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概论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学概论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研究
*
李胜利
(陕西师范大学
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
西安710062)
摘
要
研究性教学突破了知识性教学的束缚,凸显出大学教学的学术性与研究性功能,挖掘了
科研的教育价值,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设置研究性教学内容,精心选择研究性教学模式,全面考核研究性教学效果,采用课堂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专家讲座、科学研究小组和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对环境学有较全面的认知,科学研究基本素质和能力有显著的提高。
关键词
环境学概论;研究性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On the Research -Oriented Teaching Model
of An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Science
LI Sheng -li
(School of Tourism and Environment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China )Abstract :Research -oriented teach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for it breaks through the bondage of knowledge -based teaching ,makes the academic and research functions of university teaching conspicuous ,and develops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scientific research.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on the part of student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basic quality and ability are possible by making good use of a variety of teaching modes ,such as choosing research -oriented teaching contents scientifically ,checking teaching results in an all -round way ,case studies in class ,experts'lec-tures ,seminars ,field surveys ,etc.
Key words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science ;research -oriented teaching ;teaching model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型大学的基本格局逐渐形成。
作为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主体,研究型大学更应特别重视本科研究性教学,重视知识、能力和素
质的综合训练
[1,2]。
研究性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积累为基础,创设
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和主动实践,自主地
·
201
·*
收稿日期2008-12-18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40571154);陕西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作者简介李胜利(1977-)男,陕西榆林人,讲师,主要从事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3]。
研究性教学是在综合美国心理学者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模式和瑞士心理学者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基础上构建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新途径[4]。
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更加注重发挥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把发展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置于首位的现代型教学方法,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路径和必然选择[5]。
环境学概论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前导性、概论性、基础性环境类专业课程[6-7],涉及地理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工程学以及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等多种学科。
环境学概论一般在环境类专业本科教学中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既要使学生对学科的发生发展有全面地了解,掌握理论基础,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稳定的专业思想。
本文结合近三年来在环境学概论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中的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总结了在创建、实施研究性教学以及改进研究性教学模式、考核方法等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效。
一、科学设置研究性教学内容
(一)构建科学的教学内容体系
环境科学领域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
而这一学科最突出的科研成果一般都发表在专业期刊上。
为了紧跟学科前沿,我们选择了南京大学左玉辉教授主编的国家“十五”规划教材《环境学》作为教材,但考虑到教材本身的局限性,结合了国内外多种教材的内容,精选对本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中、英文期刊或国际会议文献等作为参考资料,构建科学合理的环境学概论教学体系。
我们在教学中特别重视两个问题:一是不断扩大课程的知识容量,以适应学科快速发展的现状;二是重视课程的知识更新,以尽量缩短与科技前沿的距离。
学生要掌握课程内容,必须在课堂外通过多种途径,查阅参考资料。
这样的过程,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二)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
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是教师成功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基础和重要保证,集教学与科研和谐于一身的教师才是最优秀的教师[8-9]。
教师有教学活动,又有科学研究,这两方面应统一于培养学生,研究性教学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
研究性教学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和研究,一方面要主动掌握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发展前沿,在授课过程中不断渗透学科发展方面的信息;另一方面将所参加的研究课题所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和进展融进教学,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新知识,及时将专业学术期刊中的新概念、新发现、新思路和新方法引入课堂。
如:循环经济的思想、生态规划的思想、太阳能利用技术的最新进展、废水的现代生物膜处理技术、电池的回收利用技术难题、核废料的回收利用技术难题等,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启迪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思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精心选择研究性教学模式
(一)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现今大学教育中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之一,以哈佛商学院最为著名,哈佛大学每年在教授的亲自指导之下,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由优秀的博士研究生专门进行教学案例的编写。
案例教学的优势在于密切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目的性和时效性。
选择案例时,一定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学生的基础和兴趣来选择,并适当考虑案例的典型性、代表性、针对性。
我们选择的案例,大部分属于人类目前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如物种灭绝、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垃圾灾难、世界荒漠化趋势等(见表1),这些内容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起到了非常好的环保教育效果。
案例表现的形式可以是文字、音频、视频、图片、网页等,或者是上述几种形式的结合。
大部分学生最喜欢视频类案例,但这类案例在播放前要经过剪辑,时间不宜过长,同时要精心设计好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案例。
·
301
·
表1环境学概论的典型问题和案例
章节课堂讨论主题典型案例
第一章环境学基本原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问题的形成与
发展
唐山大地震的影响
核电站安全问题
———切尔诺贝利核
电站事故
第二章大气环境清洁能源能否代替
传统能源
绿色交通的主要举
措
全球变暖对全球气
候的影响
英国的伦敦烟雾事
件
西气东输和西电东
送
绿色城市———巴西
库里提巴
第三章水环境河流污染的治理措
施
工业水污染的源头
控制对策
现行水环境管理制
度的利弊
流域水污染实例
———淮河
丹麦的Kalunborg
生态工业园区
清洁生产的工艺实
例———阜阳化工总
厂
第四章土壤环境土壤污染的特点
土壤生物修复
日本的骨痛病事件
成都活水园人工湿
地
第五章物理环境固体废物污染的综
合防治方法
欧美电子垃圾向亚
洲越境转移
第六章生物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方
法
食品污染的来源
神奇披肩———沙图
什披肩
青藏铁路对生态环
境的影响
第七章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的
产生过程
可持续发展的实施
途径
世界各国的环境经
济手段
生态足迹理论
(二)专题讲座
研究性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带领学生进入该学科的研究前沿和最新进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视野,拓宽知识面。
讲座与第二课堂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不仅弥补了课堂教学和单一灌输,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辅助资源及多层次思维。
在环境学概论教学过程中,穿插与环境科学前沿密切相关的专家讲座,使学生了解学术动态和热点问题及专家的科学态度、学术风格和学术思想,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集合社会资源,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我院进行交流和讲演,如“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治理”、“城市河流污染问题与对策”等,为学生带来不同的思考视角,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讨论
讨论是研究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思维与创造力的重要方式。
研究导向性的教学模式侧重于营造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在探索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恰当的问题应有一定的理论铺垫,在已有理论知识点的基础上有所延伸。
如生物入侵的危害与防治、
城市生态建设中的“伪生态”问题等,针对这
些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阐述各自的观点。
要求学生查阅各种环境期刊,撰写读书报告,并
在课堂上交流讨论。
研讨课不仅能使学生直接与
教师进行学术上的交流,同时对于密切师生关
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具有
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实地考察
与多家企业、科研院所合作,把校外实习基
地作为第二课堂,依托实习基地进行研究性教
学,使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与工
程相结合,提高和增强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
教
师在完成讲授内容后,带领学生去西安市环境保
护局、环境监测站、北石桥污水净化中心等单位
进行参观考察,现场讲解我国环境保护体制、环
境监测体系,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艺,现场指
导学生固体废弃物的物化处理方法和焚烧处理工
艺,分析污染处理新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学生亲
身体验了生活用水、生活废水、固体废物、废气
的处理过程。
(五)科研小组
本科生科研是大学开展研究性教学的一种重
要形式,在本科生中建立科学研究小组,并实行
导师制,对于学生的科研活动进行有计划、有步
骤的指导,定期开展考察、交流和科学报告活
动。
通过科研小组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科学思
想、方法和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科研小组通
过资料收集、考察或者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确
定研究课题和目标,通过各组间的交流和导师的
辅导,进一步修正研究的选题。
小组成员共同制
订研究计划与分工安排,通过图书馆查询文献、
网上查询、社会调查等手段获取课题的有关资·
401
·
料,小组成员共同分类、讨论、分析,最终形成对某个问题的研究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写出小组研究报告或论文。
这种方式在其它门类基础课或选修课的教学实践上已有尝试,结果表明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10]。
三、全面考核研究性教学效果
(一)课程总成绩评定
环境学概论在一般的课程体系安排中常以专业基础课出现,其考核方式大多为考试性质。
研究性教学考核成绩的评定方法应为研究性教学的目的服务。
考核需要满足3方面的职能:全面、科学、正确地反映学生研究性学习情况;充分调动学生上好研究性教学课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保证研究性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和高效。
我们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和专题报告、课堂讨论等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初步探索了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学生成绩的考核方法。
学生成绩的构成及评定主要由3部分组成:考试成绩占60%;课堂讨论、考察报告、科技论文占总成绩的30%;课堂出勤和平时作业占10%。
(二)科技论文成绩评定
课题研究成绩评定的基本尺度是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活动,是否通过参与这项活动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是否切实提高和利用已有知识获取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的能力,是否掌握了科技论文的撰写格式,是否增强了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在审阅学生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基础上,对小组成员进行提问,了解该组的选题、计划、分工、调研过程和研究成果等,据此给予基本的成绩评定。
尽管我们开设的综合研究性课程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研究解决,为此我们对今后的课程开设有以下设想:(1)完善科研小组教学。
尽可能针对所有学生所选课题进行详细的指导,积极申请学校教务处的大学生创新计划资助项目。
(2)建立开放的研究与信息查询机构。
适当开放理化生实验室,搭建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实现远程网络学习及实时反馈、对话。
(3)建立健全授课教师、课题指导教师、顾问人员的运行机制。
学校应利用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多请有关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这样能够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和社会影响。
参考文献:
[1]彭永臻,崔有为,王淑莹.环境工程专业研究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3):14-18.[2]赵树凯,龚彦忠.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研究性教学初探[J].
高等理科教育,2007,72(2):105-107.
[3]李志义.研究性大学如何构建本科人才培养新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8(13/14):34-37.
[4]刘俊.研究性教学方法在《旅游经济学》本科教学中的运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8):41-46.
[5]胡田庚.高校文科研究性教学的价值定位[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7(2):12-15.
[6]苏玉萍,陈庆华,林佳.“环境学”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8,79(3):153-155.[7]马俊杰,王伯铎,宋进喜,等.“环境科学概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4,46(4):57-
59.
[8]张楚廷.再论教学与科研的关系[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2(4):34-38.
[9]梁林梅.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学习科学与技术———信息时代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课程为个案[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9):59-63.
[10]余萍,高俊杰.小论文在环境工程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的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6):100-101.
·
501
·。