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说课稿

合集下载

4.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学设计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

4.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学设计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
1.学生在历史事件分析、评价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他们往往能够记忆历史事实,但在深入剖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等方面存在困难。
2.学生对于改革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容易受到表面现象的影响,需要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和评价改革。
3.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分工不明确、沟通不畅等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予以关注和指导。
3.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选择题、简答题等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庆历新政的背景、过程、影响和评价。
2.强调庆历新政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教育学生认识到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3.提醒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为我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社会危机四伏的背景下,庆历新政为何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庆历新政中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是具有前瞻性的?它们在当时为何难以实施?
2.利用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深入剖析庆历新政的成败得失。例如:
-通过对范仲淹、王安石等历史人物的分析,理解他们的改革思想和举措。
-对比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探讨两者之间的异同及其背后的原因。
这项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要求学生在课后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文章,了解庆历新政以外的其他历史改革事件,拓展知识面。在下节课上,请学生分享所学到的历史改革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详细讲解庆历新政的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使学生全面了解社会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2.阐述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和改革举措,如整顿吏治、实行免役法、推广青苗法等,让学生明白改革者的初衷和目的。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案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案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学目标】识记:北宋中期社会矛盾表现;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庆历新政的内容。

理解: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原因。

北宋中期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

实施庆历新政的原因。

运用:探究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重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难点: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准确理解,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自主探究】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1.北宋中期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其中主要有…()①阶级矛盾②民族矛盾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A.①B.①②C.②③D.①②③2.阶级矛盾激化(1)原因①宋太祖对___________采取放任态度,北宋大部分土地为地主占有。

②地主占据大量土地,还采用各种手段隐瞒田产,少交赋税,造成北宋政府___________。

为了解决___________,政府不断___________,中小农户的___________。

③连年___________和频繁的___________,更加重了人民的苦难。

(2)表现:各地农民反抗不断发生。

“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如一伙。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1.积弱局面的形成2.积贫局面的出现(1)北宋积贫局面的出现主要与哪些现象有关()①冗官②冗兵③冗费④农民起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D.①②③④(2)影响:北宋统治者把负担都转嫁到农民身上,进一步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促使___________进一步激化。

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1.背景:积贫积弱的局面已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___________激化。

2.目的:为挽救统治。

3.中心措施:___________。

4.措施下列内容属于庆历新政措施的有()①改革文官升迁办法②严格“恩荫”制③改革贡举制④慎选地方官⑤裁并州县,减轻徭役⑥重农抑商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⑥D.②③④⑤⑥【自我测试】1、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吸取了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A、陈桥兵变B、唐后期藩镇割据C、唐末农民战争D、五代的频繁更替2、北宋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从反面证明了A、官越多,工作效率越高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C、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利小弊大D、兵越多,战斗力越弱3、庆历新政的主要推行者是A、司马光B、王安石C、范仲淹D、苏轼4、庆历新政的核心内容是A、发展经济B、加强军事C、整顿吏治D、调整阶级关系5、北宋“积贫积弱”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北宋的统治将岌岌可危是在A、宋太祖时期B、宋神宗时期C、宋仁宗时期D、宋高宗时期6、北宋形成冗官局面的原因不包括A、实行“分化事权”的办法B、增加科举录取的名额C、实行“恩荫”制度D、发展中小地主的势力7、从如下对比表中,得出的信息是A.北宋时财政入不敷出,导致积贫B.“三冗”“两积”引起社会危机C.养兵、养官巨额费用是国库空虚的主要原因D.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是财政危机的因素之一。

人教版历史选修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案政一、教学目标利用教材提供的文字、图片资料及教师提供的材料,创设情境,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探究了解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及其原因,通过阅读自学庆历新政的内容;通过学习体会改革的艰巨性,以及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推动力,改革是富国强兵的重要性。

二、教学思路设计课前准备:预习(一)导入新课从“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长沙精神引入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提出问题:“范仲淹忧什么?与本章的王安石变法的联系是什么?”。

(二)课堂设计1、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出示《五代十国形式示意图》、《杯酒释兵权》和《北宋文官增长一览表》材料1材料2材料3:提出设问:如果你的研究性学习小组的课题是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当你搜集这一系列资料时,你会从中找出什么联系?学生:为了吸取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宋太祖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集中兵权,分散相权,地方权力,广设政府机构,导致官员猛增。

出示《宋辽时期全图》和澶渊之盟的文字资料,材料(按:以下为宋辽澶渊之盟盟约内容)(一)宋辽维持旧疆,约为兄弟之国,辽主称宋真宗为兄,宋真宗称辽主为弟,并称萧太后为叔母;(二)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称为“岁币”;(三)双方沿边州县各守边界,两边人户不得交侵……设问:如果你们的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小甲在图书馆查到了这些资料,从中他将获得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出现这种历史现象的原因,你能帮他分析出来么?学生;北宋政府面临辽与西夏的威胁,被迫签订屈辱条约,送岁币。

加强中央集权导致战斗力削弱。

出示图片资料《王小波、李顺起义》文字资料王小波、李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这次起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宋朝政府;第一次提出“均贫富”的口号;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王均的起义又爆发了。

仁宗庆历年间,农民起义和兵变在各地相继爆发,正如欧阳修所说“一年多于一年,一伙强于一伙”。

人教版历史选修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人教版历史选修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一、教学目标利用教材提供的文字、图片资料及教师提供的材料,创设情境,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探究了解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及其原因,通过阅读自学庆历新政的内容;通过学习体会改革的艰巨性,以及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推动力,改革是富国强兵的重要性。

二、教学思路设计课前准备:预习(一)导入新课从“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长沙精神引入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提出问题:“范仲淹忧什么?与本章的王安石变法的联系是什么?”。

(二)课堂设计1、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出示《五代十国形式示意图》、《杯酒释兵权》和《北宋文官增长一览表》材料1材料2材料3:提出设问:如果你的研究性学习小组的课题是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当你搜集这一系列资料时,你会从中找出什么联系?学生:为了吸取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宋太祖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集中兵权,分散相权,地方权力,广设政府机构,导致官员猛增。

出示《宋辽时期全图》和澶渊之盟的文字资料,材料(按:以下为宋辽澶渊之盟盟约内容)(一)宋辽维持旧疆,约为兄弟之国,辽主称宋真宗为兄,宋真宗称辽主为弟,并称萧太后为叔母;(二)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称为“岁币”;(三)双方沿边州县各守边界,两边人户不得交侵……设问:如果你们的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小甲在图书馆查到了这些资料,从中他将获得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出现这种历史现象的原因,你能帮他分析出来么?学生;北宋政府面临辽与西夏的威胁,被迫签订屈辱条约,送岁币。

加强中央集权导致战斗力削弱。

出示图片资料《王小波、李顺起义》文字资料王小波、李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这次起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宋朝政府;第一次提出“均贫富”的口号;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王均的起义又爆发了。

仁宗庆历年间,农民起义和兵变在各地相继爆发,正如欧阳修所说“一年多于一年,一伙强于一伙”。

设问:小组成员小乙觉得通过他们收集上面两组材料能够找到北宋农民起义不断的原因,你能帮他找出依据吗?或者你还能说出其它原因?学生;为加强中央集权,北宋统治者集中兵权,分散相权,广设官僚机构,岁币、官费开支庞大、不抑土地兼并,导致农民无立锥之地,负担沉重,阶级矛盾激化。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学设计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学设计

2014-04课堂内外【课程标准】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表现,得出改革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分析、概况和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历史感知,材料分析,问题探究,论从史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社会危机本质上反映了封建统治危机,引发了政治改革。

认识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推动力,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难点: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准确理解,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历史进入11世纪时,北宋王朝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改革的呼声强烈,统治阶级不得不顺应潮流,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这就是王安石变法。

二、学习新课首先了解北宋的基本情况,课件展示《宋太祖和陈桥兵变》《北宋建立前的五代十国形势图》和《北宋中期中国形势示意图》。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1.表现:993年,四川地区爆发了王小波、李顺起义,起义军提出“均贫富”的口号,人数一度发展到数万人。

这次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沉重地打击了北宋的统治,此后北宋中期以来,农民起义和暴动“一伙强于一伙,一年多于一年”。

其实一般情况下,农民起义往往发生在一个王朝的末期,而北宋的农民起义发生的有些早。

为什么?2.原因:学生阅读教材第46页第一目内容,总结北宋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原因。

归纳:(1)土地兼并严重。

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但是由于北宋统治者对土地兼并采取放任态度,所以北宋的土地兼并非常严重。

(2)赋税和徭役繁重、官吏腐败,人民反抗。

(阶级矛盾)(3)连年战争,主要来自辽与西夏的威胁。

(民族矛盾)(4)连年自然灾害。

天灾、人祸,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不安,这些因素严重影响着北宋的统治。

过渡:北宋是依靠兵变建立的政权,统治基础不牢固,为了维护统治,北宋初期的统治者想方设法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皇权,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第四单元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第四单元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南 京 半 山 园 王 安 石 故 居
王安石曾三度在江宁府(今南京)任职。辞官隐居南京的王 安石在66岁的时候身患重病,宋神宗得知后即“遣国医诊视”。 病愈后,王安石上书要求舍宅为寺,以祈“永远祝延圣寿”, 并请宋神宗赐寺名。宋神宗同意了王安石的要求,命寺名为 “报宁禅寺”并亲书匾额。因寺地处建康(南京)城的白下门外 七里,距钟山也是七里,正好在白下门到钟山的半道上,故又 称“半山寺”或“半山园”。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王安石 病逝,相传就埋葬在半山园内。
影响:导致“三冗”现象的出现
1. 7万 1万
2. 4万126万来自116万91万宋仁宗 宋英宗
北宋士兵人数增长示意图 宋 代 形 势 图
宋真宗
北宋官员人数增长示意图 北宋财政支出增长示意图
13186万 所出无余 12677万
北宋农民负担沉重
项目
商税
景德年间
450万(贯)
庆历年间
1975万(贯)
酒税
盐税 总计
中央集权的北宋初年加强措施
“杯酒释兵权”,削夺节度使实权 设枢密使,与统军将帅互相牵制 集中军权 实行更戍法,防止武将专权 加强禁军,“强干弱枝”、“内外相制” 参知政事: 分行政权 分散 中央: 枢密使: 分军权 相权 集中行政权 三司使: 分财政权 地方: 文官任知州 通判监督知州 集中财权: 中央设三司,地方设转运使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积弱
军队战斗力弱 行政效率低下 国家财政负担 沉重入不敷出 集军权、更戌法 皇帝 集中行政权 集中财政权 冗兵 冗官 冗费
积贫
例: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 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 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 北宋政府( )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7、结果:因触犯大官僚大地主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一年 多夭折
8、影响:①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先声和前奏
②改革失败加深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1、北宋中期,阶级矛盾的激化 2、民族矛盾的激化 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宋朝建立后,吸取唐末分裂灭亡教训,采取加强中央集权 的措施:集中军权、行政权 (形成“三冗”局面)
A.设立不同机构管辖军队
②集中行政权
(互相牵制)
B.经常换防各地驻屯的军队 (更戍法)
将宰相职权一分为三,皇帝总揽大权。(参知政事分 相行政权、枢密院分相军事权、三司(盐铁、度支、 户部)使分相财权)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2、结果:中央集权得到空前加强,但有负面影响。
3、影响:积贫积弱
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为了缓和矛盾,挽救岌岌可危的北宋统治,1043年,宋仁 宗任用范仲淹、富弼进行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改革失败的原因
• • • • • • ①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攻击(主要原因) ②措施“太猛”“更张无渐” ③宋仁宗态度的转变 ④思想动员不足,配套措施不到位(罢官无安置) ⑤农民无获明显好处 ⑥目标没成功实现(阶级矛盾、积贫积弱)
(1)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积弱)
——宋辽战争中战败,签订澶渊之盟
(2)降低了政府工作效率,增加政府财政负担 (积贫) ——机构重叠,官职混滥(冗官、冗费) (3)军队数量急剧增加 (积贫) ——对辽和西夏战争;稳定社会秩序(冗兵、冗费)
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讲义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讲义

A 宋太祖
B 宋神宗
C 宋仁宗
D宋高宗
2.右图人物改革时,改革的核心内 容是
A.整顿吏治 B.提倡农桑 C.加强军事 D.减轻徭役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知识巩固
3.(2004年高考上海历史卷)《宋史》记 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 习以成俗”。这种现象产生的最直接后果 是
影响:政府财政日益入不敷出。
宋仁宗皇祐年间(1049-1054)每年巨 额的军费开支(军队人数为1181532)
项目 收入
收入总额
支出总额
军费开支
所占比例
钱 绢帛
368225 41
3317063 0
9940147
874553 5
7255640 7422768
30% 102%

269435 3047270 2317022
日复一日的努力只为成就美好的明天 。20:36:1620:36:1620:36Thur sday, January 21, 2021
安全放在第一位,防微杜渐。21.1.2121.1.2120:36:1620:36:16Januar y 21, 2021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1年1月 21日下 午8时36分21.1.2121.1.21

增加财政负担 积 贫
北宋皇帝
愁啊愁,
愁什么?
愁到白了头。
社会危机何时解
让我心痛让我忧…
范仲淹
宋仁宗
主张:穷则变,变则通, 通则久。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背景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1、背景:社会矛盾激化,积贫积弱严重 2、主观因素:宋仁宗、范仲淹 3、主要内容:P48-49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大官僚的子孙、亲属、门客还可以以“恩荫”授官;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原因三:
北宋官员人数增长示意图
“冗兵”的形成
126万
宋太祖时,全国有禁军20万,真宗 116万 时增到44万,仁宗对西夏用兵,禁军激 增到80万,后来《水浒传》中称林冲为 91万 “八十万禁军教头”就是这样来的。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3、措施: 改革文官升迁制
严格恩荫制
改革贡举制和考试内容
慎选地方官
减轻徭役、重视农桑等
中心— 整顿吏治
庆历新政—改革失败的原因和启示
原因: 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攻击 措施太猛、规模太大、有些脱离实际 思想动员不足,配套措施不到位(罢官无安置) 农民无获明显好处 最高统治者对改革的怀疑和废止
启示: 改革要从实际出发,从人民利益出发;
改革要做好充分的宣传与动员;
改革者要树立坚定的决心,
契丹人狩猎归来
党项人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
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上百官图讽刺宰 相吕夷简任用亲信,又上书讥切时弊,希望宋 仁宗不要一味信任吕夷简。为此,范仲淹被吕 夷简指责为离间君臣、引用朋党,被罢官。从 此朋党问题成了宋朝统治集团斗争的一个重要 内容。在范仲淹遭受排斥时,有欧阳修、蔡襄 等一批位居政要并以文学知名的人士支持他。 当时尽管支持范仲淹的人都被罢官,但不断有 人上疏要求复用范仲淹,反对用“朋党”的罪 名堵塞言路。
(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朋党之争) 实质: 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与守旧派之间 的斗争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宋太祖登上帝位后最担心的问题 是什么?他和后继者是如何解决 的?由此带来了什么问题?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4.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优秀教学案例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

4.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优秀教学案例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
(二)讲授新知
1.详细讲解北宋社会危机的背景、表现及其根源,如官僚机构的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繁等。
2.讲解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实施过程及其历史意义,如改革官制、整顿财政、安抚农民等。
3.通过史料分析,让学生了解庆历新政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北宋时期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4.组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危机的存在,教育他们珍惜当前稳定发展的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3.通过庆历新政的案例,培养学生对改革的认识,理解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分析社会危机的根源,二是探讨庆历新政的实施及其历史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结合学科特点和课程内容,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以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同时,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我将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此外,还将设计一些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让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庆历新政的某个方面展开讨论,如新政的优点和不足、新政在当时的意义等。
2.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史料、分析历史背景等方式,深入探讨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分析能力。
3.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和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促进他们相互学习和借鉴。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实施过程及其历史意义,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为何实行一年就失败了?
南宋人叶适认为范仲淹实施“明黜陟”“抑 侥幸”这两项失之“太猛”,以致激起“庸人” 的反对。 《宋史· 范仲淹传》认为:“仲淹以天下为己任, 裁削幸滥,考覆官吏……然更张无渐,规模阔大。 论者以为不可行。”所以导致新政失败。 现代史学家邓广铭认为……招致朋党之讥 ①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保守派力量过于强大 你的看法呢? ②措施“太猛”、“更张无渐”,思想动员不足, 配套措施不到位。 ③ 宋仁宗对改革者的怀疑,废止新法。
宋 兵 甲
唉,有什么好羡慕的! 打了那么多场败仗才好不 容易打胜了这一场,结果 还要倒送钱给人家!真不 知道上边怎么想的?
阿 牛
请问:你知道这场虽胜犹败 的战役是哪一次吗?北宋对外 战争为什么总是败多胜少? 澶州之战
虚拟场景三: 阿牛成为一名北宋士兵。参加了伐辽战争。 阿牛,真羡慕 你呀,杀了一个 辽军主将,肯定 能升做大官!
思考:朝廷为什么要大规模征兵?场景二又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虚拟场景一: 地主来到阿牛家宣布:“都过去三天啦,你还 没还清欠我的田租和高利贷,你家那亩地归我啦!” 阿牛悲愤地说:
这天灾人祸的,日子没法过 了!干脆我拿把菜刀造反去!
思考:是什么原因把阿牛逼得要造反 呢?场景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土地兼并、赋税沉重、战事连年、 灾害频繁。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背景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集军权、更戍法
强化专制集 权加强统治 集中行政权 削弱了军队 战斗力
集中财政权
冗兵、冗官、冗费
积弱
增加财政负担
积贫
“冗兵”的形成
91万 37万
125万
宋太宗时期
宋真宗时期
宋仁宗时期
“一岁所用养兵之费,常居六七,国用无几矣。” 难怪宋神宗即位后发出了“穷吾国者兵也”的浩叹。

原创3: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原创3: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影响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
(1)是否顺应历史潮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2)改革派与保守派力量强弱的对比; (3)改革的措施、策略与用人等是否得当。
小结: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社会矛盾激化,封建统治出现危机。 (1)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激化。 (2)辽和西夏的威胁导致民族矛盾尖锐。 (3)改革派和保守派引发的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2、积贫积弱局面形成:
(一)北宋中期阶级矛盾的激化 1、原因:
(1)北宋初年宋太祖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导致农 民负担加重。 (2)在地租、高利贷和官府赋役重重盘剥下, 农民生活 困苦。 (3)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更加重了人民的苦难。
2、表现: 农民生活困苦,各地农民反抗不断发生。
北 宋 与 辽 西 夏 对 峙 示 意 图
辽和西夏的进攻,北宋败多胜少。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一)北宋初期皇权的加强 1、背景:
唐末以来出现了长期的藩镇割据局面。 2、目的:
防止藩镇割据,强化皇权。 3、措施:(1)集中军权:
杯酒释兵权
3、措施: (1)集中军权:
设不同的机构管辖军队以互相牵制; 经常换防各地驻军。 (2)集中行政权: 设立几位宰相和参知政事,互相牵制。 (3)集中财政权: 三司管财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削弱宰相权力。
2、形成“积贫”局面。 原因是:
①冗官:机构重叠,官职混滥,国家财政负担加重。 ②冗兵:扩充军队和“荒年募兵”,使军队数量增加,
军费开支高涨。 ③冗费:北宋财政入不敷出。
北宋的积贫积弱:
“三冗”使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国库空虚,出现了 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积贫局面的形成。
北宋政府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扩充军队数量,致 使指挥效率和军队战斗力降低,在与辽、西夏的战争中 连年战败,形成积弱的局面。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庆历新政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练习题中的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庆历新政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庆历新政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等内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本节课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庆历新政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庆历新政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1)史料查阅:引导学生阅读《宋史》、《资治通鉴》等历史文献,深入了解庆历新政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学术研究:推荐学生阅读有关庆历新政的学术研究论文,如《庆历新政研究》等,以拓宽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庆历新政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改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庆历新政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庆历新政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等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学习目标: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太祖问: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 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 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宰 相 赵 普
宰相赵普回答: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 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 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 下自安矣。”
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①阶级矛盾仍尖锐、积贫积弱局面未改变 ②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攻击 ③措施“太猛”“更张无渐” ④思想动员不足,配套措施不到位 ⑤农民无获明显好处 关键原因:没有找到积贫积弱的根本原因, 没有涉及真正的关键问题
小结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三大矛盾)
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1)阶级矛盾尖锐 原因: 土地兼并严重(主要原因)
材料1:“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 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
材料2:《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 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不能止”。
思考:(1)材料1、2反映北宋中期出现了什么社会问题, 并分析原因? 社会问题:土地兼并严重,激化阶级矛盾
4400万贯
思考:该图表说明了什么? 农民负担沉重
宋代有人说:“历代以来的一切苛捐杂税,本朝都有”。
二. 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1)阶级矛盾尖锐 原因: 土地兼并严重(主要原因)
赋税沉重 战事连年不断 自然灾害频繁
表现: 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王小波、李顺起义
欧阳修:“一年多于一年,一伙强于一伙”。
探究:北宋建国后采取哪些措施加强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产生了什么影响?
一. 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杯酒释兵权 抽调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兵: 分散军权 措施 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权:设通判负责监督 分割相权 钱: 中央掌控地方财权 利:改变了长期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弊:造成“三冗” “二积”后患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案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案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临高中学历史组符琴课程标准: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北宋中期社会矛盾表现的几个方面;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理解两个原因: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原因;北宋中期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

(3)探究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以及和王安石变法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讲述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时,通过教师的引导,由学生阅读课文,概括、归纳出社会危机的表现,并从中得出改革的原因。

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知识和分析复杂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推动力,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难点: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准确理解。

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清明上河图》,看了这画,你们对宋是什么印象?(繁荣)展示材料:邓广铭说:“两宋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可是这么繁荣的宋朝为什么要改革呢?繁荣的背后隐藏什么危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北宋中期”的概念:一般认为宋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朝是北宋的中期)(997年—1085年)(过渡)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北宋中期有哪些危机?(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展示材料: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上百官图讽刺宰相吕夷简任用亲信,又上书讥切时弊,希望宋仁宗不要一味信任吕夷简。

为此,范仲淹被吕夷简指责为离间君臣、引用朋党,被罢官。

从此朋党问题成了宋朝统治集团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范仲淹遭受排斥时,有欧阳修、蔡襄等一批位居政要并以文学知名的人士支持他。

当时尽管支持范仲淹的人都被罢官,但不断有人上疏要求复用范仲淹,反对用“朋党”的罪名堵塞言路。

朋党之争实质是当时要求革新朝政的势力同守旧势力的斗争。

从这个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宋的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什么问题?(朋党之争)(板书)1: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一、社会矛盾的激化
1、阶级矛盾 a、起义不断。
2、民族矛盾
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1、加强专制集权 a、原因:吸取唐末藩镇割据的经验教
训,加强专制集权。
b、措施:集中军权、集中行政权、集 中财政权。
c、影响:积贫积弱
2、积弱和积贫
a、原因:加强专制集权所带来的负面

影响。
b、结果:(1)削弱军队战斗力。
(积弱)

(2)降低政府工作效率,
增加政府财政负担。
(3)军队数量急剧增加,
军费开支高涨。
(冗官、冗兵、冗费——积贫)
三、庆历新政
1、背景(原因) a、社会矛盾激化 b、积贫积弱严重
2、目的:挽救统治
3、时间:1043年
4、人物:宋仁宗、范仲淹、富弼
5、中心:整顿吏治。
6、措施:(1)改革文官升迁办法

(2)严格恩荫制度

(3)改革贡举制度

(4)慎选地方官

(5)裁并州县,减轻徭役,厚
农桑。
7、结果:夭折失败。
8、失败原因:改革触犯大官僚大地主 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 对。
9、影响: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敬请批评指正!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是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的第一课。

选修一是以改革为主题,介绍了中外古今重大改革事件。

第四单元主要内容是王安石变法,详细讲述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中心内容,结果及其影响。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主要讲的是王安石变法的背景,起到了开篇点题的作用,与第二课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学生通过感受北宋初期的历史现状,更加了解王安石变法的方向,理解变法的历史意义。

这一课结构严谨,从社会矛盾激化,积贫积弱局面形成,庆历新政三个方面反映北宋社会危机四伏,也反映王安石变法的与时俱进,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

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其影响的基础,对本单元下面课程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根据教育学理论,教师的教学任务首先是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

因此我设立以下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原因和表现。

○2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及其具体表现。

过程与方法
分析图例、问题探究北宋阶级矛盾以及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推动力,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正确对待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改革。

认识当今中央重视三农问题,费改税对稳定政局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了解掌握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包括了社会矛盾的体现,激化的原因,积贫积弱的局面等问题。

这些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于深入学习王安石变法有着重大作用。


2、教学难点
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准确理解,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北宋中期社会危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的形成过程,庆历新政是一个不同于王安石变法的一次改革,学生对于细致的分析,准确的理解这些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三:学情分析
经过对必修一、二、三的学习,高二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已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那么我们教师在组织、引导的同时,积极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

本课内容历史故事多,与现今我国推出各种政策有很大联系,因此
学生对其有浓厚的兴趣。

设计理念: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播放影视资料和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问题式教学法:通过学生寻找答案回答问题,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加强学习的兴趣。

○3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
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4小组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
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学法
我将引导学生主要采取以下学法: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总结评价等。

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

五:教学程序
(最后我从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板书设计、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这五点具体来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通过播放一段对范仲淹由入仕到被贬官写下千古名篇《岳阳楼记》简短介绍的精彩视频,然后设问:《岳阳楼记》中最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是什么?
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再提出问题:范仲淹“忧”的是什么?
是什么样的社会使他产生忧国忧民的情感。

这时再引出课题,范仲淹处于一个危机四伏的社会环境中。

当时社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才使得他产生如此强烈的情感,而王安石又是在一种什么样的背景下进行变法的,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起去学习这节课的内容。

2、讲授新课
○1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首先通过使用多媒体展示杯酒释兵权这样一幅图和故事来讲述宋太祖剥夺兵权及对土地的放任态度引出当时的社会矛盾。

再系统的教授学生当时社会矛盾主要表现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这里重点掌握阶级矛盾,运用一则小故事向同学们展示北宋时期农民的悲惨生活。

同时创设情境:战火连天,灾害频繁,土地产量少,百姓生活困苦,而赋税却逐年增加,作为当时的一个百姓,你的想法是什么,你会怎样做?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

之后再展示一幅北宋农民起义图,让学生深刻感受当时农民和地主的阶级矛盾尖锐。

给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主分析这些矛盾日益激化的原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分析的能力。

最后概括原因及其体现,由于土地兼并、赋税沉
重、自然灾害、辽、西夏的威胁,战事连年、内部官员的分化才造成了北宋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断激化。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活动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北宋阶级矛盾,农民状况突出,使学生与我们今天的惠农政策联系,更加理解我们现今改革重点。

加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给学生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避免死记硬背。

设置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渲染学习氛围。

○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首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47—48页,并分成小组讨论有关积贫积弱的原因和表现的问题,由每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落实知识。

的作用,从而引出统治阶级对于军队的管理政策——集中军权、更戌法。

进一步提出统治阶级对行政权和财政权的管理。

根据以上的分析总结出积弱的表现。

最后同样运用军队官员状况图详细讲解北宋冗兵、冗官、冗费
的状况,描述北宋积贫的原因及其体现,总结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设计意图:根据小组讨论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使同学能够系统的学习知识,自己找出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和表现,对于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知识得到深刻掌握。

○3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首先让学生根据教材自主总结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庆历新政的背景、目的、时间、人物、中心、措施、结果及其影响。

其次进行具体的讲解:要先以教材48页及多媒体的放映简单介绍范仲淹的主要事迹,然后结合前面所学详细讲解庆历新政的背景,再分成各个小点讲解主要措施(其中可以增加一些课外历史知识和故事让学生更能增加体会)。

最后让同学根据49—50页学习延伸的材料思考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以及对范仲淹进行评价。

请同学对这两个问题进行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要从史实出发,使学生的思维由发散走向集中,指明正确的思维方向;初步学会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方法,从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之后学习王安石这个人物打下基础。

3:板书设计
标题: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一):社会矛盾激化
(1)阶级矛盾:土地兼并、赋税沉重、自然灾害
(2)民族矛盾:辽、西夏的威胁,战事连年
(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朋党之争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1)积弱:原因、表现
(2)积贫:原因、表现
(三)庆历新政
(1)背景
(2)具体状况:目的、时间、人物、中心
(3)措施
(4)结果及其影响
4、课堂小结
回顾本课内容,王安石变法是在社会矛盾激化,国家积贫积弱,庆历新政失败这样的背景之下进行的。

并引出一个问题:庆历新政昙花一现,国家依然内忧外患,继范仲淹后北宋的爱国之士是如何进行富国强兵的改革?让同学们在课后进行下一节课的预习。

5、布置作业
北宋社会状况对于我们国家现今的改革有什么样的启发?
六、教学反思
北宋的社会状况非常复杂,学生对于一些历史难以理解,因此必须增加一些课外历史知识,让学生更能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课容易产生倦怠情绪,因此教师须多设置情境让学生主动的去体验历史,感受历史。

总之,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其中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请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