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第3课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

合集下载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意思是什么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意思是什么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意思是什么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宋代贺铸的《行路难·缚虎手》。

这首《行路难》集前人诗句为词,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词意激越,节短而韵长,调高而音凄。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行路难·缚虎手的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欢迎大家查看。

《行路难·缚虎手》原文缚虎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

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作雷颠,不论钱,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酌大斗,更为寿,青鬓长青古无有。

笑嫣然,舞翩然,当垆秦女十五语如弦。

遗音能记秋风曲,事去千年犹恨促。

揽流光,系扶桑,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

《行路难·缚虎手》译文徒手搏猛虎,辩口若河悬,车象鸡笼驰马如狗窜。

头戴平民白丝巾,黄尘追着飞马卷。

谁知我们这些人,是否来蓬篱草民间?道边衰兰泣落送我出京城,苍天有情也会衰老不忍把眼睁。

谁管旗亭美酒一杯值万钱,我要痛快淋漓倾酒坛。

睡如雷鸣行如颠,只管将来,搬,搬,搬!倒大杯,满,满,满!为我们健康,干,干,干!鬓发常青古未有。

转眼红颜变苍颜。

你看卖酒秦地女,婚然一笑有多甜。

翩翩起舞赛天仙,刚刚十五如花年,莺歌燕语如琴弦。

还记得汉武帝遗音《秋风辞》,千年过去,至今犹恨人生短!抓住流逝光阴不松手,把太阳拴在扶桑颠。

哎,无奈,忧愁袭来,一天一天长一天。

《行路难·缚虎手》鉴赏贺铸这一首词就抒写了词人报国无门、功业难成的失意情怀。

“缚虎手,悬河口”均借代人才。

手能暴虎者为勇士,可引申为有军事才能的人;口如悬河者为谋士,可引申为有政治才干的人。

倘若逢辰,这样的文武奇才当高车驷马,上黄金台,封万户侯。

可眼前却穷愁潦倒,车不大,像鸡窝,马不壮,像饿狗。

“车如鸡栖马如狗”极形车敝马瘦,与“缚虎手,悬河口”的夸张描写适成强烈对照,不平之气溢于言表。

以下正面申抱负,写感慨:“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白纶巾亦犹白衣之类,为未出仕之人所著。

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三课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课件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三课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课件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诗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刻意锤炼语言,造
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有《李长吉歌诗》。
◎明背景
这首诗是元和八年(813)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职务,由京赴洛途
中所作。其时唐王朝国运日衰,藩镇割据,兵祸迭起,民不聊生;
而诗人那“唐诸王孙”的贵族之家也早已没落衰微,报国无门,处
处碰壁。诗人有感于此,因而借金铜仙人辞汉的史事,来抒发兴亡
鉴赏 文本研读

一 部
第 三 课

领悟 探规寻律 应用 体验之旅
积累 鉴赏知识
K12课件
A级必读诗歌 B级扩展阅读
诗句的特殊句法 课后视野拓展
1
第三课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
K12课件
2
西塞山怀古
◎释标题
[资料助读]
西塞山,位于今湖北大冶县东面的长江边,一名道士洑
矶,形势险峻,是六朝时有名的军事要塞。此诗歌咏晋、宋
垫。汉武帝在世时,宫殿内外,车马喧阗。如今物是人非,画
栏内高大的桂树依旧花繁叶茂,香气飘逸,三十六宫却早空空
如也,惨绿色的苔藓布满各处,荒凉冷落的面貌令人目不忍睹。
K12课件
14
◎悟意旨 4.“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 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这四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提示:从汉武帝在世时的状况和现在“三十六宫”的 状况考虑。 参考答案:感叹韵华易逝,人生难以长久。
“铅水” 性”,而“铅水”一词又与铜人的身份相适
应,婉曲地显示了他的“物性”。
“衰兰”
写形兼写情,而以写情为主。用衰兰的愁 映衬金铜仙人的愁,亦即作者本人的愁。
此语十分巧妙,望月之思,常常能引人千
古忧恨,此诗也不例外。“空将汉月出宫门”

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高三语文 唐宋词第3课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 课件 (人教版)

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高三语文 唐宋词第3课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 课件 (人教版)

3 .《金铜仙人辞汉歌》尾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思想 感情的? 【提示】 这首诗的尾联进一步描述金铜仙人恨离 伤别的情绪。他不忍离去,却又不得不离去,而且 随着时间的推移,离开古都越来越远。这时,望着 天空中荒凉的月色,听着那越来越小的渭水流淌声, 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诗人从金铜仙人的听觉 落笔,用“波声小”反衬铜人渐渐远去的背影。而 这铜人又何尝不是诗人自己孤苦愁悲地离开长安的 身影呢?这既是波声邈远,也是前途漫漫。此场面 委婉形象地写出了铜人“思悠悠,恨悠悠”的复杂 心情,这正是诗人自己遭受打击,仕途无望,忧国 忧民,却又被迫离开长安时复杂痛苦心境的写照。
第三课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
诗海探珠
早 梅 齐 己①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②。
【注】
①齐己:唐末著名诗僧。早年曾热心于
功名仕途。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②
望春台:既指观赏春景的高台,又喻指京城。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语言, 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 韵,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首联即以对比的手 法,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颔联诗人以山村 野外一片皑皑深雪,作为孤梅独放的背景,描摹 出十分奇特的景象。第三联“风递幽香出,禽窥 素艳来”,侧重写梅花的姿色和风韵。尾联语义 双关,祝愿梅花明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 鳌头,写出满怀希望的心境,借咏梅花传递出自 己不甘寂寞,意欲大展宏图,有所建树,满怀期
4.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 (其一)》与其他歌咏昭 君出塞的诗篇有何不同? 【名师点拨】 歌咏昭君出塞的诗篇,从西晋一 直到清末,层出不穷,各具风貌。“如何一段琵 琶曲,青草离离咏不休”(元· 虞集《昭君出塞图》 ),诗歌的主题或以感伤凄凉立意,或从昭君的境 遇着眼,或嘲讽汉元帝的薄情寡恩,或咒骂毛延 寿的贪利忘义,或直言不讳,哀叹国势不振等等。 纵观众多歌咏昭君之作,王安石的《明妃曲》可 谓是这类题材作品中的佼佼者。本篇立意高远, 人物性格刻画形象饱满,寓意精警,耐人寻味。 尤其诗中形象与议论相结合,使作品纵横跌宕, 深含理趣,赋予了这篇诗歌不朽的艺术魅力。

高中语文 唐宋诗 4 第三课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教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语文版高二

高中语文 唐宋诗 4 第三课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教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语文版高二

第三课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秋晚书怀【宋】高士谈肃肃霜秋晚,荒荒寒日斜。

老松经岁叶,寒菊过时花。

天阔愁孤鸟,江流悯断槎。

有巢相唤急,独立羡归鸦。

【赏析】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怀念故国的五律。

既有岁月流逝,对自己行将干枯的伤感,也表达出有国难归的孤寂无奈以及对故国家园的无尽思念之情。

首联借肃肃秋风,荒荒寒日渲染出一片晚秋萧条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深沉悲切的感情基调。

颔联以“老松”“寒菊”自喻,写自己已风烛残年,行将干枯。

颈联借用典故,表达自己故国难归的孤寂伤感。

尾联写鸟儿尚有巢,而自己却只能孤独地羡慕它们,抒写了无尽的对故园的怀念之情。

作者借景抒怀,将自己的风烛残年与晚秋的松菊、孤鸟,江流、断槎诸事物联系在一起,更显得愁思深沉悲切。

【思考】 这首诗作中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一、字音辨识1.单音字王濬.(jùn) 降幡.(fān) 芦荻.(dí) 渭.(wèi)城 低徊.(huí) 毡.(zhān)城 咫.(zhǐ)尺 潸.(shān)然 2.多音字衰⎩⎪⎨⎪⎧衰.兰(shuāi)衰.服(cuī) 更⎩⎪⎨⎪⎧更.不归(ɡēnɡ)更.加(ɡènɡ)著⎩⎪⎨⎪⎧著.衣(zhuó)显著.(zhù) 相⎩⎪⎨⎪⎧莫相.忆(xiānɡ)相.貌(xiànɡ) 二、字形辨认⎩⎪⎨⎪⎧àn(黯)然昏àn(暗)⎩⎪⎨⎪⎧降fān(幡)姓Pān(潘) ⎩⎪⎨⎪⎧徘huái(徊)huí(茴)香豆⎩⎪⎨⎪⎧jiāo(娇)娆jiāo(骄)妒 三、词语释义①王气:帝王之气。

②千寻铁锁:指当时东吴为抵抗西晋的进攻而造的几千尺长的拦江铁索。

③降幡:表示投降的旗子。

④故垒:这里指西塞山过去曾为吴国要塞。

⑤铅水:形容铜人的泪水。

⑥衰兰:秋兰已老,所以称衰兰。

⑦春风:指姣好的容颜。

⑧低徊:徘徊,流连。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意思_全诗赏析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意思_全诗赏析

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出自宋代贺铸的《行路难·缚虎手》缚虎手。

悬河口。

车如鸡栖马如狗。

白纶巾。

扑黄尘。

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

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作雷颠。

不论钱。

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

酌大斗。

更为寿。

青鬓常青古无有。

笑嫣然。

舞翩然。

当垆秦女,十五语如弦。

遗音能记秋风曲。

事去千年犹恨促。

揽流光。

系扶桑。

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

【译文及注释】①缚虎手:即徒手打虎。

②悬河口:言辞如河水倾泻,滔滔不绝,即“口若悬河”,比喻人的健谈。

③车如鸡栖马如狗:车盖如鸡栖之所,骏马奔如狗。

④“衰兰”二句: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句子。

⑤旗亭:即酒楼。

此指送别之地。

⑥秋风曲:即《秋风辞》曲,是汉武帝刘彻所写的诗歌。

【赏析】贺铸是一个极有“丈夫气”的人物,文武兼备,侠气雄爽,性格耿直傲岸,虽然出身尊贵,却得不到重用,雄才大略无法实现,失意不遇,满腹牢骚,这一首词就抒写了词人报国无门、功业难成的失意情怀。

上片写自己和与己交游的英豪当年豪放不羁的生活,以及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开头六句写豪杰们的勇敢、胆略和辩才,气度不凡;继写他们脱俗的装扮,外貌和胸中的抱负。

“衰兰”二句化用李贺诗句。

抒写豪杰们不为时用,被迫离京的不平遭遇。

最后四句,写酒楼送别,豪杰们一掷千金的爽朗性格,也表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下片具体写斗酒饮宴的场面,他们大杯饮酒,笑声朗朗,尽情欢乐,欣赏歌舞。

“遗音”以下四句,写词人虽然暂时忘却苦闷,开怀畅饮,但流光逝去,抱负不展,愁思日增,功业难成,欢乐时千年恨促,愁怀时一日嫌长,淋漓尽致地表现词人内心的愤懑。

本词一气呵成地排比组合了许多唐人诗句,运之以豪情健笔,出之以奇姿壮彩,在词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夏敬观评曰:“稼轩豪迈之处从此脱胎。

”指出了它开启南宋辛派词的先导作用。

史载贺铸枉有文才武艺,却不得朝廷重用,只好聊以歌酒打发岁月。

但又痛感光阴遽逝,功业未就。

这首《行路难》就抒写了作者这种度日如年的苦闷。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三课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明妃曲二首(其一)》153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三课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明妃曲二首(其一)》153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

《明妃曲二首》(其一)教案甘肃省宁县第一中学方小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由题目引导学生认识古人避讳的文化常识。

2、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炼信息和概况信息的能力。

2、在鉴赏中体会情感,把握主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全诗主题,分析作者塑造的王昭君形象,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二、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阅读咏诗怀古作品时,只关注诗人对古迹、古人、古事的态度和评价,不能理解诗人更深层的情感。

因此,把本节课难点确定为王昭君遭遇与作者士不遇的有机衔接上。

三、重点难点1、体会情感,把握主题2、分析王昭君的形象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古代有四大美女,王昭君、杨玉环、貂蝉、西施。

她们每个人都有一段故事被人们津津乐道。

但古代文人墨客,却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悲悯给予了王昭君,据统计,吟咏王昭君的诗作有500多首,高居四大美女之首。

今天,我们学习《明妃曲二首》(其一),共同领略王昭君的绝代风华与千年幽怨。

(二)古代文化常识(学生阅读注释1、8,教师补充。

)1、古代的避讳封建时代为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即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以表尊重。

如:李世民,避民,改写为人;刘邦,避邦,改写为国。

昭君遂为“明君”,后人为避免歧义“明君”(英明的君主),或为抬高她的身份,(昭君出塞时为宫女)又改为明妃。

“曲”是一种文体.2、王昭君其人其事王昭君:名嫱,是汉元帝的宫女,后宫美人太多,无法一一召见,皇帝通过画师所画的美人图召见宫女。

宫女都重金贿赂画师,昭君不肯,画师就把她画的很丑,所以,她的美貌就一直不为元帝所知。

三年后,匈奴单于来汉求亲,昭君请嫁与匈奴,汉元帝惊艳昭君的容颜,非常后悔,回去后就杀了毛延寿。

3、王安石介绍(教师补充)王安石:北宋伟大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学过的作品有《泊船瓜洲》《元日》及熟悉的《梅》。

(三)学生默读,整体感知。

2018年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三课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2018年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三课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第三课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资料助读]◎释标题西塞山,位于今湖北大冶县东面的长江边,一名道士洑矶,形势险峻,是六朝时有名的军事要塞。

此诗歌咏晋、宋兴亡事迹,慨叹地形之险不足恃,而历史上割据一方的局面,终归统一。

◎知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唐代诗人,晚年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

诗风爽朗,有“诗豪”之称。

有《刘宾客集》。

◎明背景长庆四年(824)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此诗。

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命王濬率领以高大的战船组成的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

诗人便以这件史事为题。

刘禹锡所处的中唐是藩镇割据的时代,其间虽然在唐宪宗时期出现过短暂的统一,但至刘禹锡写作此诗时的唐穆宗长庆四年(824),河北三镇又恢复到了割据状态。

金陵(今南京)虽是六朝古都,但都是割据一方的政权。

[精要赏析]◎品语言1.“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这一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试加以分析。

提示:赏析词语一般先从动词找起,从内容和情感方面赏析。

参考答案:“下”和“收”字用得好。

“下”,一语双关,既说明由上游向下游进军的路线,又有西晋攻下了东吴的意思;“收”字,写出了东吴的望风披靡。

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何其速也!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声势赫赫,一方是闻风丧胆。

◎析技巧2.“山形依旧枕寒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用“依旧”用意何在?提示:“枕”字已含拟人手法,“依旧”含有“怀古诗”的思想。

参考答案: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西塞山超然世外的精神。

“依旧”是说三百年前如此,三百年后的今天仍然如此,但人间的英雄霸主们并不识相,偏要凭借山川险峻,称王图霸,因此难免要一一受到西塞山的嘲讽。

“山形依旧”同英雄们的霸业荡然无存形成鲜明对比,这就更突出了他们的可悲。

3.联系刘禹锡所处的时代背景,据此分析诗人写作此诗的用意。

提示:刘禹锡所处背景与诗中所写状况是一致的,其吊古伤今的意蕴自现。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三课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西塞山怀古》157PPT课件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比赛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三课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西塞山怀古》157PPT课件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比赛
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结构:临古地——思故人——忆其事——抒己志 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吴钩、乌衣巷、淮 水、细柳营、后庭花 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 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 思想感情: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表现手法:用典、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 今、即事议论 语言:含蓄蕴藉
怀人
对比失落型:古人展抱 负,建功业,自己却因 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 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 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 遁世之心。
伤己
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被贬)
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 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 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
李商隐的《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诗文解释]
王濬率领高大的战船,顺江而下,讨 伐东吴,金陵城中的士气黯然消失。 千丈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投降的旗 子挂在石头城上。人生中有几回伤感 往事,山形依然没有改变,枕靠在长 江上。从今以后天下统一,旧日的堡 垒在一片芦荻草中显得凄凉萧瑟。
西塞山,在今湖北省黄石市东面的长江边上。岚横秋塞,山 锁洪流,形势险峻。是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公元280年(西晋 太康元年),晋武帝司马炎命王濬率领以高大的战船“楼船” 组成的西晋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诗人便以这件史事为 题,开头写“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便黯然消失。益州 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表明速度之快。两字对 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势如破竹,一方则是闻风丧胆,强弱悬殊, 高下立判。第二联便顺势而下,直写战事及其结果。东吴的亡 国之君孙皓,凭借长江天险,并在江中暗置铁锥,再加以千寻 铁链横锁江面,自以为是万全之计,谁知王濬用大筏数十,冲 走铁锥,以火炬烧毁铁链,结果顺流鼓棹,径造三山,直取金 陵。“皓乃备亡国之礼,……造于垒门”(《晋书·王濬传》)。 第二联就是形象地概括了这一段历史。

第三课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1

第三课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1

西塞山风光

解题:
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东面的长江边,形势 险峻,是六朝(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指南京。六 朝古都,是指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 陈六个政权曾在南京建都;十朝都会,则是除 了前述六个政权外,还有南唐、明初、太平天 国、民国时期把南京作为首都)有名的军事要塞。 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刘禹锡自夔州调往和 州(今安徽和县)任刺史。他在赴任途中,经 过西塞山时写了这首诗。
背景链接:
1、 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命王濬率 领高大战船组成的水军,顺江而下,讨伐 东吴。东吴的亡国之君孙皓,凭借长江天 险,并在江中暗置铁锥,再加以千寻铁链 横锁江面,自以为是万全之计,谁知王濬 用大筏数十,冲走铁锥,以火炬烧毁铁链, 结果顺流鼓棹,径造(直往)三山,直取 金陵。
2、唐宪宗时期,唐王朝取得了几次
总结归纳:
1、由本诗看出,怀古诗一般是先 历史史实,后抒发作者的——— 情感 。 写———— 历史事件 2、怀古诗是以————、 历史人物 文物古迹 ————、————为题材,借登高望远、 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 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的 古人往事 ,且多用—— 典故 。 特点是多写————
(1)这两首怀古诗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答:吊古伤今。(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2)这两首诗所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各有特色 ,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答:韦庄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阴雨、江 草、鸟鸣、柳阴等景物,渲染出一幅凄清而令人 伤感的画面。 或:通篇侧面烘托,以自然景物 的“无情”反衬人的无限伤痛与感慨。 刘禹锡诗:重在对比,前两句回忆昔日的繁华,后 两句写今日的荒凉及缘由。
诗歌大意
晋代王濬乘楼船自成都东下, 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 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 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 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 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 从此四海一家过着太平日子, 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三课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金铜仙人辞汉歌》156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三课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金铜仙人辞汉歌》156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

《金铜仙人辞汉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咏史诗的有关知识及其鉴赏要点。

2.学习诗歌比喻、对比、夸张、用典等表现手法。

3.掌握诗歌侧面落笔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4.学习本诗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5.了解诗人所处的背景,理解诗人对时代的反思和生不逢时的感慨。

教学重点:诗歌用典、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诗歌语言品析,诗歌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理解诗人的身世之叹。

教学过程:一、咏史诗的知识点回顾:1.咏史诗的特点:凭吊古代人或事,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的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后的沉思,蕴含了作者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

2.咏史诗的内容:(1)对人或历史表达缅怀之情,或追慕古贤、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

(2)通过仰慕凭吊古人,感慨身世,表现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苦闷。

(3)对昔盛今衰的感叹,咏古实为伤今,讽喻社会现实。

3.如何鉴赏咏史诗:(1)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有关人物、用典。

(2)揣摩历史,了解古人意图所在。

(3)联系作者身世和时代背景,推敲作者对此的态度,古今的联系。

(4)归纳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咏史诗的主要表现手法:用典诗歌中借用历史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包括对现实生活些问题和个人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

5.如何分析咏史诗的用典手法;(1)了解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

(2)用典的作用。

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的诗歌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歌典雅耐读,富于文采。

唐以后的诗歌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用典使诗歌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学习《金铜仙人辞汉歌》(一)作者介绍:李贺,字长吉,昌谷(今河南宜阳)人,以乐府诗著称。

他的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具有极度浪漫主义风格。

诗中反映出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强烈不满,对劳苦人民的疾苦亦寄予关切。

“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意思_全诗赏析

“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意思_全诗赏析

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中唐诗人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致前殿。

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

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舝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赏析据朱自清《李贺年谱》推测这首诗大约是公元813年(唐元和八年),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职务,由京赴洛,途中所作。

其时,诗人“百感交并,故作非非想,寄其悲于金铜仙人耳”。

诗中的金铜仙人临去时“潸然泪下”表达的主要是亡国之恸。

此诗写作时间距唐王朝的覆灭(907)尚有九十余年,诗人产生兴亡之感的原因,要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诗人的境遇来理解、体味。

自从天宝(742-756)末年爆发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一蹶不振。

宪宗虽号称“中兴之主”,但实际上他在位期间,藩镇叛乱此伏彼起,西北边陲烽火屡惊,国土沦丧,疮痍满目,民不聊生。

诗人那“唐诸王孙”的贵族之家也早已没落衰微。

面对这严酷的现实,诗人的心情很不平静,急盼着建立功业,重振国威,同时光耀门楣,恢复宗室的地位。

却不料进京以后,到处碰壁,仕进无望,报国无门,最后不得不含愤离去。

《金铜仙人辞汉歌》所抒发的正是这样一种交织着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

诗共十二句,大体可分成三个部分。

前四句慨叹韶逝,人生难久。

汉武帝当日炼丹求仙,梦想长生不老。

结果,还是像秋风中的落叶一般,倏然离去,留下的不过是茂陵荒冢而已。

尽管他在世时威风无比,称得上是一代天骄,可是,“夜闻马嘶晓天迹”,在无穷无尽的历史长河里,他不过是偶然一现的泡影而已。

诗中直呼汉武帝为“刘郎”,表现了李贺傲兀不羁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级观念束缚的可贵精神。

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首四句是第一个层次,借金铜仙人的“观感”慨叹韶逝,人生短暂。

世事无常。

袁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意思

袁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意思

袁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意思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意思是:只有凋残的兰花在长安道上。

如果天有感情,它也会衰老的。

出自《金铜仙人辞汉歌》,是唐代诗人李贺作诗。

原文: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译文:
茂陵里埋葬的刘郎,好似深秋落叶倏然离去,夜里曾听到他的神马嘶鸣,天亮却杳无踪迹。

画栏内的桂树依旧花繁叶茂,散发着阵阵幽香,长安城的三十六宫,如今却已是苔藓满布。

魏国官员驱车载运铜人,直向千里外的异地,刚刚走出长安东门,寒风直射铜人的眼珠里.
只有那朝夕相处的汉月,伴随铜人走出官邸,回想起往日的君主,眼中凝结的泪水如铅水般沉重冰凉。

只有枯衰的兰草在通向咸阳的古道送别,面对如此兴亡盛衰的变化,上天若有情,
也会因为悲伤而变得衰老。

独出长安的承露盘,在荒凉的月色下孤独影渺。

眼看着长安渐渐远去,渭水波声也越来越小。

【新人教版】2019-2020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三课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

【新人教版】2019-2020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三课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

第三课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资料助读]◎释标题西塞山,位于今湖北大冶县东面的长江边,一名道士洑矶,形势险峻,是六朝时有名的军事要塞。

此诗歌咏晋、宋兴亡事迹,慨叹地形之险不足恃,而历史上割据一方的局面,终归统一。

◎知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唐代诗人,晚年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

诗风爽朗,有“诗豪”之称。

有《刘宾客集》。

◎明背景长庆四年(824)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此诗。

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命王濬率领以高大的战船组成的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

诗人便以这件史事为题。

刘禹锡所处的中唐是藩镇割据的时代,其间虽然在唐宪宗时期出现过短暂的统一,但至刘禹锡写作此诗时的唐穆宗长庆四年(824),河北三镇又恢复到了割据状态。

金陵(今南京)虽是六朝古都,但都是割据一方的政权。

[精要赏析]◎品语言1.“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这一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试加以分析。

提示:赏析词语一般先从动词找起,从内容和情感方面赏析。

参考答案:“下”和“收”字用得好。

“下”,一语双关,既说明由上游向下游进军的路线,又有西晋攻下了东吴的意思;“收”字,写出了东吴的望风披靡。

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何其速也!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声势赫赫,一方是闻风丧胆。

◎析技巧2.“山形依旧枕寒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用“依旧”用意何在?提示:“枕”字已含拟人手法,“依旧”含有“怀古诗”的思想。

参考答案: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西塞山超然世外的精神。

“依旧”是说三百年前如此,三百年后的今天仍然如此,但人间的英雄霸主们并不识相,偏要凭借山川险峻,称王图霸,因此难免要一一受到西塞山的嘲讽。

“山形依旧”同英雄们的霸业荡然无存形成鲜明对比,这就更突出了他们的可悲。

◎悟意旨3.联系刘禹锡所处的时代背景,据此分析诗人写作此诗的用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名句默写 ①人世几回伤往事, ______________ 。今逢四 山形依旧枕寒流 故垒萧萧芦荻秋 。 海为家日,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②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 ______________,人生失意无南北。 咫尺长门闭阿娇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其一)》] 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 ③画图省识春风面, _______________ 琶作胡语,_______________ 分明怨恨曲中论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待的心志。全诗咏物写景,语言清丽传神,为读者 描摹出一幅风韵十足的“寒雪早梅图”,有“状难 写之景如在目前”之神;借物喻己,含蕴深藉,诗 人怀才不遇、清高孤傲、坚贞不屈、执著自信的节 操情怀蕴含景中,又具“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之 妙。神妙毕备,意蕴隽永,堪称诗林“咏物台”上 的一枝独秀! 【思考】 这首诗的尾联两句意味深长,表达了诗 人什么样的心志?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写作素材积累
技法借鉴 对比手法的运用 《西塞山怀古》诗的前四句以豪迈的笔力追述西 晋王濬率水师顺江东下,冲破一切阻挡直抵金陵, 迫使东吴孙皓投降的史实,五、六两句从东吴的 覆亡联想到东晋以来几个小朝廷破灭,提醒统治 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结尾两句用今昔对比的手 法,映衬出那些无人过问的故垒,在瑟瑟秋风中 是如此的荒凉冷落,形象地给唐统治者指出历史 的见证。凭吊古迹,议论往事,借古喻今,给人 以启示,是这首怀古诗的鲜明特点。
东坡到黄州后的第二年秋天,他赏菊时惊奇地发

现,黄州菊花与别处不同,竟然在西风中纷纷落
瓣,确确实实是“遍地金”。东坡这才意识到王
安石派他来到黄州任职的“深意”,也深深佩服
王安石观察生活的细致、独到。
[适用话题] 这则有关王安石与苏东坡的材料可用于“观察与思 考”、“知错即改”等有关话题或材料作文中。
第三课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
诗海探珠
早 梅 齐 己①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②。
【注】
①齐己:唐末著名诗僧。早年曾热心于
功名仕途。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②
望春台:既指观赏春景的高台,又喻指京城。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语言, 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 韵,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首联即以对比的手 法,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颔联诗人以山村 野外一片皑皑深雪,作为孤梅独放的背景,描摹 出十分奇特的景象。第三联“风递幽香出,禽窥 素艳来”,侧重写梅花的姿色和风韵。尾联语义 双关,祝愿梅花明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 鳌头,写出满怀希望的心境,借咏梅花传递出自 己不甘寂寞,意欲大展宏图,有所建树,满怀期
[细剖· 深析]
[楼主]
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其一)》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你认为这首诗什么地方最值得欣赏?
[沙发] 作者极力描写她的容貌愈美,愈能引起人们的同 情。一面写她的“泪湿春风”“低徊顾影”,着 重刻画她的神态;一面从“君王”眼中,写出“ 入眼平生未曾有”,并因此而“不自持”,烘托 出明妃容貌动人。所以“意态由来画不成”一句 是对她更进一层的烘托。“意态”不仅是指容貌, 还反映了她的心灵。
三、词语释义 ①王气:_________ 帝王之气。 ②千寻铁锁:指当时东吴为抵抗西晋的进攻而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几千尺长的拦江铁锁。 ③降幡:________________ 表示投降的旗子。 ④故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指西塞山过去曾为吴国要塞。 ⑤铅水:_______________ 形容铜人的泪水。 秋兰已老,所以称衰兰。 ⑥衰兰: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春风:____________ 指姣好的容颜。 徘徊,流连。 ⑧低徊:____________ ⑨无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 脸上失色,容颜惨淡。
5.《西塞山怀古》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发出 了悲鸣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 析。 【名师点拨】 “故垒萧萧芦荻秋”是以景结情, 这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 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 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 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 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 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 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它们最终逃脱不了灭 亡的命运。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 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
(2)多音字 衰兰shuāi 衰 . 服cuī 衰 .
显著zhù . 著 衣zhuó 著 .
更不回ɡēnɡ 更 . 加 ɡ è nɡ 更 .
二、字形辨认
黯黯然 暗暗淡无光 徊徘徊 茴茴香豆 幡降幡 潘姓潘 娇娇媚 骄骄慢
3 .《金铜仙人辞汉歌》尾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思想 感情的? 【提示】 这首诗的尾联进一步描述金铜仙人恨离 伤别的情绪。他不忍离去,却又不得不离去,而且 随着时间的推移,离开古都越来越远。这时,望着 天空中荒凉的月色,听着那越来越小的渭水流淌声, 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诗人从金铜仙人的听觉 落笔,用“波声小”反衬铜人渐渐远去的背影。而 这铜人又何尝不是诗人自己孤苦愁悲地离开长安的 身影呢?这既是波声邈远,也是前途漫漫。此场面 委婉形象地写出了铜人“思悠悠,恨悠悠”的复杂 心情,这正是诗人自己遭受打击,仕途无望,忧国 忧民,却又被迫离开长安时复杂痛苦心境的写照。
五、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梦得,唐 (1) 刘禹锡 (772—842) ,字 ____ 代著名文学家。洛阳 ( 今属河南 ) 人。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登博学宏词 科。后出苏州、汝州、同州刺史。 开成元年(836),改任太子宾客,分 司东都。会昌元年(841),加检校礼 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 临终前撰《子刘子自传》。
千寻铁锁”也不能挽回败局,长长的铁链极不情 愿地沉入到江底,投降的白旗却寂静冷清地挂在 石头城城头上。“沉”和“出”两个字也极其细 腻传神,点出孙吴政权气息奄奄、日薄西山之颓 势和溃败时的惊慌失措之丑态。这两句诗简洁, 洗练,在对比中写出了战争双方的强弱,更写出 了胜利者那种摧枯拉朽、咄咄逼人,而失败者黯 然失色,仓皇逃窜的神态。
2.鲜活素材速递
“熄灯一小时”不如节能制度建设
河北保定市宣布加入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
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承诺在今年3月28日20时
2.如何理解“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这句诗的含意?
【提示】 颈联“人世几回伤往事”句,承上启
下,把读者的思想从历史的悲哀中挣扎出来,回
到现实,概括了整个南朝三百余年政权中频繁更
替的历史,具体说明失去人心,不与民为善的必
然结果。“山形依旧枕寒流”句,山形,指西 塞山;寒流,指长江,“寒”字和结句的“秋 ”字相照应。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西塞山 超然世外的精神。山川“依旧”,就更显示出 人事之变化,六朝之短促,不仅如此,它还表 现出一个“江山不管兴亡恨,一任斜阳伴客愁 ”的意境。这些从另一个角度对上一句的“伤 ”字作了补充,所以纪昀说:“第六句一笔折 到西塞山是为圆熟。”
●随堂练笔
学习本文的对比手法,写一段对白居易《夜雪》
中“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
闻折竹声。”这几句诗的赏析文字,100字左右。
素材积累 1.课内素材开发 黄州遍地金 一次,苏东坡到王安石家做客,在王安石的书房 里看见一首未写完的咏菊诗,开头两句是:“西 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东坡想,菊 花在秋霜中开放,纵然焦干枯烂,也不落瓣,何 来“遍地金”?他断定王安石写错了,便提笔续 写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写完便不辞而别。身为宰相的王安石回到书房, 发现苏东坡的改诗,笑而不语,决定派东坡去黄 州任团练使。
基础自主学案 课堂互动探究
第3课
写作素材积累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基础自主学案
一、字音辨识 (1)单音字 王濬 (jù n) . 降幡 (fān) . 眸 子(mó u) . 低徊 (huí ) . 咫 尺(zhǐ) . 潸 然(shān) .
黯 然(à n) . 芦荻 (dí ) . 渭 城(wè i) . 毡 城(zhān) . 故垒 (lěi) .
4.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 (其一)》与其他歌咏昭 君出塞的诗篇有何不同? 【名师点拨】 歌咏昭君出塞的诗篇,从西晋一 直到清末,层出不穷,各具风貌。“如何一段琵 琶曲,青草离离咏不休”(元· 虞集《昭君出塞图》 ),诗歌的主题或以感伤凄凉立意,或从昭君的境 遇着眼,或嘲讽汉元帝的薄情寡恩,或咒骂毛延 寿的贪利忘义,或直言不讳,哀叹国势不振等等。 纵观众多歌咏昭君之作,王安石的《明妃曲》可 谓是这类题材作品中的佼佼者。本篇立意高远, 人物性格刻画形象饱满,寓意精警,耐人寻味。 尤其诗中形象与议论相结合,使作品纵横跌宕, 深含理趣,赋予了这篇诗歌不朽的艺术魅力。
[三楼] 武帝即位后封阿娇为皇后,史书记载她“专宠十 余年”。但后因年长色衰,被打入长门宫幽闭起 来。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阿娇当年虽受到那样宠 爱,一旦君王变心,却落得幽闭深宫,虽与皇帝 近在咫尺,却失去了皇帝的宠爱。昭君虽远嫁异 域,反而得到匈奴单于的宠爱。看来一个人的失 意与否,是不分中原和塞北的。因此,对于痴心 思汉的失意的昭君来说,“人生失意无南北”的 劝告,最能解除她内心的苦闷,所以是恰如其分 的安慰语。
[板凳] 中国古代所言胡汉之分,实质不在血统而在文化。 杜甫写明妃也是着重写“环佩空归月夜魂”,这 与王安石写的“著尽汉宫衣”,实际是同一手法。 杜甫、王安石皆设想通过“不改汉服”来表现明 妃爱乡爱国的真挚深厚感情,这种感情既不因在 汉“失意”而减弱,更不是出于对皇帝有什么希 冀,不是“争宠取怜”。因此,感情更为纯洁, 形象更为高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