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分期
中国近现代史重大事件及分期!
一、中国古代史:(170万年前—1840年)二、中国近代史:(1840—1949)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时期(1921—1949)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1)中共创建时期(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1927)也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也称国民大革命时期。
(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也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也称土地革命时期。
(4)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也称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
(5)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又分为和谈阶段,战争阶段。
三、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1)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时期(1949—1952)也称土地改革时期,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未完成的任务,新中国成立,推翻三座大山,所以这段时期亦称新民主主义社会。
(2)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底)为完成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向公有制过渡,进行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完成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3)社会主义社会探索时期(1956——1966年前)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的开端,接下来的探索道路中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左”倾错误,探索时期特指中共八大到文革前的时期。
(4)文革时期(1966—1976)1966年由于毛泽东对当时国情的的错误估计,开始了大规模的阶级斗争,文革开始,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结束了这场内乱,文革结束。
(5)社会主义建设的徘徊时期(1976—1978)文革后,党的工作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至今)也称改革开放时期;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中国现代史发展的五个阶段
中国现代史发展的五个阶段第一阶段:辛亥革命与民主共和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结。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一阶段主要是为了实现民主共和的目标,推进政治体制的改革。
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力图实现国家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
然而,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干扰,这一阶段的民主共和建设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果。
第二阶段:抗日战争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是中国现代史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国面临着来自日本的侵略,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抗战。
中国共产党在这一阶段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组织军队和民众进行抗战斗争。
抗战胜利后,新中国成立,为中国现代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阶段: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
中国采取了计划经济体制,通过大规模的国有企业建设和农村集体化改革,逐步实现了国家的经济独立和农村的现代化。
然而,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新阶段。
第四阶段:市场经济与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标志着中国现代史的新篇章。
中国开始引入市场经济,逐步放开经济体制,吸引外资和推动外贸发展。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中国的经济腾飞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第五阶段:科技创新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当前,中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
中国政府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环境保护、改善民生福祉等方面的努力,推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中国在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同时,中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需要继续努力解决。
这五个阶段是中国现代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意义。
八年级下册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1-11课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中国现代史的分期:1949—1956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6—196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66—1976文化大革命时期1978—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49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协):于1949年9月召开于北平;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共同纲领”在当时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新中国的筹备:①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为新中国的筹备做了思想上的准备;②1949年9月第一节政协会议为新中国的筹备作了组织上的准备。
3.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4.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国内意义:①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②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③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国际意义:①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②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5.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6.西藏的和平解放的意义: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最可爱的人1950-19531.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战争:五战五捷将敌人赶到三八线;上甘岭战役(1952)的胜利。
3.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于1953年7月,美国上将克拉克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4.中国人民志愿军中的英雄人物:舍身堵抢眼——黄继光;火中潜伏者——邱少云。
中国现代史的历史分期
从鸦片战争开始到-新---中毛国泽东 成立前
(1)“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四百年” 以来的人民革命分别指哪些革命或战争?“内外敌人” 指哪些势力? 人民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 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练习
1、以下哪一项不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通过的决定( )
A. 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B. 以“宪法”为施政方针 C. 采用公元纪年 D. 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背景不包括( ) A.人民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 B.国统区民主运动空前高涨 C.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 D.全国领土全部获得解放
中国现代史的历史分期
1、1949、10——1956、底:新民主主义社 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阶段
2、1957、1——1966、5:开始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的十年(探索时期)
3、1966、5——1976、10:“文化大革命”十 年 4、1976、10之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三年”起止于何时?“三十年”起止于何时? 1946年到1949年;1919年到1949年。
(3)1840年发生了什么大事?这件大事对中国有什么 影响? 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诵读碑文,无数人民英雄的历史伟绩历历在目。我 们青年以代应继承和发扬先烈们怎样的革命精神? 要发扬先烈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立志报国, 努力学习;为国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等等。
D. 王六: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自炎黄五帝以来出 现的英雄人物而建立的
中国近现代史重大事件及分期!
中国近现代史重大事件及分期!一、中国古代史:(170万年前—1840年)二、中国近代史:(1840—1949)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时期(1921—1949)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1)中共创建时期(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1927)也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也称国民大革命时期。
(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也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也称土地革命时期。
(4)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也称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
(5)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又分为和谈阶段,战争阶段。
三、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1)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时期(1949—1952)也称土地改革时期,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未完成的任务,新中国成立,推翻三座大山,所以这段时期亦称新民主主义社会。
(2)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底)为完成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向公有制过渡,进行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完成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3)社会主义社会探索时期(1956——1966年前)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的开端,接下来的探索道路中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左”倾错误,探索时期特指中共八大到文革前的时期。
(4)文革时期(1966—1976)1966年由于毛泽东对当时国情的的错误估计,开始了大规模的阶级斗争,文革开始,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结束了这场内乱,文革结束。
(5)社会主义建设的徘徊时期(1976—1978)文革后,党的工作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至今)也称改革开放时期;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现代史的历史分期
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
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
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第一种 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是( )
A.开国大典
B.加入WTO
C.澳门回归
D.承办APEC
3.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许,毛泽东用响亮的声音宣读 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4.75亿中国人民,向全世界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阅读课本P3,思考新政协召开的条件?
时间
内容
作 用
文件 国名 首都 纪年方法 国歌 国旗 领导人 其它
地点
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小资产阶 级
民族资产 阶级
红色代表革命 黄色代表光明
曾联松先生的国旗设计稿
谷穗象征 农民阶级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
来了!”对这一历史事件的重大意义理解准确的是( )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结束
B.中国人民第一次反帝斗争的伟大胜利
C.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的彻底完成
D.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下列四句话中,最能贴切说明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一句话是( )
(3)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1)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 的力量。
(2)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 解放的斗争。
Hale Waihona Puke 三.西藏和平解放•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继 续追击盘踞在 、 、 和 的国
民党残余军队。
• 2、时间: 年5月。
• 3、除
和少数海上岛屿外,中国领土
中国现代史怎么划分
中国现代史怎么划分中国现代史(关于现代史的时间概念,有不同说法。
本文从习惯,以五四运动为时间的上限)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中国现代史怎么划分呢?本文是店铺整理中国现代史怎么划分的资料,仅供参考。
中国现代史怎么划分(1)中国现代史的划分中国现代史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949--1956年过渡时期;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时期;1976年至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为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两大历史阶段.也可以按照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革命(三大改造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年探索时期社会主义快速发展时期.中国现代史的概括中国近代史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到新中国成立(1949)为止。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争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
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从此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1年,洪秀全领导号召农民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3年春,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中国近现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 中国近代史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中国近现代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近现代中国历史分期及阶段性特点
近现代中国历史分期及阶段性特点
近现代中国历史是指晚清时期以来的中国历史,时间跨度约为1840年至现在。
根据历史事件和社会状况可以将近现代中国历史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鸦片战争前夕(约1840年-1842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中国正式进入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不确定性和动荡性明显。
鸦片战争对中国封闭的国家主义产生巨大冲击,弱化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权威体制。
2. 太平天国运动后和戊戌变法期(1842年-1911年):这一时期经历了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的起义,内忧外患,政治境况与军事势力极其动荡。
戊戌变法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尝试推行新的制度和思想变革。
3. 辛亥革命及民国时期(1911年-1949年):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封建政治体制的结束,民主思想的胜利,而民国时期则经历了政治混乱、战争和日本侵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代表了中国文化和思想的重大变革。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至今):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中国走上了一个新道路,步入了现代化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科技和文化不断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近现代中国历史经历了从封建主义到西方现代化的转型过程,中国的发展是一个缓慢而持续的进程。
前行中困难重重,但中国民众不断努力实现现代化,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历程
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协商制度,即中共始终处于领 导核心
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由定期选举产生 间接民主,即代议制民主。
经济上: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读本P64) 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化三改造) (一五计划特点、三大改造的内容、实质、创举、意义) 外交上: (读本P63-64) 国际背景: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三个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内容意义) 日内瓦会议1954年 万隆会议1955年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与延误(1956-1976年)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振与辉煌(1976年以后)
第一阶段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1949-1956)
【阶段特征】 过渡时期即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⑴新中国成立后,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 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史的分期: 1949年——1956年 过渡时期
1956年——1966年 十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66年——1976年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76年——1978年 徘徊时期
1978年——至现在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内容总论】
以现代化为主题,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主要分为三阶段: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1949-1956年)
人民民主
民主集中制 政治协商
民族区域自治
区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的议会制度 议会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 经济基础 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 人民民主专政 按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人民 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 资产阶级专政 按三权分立的原则 资产阶级 采取两党或多党 轮流执政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概况
1992
2010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两次大的变化: 一次是1949年至1956年,由多种形式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一次是1978年至今,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
本经济制度 。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发展 表现
(1)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改 革开放的序幕 (2)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 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使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 具体化 (4)中共十五大是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 和认识深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农业)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①土地改革(1950—1952)
地主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私有) 集体所有制(公有)
②农业合作社(1953—1956)
农民土地所有制(私有)
③人民公社化(1958) 扩大公有制的规模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 土地性质不变,农民获得经营权、管理权
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一国两制、港澳回 ④主要内容: 归、少数民族发展、外交政策及成就、经济 建设成就等等。
新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发展
多种所有制 并存
单一的公有制 多种所有制并存
1949
自然经济 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
1956
社会主义 计划经济
1978
社会主义计划为 主市场为辅经济
②主要矛盾:人民群众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 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③主要任务: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 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共八大、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主要内容
现代史分期
现代史分期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中国现代史分期1、过渡时期: 1949—1956年2、社会主义建设(或艰难曲折的)探索时期:1956—1966年3、文革时期: 1966—1976年4、社会主义建设(或改革开放)新时期: 1978—、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之间的关系1、总路线是具有总体指导意义的东西。
内容:一化三改2、一五计划:根据总路线制定,将总路线内容具体化。
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完成三大改造。
内容包括三大改造,但考试时多侧重工业建设成就,尤其突出重工业方面。
3、三大改造:二强调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由私有改造成公有。
一般单独考,较少放在总路线、一五计划之内。
同理,195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多快好省)是错的,在它指导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也错了。
三、各种会议1、政协会议:各党派、各团体、各界等代表参加。
筹建新中国(比如通过了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2、全国人大:人民的代表参加。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3、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代表参加制定国家的大政方针路线等。
如:八大:分析了主要矛盾,指出了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错误的建设总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四大内容,伟大历史转折。
四、建国后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1、土地改革:1950—1952.由地主土地所有(私有)变成农民土地所有(私有)促进了农业发展2、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7年。
通过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完成。
土地由农民私有变成了公有。
促进了农业发展3、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一大二公。
挫伤了农民劳动积极性,阻碍了农业发展。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开始。
在土地公有基础上,将土地包给农民耕种。
调动了农民劳动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
五、政协会议、《共同纲领》;全国人大、1954年宪法六、三次巨变、三个伟人:1)1911,辛亥革命,孙中山,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结束了两年多年的封建帝制,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中国当代史
中国当代史中国当代史中国现代史分为4个时期:1.过渡时期:1949年建国——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年——1966年文革前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4.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1976年文革结束——今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
1949年9月,我国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0月1日的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51年,阿沛阿旺·晋美率西藏代表团进京,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大陆实现统一。
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三大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到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
但是,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也出现过“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出现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民主法制、科学技术、国防建设、民族团结、文化教育、对外交往各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家日益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一国两制”由构想变为现实,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取得历史性进展。
年表及大事件1949-1956年政治:1追歼残敌,剿匪作战,和平解放西藏,使全国领土基本解放2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1953)3镇压反革命运动4“三反”“五反”运动经济: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2稳定物价,统一财经3合理调整工商业4政府领导人民恢复和发展生产5土地改革1953年,中共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制定“一五”计划1953-1956年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1953-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1954年秋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贯彻“双百”方针以后的优秀作品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电影《早春二月》;1956-1966年政治:1.中共八大2.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反右倾”斗争经济:1“大跃进” (一次错误)2人民公社(一次错误)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倾错误,提出国民经济八字方针1962年初,中共召开七千人大会,总结“大跃进”的经验教训,领导人自我批评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一次严重错误)导火线:1965年姚文元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全面发动:1966夏,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发表两个文件全国动乱:以1967年初的上海“一月夺权”为开端;二月抗争(又被反革命集团称为二月逆流)坚决反对这种行为调整整顿: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和邓小平先后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进行调整、整顿走向结束:四五运动奠定群众基础: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粉碎“四人帮” 即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革期间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损失达5000亿元,但社会还是有缓慢发展1977-1978年徘徊中前进的两年”徘徊”:党中央主要领导人继续犯”左”的错误,指导思想没有改变,经济建设急于求成”前进”:教科文事业面貌一新,国民经济较快恢复,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978年—今1978年底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史的伟大转折1980年,平反冤假错案,为党史最大冤案(刘少奇)平反;为影响最大、涉及人数最多的”右派”平反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彻底否定了文革.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阐述这一构想的《政府工作报告》.1984年中英两国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87年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1980年后海峡两岸交流日益频繁,但由于台湾岛内分裂倾向发展和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严重阻碍了和平统一的进程文化体育事业也在逐步发展许海峰获得第一块奥运金牌2008年在北京举办奥运会科技发射神舟系列飞船广州亚运会上海世博会中国现代史综述综述(1949年10月—今)中国现代史是指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历史,故又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分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此期从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与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底至今)两大历史时期。
中国现代史
1917年7月,孙中山发起护 法运动。口号“打到假共 和,建设新共和” 1917年,召开非常国会,9 月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 孙中山任大元帅。 1918年5月,非常国会改为 七总裁制,取消了大元帅 制。孙被迫辞职,护法运 动失败。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社会力量的成长
1、民族工业大发展的原因 第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西方列强忙于战争 而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长期以 来深受列强排挤的中国获得了一个难得的喘息机会。 第二,外国商品减少或停止输入中国,世界市场对中国 产品的需求增加,刺激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第三,由于辛亥革命打击了封建势力,南京临时政府颁 布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和法令,促进了 民族工业的发展。 第四,由于各地人民掀起的抵制日货、美货运动等斗争, 又为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拓宽了国内市场。
பைடு நூலகம்
黎元洪到日本使馆避难,电请冯国璋代理 总统职位。段祺瑞复任国务总理。 7月3日段祺瑞在天津马场组成讨逆军,誓 师讨张,12日攻入北京。 7月6日,冯国璋宣布就任大总统职务,任 命段为国务总理。 7月14日北京政府对德、奥宣战。
张勋:1854-1923),原 名张和,字少轩、绍轩, 号松寿老人,谥号忠武, 江西省奉新县人。北洋军 阀,中国近代军事家。清 末任云南、甘肃、江南提 督;辛亥革命以后曾任江 苏督军,长江巡阅使。 1917年发动政变,企图恢 复帝制,失败后蛰居津门。 因所部定武军均留发辫, 人称“辫帅”。
内政的影响:
第一、为反对段的军阀独裁统治,孙中山发 起“护法运动”。中国形成了南北分裂对 峙的局面。 第二、段的对南方六省的“武力统一”,使 得西南军阀宣布“独立”和“自治”,国 家分裂和割据的局面更加严重。 第三、直皖矛盾公开化。
近现代中国历史分期及阶段性特点
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8——今天)
一、本时期的历史分期 1、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2年) 2、改革开放深化时期(1992——今) 二、阶段性特征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开始全面进入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近现代中国历史分期及阶段性特点
老万
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分期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一、晚清时期(1840——1912)——中华民族的沉轮与希望 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7年) ——民主共和与专制复辟的斗争(从旧民主主义革 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渡) 三、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 中国现代史(1949-现在) 四、向社会主义过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探索时期( 1949——1978) 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今天)
一、晚清时期(1840——1912) ——中华民族的沉沦与希望
一、本时期的历史分期 1、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鸦片战争时期。时间 为1840——1860年。 2、现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时期。时间为 1861——1894年 3、现代化的深入——资产阶级改革与革命时期。时 间为1895——1912年 二、本时期阶段特征 农耕文明向近代文明转变
中国现代史分为4个阶段
中国现代史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6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第二阶段:1956—1966为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探索十年)。
第三阶段:1966.5—1976.10为“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文革十年)。
第四阶段:1978—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一)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
(二)内容:1、制定《共同纲领》---临时宪法(从1949年-1954年起作用)(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一)中央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1949,10.1下午2时)。
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
54门礼炮象征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中的54个民族。
(①象征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中的54个政治团体,②象征五四运动),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的历史。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2、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主人;3、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5月同西藏鉴定和平协议,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
(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一、稳定物价之战1、目的:为巩固新生的政权;2人民政府与投机商展开一场”米棉之战”;3作用:全国物价开始趋向平稳。
中国现代史分期(2020年7月整理).pdf
、中国现代史分期1、过渡时期:1949—1956年2、社会主义建设(或艰难曲折的)探索时期:1956—1966年3、文革时期: 1966—1976年4、社会主义建设(或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之间的关系1、总路线是具有总体指导意义的东西。
内容:一化三改2、一五计划:根据总路线制定,将总路线内容具体化。
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完成三大改造。
内容包括三大改造,但考试时多侧重工业建设成就,尤其突出重工业方面。
3、三大改造:二强调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由私有改造成公有。
一般单独考,较少放在总路线、一五计划之内。
同理,195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多快好省)是错的,在它指导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也错了。
三、各种会议1、政协会议:各党派、各团体、各界等代表参加。
筹建新中国(比如通过了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2、全国人大:人民的代表参加。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3、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代表参加制定国家的大政方针路线等。
如:八大:分析了主要矛盾,指出了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错误的建设总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四大内容,伟大历史转折。
四、建国后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1、土地改革:1950—1952.由地主土地所有(私有)变成农民土地所有(私有)促进了农业发展2、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7年。
通过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完成。
土地由农民私有变成了公有。
促进了农业发展3、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一大二公。
挫伤了农民劳动积极性,阻碍了农业发展。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开始。
在土地公有基础上,将土地包给农民耕种。
调动了农民劳动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
五、政协会议、《共同纲领》;全国人大、1954年宪法六、三次巨变、三个伟人:1)1911,辛亥革命,孙中山,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结束了两年多年的封建帝制,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史分期
详细内容:
关于中国现代史始于何时,国内外史学界有3种主要见解:(1)应始于1911年的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2)应始于1919年“五四”运动;(3)应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当前,国内史学界较多的学者,主张把1840年至1949年的中国历史,都称作中国近代史,而以“五四”运动为标志,把中国近代史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因为从1840年至1949年,中国社会性质始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才进入现代化的行程。
但是,高等院校历史系的课程表,仍沿袭近几十年的习惯,把1840年至1919年的中国历史称作“中国近代史”,1919年至1949的中国历史称作“中国现代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历史,有的把它归入“中国现代史”,有的单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中国现代史学科尚未形成比较完整、统一的体系。
从学科概念来说,中国现代史和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的研究对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应该形成各自的学科体系。
中共党史是指中国共产党自身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应当以党的理论和实践作为直接研究对象。
中国革命史是指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和本国反动势力的历史,应当以这一斗争的理论、实践和过程为直接研究对象。
而中国现代史,应以1919年到1949年的中国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为研究对象。
关于中国现代史的内容体系,史学界普通认为中国现代史的体系应该能够反映出中国现代社会的全貌,勾画出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
如果用“结构”这个词,那么中国现代史的体系应是现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等等,即应是社会结构整体的历史反映。
但是,具体说来,关于中国现代史的体系,什么是中国现代史的主要线索、主要内容,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在中国现代史中所占地位及其比重等等问题,史学界仍然有较大的分歧,主要有3种意见;(1)中国现代史“是中国通史的1919至1949年部分”,它所叙述的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史,力求反映这一历史时期的全国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思想的概貌。
(2)中国现代史(1919—1949)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
它应该反映这一历史时期全国经济、政治和文化思想的全貌,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则是它的主要内容。
(3)不赞成“核心论”或“主线论”的提法,认为既然党史、革命史是现代史的“核心”、“主线”,其他的内容只好作为叙述党史、革命史的背景和陪衬,甚至被排除在外,这就不能全面地反映中国现代历史的过程和规律。
在中国现代史上,除了党的活动和人民革命斗争这条线外,还有帝国主义侵略这条线军阀地主官僚买办统治这条线、民族资产阶级活
动这条线,等等。
这几条线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交叉和纠缠在一起,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矛盾,时而激化,时而缓和,不断地演变,突出某一条线,不能反映错综复杂的历史关系。
现代史上,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比较突出地表现于政治领域,除此之外,历史上还有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思想等多种多样的内容,以某一方面为“核心”或“主线”,反映历史的宏大领域和丰富的内容也是很难办到的。
以上几种意见各有其一部分的道理。
因此,中国现代史学科体系的建立乃是一项创新的工作,它需要在科研和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
关于中国现代史的分期,一般的观点是分为5个时期;(1 )1919年5月到1923年12月北洋军阀继续统治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或“五四”运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 )1924年1月到1927年7月,国民革命和北洋军阀末期。
(3 )1927年8月到1937年7月,国民党统治的建立和加强、工农武装革命和抗日民主运动(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4)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抗日战争。
(5)1945年8月到1949年9月,国民党统治崩溃,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或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中国现代史的研究起步于建国以后到“文革”前夕这一时期。
建国后,一些高等院校开设了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史等课程,涉及到中国现代史的内容。
1950年,胡华修订出版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一书,这是第一部系统介绍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革命历史的著作。
但这些都不是严格的中国现代史研究。
1956年,在制订12年科学发展规划的讨论中,提出了建立中国现代史学科的任务。
同年,高等教育部颁发了《中国现代史教学大纲》,规定中国现代史的期限是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与此同时,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院校成立了中国现代史教研室。
这一时期,各地出版社整理出版了大批中国现代史资料,1949—1957年间共出版127种。
1954年创刊的《历史研究》也发表了大量探讨中国现代史的专题论文。
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现了写作出版革命回忆录的第一个高潮,仅1961年就出版各种回忆录85种。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现代史研究受到破坏,特别是许多问题成为研究的禁区。
1979年以后,中国现代史学科进入中兴时期。
首先,对中国现代史上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再认识,研究的程度加深;其次,研究领域拓宽了,特别是打开了一系列禁区,例如对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北洋军阀、汪伪政权、中华民国史、国共关系等领域都开始了研究;其三,人物研究也有新的发展,出版了大量人物传记,革命回忆录的写作出版出现了第二次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