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七年级生物上册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1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上册 1_2_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1_2_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课题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授课时间课型新授课主备人检查预习作业情况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举例说出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4.尝试设计并进行对照试验,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试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观点。

2.形成爱护动物的情感。

学习重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学习难点设计对照试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控制实验变量关键做好探究实验教具准备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指导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调查,我们知道,生物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的。

我们把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环境的总和叫做生物圈。

这一章的学习就要带领我们去了解生物圈。

要想了解生物圈,首先要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二、自主合作学习:(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2.生态因素可以分为2类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环境中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此外还有竞争、合作、寄生,等等。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P17资料分析,讨论:1.骆驼和骆驼刺是怎样适应缺失环境的?海豹是怎样适应寒冷环境的?2.蚯蚓是怎样影响和改变土壤环境的?3.你还能说出哪些生物适应和影响环境的实例?四、小结: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

生物与环境的相倾听理解阅读教材,观察图片,理解环境中的生态因素阅读教材,讨论回答相关问题教师讲解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出示图片,提出问题教师叙述开门见山引入新课,再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什么是环境。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人教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举例说出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思考、分析问题等能力。

学会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与相互影响的观点。

培养学生关爱生物,树立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对资料及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的能力等。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相关图片,如:沙漠、草原和森林分布图和小麦田示意图,打斗的北极熊,竹节虫的拟态等图片。

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生活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诱导、多媒体、提问法,开展师生互动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因素
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寄生
一、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温度、水、阳光、空气等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教案: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主要涉及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相关知识。

具体包括:1. 生物与环境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2. 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3.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4.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实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物与环境的概念,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2. 培养学生观察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 通过对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实例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适应环境的具体表现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实例分析;2. 教学重点:生物与环境的概念、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生物图片、实物模型等;2. 学具:笔记本、彩笔、生物图片、实物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组生物在各自环境中生活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 概念讲解:讲解生物与环境的概念,阐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 实例分析:分析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如沙漠中的植物、鱼类的呼吸等,让学生理解生物是如何适应不同环境。

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如气候、食物、敌害等,并展示讨论成果。

5. 案例分析:分析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实例,如“南橘北枳”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生物与环境的概念;2. 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3.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4.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实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举例说明生物是如何适应不同环境的。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实例分析和互动环节,使学生掌握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对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实例分析不够深入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七年级生物上册 1_2_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1_2_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班级教师备课时间课题教材分析本节安排了全书的第一个探究活动,学习科学探究方法是一个重点。

通过对照实验让学生获得有利证据,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途径。

深刻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在学习了环境影响生物后,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学情分析关于探究活动中提到的生物材料鼠妇,学生是容易捕捉并观察其生活环境,提出相关问题。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对照实验仅设置一个单一因素的研究。

关于生物对生物的影响,学生可以结合生活经验举出相关例子。

明晰目标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举例说明生物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3描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和适应重点难点重点探究实验: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描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和适应难点探究实验: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需用教具或器材探究实验涉及的生物材料和器材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问:生物圈仅指生物生活的环境吗?地球上哪些地方有生物生活着?生物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存在一定的关系。

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

阅读教材,什么是生物的生活环境?生态因素?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生物的生存空间,还有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水、肥、光、温度、蚯蚓、杂草、害虫。

图12:小麦的生长受到哪些生态因素的影响?根据是否有生命可以把生态因素分成两类: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怎样影响生物,通过探究实验“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找出答案。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问题与假设分别以什么形式表达?2主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实验变量是什么?3.选择三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吗?4结果与结论是不一样的。

结果是对实验客观现象的描述,而结论是在数据整理基础上提出观点。

此时应该与假设进行对比分析。

“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结果和结论分别是什么?根据日常的经验,鼠妇生活在阴暗湿润的地方。

七年级生物上册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生物适应环境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生物适应环境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生物适应环境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改进措施与建议:
1.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讲解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加强课堂讨论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针对实验探究环节,我将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有效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对于理解有困难的学生,我将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提高学习效果。
例题10:
题目:请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环境的意义。
答案: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环境的意义在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会影响环境,从而使环境发生变化,以适应生物的需求。
9. 提高自我学习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成果。
10. 增强自信心和自主性,勇于质疑、敢于探索,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学反思:
在本次生物适应环境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总体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对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但在引导学生的讨论和思考方面还需加强。其次,在实验探究环节,学生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但个别学生表现较为被动,需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七年级生物上册 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生物上册 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课题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课型
新授/探究
课时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学习资料的分析,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尝试收集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资料和数据,并对信息进行整理。
3、关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初步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重点
难点
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学生能描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学生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导言:
许多同学对老师拿来的纸包感到好奇,想看看里面到底装的什么?其实这里面是老师提前打印的一些生物及它们生活环境的图片。我们来认识一下它们……这还有一些它们生活环境的图片,假设这些生物们迷路了,你们能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吗?……
以小组为单位,定量分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学生板书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我们要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让人类与其他生物在地球上和平相处,让我们生活的地球更加美好。
引导学生从“生物对环境有哪些影响”的角度进行定性分析,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物对环境影响的利与弊。
对学生合作小组的探究结果进行有针对性地评价,注意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欲望。
同样用学生熟悉的生物导入教学目标,温故知新,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为本课学习进行铺垫。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不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蚯蚓
植物
人类
生物入侵
2、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课前进行
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3、概括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七年级生物上册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通过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观点,增强热爱自然环境的意识。

2、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二)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设计对照实验;(2)学会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三)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观点;(2)如实记录实验数据。

3、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2)难点:设计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课前5分钟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总结展示和解答。

(二)课堂设计1、课时安排:2课时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实验探究)6、板书设计第一课时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共生关系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第二课时实验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一、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二、作出假设: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三、制订计划: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实验原则、多次重复实验原则四、实施计划五、得出结论六、表达与交流7、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回答,及时作出判断,带领学生走出误区。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中,同种生物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会产生混淆,要及时理清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生物 教案 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生物 教案 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难点: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相关视频图片
学生准备:组内收集、整理一系列生态系统的相关资料,以备课堂交流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讲授新课
生物圈的范围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欣赏视频,一起走进大自然。这么美的画面冲击你的眼球,看过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认识?(学生回答)
清除页眉横线的步骤:点击--插入--页眉页脚--页眉页脚选项,把显示奇数页页眉横线(B)的勾去掉.
提问:人类活动可以到达生物圈的哪些圈层呢?
在生物圈中,由于地域环境差别,生物种类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在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也是多种多样的。你们知道哪些生态系统呢?
每一种生态系统都有它独特的特点,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以不同形式展示自己的家园(所在生态系统)这个时间交给大家尽情发挥。
各个生态系统是完全独立的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请各小组讨论后,联系实际例子来说明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活动
观察、欣赏。思考、交流
积极热情发言,归纳得出生物圈的范围
学生根据生活常识猜测出生物圈根据环境因素的差异可以分为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并能概括生物因素的特点。
全班交流,阐述自己小组学习的这种生态系统的特点和作用(以歌曲、小品、演讲等多种形式展示)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仍然还是处于一个好奇,好动的年龄,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已有一定的了解,这节课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兴趣中进一步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在学生理解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下,只有充分的感性认识才能吸引学生兴趣,把握课堂重点。

2019年七年级生物上册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1课时教案

2019年七年级生物上册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1课时教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一课时)一、教学目的(一)能举例说出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建构生态因素的概念;(二)经历比较分析,初步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构建生态因素的概念;教学难点: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生态因素对环境的影响生态因素的概念大熊猫竹子(植物)海豚水影响着生物的生活与分布生态因素小麦阳光、水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水、温度、阳光、土壤、空气等(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竞争、捕食、合作、寄生、互利共生等检测案1、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所生存的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2、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而是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3、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

4、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和水等。

5、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反思与补充:2019-2020学年七上生物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在叶片的结构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有()A.叶的表皮细胞 B.叶的叶肉细胞C.叶的所有细胞 D.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2.下列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A.田鼠→蛇→鹰B.植物→田鼠→蛇→鹰C.阳光→草→兔→狐D.鹰→蛇→田鼠→植物3.某课外小组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计实验方案如下表,其中需要修改的是A.鼠妇数量B.光照C.温度D.湿度4.在自然界中,孔雀开展属于什么生命活动?()A.美化环境 B.生物 C.获取营养物质 D.繁殖5.食物链中开始的生物通常是()A.食草的 B.食肉的C.共同生活在一起的 D.进行光合作用的6.下列结构中不属于器官的是()A.杨树的叶子 B.眼C.血液 D.杏仁7.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准备了10只鼠妇,并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下列对本方案的修改意见,正确的是A.10只鼠妇太多了,用2只就可以B.纸盒上面应该全部用玻璃板盖住C.纸盒底部两边都应该是细湿土D.没有错误,不需要修改8.花生是我们大家爱吃的一种干果类食物,关于构成一株花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B.细胞、组织、系统、器官、花生植株C.细胞、器官、组织、花生植株D.细胞、组织、器官、花生植株9.人们食用的红薯块根俗称“地瓜”,它含有大量的淀粉,这些淀粉是()A.红薯根自己光合作用产生的B.红薯根从土壤中直接吸收的C.红薯叶制造再由茎运输来的D.红薯根呼吸作用的产物10.小明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个玻片标本,他判定是动物细胞的。

七年级生物上册 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新版)新

七年级生物上册 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新版)新

动物细胞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拓展学习生物很多有趣的现象,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激发学生对生【教学重点和难点】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难点和关键】拓展学习生物很多有趣的现象,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温故知新第一环节、师友互查1、生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P3-72、如何对生物进行分类?P113、什么是生物圈?P124、什么叫生态因素?它分为哪两大类?P12第二环节教师引导如何区分生物和非生物注意常考的几种非生物第二步、探究释疑第一环节师友解惑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举例说明。

P132、探究实验一般包括哪几个步骤?P14---15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举例说明。

P174、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P16---17第二环节教师点拨注意对照试验的问题第三步、巩固理解第一环节、师友巩固学友概括本节课学习的大体内容,师傅帮助学友汇总每一过程涉及的具体问题第二环节、教师指导针对难点问题再做重复讲解第四步、分层提高第一环节、师友竞赛1、在某草原,影响牛生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A、空气B、温度C、草D、水2、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地区动植物种类很多,而西北的荒漠地区就很少。

你认为影响生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土壤B、光照C、水分D、温度3、下列生物之间属于合作关系的是()A、草原中的狼和兔B、生活在豆科植物上的菟丝子C、稻田中的水稻和稗草D、蜜蜂采蜜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写的是动物之间的哪种关系?()A、竞争B、合作C、寄生D、捕食5、山顶、山腰、山脚生长的植物种类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环境因素是()A、营养B、温度C、土壤D、水分第二环节、教师提升针对对照试验的重要性再做讲解第五步、梳理总结第一环节、师友梳理谈谈收获1、知识方面2、师傅补充容易出错的问题及复习方法3、互助心得4、本节表现优秀的师友第二环节、教师总结生态因素: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探究的过程对照试验)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生物的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案 七年级上册初一生物(人教版)

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案 七年级上册初一生物(人教版)

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七年级上册初一生物(人教版)【教材分析】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旨在使学生认识到“家”中有很多成员,他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处在动态变化之中。

本节课人和其他生物都是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生物的生存、延续和发展与生物圈息息相关。

【素养目标】1.举例说明水、温度、空气、光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观点。

【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想一想,议一议【提问】你知道大熊猫的自然保护区在哪里吗?你知道为什么在这两地方设立保护区?【总结】生物的生活依赖一定的生存环境?二、生态因素的概念及分类1.什么是环境?(以一株小麦为例)【提问】假如你是图中的一株小麦,你的生活环境是什么?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2.生态因素的概念①展示课本P13的图1-12,学生分析影响这株小麦生活的因素。

②根据是否具有生命特征,将影响小麦的因素进行分类。

三、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1.举例说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总结】环境中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都可以影响生物。

强调: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

种内关系:合作;竞争种间关系:捕食;竞争;共生;寄生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提问】:环境中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都能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生物能不能影响环境呢?分析图片资料,得出结论生物与环境是可以相互影响的。

4.总结:如何判断是生物影响环境,还是环境影响生物。

可以将题干用“因为……所以……”来造句,就可以准确判断是谁影响谁。

①大树底下好乘凉;(生物影响环境)②天冷了,我感冒了。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生物圈、环境、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的概念;了解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认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能力和思维品质。

3.激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难点:分析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具体影响。

三、教学准备教具:显微镜、幻灯片、图片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练习册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视频,展示地球上各种不同的生物和环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提问: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生物?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它们的外形、结构、行为有什么特点?它们是怎样适应和影响自己的环境的?让学生自由发言,总结出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二、新课讲解1. 生物圈和环境的概念通过图片展示地球表面上各种不同的地形地貌,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些地方有什么共同点?(都有水分和空气,都有各种各样的生物。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地方都属于什么范围?(属于地球表面上能够维持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的范围。

)讲解生物圈的概念:指地球表面上能够维持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的范围,包括大气层、水域和陆地表层。

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环境,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些环境有什么不同?(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方面有所不同。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不同的环境对生物有什么影响?(影响了生物的分布、结构、功能和行为。

)讲解环境的概念:指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某一特定个体或群体存活和发展的外部条件或因素。

2. 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环境中存在着哪些因素,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些因素可以分为哪两类?(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七年级生物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课时 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课时 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通过分组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体会生物与环境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2、学习目标涉及课标:(1)、科学探究(2)、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3)、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3、教学重难点(1)重点根据已有生活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举例说出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生态因素。

(2)重点、难点通过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探究温度对金鱼呼吸的影响,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尝试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3)重难点突破:本节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放手让学生去做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观察温度对金鱼呼吸的影响。

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感受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初步了解、学习探究活动的基本过程与步骤,并组织学生设计好探究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加强对学生小组活动的指导,使小组成员做到分工明确、合作愉快,在合作中发展各自的能力与个性。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拥有一些与生物学相关的生活知识,但距构建生物概念还有一定距离,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步步探究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三、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课前5分钟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总结展示和解答。

(二)课堂设计1、课时安排:第1课时2、教学准备(1)学生:各小组准备鼠妇10~16只,湿土,纸盒,纸板,表,笔等。

(2)教师:幻灯片,相关视频,金鱼、玻璃板、镊子、冰等实验器材,鼠妇若干只,实验报告表等。

3、教学过程:②常温20度水:金鱼呼吸平均103次/分钟。

③加热水30度水:金鱼呼吸平均36次/分钟。

结论:温发度对金鱼的呼吸有影响,金鱼呼吸次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观看、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温发度对金鱼的呼吸有影响,金鱼呼吸次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课堂小结:见板书。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生物-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生物-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举例说出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能力目标:1、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做出假设2、初步学会确认和控制实验变量3、初步学会设计对照实验4、学会记录和处理数据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观点。

2、培养环境意识,培养尊重生命、热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生物和环境的相互影响难点:设计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动物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知道生物都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的。

生物和环境的关系是什么呢?鱼儿能离开水吗?向日葵离了阳光能生存吗?二、新授课:说明环境会影响生物的分布。

地球上所以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叫生物圈。

郊外生活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些地区的环境有哪些适合大熊猫生长的特点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四川西部和北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新疆东部。

大熊猫食物单一,以箭竹等竹类植物为食,大熊猫生活还需要有水源。

生物的生活离不开环境。

什么是环境?环境仅仅只生物生活的空间吗?鱼儿有水就能正常生长让学生正确理解环境的概念我们把环境中影响生物生长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请看图,在这片麦田了中对小麦正常生长有影响的因素有哪些?你能对这些因素进行分类吗?依据有无生命将生态因素分为两类阳光、水、温度、土壤是无生命的称为非生态因素;老鼠、蛇、蚯蚓、瓢虫、蚜虫、杂草是有生命的称为生态因素,生态因素指的是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阳光、水、温度、土壤对小麦生长有什么影响?没有氧化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温度低种子不能发芽,生长慢水少小麦枯萎,水多根容易烂。

土壤肥沃生长好,土壤贫瘠生长差。

非生物因素会不会影响植物的分布?阔叶林和针叶林,沙漠、草原和森林分布图非生物因素对动物有没有影响呢,我们通过实验了解。

大雁南飞、向日葵朝向太阳上面的图中老鼠、蛇、蚯蚓、瓢虫、蚜虫对小麦生长有没有影响?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老鼠破坏农田、蛇吃老鼠、蚜虫吃麦叶、瓢虫吃蚜虫、杂草和小麦竞争空间、水、阳光肥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版七年级生物上册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1 新人教版课题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课型新授课主备人授课人授课时间第1课时
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4.养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教学重点
1.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养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教法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诱导法、实物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化补充
学生课前
演讲
学生倾听,达到资源共享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课本第12页“想一想,议一议”回答问题:
1.你知道野外生活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吗?
2.这些地区的环境有哪些适于大熊猫生活的特点?生物的生活离不开环境,生物与环境互相依存,我们这节课就要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将知道:
1.环境中有哪些因素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
2.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吗?
3.生物怎样适应环境?
二、新课
(一)生物圈的概念
第二课时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二)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1.生物的生活环境:包括生物的生存空间和存在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2.生态因素的分类:课本第12页
3.观察课本第13页的插图想一想:
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有哪些?小麦正常生长需要怎样的环境条件?
结论:小麦的生活受到阳光、温度和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其他植物也同样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小麦要生长良好,就要经常地除去杂草,用生物的方法除去害虫,同时做好灭鼠工作。

(三)探究实验: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潮湿、土壤、阴暗、花坛里、石头下等。

[讲述]:刚才同学们汇报了发现鼠妇的有趣经历,那么鼠妇到底适应什么样的环境呢?让我们共同来进行一个探究。

[讲解]:探究是我们进行生物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有一定的步骤:
提出问题: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什么?
作出假设:1.鼠妇可能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鼠妇不喜欢明亮、干燥的环境)。

2.鼠妇可能喜欢温暖的环境(鼠妇不喜欢冰凉的环境)。

制定计划:要想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成立,我们必须设计实验。

[推荐器材]:现在提供实验材料有培养皿、干土、湿土,黑纸板,请每组同学设计实验装置。

实施计划:1的装置、验证假设2的装置
培养皿里放在一半干土,一半湿土,在湿土的上方盖上黑纸板,造成阴暗、潮湿的环境;干土上方直接接受阳光照射,造成明亮、干燥的环境。

综合全班各小组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最终结论。

得出结论:鼠妇喜欢阴暗、潮湿、温暖的环境。

表达与交流: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有光、水、温度等因素。

(绝大多数同学赞成把鼠妇放回大自然,接受情感教育。


[小结]: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人都要树立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青蛙少了,什么多了?什么会受到损失?
2.如果大量捕捉青蛙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讨论]青蛙少了,害虫多了,农作物减产,人们经济利益将直接受到损失。

[小结]:长此下去,将会破坏生态平衡,人们将会自食难以下咽的苦果。

例如:仙人掌。

大家都知道仙人掌生活在沙漠中,沙漠干旱缺水,这样恶劣的条件使许多植物望而却步,仙人掌却生活得很好,为什么?
[小结]:叶--退化成刺,减少蒸腾作用;茎--贮水,代替叶光合作用;根--发达,深入地下吸收水分。

这样看来,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必须适应环境才能更好地生存。

[观察]:P17页的图,描述蚯蚓在土壤中生活的状
况。

说出蚯蚓依靠刚毛运动,身体表面的黏液有助于它
在土壤中钻穴和呼吸。

通过观看,认识到生物不仅
适应环境,反过来还能影响环境。

小结教师指导学生谈收获
学生谈收获
再现本节的知识结构
练习指导学生做练习
做练习
作业练习册部分习题
预习提纲见教材: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将知道……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