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必备统计学名词解释填空解读
统计学名词解释(2)
统计学名词解释(2)统计学名词解释34、变量是可变的数量标志,如年龄;变量值是它的大小,如某甲年龄是18岁,某乙年龄时25岁等等。
35、通过调查得来的关于某一数量标志的一系列数值,在统计上又称数据。
36、变量的取值有连续和非连续之分。
凡是相邻的两个变量值之间可以连续不断分割的变量,称为连续变量。
凡是各变量值之间是以整数断开的变量,称为离散变量。
离散变量可以精确计算,其值可以是精确值。
连续变量不可能精确计量,其值都是近似值。
37、分类变量:说明事物类别的一个名称。
38、顺序变量:说明事物有序类别的一个名称。
39、数值型变量:说明事物数字特征的一个名称。
40、当品质标志的变异性用离散变量来表达时,这个变量可称为虚拟变量。
此时,其数值大小只是代码,并无真实意义。
41、自变量是作为变化依据的变量,而因变量是随自变量而发生对应变化的变量。
42、变量按其性质分又可分为确定型变量和随机变量。
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观测,其可能实现的值(或观测值)不止一个,有这种性质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确定型变量条件一定,实现的值就确定了。
43、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或样本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概念或范畴。
例如中国国土面积是9.6*10^6 km^2,其中“中国国土面积”是指标名称,“9.6*10^6 km^2”则是指标数值。
44、统计指标按其内容或作用分,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数量指标说明总体在外延上的数量特征,如人口总数、居民收入、产品产量等,一般都以总量指标的形式出现。
质量指标说明总体在内涵上的数量特征,如人口密度、劳动生产率、产品价格等,一般都以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的形式出现。
45、统计指标按其数值的三种表现形式,又有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之分。
总量指标一般由统计汇总而来,它是研究问题的基础。
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一般由总量指标派生而来。
46、参数:研究者想要了解的总体的某种特征值。
47、统计量: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来的一个量。
48、典型的统计软件:SAS、SPSS、MINITAB、STATISTICA、Excel统计学名词解释2017-04-09 15:34 | #2楼1、统计:就是“统而计之”对所考察事物的量的取值在其出现的全部范围内作总体的把握,全局性的认识。
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名解复习资料
1. 总体(population):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只包括(确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有限个观察单位的总体,称为有限总体(finite population)。
假想的,无时间和空间概念的,称为无限总体(infinite population)。
2. (总体)参数(parameter):总体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
总体参数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变的。
3. 样本(sample):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个体。
4. 样本含量(sample size):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
5. 变量(variable):观察对象个体的特征或测量的结果。
由于个体的特征或指标存在个体差异,观察结果在测量前不能准确预测,故称为随机变量(random variable),简称变量(variable)。
变量的取值称为变量值或观察值(observation)。
根据变量的取值特性,分为数值变量和分类变量。
6. 数值变量(Numerical variable):又称为计量资料、定量资料,指构成其的变量值是定量的,其表现为数值大小,有单位。
对每个观察单位用定量的方法测定某项指标的数值,组成的资料。
7. 计数资料:将全体观测单位按照某种性质或特征分组,然后再分别清点各组观察单位的个数。
分类变量(categorical variable):或称定性变量,其取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或属性,有两种情况:1)无序分类(unordered categories):包括①二项分类,如上述“性别”变量,表现为互相对立的结果;②多项分类,如上述“血型”变量,表现为互不相容的多类结果。
2)有序分类(ordered categories):各类之间有程度上的差别,或等级顺序关系,有“半定量”的意义,亦称等级变量。
等级资料:介于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之间的一种资料,通过半定量方法测量得到。
8. 抽样(sampling):从总体中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的过程称为抽样。
统计学名词解释(超全)
统计学名词解释(超全)统计学:是一门搜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论科学。
总体:就是统计所要研究的事物或现象的全体,即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参数:是描述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又称总体指标。
样本:是指从统计总体中抽取出来作为代表这一总体的、由部分个体组成的集合体。
变量:指给所要研究的事物起的名字,包括可变的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
总体参数:描述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又称总体指标。
样本统计量: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来的样本指标,用来描述样本的数量特征。
普查: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选部分单位进行观察,并根据部分单位(样本)的调查数据,从数量方面推断总体参数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统计分组:根据被研究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以及统计研究的目的,将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的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统计表:指显示统计整理结果的表格,就是把通过整理的调查数据,使其成为得以说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分组数据,并按一定顺序排列而形成的表格。
时期数据:反映现象总体在一段时期内发展变化总结果的总量指标。
时点指标:反应现象整体在某一的点(瞬间)上所处状况的总量指标。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
时间序列:将反映某种现象的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顺序排列而成的序列。
发展水平:时间序列中的每一项指标数值,都称为发展水平,它反映了某种现象在一定时期或时点所达到的规模和水平。
均匀发展水平:将不同时间的发展水平加以均匀而得到的均匀数。
发展速度:是反映现象发展变化快慢程度的动态相对指标,是根据两个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对比求得的。
环比发展速度:是时间序列中敷陈期发展水平与前期发展水平之比,表明现象逐期发展变化的方向和程度。
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发展水平(最初发展水平)之比,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发展变动方向与程度。
统计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简答)
统计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简答)计算题:以老师圈的重点,以及之前布置的作业为主,重点复习11/12章一、名词解释:时间序列数据:是在不同时间收集到的数据,这些数据是按时间顺序收集到的,用于所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总体:是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样本量:构成样本的元素的数目统计量: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参数: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概率抽样:即随机抽样,遵循随机原则进行的抽样,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一定的机会被选入样本非概率抽样:抽取样本时不是依据随机原则,而是根据研究目的对数据的要求,采用某种方式从总体中抽出部分单位对其实施调查简单随机抽样:指从总体N个单位中任意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本,使每个可能的样本被抽中的概率相等的一种抽样方式。
分层抽样:将抽样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某种规则划分为不同的层,然后从不同的层中独立、随机地抽取样本整群抽样:是将总体中各单位归并成若干个互不交叉、互不重复的集合,称之为群;然后以群为抽样单位抽取样本的一种抽样方式。
系统抽样:根据样本容量要求确定抽选间隔,然后随机确定起点,每隔一定的间隔抽取一个单位的一种抽样方式抽样误差:由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误差分组数据: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原始数据按照某种标准化分成不同的组别,分组后的数据称为分组数据。
方法有单变量值分组和组距分组两种。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平均数:也称均值,是一组数据相加后除以数据的个数得到的结果算术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
几何平均数:是n个变量乘积的n次方根方差:各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平方的平均数经验法则:当一组数据对称分布时,经验法则表明:约有68%的数据在平均数1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约有95%的数据在平均数2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约有99%的数据在平均数3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统计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统计学名词解释统计量: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简单随机抽样:指从总体N个单位中任意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本,使每个可能的样本被抽中的概率相等的一种抽样方式。
整群抽样:是将总体中各单位归并成若干个互不交叉、互不重复的集合,称之为群;然后以群为抽样单位抽取样本的一种抽样方式。
系统抽样:根据样本容量要求确定抽选间隔,然后随机确定起点,每隔一定的间隔抽取一个单位的一种抽样方式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平均数:也称均值,是一组数据相加后除以数据的个数得到的结果标准差:离均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区间估计:在点估计的基础上,给出总体参数估计的一个区间范围,该区间通常由样本统计量加减抽样误差得到。
假设检验:利用样本信息,对提出的命题进行检验的一套程序和方法。
双侧假设检验:当统计量U的观测值的绝对值大于临界值Uα/2即|u0|>Uα/2时,则拒绝原假设H0,此时假设检验的拒绝域在统计量分布的两侧尾部,则称这种假设检验为双侧假设检验。
相关系数: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的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强度的统计量。
回归模型:描述因变量y如何依赖于自变量x和误差项的方程。
回归方程:描述因变量y的期望值如何依赖于自变量x的方程。
估计的回归方程:根据估计数据求出的回归方程的估计。
多重共线性:是指线性回归模型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彼此相关。
时间序列:是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相继观察值排列而成的序列。
趋势:是时间序列在长时期内呈现出来的某种持续上升或持续下降的变动,也称长期趋势。
季节变动(季节性):时间序列在一年内重复出现的周期性波动。
指数:广义的讲,任何两个数值对比形成的相对数都可以称作指数,狭义的讲,指数是用于测定多个项目在不同场合下综合变动的一种相对数。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反映一定时期内消费者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的一种相对数。
简答一、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比较答:非概率抽样不是依据随机原则抽选样本,样本统计量的分布是不确切的,因而无法使用样本的结果对总体相应的参数进行推断。
统计学名词解释
1.组距:每一组上限和下限的差。
(组距习惯上常用2,3,5,10,20)2.描述统计:是对成组数据概括的描述。
描述统计的指标有三类:数据的集中趋势,数据的离中趋势,数据间的相关。
3.推论统计:方法包括从样本的数量特性推测总体数量特性的一系列问题:推论假设,推论的各种方法和步骤,以及检验推测可靠性的各种方法。
4.中点:在某一组的下限和上限当中的那一点。
5.集中趋势:是代表一系列数据的典型水平的数字指标,代表集中趋势的指标有平均数,中数和众数。
6.平均数(x):是一组数据总和的平均值。
7.中数(mdn):一系列按大小顺序排列的数据中的一个点,在这个系列中有一半数据在这个点以上,有一半数据在这个点以下。
8.众数(mo):在一系列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
9.离中趋势:是表示一组数据分散程度的指标,常用的指标有:全距,四分差,平均差和标准差。
(如果离中趋势很小,说明数据分布都在平均数附近变动,因此平均数的代表性很大;如果离中趋势太大,说明数据分布太分散)10.全距:一个分布中最大的数值的上限减去最小数值的下限,就得到全距。
(全距大,说明这组数据分散;全距小,则较集中。
使用时注意:1、无极端值;2、比较两个分布的全距时,当两个分布所包含数据的数目相等或差不多时才能使用)11.四分差(q):是数据的离中趋势的指标之一,四分差说明按大小顺序排列的一系列数据中间50%个数据的分散程度。
(如果一个分布中间部分的数据比较集中,则两个四分点q3与q1就离得近些,q的值就小些。
)12.百分点:某次数分布中处于某百分等级的数值。
13.百分等级:某数值在某次数分布中所处的位置。
14.平均差(ad):一个分布中每个变量和平均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
15.标准差:s2开方后的正值就叫标准差,是数据的离中趋势的指标之一。
16.离中系数(cv):用相对量来表示数据分散程度的数字指标。
17.相关程度:指相关是否密切,可分为无相关;部分相关;完全相关。
(完整版)统计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统计学名词解释统计学名词解释第⼀章绪论1.随机变量: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间不能预料到什么值的变量。
2.总体:⼜称母全体、全域,指具有某种特征的⼀类事物的全体。
3.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
4.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个样本。
5.次数:指某⼀事件在某⼀类别中出现的数⽬,⼜称为频数。
6.频率:⼜称相对次数,即某⼀事件发⽣的次数被总的事件数⽬除,亦即某⼀数据出现的次数被这⼀组数据总个数去除。
7.概率:某⼀事物或某⼀情在某⼀总体中出现的⽐率。
8.观测值:⼀旦确定了某个值。
就称这个值为某⼀变量的观测值。
9.参数:⼜称为总体参数,是描述⼀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统计量:样本的那些特征值叫做统计量,⼜称特征值。
第⼆章统计图表1.统计表:是由纵横交叉的线条绘制,并将数据按照⼀定的要求整理、归类、排列、填写在内的⼀种表格形式。
⼀般由表号、名称、标⽬、数字、表注组成。
2.统计图:⼀般采⽤直⾓坐标系,通常横轴表⽰事物的组别或⾃变量x,称为分类轴。
纵轴表⽰事物出现的次数或因变量,称为数值轴。
⼀般由图号及图题、图⽬、图尺、图形、图例、图组成。
3.简单次数分布表:依据每⼀个分数值在⼀列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或总计数资料编制成的统计表,适合数据个数和分布范围⽐较⼩的时候⽤。
4.分组次数分布表:数据量很⼤时,应该把所有的数据先划分在若⼲区间,然后将数据按其数值⼤⼩划归到相应区域的组别内,分别统计各个组别中包括的数据个数,再⽤列表的形式呈现出来,适合数据个数和分布范围⽐较⼤的时候⽤。
5.分组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1)求全距(2)定组距和组数(3)列出分组组距(4)登记次数(5)计算次数6.分组次数分布的意义:(1)优点:A.可将杂乱⽆章数据排列成序,以发现各数据的出现次数及分布状况。
B.可显⽰⼀组数据的集中情况和差异情况等。
(2)缺点:原始数据不见了,从⽽依据这样的统计表算出的平均值会与⽤原始数据算出的值有出⼊,出现误差,即归组效应。
统计学名词解释与重点
统计学名词解释与重点统计学名词解释与重点1、数据类型: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匪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是用文字来表述。
(定性数据或品质数据)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有类别,但类别是有序的。
(定性数据或品质数据)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现实中所处理的大多数都是数值型数据。
(定量数据或数量数据)2、截面数据: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这类数据通常是在不同的空间上获得的,用于描述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
3、总体:是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它通常由所研究的一些个体组成。
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4、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构成样本的元素的数目称为样本量。
5、参数(对应总体)是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是研究者想要了解总体的某种特征值。
6、统计量(对应样本)是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来来的一个量,由于抽样时随机的,因此统计量是样本的函数。
7、调查方法:普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8、抽样采集数据的方式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
9、概率抽样: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多阶段抽样。
10、非概率抽样:方便抽样、判断抽样、自愿样本、滚雪球抽样、配额抽样。
11、搜集数据的基本方法:自填式、面访式、电话式12、数据的误差: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抽样误差:是有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果与总体真值的误差。
非抽样误差:相对抽样误差而言的,初抽样误差之外的,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样本观察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差异。
13、集中趋势:一组数据向某一中心值靠拢的程度,反映了一组数据中心点的位置所在14、众数(分类数据):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用M0表示。
众数主要用于测度分类数据的集中趋势,当然也适用于作为顺序数据以及数值型数据集中趋势的测度值。
统计学名词解释.doc
名词解释:1、分类数据:是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是用文字来表示的。
(P5)2、四分位数:也称四分位点,它是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25%和75%位置上的值。
(P89)3、方差分析:是通过检验个总体的均值是否相等来判断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是否有显著影响。
(P264)4、相关系数: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的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强度的统计量。
(P304)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度量居民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随时间变动的相对数,反映居民家庭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420)6、顺序数据:是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P6)7、抽样误差:是由于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误差。
(P33)8、离散系数:也称变异系数,它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应的平均数之比。
计算公式为:(P103)1.v s= s/⎺x9、置信区间:在区间估计中,由样本统计量所构成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
(P177)10、点估计:用样本统计量^θ的某个取值直接作为总体参数θ的估计值。
(P176)11、系统抽样: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抽样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规定的范围内随机地抽取一个单位作为初始单位,然后按后按事先规定好的规则确定其他样本单位。
(P19)12、中心极限定理:设从均值为μ、方差为σ2(有限)的任意一个总体中抽取样本量为n的样本,当n充分大时,样本均值⎺X的抽样分布近似服从均值为μ、方差为σ2/n的正态分布。
(P165)13、回归模型:描述因变量y如何依赖于自变量x和误差项的方程。
对于只涉及一个自变量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可表示为y=β0+β1x+ε。
(P308)14、指数平滑法:是通过对过去的观察值加权平均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是t+1期的预测值等于t期的实际观察值与t期的预测值的加权平均值。
(P378)15、非概率抽样:是相对于概率抽样而言的,指抽取样本时不是依据随机原则,而是根据研究目的对数据的要求,采用某种方式从总体中抽出部分单位对其实施调查。
(完整版)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随机变量: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间不能预料到什么值的变量。
2.总体:又称母全体、全域,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
3.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
4.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
5.次数: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为频数。
6.频率: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被总的事件数目除,亦即某一数据出现的次数被这一组数据总个数去除。
7.概率:某一事物或某一情在某一总体中出现的比率。
8.观测值:一旦确定了某个值。
就称这个值为某一变量的观测值。
9.参数:又称为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统计量:样本的那些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特征值。
第二章统计图表1.统计表:是由纵横交叉的线条绘制,并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要求整理、归类、排列、填写在内的一种表格形式。
一般由表号、名称、标目、数字、表注组成。
2.统计图:一般采用直角坐标系,通常横轴表示事物的组别或自变量x,称为分类轴。
纵轴表示事物出现的次数或因变量,称为数值轴。
一般由图号及图题、图目、图尺、图形、图例、图组成。
3.简单次数分布表:依据每一个分数值在一列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或总计数资料编制成的统计表,适合数据个数和分布范围比较小的时候用。
4.分组次数分布表:数据量很大时,应该把所有的数据先划分在若干区间,然后将数据按其数值大小划归到相应区域的组别内,分别统计各个组别中包括的数据个数,再用列表的形式呈现出来,适合数据个数和分布范围比较大的时候用。
5.分组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1)求全距(2)定组距和组数(3)列出分组组距(4)登记次数(5)计算次数6.分组次数分布的意义:(1)优点:A.可将杂乱无章数据排列成序,以发现各数据的出现次数及分布状况。
B.可显示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和差异情况等。
(2)缺点:原始数据不见了,从而依据这样的统计表算出的平均值会与用原始数据算出的值有出入,出现误差,即归组效应。
生物统计学复习资料
生物统计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准确性(accuracy):在试验中某一指标的观测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也称准确度。
(反映观测值偏离目标值的程度)精确性(precision):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对同一指标重复测量时所得观测值之间的接近程度,也称精确度。
(反映观测值之间的变异程度)准确性和精确性合称正确性。
随机误差(random error):由无法控制的偶然因素导致的误差。
(随机误差影响精确性,扩大样本容量或增加试验重复次数有助于减少但无法消除随机误差)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由测量工具不精准、试验方法不完善、操作人员水平差异等因素导致的误差。
(既影响准确性又影响精确性,可消除)总体(population):研究对象的全体成员(有限总体、无限总体)个体(individual):构成总体的各个成员样本(sample):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个体所组成的集合。
样本容量(sample size):样本包含的个体数量。
随机抽样(random sampling):采用随机方式从总体中获取样本的过程。
放回式抽样(sampling with replacement):从总体抽取一个个体,记录特征后放回总体,再抽取下一个个体。
非放回式抽样(sampling without replacement):从总体抽取一个个体,不放回总体就继续抽取下一个个体。
连续型数据(continuous data):与某种标准相比较获得的非整数数据。
(可以提高精确度,采用变量方法分析)离散型数据(discrete data):由记录不同类别个体数目而得到的整数数据。
(不能提高精确度,采用属性方法分析)极差(range,R):数据资料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
组距(class interval, i):对频数资料分组时,每个组区间的高限和低限之差,即组区间极差。
样本特征数(sample characteristics):描述频率分布特征的数值总体特征数(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描述概率分布特征的数值样本统计数(statistic):由样本数据计算而来的描述样本特征的数值。
统计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名词解释一、分类数据〔categorical data 〕是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展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使用文字来表述的。
二、顺序数据〔ran k data 〕是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三、数值型数据〔metric data 〕是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详细的数值。
四、系统抽样〔systematic sampling 〕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抽样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在规定的范围内随机的抽取一个单位作为初始单位,然后按事先规定好的规那么确定其他样本单位,这种抽样方法被称为系统抽样。
五、非概率抽样〔non-probability sampling 〕是相对于概率抽样而言的,指抽取样本时不是根据随机原那么,而是根据研究目的对数据的要求,采取某种方式从总体中抽出局部单位对其施行调查。
六、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 〕是由于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误差。
七、四分位数(quartile)也称四分位点,他是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25%和75%位置上的值。
四分位数是通过3个点将全部数据等分为4局部,其中每局部包括25%的数据。
八、离散系数也成为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它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应的平均数之比。
其计算公式为:s s v x =离散系数是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统计量,主要是用于比拟不同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
离散系数大,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大;离散系数小,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小。
九、泊松分布〔Poisson distribution 〕是用来描绘在一指定时间范围内或在指定的面积或体积之内某一事件出现的次数的分布。
十、中心极限定理〔central limit theorem 〕:设从均值μ、2σ(有限)的任意一个总体中抽取样本量为n 的样本,当n 充分大时,样本均值X 的抽样分布近似服从均值为μ、方差2σ/n 的正态分布。
统计学名词解释、简答
名词解释统计总体: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
统计总体的特征:同质性、差异性、大量性。
总体单位:个体,指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
统计指标:简称指标,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
任一概念都包含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
特征有总体性、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统计标志:在统计中,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标志是统计研究的起点,总体单位是标志的载体,是标志的承担者,统计研究是从登记标志开始的,并通过对标志的综合来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
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或不变标志和变异标志。
统计调查: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预定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有关现象的各个单位的资料,对客观事实进行登记,取得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
统计调查的好坏,将影响统计资料的正确与否,从而影响统计质量。
统计调查的要求: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系统性。
普查:是根据统计任务的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调查范围:1.属于一定时点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如人口普查)。
2.反映一定时期现象的总量(如出生人口总数)。
优点:所获资料更详细,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缺点:工作量大,花费时间长,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主要作用:在于掌握某些关系国计民生、国情国力的数据,获得比较准确的信息。
抽样调查:指从所要研究的总体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将调查整理得出的数量特征,用以推断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组织形式。
特点:随机性、推断性。
优点:经济性、时效性、准确性、灵活性。
应用范围:①对总体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但要掌握总体某些现象的全面数值②用抽样调查资料修正全面调查资料。
作用:①承担全面调查无法或很难承担的调查任务。
如气象调查。
②与全面调查结合,可以发挥相互补充、校对的作用。
③进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表达和解释的一门科学。
2.医学统计学:是应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及其有关领域数据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表达和解释的一门科学。
3.抽样:是从研那个研究总体抽取少量有代表性的个体,称为抽样。
4.统计推断:是根据已知的样本信息来推断未知的总体,是统计分析的目的,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5.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研究对象的全体。
6.概率:是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度量。
7.同质:是指所研究的观察对象具有某些相同的性质或特征。
8.变异:是同质个体的某项指标之间的差异,即个体差异。
9.正态分布:频数分布的高峰在中间,两端基本对称,逐步减少,这种分布称为近似正态分布,如果两端完全对称则称为正态分布。
10.医学参考值围:又称正常值围,医学上常将包括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指标值的波动围称为该指标的正常值围。
11.动态数列(dynamic series):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将一系列描述某事物的统计指标依次排列起来,观察和比较该事物在时间上的变化和发展趋势,这些统计指标可以为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
12.人口金字塔:将人口的性别与年龄资料结合起来以图形的方式表达人口的性别与年龄结构,以年龄为纵轴,人口百分比为横轴,左侧为男,右侧为女,两个对应的直方图,其形似金字塔。
13.负担系数(dependency ratio):又称抚养比或抚养系数,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数与劳动年龄人数之比。
14.标准化死亡比(SMR):实际死亡人数与期望死亡人数之比称为标准化死亡比。
15.统计图:是用点的位置、线段的升降、直条的长短和面积的大小等来表达数据的一种形式。
16.半对数线图(semi-logarithmic linear chart):横轴是算数尺度,纵轴是对数尺度,使线图上的数量关系变为对数关系。
适用于描述某项指随某个连续型数值变量变化而变化的速度(相对变化趋势)。
统计填空名词解释
统计学填空题、名词解释集填空题1、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据型数据。
2、数据型变量是说明事物数字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离散型变量是只能取可数值的变量,只能取有限个值,且以整数断开; 连续性变量是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区间取任何值的变量,取值是连续不断的。
3、收集数据的基本方法:自填式、面访式、电话式,此外还有观察式。
4、实验中的若干问题:人的意愿,心理问题,道德问题。
5、回答误差主要有:理解误差,记忆误差,有意识误差。
6、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最多的变量值。
7、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
8、平均数一组数据相加后除以数据的个数得到的结果。
9、根据未经分组数据计算的平均数称为简单平均数。
10、根据分组数据计算的平均数称为加强平均数。
11、四分位差也称内距,它是上四分位数与下四分位数之差。
12、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极差。
13、非平稳序列是包含趋势、季节性或周期性的序列。
非平稳序列又可以分为有趋势的序列、有趋势和季节性的序列、几种成分混合而成的复合型序列。
名词解释1、截面数据是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到的数据。
2、时间序列数据是在不同时间上收集到的数据。
3、 统计量是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4、 简单随机抽样,就是从包括总体N 个单位的抽样框中随机地、一个一个地抽取n 个单位作为样本,每个单位的入样概率是相等的。
5、 整群抽样:将总体中若干个单位合并为主,这样的组称为群。
抽样时直接抽取群,然后对中选群中的所有单位全部实施调查。
6、 系统抽样:将整体中的所有抽样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在规定的范围内随机地抽取一个单位作为初始单位,然后按事先规定好的规则确定其他样本单位。
7、 方差分析,就是通过检验各总体的均值是否相等来判断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变量是否有显著影响。
8、残差是因变量的观测值yi 与根据估计的回归方程求出的预测值yi(头顶为倒v)之差,用 e 表示。
医学统计学复习题(名词解释和简答)
一、名词解释:1、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是同质所有观察单位的某种变量值的集合。
2、有限总体:是指空间、时间范围限制的总体。
3、无限总体:是指没有空间、时间限制的总体。
4、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其实测值的集合。
5、@计量资料:又称定量资料或数值变量资料。
为观测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指标的大小,而获得的资料。
其变量值是定量的,表现为数值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
根据其观测值取值是否连续,又可分为连续型或离散型两类。
6、计数资料:又称定性资料或者无序分类变量资料,亦称名义变量资料,是将观察单位按照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计数,分组汇总各组观察单位数后得到的资料。
其变量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性或类别。
分两种情形:(1)二分类:两类间相互对立,互不相容。
(2)多分类:各类间互不相容。
7、等级资料:又称半定量资料或有序分类变量资料,是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成等级后分组计数,分类汇总各组观察单位数后而得到的资料。
其变量值具有半定量性质,表现为等级大小或属性程度。
8、随机误差(偶然误差):是一类不恒定的、随机变化的误差,由多种尚无法控制的因素引起,观察值不按方向性和系统性变化,在大量重复测量中,它可呈现或大或小,或正或负的规律性变化。
9、平均数:描述一组变量值的集中位置或水平。
常用的平均数有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和中位数。
10、抽样误差:由于个体差异和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以及统一总体若干样本统计量之间的差异。
11、I型错误: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H0,这类“弃真”错误称为I 型错误。
检验水平,就是预先规定的允许犯I型错误概率的最大值。
I型错误概率大小也用α表示,α可取单尾亦可取双尾。
12、II型错误:“接受”了实际上不成立的H0,这类“取伪”的错误称为II型错误。
其概率大小用β表示,β只取单尾,β值的大小一般未知,,须在知道两总体差值δ、α及n时,才能算出。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1.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或属性的名称;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
2.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调查对象搜集各种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
3.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区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4.相对指标:就是将两个有直接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形成的一种比率,是用来反映现象之间数量对比关系和联系程度的综合指标。
5.标志变异指标:又称标志变动指标,它是综合地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各单位标志值之间差异程度的综合指标。
6.动态数列:它是指各个不同时间的社会经济统计指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数列。
7.平均发展水平:对各个不同时间上的指标数值求平均数,将指标在各个时间上表现的差异加以抽象,以一个数值来代表现象在这一段时间上的一般发展水平。
8.综合指数:是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
9.平均发展速度:是各个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较长时期内速度变化的平均程度。
10.次数分布数列: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类整理,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中各个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
11.统计分组的作用:(1)区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2)反映社会经济总体的内部结构;(3)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依存关系。
12.总量指标的作用:(1)总量指标是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起点;(2)总量指标是进行科学管理的依据;(3)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也是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绝对效果的工具。
13.相对指标的作用:(1)进行数量指标分析,就可以充分反映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联系程度、发展速度、有助于鉴别好坏,分析其效益;(2)它是一个抽象化的数值,所以他能深入、概括的说明总量指标所不能反映的问题,便于比较和分析事物。
14.动态数列的编制原则:最基本的原则是保证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之间的可比性。
统计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统计学名词解释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名词解释●统计工作:是从数量方面对社会经济现象做调查研究的一种工作,是人们为认识客观事物而进行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指在统计实践活动中所取得的,反映统计研究对象有关特征的各种综合性的数字资料和分析报告。
●统计学:是阐述统计理论与方法的系统性科学,是统计工作实践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是研究、整理、分析统计资料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某一相同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样本:从总体当中抽取出来,用从代表这一总体的部分个体组成的集合●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统计指标: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简称指标。
有俩种理解,一是指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二是指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量表现。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
这种调查,主要用来搜集一些比较全面而又不能或不宜从经常调查中得出的统计资料。
●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所要调查的单位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抽样调查:也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被研究总体中抽取出一定数量的单位(样本)进行调查,根据样本指标数值来推算总体指标数值的一种调查●典型调查: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行之有效的非全面调查方法。
它是从研究总体中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单位(典型单位)进行调查,用来了解总体的详细情况●统计调查:根据统计工作任务和统计设计的要求,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调查单位搜集调查资料的过程●统计分组: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区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分配数列:又称分布数列、次数数列,是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形成的,用来反映总体单位在各组中分布状况的统计数列●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规模和水平的统计指标。
[重点]统计学名词解释整理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统计的产生与发展1.统计—总括地计算;对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进行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统计学概括地说统计就是用数字作为语言表述事实。
它有三层含义即:统计资料、统计工作、统计学2统计资料是反映一定社会经济现象或科学技术内容的统计数字和相联系的文字分析报告。
3统计工作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采用适宜的科学方法搜集、处理统计资料的一系列调查研究过程。
3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测定、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反映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的数据,以便给出正确认识的方法论科学。
其目的就是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为什么?)。
P8三者之间的关系: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过程与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和统计学是实践与理论的关系,理论源于实践,理论又高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概括和总结,是系统化了的知识体系。
第二节统计的基本问题1.统计的作用认识世界的有力武器是治国和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研究的有效工具P42.统计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综合性)具体性3.统计工作过程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4、统计设计就是根据统计活动的目的,结合研究对象的性质、特点,对统计范围、统计指标、分类目录、资料搜集整理方法、分析要求及有关组织工作等方面所作出的整体规划。
5、统计调查就是根据统计活动的目的所确定的统计指标,把研究对象中各总体单位的某些必须了解的特征记录下来。
6、统计整理就是根据统计设计的要求,将调查资料进行审核、分组、汇总、编制统计表等科学加工处理的过程,以便清晰地反映研究总体的综合特征。
7、统计分析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以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具体情况,运用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进行研究,肯定成绩,发现问题,找出原因,根据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三节统计学的若干基本概念1、总体:指在某种共性的基础上由许多个别事物结合起来的整体。
简言之总体是同质个体所组成的整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关于数据搜集、整理、归纳、分析的方法论科学。
抽样调查:按随机原则从调查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再根据所获得的数据,对调查对象总体特征做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推算。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指标:是说明总体综合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数字指标。
统计分组: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要求,按一个标志或几个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不同性质的组,使组内的差异尽可能小,组间的差异尽可能大,从而使大量无序的、零乱的数据变成有序的、层次分明的数据的过程。
变异系数:又称离散系数,是将离散程度指标除以标志值的算术平均数得到的相对数形式的离散程度指标。
向上累积频数:先列出各组的上限,然后有标志值低的组向标志值高的组依次累积频数,也就是将所有低于某一组上限的单位个数累积起来。
调和平均数:是标志值的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也称为倒数平均数。
抽样平均误差:是抽样平均数的标准差,它反映样本平均数(样本成数)与总体平均数(总体成数)之间的平均差异程度。
抽样平均误差:样本平均数(样本成数)的标准差。
反映样本平均数(样本成数)与总体平均数(总体成数)的平均误差程度。
统计推断:利用样本数据,对总体数量特征作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估计与推断。
统计指标:简称指标,它是反映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
标准差:总体所有单位标志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之平方平均数。
发展速度: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的比,反映现象发展变动的方向和程度,表明报告期水平是基期水平的百分之几或若干倍。
回归分析:是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的形态,寻求一个数学模型(数学表达式),来近似的表达变量间的平均变化关系。
指数体系:经济上有一定的联系,数量上能够形成相等关系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指数所构成的整体。
统计总体:是统计所要研究的对象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所构成的整体,简称总体。
构成总体的个体则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单位。
全及总体:通常将所要研究的事物全体构成的总体。
样本:从全及总体中抽取出来,作为代表这一总体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体。
数量标志:表明单位数量方面的特征。
可变标志:在各单位的表现不完全相同的标志。
不变标志:在一个总体各单位的具体表现都相同。
数量(总量)指标:反映现象总规模、总水平和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
质量指标:反映现象水平和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
大数定律(大数法则):事物规律性是由大量个别现象经过综合平均得到的。
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和检验。
实验的统计设计:指设计实验的合理程序,使得收集得到的数据符合统计分析方法的要求,以便得出有效的客观结论。
综合指标法:是指运用各种统计指标来反映和研究客观总体现象的一般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方法。
统计调查:根据统计研究预定的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资料的过程。
重点调查:只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非全面调查。
典型调查:是一种专门组织的非全面调查。
统计调查体系:建立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以重点调查、科学推算和少量的全面报表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穷尽原则:就是使总体中的每一个单位都应有组可归,或者说各分组的空间足以容纳总体所有的单位。
互斥原则:就是在特定的分组标志下,总体中的任何一个单位只能归属于某一组,而不能同时或可能属于几个组。
频数分布:统计整理的一种重要的形式,通过零乱的、分散的原则资料进行有次序的整理,形成一系列反映总体各组之间单位分布状况的数列。
平均数可归纳为“数值平均数”和“位置平均数”。
数值平均数:就是对统计数列的所有各项数据来计算的平均数。
位置平均数:根据总体中处于特殊位置上的个别单位或部分单位的标志值来确定的代表值。
众数:是一个统计总体或分布数列中出现的频数最多的、频率最高的标志。
中位数:是一个统计总体或分布数列中处于中等水平的标志值。
皮尔生规则:在钟型分布只存在适度或轻微偏科的情形下,中位数一般介于众数和平均数之间;并且中位数与算数平均数的距离,大约只是中位数与众数之距离的一半。
极差:总体或分布中最大的标志值与最小的标志值之差距,又称“全距”。
平均差:各单位标志值与其平均数离差的绝对值的算术平均数。
方差:各单位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
标准差系数:变异系数一般指标准差系数。
点估计:也叫定值估计,就是直接用抽样平均数代替总体平均数,用抽样成数代替总体成数。
区间估计:是在一定概率保证下,用样本统计量和抽样平均误差去推断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的估计方法。
抽样估计:是指根据所抽取的样本特征来估计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假设检验:是先对总体的某一数据提出假设,然后抽取时期指标:是反映总体在一段时期内累计总量的数字资料,是流量。
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上具有的总量的数字资料,是存量。
变异:标志的具体表现和指标的具体数值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称为变异。
变量:数量标志和指标在统计中称为变量。
参数:是反映总体特征的一些变量,包括总体平均数、总体方差、总体标准差等。
统计量:是反映样本特征的一些变量,包括样本平均数、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等。
抽样极限误差:是指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
我们用样本统计量变动的上限或下限与总体参数的。
重复抽样:也称为回置抽样,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时,每次抽取一个样本单位时都放回的抽样方式。
不重复抽样:也叫不回置抽样,它是在每次抽取样本单位时都不放回的抽样方式。
统计指数:广义上来说,它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指标。
狭义上来说,它是反映不能直接相加对比的复杂总体综合变动的动态相对数。
综合法总指数:凡是一个总量指标可以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指标时,将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指标固定下来,仅观察另一个因素指标的变动程度,这样的总指数就叫综合法指数。
平均法总指数:平均法总指数是通过对个体指数进行加权平均而求得的反映不能直接加总的多个个体所组成的复杂总体综合变动的指数。
分为两种:加权算术平均法总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法总指数。
时间数列:是指同一观察现象的观察值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数列。
时间数列也称为时间序列和动态数列。
调查对象:是所要研究对象的总体。
调查单位:是所要研究对象的个体。
填报单位: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
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1、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和法。
2、当我们研究某市居民户的生活水平时,该市便构成统计总体,体单位。
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名称,它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4、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5、工人的年龄、工厂设备的价值,属于。
6、。
7、一项完整的统计指标应该由和8、若要调查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调查单位是企业职工,填报单位是企业。
9、调查单位是,填报单位是10、统计分组按任务和作用不同,可划分为11、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12、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有两种形式:和13、组距式分组根据其分组的组距是否相等可分为等组距分组和不等组距分组。
14、在组距数列中,为组中值。
15、各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次数分布主要有四种类型:、分布和伦洛茨分布。
16、次数分配是由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和各组所占有的单位数两个要素构成的。
表示各组单位数的次数又称为频数,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称为频率。
17、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单位标志总量;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18、结构相结指标是部分数值与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之比。
19、变异指标的种类有和20、检查长期计划的完成程度时,若计划任务规定的是长期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检查计划完成程度应采用水平方法。
21、某地区某年的财政总收入为248.50亿元,从反映总体的时间上看,该指标是;从反映总体的内容上看,该指标是标志总量指标。
22是,利用样本资料计算样本指标,并据以推算总体特征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23、从全部总体单位中随机抽选样本单位的方法有两种,即和。
24、常用的抽样组织形式有四种。
25、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法和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26、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是:估计值、抽样误差范围、概率保证程度。
27、如果总体平均数落在区间内的概率保证程度是95.45%,则抽样极限误差,抽样平均误差等于10。
28、若按影响因素的多少划分,相关关系分为29、当变量x 值增加,变量y 值也增加,这是x 值减少,变量y 值也减少,这是正相关关系。
30、用来说明两个变量相关密切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
31、相关系数绝对的大小反映。
32、指数按其所反映的对象范围的不同,分为和33、总指数的计算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一种是34、按照一般原则,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
35、平均指数的计算形式为36、因素分析包括和。
37、动态数列按其指标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和指标动态数列三种动态数列。
38、平均发展水平又称它是从动态上说明现象总体在某一时期内发展的一般水平。
39、发展速度由于采用基期的不同,可分为和40、增长量是由于基期的不同增长量可分为逐期增长量和累积增长量,这二者的关系可用公式(a1-a0)+(a2-a1+…+(an-an-1=an-a041、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有两种:42、平均发展速度是对,它也是一种序时平均数。
43、已知某产品产量1993年与1992年相比增长了5%,1994年与1992年相比增长了12%,则1994年与1993年相比增长了6.7%。
44、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之间是统计过程与统计结果的关系,统计学和统计工作之间是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的关系。
45、统计表中,宾词配置方式有和46、总体参数估计有和两种方法。
47、进行工业生产设备普查时,调查单位是,报告单位是。
48、调查资料准确性的检查方法有49、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分配数列可分为和50、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时间状态不同分为日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51、各年末商品库存量数列属于数列,各年的基建投资额数列属于数列。
52、统计研究运用大量观察法是由于研究对象的和53、统计调查根据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根据否可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54、任何一个统计分布都必须满足多组频率大于0和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00%两个条件。
55、相关分析研究的是关系,它所使用的分析指标是56、根据时间间隔相等的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时应采方法;根据时间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时应采用首尾折半方法。
57、某市城镇房屋普查中,统计总体是。
58、统计报表按填报单位不同可分为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