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古代印度 (2)
新人教版八上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四篇】
![新人教版八上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3727be4bfad6195f302ba62c.png)
新人教版八上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四篇】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课时古代埃及答案基础巩固】1-5BABDC6、古埃及地处沙漠,气候干旱少雨,尼罗河是的水源;尼罗河定期泛滥使两岸土地肥沃,给埃及人民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尼罗河使埃及农业发达,养育了埃及人民,孕育出古老的埃及文明。
【拓展提升】7、略(要求亮出自己的观点,并用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予以佐证。
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即可)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三课时古代印度答案【基础巩固】1-4CBAD5、(1)路线:印度——中亚——西域——敦煌——长安。
(2)天竺(古印度)。
佛教。
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宣扬的种姓制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只有消灭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才能摆脱“苦”,到达“极乐世界”。
【拓展提升】6、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看僧面看佛面…‘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课时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答案【基础巩固】1-4BCBA5、(1)富国强兵。
(2)措施:奖励耕织,重视农业;奖励军功。
原因:改革者态度坚决,获取了人民的信任。
(3)商鞅变法是成功的。
一场变革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而不在于变法者的生与死。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持续增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4)坚持改革,顺应时代潮流,制定法律来保障改革的顺利实行。
措施得力,赢取民心。
【拓展提升】6、老马识途——管仲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晋文公纸上谈兵——赵括三迁之教——孟子图穷匕见——荆轲7、(1)趑王勾践。
越王勾践为了报被吴王夫差打败之仇,卧薪尝胆,夜里睡在柴草堆上,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胆的苦味,以此来激励自己不忘耻辱,奋发图强。
(2)春秋争霸战争是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而实行的战争,都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但争霸战争在客观上促动了社会的进步:①要争霸就要改革,齐桓公等实行了改革,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②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大国兼并小国,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③争霸过程中,各民族频繁接触,促动了民族的融合,推动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1.1.3《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1.1.3《古代印度》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c457aef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c5.png)
1.拓展资源
(1)书籍:《印度文明史》、《古代印度社会》、《印度佛教史》等,这些书籍深入介绍了古代印度的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古代印度。
(2)论文:引导学生阅读关于古代印度的学术论文,如《古代印度的农业制度》、《古印度社会阶层制度研究》等,以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印度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方面做得不够。此外,在课堂展示与点评环节,我对学生的提问和点评不够深入,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教学总结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体上是积极的。学生对古代印度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案例分析等方面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通过角色扮演、实验和游戏等教学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了课堂互动性。小组讨论环节,学生能够深入探讨与古代印度相关的主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课堂展示与点评环节,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加深了全班对古代印度的认识和理解。
板书设计
古代印度政治制度:
-种姓制度
-佛教的兴起
古代印度经济生活:
-农业:灌溉农业
-手工业:发达
-商业:繁荣,丝绸之路
古代印度文化成就:
-梵文
-阿拉伯数字
-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古代印度与古代埃及、巴比伦、中国文明的异同:
-政治制度:等级制度
-经济生活:农业、手工业、商业
-文化成就:梵文、阿拉伯数字、印度史诗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时空观念:通过学习古印度文明的发展,让学生能够建立时空观念,了解古印度文明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2.史料实证: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实证的方法,分析古印度文明的特点及其与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和古代中国等文明的异同。
2019-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课件1.1.3 古代印度 (共37张PPT)-文档资料
![2019-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课件1.1.3 古代印度 (共37张PPT)-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1dd77390740be1e640e9a1d.png)
由于种姓制度的根深蒂固,目前在印度农村 地区,人们对于不同种姓和不同宗教男女之间的 婚姻普遍持反对态度。
三、文明成就
自主学习思考:
1、佛教产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创始人? 2、佛教的教义是什么? 3、佛教在什么时候被弘扬? 4、既然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等级制度,
阿育王是古代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 第三代国王,又被称为“无忧王”。阿育王 曾经谋杀的兄弟姐妹有99人,阿育王夺取了 王位后,开始向外扩张,最大规模的扩张是 对羯陵伽的远征。被俘虏的羯陵伽人有15万 人,被杀的有10万人。
理发师儿子的故事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反映了不同种姓之间不得通婚,等级森严。
特点: 1、等级制度十分严格,不同等级
之间有严格的界限; 2、不同等级的人不得相互通婚; 3、下一等级的人不能从事上一等
级的职业; 4、种姓世袭,职业世代相传。
目的: 维护高级种姓的统治。
实质: 是维护高级种姓统治的工具,是
由于这种贱民制度的严苛,不少“贱民”过着苦 不堪言的生活。在印度,有报道指出一位女子只是因 为向一位达立特人给了一杯水,而被公婆脱光衣服带 到河里,之后还被送到庙里接受酷刑和悔过。
那时,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理 发师的儿子爱上了一个少女。他父亲告诫 说:“儿子,你不要把愿望寄托在办不到 的事情上。你是理发师的儿子,属于低级 种姓(首陀罗),而那个女孩属于高级种 姓(刹帝利)。刹帝利的女儿是不能与你 结婚的。”结果,理发师的儿子在绝望中 忧郁而死。
前6世纪起半 岛逐渐统一
前3世纪摩揭 陀国阿育王基 本统一半岛
再次分裂
三、文明成就
自主学习思考:
1、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样产生的?分为哪几 个等级?
深入理解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印度教与古代印度社会
![深入理解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印度教与古代印度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0e233843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12.png)
深入理解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印度教与古代印度社会印度,作为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拥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
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印度教与古代印度社会这一重要的历史知识点。
本文将从宗教信仰、社会制度以及文化传承三个方面,展开对这一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一、印度教的宗教信仰印度教源于古印度,是一种以多神教为特征的宗教。
印度教主要信奉的神灵有三位主要的代表:梵天、湿婆和毗湿奴。
其中,梵天被认为是宇宙的创造者和最高神祇,湿婆被崇拜为毁灭与再生的神祇,毗湿奴则作为保护神出现。
印度教中有一个基本的信仰观念,即轮回转世。
轮回转世指人类在经历生、老、病、死后,灵魂会以新的形式重生,直到完成所谓的解脱。
这一信仰观念与佛教有所相似,但印度教更加关注个体的灵魂解脱。
此外,印度教的教义中还涉及到吠陀经、教典等重要教义,这些对于信仰者来说都是重要的宗教指引。
二、古代印度社会制度古代印度社会采用了严格的种姓制度,即将人们划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苏达拉。
婆罗门是最高的种姓,负责宗教仪式和宗教教育事务;刹帝利是统治者和战士阶层;吠舍是农民和商人的阶层;苏达拉是最低、最贱视的阶层,负责从事体力劳动和清扫。
种姓制度将人们分割为不同的社会群体,不同组群之间的交流和流动非常有限。
这使得社会阶级不容易改变,限制了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三、文化传承与遗产古代印度的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古印度艺术和文学。
古印度艺术以雕塑和建筑为重要表现形式。
在印度教的影响下,宗教雕塑成为了古印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印度的寺庙建筑也以雄伟壮观而闻名,其中泰姬陵更是被誉为世界奇迹之一。
古代印度文学也有着独特的发展。
《摩诃婆罗多》是一部经典的史诗,记录了古代印度的历史和传说。
此外,古印度还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如梵天唱颂者和喜马拉雅长者。
古印度社会还遗留下许多有关科学和哲学的重要著作,如《吠陀》和《阿耨多耶哲学》。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1.1.3古代印度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1.1.3古代印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8fa48f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37.png)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古印度的典型历史事件和人物,如孔雀王朝的建立、阿育王的贡献等,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印度的历史和文化。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印度的历史图片、地图、文物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古印度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制度。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历史解释、文化理解、价值观念、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
1.历史解释:通过学习古印度的历史发展,引导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脉络,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2.文化理解:深入探讨古印度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佛教和印度教等文化现象,使学生能够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
反思改进措施
(1)引入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音频、图片等,丰富教学手段,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设计实践性强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模拟实验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2.存在主要问题
(1)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4)古印度的文化交流:如佛教的传入和影响,以及古印度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和影响。
2.教学难点:
(1)古印度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印度河流域文明、古吉拉特文明等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和关联性,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历史思维能力。
(2)古印度社会制度的深入理解:种姓制度、农村公社制度等社会制度的内涵和影响,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文化理解能力。
3.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准确精炼,概括性强: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将复杂的古印度历史和文化内容概括为关键信息,突出重点,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1.1.3古代印度(共24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1.1.3古代印度(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43d24bd168884868762d6ed.png)
了一家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你认为这
C 户人家所属的等级是(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这段材料反映什么社会问题?
不同种姓之间壁垒分明、等级森严。
雅利安人进入古印度后,内部逐渐产生不 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成为“种 姓制度”。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维护高级种姓的统治
实质:
是贵族统治的工具,是保护奴隶主特 权的一种等级制度。
影响:P8 第2段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随着社会 的发展,种姓制度日益引起人们的不满, 反对婆罗门特权的情绪不断高涨。百姓生 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5、佛教被弘扬的时间人物 公元前3世纪 阿育王
既然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等级制度, 为什么身为统治阶级的阿育王还要宣扬和传 播佛教?
我们应怎样正确认识佛教?
佛教追求“众生平等”,反映了当时人们对 等级制度的痛恨,具有积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要求,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 佛教并不反对奴隶制,她用来世的幸福安慰今生 不幸的人们,佛教也讲忍耐顺从,迎合了当时统 治者的需要;撇开宗教意识,佛教对个人的自身 修养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净化人的心灵,达到心 灵的宁静和平和。
背景
(四)佛教的创立
阅读课本P8-9,自主学习
1、佛教产生的时间、地点、创始人? 2、为什么要创立佛教? 3、佛教的教义是什么? 4、佛教在什么时候被哪个国王弘扬? 5、佛教传播路径
(四)佛教的创立 1-7
1、佛教产生的背景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随着社会的发 展,种姓制度日益引起人们的不满,反对婆罗 门特权的情绪不断高涨。百姓生活困苦,社会 矛盾尖锐。
(一)古代印度的地理环境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1.1.3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1.1.3古代印度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b84ae5e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87.png)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 1.1.3古代印度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类的形成与社会的发展,第三课时古代印度。
本节课主要内容有:1. 印度河流域文明与古印度文明的代表—— Harappa 和 Mohenjo-Daro 遗址。
2. 古印度社会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包括四个主要的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3. 古印度的宗教文化,主要包括印度教和佛教。
4. 古印度的政治制度,主要介绍孔雀王朝的统治和印度教的传播。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涵盖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
具体目标如下:1. 时空观念:使学生能够理解古印度文明的发展脉络,建立对古印度历史发展的时空观念。
2. 史料实证:通过观察Harappa和Mohenjo-Daro遗址的图片,培养学生对历史史料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历史解释:使学生能够解释种姓制度的形成及其对古印度社会的影响,以及佛教和印度教的传播对古印度文化的影响。
4. 文明史观:培养学生从文明史的角度理解古印度文明的发展,认识古印度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5. 全球史观:使学生能够从全球史的角度看待古印度文明,认识古印度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 古印度文明的代表——Harappa和Mohenjo-Daro遗址。
2.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及其对古印度社会的影响。
3. 古印度的宗教文化,主要包括印度教和佛教。
4. 古印度的政治制度,主要介绍孔雀王朝的统治和印度教的传播。
难点:1. 种姓制度的形成及其对古印度社会的影响。
2. 佛教和印度教的传播对古印度文化的影响。
解决办法:1. 对于Harappa和Mohenjo-Daro遗址,可以通过展示遗址的图片和考古发现的物品,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古印度文明的代表。
2. 对于种姓制度,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种姓制度的形成及其对古印度社会的影响。
历史与社会_人教版八上第2单元第2课第3框++古代印度(共28张PPT)
![历史与社会_人教版八上第2单元第2课第3框++古代印度(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7a9ace10975f46527d3e14f.png)
四 谛
集谛:苦必有因
灭谛:苦能灭寂 道谛:灭寂有道
读 一 读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主要表现为 “业报轮回”的平等。认为不管高 级种姓还是低级种姓,修了善业的 来世将生于富贵人家 ,修了恶业的 来世将生于低贱的人家。但佛教并 不主张取消种姓,对现实生活中不 平等的事实基本上也是认可的。
1.佛教为什么要宣扬众生平等? 2.佛教宣扬的“众生平等”是真正的“平等” 吗?如何理解佛教所宣扬的这种平等?
【参考答案】 ①雅利安人;为了维护雅利安人的特权利益。 ② 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 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
7. 读下列材料 …… 第16条,自由民藏匿宫廷之逃奴于其家,而拒不交出者,此家 家主应处死。 第45条,自由民以其田租与农人佃耕,并收取其田的佃金,而 后阿达得(雷雨洪水之神)淹其田或洪水毁去其收获物,则损失 仅应归之农人。 第96条,倘自由民从塔木卡(大商人)借谷或银,而无谷或银 以还债,则彼得在证人之前将彼所有任何之物交还塔木卡,塔木 卡不得拒绝,应接受之。 回答: ①分析各法律条文维护了什么人的利益? ②如何评价该文物的历史价值?
佛教 产生 背景
说说种姓制度会给印度带来什么影响?
1.佛教产生的时间、地点、创始人? 时 间: 公元前6世纪 点: 印度 创始人: 释迦牟尼(乔达 摩· 悉达多) 2.佛教的教义是什么? 地 3.佛教在什么时候被弘扬? 4.佛教是何时由何地传入中国的? (公元前后、由中亚传入)
莫 高 窟
公元前后传入中国
· · 南亚次大陆
恒河
印 度 河
文明古国
河流特点
气候 温暖湿润 雨量丰富
土地
流量丰富 古代印度 定期泛滥
温 暖 湿 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详解古代印度的制度与社会结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详解古代印度的制度与社会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cb908db1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2d.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详解古代印度的制度与社会结构古代印度是世界上最早形成国家和王朝制度的文明之一,其制度与社会结构展现了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详细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本中关于古代印度的制度与社会结构的知识点。
一、古代印度的政治制度古代印度采用的是王朝制度,国家由王朝统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本介绍了两个重要的王朝:毗湿奴王朝和孔雀王朝。
1. 毗湿奴王朝毗湿奴王朝兴起于公元前6世纪,在印度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
该王朝由吠陀教的信徒组成,国王被认为是神的代表,政治权力集中在国王手中。
国王决定政策、征收税收,并负责司法审判。
毗湿奴王朝的统治实行等级制度,国王以上的社会等级分为贵族、商人、农民和奴隶。
这种制度使贵族在政治和经济领域享有特权。
2. 孔雀王朝孔雀王朝兴起于公元前4世纪,是古代印度政治制度的重要里程碑。
孔雀王朝的执政者通过征服其他地区来统一整个印度次大陆。
国王是国家的最高权威,但政府也设有一定的机构来管理国家事务,如财政部、外交部等。
孔雀王朝实行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贵族地位高于其他社会等级,但部分权力可由圣贤(婆罗门)拥有。
二、古代印度的社会结构古代印度的社会结构比较复杂,按照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本的描述,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的社会群体:婆罗门、贵族、军人和工作群体。
1. 婆罗门婆罗门是古代印度社会的最高阶层和最有地位的群体。
他们是印度教的主要信徒,拥有宗教和社会特权。
他们的职责是进行宗教仪式、传授知识和祈求神灵的恩典。
2. 贵族贵族是印度社会的第二等级,包括国王和王室家族。
他们享有特殊的地位和权力,并负责统治国家。
婆罗门和贵族共同组成了印度精英阶层,拥有社会、经济和政治特权。
3. 军人军人是指在军队中服役的人员。
他们保卫国家、参与军事行动,并负责维持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军人在古代印度社会中拥有一定的军事和政治权力。
4. 工作群体工作群体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奴隶。
农民是印度社会的主要劳动力,他们种植庄稼、养殖家畜,为整个国家提供粮食和生产资本。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作业本答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作业本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48eaea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ce.png)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作业本答案1 - 5 B A D B C6 - 10 B B A C C11 - 15 B C B B C16、(1)古代巴比伦王国。
特点: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
(2)古代印度。
种姓制度。
目的: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和地位。
(3)都是奴隶主政权颁布的,都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17、(1)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将社会成员分成婆罗门、刹帝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
四个等级之间有严格的界限,不同等级的人不得相互通婚。
(2)说明种姓制度会激化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发展;当今印度农村地区等级制度依然森严。
(3)对于传统文化要有所鉴别;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结合时代发展,作出适度的变革: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促进社会发展。
(任选其中两点即可)18、(1)商鞅变法。
(2)任选其一作答,如:选择① :承认土地私有,保证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奖励军功使得只要在战场上杀敌立功,就可以得到以前只有奴隶主贵族才能享受的爵位和官职,这给新兴地主阶级以掌握政权的机会。
建立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治安定。
选择② :对按军功授予爵位这一条最为不满,因为如果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世袭的贵族特权,严重损害奴隶主旧贵族的利益。
选择③ :对改革表示欢迎,因为奖励农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同时,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安定,能让农民安定地生产、生活。
(任选其一,写出其中一点即可)(3)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有利于富国强兵。
秦国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的国家。
19、(1)这些文明产生的区域邻近大河流域,水源充足,地势乎坦,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适宜人类居住,能够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
(2)古希腊文明是典型的海洋文明;希腊全境大都是海湾,并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各区域间分布的是平原。
地理环境的复杂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具有多样性,这种多样化的适应方式和狭小的地理空间,促进了古希腊海上贸易的发展;这种地理环境,又不利于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治的出现,形成了古希腊民主制的城邦文明。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2单元第1课第2框古代印度课件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2单元第1课第2框古代印度课件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f39c1f479563c1ec4da7185.png)
3.佛教宣扬“众生平等”的政治动机
是什么?反对婆罗门教提倡的种姓制度 “众生平等”有何意义?
印度的“圣河” ——恒河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古代印度
•公元前2500年 左右 开始出现城市国 家 •雅利安人建立 国家
公元前2500年出现 城市国家
前6世纪起半岛逐渐统一。
前3世纪摩揭陀国阿育 王基本统一印度半岛。
为了维护种姓制度,统治集团编了一个神话:诸神在 分割原始巨人普鲁沙时,其手、嘴、腿、脚分别化成了一 种种姓,你能分别把它们对号入座吗?
嘴
婆罗门
统治阶级
手
刹帝利
腿 脚
种姓制度
吠舍 首陀罗Biblioteka 被统治阶级阅读课文P8资料,完成思考题。 1、说说种姓制度会分为哪几个等级?
2、不同等级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有什么区别??
3、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种姓制度是贵族统治的工具。
4、说说种姓制度会给印度带来什么影响? 激化社会矛盾、佛教产生的背景
1.佛教产生的时间、地点、创始人? 时 间: 公元前6世纪 地 点: 印度 创始人: 释迦牟尼(乔达 摩·悉达多)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2单元 第1课第2框古代印度课件人教
版
四大文明古国的位置
天竺
古代印度是个地理概念, 指南亚次大陆,包括今 天的印度、巴基斯坦、 尼泊尔、孟加拉等国。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上第2单元第2课第3框 古代印度(共13张PPT)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上第2单元第2课第3框 古代印度(共1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72efa5071fe910ef02df81c.png)
古代印度 天竺
介绍印度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位置 南亚,毗邻阿拉伯海、 孟加拉湾
河流 印度河、恒河
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温暖湿润
公元前2500年出现城市国家
雅利安人
种姓制度
婆罗门(第一等级) 祭司、贵族 掌握神权
刹帝利(第二等级) 国王、武士、官吏 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统治 阶级
吠 舍(第三等级)
A、胡夫 B、哈拉夫 C、汉谟拉比
听故事,明道理:
故事一:佛祖教导弟子要以和平 的方式解决争端,有一年天旱, 族人之间争水灌田,将要发生流 血争斗时,佛祖至,曰:“水重 于生命?争到了水而没有了性命 有何意义?”用和平的方式解决 争端才是人类的大智慧。
佛教谶语:
1、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
3、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注:1.种姓世袭,职业世代相传。 2.实行种姓内婚制。
佛教诞生
佛教的创始人: 乔达摩. 悉达多
佛教创立的时间:公元前6世纪
佛教创立的目的: 寻求解脱生、老、病、
死等苦难的办法 佛教的教义:“众生平等”“消灭欲望”
“忍 耐服从”“刻苦修行”
2、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3、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4、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5、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 一物,何处惹尘埃
宣扬众生平等 一切皆苦 忍耐顺从,刻苦修行 劝人向善 提倡和平,反对战争
宣扬众生平等
苦谛:一切皆苦 谛 四 集谛:苦必有因
灭谛:苦能灭寂 道谛:灭寂有道
被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统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 供养一、二等级
治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古代印度PPT完整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古代印度PPT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26fcb4ba7e21af45b207a88b.png)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1.1.3 古代印度(共31张PPT)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逐渐消亡
孔雀王朝灭亡以后,西北印度不断有外族入侵。 先是中亚的巴克特里亚、希腊人,接着又有安 息人、塞种人、大月氏人的入侵。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1.1.3 古代印度(共31张PPT)
漏 风 了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1.1.3 古代印度(共31张PPT)
四、古印度文明之瑜伽
公元前2500—3000年,古印度修行者在原 始森林从动物身上参悟瑜伽的修持方法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1.1.3 古代印度(共31张PPT)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1.1.3 古代印度(共31张PPT)
古印度的书写方式: 一手执叶 一手执笔
桦树皮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1.1.3 古代印度(共31张PPT)
摩亨佐达罗遗址
宽阔的街道和隐蔽的排水沟
储物仓
简陋的小屋
大浴场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1.1.3 古代印度(共31张PPT)
国家建立
公元前1500年左右, 来自中亚雅利安人, 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 恒河流域定居下来, 从事农业生产,印度 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 小国家。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1.1.3 古代印度(共31张PPT)
第3课 古代印度
新知讲解
在《西游记》中师徒四人西天取经, 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
你知道“西天”是哪里吗?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气候类型
温 暖 湿 润
新知讲解
印
度
·河
·
恒河
新知讲解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1.1.3 古代印度(共31张PPT)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上:1.1.3《古代印度》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上:1.1.3《古代印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120808647d27284b7351bc.png)
阅读课文分析材料,了解佛教的诞生与教义
了解佛教的诞生与教义
了解佛教的发展与传播
通过本活动,主要引导学生学会从材料中获取有关信息,了解印度的早期佛教,并理解佛教的教义及其发展的过程。
课堂小结
南亚的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又一个发源地。印度是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这里出现了奴隶制小国。后来,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在印度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它人为地把印度社会自上而下分为四等,等级不同,权利义务不同。在反对种姓制度的斗争中,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
讲授新课
罗马城的建立
罗慕洛就是古罗马的第一个国王。从罗慕洛开始,直至以后200年时间内,先后有七个“国王”统治着罗马,称为“王政时代”。这一时期是罗马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国王”其实是部落联盟首领。
罗马城邦的最后一个国王小塔克文统治残暴,引起人民的不满,忍无可忍之下揭竿而起,一举推翻了君主制。以后,为了防止再次出现戕害人民的国王,罗马人决定不再设立君主,而采用贵族共和制。从此罗马转入了共和国时期,时间是公元前509年。
产生时间: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佛教教义
(1)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宣扬的种姓制度;
(2)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只有消灭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才能摆脱“苦”,到达“极乐世界”
佛教的发展与传播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教,在古代印度兴建了许多佛寺和佛塔……派僧侣到邻国传教。
能力目标
感受罗马的兴盛衰亡,领悟武力营造的辉煌是难以长久的。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三节古代印度课件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三节古代印度课件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58fd069a417866fb84a8eba.png)
摩亨佐· 达罗的深井
佛教的创立
古印度释迦国的一位王子。青年时 代的王子在皇宫里过着随心所欲的 奢侈生活。但是,他也同时看到人 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痛苦和烦恼, 诸如生、老、病、死,贫富悬殊, 争战掠杀,天灾人祸等等。他决心 要找出一种方法,来解除人世间的 一切苦恼。在他29岁那年,他的独 生子刚出世不久,毅然抛妻离子, 离开王城,舍弃贵族生活,出家修 道,成为一个苦行者,企图寻求他 的答案。后来他坐在一棵菩提树下 苦思冥想,大彻大悟,终于悟出了 一整套道理,也就是成佛。
思考:◆阿育王对佛教有哪些贡献? ◆统治阶级为什么要宣扬佛教呢?
麻痹广大群众从事积极斗争,维护其统治。佛教成 了统治阶级奴役和统治劳动人民的精神工具。
传 播 (BC.3世纪) 阿育王
朝鲜 中亚 中国 (北传佛教) 日本 (公元前后即西汉末年传入中国) 东南亚 (南传佛教)
作用:通过佛教的传播,印度文化对周边
1、古印度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位于南亚次大陆,印 度河和恒河是其主要 的河流。气候温暖湿 润,肥沃的土壤和丰 沛的河水使得这里发 展农业的条件十分优 越。
2、古印度文明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
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城市国家。
★发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程:
※后来,雅利安人入侵,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建立一 些小国。 ※公元前6世纪起,印度半岛逐渐统一 ※不久印度再次陷入分裂。
请你找找这里有哪些关于佛教文化的成语?
大家好,我是XXX!关于这段独白,其实是我临时抱佛脚想 出来的。我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四大皆空与我无缘,别误会! 我立志要做一个好人,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是我的行为准 则;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我做人的信念。大家看过《白蛇传》 吗?里面的法海大师将他的爱献给了我们可爱又美丽的白娘子, 最后却弄得人家夫离子散,家破人亡,难道这就是爱的代价? 怎么说人家白娘子也是有一千多年道行的,不看僧面还看佛面 呢。爱,到底是什么?原来一切都只是一场梦,苦海无涯,回 头是岸,人生皆苦,何不坐于菩提之下,思考人生,领悟真谛, 普渡众生来得实在呢?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导学案:1.1.3古代印度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导学案:1.1.3古代印度](https://img.taocdn.com/s3/m/261098d5700abb68a982fb39.png)
第三框古代印度1.古代印度的兴起与发展(1)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位于南亚次大陆的____、__ __流域,温暖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和丰沛的河水使得这里发展__ __的条件十分优越。
(2)__ __的出现: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城市国家,进入文明时代。
(3)__ __的入侵: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南亚次大陆,征服了当地居民,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陆续建立起一些小国。
2.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1)产生时间:____进入印度后。
(2)基本内容在这四个等级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3)主要特点:不同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
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之间不得____。
(4)重要影响:激化了社会矛盾。
3.佛教(1)产生背景①____激化了社会矛盾,日益引起人民的不满,反对____特权的情绪不断高涨。
②古代印度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2)产生时间、地区: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
(3)创始人:__ __,后来被人们称为__ __。
(4)教义①早期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反对婆罗门的特权。
②宣扬“__ __”,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
(5)传播路线◆思维延伸佛教的主张与种姓制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种姓制度鼓吹不平等的社会等级是天生的,每个等级之间都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以此来维护婆罗门贵族的特权。
佛教反对等级制度,宣扬“众生平等”,主张社会上的不同种姓只是由不同的职业分工造成的,而不是天生如此,认为通过修行人人都能达到“极乐世界”。
一、选择题1.来自中亚,侵入古代印度并征服了当地居民的是()A.希腊人B.苏美尔人C.波斯人D.雅利安人2.下图所反映的制度是()A.宗法制度B.郡县制C.种姓制度D.分封制3.如果你是一名古代印度的商人,按照当时的等级制度的划分,你属于()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4.在一部反映古代印度社会生活的电影中,出现了以下情境,其中符合史实的一项是()A.刹帝利命令婆罗门率兵出征B.首陀罗在自家的农田里劳动C.吠舍在法庭上审判犯人D.婆罗门在主持祭祀活动5.下列有关古代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古代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上,与现在印度的疆域一致B.印度河和恒河流经古代印度C.公元前3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城市国家D.印度是伊斯兰教的诞生地6.阿育王在印度可谓是家喻户晓,他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第2框 古代印度课件 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第2框 古代印度课件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5d4d9234a7302768e993954.png)
只有消除欲望,忍耐服从, 刻苦修行,才能摆脱“苦”, 达到“极乐世界”。
探究佛教的传播
莫 高 窟
云 岗 石 窟
龙 门 石 窟 仰 光 寺
1.左图中国的佛教建筑与右图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印教经过中亚传入中国,在中国受到统治者的 扶持,大量佛教建筑也随之产生。 2. 佛教传播路线有哪些? 佛教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条是南传,另一条北 传。
古代印度
印度之地理篇
这两条河有什么特点, 对古印度文明发展有 怎样的作用?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印水源
特点:河流定期泛滥
印度之历史篇
约公元前2500年,出现 城市国家 公元前15世纪后,中 亚的雅利安人入侵, 建立一些小国 公元前3世纪摩 揭陀国阿育王基 本统一半岛
探究佛教的产生
释迦牟尼佛像
探究佛教的产生
乔达摩· 悉达多降生人间图
探究佛教的产生 菩 提 树
相传佛陀就在这棵菩提树下悟道六年
探究佛教的产生
释迦牟尼的故事
探究佛教的教义
释迦牟尼创立 佛教的目的? 释迦牟尼认为 人痛苦的根源 是什么?
怎样才能消除 痛苦?
为了寻求解脱生、老、病、 死等痛苦的办法,帮助人民 解脱苦难。
1.婆罗门贵族宣扬造物主创造等级说的目的是什么? 维护高级种姓的统治 2.推断一下,理发师的儿子应属于哪一等级? 首陀罗 3.理发师儿子的故事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社会等级分化严重,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4.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激化社会矛盾、佛教产生的背景
探究佛教的产生
1.视频讲述的和哪一事件有关? 佛教 2.创始人是谁? 乔达摩
读 思 汇 报 会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主要表现为“业报轮 回”的平等。认为不管高级种姓还是低级 种姓,修了善业的来世将生于富贵人家 , 修了恶业的来世将生于低贱的人家。但佛 教并不主张取消种姓,对现实生活中不平 等的事实基本上也是认可的。 佛教宣扬的“众生平等”是真正的 “平等”吗?如何理解佛教所宣扬 的这种平等? 只是虚幻的平等,实际起了麻痹大众的 作用。这种“平等”对统治阶级有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育王为何要大力弘扬佛教?
麻痹广大群众从事积极斗争,维护其统治。佛教成 了统治阶级奴役和统治劳动人民的精神工具。
当堂训练
B 1.孔雀王朝的国王阿育王属于印度种姓制度的哪 一阶层?(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D 2.如果你生活在3000多年前的古代印度,最有可能见到的现象 是( ) A.刹帝利与首陀罗因通婚受惩罚 B.成年男性公民商讨国家大事 C.国王至高无上,号令天下 D.众生平等,社会和谐
新知讲解
印度的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梵天
首陀罗
新知讲解
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 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
新知讲解
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内容
等级名称 社会阶层
职责和义务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祭司 掌握神权
国 武王 士、官吏、把持国家军政大权 农牧民、手工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 业者、商人 供; 供养第一、二等级
被征服者、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 贫困破产失 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 去土地的人 从事最低贱的职业
新知讲解
种姓制度
特点
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 相袭。
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 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 的职业,不同的人不得通婚。
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 部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 那一部分肢体斩断;如果是首陀罗辱 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 的口中和耳中,而高级种姓人的如果 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当堂训练
3.宗教的形成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与之
信息相关的宗教是( A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4.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是( D)
A
B
C
D
板书设计
公元前2500年出现城市国家 文 明 历 雅利安人入侵建立一些小国 程
公元前6世纪半岛逐渐统一
自然 环境
位置 气候
印
自然度条件十分优洋越,农业发达
新知讲解
公元前2500年出 现城市国家
雅利安人入侵 建立一些小国
前6世纪起半 岛逐渐统一
前3世纪摩揭 陀国阿育王基 本统一半岛
再次分裂
新知讲解
古 代 印 度
印度河发源于青藏 高原,流经今巴基斯坦 境内,入阿拉伯海,水 量丰沛。在那里发现的 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 等早期文明遗址,年代 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 —前18世纪。这些文明 一度繁荣,后来因不明 原因衰亡而长期不为人 所知。
——《摩奴法典》
新知讲解
佛教产生的背景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种 姓制度日益引起人们的不满,反对婆罗门特权的 情绪不断高涨。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时间地点 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
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
释迦牟尼的意思 释迦族的圣人
新知讲解
佛教的基本教义
a、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针 对社会矛盾激化)。 b、它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 人有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刻苦修行, 才能达到“极乐世界”。(针对百姓生活苦难)
古代印度
河流
公元前3世纪阿育五基本统一半岛
再次分裂
文明 成就
城市国家:哈拉帕 摩亨佐·达罗
种姓制度 佛教 零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
(阿拉伯数字) 计数法
古代印度
自主学习 亚非古文明概括
文明
时间
发源的河流
古埃及 前3500 古巴比伦 前3500
古印度 前2500
尼罗河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印度河、恒河
文明的代 表
金字塔
《汉谟拉比 法典》
种姓制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新知讲解
印 度
地海理和亚位孟置加拉—湾—,地北处回南归亚线次横大穿陆印,洲度濒北临部阿。拉伯
北(回南亚归次线大陆指的是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地区) 气候类型——极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属热 带水阿季文拉风—伯气—海候印。度气河候、孟温恒加暖河拉湿,湾润定期泛滥,土壤肥 沃,河水丰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