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经典有趣的成语含典故

关于古代经典有趣的成语含典故
关于古代经典有趣的成语含典故

关于古代经典有趣的成语含典故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既代表了一个故事典故,又是一种现成的话,很多又有比喻引申意义而被广泛引用。以下是为大家准备的关于古代经典的成语含典故,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倒屣相迎的故事:

【成语】:倒屣相迎

【拼音】:dào xǐxiāng yíng

【解释】:屣:鞋。古人家居脱鞋席地而坐,争于迎客,将鞋穿倒。形容热情欢迎宾客。

【成语故事】:

东汉时的大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家里时常宾客盈门。有一天,家人报告说来了一个叫王粲的客人。蔡邕一听此名,慌忙跑出去迎接,急得把鞋都穿倒了。

王粲进入客厅后,大家几乎惊呆了,原来王粲是个少年,身材瘦小。大家不解,为何蔡邕这个大官对个小孩也如此敬重。蔡邕看到大家惊愕的神色,介绍说:“王粲智力超群,才能出众,我不如他呀。”

断头将军的故事:

【成语】:断头将军

【拼音】:duàn tóu jiāng jūn

【解释】:比喻坚决抵抗,宁死不屈的将领。

【成语故事】:

张飞到达江州后,攻破刘璋大将巴郡太守严颜的军队,并活捉严颜。张飞呵斥严颜说:“大军到达,为什么不投降而竟敢抗战?”严颜回答:“你们没有正当理由,侵夺我们州郡,我们州郡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

防微杜渐的故事:

【成语】:防微杜渐

【拼音】:fáng wēi dù jiàn

【解释】:微:微小;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

【成语故事】:

东汉和帝时,窦太后亲临朝政,并由太后的兄长窦宪掌握大权,官员们争着逢迎巴结,因此政局混乱不堪。窦氏家族仗势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没有人敢揭发他们的恶行。当时的司徒(相当丞相)丁鸿借着日蚀出现的机会,向和帝密奏说:『太阳是君王的象征,月光是代表臣子的。日蚀出现,是象征做臣子的侵夺君王的权力,陛下千万要小心。在历史上记载,日蚀出现了三十六次,国君被臣子杀死的有三十二人,都是因为臣子的权力太大了!』他控诉窦宪仗着太后的权势,包揽朝政,独断专行,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接着他又说:『日蚀的出现,是上天在警诫我们,我们就应该注意危害国家的灾祸发生。穿

破岩石的水,一开始都是涓涓细流,长到天上的大树,也是由刚露芽的小树长成的。人们常忽略了微小的事情,而造成祸患。如果陛下能亲自处理朝政,从小地方着手,在祸患还在萌芽的时候消除它,这样就能够安定汉室王朝,国泰民安。』”

汉和帝听从了丁鸿的建议,革掉窦宪的官职,消减窦氏家族的势力。朝廷除去了隐患,国势便开始有了好转。

成语典故

三个的经典成语故事

经典成语故事(一)铁杵磨针 【典故】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经典成语故事(二)闻鸡起舞 【典故】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

关于道德的历史典故

关于道德的历史典故 听听故事是小学生都爱做得事情,同时好的道德的典故也会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和学习。下面是整理的关于道德的历史典故,希望对你有帮助! 典故1、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他年幼时,每次和哥哥一起吃梨总是拿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原因,他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后来,“孔融让梨”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典故2、曾子避席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又一次孔子要向他传授高深的理论,曾子本来坐着,听了便从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站立,表达了他对老师的充分尊敬。 典故3、千里送鹅毛 唐朝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在路上,缅伯高不小心让天鹅飞走了,只剩几根鹅毛。到长安后,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奉上了鹅毛并赋诗“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这个典故比喻礼物单薄,情意却异常浓厚。 典故4、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刘备为求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三次到其住处请他,最后才等到诸葛亮。“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

容求贤若渴的著名典故。 典故5、车胤囊萤 车胤是晋朝人,自幼聪颖好学却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于是他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学识与日俱增,成为知名学者。“车胤囊萤”也成为勤奋学习的典故。 典故6、王恭身无长物 王恭是东晋时的名士。他从会稽当官后回家,同族的一个长辈去看到他坐在一张竹席上便说,你从东边回来,应该有不少这种东西,可不可以给我一张。王恭将席子送给他,自己之后却只能坐草席了。那人听说后非常惊讶,对王恭说,我本以为你还有多余的竹席。王恭则回答,我为人平日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典故7、张良拜师 张良在成为刘邦军师以前,有一天在桥上三步,碰到一个老人故意把席子掉到桥下,让张良把鞋捡上来给他穿上。张良照做后,老人高兴地称他孺子可教,并给他一本《太公兵法》。张良仔细研读,终于成为一代军师。这个故事后来成为尊老敬老的著名典故。 典故8、荀巨伯舍身救友 荀巨伯是东汉桓帝时的贤士。一次他去探望重病的朋友,恰逢胡兵围攻城。他不肯独自逃跑,甘愿用自己的性命代替朋友的性命。胡兵大受感动,率军撤回,全城得救。

50个历史名人,50个成语故事

50个历史名人,50个成语故事 1、一鼓作气(曹刿)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0、接竿而起(陈胜)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11、三顾茅庐(刘备)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2、孺子可教(张良) 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 13、四面楚歌(项羽)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历史典故的成语

历史故事成语: 战国: 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 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草木皆兵(苻坚)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 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宋:

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

寓言故事成语: 坐井观天井底之蛙刻舟求剑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揠苗助长叶公好龙自相矛盾掩耳盗铃南辕北辙画蛇添足滥竽充数亡羊补牢杯弓蛇影 买椟还珠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夜郎自大黔驴技穷杞人忧天 动物成语大全 〖鼠〗鼠目寸光鼠肚鸡肠鼠窃狗盗投鼠忌器獐头鼠目胆小如鼠 〖牛〗牛鬼蛇神牛刀小试牛鼎烹鸡汗牛充栋对牛弹琴九牛一毛 〖虎〗虎视眈眈虎口余生虎头虎脑虎背熊腰虎头蛇尾虎落平阳虎穴龙潭放虎归山谈虎色变如虎添翼骑虎难下为虎作伥与虎谋皮 藏龙卧虎狐假虎威羊入虎口狼吞虎咽龙行虎步龙吟虎啸龙争虎斗龙盘虎踞龙腾虎跃生龙活虎降龙伏虎 〖兔〗兔死狐悲兔死狗烹狡兔三窟鸟飞兔走守株待兔 〖龙〗龙腾虎跃龙飞凤舞龙马精神龙凤呈祥画龙点睛来龙去脉攀龙附凤群龙无首降龙伏虎一龙一猪老态龙钟笔走龙蛇龙潭虎穴 叶公好龙望子成龙车水马龙人中之龙 〖蛇〗蛇蝎心肠画蛇添足惊蛇入草龙蛇混杂杯弓蛇影牛鬼蛇神打草惊蛇虚与委蛇笔走龙蛇春蚓秋蛇 〖马〗马到成功马不停蹄马革裹尸一马当先老马识途汗马功劳万马奔腾犬马之劳万马齐喑一马平川天马行空快马加鞭走马看花 信马由缰蛛丝马迹兵荒马乱人仰马翻人困马乏鞍前马后人强马壮猴年马月青梅竹马单枪匹马招兵买马心猿意马悬崖勒马千军万马香车宝马 指鹿为马害群之马厉兵秣马塞翁失马盲人瞎马脱僵之马金戈铁马 〖羊〗羊质虎皮羊肠小道羊入虎口亡羊补牢虎入羊群歧路亡羊顺手牵羊 〖猴〗猴年马月沐猴而冠尖嘴猴腮杀鸡吓猴杀鸡儆猴 〖鸡〗鸡毛蒜皮鸡鸣狗盗鸡飞蛋打鸡犬不宁鸡犬不留鸡犬升天闻鸡起舞杀鸡吓猴杀鸡取卵偷鸡摸狗鹤立鸡群小肚鸡肠鼠肚鸡肠

四个字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 1,草木皆兵 解释: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故事:东晋时,前秦皇帝符坚率大军入侵东晋,后大败,回国途中他感到极度恐惧,觉得山上的树木都是东晋的追兵,故有“草木皆兵” 的说法 2,背水一战 故事:楚汉相争时,韩信率兵攻打韩国,他故意将军营安扎在河边,背水为阵,意在断绝退路,逼迫军队拼死进攻,最后大获全胜,故有“背水一战”的说法 3,四面楚歌 故事:楚汉相争时,韩信在垓下布下十面埋伏,围困楚霸王项羽,韩信让军队在夜间吟唱项羽故乡的楚歌,涣散项羽的军心,大收其效。 4.揭杆而起 故事:秦末时,民怨四起,陈胜吴广不堪忍受,终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时没有旗帜,就用竹竿代替,就有了“揭竿而起”的说法 5.破釜沉舟 故事:秦末,项羽进攻汉中,过河后,项羽下令凿沉渡船,砸碎锅灶,表示不留退路,果然一战成功 6.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故事:楚汉相争时,刘邦讨伐项羽,明地里派兵修整入栈道,暗里却将大部队调遣到废弃以久的陈仓道,偷袭项羽

7.退避三舍 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落难,逃亡楚国,应承楚王说:“我若为晋国国君,若与楚国敌对,必退避三舍(一舍是三十里)。”后楚晋果然发生战争,重耳信守诺言,果然退兵九十里 8.纸上谈兵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有一子名赵括,幼读兵书,谈起用兵之道,如数家珍,但他没有任何实战经验,在长平之战中导致赵国惨败,留下了纸上谈兵的说法。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9.卧薪尝胆: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春秋时期,吴越相争,越王勾践大败,几乎亡国,但勾践并不死心,终日以柴草不床,每天吃饭时都要舔一下苦胆,激励自己不忘国耻10.一鸣惊人:一声鸣叫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楚庄公继位后三年不上朝,终日饮乐,大臣终于看不下去了,冒死进谏,庄公说:“有一大鸟,羽色艳丽,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果然,不久庄公就重临朝庭,把这三年中他暗中观察发现的弊病全部修正。 11.孟母三迁:【解释】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形容家长教子有方。

小学生必学的古代道德成语典故大全

小学生必学的古代道德成语典故大全讲给孩子听的古代道德成语典故 孔融让梨、程门立雪、管鲍之交、车胤囊萤、千里送鹅毛、许衡不食无主之梨……这些传统道德典故的来历和含义,你都知道吗?分享14个你应该讲给孩子们听的传统道德故事,分享给大家。 成语典故1、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他年幼时,每次和哥哥一起吃梨总是拿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原因,他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后来,“孔融让梨”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成语典故2、曾子避席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又一次孔子要向他传授高深的理论,曾子本来坐着,听了便从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站立,表达了他对老师的充分尊敬。 成语典故3、千里送鹅毛 唐朝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在路上,缅伯高不小心让天鹅飞走了,只剩几根鹅毛。到长安后,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奉上了鹅毛并赋诗“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这个典故比喻礼物单薄,情意却异常浓厚。 成语典故4、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刘备为求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三次到其住处请他,最后才等到诸葛亮。“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容求贤若渴的典故。 成语典故5、车胤囊萤

车胤是晋朝人,自幼聪颖好学却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于是他 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学识与日俱增,成为知名学者。“车胤囊萤”也成为勤奋学习的典故。 成语典故6、王恭身无长物 王恭是东晋时的名士。他从会稽当官后回家,同族的一个长辈去 看到他坐在一张竹席上便说,你从东边回来,应该有很多这种东西, 可不能够给我一张。王恭将席子送给他,自己之后却只能坐草席了。 那人听说后非常惊讶,对王恭说,我本以为你还有多余的竹席。王恭 则回答,我为人平日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成语典故7、张良拜师 张良在成为刘邦军师以前,有一天在桥上三步,碰到一个老人故 意把席子掉到桥下,让张良把鞋捡上来给他穿上。张良照做后,老人 高兴地称他孺子可教,并给他一本《太公兵法》。张良仔细研读,终 于成为一代军师。这个故事后来成为尊老敬老的典故。 成语典故8、荀巨伯舍身救友 荀巨伯是东汉桓帝时的贤士。一次他去探望重病的朋友,恰逢胡 兵围攻城。他不肯独自逃跑,甘愿用自己的性命代替朋友的性命。胡 兵大受感动,率军撤回,全城得救。荀巨伯对友情的忠诚也流传千古。 成语典故9、管鲍之交 春秋时,鲍叔牙是齐桓公的谋士,他的好友管仲以前在齐桓公敌 人的门下做事,失败后被俘虏。齐桓公让鲍叔牙做相国,他反倒大力 推荐管仲。最终管仲做了相国,鲍叔牙则成为其手下,这段友谊在历 传为美谈。 成语典故10、许衡不食无主之梨 许衡是元代理学家。有一次他在盛夏时走路,十分口渴,遇到路 边有一棵梨树,别人都争着摘梨吃,唯有许衡独自端坐。有人问他,

五十个成语故事的出处

1、一鼓作气(曹刿guì)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0、接竿而起(陈胜)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11、三顾茅庐(刘备)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2、孺子可教(张良) 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历史故事成语大全

历史故事成语大全 历史故事成语: 战国: 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 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 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 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单刀赴会(关羽) 望梅止渴(曹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凿壁偷光(匡衡) 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 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宋: 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

(文与可) 二、寓言故事成语: 坐井观天井底之蛙刻舟求剑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揠苗助长叶公好龙自相矛盾掩耳盗铃南辕北辙画蛇添足滥竽充数亡羊补牢杯弓蛇影买椟还珠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夜郎自大黔驴技穷杞人忧天 三、动物成语大全 〖鼠〗鼠目寸光鼠肚鸡肠鼠窃狗盗投鼠忌器獐头鼠目胆小如鼠 〖牛〗牛鬼蛇神牛刀小试牛鼎烹鸡汗牛充栋对牛弹琴九牛一毛 〖虎〗虎视眈眈虎口余生虎头虎脑虎背熊腰虎头蛇尾虎落平阳虎穴龙潭放虎归山谈虎色变如虎添翼骑虎难下为虎作伥与虎谋皮藏龙卧虎狐假虎威羊入虎口狼吞虎咽龙行虎步龙吟虎啸龙争虎斗龙盘虎踞龙腾虎跃生龙活虎降龙伏虎 〖兔〗兔死狐悲兔死狗烹狡兔三窟鸟飞兔走守株待兔 〖龙〗龙腾虎跃龙飞凤舞龙马精神龙凤呈祥画龙点睛来龙去脉攀龙附凤群龙无首降龙伏虎一龙一猪老态龙钟笔走龙蛇龙潭虎穴叶公好龙望子成龙车水马龙人中之龙

古代经典的成语故事七篇

古代经典的成语故事七篇 (一)铁杵磨针 【典故】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 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 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 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不过,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能够穿石,愚公能够移山,铁杵为什么 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不过,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 没有问题的。 (二)闻鸡起舞 【典故】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 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 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 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 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 深厚,不但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 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 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 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 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 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 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释读】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即时振作。 (三)亡羊补牢

历史典故的成语

历史典故的成语: 背水一战(韩信) 负荆请罪(廉颇) 破釜沉舟(项羽) 指鹿为马(赵高) 如鱼得水(刘备) 图穷匕见(荆柯) 才高八斗(谢灵运) 千金买骨(郭隗) 惊弓之鸟(更羸) 一字千金(吕不韦) 退避三舍(重耳) 完壁归赵(蔺相如) 四面楚歌(项羽) 纸上谈兵(赵括) 东窗事发(秦桧) 初出茅庐(诸葛亮) 宝刀不老(黄忠) 围魏救赵(孙膑) 一鼓作气(曹刿) 七擒七纵(诸葛亮) 草木皆兵(苻坚) 毛遂自荐(毛遂) 讳疾忌医(蔡桓公)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杀妻求将(吴起) 为了谋得将军的职位,不惜杀害自己的妻子。比喻为了追求功名而不惜伤天害理,为了成功不择手段。含贬义。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吴起为了取得鲁国信任,不惜杀死来自敌国(齐国)的妻子以获得将军位。后比喻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指鹿为马(赵高) 一饭千金(韩信)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约法三章(刘邦) 手不释卷(刘秀) 十面埋伏(项羽) 多多益善(韩信) 孺子可教(张良) 破釜沉舟(项羽)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老当益壮(马援) 萧规曹随(萧何) 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 鞠躬尽瘁(诸葛亮)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七步成诗(曹植) 过其实(马谡) 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挂印”是离任、辞官的意思;“封金”是把金银财宝封存起来,表示不想接受。 单刀赴会(关羽) 闻鸡起舞(祖逖) 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 画龙点睛(张僧繇) 胸有成竹(苏轼、文同) 江郎才尽(江淹) 牛衣对泣 牛衣对泣,典故名,成语,典出《汉书·王章传》。汉代王章为诸生学于长安,生病无被,躺在牛衣中,向妻涕泣、诀别。遂用“牛衣对泣”等谓夫妻共守贫穷,或形容寒士贫居困厄的凄凉之态。 唇亡齿寒 "唇亡齿寒"是一则成语故事,出自.本篇故事讲晋国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虞王贪恋晋王送给的玉石,保马,答应借路给晋国.虞国大臣宫之齐以"唇亡齿寒"的道理劝谏虞王,但他不听,让晋国经过虞国去灭了虢国.结果,晋国在灭掉虢国回来时顺势消灭了虞国."唇亡齿寒"意思是说有许多事物之间就像嘴唇与牙齿一样是相互依存的,如果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同样,虢国被晋国消灭了,虞国就会失去支持和依托,也很难逃脱灭亡的命运.

经典成语故事20个 (2)

经典成语故事20个 (一)铁杵磨针 【典故】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二)闻鸡起舞 【典故】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

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释读】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三)亡羊补牢 【典故】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生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

古代名人经典故事三篇

古代名人经典故事三篇 导读:本文古代名人经典故事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杨时求学】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宋代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司马光砸缸救人】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大全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大全 割肚牵肠 蜀后主刘禅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蛮王孟获联合金环三洞兵马反叛,建 宁三郡也归附了孟获,永昌危急。 为了平息后方的叛乱,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首先用离间之计平息了建宁三郡的叛乱,解了永昌之急。又用激将之法破了三洞人马。最后诱敌设伏,在锦带山活捉了孟获。诸葛亮让战俘们吃饱饭,然后全部释放,说:“你们的父母兄弟、妻子儿女都靠在门上等着你们呢;如果听说战败了,一定会割肚牵肠,眼中流血。你们都回去吧。”诸葛亮又问孟获:“你今天被捉,心服吗?”孟获说:“我不小心中了你的鬼计,怎么会服!你放我回去,让我整顿军马,来决一死战;如果再能捉我,我才心服。”诸葛亮就把他放了。 “割肚牵肠”形容非常牵挂,很不放心。 (出自《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 河清海晏 天竺国下郡的白米四钱一石,麻油八厘一斤,可是三位王子借孙悟空三人的兵器去打造时却被人偷了。八戒说:“定是这伙铁匠偷的!快拿出来!略迟了些儿,就都打死!”铁匠们说:“我们连日辛苦,夜间睡着,到了天明起来,就不见了。而且我们是凡人,怎么拿得动?希望爷爷饶命!”国王说:“这城里军民匠作,也很懂得法度,一定不敢欺心,希望神师再思。”行者

道:“不用再思,也不须赖铁匠。我只问殿下:你这城池四面,可有什么山林妖怪?”王子道:“城外北,有一座豹头山,山中有一虎口洞。有人说洞内有仙,有人说有妖。我们不知到底是什么。”……孙悟空三人经过苦战, 收降了九头狮子精,夺回了兵器。 国王大开素宴答谢唐僧一行,又将狮子肉分与百姓瞻仰。王子说:“感谢神僧施展法力,扫荡了妖邪,除了后患,现在海晏河清,天下太平了!” “河清海晏”指黄河水清了,大海平静了,比喻天下太平。 (《西游记》第九十回) 不拘一格 龚自珍是清朝乾隆末年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龚自珍的年代,清朝开始急速衰败,贫富两极分化,社会问题丛生,危机四伏。龚自珍主张移民屯垦新疆,以发展西部经济、巩固边防(《西域置行省议》);给林则徐写信,希望禁绝鸦片。道光十九年,正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前夕,由于得罪了军机大臣穆彰阿,龚自珍不得不弃官离京南行。 龚自珍南行路过镇江时,但见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抬着玉皇、风神、雷神在虔诚的祭拜。这时,有人认出了龚自珍。一位道士马上恳请龚自珍写篇祭文,龚自珍挥笔写道:“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大意:中华倚仗风雷般的变革才会有生机,这般死气沉沉确实令人悲哀。我希望天公重新振作起来,不要拘泥于常 规,赐给我们有用的人才。) “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出自龚自珍《己亥杂诗》)

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庄周梦蝶 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庄子》中有一寓 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梦 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所以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 蝶化为庄周。 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仅仅当时已惘然。”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宰相肚里能撑船 “宰相肚里能撑船”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宽宏大量。这个成语的出 现还和宋代政治家王安石有很大关联呢! 相传,宋朝宰相王安石的婚姻一直不美满,丧偶、再娶、又离异。为此,他感慨良多,作七绝以抒发心底的惆怅:春日春风有时好,春 日春风有时恶。不得春风花不发,花开又被风吹落。 他中年丧偶后,曾一度不想再娶,后经人撮合,娶一妾名姣娘, 但是并没有把她扶为正室。姣娘出身名门,十分聪慧,琴棋书画、诗 词歌赋,无一不精,是一个色艺双全的才女。婚后,王安石身为宰相,又忙于革新变法,故淡于夫妻生活,令姣娘十分寂寞。姣娘正当妙龄,空对日月,日子一长便耐不住寂寞与家中的一名年岁相仿的仆人勾搭 成奸。这事传到了王安石的耳里,王安石很生气,有心训斥姣娘,法 办仆人,但又苦于无凭证。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姣娘与仆人在屋内*,当时王安石在门外,里面不时传来姣娘的浪笑之声。当时情况下,王安石忍住了自己 的愤怒,他也怕自己的家丑外扬,于是他假装在离屋子很远的地方发

生声音(其实是故意用一个竹竿把树上的乌鸦惊走了),以便让屋内偷 情之人得悉。果不其然,屋里面的男的从后窗逃跑了。事后,王安石 假装没事,仍与姣娘谈笑自如。过了几天,正是中秋之夜,王安石便 想借着过节规劝一下姣娘,让她老实安分点。于是王安石便写给她一 首诗:日出东来还转东,乌鸦不叫竹竿捅。鲜花搂着棉蚕睡,撇下干 姜门外听。 姣娘是个绝顶聪明之人,很快就品出了诗中的含义。她其实早不 想这么生活下去了,于是她便回信给王安石道:日出东来转正南,你 说这话过半年。大人莫见小人怪,宰相肚里能撑船。 王安石本意是想规劝姣娘,得到信,看了信中姣娘所吐露的心声,便想:自己年已花甲,而姣娘正值青春年少,七情六欲乃人之常情, 不能求全责备。于是他就把姣娘叫到自己跟前问明了姣娘的愿望。最后,王安石便一纸休书把姣娘休了,同时赠她白银若干两,让她和仆 人远走他乡过日子去了。 当这件事情在朝中和市井中慢慢传开之后,王安石的所作所为不 但没有被人非议,反而得到了人们的尊敬。人们赞扬他道:“真是宰 相肚里能撑船啊!” 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东窗事发 “东窗事发”这个成语比喻密谋败露。它的缘起是基于一个传说。 宋代大奸臣秦桧,为降金国,尝与其妻王氏,于东窗下密谋定计,以害民族英雄岳飞。 据传,桧先于帝前诬飞谋反。时有几位大臣,如大理寺卿薛仁辅、枢密使韩世忠,皆为岳飞鸣冤,使之有所顾忌。 一日,桧独坐于东窗之下,为害飞之事,踌躇不定,委决不下。 王氏适至,问曰:“夫君为何事愁眉苦脸,犹豫不决?”桧遂告以此事,并与之商议。王氏自袖中取出一柑,以手掰之,将一半递与桧,曰:

关于道德的古代成语典故

关于道德的古代成语典故 关于道德的古代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1、孔融让梨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他年幼时,每次和哥哥一起吃梨总是拿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原因,他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后来,“孔融让梨”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成语典故2、曾子避席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又一次孔子要向他传授高深的理论,曾子本来坐着,听了便从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站立,表达了他对老师的充分尊敬。成语典故3、千里送鹅毛唐朝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在路上,缅伯高不小心让天鹅飞走了,只剩几根鹅毛。到长安后,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奉上了鹅毛并赋诗“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这个典故比喻礼物单薄,情意却异常浓厚。成语典故4、三顾茅庐东汉末年,刘备为求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三次到其住处请他,最后才等到诸葛亮。“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容求贤若渴的著名典故。成语典故5、车胤囊萤车胤是晋朝人,自幼聪颖好学却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于是他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学识与日俱增,成为知名学者。“车胤囊萤”也成为勤奋学习的典故。成语典故6、王恭身无长物王恭是东晋时的名士。他从会稽当官后回家,同族的一个长辈去看到他坐在一张竹席上便说,你从东边回来,应该有不少这种东西,可不可以给我一张。王恭将席子送给他,自己之后却只能坐草席了。那人听说后非常惊讶,对王恭说,我本以为你还有多余的竹席。王恭则回答,我为人平日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成语典故7、张良拜师张良在成为刘邦军师以前,有一天在桥上三步,碰到一个老人故意把席子掉到桥下,让张良把鞋捡上来给他穿上。张良照做后,老人高兴地称他孺子可教,并给他一本《太公兵法》。张良仔细研读,终于成为一代军师。这个故事后来成为尊老敬老的著名典故。成语典故8、荀巨伯舍身救友荀巨伯是东汉桓帝时的贤士。一次他去探望重病的朋友,恰逢胡兵围攻城。他不肯独自逃跑,甘愿用自己的性命代替朋友的性命。胡兵大受感动,率军撤回,全城得救。荀巨伯对友情的忠诚也流传千古。成语典故9、管鲍之交春秋时,鲍叔牙是齐桓公的谋士,他的好友管仲曾经在齐桓公敌人的门下做事,失败后被俘虏。齐桓公让鲍叔牙做相国,他反倒大力推荐管仲。最终管仲做了相国,鲍叔

50个成语典故的出处

50个成语典故的出处,50个名人故事 1、一鼓作气(曹刿guì)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0、接竿而起(陈胜)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精选20个古代历史成语小故事

精选20个古代历史成语小故事 1.坚贞不屈 【解释】坚:坚定;贞:有节操;屈:屈服、低头。意志坚定,决不屈服。 【相近词】威武不屈、坚强不屈 【相反词】卑躬屈膝、奴颜婢膝 【成语故事】明朝末年,清豫亲王多铎率军攻打扬州,派明朝降将李遇春去扬州劝降史可法,被史可法痛骂而回。豫亲王多次用书信劝降,也被史可法回书痛骂。清兵攻陷扬州,史可法自杀未遂,被清兵俘虏,他坚贞不屈,慷慨就义。 2.老泪纵横 【解释】纵横:交错。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 【相近词】满面泪痕、泪如雨下 【反义词】笑逐颜开、眉开眼笑 【成语故事】公元757年,杜甫得到唐肃宗的许可回家探亲,在回家途中亲眼看到安史之乱所造成的种种惨境。邻居问他战争何时才能结束,并诉说家乡的苦难:地没有耕种,孩子们被逼去打仗……说到伤心处,乡亲们老泪纵横,杜甫只好仰天长叹 3.近水楼台 【解释】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能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种地位或关系。 【相近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反义词】隔岸观火

【成语故事】宋仁宗时期,杭州知府范仲淹脾气温和,与手下人 同甘共苦,很多人得到他的关心与推荐提拔,有一个外地巡检苏麟到 杭州办事,送范仲淹一首诗:“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范仲淹明白他的意思就给了他想要的东西。 4.鸡鸣狗盗 【解释】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 的行为。 【相近词】旁门左道 【反义词】正人君子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相国孟尝君出访秦国,秦国的相国出 于嫉妒劝秦昭王杀死他,秦昭王把他关了起来。孟尝君的门客晚上装 成一条狗混进秦宫偷白狐袍子送给燕姬,燕姬求情放走了孟尝君。孟 尝君一行深夜逃到函谷关,门客学鸡叫骗开城门逃跑。 5.破釜沉舟 【解释】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相近词】义无反顾、背水一战、决一死战 【相反词】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举棋不定 【成语故事】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 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 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 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6.盲人摸象 【解释】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