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学生版)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

(学生版)

李林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导学案

班级姓名使用时间第周

【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提升文言文翻译能力。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归纳词类活用的判断方法。

3、赏析人物形象,把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

4、积累并学会运用有关“烛之武”的写作素材。

5、初步感知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机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课前导学】

熟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夜缒.而出()

共.其乏困()许君焦、瑕.()若不阙.秦()

秦伯说.()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微夫.人之力()

2、文言文中,许多句子会省略主语,因此阅读时需依上下文意判断。请在括号中写出主语:(1)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 ( )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 )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 )许之。夜缒而出。

(3) ( )见秦伯,曰:“……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

版焉……。”

(4)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戍之,( )乃还。

3、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的情节。

4、本文在展开故事情节上有何特点?

【课堂导读】

一、课文解读。

1、研读第一段,完成下面问题。

⑴词句梳理。

重点词解释:

烛之武退.秦师: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以.其无礼于晋

翻译句子,指出句子特点:

以其无礼于晋晋军函陵

⑵秦晋围郑的原因是什么?

⑶交代围郑的原因和驻军位置有何作用?

2、研读第二段,完成下面问题。

⑴词句梳理。

重点词解释:

若.使烛之武见秦军,师必退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尤不如人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子亦有不利焉.

指出通假字并解释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翻译句子,指出句子特点:

是寡人之过也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⑵佚之狐为什么对烛之武劝退秦师这么有把握?这对刻画烛之武形象有何作用?

⑶文章写烛之武在使命面前,先“辞”后“受”,有什么作用?

⑷分析郑伯形象。

李林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导学案

班级姓名使用时间第周

【课堂导读】

一、课文解读。

3、研读第三段,完成下面问题。

⑴词句梳理。

重点词解释:

夜缒.而.出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

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行李

..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之往来,共其乏困

..,君亦无所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既.东封

..郑,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指出通假字并解释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夫晋,何厌之有?

秦伯说,与郑人盟

翻译句子,指出句子特点:

何厌之有

⑵“夜缒而出”说明什么?

⑶请你从烛之武劝谏秦穆公退兵的对话中,找出对应下列论点之说词,用自己语言简洁分析。你认为最关键的是哪一点?

①析以利害(就地理位置说):

②动以所欲(就舍郑之利说):

③挑起宿怨(就历史教训说):

④警以后患(就晋之野心说):

4、研读第四段,完成下面问题。

⑴词句梳理。

重点词解释:

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

失其所与.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指出通假字并解释:

失其所与不知.

⑵晋文公最后以哪三条理由退兵?你认为哪点最重要?

⑶秦军退,如果你是晋侯,你会听从子犯意见攻打郑国吗?

二、拓展探究

1、秦晋联盟,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怎样说服秦伯,从而力挽狂澜的?属于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

2、如果我们要说服一个人,应注意哪些方面?

3、烛之武从临危受命到智退秦师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什么形象呢?回忆一下你学过的课文和了解的知识,还能想到哪些与他有共性的人和故事?

李林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导学案

班级姓名使用时间第周

【课后训练】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秦军氾.南(s ì) 夜缒.而出(zhu ì) 佚.之狐(y ì) B .共.其乏困(ɡòn ɡ) 若不阙.秦(qu ē) 许君焦、瑕.(xi á) C .秦伯说.(yu è) 杞.子(q ǐ) 杨孙戍.之(sh ù) D .逢.孙(f én ɡ) 微夫.人之力(f ú) 失其所与,不知.

(zh ì) 2.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越国以鄙远”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其无礼于晋 B .焉用亡郑以陪邻 C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 .以乱易整,不武 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且贰.于楚(从属二主) 越国以鄙.远(把……当做边邑) B .晋军.函陵(驻扎)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C .行李..之往来(使者) 朝济.

而夕设版焉(渡河) D .秦伯说.(言,道) 又欲肆.

其西封(扩张) 4.下列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B .何厌之有

C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 .以其无礼于晋 二、文本阅读。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完成5~8题。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军队 B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门所带的包裹 C .朝济而夕设版.焉 版:筑土墙用的夹版 D .秦伯说,与郑人盟. 盟:盟誓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①越国以.鄙远②焉用亡郑以.

陪邻 B.

⎩⎪⎨⎪⎧

①郑既.知亡矣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

①且.贰于楚也②且.

君尝为晋君赐矣 D.⎩⎪⎨

⎪⎧

①无能为.

也已②且君尝为.

晋君赐矣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 .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 .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 .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8.翻译下列句子。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