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副词使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称代作用的副词-相
互相 递相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木兰诗》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 王也哉? 《战国策· 赵策》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 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
我、我们
偏指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
《孔雀东南飞》
你、你们 他、他们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 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有称代作用的副词-见
2、曾然:尝、曾
①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战国策〃魏策四) ②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③ 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史记〃袁盎传) ④ 孟尝君曾待客夜食。(史记〃孟尝君列传)
“曾”更常见的用法是作语气副词,加强否定语 气,可译为“居然”、“竟然”。如:
①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诗经〃卫风〃河广) ②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战国策〃赵策)
(二)限定范围
① 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 也。(荀子〃非相) ② 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梁 惠王下) ③ 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梁惠王上) ④ 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有其实。”(史记〃孙子 吴起列传) ⑤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离娄上)
⑦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 陈涉世家)
⑧ 天子春秋鼎盛。(汉书· 贾谊传)
(四)表示动作终究发生了: 终、竟、卒、终已、既
① 然韩非知说之难,为《说难》书甚具,终死于秦,不能自脱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① 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踞床洗,召布入见。(史记· 黥布列传)
②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 项羽本纪)
③ 孔子见老聃,老聃新沐,方将被发而干。(庄子· 田子方) ④ 象鄂不怿,曰:“我思舜正郁陶。”(史记· 五帝纪)
⑤ (灌)夫身中大创十余,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史记 · 魏其武安侯列传)
⑥ 此时鲁仲连适游赵。(史记· 鲁仲连邹阳列传)
独
“独”也可表“只”:
① 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 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战国策〃范睢说秦王) ② 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史记〃老子韩非列 传)
但在反问句中,“独”字主要是表达反问语气, 不再有“独自”或“只”的意思了。如:
①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孟子〃许行) ②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仅
副词“仅”在古汉语中有二义: 1、一是表示少,相当于“只”。例如:
①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齐策》)
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
2、另一义是表示多,有“几乎”、“将近”、“差 不多达到”的意思。这一用法在中古开始出现,主 要见到唐代的诗文。
这些例句中的程度副词可以译成“更”、“更加”等。
(四)表示程度渐进,相当亍说“ 逐渐、渐渐”:渐、稍、浸(寖)
①天子业出兵诛宛,宛小而不能下,则大夏之属渐轻汉。( 汉书〃李广利传) ②其后小吏畏诛,虽有盗 ,不敢发。……故盗贼寖多。( 史记〃酷吏列传)
③春秋之时,王道寖坏。(《汉书〃刑法志》)
④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史记〃项羽本纪)
(四)表分别、共同、相互的副词:
表分别、共同、相互的副词主要有“各”、“共 ”、“相”等。这几个词都有称代作用,是称代 性副词,一并在范围副词中加以介绍。例如: ①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论语〃 公冶长)
② 父老乃帅子弟共杀沛令。(汉书〃高帝纪)
③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八 十章)
(一)总括范围
⑤ 公疾,徧赐大夫。(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⑥ 范蠡徧游天下。(汉书〃李广苏建传) ⑦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王羲之《兰亭集序》) ⑧ 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战国策〃齐策)
“凡”、“合”相当于“共”、“总共”,如:
⑨ 陈胜王,凡六月。(史记〃陈涉世家)
(二)限定范围
大体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只”、“只有”。
先看几个现代汉语基本已不再用的:
① 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论语〃泰伯) ②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 浩然之广陵》) ③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王禹偁 《黄冈竹楼记》)
④ 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史记〃孙膑)
⑤ 曹参虽有野战略地之功,此特一时之事。(史记〃儒林列 传)
12 语法专题(二)
副词
副词的性质及类别 副词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中的修饰 性成分,有时也修饰整个句子。作状 语或补语。
副词与其他各类虚词相比较,一般词 汇意义较实在,所以有的语法著作把 它归入实词;也有人认为是半实半虚 的一类词。
副词的性质及类别
实的一面,副词能表示行为、动作、性质、状态 的程度、范围、时间、可能性、情态和否定作用 等,有一定的词汇意义; 虚的一面,它不能单独表示一种实物、一种实情 或一种实事,也不能充当句子的主要成分,只能 充当修饰性成分,而从来不能充当被修饰性成分。 古汉语副词数量较多,各种语法著作对副词内部 的再分类意见颇不一致。我们依据语法意义把副 词分为七类: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 否定副词、情状副词、语气副词、表敬副词。
⑧ 申包胥亡于山中,使人谓子胥曰:“子之报仇,其以甚 乎!”(史记〃伍子胥列传) ⑨ 苍本好书,无所不观,无所不通,而尤善律历。(史记 〃张丞相列传) ⑩ 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史记〃主父 偃列传)
这一组程度副词中,“最”、“太”可以不译, “甚”、“极”、“至”、“绝”、“殊”、 “以”等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很”、“非常”, “尤”相当于“特别”义。
(二)低程度副词:古汉语中表示稍微 、略微、程度不深的副词有“差”、“ 少”、“略”、“颇”、“小”等。
①今军士屯田,粮储差积。(后汉书〃光武纪)
②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赵策)
③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史记〃项羽本纪)
④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但
现代汉语“但”主要是表示转折的连词,古代汉语“但” 则主要是表示范围的副词,和现代的“只”相当。 ① 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史记〃刘敬 叔孙通列传) ②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乐府诗集〃 木兰诗)
③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
现代汉语的“不但”和“但愿如此”等保留了古代的这种 用法。
仅
① 自兵兴六十余日,战所杀害仅十万人。(《晋书〃赵王 伦列传》) ② 佛之生也,远中国仅二万里,其没也,距今兹仅二千岁 。(柳宗元《龙安海禅师碑》) ③ 槐花满田地,仅绝行人迹。(白居易《昭国闲居》) ④ 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韩 愈《张中丞传后叙》) ⑤ 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白居 易《庐山草堂记》) ⑥ 江国踰千里,山城仅百层。(杜甫《泊岳阳城下》) 这类“仅”一般只用在数目字之前,读去声jì n。
③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陶渊明《桃花源 记》) ④ 卓王孙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⑤ 嫪毒遂得侍太后,太后私与通,绝爱之。(史记〃吕不 韦列传)
⑥ 四面险绝,无由升陟矣。(水经注〃清水)[补语]
⑦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战国策〃赵策)
高程度副词例
(二)表示动作将要发生(将然): 将、且、行、方、欲、行将、方且、方将
① 夏五月,楚师将去宋。(左传〃宣公十五年) ②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 语〃述而)
③ 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史记〃 李将军列传)
④ 南方老人用龟支床足,行二十余岁。(史记〃龟策列传)
⑤ 巨是凡人,偏在远方,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汉纪〃 献帝十三年)
⑥ 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史记〃张 仪列传) ⑦ 殷浩始作扬州,刘尹行,日小欲晚,便使左右取襆fú。人 问其故,答曰:“刺史严,不敢夜行。(世说新语〃政事)
(三)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正当、恰逢: 方、正、适、会、鼎
“颇”字的二义中,今天现代汉语中只保留下表 程度之高一义。
(三)有的程度副词表示在原来的基础 上更进一层:愈、益、滋、弥、加等。
①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战国策〃魏策)
② 汉矢且尽,广乃令持满勿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 ,杀数人,胡虏益解。(史记〃李将军列传)
③ 居闻,益自刻苦,务记览。(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④ 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孟子〃公孙丑上)
⑤ 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史记 〃孔子世家)
⑥ 今矫而变之,垂二百祀,大业弥固。(柳宗元《封建论 》)
例:
⑦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梁 惠王上) ⑧ 朕亲率天下农,十年于今,而野不加辟。(汉书〃文帝 纪) ⑨ (马)援数以书记责譬于嚣,嚣怨援背己,得书增怒, 其后遂发兵拒汉。(后汉书〃马援传)
二、范围副词
1、总括范围: 全部:皆、尽、悉、咸、举、毕、全、通、周、徧(遍)、 备、一、一概、一并
总计:凡、合
2、限定范围:但、直、特、独、只、唯、徒、仅、第 3、共同:俱、兼、并、共、相 4、类同:亦
(一)总括范围
表总括范围副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都”、“全”。如: ① 盎调为陇西都尉,仁爱士卒皆争为死。(史记〃袁盎晁 错列传) ②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史记〃项 羽本纪) ③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孟子〃离娄下) ④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 然有喜色……(孟子〃梁惠王下)
⑤其为人也小有才。(孟子〃尽心下)
“颇”二义
但是,“颇”有时也表示程度之高,相当于今天 的“很”,根据现有语料来看,有学者认为这一 用法始见于《史记》,例如:
①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史记〃袁 盎晁错列传》) ②鲁周霸、孔安国,洛阳贾嘉,颇能言《尚书》事。(《史 记〃儒林列传》)
这些例子中的“渐”、“浸(寖)”、“稍”都 是逐渐、渐渐的意思。
程度副词
但“稍”字又有稍微、略微义,后起义,例如: ⑤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 荡倚冲冒。(柳宗元《黔之驴》) 大体来说,在程度副词中,表进一层意思的“加 ”是现代汉语中没有的;“稍”表逐渐,“少” 表略微与今用法不同;“颇”字的二义中,今天 现代汉语中只保留下表程度之高一义。
1、已然:既、已、既已、业、业已、已业
2、曾然:尝、曾
1、已然: 既、已、既已、业、业已、已业
①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管晏列传) ② 既见君子,云何不乐。(诗〃唐风〃扬之水) ③ 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史记〃蒙恬列传) ④ 季子将入,遇子羔将出,曰:“门已闭矣!”(左传〃哀 公十五年) ⑤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墨子〃公输) ⑥ 是时汉兵已逾句注(山名),二十余万兵已业行。(史记〃 刘敬传) ⑦ 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史记〃留侯世家) ⑧ 使者业已受节,可至皮山而还。(汉书〃西域传上)
1.第一人称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吾相遇甚厚,何以见负?
今仍有: 请见谅
李密《陈情表》
《晋书· 罗企生传》
2.第三人称
则虽甘义繁说,众不见信。
《论衡· 知实》
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
李白《读诸葛武侯传书怀》
三、时间副词
时间副词用在谓语前或句首,表示动作发生 的时间,以及与时间有关的各种情况。
(一)表示动作已经或曾经发生的时间副词
一、程度副词
程度副词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性质的程度。 (一)高程度副词:
1、最高、极高、很高: 最、至、极、绝、殊、甚、以、尤
2、过高:太、泰
① 群臣争功,岁余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zàn 侯。(史记〃萧相国世家) ②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贾谊《论积贮疏》)
高程度副词例
相
“相”字除具有相互义外,还很早就用于偏指, 起偏指一方的称代性副词的作用。
①其能降以相从也,无滋他族,以与我郑国争土地 。(左传〃隐公十一年)
②始吾与公为刎颈交,今王与耳旦暮且死,而公拥 兵数万,不肯相效。(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例①“相从”是说让许国服从郑国,而不是两国 互相服从;例②是说陈余不肯救张耳,而不是说 二人不肯互相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