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计划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及关系。
3.理解计算机各个组成部件的功能和作用。
4.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外部设备,以及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内部组成部分。
2.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二进制数制、指令系统、内存管理、程序执行等。
3.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及关系:硬件是计算机的物理组成部分,软件是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基础。
4.计算机各个组成部件的功能和作用:主板、处理器、硬盘、内存、显卡等部件的组成和功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各个组成部件的功能和作用。
2.教学难点:计算机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二进制数制和程序执行过程。
四、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示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通过实物展示和操作,让学生感受计算机的组成和各个部件的功能。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4.通过实例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计算机外部和内部组成照片,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2.讲授新课:介绍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并展示计算机各个组成部件的功能和作用。
3.巩固练习:通过实例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应用。
4.归纳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以及各个组成部件的功能和作用。
六、作业布置与评价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列举出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2.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口头或书面评价,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绩,同时指出不足之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教案标题: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
3. 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数据处理过程。
4.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
3.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数据处理过程。
教学难点:1. 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数据处理过程。
2. 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准备:1.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教材和参考书籍。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实物计算机硬件和组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台计算机的外部和内部结构。
2. 引导学生观察计算机的不同硬件组件,并让他们猜测这些组件的功能。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如冯·诺依曼结构和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2. 分别介绍计算机的主要硬件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等。
3. 详细解释每个硬件组件的功能和作用。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提供一个实际的计算机系统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其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理解计算机的数据处理过程。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四、实践操作(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台实物计算机硬件和组件。
2. 引导学生按照指导书和实物硬件进行组装和连接。
3.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安装和配置过程。
五、总结归纳(10分钟)1. 总结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回顾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
3. 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组成原理对计算机性能和应用的影响。
六、拓展延伸(15分钟)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领域和发展趋势。
2. 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参考书籍。
教学评估:1. 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2.掌握计算机的数据表示方法和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3.理解计算机的工作流程和计算机的层次结构。
二、教学内容1.计算机组成原理概述1.1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2 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关系1.3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研究内容和意义2.数据的表示和运算2.1 二进制和十进制的转换2.2 原码、反码和补码的表示方法2.3 整数的运算和溢出处理2.4 浮点数的表示和运算3.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3.1 中央处理器(CPU)的功能和组成3.2 存储器的分类和层次结构3.3 输入输出设备的功能和种类3.4 总线的作用和分类4.计算机的工作原理4.1 指令和数据的存储方式4.2 指令的执行过程和机器周期4.3 数据通路和控制单元的工作原理5.计算机的层次结构5.1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5.2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和存储器管理5.3 指令的格式和地址寻址方式5.4 简单的指令系统设计三、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举例来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内容。
2.实验:设计相关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计算机硬件,观察和分析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3.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掌握程度。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3.作业和考试:布置相关的作业和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计算机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主机、显示器、键盘等。
2.教学课件:准备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知识和案例分析的教学课件。
3.参考书籍:推荐相关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材和参考书籍。
六、教学进度安排根据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合理划分每个章节的学习时间,确保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 掌握数据的表示和运算方法3. 理解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和工作原理4. 掌握中央处理器(CPU)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5. 了解计算机的输入输出系统及其接口技术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的组成输入输出设备存储器中央处理器(CPU)2. 数据的表示和运算数制转换计算机中的数据类型算术运算逻辑运算3. 存储器层次结构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硬盘存储器虚拟存储器4. 中央处理器(CPU)CPU的组成和结构指令集和指令系统指令执行过程CPU性能指标5. 输入输出系统输入输出设备I/O接口技术中断和直接内存访问(DMA)总线和接口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
3. 使用实验和实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开展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计算机组成原理》2. 课件:PowerPoint或其他教学软件3. 实验设备:计算机、内存条、硬盘等4. 网络资源:相关在线教程、视频、论文等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等(30%)2. 期中考试:测试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30%)3. 期末考试:综合测试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知识点和实际应用(40%)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48课时,每课时45分钟。
第一章:8课时第二章:6课时第三章:10课时第四章:10课时第五章:4课时第六章:6课时第七章:6课时第八章:4课时第九章:4课时第十章:4课时2. 教学方式:讲授、实验、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数据的表示和运算方法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和工作原理中央处理器(CPU)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输入输出系统及其接口技术2. 教学难点:存储器的工作原理中央处理器(CPU)的指令执行过程输入输出系统的接口技术八、教学进度计划1. 第一周:计算机硬件系统概述2. 第二周:数据的表示和运算3. 第三周:存储器层次结构4. 第四周:中央处理器(CPU)5. 第五周:输入输出系统6. 第六周:综合练习与实验九、教学实践活动1. 实验:实验一:计算机硬件组成认识实验二:数据表示与运算实验三:存储器测试实验四:CPU性能测试实验五:输入输出系统实验2. 课堂讨论:讨论话题:计算机硬件技术的未来发展讨论形式:小组合作、课堂分享1. 课程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教案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掌握计算机硬件组成要素的功能和作用;3.理解计算机的指令执行过程;4.学会设计简单的计算机硬件电路。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硬件组成要素: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Memory)、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部设备;2.计算机指令的执行过程;3.计算机硬件电路的设计原理。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导入:与学生讨论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介绍计算机硬件组成要素: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Memory)、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部设备。
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各个硬件组成要素的功能和作用,并向全班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与学生复习计算机硬件组成要素的功能和作用。
2.介绍计算机指令的执行过程: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存储执行结果。
3.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模拟计算机指令的执行过程,并给出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报告。
第三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与学生复习计算机指令的执行过程。
2.介绍计算机硬件电路的设计原理:逻辑门、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电路的原理。
3.设计实践:学生进行计算机硬件电路的设计实践,根据给定的需求和限制条件进行设计,并给出设计思路和电路图。
第四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与学生复习计算机硬件电路的设计原理。
2.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利用教材和网络资源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和应用实例。
3.总结:与学生总结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概念,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
教学评估:1.小组讨论报告:根据学生的小组讨论报告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对计算机硬件组成要素功能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2.实验报告: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对计算机指令执行过程的理解程度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设计报告:根据学生的设计报告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对计算机硬件电路设计原理的理解程度和设计思路的合理性。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优化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整体结构,掌握各种计算机组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为后续学习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课程打下基础。
1.2 课程目标(1)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各部分功能;(2)掌握计算机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CPU)的工作原理;(3)熟悉存储器层次结构、输入输出系统及总线系统;(4)学会分析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优化方法。
二、教学内容2.1 计算机系统概述(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2)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3)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组成。
2.2 计算机指令系统(1)指令的分类和格式;(2)寻址方式;(3)指令的执行过程。
2.3 中央处理器(CPU)(1)CPU的结构和功能;(2)流水线技术;(3)多核处理器。
2.4 存储器层次结构(1)存储器概述;(2)随机存取存储器(RAM);(3)只读存储器(ROM);(4)缓存(Cache)和虚拟存储器。
2.5 输入输出系统(1)输入输出设备;(2)中断和DMA方式;(3)总线系统。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举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3.2 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和验证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
3.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四、教学评价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
4.2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测试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5.2 辅助资料包括课件、实验指导书、案例分析资料等。
5.3 网络资源推荐学生访问相关学术网站、论坛,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应用成果。
计算机的组成原理教案优秀5篇
计算机的组成原理教案优秀5篇计算机的组成原理教案1一、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硬件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
了解多媒体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以及性能指标。
2.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计算机的组成。
通过学习,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通过实践和学习,为后面学习计算机的组装过程作准备。
3.通过对计算机硬件的了解,培养学生深入探究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的名称和作用。
难点:本活动的教学难点也是从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上来分析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计算机内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三、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师生问答法、讲授法等。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大家都知道计算机,又被称为电脑,这是一种比喻,就好像用电的人脑一样,是人脑功能的延伸和扩充,因此,要了解计算机部件的构成和作用,首先要了解人体各部位的功能,请问人体的哪一部分能够进行计算,是人脑还是四肢或五官?对、很显然是人脑。
好,那么我们每个人都能记住自己的名字人体的哪一部分能够进行记忆啊?对是人脑还是四肢或五官呀,是人脑。
人脑能命令我们的四肢和五官,做出各种活动、是整个人体的中心,那么一个人光有大脑没有四肢和五官,行不行啊?不行他没有办法说话、走路和写字。
是啊,人脑再重要也必须依靠四肢和五官,将自己的功能发挥得尽善尽美。
计算机也同人一样,有相当于大脑的中心部件,也有相当于四肢和五官(二)新课讲授1.先请同学们自己看书P106-112,边看书边思考:①计算机系统是由哪两部分组成?②计算机硬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巡视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计算机的组成原理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计算机网络、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应用、三个网络组成部分的作用和网络组件的作用;3.认识常见的通信线路和常用的连接设备。
技能目标:1.会安装上因特网必需的网络组件;2.能识别常见的网络连接设备和传输介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计算机网络实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2.培养热爱网络、爱护公共设施的意识。
计算机组成原理(A)》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A〕》课程设计方案—、课程概况1.课程的主要任务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科起点本科〕的一门统设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能使学生理解计算机基本组成与运行原理,为学习本专业后续课程和进行与硬件有关的技术工作打下基础.学习本课程前要求学生具有数字逻辑电路的基础知识,后续课程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结构等.本课程共72 学时,4 学分.2.课程的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讲解简单、单台计算机的完整组成原理和内部运行机制,包括运算器部件、控制器部件、存储器系统、输入/输出系统〔总线与接口等〕与常用的输入/输出设备, 环绕各自的功能、组成、设计、实现、使用等知识进行介绍.3.课程特点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工程性和技术性较强,而且随着应用技术的发展,课程中涉与到的新技术应用的教学内容随时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所以,学习本课程对专科层次所学的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要求较高,对新技术的跟踪和课外文献资料阅读能力也要求较高.为了学好本课程,要求学生必须认真阅读教材,听课,独立完成作业,参加小组讨论课等各种教学活动,有条件的教学点还应利用教学实验设备或者本课程的虚拟仿真软件,达到加强领略教学要求的目的.二、教学内容与要求〔一〕计算机组成概述〔6 学时〕1.教学内容〔1〕计算机系统构成的层次结构,硬件子系统和软件子系统;〔2〕计算机硬件的 5 个功能部件各自的功能和相互间的连接关系;〔3〕计算机系统的性能与技术指标;〔4〕计算机系统的体系结构、组成、实现所涉与的主要内容;〔5〕计算机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教学要求〔1〕了解计算机系统硬软件的组成和它们的层次关系;〔2〕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 5 大功能部件和各自的功能;〔3〕理解计算机各部件的连接关系和整机运行过程的入门性知识;〔4〕了解 3 个级别的计算机语言;〔5〕理解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性能与技术指标;〔6〕理解计算机"体系结构〞、"组成〞和"实现〞各自面对的主要问题;〔7〕了解计算机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8〕了解计算机系统分类.〔二〕数据表示和运算方法〔10 学时〕1.教学内容〔1〕数字化编码的概念,二进制码与不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2〕定点数在计算机内的表示与编码;〔3〕浮点数在计算机内的表示;〔4〕文字和多媒体信息的表示与编码;〔5〕检错纠错编码的概念与其基本实现原理;〔6〕二进制数值数据的运算算法.2.教学要求〔1〕掌握数制与数制转换的基本概念,熟练运用各种进制数间的转换规则进行手工转换运算;〔2〕掌握原码、反码和补码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并能熟练完成定点数的原码、反码和补码之间的转换;〔3〕理解常用二-十进制数编码的特点,能够说明各种不同编码的实用意义;〔4〕理解浮点数在计算机内的表示方法,能够说明阶码和尾数的位数与数值 X 围和数值精度的关系;〔5〕了解浮点数的规格化和隐藏位的含义,会判断浮点数的溢出;〔6〕掌握十进制数与浮点数间的转换运算;〔7〕了解文字和多媒体信息的表示的基本概念;〔8〕理解检错纠错编码的用途,能够区分几种常见的校验码,能够说明奇偶校验码的实现方法,能够说明海明码与循环码实现检错和纠错的道理;〔9〕掌握运用定点数的补码加减法运算规则进行基本的运算和溢出检查的方法;〔9〕了解定点数的原码一位乘、除法的可行算法.〔三〕运算器部件〔8 学时〕1.教学内容〔1〕定点运算器中ALU 的功能和实现原理;〔2〕计算机的定点运算器;〔3〕浮点运算和浮点运算器.2.教学要求〔1〕掌握定点运算器中ALU 的功能;〔2〕了解定点运算器中ALU 的实现原理;〔3〕掌握定点运算器的功能与组成,了解运算器在整机系统中的地位;〔4〕理解 MIPS 计算机的运算器实例的组成特点;〔5〕了解定点运算器 Am2901 芯片的内部结构框图,以与用该芯片构建运算器部件的方法;〔6〕理解浮点数的表示方式,会运用浮点数的运算规则作简单算术运算;〔7〕了解浮点运算器的功能与组成;〔8〕了解 CPU 芯片内的运算器部件的普通组成.〔四〕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9 学时〕1.教学内容〔1〕指令、计算机指令系统概述;〔2〕指令格式与寻址方式;〔3〕指令系统举例,PentiumⅡ、 MIPS32 和教学示例计算机的指令系统;〔4〕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简介.2.教学要求〔1〕理解指令的功能、构成格式、操作码和操作数地址两个字段的内容和组织方式;〔2〕了解指令分类的方案和分类结果;〔3〕了解指令周期对计算机性能和硬件结构的影响;〔4〕理解并记忆指令中的形式地址和物理地址的概念;〔5〕理解并叙述几种常用的寻址方式的用法与其编码表示;〔6〕了解几种常用指令系统的组成概貌;〔7〕理解 3 个级别的计算机语言之间的关键区别和各自的应用场合;〔8〕了解程序中常用到的几种流程结构与其相应的指令或者语句;〔9〕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汇编语言程序与其调试方法.〔五〕控制器部件〔9 学时〕1.教学内容〔1〕控制器的功能与组成概述;〔2〕硬连线控制器的组成与运行原理;〔3〕微程序控制器组成与运行原理;〔4〕指令流水线的概念和实现技术.2.教学要求〔1〕理解并记忆计算机控制器的功能与基本组成,体味控制器在计算机整机中的地位;〔2〕理解并记忆硬连线控制器部件的实际组成与其各子部件的功能;〔3〕了解MIPS32 计算机系统与其控制器部件的运行原理;〔4〕了解控制器部件的设计过程和基础技术;〔5〕理解并记忆微程序控制器的普通组成和基本运行原理;〔6〕理解并叙述微指令中的下地地址字段、微命令字段的内容与其控制功能;〔7〕了解微程序控制器与硬连线控制器在组成与性能方面的异同之处;〔8〕理解并记忆指令流水线的概念,关键技术指标;〔9〕了解指令流水线的实现思路,3 类相关问题与其解决方案;〔9〕了解指令级并行技术的概念.〔六〕存储器系统〔12 学时〕1.教学内容〔1〕多级结构的存储器系统综述;〔2〕半导体存储器芯片的内部结构和记忆信息的原理;〔3〕主存储器的技术指标、基本组成与运行原理;〔4〕辅助存储器的种类与指标要求,硬盘存储器和磁盘阵列的组成和工作原理;〔5〕光盘机的组成与运行原理简介;〔6〕Cache 存储器的功能、运行原理与基本结构,Cache 的地址映像方式;〔7〕虚拟存储器的概念与实现;〔8〕Pentium 计算机中的存储器系统.2.教学要求〔1〕了解存储器的分类与各类存储器的特点;〔2〕理解并记忆存储器系统的分层结构与原则;〔3〕了解半导体存储器芯片的内部结构和实现记忆的原理;〔4〕掌握主存储器的组成、技术指标和运行原理;〔5〕理解并记忆硬盘存储的基本组成和读写过程;〔6〕了解磁盘阵列技术的相关概念;〔7〕了解光盘存储器的组成和运行原理;〔8〕掌握并描述 Cache 的功能与工作原理;〔9〕理解 Cache 的 3 种地址映像方式;〔9〕了解 Cache 的基本结构;〔11〕了解虚拟存储器的基本概念与实现方法.〔七〕计算机输入/输出系统〔12 学时〕1.教学内容〔1〕输入/输出设备综述;〔2〕常用设备的功能和基本工作原理简介;〔3〕输入/输出接口综述、端口的编址方式、几种标准接口的特点;〔4〕常用输入/输出方式的控制原理;〔5〕中断的基本类型、优先级别、完整的中断过程;〔6〕DMA 的基本概念与传送过程;〔7〕总线的功能、组成,总线仲裁和数据传送控制;〔8〕总线标准简介〔9〕Pentium 计算机中的总线系统简介.2.教学要求〔1〕了解几种常用输入/输出设备的功能和基本工作原理,区分它们的不同种类;〔2〕理解接口的含义、信息交换的过程、具有的功能和类型;〔3〕了解接口电路的两种端口编址方式的特点;〔4〕理解并区别几种标准接口的不同特点;〔5〕理解并区别几种输入/输出方式的不同特点;〔6〕理解与中断和 DMA 相关的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7〕理解并能解释中断全过程中涉与到的一些重要名词和结论;〔8〕掌握 DMA 控制器的功能、组成、数据传送方法和过程;〔9〕理解与总线相关的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9〕掌握总线仲裁和数据传送控制等基本的工作原理;〔11〕了解几种常用的总线标准和 Pentium 计算机的总线系统.〔八〕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6 学时〕1.教学内容〔1〕并行处理的概念,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实现途径;〔2〕向量处理机的构成;〔3〕多处理机系统;〔4〕多计算机系统.2.教学要求〔1〕了解并行处理的概念,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实现途径;〔2〕了解向量处理机的普通组成和工作原理;〔3〕了解多处理机系统可行的构建方式和运行原理;〔4〕了解多计算机系统可行的构建方式和运行原理.三、课程教学媒体选择〔一〕教学媒体1.文字教材《计算机组成原理〔本科〕》王诚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2.录相教材 4 讲王诚主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3.流媒体〔IP〕课件王诚主讲中央电大电大在线课程学习平台4.网上辅导中央电大电大在线课程学习平台和莱钢电大在线课程学习平台5.形考作业《计算机组成原理形成性考核作业册》中央电大电大在线课程学习平台6.复习资料《计算机组成原理期末复习指导》中央电大电大在线课程学习平台7.网络课程电大在线主页"网络课程〞栏目〔二〕各种媒体之间的关系本课程文字教材作为学习的主要媒体,系统和完整地反映了课程教学内容,是教师授课和学生自学的首选必读的课本.录相课较文字教材的起点较高,是学科专家站在本课程学科高度为电大系统教师和学生提供的专题讲座,属于本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的提高和拓展.流媒体〔IP〕课件是以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考核说明为依据,以系统讲授的方式为学生自学本课程提供较完整的辅导课录相.网上辅导以文本方式按章节为学生提供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辅导,并作为文字教材的补充为学生提供一定量的例题.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体验与虚拟实验.四、教学安排建议〔一〕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应以一学期 18周安排教学进度,考虑在职成人学习的特点和因素,教学形式可采用面授辅导+自主学习+网上集中答疑+网上个别指导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平均每周教学时数不应少于4学时.教学进度具体建议见下表.周次章教学内容形考建议1.计算机系统构成的 6 层次结构,硬件子系统和软件子系统;2.计算机硬件的 5 个功能部件各自的功能和相互间的连接关系;1~2 3~4 5~6 7~8 9~10 第1 章第2 章第2 章第3 章第4 章第4 章第5 章3.计算机系统的性能与技术指标;4.计算机系统的体系结构、组成、实现所涉与的主要内容;5.计算机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6.数字化编码的概念,二进制码与不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1.定点数在计算机内的表示与编码;2.浮点数在计算机内的表示;3.文字和多媒体信息的表示与编码;4.检错纠错编码的概念与其基本实现原理;5.二进制数值数据的运算方法.1.定点运算器中ALU 的功能和路线实现原理;2.计算机的定点运算器;3.浮点运算和浮点运算器.1.指令、计算机指令系统概述;2.指令格式与寻址方式;3.指令系统举例,PentiumⅡ、MIPS32 和教学示例计算机的指令系统.1.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简介;2.控制器的功能与组成概述;3.硬连线控制器的组成与运行原理;布置形考作业一中的第2 章部份的练习题布置形考作业一中的第3 章部份的练习题收形考作业一并点评;布置形考作业二中的第4 章部份的练习题发布形考第一次小组讨论主题和讨论要求;11~12 13~14 15~16 17~18 第6 章第6 章第7 章第7 章第8 章4.微程序控制器组成与运行原理;5.指令流水线的概念和实现技术.1.多级结构的存储器系统综述;2.半导体存储器芯片的内部结构和记忆信息的原理;3.主存储器的技术指标、基本组成与运行原理;4.第一次小组讨论活动.1.辅助存储器的种类与指标要求,硬盘存储器和磁盘阵列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光盘机的组成与运行原理简介;3.Cache 存储器的功能、运行原理与基本结构,Cache的地址映像方式;4.虚拟存储器的概念与实现;5.Pentium 计算机中的存储器系统.1.输入/输出设备综述;2.常用设备的功能和基本工作原理简介;3.输入/输出接口综述、端口的编址方式、几种标准接口的特点;4.常用输入/输出方式的控制原理;5.中断的基本类型、优先级别、完整的中断过程;6.DMA 的基本概念与传送过程.1.总线的功能、组成,总线仲裁和数据传送控制;2.总线标准简介;3.Pentium 计算机中的总线系统简介;4.并行处理的概念,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实现途径;5.向量处理机的构成;6.多处理机系统;7.多计算机系统;8.第二次小组讨论活动.布置形考作业二中的第 5 章部份的练习题收形考作业二并点评布置形考作业三中的第6 章部份的练习题发布形考第二次小组讨论主题和讨论要求;布置形考作业三中的第 7 章部份的练习题收形考作业三并点评〔二〕网上辅导充分利用电大在线的网络资源,定期与不定期的在网上提供有关的课程辅导材料,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安排网上辅导和考前答疑活动.具体安排如下:1 .教学文件包括课程说明、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方案、考核说明等.2 .课程辅导包括课程作业、专题辅导.3.网络课堂包括流媒体〔IP〕课件、直播课堂和午间直播课堂.4.网上论坛主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教学交流的平台,可以对教学内容、学习方法与组织管理做必要的沟通,教师也可通过论坛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心理咨询和其他各种匡助.中央电大教师和主讲教师会在论坛每学期安排两次实时辅导答疑,第 1 次为学习指导,第 2 次为期末复习指导.具体时间安排见电大在线主页. 各级电大教师均应按照学生需要安排多次实时和全程非实时的网上答疑和辅导活动.〔三〕形成性考核1.平时作业本课程的平时作业由网上辅导栏目发布,必要时也将通过《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出版《计算机组成原理形成性考核作业册》.作业成绩计入课程总成绩.2 .小组讨论本课程的小组讨论课由教学点组织、在面授教师主持下完成,每一个学生必须按照小组讨论课要求完成课前准备,讨论课以课堂面对面形式开展,教师要把握好"引领〞、"提问〞和"评价〞等环节,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紧扣主题的讨论.要为每次讨论课录音并做好发言记录.每一个学生的讨论课成绩计入课程总成绩.中央电大将不定期地抽查作业的完成和评价情况,随时抽取小组讨论课的录音资料和文档记录以调整本课程的考核评价策略.有关本课程的具体考核内容和要求,参见中央电大教学文件"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考核说明〞 .五、教学方法的建议根据本课程特点,教学和学习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强调计算机整机的完整组成,教学上以硬件的原理知识为主,同时结合一些软件知识和硬件的实际应用现状的介绍,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深对计算机基本组成原理与运行机制的理解;2.教学过程应以基本原理为主线索,配合应用实例的讲解,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领略;3.在教学要求上还应加强基本概念的叙述和运行原理的描述,以达到将来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系统结构理论和软件系统知识打下良好基础的目的;4.独立完成作业是对每位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最基本要求,与时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和反馈给每一个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是每一个教师应尽的责任,惟独大家都做到了这一点,才干真正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4.小组讨论课能够激发在职成人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热情,能够培养学生互帮互学的团队意识,能够训练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和途径搜索并获取信息的能力,这些都是信息时代作为一位大学生应该具有的基本能力和素质,所以小组讨论课的安排应该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并鼓励他们充分地展示自己.六、教学反馈各级电大的教师和学生均可通过电子、、网上论坛,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时反馈给中央电大课程组..课程组长:陶水龙中央电大工学院主持教师:宁晨、何晓新中央电大工学院:复兴门内大街 160 号中央电大工学院,__100031 联系:010-66490686,66490550电子:网上论坛::// openedu。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设计1. 简介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涉及计算机硬件组成、原理和结构以及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等,是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性课程之一。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设计的详细介绍。
2.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计算机硬件组成的基本知识,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指令系统和CPU的工作原理等;2.熟练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基本概念、术语和计算机的数据表示方式;3.能够使用计算机所需要的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对计算机操作系统有一定的了解;4.具备分析、设计和实现简单的计算机系统和组成部分的能力;5.加深对计算机硬件的理解和兴趣,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打下基础。
3.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2.指令系统和CPU的工作原理;3.存储系统;4.I/O系统;5.总线系统;6.计算机的组成部件;7.计算机原理问题。
4. 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主要包括:1.讲授和演示;2.实践操作和课堂练习;3.课程设计和讨论;4.实验教学和开发项目。
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设计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硬件组成和结构,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5. 教学评价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特别注重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作业和小组讨论;2.平时考核和实验操作;3.期末考试;4.课程设计和综合实验等。
在教学评价中,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能力的提高,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特点,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和教学指导。
6. 结论计算机组成原理是一门重要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对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角度进行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教学设计,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2.掌握计算机硬件组成部分的功能、特点和工作原理;3.了解计算机内部数据的表示和处理方式;4.掌握计算机软件与硬件之间的协作关系。
教学内容: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2.计算机硬件组成部分的功能、特点和工作原理;3.计算机内部数据的表示和处理方式;4.计算机软件与硬件之间的协作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通过提问和引入相关问题,引起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二、知识讲解(30分钟)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10分钟)-计算机的五大组成部分: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控制器;-计算机的工作原理:采用冯·诺依曼体系结构,以程序控制和数据流动为主要特征。
2.计算机硬件组成部分的功能、特点和工作原理(10分钟)-中央处理器(CPU):运算和控制的核心,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存储器: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地方,包括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输入设备:将外部数据输入计算机,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输出设备:将计算机处理结果输出到外部,如显示器、打印机、扬声器等;-控制器:指挥各部件进行协调工作,实现程序的执行。
3.计算机内部数据的表示和处理方式(5分钟)-二进制表示:计算机只能理解二进制代码;-补码表示:用于表示有符号数,简化了数据的加减运算;-浮点数表示:用于表示实数,采用指数和尾数的形式。
4.计算机软件与硬件之间的协作关系(5分钟)-系统软件:提供计算机基本功能和资源管理,如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为用户提供各类应用功能和服务,如文字处理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编译器和解释器:将高级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的工具。
三、实践操作与讨论(30分钟)1.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针对不同的硬件组成部分,讨论其功能、特点和工作原理,并给出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2.实际操作: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通过拆装计算机硬件组件的过程,加深对计算机硬件组成部分的理解和认识。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第一节:引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介绍计算机硬件和体系结构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法。
本教案将着重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部分、运算器与控制器的功能以及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和访问方式等内容,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内部的工作原理与设计思想。
第二节:课程目标与重点1. 目标:- 理解计算机硬件基本组成部分,并能正确描述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掌握运算器和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并能解释其在计算机内的作用;- 了解计算机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和访问方式,并能比较它们的特点;-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设计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2. 重点:-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运算器和控制器的工作原理与功能;-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与访问方式。
第三节: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部分: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运算器和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相互关系;-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存储器的访问方式: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2. 教学方法:- 讲授: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介绍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的计算机硬件示意图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实验操作:设计针对计算机硬件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搭建计算机硬件,加强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
第四节:评价方式与标准1. 评价方式:- 平时作业:包括课后习题和实验报告,用于考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 课堂互动:通过课堂讨论和提问,检验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与思考能力;-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全面理解程度。
2. 评价标准:- 准确性: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要准确,不能出现概念错误或误导性的表述;- 完整性:对教学内容的掌握要全面,包括基本知识、相关原理和设计思想等;- 实践能力:在实验操作和实际问题分析中能够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计算机组成原理。
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
课程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授课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班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时间:2023年X月X日授课学时:2学时教学目标:1. 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2. 掌握计算机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 理解计算机指令系统、寻址方式、总线结构等基本概念;4.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计算机组成原理概述1.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3. 计算机组成原理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
二、计算机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1.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等;2.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3. 存储器:主存储器(RAM)、辅助存储器(硬盘、光盘等);4. 运算器:算术逻辑单元(ALU)、寄存器等;5. 控制器:程序计数器(PC)、指令寄存器(IR)等。
三、计算机指令系统与寻址方式1. 指令系统:指令的格式、指令类型、指令操作码和操作数;2. 寻址方式:直接寻址、间接寻址、立即寻址、寄存器寻址等。
四、总线结构1. 总线的定义和功能;2. 总线结构:单总线结构、双总线结构、多总线结构;3. 总线控制信号:地址线、数据线、控制线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什么是计算机组成原理?它在我们学习计算机科学中有什么作用?2. 回答:计算机组成原理是研究计算机系统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二、讲解教学内容1. 计算机组成原理概述2. 计算机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3. 计算机指令系统与寻址方式4. 总线结构三、案例分析1. 分析一个具体的计算机系统,说明其组成部件及其功能;2. 分析指令系统中的寻址方式,举例说明其应用。
四、课堂练习1. 判断题:计算机组成原理是研究计算机系统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2. 单选题:计算机系统中,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的设备是()。
A. 输入设备B. 输出设备C. 存储器D. 运算器五、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 布置作业: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完成课后习题。
课程教案计算机组成原理
课程教案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案: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目标:1. 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 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及其主要组成部分;3. 了解计算机内部数据传输与控制的基本原理;4. 掌握计算机数据表示和运算的基础知识;5. 能够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硬件设计中的基本问题。
教学内容:一、计算机组成原理概述1.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定义和作用2.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3. 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关系二、计算机系统结构1. 冯·诺依曼结构2. 存储程序与指令执行3. 控制单元与运算器4. 输入输出设备和存储器三、数据传输和控制1. 内部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2. 控制器的功能与设计原则3. 输入输出设备的接口设计四、数据表示和运算1. 二进制数系统2. 数字信号的表示与编码3. 逻辑运算和算术运算4. 浮点数表示与运算五、计算机硬件设计1.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与设计2. 中央处理器的设计与优化3. 输入输出设备的设计与接口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教师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2. 实验演示:通过实际的计算机硬件实验,展示计算机组成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3. 分组讨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在小组内共同解决计算机硬件设计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4.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上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掌握情况,加强知识运用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2. 实验报告:学生的实验记录和实验结果分析;3.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的综合掌握情况的评估;4.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资源:1. 教材:《计算机组成原理》;2. 实验设备:计算机硬件实验平台、开发板等;3. 多媒体教学资源:PPT、视频等。
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为两学期课程,每周2个课时,共32个课时。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定位: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相互作用,为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描述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部件及其功能;理解计算机软件与硬件之间的交互过程;掌握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价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系统概述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价2. 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表示和运算方法存储器层次结构中央处理器(CPU)组成与工作原理输入输出系统3. 指令系统指令格式与分类寻址方式指令执行过程4. 计算机体系结构冯·诺依曼结构哈佛结构堆栈式结构5. 总线与接口总线概念与分类总线协议接口技术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理论讲解,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计算机系统组成部件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使学生亲自操作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设备,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课件:制作精美、生动的课件,辅助教学。
3. 实验设备:配置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设备,如CPU、内存、硬盘、显卡等。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料和实践案例。
五、课程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测验成绩。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4. 综合评价:结合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成绩,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48课时,包括32课时理论教学,16课时实验教学。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包括CPU、内存、硬盘、输入输出设备等,并了解各部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2. 使学生了解并理解计算机的指令系统,包括指令的种类、格式和执行过程。
3. 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如主频、缓存、运算速度等,并学会分析不同硬件配置对计算机性能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机硬件配置。
2.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组装和拆解计算机硬件,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
3.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便在课后拓展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积极性。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 引导学生关注计算机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技对社会的推动作用,培养创新精神和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课程性质为理论联系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教学内容上,紧密联系课本知识,突出重点,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硬件基本组成- 课本第二章:介绍CPU、内存、硬盘、输入输出设备等硬件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工作原理。
- 教学大纲:安排2课时,通过讲解、图示和实物展示,使学生了解各硬件部件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2. 计算机指令系统- 课本第三章:讲解指令的种类、格式和执行过程,以及指令系统的发展。
- 教学大纲:安排2课时,通过实例分析、指令执行流程图解,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指令系统的基本原理。
3. 计算机性能指标与硬件配置- 课本第四章:介绍计算机性能指标,分析不同硬件配置对计算机性能的影响。
- 教学大纲:安排2课时,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硬件配置对计算机性能的影响,并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硬件配置。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模板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
2. 掌握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和主要部件的功能。
3. 理解计算机的指令系统和工作原理。
4. 学会使用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工具和软件。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组成原理概述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研究内容2. 计算机硬件组成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总线和接口3. 计算机指令系统指令的格式和类型寻址方式指令的执行过程4. 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价计算机性能指标处理器性能评价存储器性能评价系统性能优化5.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实验目的和内容实验器材和工具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和主要部件的功能。
3. 实验法: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的指令系统和工作原理。
4.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材2. 课件:计算机组成原理课件3. 实验设备: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设备4.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论文和教程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考试成绩:考察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协作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课时24课时,实验课时8课时。
2.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实验相结合。
3. 授课时间:第1-8周,每周4课时。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机硬件组成、指令系统、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价。
2. 教学难点:计算机指令的执行过程、存储器性能评价、系统性能优化。
八、教学进度计划1. 第1-4周:计算机组成原理概述、计算机硬件组成。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三版教学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三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主要针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学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理解计算机的运行原理,掌握计算机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工作原理,能够对计算机进行简单的硬件和软件维护。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层次结构2.计算机内存和存储器3.计算机中央处理器4.计算机的输入输出系统5.计算机总线和I/O系统2.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理论知识:通过教师的讲授,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理论知识。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手操作计算机硬件,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
3.互动教学:通过课堂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自主学习:通过布置相关阅读资料和作业,让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1.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层次结构;2.理解计算机内存和存储器的工作原理;3.掌握计算机中央处理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4.理解计算机输入输出系统的功能和原理;5.了解计算机总线和I/O系统的工作方式。
2. 教学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1.深入理解计算机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2.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相互关系;3.掌握计算机各个组成部分的调试和维护方法。
四、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取以下方式:1.作业评估:通过布置相关作业,检测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情况。
2.实验评估:通过实验室实践,检测学生对本课程实践操作的掌握情况。
3.期末考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进行综合评估。
五、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三版;2.实验指导书:《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3.实验设备:计算机硬件实验设备;4.教学软件:计算机模拟软件。
六、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进度安排如下表所示:教学内容授课时间实验时间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层次结构2课时2课时计算机内存和存储器4课时8课时计算机中央处理器4课时8课时教学内容授课时间实验时间计算机的输入输出系统4课时8课时计算机总线和I/O系统2课时4课时七、教学总结本教学设计通过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课程目标、内容、方法、重点和难点、评估、资源和进度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安排,旨在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案x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案x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材《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第四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存储系统。
具体内容包括存储器的层次结构、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硬盘存储器、固态硬盘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理解不同类型存储器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认识,为后续学习计算机系统结构打下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存储器的层次结构,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的特点和作用。
难点:硬盘存储器、固态硬盘的工作原理及与内存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课件、实物硬盘、固态硬盘。
学具:学生电脑、学习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三章所学内容,如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中央处理器(CPU)的功能等。
然后提出本节课的问题:计算机如何管理大量的数据和程序?2. 理论知识讲解:(1)介绍存储器的层次结构,解释为什么要采用层次结构。
(2)讲解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的特点和作用。
(3)介绍硬盘存储器和固态硬盘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与内存的区别。
3. 例题讲解: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执行程序时,如何根据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分配和访问数据。
4. 随堂练习:(1)为什么计算机执行程序时,需要将程序从硬盘加载到内存?(2)固态硬盘与传统硬盘在性能上有哪些区别?5. 课堂互动: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存储器相关知识,讨论存储器的发展趋势。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存储器的层次结构、RAM和ROM的特点、硬盘存储器与固态硬盘的工作原理。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及其作用。
2. 请比较RAM和ROM的特点和作用。
3. 请解释硬盘存储器与固态硬盘的工作原理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存储器的层次结构、RAM、ROM、硬盘存储器和固态硬盘的知识,使学生了解了计算机存储系统的基本原理。
教学设计方案(计算机组成原理)
本节课的内容既有抽象的理论性知识(如“原码一位乘的运算法则”等),又有实际例题的分析,如果单一地采用课件教学,学生对于法则不能清晰的了解,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采用板书与计算机等多媒体结合的教学模式。
比如对应相应的法则给出例题,由老师带着大家共同分析,加深大家的印象,从而使学生们更加认识到运算法则。
教案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
单位: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师:
课程一般信息
教学课程
课程名称
教学章节
授课时间
课程类型
计算机组成原理
第六章定点数
50分钟
专业必修
教学对象
专业
年级
开课学期
学生人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教师信息
姓名
职称
任教时间
研究方向
何祎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一、知
识与技
能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及学生特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2.案例(任务)驱动式,强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概念、原理和方法的讲述是比较抽象、枯燥的,在讲授时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学生跟老师互动让他们逐步了解知识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浅入深的讲解,加深印象。
例如:老师在讲述例题时,让学生回答问题,分析师如何移位如何运算加法的。
3.主题情节式,构建课程架构
2.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
对于接触了《计算机导论》和《汇编语言》这两门计算机课程的大三学生而言,他们对汇编语言本身的运用以及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还有待提高。而《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对学生来讲听明白、做明白都是不容易的。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本门课程的学习方法、注意了解学生的弱点和需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计划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计划《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计划《计算机组成原理》是电大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硬件专业基础课,其先修课包括数字逻辑、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后续课还有计算机系统结构、微型计算机系统与设计,关系密切一点的还有操作系统等课程。
该课程主要传授直观、单台计算机的完备共同组成原理和内部运行机制,包含运算器部件、控制器部件、存储器子系统、输出/输入子系统(总线与USB等)与输出/输入系统设备,紧紧围绕各自的功能、共同组成、设计、同时实现、采用等科学知识展开了解;此外,该课程的工程性、实践性、技术性比较弱,还特别强调培育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缔造与技术创新意识、实验技能,这些建议更多的就是通过作业、教学实验等环节顺利完成,建议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强化这些方面的练与锻炼身体。
教学进度精心安排如下:3月19日上午一计算机逻辑部件二数字化编码、数制转换与数据表示检错纠错码三数据的算术与逻辑运算四运算器的功能、共同组成与设计教学计算机的运算器实例五教学计算机的运算器实验说明浮点数表示、运算和浮点运算器介绍4月16日上午六计算机指令系统综述指令格式与寻址方式教学计算机的指令系统与汇编语程序设计七控制器的功能、组成教学机的微程序方案的控制器设计八教学机的硬布线方案的控制器设计九教学机的硬布线方案的控制器设计十多级结构的存储器系统综述主存储器的共同组成与设计5月21日上午十一cache存储器的运转原理虚拟存储器的概念与同时实现十二磁盘、磁带设备的组成与运行原理磁盘阵列与冗错技术光盘机的共同组成与运转原理十三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综述显示器设备,针式打印机设备喷墨印字机,激光印字机设备十四计算机输出/输入系统详述输出/输入USB的功能与共同组成计算机总线的功能与共同组成十五常用的输入/输出方式中断与dma的请求、响应和处理6月18日上午对学生进行考前辅导并答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计划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电大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硬件专业基础课,其先修课包括数字逻辑、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后续课还有计算机系统结构、微型计算机系统与设计,关系密切一点的还有操作系统等课程。
该课程主要讲解简单、单台计算机的完整组成原理和内部运行机制,包括运算器部件、控制器部件、存储器子系统、输入/输出子系统(总线与接口等)与输入/输出系统设备,围绕各自的功能、组成、设计、实现、使用等知识进行介绍;此外,该课程的工程性、实践性、技术性比较强,还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开创与创新意识、实验技能,这些要求更多的是通过作业、教学实验等环节完成,要求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加强这些方面的练习与锻炼。
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3月19日上午
一计算机逻辑部件
二数字化编码、数制转换与数据表示检错纠错码
三数据的算术与逻辑运算
四运算器的功能、组成与设计教学计算机的运算器实例
五教学计算机的运算器实验说明浮点数表示、运算和浮点运算器介绍
4月16日上午
六计算机指令系统综述指令格式与寻址方式教学计算机的指令系统与汇编语程序设计
七控制器的功能、组成教学机的微程序方案的控制器设计
八教学机的硬布线方案的控制器设计
九教学机的硬布线方案的控制器设计
十多级结构的存储器系统综述主存储器的组成与设计
5月21日上午
十一CACHE 存储器的运行原理虚拟存储器的概念与实现
十二磁盘、磁带设备的组成与运行原理磁盘阵列与冗错技术
光盘机的组成与运行原理
十三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综述显示器设备,针式打印机设备喷墨印字机,激光印字机设备
十四计算机输入/输出系统概述输入/输出接口的功能与组成计算机总线的功能与组成
十五常用的输入/输出方式中断与DMA的请求、响应和处理6月18日上午
对学生进行考前辅导并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