不顾身、全身为人民的好叔叔,他们,正是我们中国的骄傲!(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吞噬:________ 豪言壮语:________(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叠词。
________的浓烟 ________地承受________的烈火 ________地蔓延________的皮袄 ________地摸索(3)找出文中的排比句。
(4)“坦克帽”叔叔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冲入火海?从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5)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答案】(1)吞食;并吞。
;气魄很大的话。
(2)滚滚;默默;熊熊;悄悄;厚厚;慢慢(3)虽然电视画面上我们只看到了冲天的烈火、滚滚的浓烟,还有一个头戴坦头帽的瘦弱背影,但正是这样一个瘦弱的背影不顾个人安危,从大火中连续救出了11个人;正是这样一个瘦弱的背影用并不宽阔的肩膀,托起了这11个人希望的明天;正是这样一个瘦弱的背影,在救过人后,选择了默默离开,默默地忍受着救人时吸入大量有害气体而引起的肺部后遗症。
(4)因为“坦克帽”叔叔想到只要多进去一趟,就能多救一个人的性命,多出一个完整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