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概念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概念解析

20世纪初,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J.A.熊彼彼得(J.A.Schumpter)首次将“创新”视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他在《经济发展理论》(1912年)一书中提出了“创新理论”,以后又在其他著作里加以应用和发展。1942年,熊彼得《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一书出版,标志着他的“创新理论”体系最后完成。熊彼得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要素组合的生产函数,新组合包括:①引入一种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②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③开辟一个新的市场;④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

⑤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例如建立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垄断地位。熊彼得特别强调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社会创新和技术创新之间的联系。毫无疑问,被公认是“现代创新之父”的熊彼得,以及他的后继者新熊彼得主义经济学派,其理论构成了现代创新研究的基础,也是国家创新体系(NIS)的研究起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创新一词的意义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创新”从字面上看,有“首次出现”、“初始”、“前所未有”之意。它既包括事物发展的过程又包括事物发展的结果,主要包括新的发现发明、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学说与技术以及新的方法等一切新事物。

从熊彼得的创新理论不难发现,“新的或重新组合的或再次发现的知识被引入经济系统的过程”称之为“创新”。

首先,对“创新”的这种定义,要比“首创”“前所未有”的“创造”指称更宽泛,它包容了“前所未有”,也包容着对原有的“重新组合”和“再次发现”。熊彼得给创新定义了三种不同层次的要素,“创造”当然是创新,但“再次发现”和“重新组合”也是创新。例如,知识经济的代表人物比尔·盖茨就多次被人讥讽为没有自己的原创产品:其起家的BASIC语言并非自己发明,为他带来滚滚财源的当家产品DOS是从其他公司所购,Windows则借用了施乐公司和苹果公司的技术,IE浏览器源于网景公司的创意,Office办公系统的多数组件均出自于微软收购的公司。微软公司虽然没有自己的创造,但他们善于“再次发现”别人的创造,更重要的是“重新组合”为新的产品(如Office重新组合了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终于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典范。这一例证说明,“创新”并不同等于“创造”,“创新”的概念包含着“创造”而不是相反。人们通常所说的“创造”,属于最高层次的“创新”。

其次,对于“创新过程”,熊彼得提出必须把知识“引入经济系统”才算完成。他认为,发明家未必是创新者,只有企业家将发明引进经济系统,发明者才成为创新者,因而社会生产的中心是创新,是扩大再生产。因此,我们可以用一个公式来概括“创新”与“创造”的关系,即:创新=创造+开发。微软公司如果不善于开发,不将重新组合的软件产品推向市场并获取高额利润,无论如何也不能实现技术创新。被称为“我国第一部知识经济的权威译著”的《知识经济的创新战略》一书中,作者戴布拉·艾米顿写到:“我将知识创新的概念定义为,‘为了企业的卓越,国家经济的繁荣昌盛,以及整个社会的进步,创造、发展、交流和应用新的想法,使之转化为市场适销的商品与服务的活动’。”她将“创新”界定为一个价值系统,其核心是“把思想推向市场”,其过程即“把理论推向实践”。“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新思想的应用可能是最主要的竞争优势”,“成功的关键因素不仅仅是新想法的数量,而更重要的是这些想法的实现。”

创新又是什么?创新意味着抛开或毁灭旧的,建立或创造新的。创新的范围和内容是极为丰富的,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工具方法创新等等,但所有的创新活动都必须具备强烈的创新精神才能完成。没有创新精神,创新活动就难以产生或坚持下去。有人把创新分为进化式创新与革命性创新。实际上,不管哪一种创新,都是量的积累基础上的质的飞跃即突破,只不过量的积累过程有时是明显的,有时则是或明或暗不那么十分明显罢

“创新”的概念国内学术界公认来源于熊比特的创新理论,其国际社会认同的特指英文是“Innovation”,有别于“创造”(英文为Creation)和“发明”(英文为Invention)。当前国际社会对于“创新(这里还是理解为Inno vation)”的定义比较权威的有两个:一是2000年联合国经合组织(O ECD)“在学习型经济中的城市与区域发展”报告中提出的:“创新的涵义比发明创造更为深刻,它必须考虑在经济上的运用,实现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只有当发明创造引入到经济领域,它才成为创新”;二是2004年美国国家竞争力委员会向政府提交的《创新美国》计划中提出的:“创新是把感悟和技术转化为能够创造新的市值、驱动经济增长和提高生活标准的新的产品、新的过程与方法和新的服务”。这就确认了“创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鉴此,当前我们的创新战略应当重点突出推进Innovation。作为Innovation的创新,实际上是个过程,是实现创造发明潜在的经济和社会价值的过程。

国际社会在研究创新时始终把学习与创新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谈创新必谈学习,谈学习也必谈创新。创新的核心是知识创新,知识创新贯穿创新的全过程又是创新的终极结果。知识创新本质上就是获取和创造新知识,创新过程本质上就是学习的过程,学习过程贯穿了创新的全过程。当代对于学习的研究指出,学习不仅仅是传统上理解的被动吸收新知识的过程,而更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或生产新知识的过程,就是知识创新的过程。学习和创新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密不可分的方面。

学习的本质是发展。学习分为个人的学习和组织的学习两大方面:个人的学习包括各种类型的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个人的自学、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干中学”和同他人交流沟通中的交互性学习等等,产生的是属于个人的、分散的、且可以随个人职业生涯的变迁而流动的知识,培养的是人才,对于个人学习的投入称之为人力资本;组织的学习并非是一般理解的把人们组织起来的学习,而是把那些个人的分散的知识组织化、群体化和明晰化,形成体现为产品、产业、市场和体制的结构化的知识,培育的是企业和产业,对于组织学习的投入称之为结构资本。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构成了知识资本的整体。可见个人的学习、人力资本和人才是创新不可或缺的基础,但是仅有此还不能构成创新;而组织的学习、结构资本和创新型企业则是创新成败的关键要害所在。

我们对于北京市的研究表明,北京市的人力资本优势巨大,就是同欧盟各国相比也是位于前列,但却未能有效地转化为创新和经济的优势,对于创新和GDP增长的贡献远低于欧盟的中等水平,甚至低于其最低水平,其组织学习的薄弱是直接原因。当前加强组织的学习是我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中之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