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概论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学概论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研究
*
李胜利
(陕西师范大学
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
西安710062)
摘
要
研究性教学突破了知识性教学的束缚,凸显出大学教学的学术性与研究性功能,挖掘了
科研的教育价值,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科学设置研究性教学内容,精心选择研究性教学模式,全面考核研究性教学效果,采用课堂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专家讲座、科学研究小组和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对环境学有较全面的认知,科学研究基本素质和能力有显著的提高。
关键词
环境学概论;研究性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On the Research -Oriented Teaching Model
of An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Science
LI Sheng -li
(School of Tourism and Environment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China )Abstract :Research -oriented teach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for it breaks through the bondage of knowledge -based teaching ,makes the academic and research functions of university teaching conspicuous ,and develops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scientific research.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on the part of student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basic quality and ability are possible by making good use of a variety of teaching modes ,such as choosing research -oriented teaching contents scientifically ,checking teaching results in an all -round way ,case studies in class ,experts'lec-tures ,seminars ,field surveys ,etc.
Key words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science ;research -oriented teaching ;teaching model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型大学的基本格局逐渐形成。作为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主体,研究型大学更应特别重视本科研究性教学,重视知识、能力和素
质的综合训练
[1,2]
。研究性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积累为基础,创设
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和主动实践,自主地
·
201
·*
收稿日期2008-12-18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40571154);陕西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作者简介李胜利(1977-)男,陕西榆林人,讲师,主要从事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3]。研究性教学是在综合美国心理学者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模式和瑞士心理学者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基础上构建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新途径[4]。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更加注重发挥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把发展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置于首位的现代型教学方法,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路径和必然选择[5]。
环境学概论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前导性、概论性、基础性环境类专业课程[6-7],涉及地理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工程学以及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等多种学科。环境学概论一般在环境类专业本科教学中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既要使学生对学科的发生发展有全面地了解,掌握理论基础,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稳定的专业思想。本文结合近三年来在环境学概论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中的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总结了在创建、实施研究性教学以及改进研究性教学模式、考核方法等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效。
一、科学设置研究性教学内容
(一)构建科学的教学内容体系
环境科学领域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而这一学科最突出的科研成果一般都发表在专业期刊上。为了紧跟学科前沿,我们选择了南京大学左玉辉教授主编的国家“十五”规划教材《环境学》作为教材,但考虑到教材本身的局限性,结合了国内外多种教材的内容,精选对本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中、英文期刊或国际会议文献等作为参考资料,构建科学合理的环境学概论教学体系。我们在教学中特别重视两个问题:一是不断扩大课程的知识容量,以适应学科快速发展的现状;二是重视课程的知识更新,以尽量缩短与科技前沿的距离。学生要掌握课程内容,必须在课堂外通过多种途径,查阅参考资料。这样的过程,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二)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
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是教师成功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基础和重要保证,集教学与科研和谐于一身的教师才是最优秀的教师[8-9]。教师有教学活动,又有科学研究,这两方面应统一于培养学生,研究性教学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研究性教学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和研究,一方面要主动掌握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发展前沿,在授课过程中不断渗透学科发展方面的信息;另一方面将所参加的研究课题所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和进展融进教学,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新知识,及时将专业学术期刊中的新概念、新发现、新思路和新方法引入课堂。如:循环经济的思想、生态规划的思想、太阳能利用技术的最新进展、废水的现代生物膜处理技术、电池的回收利用技术难题、核废料的回收利用技术难题等,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启迪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思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精心选择研究性教学模式
(一)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现今大学教育中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之一,以哈佛商学院最为著名,哈佛大学每年在教授的亲自指导之下,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由优秀的博士研究生专门进行教学案例的编写。案例教学的优势在于密切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目的性和时效性。选择案例时,一定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学生的基础和兴趣来选择,并适当考虑案例的典型性、代表性、针对性。我们选择的案例,大部分属于人类目前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如物种灭绝、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垃圾灾难、世界荒漠化趋势等(见表1),这些内容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起到了非常好的环保教育效果。案例表现的形式可以是文字、音频、视频、图片、网页等,或者是上述几种形式的结合。大部分学生最喜欢视频类案例,但这类案例在播放前要经过剪辑,时间不宜过长,同时要精心设计好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案例。
·
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