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知识 中国传统节日
节日常识知识大全
节日常识知识大全
节日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根据历史、宗教、文化等因素而进行的一系列庆祝和纪念活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节日及其相关知识:
1. 春节:也称为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公历1月21日至2月20日期间庆祝。
春节是中国人团聚和欢庆的日子,还有拜神、放鞭炮、贴春联、吃团圆饭、舞龙舞狮等习俗。
2.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人们会观赏和放飞灯笼,猜灯谜,吃元宵等。
3. 清明节:农历四月初四或五日,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
人们会扫墓、祭拜祖先,也会踏青赏花。
4. 劳动节:每年的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是为了纪念工人阶级的节日。
在这天,人们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展示劳动者的辛勤劳动。
5.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人们会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以纪念古代诗人屈原。
6.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人们会赏月、吃月饼,祈求团圆和幸福。
7. 国庆节:每年的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日。
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庆祝中国的国家独立和成立。
8. 圣诞节:公历12月25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
这一天人们会互赠礼物、装饰圣诞树等。
以上只是部分节日的知识,不同国家和地区还有许多其他特色的节日,如万圣节、感恩节、复活节等。
节日对于人们来说除了庆祝和欢乐的意义,还承载着文化、历史、宗教等多重的内涵。
民族节日知识点总结
民族节日知识点总结
在中国,有许多重要的民族节日,其中一些是传统的农历节日,而另一些是在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上所设立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国主要民族节日的知识点。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节日之一。
每到春节,全国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包括走亲访友、吃团圆饭、放鞭炮、舞狮子和龙等传统节目。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气。
人们通常会在这一天扫墓祭祖,为逝去的亲人烧纸钱、烛火和祭品。
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喝雄黄酒等。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阴历八月十五日的节日,用以纪念古代的月神嫦娥。
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赏月、吃月饼、赋诗等。
国庆节:国庆节是中国的国家节日,定于每年的十月一日。
这一天,人们会参加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包括升国旗、举行盛大的阅兵式、举行文艺表演等。
除了以上的传统民族节日外,中国还有一些特色鲜明的民族节日,如元宵节、重阳节、腊八节、春耕节等。
这些民族节日都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与中国不同,世界各地的民族也有各自的传统节日。
如印度的排灯节、日本的七五三节、美国的感恩节、澳大利亚的澳洲日等。
这些节日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总结民族节日的知识点,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还可以增进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民族节日的庆祝活动将会更加丰富多彩,为世界各地的人们带来更多的欢乐和精彩。
中华民俗知识点总结
中华民俗知识点总结中华民俗是指中国各地区民间的传统风俗和习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俗丰富多彩,涵盖了节日、婚礼、葬礼、饮食、服饰、工艺等各个方面。
在这里,我将从各个方面来总结中华民俗的知识点。
一、节日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也是家庭团聚的日子。
春节期间人们会走亲访友,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放鞭炮、贴春联、包饺子、赏花灯等。
2.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人祭祖扫墓的大节日,也是休息修整的时候。
人们会到祖先的坟墓前扫墓、祭祖,并进行一些纪念活动。
3. 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的重要节气之一。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而设立的,人们在这一天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
4.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一个团圆的日子。
中秋节的习俗包括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
5. 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为了纪念华山的望乡台《桂屋记》这个故事而设立的。
人们在这一天会赏菊花、登高、饮菊花酒等。
二、婚庆1. 婚礼习俗:中国的婚礼习俗丰富多彩,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习俗。
比如,北京的婚礼要吃喜糖,四川的婚礼要喝结发酒,广东的婚礼要悬飘带,等等。
2. 嫁妆:婚礼中的嫁妆是新娘家送给新娘的一些物品,如首饰、衣物、家具等。
嫁妆的多少和品质代表着新娘家的诚意和新娘的地位。
3. 三替习俗:三替是指新婚夫妇参拜天地、家庙和妯娌的习俗。
在这一天,新娘会换上三套新衣服,每次更衣都要在亲友的帮助下完成。
4. 四相扭与认字:婚礼当天,新娘要进行四相扭和认字的仪式。
四相扭是指离开娘家时的扭头看家、行步出门的姿势。
认字则是新娘要通过手写小篆的方式来验证自己的识字能力。
5. 压箱钱:新郎在迎亲的路上要给车队中的小孩塞钱,这样可以驱邪避邪、保平安。
三、葬礼1. 丧葬礼仪:中国传统的丧葬礼仪十分繁杂。
比如,亲人去世后要进行打醮、请高僧超度等仪式,然后进行火化或土葬等。
2. 长头:在一些地区,亲人去世后,家属要留长头,表示对亡者的怀念和尊重。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和来历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和来历
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以下是其中几个的介绍和来历:
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庆祝新
年的节日。
据说春节最早是源于汉朝的“岁首”,古代人们用它来庆
祝一年之始并祈求丰收和平安。
春节通常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庆祝,持续15天,期间人们会贴春联、发红包、吃年夜饭等,还有舞龙、舞
狮等传统表演。
2.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踏青祭祖节日,每年在二十四
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清明”当天举行,通常在4月5日左右。
清明
节是人们祭扫先人墓地,扫墓除草、献花祭奠的日子。
3. 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传说屈原是中国历史
上一位爱国诗人,他投河自尽以示抗议。
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吃粽子,划龙舟,还有挂菖蒲、插艾叶等传统风俗。
端午节始于中国南北朝时期,即公元420年至589年。
4. 中秋节:中秋节又称“月夕”、“半秋”、“仲秋节”等,
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中秋节是在农历八月十五日(阴历)庆祝,通常
在公历九月中旬左右。
中秋节的主要活动是家庭团聚,还有赏月、吃
月饼等传统习俗。
中秋节的起源很早,相传在秦汉时期之前,人们就
已开始庆祝中秋节。
以上是中国传统节日的部分介绍和来历。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一、春节,即中国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是中国人民庆祝新年的开始,也是全家团圆的时刻。
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
此外,中国人还有一个传统习俗,就是给长辈拜年,向他们表示敬意和祝福。
二、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纪念祖先和扫墓的时刻。
在清明节,人们会前往坟墓扫墓,献上鲜花和食物,祭拜祖先。
此外,一些地方还会举办一些文化活动,如民俗表演和清明祭祀仪式等。
三、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中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
它始于中国的战国时期,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一份故事。
在端午节,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挂艾草和汲龙水。
这些都是为了驱邪避瘟,祈求安康。
四、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庆祝丰收和团圆的日子。
在中秋节,人们会赏月、吃月饼和剥核桃等。
此外,中秋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给孩子们灌“艾草汤”,这是一种保平安的方式。
五、重阳节,又称华诞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老人的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远足,祭拜祖先,并且吃一种特殊的食品——重阳糕。
重阳糕是由多种谷物制成的糕点,寓意吉祥幸福。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每个节日背后都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习俗。
这些节日既彰显了中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敬仰,也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只有通过继续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节日,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让我们一起期待着中国传统节日的到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吧!。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和民族特性。
以下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的详细介绍:1.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称为农历新年。
春节习俗包括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拜年、发红包等。
2.清明节:清明节是纪念祖先和扫墓的日子。
习俗包括扫墓、祭祖、踏青、放风筝等。
3.端午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
习俗包括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包香囊等。
4.七夕节:七夕节也称为“中国情人节”,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习俗包括观星、祈愿、吃巧果等。
5.中秋节:中秋节是庆祝团圆和丰收的节日。
习俗包括赏月、吃月饼、猜灯谜、赏花灯等。
6.冬至:冬至是冬季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家庭团聚的日子。
习俗包括吃饺子、汤圆、祭祖等。
7.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习俗包括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
8.寒食节:寒食节是清明节前一天,也是一个传统的节日。
习俗包括禁火、吃寒食等。
9.重阳节:重阳节是农历九月九日,是老年人的节日。
习俗包括登高、赏菊花、佩茱萸等。
10.腊八节:腊八节是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教节日。
习俗包括喝腊八粥、祭祀祖先等。
以上是中国部分传统节日的介绍,每一节日都有其独特的习俗和历史文化背景。
了解和传承这些节日和习俗,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弘扬中华文化。
习题及方法:1.习题:春节是中国的哪个节日?解题思路: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称为农历新年。
答案: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称为农历新年。
2.习题:清明节的主要习俗有哪些?解题思路:清明节的主要习俗包括扫墓、祭祖、踏青、放风筝等。
答案:清明节的主要习俗包括扫墓、祭祖、踏青、放风筝等。
3.习题: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解题思路: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
答案: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
4.习题:七夕节为什么被称为“中国情人节”?解题思路:七夕节被称为“中国情人节”,是因为它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传统节日小知识
传统节日小知识
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其中包括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等。
这些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样的习俗,下面是关于这些节日的一些小知识:
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农历的新年。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许多庆祝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赏花灯等。
春节期间,还有许多传统习俗,如压岁钱、拜年、舞狮等。
2. 元宵节: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日,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是赏花灯,人们会在街上或公园里观看各种形状和颜色的花灯。
此外,还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是一种甜点,由糯米制成。
3. 端午节: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日,又称龙舟节。
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是赛龙舟,人们会观看或参加龙舟比赛。
此外,还有吃粽子、挂艾草等习俗。
4. 七夕节:七夕节是农历七月七日,又称中国情人节。
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是祈求织女星降赐美好姻缘,也有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有关。
在七夕节期间,人们会放烟火、赏月、猜灯谜等。
这些节日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传承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庆祝这些节日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的文化底蕴和魅力。
节日常识知识大全
节日常识知识大全节日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节日代表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在我们熟悉的节日中,有一些常识知识是我们需要了解的,下面就来介绍一些关于节日的常识知识。
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的农历新年。
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贴春联、吃年夜饭、放鞭炮等。
春节的庆祝活动通常会持续15天,以大年初一至元宵节结束。
2. 情人节:情人节是西方传统节日,于每年的2月14日举行。
这一天人们会向自己的爱人或意中人送上表达爱意的礼物,如鲜花、巧克力、贺卡等。
情人节起源于古罗马时代,至今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节日。
3. 愚人节:愚人节是西方的节日,于每年的4月1日举行。
在这一天人们会互相开玩笑,以愚弄对方为乐。
愚人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法国,如今已成为人们快乐的节日。
4. 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即农历正月十五。
人们会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活动,以庆祝节日的到来。
元宵节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5. 感恩节:感恩节是西方的节日,于每年的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举行。
人们会聚在一起,感恩上天的恩赐,感恩亲人的爱,感恩生活的美好。
在感恩节这一天,人们通常会享用丰盛的晚餐,表达对他人的感激之情。
6.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赠送礼物等,以庆祝节日的到来。
中秋节象征着团圆和幸福,是家人团聚的日子。
7. 圣诞节:圣诞节是西方的节日,是基督教的一个重要节日,于每年的12月25日举行。
人们会装饰圣诞树、交换礼物、唱圣诞颂歌,庆祝耶稣的诞生。
圣诞节也是人们在一年中最喜庆的节日之一。
通过了解以上节日的常识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感受节日的快乐和美好。
节日不仅是庆祝的日子,更是传承文化、弘扬美德的载体,让我们珍惜节日的时刻,传承节日的精神,共同创造节日的美好。
祝愿大家节日快乐,幸福美满!。
中国传统节日简述
中国传统节日简述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龙抬头、上巳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下元节、冬至节、腊八节、小年、除夕。
春节: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龙抬头:农历的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青龙节亦称春龙节,春耕节,万神都会、土地神诞日。
上巳节: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汉民族传统节日,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
清明节: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或前后。
端午节: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最初是夏季驱离瘟神和祭龙的节日,是古人向龙族祭祀的,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七夕节:七夕节,中国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中元节:中元节,俗称鬼节,又叫七月半、亡人节、盂兰盆节在农历的七月十五这一天,民间百姓都会把收成的新米拿出来供养、祭祀自己的先祖,这也是孝道的传承。
中秋节:中秋节,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
重阳节: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又称“老人节”。
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
冬至节: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冬至节还有很多别名,比如“冬节”、“长至节”、“短至节”、“亚岁”、“一阳节”、“贺冬节”、“肥冬”、“喜冬”、“履长节”、“豆腐节”等等,每个名称,都有它所代表的含义。
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
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希望有所帮助!1、春节“春节”又叫“阴历年、农历年、旧历年”,俗称“过大年”。
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古时春节曾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后来改为夏历(即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视为农历年的开始,即岁首。
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而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廿三、廿四的祭灶,直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结束,有些地方甚至到整个正月,均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期间,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喜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2、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
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吃元宵、赏花灯、舞龙狮、猜灯谜等是元宵节重要习俗。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汉文帝时,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
清代,又增加了舞龙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内容。
3、天穿节“天穿节”又叫“补天节”,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传说正月二十,女娲从昆仑山炼出五色石补天。
天穿’日即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是日天一生水’,多半有雨,故谓天穿’。
是人们非常陌生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一风俗形成于汉代,从宋代以后就逐渐流失。
主要习俗:煎饼“补天穿”,天穿射,甜饭扎针。
4、填仓节“填仓节”是民间一个象征新年五谷丰登的节日。
相传很早以前连年旱灾,颗粒无收,皇帝照样强征皇粮,以致饿殍遍野。
给皇帝看粮的仓官于心不忍,于正月二十五毅然打开皇仓,救济灾民,他知道皇帝绝不会饶恕他,于是百姓把粮食运走后,就一把火把仓库烧了,自己也活活烧死。
为纪念这名仓官,每年这天清晨,用筛过的炊灰撒成圆圆的囤形粮仓,在囤中撒以五谷,象征五谷丰登,表达人们填满仓谷救仓官的深情厚意。
中国16个传统节日和民俗介绍
中国16个传统节日和民俗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民俗非常丰富多彩,各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意义。
以下是16个中国传统节日和民俗的介绍:1. 春节: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一庆祝,人们会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等。
2.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也叫“上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第一个月圆节,人们会吃元宵、赏花灯等。
3. 清明节:农历清明节,一般在4月4日-6日之间,是祭祀祖先和扫墓的日子。
4.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也叫“重阳节”,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等。
5.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也叫“中国情人节”,是中国传统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节日,人们会放烟火、写情书、吃巧克力等。
6.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也叫“盂兰盆节”,是中国传统的鬼节,人们会祭祀亡灵、烧纸钱等。
7.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月饼节,人们会赏月、吃月饼等。
8.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也叫“老人节”,是为祭祀祖先和敬老爱老而设立的节日,人们会登高赏秋、吃重阳糕等。
9. 冬至节:农历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是中国传统的冬季节气节日,人们会吃饺子、喝酒、吃汤圆等。
10. 元旦节:1月1日,是中国传统的新年,人们会放烟火、欢呼雀跃等。
11. 情人节:2月14日,也是西方传统的情人节,在中国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人们会送礼物、约会等。
12. 妇女节:3月8日,是为纪念妇女权益而设立的节日,人们会送花、礼物等。
13. 劳动节:5月1日,是为纪念工人阶级而设立的节日,人们会放假、旅游等。
14. 儿童节:6月1日,是为纪念儿童而设立的节日,人们会送礼物、游乐等。
15. 教师节:9月10日,是为纪念教师而设立的节日,人们会送礼物、感恩教师等。
16. 国庆节:10月1日,是中国的国家庆典,人们会升国旗、阅兵等。
传统节日及节日风俗介绍
传统节日及节日风俗介绍
1.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农历年的开始。
春节的由来最初是古代祭祀年兽的习俗,后来发展成为中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春节的风俗包括贴春联、贴窗花、吃年夜饭、看春晚、放烟火等,还有红包以及赏花灯等活动。
2.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祭祀祖先、慰念逝者的节日。
从古代开始,清明节就有祭扫墓地的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节日逐渐演变成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清明节的风俗包括扫墓、烧纸钱、悬挂柳枝以及踏青等活动。
3.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为纪念古代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名人,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文学成就被后人流传。
端午节的风俗包括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等活动。
4.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又称月节、团圆节。
中秋节的由来最初是为庆祝秋季的丰收,后来演变成为一个团圆的节日。
中秋节的风俗包括赏月、吃月饼、赏桂花、品茶等活动。
5. 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为“登高节”。
重阳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的故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拥有重要的地位。
重阳节的风俗包括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喝茶等活动。
以上是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及风俗的简单介绍,这些节日都在中国历史上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民俗底
蕴,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中国16个传统节日和民俗介绍
中国16个传统节日和民俗介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拥有许多独特的传统节日和民俗。
下面介绍中国16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和民俗。
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初一,又称为“年节”、“大年”等。
中国人过春节的传统习俗包括贴春联、贴窗花、守岁、放鞭炮等。
2. 元宵节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中国人过元宵节的传统习俗有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
3.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日期在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气之后的第15天。
清明节是中国人祭祀祖先的重要节日,人们会扫墓、祭祖、放风筝等。
4. 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是中国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中国人过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
5. 七夕节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节是中国人纪念牛郎织女相会的节日,中国人过七夕节的传统习俗有放烟火、写情书、吃巧果等。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是中国人祭月的节日,中国人过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有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
7. 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九月初九日。
重阳节是中国人祭祖和登高的节日,中国人过重阳节的传统习俗有登高、赏菊花、吃重阳糕等。
8. 寒食节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清明节前三天,即农历三月初三。
寒食节是中国人祭祖的节日,中国人过寒食节的传统习俗有吃寒食、放风筝等。
9. 除夕除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即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
除夕是中国人团圆的日子,中国人过除夕的传统习俗有贴春联、年夜饭、看春晚等。
10. 元旦元旦是国际节日,即每年的1月1日。
元旦是中国人的公共假日之一,中国人过元旦的传统习俗有打烟火、聚餐、送礼等。
11. 情人节情人节是西方节日,即每年的2月14日。
情人节在中国也逐渐受到了欢迎,中国人过情人节的传统习俗有送花、送礼、约会等。
妇女节是国际节日,即每年的3月8日。
中国传统节日简介介绍
中国传统节日简介介绍1、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有着丰富的习俗和活动,如拜年、放鞭炮、挂灯笼、吃年夜饭等。
春节代表着新年的开始,也是人们团聚和欢乐的时刻。
在春节期间,人们用红色装饰家居,贴春联、窗花,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此外,春节期间还有打扫卫生、贴福字、挂对联、做年画等传统活动。
春节是中国人团聚和祝福的象征,也是对过去一年的回祈福新的一年的期待。
2、元宵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也称为"上元节",是阴历正月十五日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这一天人们举行各种传统民俗活动,如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
元宵节是家庭团聚和欢乐的时刻,也是祭祖和祈福的日子。
这个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意义。
3、中秋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是为了祝丰收和团圆而设立的。
这一天,人们会吃月饼、赏月、烧香、放烟火等活动,其中吃月饼是中秋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
各地还有不同的风味和制作方法。
赏月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活动之一,很多地方会举行赏月的活动,如登高望月、赏月比赛等。
中秋节的意义不仅在于庆祝丰收和团圆,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4、清明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人们祭祀祖先和扫墓的日子。
清明节是农历三月初三,也称为寒食节。
在这一天,人们会扫墓祭祖,烧纸钱、烛花和祭拜祖先的物品,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敬意。
同时,人们还会在墓前放风筝、挂菖蒲和祭拜神明,以祈求祖先保佑家庭平安。
此外,清明节也是踏青的好时机,人们会去郊外踏青,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体验踏青的乐趣。
总之,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庆祝活动。
5、端午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民间最盛大的节日之一。
它起源于古代对龙舟竞渡的崇拜,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包粽子、挂菖蒲等多种习俗。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传说,也表达人们对忠贞不屈的忠臣的纪念和怀念之情。
中国传统节日知识(传说、习俗、诗词)
中国传统节日古诗词 习俗
中国:“中华”、“华夏”、“神州” 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有56个民族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拥有五千余年的传统文化和悠久的文明史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中国传统节日?
1.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 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2.中国古代的这些节日,都与节气、神话传说、 历史人物、宗教仪式等有关系。 3.到汉代,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 4.来源传说、文化习俗、诗歌等。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3、清明节的习俗
扫
蹴
墓
鞠
插
吃
青
柳
团
4、清明节的诗词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唐 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1、端午节的来源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 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 被称为中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 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 中秋也称仲秋。中秋节又称 “月夕”、 “八月节”、“团圆节”。
1、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 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3、七夕节相关的诗词
• 【古诗十九首】之一 • (汉)乐府诗 •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鹊桥仙 (宋)秦观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活动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活动中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活动,传统的节目文化是民族文明的精华之一,是一个民族共同创造的、共同享受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会自然形成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具有巨大的精神影响力。
下面分享中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活动。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活动11、除夕——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习俗:吃团圆饭,祭祀,熬夜守岁。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
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习俗:春节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等为主;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家人吃团圆饭,一起看春节晚会。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4、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禁烟火,只吃冷食。
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在这段无火的时间里,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节”。
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5、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习俗:扫墓、踏青。
春风拂煦清明节,踏青祭祖念先人。
清明扫墓祭祀,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庭共同记忆,促进家庭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分别是什么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分别是什么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那你知道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分别是什么吗?各自都有哪些时间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相关知识,以供大家参考借鉴!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分别是什么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各自的时间特点1、春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一年之岁首,传统上的农历新年。
春节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岁首、新岁,口头上又称度岁、过年。
2、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3、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4、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各自的起源春节:团团圆圆过大年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
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
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
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
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
中秋节:源于祭月迎寒活动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源于古代的祭月迎寒活动。
作为节日,西汉时已初具雏形,晋时已有赏月之举,到北宋时正式定名中秋节,至今长盛不衰。
这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历史中国的传统节日
历史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中包括众多传统节日。
这些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民族精神,代代相传至今,成为中国人民重要的文化瑰宝。
以下将介绍中国历史上的几个重要传统节日。
春节:春节,又称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
春节的时间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标志着农历年的开始。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此外,春节还有一系列的传统习俗,如舞狮、舞龙、拜年、吃年夜饭等,使得节日气氛热烈而喜庆。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时间在每年的4月4日前后。
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会扫墓祭拜祖先,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同时,也是人们踏青赏春的好时节,许多家庭会前往郊外或公园,欣赏春光、野餐等,放松身心。
端午节: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颇有特色的节日之一。
端午节的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人们在这一天会划龙舟、吃粽子,并进行一系列的传统活动,其中最重要的是举行龙舟比赛。
这种活动不仅能提升人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也是一种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式。
中秋节:中秋节,又称月饼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的祭月活动,是为了感谢丰收,并祈求团圆和幸福。
在这一天,人们会与家人团聚,品尝美味的月饼,赏月、猜灯谜,共同度过一个温馨祥和的夜晚。
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敬老节,时间在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起源于古代的祛邪崇阳活动,人们在这一天会登高远足,祭拜祖先和敬老人,表达对老人的敬意和祝福。
此外,重阳节还有一种特色的习俗,就是佩戴茱萸,相信能辟邪防病。
以上所述的传统节日是中国历史上的几个重要节日,它们不仅富有文化内涵,也能够凝聚人们的情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这些节日无论是对于中国人民还是对于外国人来说,都具有极高的欣赏和参与价值。
每一个节日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习俗,相信通过这些活动,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一、春节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据《盘古王表》载:“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上古时期以此年头岁尾举行祭神祭祖活动。
二、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
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三、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四、端午节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正阳节、龙日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
五、七夕节七夕节,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香日、星期、兰夜、女儿节或七姐诞等。
六、中元节七月十四/十五中元节,俗称七月半,也称施孤、鬼节、斋孤或地官节,为每年农历七月十四/十五日,与上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
民间有祭祖、祀亡魂、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
七、中秋节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八、重阳节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传统节日。
介绍中华传统节日
介绍中华传统节日
中华传统节日是指中国历史悠久、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
这些节日在中国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也体现了人们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中华传统节日的介绍:
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
它是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人们通常会回家与家人共度团圆时光。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贴春联、放鞭炮、燃放焰火,还有丰盛的年夜饭和舞龙舞狮等传统庆祝活动。
2. 元宵节: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一天人们会品尝元宵,也称为汤圆,还有举行灯笼展览和猜灯谜的活动。
元宵节标志着春节的结束,也是人们欢庆新春的一个高潮。
3. 端午节: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纪念中国古代诗人屈原的节日。
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还有举行划龙舟比赛等活动,以纪念屈原的死亡和辟邪祈福。
4. 中秋节: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之一。
人们通常会吃月饼、赏月、赏花灯和家人一起团聚。
中秋节象征着团圆和感恩,也是人们表达祝福和友谊的时刻。
5. 清明节:清明节是农历四月四日到六日之间的节日,纪念祭祀已逝去的亲人。
人们会扫墓、烧纸钱、携带祭品,还有踏青等活动。
清明节是人们缅怀和纪念祖先的时间,也是人们表达
对逝去亲友的思念之情。
除了以上介绍的节日,中国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节日,如重阳节、元旦、劳动节等。
这些传统节日丰富了中国人民的文化生活,也反映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节日知识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八日为中国腊八节。
民间有食腊八粥的习惯。
腊八粥也叫八宝粥,相传腊八节是佛祖“成道”之日,佛寺要仿效牧女献糜的故事,取八种香谷和果实制粥供佛,故名八宝粥,腊八粥制法简单,营养丰富,味道香甜。
到了宋代,民间争相效仿,广为流传,成为一道深受人民喜爱的美食。
过年的传说相传: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今年的除夕,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独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然响的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会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
然而,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有关年的传说也很多。
古代的春节叫“元日”、“元旦”、“新年”。
辛亥革命后,才将农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漫长的历史岁月使年俗活动内容变得异常丰富多彩。
其中,那些敬天祭神的迷信内容,已逐渐被淘汰,而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像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习俗至今仍很盛行。
用红纸写春联始于明朝。
年画源于唐朝的门神,它和燃爆竹一样,在古代都是用来驱鬼避邪的,现在却成了专为增加喜庆气氛的习俗了。
贴“福”字在宋朝以前就有了,人们把写在红方纸上的“福”字,故意倒贴在门、窗、家俱上,取其“福到(倒)了”之意。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
除夕晚上,与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
待第一声鸡啼之后,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匀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家拜年,相互道贺祝福,祭祖等活动。
此时的神州大地,处处闪光溢彩,从初一到十五,人们一至沉浸在欢乐、祥和、文明的节日气氛中。
元宵佳节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
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
到宋元时期,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
灯会的时间,汉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长到三夜,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
唐朝灯会中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开始有灯谜。
明朝有增加了戏曲表演。
灯市所用的彩灯,也演绎出“橘灯”、“绢灯”、“五彩羊皮灯”、“无骨麦秸灯”、“走马灯”、“孔明灯”等等。
始于南宋的灯谜,生动活泼,饶有风趣。
经过历代发展创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谜格有粉底格、秋千格、卷帘格、白头格、徐妃格、求凤格等一百余种,大多有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巧立名目,妙意横生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宋朝。
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
元宵分实心和带馅两种。
有香辣甜酸咸五味。
可以煮、炒、油炸或蒸制。
桂花酒酿元宵、以肉馅、豆沙、芝麻、桂花、果仁制成的五味元宵以及用葱、芥、蒜、韭、姜制成的象征勤劳、长久、向上的五辛元宵都各有特色。
元宵节的传说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清明节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
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
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
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
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
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
”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端午节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
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端午节的传说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
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
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
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是我们中国人的情人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七夕或女儿节,这一天是女儿家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七月初七之所以称为乞巧,是因为民间俗信这天牛郎织女会天河,女儿家们就在晚上以瓜果朝天拜,向女神乞巧,希望能求得。
乞巧,她们除了乞求针织女红的技巧,同时也乞求婚姻上的巧配。
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在闽省,广东省及东南亚一带,最时兴于七夕拜七姐。
这的确是旧日女儿家的大节日。
大部份的省都有庆祝七夕的七巧节,唯大都当作一般庆典庆祝。
闽,广省则相当的重视,尤其是广东省,大伙儿摆七凑热闹,十分隆重。
谈到七巧节,不得不提人民间流传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
他们一年一度相会的七夕,被多情儿女视为爱情的象征。
他们的爱情悲剧,在每个华人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因此,每到七夕的夜晚,多情人都会对着暗夜的星空祈祷爱情永恒不渝。
牛郎织女有许多的故事版本,最为人知的是:牛郎本来是民间的一名孤儿。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绪仙女下凡游戏,在银河洗澡。
为牛郎耕田的老牛劝牛郎夺取织女的衣裳,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结婚后男耕女织,他们生了一男一女,生活幸福美满。
可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的便让天帝给知道,使了王母娘娘下凡来,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就此拆散。
牛郎上天无路,后来还是老牛献出它的皮让牛郎上天去。
牛郎上了天,眼见就要追到织女,岂知王母娘娘金簪一挥,天空出现一道天河,他们俩隔两岸,只能哭泣。
后来,他们的爱情让天帝给感动,答应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由鸟鹊架桥在天河相会。
当然,这只是个传说。
乞巧的仪式源自古代织女桑神的原始信仰这种信仰结合了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相会的说法,成为了我们今时今日的七夕七巧民间信仰。
七夕的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跟着哥嫂过活的孤儿,既聪明又勤快,可嫂嫂仍嫌弃他,鳘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大家都叫他牛郎,向年后,哥嫂和牛郎分了家,狼心的嫂嫂只给他一间破划房,一头老牛。
从此,牛郎白天放牛,砍柴,晚上就和老牛同睡在那间破划房内。
一天,牛郎赶牛走进了一片陌生的树林,这里山青水秀、鸟语花香。
牛郎见到九个仙女驾着祥云落在河的草地上,然后脱去五彩霓裳,跳进清澈见底的河水里,牛郎盯着一个最年轻是美丽的仙女。
科看入了神,这时老牛突然说话了:“她是天上的织,只要拿走五彩霓裳,她就会做你的妻子。
”牛郎悄悄地沿着树从,悄悄拿走了织女的五彩霓裳。
天近午时,其它仙女纷纷穿起五彩霓裳,驾着祥云而去。
唯独找不到五彩霓裳的织女留下了。
这时,牛郎从树要后走出,请求织女做他的妻子织女见牛郎忠厚老实,勤劳健壮脉脉含羞的点点了头。
牛郎织女喜结良缘后,男耕女织,互敬互爱。
两年后,织女生下一男一。
然而天帝闻知织女下嫁人间,勃然大怒。
七月初七,王母奉旨带着天兵天,捉了织女,悲痛欲绝的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用萝筐挑着儿女追上天去。
眼看追上了,王母拨下金簪一划,牛郎脚下立刻出现一条波涛汹涌的天河。
肝肠寸断的织女和挑儿女的牛郎,一个在河东一个在河西,遥望对泣哭声感动了喜鹊,霎时无数的喜鹊飞向天河,搭起一座鹊桥,牛郎织女终于可以在鹊桥上相会了,王母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的七月初七在桥上相会一次。
中秋节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显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