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交换技术应用论文

合集下载

网络通信软交换技术及相关问题研究论文.doc

网络通信软交换技术及相关问题研究论文.doc

网络通信软交换技术及相关问题研究论文在社会市场经济开展的背景下,网络技术呈现出创新开展的模式,市场的需求以及网络技术在开展中都得到了全面优化。

但是,在现阶段网络技术使用的过程中,其开展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因素,导致网络通信中的软件技术无法得到有效的运用,而且,在传统网络通信技术运用中,其交换技术的运用也存在中而一定的限制因素。

因此,需要电子通信行业在开展中认识到网络通信中存在的限制因素,通过网络需求的工程完善,进行软件交换技术的合理运用,从而为通信软件的技术创新以及通信技术的整合奠定良好支持。

软件交换技术主要是指用户在通信交流的过程中,将以太网作为通信网络的核心介质,通过电脑效劳器实现网络环境中的用户级信息交换,实现软交换技术的稳定利用。

在该种通信技术运用的背景下,可以将电脑效劳器作为核心载体,通过局域网的利用实现数据与资源的有效共享。

在该种背景下,并不需要铺设网络资源就可以实现对网络系统的统一维护及管理,降低了网络通信技术运用的工程本钱。

在网络环境资源营造的背景下,可以充分满足设备运用的稳定性以及简单性,通过这种网络化的环境营造,提高软交换技术的运用质量,使软交换技术作为网络运行的根底,并在软交换的控制以及媒体运行环境处理分析中,实现对软件系统运营的控制,从而为软件的编程以及传输控制功能的分析提供支持,满足软交换技术的使用以及业务的拓展需求,为软交换技术的整合及优化奠定根底[1]。

2.1软件系统的运营费用较低在软交换技术运用中,其设备运用与传统的设备交换技术相比,软交换技术的功耗、集成度等都优于传统的软件系统,因此,在耗能中需要减少对供电要求的分析,通过这种技术的运用,可以实现能量的节约,减少机房的建筑面积,而且也可以为软交换技术的优化整合以及控制分析中,采用集中放置以及集中管理的交换通信网络技术形式,从而在最终程度上减少网络资源的运营本钱,为通信网络环境的优化提供保证[2]。

2.2软件系统的建立本钱较低通过对软交换技术的分析可以发现,其技术形式与传统的网络整合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传统交换技术使用的过程中,交换构架存在着一定的封闭性,通过新型软件交换技术的构建及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软件系统运用的封闭性,从而为技术的开放性提供支持。

软交换技术的应用及改进

软交换技术的应用及改进

软交换技术的应用及改进摘要:本文通过对软交换的认识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提出现有软交换存在的一些缺陷,特别是各种实现模式对业务支持不足致使业务接入困难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在软交换系统中统一业务接口层的改进思路,对业务实行统一接入和管理,致使软交换在下一代网络中得到完善。

关键词:综合业务数字网;专用小交换机;应用编程接口1 软交换的概念软交换又称为呼叫AGENT、呼叫服务器或媒体网关控制。

其最基本的特点和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把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中分离出来,通过服务器或网元上的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包括呼叫选路、管理控制、连接控制(建立会话、拆除会话)、信令互通(如从7号信令到IP信令)等。

这种分离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使业务提供者可以自由地将传输业务与控制协议结合起来,实现业务转移。

这一分离同时意味着呼叫控制和媒体网关之间的开放和标准化,为网络走向开放和可编程创造了条件和基础。

2软交换技术的主要特点和功能软交换技术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支持各种不同的PSTN、ATM和IP协议等各种网络的可编程呼叫处理系统。

(2)可方便地运行在各种商用计算机和操作系统上。

(3)高效灵活性。

(4)开放性通过一个开放的和灵活的号码簿接口便可以再利用IN(智能网)业务。

(5)为第三方开发者创建下一代业务提供开放的应用编程接口(API)。

(6)具有可编程的后营业室特性。

(7)具有先进的基于策略服务器的管理所有软件组件的特性。

包括展露给所有组件的简单网络管理协议接口、策略描述语言和一个编写及执行客户策略的系统。

3软交换现状分析3.1基于软交换的应用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软交换各种标准的制定与补充,不少厂家都推出了软交换的解决方案,各运营商也在积极进行相关实验。

目前,国内外许多电信设备制造商,如西门子、阿尔卡特、爱立信、北电、中兴等都在积极发展新的交换机过渡平台,提出了软交换在下一代网络中的解决方案。

软交换技术在信息通信应用论文

软交换技术在信息通信应用论文

软交换技术在信息通信中的应用摘要:软交换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通信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给予人们生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方便。

但是,信息通信软交换技术是一种怎样的技术,它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什么方面,这些问题经常被问起。

本文主要以信息通信软交换技术为出发点,主要探讨了信息通信软交换技术的设计原理及实现目标等三个方面的内容,通过文中的分析明确了信息通信软交换技术特点和优势,为人们理解和研究信息通信软交换技术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软交换技术;信息通信;计算机技术;优势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2011)22-0000-01soft switching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th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zhang suge(qinghai branch of tietong,xining 810007,china)abstract:the soft exchange technology makes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has got great development,give people life to bring more and moreconvenient.however,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soft switching technology is a kind of technology,its main advantage is reflected in what respect,these questions often asked.this paper mainly in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soft switchingtechnology as the starting point, mainly discusses th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design principle of the soft exchange technology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three aspects of conten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is paper defined th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soft switching technology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for people to understand and study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soft switching technology t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keywords:soft exchange technolog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computer technology;advantage一、引言在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过程中,软交换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并且在信息通信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软交换技术论文范文(2)

软交换技术论文范文(2)

软交换技术论文范文(2)软交换技术论文范文篇二浅谈软交换技术摘要:软交换技术的出现一方面造就了网络的融合,另一方面软交换采用了开放式应用程序接口(API),方便了第三方应用的开发和新业务的引进。

论文主要从软交换提出的必然性、软交换的概念和主要功能、基于软交换的增强型业务框架以及其各层间的协议等方面对软交换技术进行了论述,并对软交换技术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前景作了介绍。

关键词:软交换网络融合可编程网络应用程序接口电力通信网1 引言在传统的基于TDM的PSTN网络中,提供给用户的各项功能都直接与交换机有关,业务和控制都是由交换机完成的。

交换机的功能与其提供的业务都需要在每个接点完成,并且采用依靠交换机和信令来提供业务,所以必须在交换机的技术标准和信令标准中对开放的每项业务进行详细规范。

为满足用户对新业务的需求,网络中出现了公共的业务平台--智能网。

智能网的设计思想就是把呼叫连接和业务提供分开。

交换机完成呼叫连接,而智能网完成业务提供,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增强业务的能力,缩短了新业务提供的时间。

而这种分离仅仅是第一步,随着承载的多样化,必须将呼叫控制和承载连接进一步分离,这正是软交换引入的目的。

新的网络结构固然有其优势所在,但原有网络近期不会消失,这就产生了新、旧网络融合、互通的问题。

如何灵活、有效地使现有的PSTN 网络与分组网络实现互通,将PSTN逐步地向IP网络演进,其关键的网络产品就是软交换设备。

2 软交换技术2.1 软交换的概念软交换又称为呼叫AGENT、呼叫服务器或媒体网关控制。

其最基本的特点和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把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中分离出来,通过服务器或网元上的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包括呼叫选路、管理控制、连接控制、信令互通等。

这种分离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使业务提供者可以自由地将传输业务与控制协议结合起来,实现业务转移。

这一分离同时意味着呼叫控制和媒体网关之间的开放和标准化,为网络走向开放和可编程创造了条件和基础。

探究信息通信中软交换技术的运用

探究信息通信中软交换技术的运用
息通 信 , 2 0 1 3 ( 1 5 ) . 字化 用 户 , 2 0 1 3 ( 0 3 ) .
此 ,对于相 关行 业来 说 ,应 进行 探索 和研 发 ,以使其 更好 的
智 能化改 造过程 中 ,要 求对软 交换设 备 的处 理能力 、I P侧宽
带 需求 、中继 网关 电路数 、信 令链路 数进行合 理 的范围预测 ,
二 、信息通信 中软交换技术的应 用
软交 换技 术应用 于 虚拟 中继实 现 了 P S T N功 能 ,而应用
了拓展 。这一 技术 的应用 具有 诸多 优点 ,是 电信业 务发 展 的
必 然结果 。首 先 , 体 现在 安全 性 能方 面 ,基 于软交 换技 术 的
于分 组 中继 则表 现为满 足 了传 输 宽带 的增 加所需 。实 现 了网 络语 言 的统一 ,融合 了多种业 务数 据 。基 于多媒 体技 术 的软
三 、 总 结
对本 地 网络形 态具有 较小 的要求 ,并且 降低 了改造 风险 。但
总之 ,软交换 技术 在我 国信息通 信行 业应用 广泛 。上 文
实 际上 ,由于端 局先行 对支 撑体 系具有 较高 的要求 ,因此其 实 现具有 困难 。 而汇 接局先行 改善 了前 者在使 用 中的差异性 ,

软交换技术 的相关概念
可 以处理 业 务控 制层 的相 关业 务 ,又可 以处理 MC W 的控 制
软 交换是 利用相 关技术 实现传 输层 呼叫功能 的分离 ,并 实现 信 息交 换 的技 术 。作 为 N G N 网络 的核 心 ,软交 换技 术 具有高 效性 和便捷 性 。软交换技 术在 应用过 程 中的限制 因素
缺 陷 。其 中包 括 如何建 立统 一 的软交换 系统 和标 准 的协议 、

软交换技术论文范文

软交换技术论文范文

软交换技术的出现一方面造就了网络的融合,另一方面软交换采用了开放式应用程序接口AG和智能终端等,覆盖本地用户,提供话音和多媒体业务;设置一套通用媒体网关UMG,连接西北电力行政交换专网汇接中心及公网,实现与交换网络的互通。

32网络建设中期在网络建设中期,随着业务的发展,业务需求增加,网络规模扩大,网络中软交换节点数逐步增加。

软交换所掌控的包交换网与电路交换网所占用户面极其接近甚至略胜一筹时,原有的电路交换网逐步退到边缘,数据网用户不断增加。

这时,可在陕、甘、青、宁、新各省区电力公司设置通用媒体网关UMG设备,通用媒体网关设备主要做为中继媒体网关来使用,连接各省运营商和电力交换网络,实现电力交换专网的汇接覆盖,开展VOIP长途业务。

随着用户和网络容量增加,可考虑在网内再增加1套软交换设备,实现双归属组网,提升网络容量和可靠性,增加业务层系统,提供更丰富的业务,并完善网络运营管理功能。

33网络建设后期网络建设后期,在陕、甘、青、宁、新各省区设置软交换设备,与西北公司的软交换设备通过SIP—T、BICC协议互连互通。

各区域之间的业务通过IP承载网就可以互连互通,通用媒体网关主要作为用户媒体网关来使用,以带用户为主,中继网关的功能减弱,主要是连接各省运营商和电力交换网络。

4软交换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前景传统通信网络的交换、传输等领域引入了计算机网络设备,某些传统的通信业务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例如IP、IP视频业务等。

通信网与计算机网的界限已越来越模糊。

如今,电力通信业务已从调度、低速率远动通道扩展到高速、数字化、大容量的用户业务,例如计算机局域网、变电站无人值守监控、会议电视等。

电力通信网则有载波网、光纤网、微波网等多种网络形式,各种网络都有自己的交换设备、复接设备等,电力通信网的结构日趋复杂化,为保证不断增长的电力信息传输服务的要求,整个电力通信网的管理也越来越复杂。

在电力通信网中引入软交换技术,可以整合资源、方便管理,还能更方便地开展新业务,满足电力系统通信的新需求。

试论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试论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试论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通信工程逐渐科学化和网络化发展,软交换技术属于下一代网络管控实体,发挥出有效性。

基于此,本文进行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应用和发展探究。

标签:软交换技术;通信工程;发展方向软交换技术建立在诸多技术、协议和设备网络的无缝交流,也是伸缩性好、业务开放的一种分布式软件系统。

软交换技术涵盖了诸多部分,通过软交换控制设备和信令网关、IP终端等组成。

当前软交换技术早就应用在通信工程里,例如固化网、移动网络通信等领域。

一、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里的应用(一)应用在城市轨道交通电话通信系统里相较于程控系统,软交换技术自身的可靠性比较高,组网也更加灵活,同时性价比较高。

所以,这些年城市轨道交通电话通信系统更倾向于软交换技术的应用。

软交换技术充分满足了城市轨道通信系统的扁平化、综合业务等需求。

例如IP业务和TDM业务完成整合,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综合营运能力等提升。

系统组网方案设置、系统软件和中继设置等层面可以彰显出软交换技术的运用成效。

(1)系统组网计划设置是整个系统组往里,软交换设备就是中心,确保系统配置中心具备良好的综合接入设备,同时也配置网关设备。

只有如此才可以确保软交换系统完成各个职能。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车站,一定要兼具语音调控、呼叫管控和视频通话等职能。

除此之外,也需要完成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和网络互联,维护好工务电话系统设备。

(2)系统软件获得软交换技术的支持,城市轨道交通电话通信系统具备网络管理软件设置职能。

工务电话和软件质量实现高效连接,有效丰富了工务电话职能,对应的职能依次为单呼、组呼和群呼。

想要有效提高软交换技术具体运用成效,要求增添和企业相关的通讯录,将办公自动化、通信可视化等完成。

(3)在中继设置工作时,城市轨道交通电话通信系统里采用软交换技术更倾向于:市话中继、网内中继和无线通信系统中继等方面的设置等。

(二)应用在5G通信工程里现阶段网络化发展速度较快,针对通信网络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意味着通信网络系统发展空间较大。

电力调度系统中软交换的应用-电力论文-水利论文

电力调度系统中软交换的应用-电力论文-水利论文

电力调度系统中软交换的应用-电力论文-水利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 电力调度系统存在不足分析电力调度通话要求可由电力调度交换网提供,但系统依然存在不足。

1.1 不成熟的组网架构国内许多供电公司上下级之间与变电站调度交换机间没有联网,互相。

伴随电力建设步伐加快,将投运多等级变电站,则会出现主备用汇接点的交换机发生槽位紧张,限制扩容。

只有对组网架构优化,方可适应电网发展步伐。

1.2 设备老化调度交换机因过长时间运作,故障时有发生,安全问题频发。

整网安全性需以可靠性强、性能高的新设备投入来保证。

1.3 业务接入缺乏灵活性基本语音交换是传统调度交换网的业务,对于数据与视频性的多媒体通信业务则缺乏。

在智能电网坚强建设口号下,电网发展趋势为互动化、自动化、信息化,将以IP方式传输数据、语音、图像业务,宽带大范围普及,OCM则会被。

组网的灵活可满足多用户类型的接入,保证个性功能的扩展。

1.4 后续维护力量不足电路交换技术已经到了发展的尾声,随着技术进步,现代主流应用的电路交换机退出市场将成必然.建立在IP技术上的通信技术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对于新技术出现故障,维护人员由于不熟悉而手足无措,新设备应用要求管理人员悟尽职守,做好集中管理,努力学习新的维护技术。

2 软交换优势软交换可解决电力调度系统中存在的不足,软交换的优势有:2.1 提升网络可靠性软交换可对电路交换核心功能做换分,以功能软件形式为依据将功能划分到骨干网络。

此种分布式结构具有可编程特点,对特性开发商与功能服务供应商无限制。

因计算机标准平台为该功能基础,所以网络可靠性与可伸缩性容易实现。

2.2 增值业务的支持软交换可提高电力通信中电话网与计算机网的配合度,统一多种介质网络,从而方便构建电力互联网、语音网、传输网、视频网。

作为适配功能的网络接入功能,可实现多样媒体网关连接,达成功能网络协议目的,也可直接连接SIP客户端提供业务。

软交换技术论文

软交换技术论文

软交换技术论文软交换是一个软件的实体,用于提供呼叫控制功能。

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软交换技术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软交换技术论文篇一软交换技术3G网络时代的来临,导致网络通信业务量的爆炸式增长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和推动全球信息业发展的动力。

软交换(Soft Switch)技术则成为3G网络互通的关键。

主要从软交换的概念、体系、功能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论述。

3G软交换概念体系功能一、软交换概念软交换的概念是由美国贝尔实验室首先提出的。

软交换是一个软件的实体,用于提供呼叫控制功能。

其基本定义为:软交换是一种支持开放标准的软件,能够基于开放的计算平台完成分布式的通信控制功能,并且具有传统的TDM电路交换机的业务功能。

基本含义就是将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包括呼叫选路、管理控制、连接控制(建立、拆除会话)和信令互通(从No.7信令网络到IP网络),从而实现呼叫传输与呼叫控制的分离,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

从广义上看,软交换是电信交换网络演进过程中实现承载与控制分离的一种技术,实现媒体网关和呼叫服务器在网络上的分层部署,相关实体间通过标准协议进行互联和通信,以便在网上更加灵活地提供业务。

狭义上看,软交换指软交换设备,定位在下一代网络的控制层。

二、软交换体系1、呼叫控制层。

呼叫控制层完成各种呼叫控制,并负责相应业务处理信息的传送。

呼叫控制层中的物理实体是软交换机(SS:Soft Switching),软交换机的主要功能如下:对接入层的各种媒体网关的控制,指示媒体网关应与哪个媒体网关建立连接关系,完成信息压缩编码方式的控制、回声抑制功能控制和业务流量控制;基本话音业务的呼叫处理和连接控制;数据业务的处理和连接控制;提供与更高层应用的接口;计费功能。

2、媒体网关层。

媒体网关层的功能是将用户/业务连接接入软交换网络。

边缘接入层中的物理实体是一系列媒体网关设备(MGW),各网关设备完成数据格式和协议的转换,将接入的所有媒体信息流均转换为采用IP协议的数据包在软交换网络中传送。

软交换技术应用论文

软交换技术应用论文

软交换技术应用论文1软交换概念的提出及定义软交换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

当时在企业网络环境下,用户采用基于以太网的电话,通过一套基于PC服务器的呼叫控制软件(CallManager、CallServer),实现PBX功能(IPPBX)。

对于这样一套设备,系统不需单独铺设网络,而只通过与局域网共享就可实现管理与维护的统一,综合成本远低于传统的PBX。

由于企业网环境对设备的可靠性、计费和管理要求不高,主要用于满足通信需求,设备门槛低,许多设备商都可提供此类解决方案,因此IPPBX应用获得了巨大成功。

受到IPPBX成功的启发,为了提高网络综合运营效益,网络的发展更加趋于合理、开放,更好的服务于用户。

业界提出了这样一种思想:将传统的交换设备部件化,分为呼叫控制与媒体处理,二者之间采用标准协议(MGCP、H248)且主要使用纯软件进行处理,于是,SoftSwitch(软交换)技术应运而生。

软交换概念一经提出,很快便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同和重视,ISC(InternationalSoftSwitchConsortium)的成立更加快了软交换技术的发展步伐,软交换相关标准和协议得到了IETF、ITU-T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重视。

根据国际Softswitch论坛ISC的定义,Softswitch是基于分组网利用程控软件提供呼叫控制功能和媒体处理相分离的设备和系统。

因此,软交换的基本含义就是将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从而实现呼叫传输与呼叫控制的分离,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

软交换主要提供连接控制、翻译和选路、网关管理、呼叫控制、带宽管理、信令、安全性和呼叫详细记录等功能。

与此同时,软交换还将网络资源、网络能力封装起来,通过标准开放的业务接口和业务应用层相连,可方便地在网络上快速提供新的业务。

2基于软交换技术的网络结构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设备之一,各运营商在组建基于软交换技术的网络结构时,必须考虑到与其它各种网络的互通。

通信工程中软交换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通信工程中软交换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通信工程中软交换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通信工程在我国的地位日益显著,需要不断地加强我国软交换技术的应用在往后工作当中的建设问题。

软交换技术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其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大大改善了通信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它必将成为下一代NGN网络技术的核心。

对于网络通信工程中的软件交换技术,其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同时也是通信工程的核心技术。

基于此,文章就通信工程中软交换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通信工程;软交换技术;应用;发展1.软交换的定义及基本原理1.1软交换的定义软交换技术不同于以往的电路交换技术,它属于新兴起来的技术,主要是将软交换设备作为主要的控制核心,实现呼叫功能与媒体网关的分离,使呼叫功能获得独立。

软交换的主要设备主要包括三部分,接入层设备、终端设备以及相对应的软交换系统的网关设备。

其中接入层设备主要包括各种性质不同的网络:PSTN、PLMN、ATM等;终端设备主要包括传统分组终端、模拟电话终端、SIP/H.323/MGCPIP智能终端等;网关设备主要包括中继网关(PSTN/ATM/无线中继媒体网关等)、信令网关、综合接入设备等。

软交换技术的应用使硬件电路实现软件化,容易进行编程控制,设备的实际方式也逐渐简单化,通过软化的控制方式,把通信的多项业务进行综合。

与此同时,软交换技术的应用能够为网络通讯提供更多的方便。

1.2软交换的基本原理软交换技术的设计方面存在较高的自由性,它不依赖于任何一种操作系统。

其主要的设计方法是创建一个具有较好性能的分布式软件系统,该软件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伸缩性、开放性业务处理能力等,因此设计该系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要求:能够适应各种网络中的不确定性,实现自由变化;面对网络故障具备自我修复的能力;可以依据网络运行的实时发生的状况对网络的结构进行改变;兼容性高,能够顺利运行第三方的软件;能够实现可编程的操作。

2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具体应用2.1软交换技术在不同通信工程系统阶段中的应用2.1.1通信工程系统的初期阶段在通信工程系统的初期,网络正处于起始发展阶段,网络业务规模十分有限,在这个阶段中,软交换技术能够提供的网络服务需求较少,此时应用软交换技术要先构建点,有点到面再到网络的变化。

通信工程中关于软交换技术应用

通信工程中关于软交换技术应用

通信工程中关于软交换技术应用摘要:伴随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通信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通信行业当中,信息交换技术是非常关键的一种技术,传统的信息交换技术主要是通过交换机让信息的交换得以实现,整个系统的成本比较高,而且相对比较复杂,为了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软交换技术逐步开始快速发展,符合当前通信工程各种业务的需要,另外信息交换的速度很快,而且功能相对比较丰富,本文重点对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软交换技术;通信工程;应用;价值引言软交换技术能够实现业务与呼叫功能的有效分离,在通信工程中可实现标准接口与业务层之间的有效连接,丰富优化通信工程网络的业务协议内容。

从技术合作应用层面来讲,它还与IP协议、ATM协议处理系统相互衔接,促进通信工程的整体向前发展。

所以说软交换技术对通信工程的应用发展是具有相当高的价值意义的。

1网络结构软交换属于网络结构中的一部分,不同的网络层具有不同的作用。

网络结构由可以大体分为四部分,详情见图1。

图1网络结构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软交换在控制层,而控制层是实现各种信息交换的层,它可以接收用户的信息,处理相关业务流程,还可以控制下面层的业务情况。

这种网络结构有很多优点:(1)它可以传输大量的信息,改善其他网络方式的不足之处。

(2)这种结构端点比较多,具有很好的传输功能,可以根据客户情况提供相关业务。

2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2.1在固化网络中的技术应用在固化网络通信工程中可实施软交换技术,它的基本技术原理就是端局先行软交换改造,采用该方式的改造优势就是针对本地网络形态的基本要求不高,且改造方式的演进速度平稳,不会产生太大的通信工程风险。

不过该改造方式具有一定的施工难度,需要改变其支撑系统结构以简化施工难度。

在这里主要谈谈汇接局先行的软交换改造技术应用流程,该改造流程中可忽略用户的介入方式,重点在于实现对固网交换局的接入方式改造,解决端局可能存在的差异性问题。

电力通信系统软交换技术论文

电力通信系统软交换技术论文

电力通信系统软交换技术论文摘要:在新时期社会发展进程中,软交换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网络时代的产物其发展越来越快速,应用领域不断铺开。

在电力通信网中,软交换技术的作用不容小觑。

软交换技术应用于电力通信网中的优势极为明显,它不仅能够融合多种介质,使网际间的信号传输较为通畅,而且应用该技术便于进行系统网络化管理,能快速处理及整合多种业务,最大程度提升网络服务的整体质量。

前言近年来,随着多项科技的发展,我国的电力通信系统运行更加高效。

为了升级电力通信网络中的各项功能,便将软交换技术与电力通信进行整合。

这样一来,可以发挥出软交换技术的各项优势,提升电力通信网的运行效率。

软交换技术的应用有益于通信信号的传输及融合,同时提升了电力通信系统管理的实效,并能够提示故障预警,以及实现子网络之间的有效互通,增强电力通信网络系统的各项性能。

1软交换技术概述软交换技术又叫媒体网关控制技术,它最大的功能是使电力通信网环境内的信号连接与处理过程维持稳定,并且在它较为开放的体系中,实现信息互通,从而提升系统运行效率。

软交换的出现,改变了传统通信的模式,使通信方式网络化成为了现实。

1.1软交换技术的网络体系结构软交换技术的关键点在于它的开放性,该特质将网络划分为传输和接入层、媒体层、控制层与应用层四个部分,这便是软交换网络系统的构成。

(1)传输和接入层:采用多种接入手段,按照用户需求,将数据业务集中至网络接入点,并传递到指定位置;(2)媒体层:将信息转换分割成IP数据包或者ATM信元,使之成为能够在数据媒质上传输,此外,媒体层还能进行数据路由规划;(3)控制层:软交换系统的核心层,它肩负着控制底层网络处理业务流以及决定用户应该接受哪些业务的职责,并有呼叫智能控制的功能;(4)应用/网络业务层:在呼叫建立的基础上提供附加的服务。

按照以上思路形成的拓扑结构有如下特点:形成了开放端点的拓扑结构,可以使用PTN 技术进行数据传输,同时大大提升了数据传输的兼容性(包括传送话音和数据业务);有效分离了网络结构中的传输部分和控制部分,允许它们分别演进,使得软件功能与硬件构成的集成程度得到了质的飞越;在各单元之间使用开放的接口,允许使用者为其网络的每一部分灵活定义功能。

信息通信中软交换技术应用论文

信息通信中软交换技术应用论文

信息通信中软交换技术的应用分析【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加快普及,软交换技术作为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在信息通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简单介绍软交换技术和软交换技术在信息通信中的应用,论述了信息通信软交换技术的优势。

【关键字】信息通信软交换 msc server科技的飞速发展促使通信网络技术也在逐步革新,人们对于网络业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对信息通信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大通信运营商为了掌握最新的业务范围,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都开始着手网络结构的优化,将软技术应用到信息通信中。

一、什么是软交换技术软交换技术是相对于传统的电信网的电路的“硬”交换而言的,它主要是通过软件,在包交换网络的基础上完成交换与呼叫控制管理,从而完成信息的交换,为用户提供更方便的业务的一种新的电信网络技术,是ngn的核心,这一概念,在1997年被首次提出后,就很快得到了业界的认同,并被迅速推广开来。

作为先进科技发展的产物,和网络演进及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设备之一,软交换技术的设计不受特定的操作系统和限制,能够提供交换、路由与业务功能相分离,更好地实现各种业务的信息交换和同步通信。

软交换技术的主要功能有媒体网关接入功能、呼叫控制工呢过、业务提供功能和互联互通功能。

软交换技术能支持多种不同的网络呼叫处理系统,并能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进行运行,还可以通过接入开放性的数据管理系统接口,实现开放性能,软交换技术还对可编程和呼叫事件存有详细的记录,实现可编程后营业室的特性。

另外,软交换技术还能提供更多的api接口,方便拓展业务,其高效的灵活性,也能实现信息通信业务中的多种功能。

因而,成为现代业界关注的重点和焦点,得到各大通信运营商的青睐。

二、信息通信中软交换技术的应用信息交换软技术的基本要素包括开放的业务生成接口、综合的设备接入能力和机遇策略的运行支持系统三个方面。

开放的业务生成接口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自由交换,综合的设备接入能力能接受更加宽泛的各种设备接入,而基于策略的运行支持系统能够有效地保证整体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软交换技术对通信工程的运用论文

软交换技术对通信工程的运用论文

软交换技术对通信工程的运用论文世界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技术的革新开展,以往通信工程中所用到的网络技术已无法满足时代的变化需求,特别是网络业务的不断创新,原有的通信工程必须不断优化和革新以此来满足新时代的需求。

其中,软交换技术就是新时代开展的必然产物,其将是下一个NGN网络的核心技术,在通信工程的领域中得到了极大的应用。

作为通信工程的核心技术之一,软交换技术以突出的网关管理、连接控制和呼叫控制的优势,为通信系统提供最高效的资源管理和分配能力,从而增强了通信工程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所谓软交换是指从媒体网关即传输层中系统的呼叫控制功能别离出来,以软交换技术设计的软件实现该功能,进而到达呼叫的控制和传输的别离,为系统的可编程区域构建别离平面。

软交换技术主要是应用在网关管理、连接控制、呼叫控制、翻译、选路和信令等功能上。

除了上述功能之外,软交换技术还可通过开放的业务接口与业务实际应用层连接,从而为网络提供更广泛的业务。

与以往的网络使用技术相比拟,以软交换技术为核心的网络具有更多的优势。

例如在以往的网络中,系统的接入、中继、控制这三个模块和交换矩阵都是统一聚集在一个硬件中,每一个功能模块均是采用总线进行内部连接。

使交换机能提供的硬软件和业务应用全部捆绑起来,系统整体的开放性能较差,影响了整个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

而软交换技术那么不同,它将上述各功能模块全局部离出来,使每一个功能模块全局部离成一个独立网络单元和部件,各个独立部件之间发挥的功能都能构成一个开放的网络结构,进而实现呼叫控制、别离与业务传输,这样的网络结构使得网络业务更加独立,也能提供更多丰富的通讯信息资源。

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具有很大的优势,其在网络中的通信特点就是分层和构件化。

从纵向的角度来看,从下往上依次可划分为接入层、承载层、控制层、应用层这四层,每一个层次在通信工程系统中均发挥这不一样的作用。

其中,接入层是整个通信网络的根底,其在交换网络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软交换技术发展论文

软交换技术发展论文

软交换技术发展论文1国际软交换技术的发展状况下一代网络(NGN)是一个建立在IP技术基础上的新型公共电信网络,它将话音、数据、视频等多种业务集于一体。

建设下一代网络是电信竞争的需要。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信市场的逐步开放,电信业的一个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业务运营和网络运营的分离,由网络运营商提供可靠、高效的基础承载平台,由业务提供商提供各种应用,他们与设备制造商三足鼎立,共同推动了电信业的繁荣和进步。

软交换技术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软交换思想吸取了IP、ATM、IN和TDM等众家之长,形成分层、全开放的体系架构,作为下一代网络的发展方向,软交换不但实现了网络的融合,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业务的融合。

目前,欧洲电信运营商对于软交换(下一代网络)的发展和应用大体上采用比较务实和谨慎的态度,运营商都是根据自身网络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的发展来采取对策。

德国电信聚焦海外市场,积极开拓国际IP网的话音业务,并在新技术投入使用之前,注重新技术和新设备的试验和评估。

2001年开始在国际网络进行软交换的试验,放置了一台软交换机和4个媒体网关开展IP网络提供语音业务、呼叫中心业务和VPN业务的试验,其软交换的标准采用SIP-T协议。

英国电信则逐步地在长途网和本地网实现分组话音,本地网有5个节点开展了软交换实验,部分已经商用,并且试验规模在逐步扩展。

在提供话音质量的保证方面,英国电信已在其承载网络内全面采用ATM技术。

比利时电信认为2004年以后引入NGN比较适当,但目前需注意跟踪技术和设备的发展,比利时电信的技术部门在NGN方面重点研究未来分组话音网络的体系架构和需求、开展NGN技术培训、建立NGN实验室,为开展现场试验进行技术准备。

一些北美电信运营商也正在积极开展有利于软交换提供话音业务的试验,有些运营商已经开始提供商用业务。

2002年3月,中国电信下一代网络(NGN)试验项目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城市启动。

中国电信与北电网络、爱立信、西门子、中兴通讯、上海贝尔5厂家签订了下一代网络试验工程设备合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软交换技术的应用
[摘要]:软交换技术的出现一方面造就了网络的融合,另一方面软交换采用了开放式应用程序接口(api),方便了第三方应用的开发和新业务的引进。

为满足用户对新业务的需求,网络中出现了公共的业务平台——智能网(in)。

智能网的设计思想就是把呼叫连接和业务提供分开,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增强业务的能力,缩短了新业务提供的时间。

而这种分离仅仅是第一步,随着承载的多样化,必须将呼叫控制和承载连接进一步分离,这正是软交换引入的目的。

[关键词]:软交换智能网分离
中图分类号:te622.1+5
文献标识码:te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1- 0246-01
引言
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宽带及业务的要求也在迅速增长,为了向用户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现有业务和新增业务,提供给用户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提出了下一代网络的概念。

软交换技术又是下一代通信网络解决方案中的焦点之一,已成为近年来业界讨论的热点话题。

一、软交换概念的提出及定义。

软交换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

当时在企业网络环境下,用户采用基于以太网的电话,通过一套基于pc服务器的呼叫控制软件,
实现pbx功能(ip pbx)。

对于这样一套设备,系统不需单独铺设网络,而只通过与局域网共享就可实现管理与维护的统一,综合成本远低于传统的pbx。

由于企业网环境对设备的可靠性、计费和管理要求不高,主要用于满足通信需求,设备门槛低,许多设备商都可提供此类解决方案,因此ip pbx应用获得了巨大成功。

受到ip pbx成功的启发,为了提高网络综合运营效益,网络的发展更加趋于合理、开放,更好的服务于用户。

业界提出了这样一种思想:将传统的交换设备部件化,分为呼叫控制与媒体处理,二者之间采用标准协议(mgcp、h.248)且主要使用纯软件进行处理,于是,soft switch(软交换)技术应运而生。

根据国际soft switch论坛isc的定义,soft switch是基于分组网利用程控软件提供呼叫控制功能和媒体处理相分离的设备
和系统。

因此,软交换的基本含义就是将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从而实现呼叫传输与呼叫控制的分离,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

软交换主要提供连接控制、翻译和选路、网关管理、呼叫控制、带宽管理、信令、安全性和呼叫详细记录等功能。

与此同时,软交换还将网络资源、网络能力封装起来,通过标准开放的业务接口和业务应用层相连,可方便地在网络上快速提供新的业务。

二、软交换技术的网络结构。

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设备之一,各运营商在组建基于软
交换技术的网络结构时,必须考虑到与其它各种网络的互通。

在下一代网络中,应有一个较统一的网络系统结构。

基于软交换技术的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由图1中可以看出,软交换位于网络控制层,较好地实现了基于分组网利用程控软件提供呼叫控制功能和媒体处理相分离的功能。

三、软交换技术的设计原理及其实现目标。

软交换技术是一个分布式的软件系统,可以在基于各种不同技术、协议和设备的网络之间
提供无缝的互操作性,其基本设计原理是设法创建一个具有很好的伸缩性、接口标准性、业务开放性等特点的分布式软件系统,它独立于特定的底层硬件/操作系统,并能够很好地处理各种业务所需要的同步通信协议,在一个理想的位置上把该架构推向摩尔曲线轨道。

并且它应该有能力支持下列基本要求:
1、独立于协议和设备的呼叫。

2、在其软交换网络中能够安全地执行多个第三方应用而不存在由恶意或错误行为的应用所引起的任何有害影响。

3、第三方硬件销售商能增加支持新设备和协议的能力。

4、业务和应用提供者能增加支持全系统范围的策略能力而不会危害其性能和安全。

5、有能力进行同步通信控制,以支持包括帐单、网络管理和其他运行支持系统的各种各样的后营业室系统。

6、支持运行时间捆绑或有助于结构改善的同步通信控制网络的动态拓扑。

7、从小到大的网络可伸缩性和支持彻底的故障恢复能力。

软交换的实现目标是在媒体设备和媒体网关的配合下,通过计算机软件编程的方式来实现对各种媒体流进行协议转换,并基于分组网络(ip/atm)的架构实现ip网、atm网、pstn网等的互连,以提供和电路交换机具有相同功能并便于业务增值和灵活伸缩的设备。

四、软交换技术的主要特点和功能
1、软交换技术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支持各种不同的pstn、atm和ip协议等各种网络的可编程呼叫处理系统。

(2)可方便地运行在各种商用计算机和操作系统上。

(3)高效灵活性。

(4)开放性。

(5)为第三方开发者创建下一代业务提供开放的应用编程接口(api)。

(6)具有可编程的后营业室特性。

(7)具有先进的基于策略服务器的管理所有软件组件的特性
2、软交换是多种逻辑功能实体的集合,它提供综合业务的呼叫控制、连接和部分业务功能,是下一代电信网语音/数据/视频业务呼叫、控制、业务提供的核心设备。

主要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呼叫控制和处理,为基本呼叫的建立、维持和释放提供控制功能。

(2)协议功能,支持相应标准协议。

(3)业务提供功能,
可提供各种通用的或个性化的业务。

(4)业务交换功能。

(5)互通功能,可通过各种网关实现与响应设备的互通。

(6)资源管理功能,对系统中的各种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如资源的分配、释放和控制。

(7)计费功能,根据运营需求将话单传送至计费中心。

(8)认证/授权功能,可进行认证与授权,防止非法用户或设备接入。

(9)地址解析功能和语音处理功能。

五、基于软交换的应用。

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软交换各种标准的制定与补充,不少厂家都推出了软交换的解决方案,各运营商也在积极进行相关实验。

荆州海事局从2010年架设软交换设备后,解决了辖区范围内海事、航道、公安等多家港行单位办公网络和电话网络需求。

软交换技术作为呼叫处理的组成部分,其标识要被用来终结该呼叫的最有可能的出口网关,并利用这个信息来命令中继网关执行所指定的功能,亦即软交换技术能够通过选择一个最小代价的路由来完成每次呼叫,以使所选择的出口网关最接近目的电话,于是,就完成了原有通过电路交换网执行的呼叫操作功能。

接入网关既可以终结isdn的pri,也可以终结来自企业pbx的cas信令。

这种接入网关能够被软交换以基于分组电话协议的多种方式进行控制;对于基于h.323协议的网关,软交换能够像一个h.323网关那样动作;如果接入网关隧道pri或cas信令返回到软交换,那么软交换还能够使用像mgcp/ipdc协议以更好的方式控制接入网关。

这也体现了软交换技术处理接入网关的能力。

软交换技术通过sip协议接到电缆网络上,以支持企业的ip pbx及ip电话。

它还能够通过tcp/ip协议接入scp,也可通过
tcp/sccp协议接入到ss7网络上,使无缝互连成为可能。

六、总结
目前,软交换的研究是通信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

国内、外很多的科研、生产机构都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国际上著名的设备商都提供了各自的解决方案,同时这种发展了的软交换网络也保证了与传统网络的兼容。

中国通信标准协会网络与软交换技术工作委员会主席赵惠玲指出,虽然软交换设备功能及其稳定性能够满足商用要求,但与之配套的运营支撑及维护管理体制要进行相应的变革;在网络的规划上应遵循“大容量、小节点、广覆盖、全功能、扁平化”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软交换设备总体技术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2003
[2] 赵慧玲,叶华等.《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技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3] 叶华,强磊.《软交换网络发展趋势的研究》“十一五”规划征文选登2006年p96-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