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残疾人》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_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道德与法治_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情感与态度1、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体验感受他们生活的诸多不便。

2、让学生学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范例,从而敬佩那些付出比正常人更多努力的残疾人。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心中有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行为与习惯1、大家共同参与自己所创造的残疾人情境,组织学生展开活动。

2、能尊重残疾人,设身处地为残疾人着想,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三)知识与技能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和社会责任感。

(四)过程与方法:通过换位体验、资料搜集、讨论分享、讲故事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残疾人在生活上有许多困难,社会给予残疾人许多关怀,帮助残疾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残疾人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对他们有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难点:理解残疾人的情感和需求,由对残疾人的同情转化为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并能采取适宜的方法帮助他们。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残疾运动员的比赛画面、残疾人生活的视频等制成课件。

2.搜集残疾人专用设施的图片或资料。

学生准备:1.课前收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先进事迹资料;了解残疾人超出常人的地方。

2.初步了解社会生活中各种为帮助残疾人设置的设施,以及帮助残疾人的做法。

3.到社区中去调查或是通过网络了解残疾人专用设施的使用情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观看残疾会运动员拼搏图片。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观看一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仔细的看,看完之后,我们来交流你的感受。

(播放多媒体课件)刚才大家看的很认真,很投入,老师想知道看了这些图片,你内心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重点在于明确表达:残疾人的生活不容易,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但是他们生活依然很好,很了不起。

心里很敬重残疾人。

师:是呀,这些残疾人真是太不容易了,他们虽然没有健全的身体,但是他们却凭着坚强的意志,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走近残疾人案例及评析(合集5篇)

走近残疾人案例及评析(合集5篇)

走近残疾人案例及评析(合集5篇)第一篇:走近残疾人案例及评析品德与社会《走近残疾人》案例及评析《走近残疾人》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的第二个主题——伸出爱的手,这一主题由两课时完成,《走近残疾人》是第一课时。

本单元旨在培养儿童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

本课的立足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困难,认识到他们需要人们的尊重、关爱和帮助,并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向他们伸出温暖的双手。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体会和感受残疾人在实际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体察他人,观察社会事物和获取社会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能够理解、尊重和关爱残疾人,并对他们在困难面前自强不息的精神持有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让学生学习、体验、感悟残疾人的社会生活,获得亲身感受,从而培养学生关爱残疾人、尊重残疾人、关注残疾人生活的意识。

教学难点: 感受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教法学法:情景教学法、体验法、欣赏法、谈话法、实践性活动、讲授等多种教法学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体验活动的道具、学生搜集残疾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孩子们!老师看到我们班每个小朋友都十分活泼可爱,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还有一双灵巧的小手,你们知道吗?你们真的非常幸运!因为,同在一片蓝天下,还生活着这样一群特殊而困难的群体:他们或者在漫漫长夜里摸索,或者在无声的世界里生活,或者是靠轮椅、拐杖走着自己的人生。

(课件1:出示不同类型的一组残疾人的图片)像他们这种在身体结构上丧失某种功能或者心理上存在某种不正常的人,就是我们今天要关注的社会弱势群体——残疾人。

就让我们一起伸出爱的手,走近残疾人,来了解一下残疾人的生活。

──板书课题(伸出爱的手走近残疾人)评:基于学生对残疾人已有的认识和学习愿望,把残疾人图片在课堂上播放,引发学生探究残疾人的生活、学习的欲望,使教学寻找到了适当的切入点,为儿童真正走进残疾人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珍视儿童生活独特价值”的独特理念。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走近残疾人 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走近残疾人 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走近残疾人一、教材分析本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是针对四年级下册的内容进行设计,主要内容是融合“语文”和“德育”两个课程,通过走近残疾人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弱势群体,增强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和自信心,同时也帮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和需求,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包容心。

二、教学目标1.学习残疾人的生活和需求;2.增强同情心、责任感和自信心;3.培养爱心和包容心;4.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交际能力。

三、教学过程3.1 活动1:小组讨论活动内容:学生分成小组,交流自己对残疾人的认识和感受,并探讨如何向残疾人传递温暖。

活动目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了解学生对残疾人的认知和态度。

步骤安排:•第一步:学生视听资料、图片,并讨论何为残疾人,认识残疾人;•第二步:分组讨论,每个小组至少提出1个可行的提案,并进行讨论;•第三步: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建议,并进行全班评议;•第四步:整合提案,进行评选。

3.2 活动2:创意设计活动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款针对残疾人群体的产品或服务,可以是APP、手工制品、宣传海报等。

活动目标:通过创意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交际能力。

步骤安排:•第一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头脑风暴,想出各种面向残疾人的需求,习惯,以及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第二步:将想法分类整理,筛选可行性高的构思,以及细化设计方案,包括功能,目标受众,以及赠品或服务等;•第三步: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创意设计,除了制作产品或服务外,宣传材料(如宣传海报)也要一并准备;•第四步:美术老师指导学生美化宣传材料和设计产品或服务的LOGO和ICON;•第五步: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设计的内容和道理,汇报自己所负责的部分。

3.3 活动3:模拟体验活动内容:学生假设自己是残疾人,模拟不同残疾人的生活情景,体验伤残难题和日常生活问题。

活动目标: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残疾人的需要和生活想法。

步骤安排:•第一步:学生分为不同的模拟组,包括失明,失聪,肢体残疾等;•第二步:学生模拟体验不同残疾的场景:–失明模拟组:配戴眼罩,借助其他感官体验模拟环境;–失聪模拟组:戴上耳塞,通过手语,笔写等方式进行交流;–肢体残疾模拟组:使用拐杖,轮椅,通过移动配件来模拟肢体残疾。

《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

《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

《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2011-01-02《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人的身板缺陷,用真诚的心体验人生活中的未便和她们为克服自身缺陷而付出的努力。

2、收集涉及个人生命残志坚,自强不息的可作例子的事。

3、同情、理解、关注,在须要时愿意努力,并采取适宜的方法帮忙她们。

教学重难点:1、体验感受生活中的未便,了解她们的自立、自强,并为之敬佩。

2、体会对"理解、尊重、平等"的渴望。

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了解的社团和设施。

2、多媒体课件:①部门残疾名人故事;②残奥会片断;③舞蹈《千手观音》;④音乐《爱的奉献》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体验残疾人的坚苦,同情残疾人的不幸运(一)游戏一:贴鼻子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吗?--贴鼻子,谁知道这个游戏有什么法则?(必须把秋水蒙起来。

要把鼻子贴正确才为胜利。

)1、请三名学生上台玩游戏。

2、提问:①鼻子为什么会被贴歪呢?②倘使你的秋水看不见东西了,你有什么感觉?③要是让你闭着秋水回到自己的坐位上,你觉得如何?想试试吗?学生闭上秋水回到坐位,体验盲人生活。

④此刻这几位同学因秋水看不见而遇到坚苦,你们说该怎么办呢?请同桌上前帮忙她们。

(二)游戏二:穿衣服这次游戏的内部实质意义是--穿衣服比赛。

本游戏的'法则是:请按老师的口令进行游戏,请听口令!(1)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脱下你们的上衣,谈谈双手脱外套的感受。

(2)请女同学用一只手将外套穿上,再谈谈感受。

(3)男同学在不用手的前提下,试穿外套。

请女生上前帮忙她们。

请男生谈谈这次穿衣的感受。

(三)认识各种残疾人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做这个游戏吗?(体会残疾人的艰难。

)在我们的身边就有一部门残疾人,她们由于身板的某一部门有了残疾,生活起来很不方便,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什么样的残疾人?你能想像他在生活中会遇到什么坚苦吗?学生发言…孩子们,从你们的谈话中,老师仿佛看见了你们那颗金子般的善良的心。

《走近残疾人》教案

《走近残疾人》教案

《走近残疾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员了解残疾人的定义和分类,认识到残疾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培养学员关爱、尊重残疾人的意识,提高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

3. 引导学员学会换位思考,理解残疾人的生活困境,激发学员助人为乐的品质。

4. 使学员掌握基本的残疾人辅助设施和急救知识,能够在生活中给予残疾人帮助。

二、教学内容1. 残疾人的定义与分类2. 残疾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3. 关爱、尊重残疾人的重要性4. 与人沟通、交往的技巧5. 换位思考与助人为乐的品质6. 残疾人辅助设施的使用7. 急救知识的掌握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残疾人的定义、分类、地位、作用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关爱、尊重残疾人的实例,讨论交流沟通技巧。

3. 角色扮演法:分组扮演残疾人和非残疾人,模拟生活中的场景,体验残疾人的生活困境。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助人为乐的品质、残疾人辅助设施的使用等话题。

5.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员参观残疾人福利机构,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和需求。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走近残疾人》教案手册2. 课件:残疾人的定义、分类、地位、作用等知识点3. 视频资料:关于关爱、尊重残疾人的实例4. 道具:残疾人辅助设施(如轮椅、盲杖等)5. 实地考察安排:联系残疾人福利机构,确定参观时间、地点五、教学评价1. 学员课堂参与度:观察学员在课堂上的发言、互动等情况,评价学员的参与程度。

2. 角色扮演表现:评价学员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如沟通技巧、关爱尊重态度等。

3. 小组讨论成果:评价学员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团队合作等。

5. 学员综合素质:综合评价学员在课程中的表现,包括知识掌握、态度价值观、实践能力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残疾人的定义和分类,引起学员对残疾人的关注和思考。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残疾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员认识到残疾人对社会的贡献。

3. 案例分析:分析关爱、尊重残疾人的实例,让学员学会与人沟通、交往的技巧。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走近残疾人 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走近残疾人 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走近残疾人一、教学目标1.知道残疾人的基本知识和常见残疾类型,能够正确对待残疾人。

2.文化礼仪,尊重并友好与残疾人交往。

3.同情温暖,关爱弱势群体,培养爱心和同情心。

4.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残疾人的需要,探索如何更好地帮助残疾人。

二、教学内容1. 宣传残疾人相关知识在这部分教学中,学生将学习残疾人的基本知识和常见残疾类型,以此了解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和需要,希望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残疾人,尽可能去除歧视和偏见。

2. 参观残疾人福利机构在这部分教学中,学生将前往参观当地残疾人福利机构,并了解残疾人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通过亲身经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残疾人的日常生活,并关注他们的需求。

3. 交流与互动在这部分教学中,老师将与学生开展互动讨论,探讨“如何帮助残疾人”这一主题。

希望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如何提高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度,并为他们带来更多尊重、理解和支持。

三、教学过程1. 宣传残疾人相关知识在课前,老师可以布置一些阅读、观看影片或教案,让学生在课堂上快速回顾、总结和分享相关知识点。

2. 参观残疾人福利机构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参观残疾人福利机构,帮助学生们认识残疾人的生活状态和需求。

在参观中,学生应该学会听、观察和思考。

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参观完成后再一起讨论,以便更深刻地体验和理解。

3. 交流与互动在课堂讨论中,学生应该针对“如何帮助残疾人”的这一主题,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心得。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启示性的问题,比如:“你身边是否有残疾人朋友?”“你如何看待残疾人?”,鼓励学生勇于揭示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交流彼此的观点。

教师可以主持讨论,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同情心、爱心和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1.阅读教案、观看播放的视频或电视节目,对内容进行理解和总结。

2.参观残疾人福利机构,实际感受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和所需支持。

3.组织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走近残疾人》教案

《走近残疾人》教案

《走近残疾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定义和分类,认识到残疾人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和关爱残疾人的良好品德。

3. 提高学生与残疾人沟通的能力,学会在生活和学习中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4.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残疾人的定义和分类2. 残疾人的权益和保障3. 尊重和关爱残疾人的重要性4. 与残疾人沟通的技巧5. 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行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特殊地位,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和关爱残疾人的品德。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残疾人的需求和感受,提高与残疾人沟通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残疾人的定义、分类和权益。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残疾人的需求。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尊重、理解和关爱残疾人,以及与残疾人沟通的技巧。

4.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五、教学准备1. 教材:《走近残疾人》相关教材或资料。

2. 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素材,以便于讲解和展示。

3. 实践活动:提前安排好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行动,如访问残疾人家庭、参加残疾人公益活动等。

4.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相关视频和音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残疾人的短片,引发学生对残疾人话题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残疾人面临的困境。

2. 新课导入:讲解残疾人的定义、分类和权益,让学生对残疾人有基本的了解。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尊重、理解和关爱残疾人,以及与残疾人沟通的技巧。

七、课堂练习1. 设计一道关于残疾人权益的问卷调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调查,了解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程度。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观察身边的残疾人,记录下他们的需求和感受。

2. 制定一个关爱残疾人的计划,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付诸实践。

九、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他们对残疾人问题的关注程度。

《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

《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

《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残疾人的生活,了解残疾人励志的故事,树立并愿意帮助残疾人的意识;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他人,观察社会,和获取社会信息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模拟体验和阅读,增进学生对残疾人的同情心和爱心(4)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运用多媒体丰富儿童的想象和情感体验;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运用多种方式表现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教学重点让学生用不同方式亲身体验残疾人的生活,从而增进对残疾人的理解、尊重、友爱的情感。

教学难点:由对残疾人的同情转化为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名字叫《千手观音》,这是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一个舞蹈节目,它荣获当年“最受观众喜爱节目”一等奖,同时荣获“特别奖”。

师:它有什么特别之处?(生自由发言)是的,参加演出的21位演员均是由于先天或者后天的原因导致听力、言语障碍的聋哑人,也就是我们说的残疾人,他们虽然听不到音乐,却能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与音乐配合得那么默契,表现的那么完美,多了不起啊!师:是啊,残疾人是一个多么特殊的群体。

当你欣赏蓝天白云的时候,当你聆听美妙动听音乐的时候,当你在操场上快乐奔跑游戏的时候,你可曾想到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这样一群残疾人?据统计我们身边有6000万以上的残疾人。

(出示一些残疾人图片)他们到底是怎样生活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残疾人,来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

(板书课题)下面,让我们通过三个模拟活动来体验一下吧!(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对残疾人已有的认识和学习愿望,在课堂上播放录像,引发学生探究残疾人的生活、学习的欲望,使教学寻找到了适当的切入点,为儿童真正走进残疾人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珍视儿童生活独特价值”的独特理念。

)二、活动体验,理解感悟(一)活动:体验残疾人的生活。

《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

《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

《走进残疾人》教学主题:《走进残疾人》是《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心温暖你我他》第5课心里想着他们第一个话题。

针对我所带的三年级学生的实情,紧扣走进二字,设计体验活动,让学生真切的体会残疾人生活的不易,接下来再介绍残疾人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实例,让学生从心灵深处真正尊敬,理解,关爱,尊重残疾人,从行动上真正的帮助残疾人。

教学目标:1、了解残疾人,知道他们生活的艰辛,了解一些残疾人的事迹。

2、体会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关爱。

3、同情、理解、关注残疾人,在必要时愿意尽力,并采取适宜的方法帮助他们。

教学重难点:1 体验感受残疾人生活中的不易,了解他们的自立,自强,并为之敬佩。

2 体会残疾人对尊敬,理解,关爱的渴望,并从行动上真正地帮助残疾人。

技术使用:PPT使用目的:1、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内容的新颖性,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教育教学,有时哪怕老师讲得再好,可总有学生的精力分散的时候,运用PPT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保持相对的精力。

2、能够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知识的传授需要时间,所以利用PPT 可以节约时间,另外还可以在课堂上可加大课堂知识容量,增添授课内容,使学生的知识面会进-步得到扩展。

3、能够让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直观,图文并茂,易于学生接受。

使课堂气氛活跃,加深巩固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教学过程:活动一观赏导入,激发情感师:今天陈老师先请大家观看一段视屏。

大家一定要用心的看哟,看完之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课件播放《千手观音》)。

师:短片中的舞蹈美吗?生:美。

师:那你们知道台上的21个演员都是些什么人吗?生:聋哑人。

师:对。

他们都是聋哑残疾人。

她们曾经在2004年雅典残疾人奥运会上演出,也在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她们的演出得到了世界人民热烈的掌声。

现在我国残疾人总数是85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6.21%,平均每16个人中就有一个残疾人。

《走进残疾人》教案

《走进残疾人》教案

《走进残疾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和面临的困难。

2、培养学生对残疾人的尊重、关爱和帮助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了解残疾人的种类和特点。

(2)感受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和艰辛。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理解和尊重残疾人。

(2)培养学生将关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体验法、案例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残疾人在生活中遭遇困难的视频,如盲人过马路、肢残人上下楼梯等,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同情,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走进残疾人。

(二)认识残疾人1、讲解残疾人的定义和分类,包括肢体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等。

2、展示一些残疾人的图片和案例,让学生对不同类型的残疾人有更直观的认识。

(三)体验残疾人的生活1、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体验活动,如蒙上眼睛走路、单手系鞋带、用手语表达一句话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残疾人生活的不便。

2、请学生分享体验后的感受,引导他们思考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

(四)了解残疾人的需求1、分组讨论:残疾人在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可能有哪些需求?2、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如无障碍设施、辅助器具、就业机会、社会关爱等。

(五)关爱残疾人1、讲述一些关爱残疾人的感人故事,如助残志愿者的付出、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帮助等,激发学生的爱心。

2、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可以为残疾人做些什么,如尊重他们、帮助他们、宣传关爱残疾人的理念等。

(六)案例分析1、展示一些不尊重残疾人或歧视残疾人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评价。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坚决反对歧视和不尊重残疾人的行为。

(七)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残疾人的类型、生活困难、需求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关爱他们。

2、强调关爱残疾人是每个人的责任,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积极行动起来。

(八)课后作业1、写一篇关于自己对残疾人的认识和感受的短文。

《走近残疾人》教案

《走近残疾人》教案

《走近残疾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定义和分类,理解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和关心残疾人的良好品质。

3. 引导学生学会与残疾人相处,学会关爱他人,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残疾人的定义和分类2. 残疾人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3. 如何尊重和理解残疾人4. 与残疾人相处的注意事项5. 关爱残疾人的实际行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和困难,学会尊重、理解和关心残疾人。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与残疾人相处,学会关爱他人,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残疾人的定义、分类和生活困难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残疾人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残疾人的处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与残疾人相处,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关爱残疾人的实际行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和视频等,以便生动讲解残疾人相关知识。

2. 视频资料:准备一些关于残疾人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残疾人的生活。

3. 实践活动场地:安排一个适合进行关爱残疾人实践活动的场地。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残疾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残疾人话题的兴趣,导入新课《走近残疾人》。

2. 讲解残疾人定义和分类:介绍残疾人的定义、分类以及各种残疾的特点,让学生对残疾人有基本的了解。

3. 分析残疾人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4. 学习尊重和理解残疾人:讲解如何尊重和理解残疾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讨论与残疾人相处的注意事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与残疾人相处的心得体会。

6.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关爱残疾人的实际行动,如访问残疾人康复中心、开展爱心志愿活动等。

《走近残疾人》教案

《走近残疾人》教案

《走近残疾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定义和分类,认识到残疾人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关心和支持残疾人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与残疾人沟通的能力,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爱残疾人。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珍惜生命、关爱他人。

二、教学内容1. 残疾人的定义与分类2. 残疾人的权益与保障3. 尊重与理解残疾人4. 关爱与支持残疾人5. 与残疾人沟通的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定义和分类,认识到残疾人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关心和支持残疾人的良好品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珍惜生命、关爱他人。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模拟残疾人生活场景,让学生体验残疾人的日常生活,增进对残疾人的理解。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关爱和支持残疾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视频教学:观看残疾人奋斗事迹视频,激发学生的正能量。

4.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残疾人,进行互动交流,提高与残疾人沟通的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残疾人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关注残疾人在社会中的地位。

2. 情景模拟: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体验残疾人的日常生活,增进对残疾人的理解。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关爱和支持残疾人,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关心和支持残疾人的品质。

4. 视频教学:观看残疾人奋斗事迹视频,激发学生的正能量。

5.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残疾人,进行互动交流,提高与残疾人沟通的技巧。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残疾人生活的理解和同情心。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提出的关爱和支持残疾人的具体措施。

3. 分析学生观看视频后的感受和反应,判断视频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 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沟通技巧,以及他们是否能有效地与残疾人进行交流。

品德与社会《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

品德与社会《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

品德与社会《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品德与社会《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体验活动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以及他们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残疾人,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社会事物和获取信息的能力;3.培养学生关爱残疾人、关注残疾人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让学生学习、感悟、体验残疾人的社会生活,从而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自觉地尊重和关爱残疾人。

2.难点:让学生感受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谈话法、角色扮演法、换位思考法。

四、教学用具:1.课前布置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残疾人。

2.课件:农远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短片,想与你们共同分享!(播放千手观音的录象)(欣赏师:同学们,这个节目精彩不精彩?精彩你们知道这段舞蹈背后的故事吗?(知道的说一说,不知道老师说)师:他们都是一些聋哑人,在听不见音乐无声的世界里却练出了如此精彩的舞蹈,这要付出多少艰辛啊!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国家有6000多万的残疾人,因为没有健全的身体,使他们遇到来了许多困难。

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走近残疾人,了解残疾人的生活。

(板书:走近残疾人)(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1)、了解残疾人师:老师这里有一段话,谁愿意读一读?(播放课件)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些人因为先天或后天的原因,不能像绝大多数人一样,拥有健康的身体。

这给他们的生活与学习带来许多的不便。

为了适应生活,他们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大的努力。

(播放课件)残疾人是不幸,你们知道他们是怎样生活、学习的吗?老师这里有四幅图,谁来说一说。

1、第一幅图,谁想说?他是盲人在买东西,用手摸钱上的盲点。

你说的真清楚。

一起说一下。

盲人靠触摸盲点来辨别钱币的面值2、再看第二幅图,谁要说?他们是聋哑人在用手语交流一起说一下。

聋哑人之间主要靠手语交流。

3、再看第三幅图,谁愿意说?他瘫痪了做在轮椅一起说一下。

走近残疾人教案

走近残疾人教案

走近残疾人教案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教材简析】本活动“伸出爱的手·走近残疾人”是“关心你,爱护他”单元中的主题内容。

教材通过典型范例,精心创设探究情境,将学生的视线引向残疾人,让他们在体验、感受、交流的过程中,逐步领悟到残疾人虽然因为身体上的残疾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一些困难,但他们更希望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生活中的不便,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同和尊重。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表现出的智慧、才能和坚强的意志品质甚至是正常人难以达到的,要理解、欣赏和尊重他们。

【活动策略】以学生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学生对“残疾人”的最初感知为基点,采用“点面结合、体验感悟、小组合作、信息交流”等策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残疾人,并在情感与认知的双重推进中,帮助学生获得品德与社会性的发展与提升。

【活动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到残疾人生活上有许多困难,了解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事迹。

2、了解社会对残疾人的关心与帮助,并具有初步的搜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1、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体验感受他们生活的不便。

2、认识到他们都是可亲可敬的;他们克服困难向人们证明了,他们是自信、自强、自立、自尊的。

3、尊重残疾人,关注他们,并在必要时愿意尽力帮助残疾人。

能力目标:1、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间接,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

2、能够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3、能通过看书刊、查阅网络,收集有关残疾人的信息;4、能辨别残疾人专用设施,并主动维护残疾人“无障碍”生活环境。

过程与方法:1、体验残疾人的生活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活动重难点】1.在体验中感受并理解残疾人生活中的不方便,发现并敬佩残疾人比正常人更强之处;活动一:体验残疾人的生活,感受残疾人生活的不便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按要求完成任务试着不用手写出自己的名子。

用布蒙上自己的眼睛,摸一摸信封里的东西是什么形状及颜色的。

走近残疾人教案

走近残疾人教案

走近残疾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工作、学习情况和权利保障;2. 学习如何正确对待残疾人,消除歧视,增强对残疾人的关爱和支持;3. 通过浏览残疾人的图片、视频等材料,了解残疾人的生活与需要。

二、教学内容1. 了解残疾人的生活与权利保障2. 学习如何正确对待残疾人3. 通过图片、视频等材料了解残疾人的实际情况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2. 视频教学3. 分组讨论四、教学过程一、引入老师先向学生娓娓道来“有一位残疾的学生非常喜欢音乐,但他的视力、听力和言语都有障碍,他很难在网上找到自己喜欢的歌曲并欣赏,那么作为他们的好朋友,我们该怎么帮助他呢?”随后引入班级讨论。

二、重点讲解1. 残疾人的权利保障残疾人权益是国际人权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也是各国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由于残疾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种方面的困难,使得他们的生存、发展和安全受到众多的限制和困扰。

因此,各国政府和社会关注残疾人的权益保障,确保他们的生存、发展和人格尊严得到保障。

在中国,残疾人权益保障主要体现在以下的方面:(1)残疾人就业,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和职业培训等方面的支持。

(2)残疾人教育,为残疾人提供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等方面的支持。

(3)残疾人医疗保障,为残疾人提供医疗保障和康复等方面的支持。

(4)残疾人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保障等。

2. 如何正确对待残疾人(1)消除歧视,尊重残疾人的人格尊严。

(2)表现友好、传递正能量,关心残疾人的日常生活和需要。

(3)给予残疾人公平的机会和待遇,不要贴上标签,把他们当作普通人看待。

(4)关注残疾人的发展和进步,帮助和鼓励残疾人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提高其生活水平和自尊心。

3. 通过图片、视频等材料了解残疾人的实际情况老师板书当地残疾人企业、文化推广活动等情况,会上分组向同学介绍举办过的残疾人文艺活动经历。

三、活动(1)观看有关残疾人的视频,了解残疾人在社会生活中面临的问题。

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

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

《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执教:平罗县城关第二小学马荣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体验残疾人课堂活动使学生获得残疾的亲身体验,从而增进对残疾人的关爱之情。

能够理解和尊重残疾人,并对他们在困难面前自强不息的精神持有敬佩之情。

2.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残疾人,培养学生体察他人,观察社会事物和获取社会信息的能力。

(2)通过讨论、体验,使他们获得一种亲身的体验,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受残疾人在实际生活中的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

3.知识目标:知道残疾人生活中的不方便,初步了解我国残疾人保护方面的有关政策和措施。

教学重点:通过让学生学习、体验、感悟残疾人的社会生活,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从而尊重残疾人,培养学生关爱残疾人的情感、关注残疾人生活的意识。

教学难点:感受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教学用具:1.课前布置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残疾人。

2.课件:视频、残奥会的图片。

3.准备体验残疾人的道具。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出示一盒花生米)问:同学们都会用筷子夹花生米吗?生:会师:谁想来前面夹花生米?师:今天老师有个要求,就是把他的双眼蒙起来夹花生米。

再让同学睁开双眼夹花生米。

(时间一分钟)师:同学们观察得特别仔细,谁来说说他夹的怎么样?他为什么会夹成这样?生:全班谈感受。

师:在生活中我们把失明的人叫什么?板书:生:(盲人)师:的确,像刚才这位同学所感受的。

老师相信大家都非常喜欢自己那双明亮的眼睛,如果我们失去了光明,那将看不到蓝天、白云、绿树、红花……看不见自己亲爱的爸爸、妈妈,更不能坐在教师课堂里学习。

我们的眼前只能是漆黑一片。

师:除了盲人,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人由于种种原因而造成生理缺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残疾人,了解残疾人的生活。

──板书课题。

(二)新授一、了解残疾人师:有些人因为先天或后天原因不能拥有健全的身体,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适应生活,即使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也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走近残疾人》教案

《走近残疾人》教案

《走近残疾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定义和分类,理解残疾人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关爱残疾人的良好品德,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 引导学生学会与残疾人沟通、交流,学会关爱和帮助他们,形成和谐的社会氛围。

二、教学内容1. 残疾人的定义和分类2. 残疾人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3. 尊重、理解、关爱残疾人的重要性4. 与残疾人沟通、交流的技巧5. 关爱和帮助残疾人的实际行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定义和分类,理解残疾人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学会与残疾人沟通、交流,学会关爱和帮助他们。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模拟残疾人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真实感受残疾人的困难和挑战。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内心世界,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就如何关爱、帮助残疾人展开讨论,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实践演练:组织学生进行关爱残疾人的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残疾人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内心世界,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就如何关爱、帮助残疾人展开讨论,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情景模拟:组织学生进行残疾人生活场景的模拟,让学生真实感受残疾人的困难和挑战。

5. 实践演练:引导学生进行关爱残疾人的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情景模拟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演练中的合作能力,包括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能力。

3. 心得体会: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关爱残疾人主题的理解和内化程度。

4. 课程反馈:收集学生的课程反馈,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的看法,以便进行教学改进。

走近残疾人教案范文

走近残疾人教案范文

走近残疾人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了解残疾人的基本定义和分类。

2.了解残疾人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3.培养同情心和包容心,尊重残疾人的权利和尊严。

4.探讨如何帮助和支持残疾人,促进社会的包容与平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1.准备一段视频素材,展示残疾人的生活和困难。

2.观看视频后,进行讨论: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感受?二、了解残疾人的基本定义和分类1.讲解残疾人的定义:根据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残疾人是指具有长期的身体、智力、精神或感觉功能上的缺陷,与各种环境不协调所限制而导致的不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的人。

2.分类讲解不同类型的残疾人,如肢体残疾、视觉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等。

三、了解残疾人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1.讲解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如交通、教育、就业等方面的问题。

2.分组讨论:你认为残疾人在社会中还会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困难?四、培养同情心和包容心,尊重残疾人的权利和尊严1.观看一个关于残疾人的纪录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和他们所面临的挑战。

2.分析纪录片中的情节,让学生深入思考: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残疾人?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权利和尊严吗?为什么?3.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五、探讨如何帮助和支持残疾人,促进社会的包容与平等1.分组讨论: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如何帮助和支持残疾人呢?2.设计小组活动: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讨论结果,设计一份帮助残疾人的活动方案,并向全班展示。

3.集体评估:全班对每个小组的活动方案进行评估,选出最具可行性和实施性的方案。

六、总结1.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同情心和包容心的重要性,以及尊重残疾人的权利和尊严。

2.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1.要求学生写一篇感想,描述他们在本节课中的体验和收获。

2.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关心和帮助残疾人,促进社会的包容与平等。

这是一个关于走近残疾人的教案,通过教学过程的引导,学生可以了解残疾人的基本定义和分类,了解他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培养同情心和包容心,尊重残疾人的权利和尊严,并探讨如何帮助和支持残疾人,促进社会的包容与平等。

《走近残疾人》品德教案

《走近残疾人》品德教案

《走近残疾人》品德教案第一篇:《走近残疾人》品德教案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了解残疾人。

1、师:孩子们,音乐给人带来快乐。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音乐,请大家猜一猜给我们带来快乐的是怎样的人?(教师随机问)(视频:刘伟弹琴)2、师:他叫刘伟,小时候因为触碰了高压电线,失去了双臂,但是他却用这双脚弹琴弹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像刘伟这样的身体有缺陷的群体,我们把他们称为?(残疾人)你见过什么样的残疾人?(生:)3、学生说,老师板贴:肢残人、聋哑人、盲人、(还有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全造成的智力障碍的人)。

他们,有的是一生下来就残疾,也有的因为遭遇灾难后身体变为残疾的。

你知道他们是怎么样生活和学习的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走近残疾人。

(板书小课题:走近残疾人)4、师:请同学们看这三位残疾人,他们会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聋哑人:交流困难,肢残人:能不能向我们一样想去哪就去哪。

盲人:只能用手去摸盲点)5、那除了这些困难,在别的地方还有什么困难呢?(盲人走路,肢残人下楼梯,)7、师:这些困难对我们正常人来说(随机问:简单,容易),可是却给残疾人带了那么多的不便和困难。

现在让我们来体验一下他们的生活。

二、体验残疾人生活(一)模拟活动,体验残疾人生活模拟活动一:体验肢体残缺人的生活——单手穿衣服8、师:小明和我们一样原本是一个活泼的小男孩,可是在一次车祸中,他永远的失去了一只胳膊,现在我们来体验他的生活。

请把你外套脱下来放在桌子上,把你的一只手背到身后,记住,你的手始终不能离开你的后背。

请你想尽各种办法把衣服穿上,并且拉上拉链。

(中间提醒,帮学生)9、师问:请用两只手把衣服穿好,坐好。

预设:1、哎呀,看你都出汗了,你说说你是怎样穿衣服的?(1生)你感觉(困难)2、你还有什么困难。

(2生)3、当你穿不上的时候,你心里什么感受?(随机问2个学生)。

如果让你选择,你愿意用一只手还是两只手(随机问)。

我们可以有选择,可是残疾人呢?(没有)可是为了了生活,残疾人怎么办?(学习)师:我们单手穿衣就觉得这么困难,可是残疾人却天天如此,年年如此。

《走近残疾人》教案

《走近残疾人》教案

《走近残疾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定义和分类,认识到残疾人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和关爱残疾人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与残疾人沟通的能力,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珍惜生命、关爱他人。

二、教学内容1. 残疾人的定义和分类2.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和需求3. 尊重和关爱残疾人的方法4. 与残疾人沟通的技巧5. 关爱残疾人的实际行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需求,学会尊重和关爱残疾人,提高与残疾人沟通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残疾人的心理特点,并将关爱行动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残疾人的定义、分类和心理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换位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尊重、理解和关爱残疾人。

4. 情景模拟法:模拟与残疾人沟通的场景,提高学生沟通技巧。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情景模拟练习。

3. 提前通知学生,让他们搜集有关残疾人的资料,以便课堂上分享。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残疾人的概念,引发学生对残疾人话题的兴趣。

2. 讲解残疾人分类和心理特点:通过课件和讲解,使学生了解残疾人的分类和心理特点。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换位思考,感受残疾人的需求和困境。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尊重、理解和关爱残疾人,并提出具体措施。

5. 情景模拟: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模拟与残疾人沟通的场景,提高学生沟通技巧。

6. 分享与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总结如何在生活中关爱残疾人。

七、课堂练习1. 完成一份关于残疾人权益的问卷调查,了解我国残疾人权益保障现状。

2. 写一篇心得体会,阐述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关爱残疾人的方法和技巧。

八、课后作业1. 搜集有关残疾人的励志故事,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近残疾人》教案
《走近残疾人》教案
北重六小史静
教案背景:
班上同学都是健全的人,学生大部分没有接触过残疾人,因此不太了解残疾人生活的艰难和内心的痛苦,而现在的学生又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中存在着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状况,孩子们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关心爱护弱势群体的意识。

教材分析:
《走近残疾人》是小学《品德与社会》第七册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的第二个主题——伸出爱的手,这一主题由两课时完成,《走近残疾人》是第一课时。

本课的立足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困难,理解残疾人的内心,认识到他们需要人们的尊重和关爱,并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关怀他们,向他们伸出温暖的双手。

教学理念: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

”《走近残疾人》这一课投射出育人的光芒,本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习经验出发。

教学中,创设能让学生体验的情境,营造浓浓的情感交流氛围,通过换位体验、资料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感悟、体验,从而使学生从心灵深处真正理解、尊重、关爱残疾人,从行动上真正帮助残疾人。

教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1、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体验感受他们生活的诸多不便。

还有这么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呢?咱们开展一个模拟体验活动,亲身感受一下。

(一)模拟活动,体验残疾人生活
模拟活动一:体验肢体残缺人的生活——单手穿衣。

师:我们来尝试一下单手穿衣。

请把你外套脱下,然后把你的左手放在背后,请用你们的右手把外套穿好,在活动中,左手始终不能离开你的后背。

学生在模拟活动时,教师应随机采访:
师:一只手穿衣,你有什么感受?
师:看来同学们都体验到了,正常人容易做到的事情,对残疾人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

模拟活动二:体验盲人的生活——盲人走路。

师:请一位同学戴上眼罩从座位上走到讲台拿书,再回到自己的位置。

师:采访“盲人”:蒙着眼走路,有什么感觉?
模拟活动三:体验聋哑人活动——问路。

师:请两位同学到台前来,表演聋哑人问路情景。

(到北海小学的路怎么走?)
师:请大家细心体会,假如自己成了聋哑人,心情怎样?
(二)交流体验活动的感受
师:说说你体验了这几个活动,有什么感受?
师:是呀,身体的残疾给他们的生活蒙上了重重的阴影,他们不仅要面对生活给他们带来的极大困难和不便,还要忍受着周围一些人蔑视的话语和冰冷的眼神,此时此刻,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生:理解、鼓励、支持……
(三)行为辨析,明理导行
师:但是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却是这样做的(出示图片),(他们这样
做对吗?
师:遇上这样的情况,残疾朋友肯定很伤心。

他们最怕的就是别人的歧视、嘲笑、侮辱。

残疾朋友心里最需要的是我们能理解、尊重他们。

三、资料搜集,尊重残疾人
师:是啊,残疾朋友是应该得到我们的理解、尊重和支持的。

你看,在现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残疾朋友很了不起,他们自立自强,顽强地克服了内心的痛苦和行动的不便,去完成常人能做到的甚至做不到的,成为了生活中的强者。

(一)出示画面,牵动学生情绪
出示一:“里约残奥会”精彩画面
师:让我们一起再次回味一下那些生活中的强者吧?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哪幅画面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出示二:内蒙古美德少年---王金海,在逆境中毫不屈服,身边的强者,站起来读一读吧!
(二)交流资料,深化内心感受
师:读完这些感人的事迹,你们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生:他们虽然在生理上有缺陷,但他们残疾而不残废,同样具有奋发图强、努力拼搏的精神,在不同的岗位上、用不同的方式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师: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残疾人自立自强的事例?现在你们对残疾人有没有新的看法、新的感受?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生:小组汇报交流的感想。

四、联系实际,关爱残疾人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目前有6000多万残疾人。

国家为了让大家都来关注残疾人,专门设有全国助残日,你知道是哪一天吗?同时,
我国还专门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机构和设施(请看——出示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的资料。


师:我们准备怎样去帮助身边的残疾人呢?
师:大家把自己表达对残疾人关爱的方式写到“爱心卡”上吧。

师:读给大家听,再投进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爱心箱”中。

五、总结
箱子能装下孩子们手中的小卡片,却装不下大家对残疾人浓浓的爱,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就让我们在爱的呼唤中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伸出温暖的手,奉献我们的爱,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快乐!让世界变成爱的乐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